第一篇:我看“中日”足球决赛有感
我看“中日”足球决赛有感
在亚洲杯足球赛中,中国和日本两支球队凭着顽强拚博的精神战胜了各自的对手,杀入了决赛。决赛的那天晚上,我早早的坐在电视机旁,等待着比赛的开始,八点钟决赛准时开始,双方队员精神饱满地走进了足球场。观众席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双方的啦啦队仿佛比场上的球员们还兴奋,准备着全力以赴为各自的球队助威呐喊。这时,足球场上奏起了中日两国的国歌。双方队员把手放在胸前,我想:这时他们一定在想,我一定要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为国争光。扣人心弦的比赛终于开始了,球场上你抢我攻,比赛异常激烈,开赛十五分钟左右,日本队首先以一次默契的配合把球攻入了中国队的球门。比分落后的中国队发起了猛烈的反攻,在啦啦队员们的助威声中,中国队也攻入了一球。
到了下半场,中国队的球员们有点体力不支了,跑步速度变慢了,球也踢不准了,动作也开始走样了。而日本队却越战越勇,发起了许多次有威胁攻击,中国队只有招架之力,却没有还手之能。导致日本队连续两次把球送入中国队的大门。最终日本队夺得了亚洲杯的冠军。
这使我联想到,其实学习和踢球的道理是一样的,都要勤奋的练习。俗话说得好:刀越磨越利,脑越用越灵。足球也是练得多,踢得好。我相信中国足球队只要更勤奋的练习,中国队一定又会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上,取得好成绩。
第二篇:东亚运动会足球决赛有感
东亚运动会足球决赛有感
首先我要事先声明我不是日本队的球迷,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队的铁杆,一群“怒其不争”的粉丝中一个。中国队击败了日本队,夺去了东亚运动会的足球金牌。我有幸在2009年12月12日见证了中国队创造的这个奇迹,其实确切地说应该是中国香港队创造的奇迹,当然我是在UUSee中看视频直播的。中国香港队成就了一个神奇。
当我看完中国队0:3不敌韩国那场后,不禁仰天长叹,中国队真的是没有最差,只有更差!中国队看来还是那个中国队,一群扶不起的阿斗。可是当我看完香港队的比赛后,我惊了,中国人也可以这么踢,“没技术就打身体,多跑动,扯开空挡地打,用毅力死磕到底”。突然我觉得中国队有希望了,只是把我的希望放在香港队身上罢了。香港队,加油!比赛在12日下午17点开始,下午15时的时候香港大球场座无虚席,这也是香港大球场近年来少有的火爆场面,甚至超过了以往曼联、拜仁这些欧洲豪门来港进行商业比赛时的情景。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也来到了香港大球场观看这场比赛,曾荫权并没有坐在贵宾席上,而是选择了主席台下边的球迷区,曾荫权身穿与香港队红色队服一样颜色的一件T恤,手拿充气棒不遗余力为香港队加油,与曾荫权坐在一起的是香港足球元老郭家明。
此外,霍震霆、霍启刚父子以及香港奥运冠军李丽姗、著名艺人谭咏麟等香港体育界、文艺界的名流都来为香港队助威。而就在本场比赛之前,前往英超托特纳姆热刺队试训的香港队头号球星7号陈肇麒也赶回了球队。
比赛开始之后,日本队首先依靠技术优势占据了主动,并且在上半时21分钟的时候由村松大辅率先破门得分,并且以1-0结束上半时。
但下半时比赛一开始,香港队就发起了猛烈的反扑,下半时仅仅开始两分钟,香港队通过边路传中之中,头号球星陈肇麒在门前抢点为香港队扳平比分。随后体能占优的香港队更是慢慢控制了主动权,双方在90分钟之内战成1-1平。
进入加时赛之后,现场观众都极其兴奋,包括曾荫权在内,大家都站在看台上为香港队高声加油。在加时赛的上半时,香港队的体能优势非常明显,并且利用快速反击在日本队禁区前获得一次直接任意球机会,只不过皮球稍稍高出。加时赛之中,香港队的体能优势非常明显,直到117分钟的时候才用完最后一个换人名额,最终双方在加时赛之中都未能破门,不得不进入残酷的点球大战,这也是中国香港队第二次经历点球大战。
在点球大战之中,香港队队长主罚第一个点球,但是因射门过正而被日本队门将扑出,神情很是懊恼。值得欣慰的是香港队的门将表现非常出色,在第二轮扑出了日本队的点球,日本队第三轮主罚的点球又击中立柱偏出,而香港队的后4名操刀手全部命中,这样香港队在点球大战之中以4-2战胜对手,总比分5-3击败了日本队,首次夺得了东亚运动会的冠军。球赛结束后,和寝室同学一起庆祝,最后又忍不住想起那个中国队,那个„„
为什么呢?为什么中国队可以这样辜负大家,辜负那么多为他们呐喊助威的炎黄子孙?中国队,我对你不再有爱!
第三篇:理性看中日
理性看中日
重温历史更多的是为了现在。在回忆历史的痛苦,庆祝以往胜利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对历史理性的思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务实的态度坚持改革开放发展之路,是纪念抗战60周年真正意义所在。
在中日关系降至冰点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回忆日本法西斯带给中国人民的伤痛,庆祝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战取得的胜利,自然是纪念活动的主要内容,然而,我们还需要理性反思:为什么在近代150多年的历史中,我们这个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饱受小小日本的欺凌、奴役和压迫?为什么同样是战败国,德国人能向犹太人以及其他受害的国家和人民谢罪,而日本人却不能真诚地向深受其害的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认错?面对中华儿女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的复杂心态,我们应做出怎样的选择?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日本是一个匍匐在中国东北海面上的呈“带状”的岛国,领土面积及中国的二十八分之一,人口及中国的六分之一,资源匮乏。作为邻国,日本与中国的交往有2000多年的历史。周恩来曾经把日中交往关系概括为“2000年友好,50年对立”,历史走到今天,中日关系陷入了“60年反复”。造成“60年反复”的原因虽然复杂却十分清晰。历史问题始终是主导中日关系的瓶颈。翻开自19世纪以来的中华耻辱史,几乎每一页都印上了日本人肮脏的足迹。
历史问题的困难性、复杂性、情绪性使得短期内解决是没有可能的。其一,侵华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伤痛与仇恨在短期内是无法磨灭的,甚至连潜意识里的友好都无法接受;其二,由于战争所引起的两国国民间的不理解、不信任进而导致相互厌恶的恶性情绪暂时无法清除;其三,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反省意识不强,加之很多有过而无不及的作法是我们所无法容忍的。因此,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中日间的历史问题将会延续很长时间。
哲人曾经说过,历史告诉我们关于未来的一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一个不对罪恶忏悔和反省的民族,是难以获得世界的信任和亲近的。正如日本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却遭到很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马来西亚驻联合国大使拉扎利曾指出的:“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会的国家,首先必须确立本国的国际主义。毋庸质疑,日本是个发达国家,但日本想要成为常任理事国,显然还不具备国际环境和条件。日本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前,应该正视本国的现实,学习如何正确区分国际主义和国家主义。”因此,日本寻求政治大国梦想的突破口不在西方,而在亚洲。桑塔雅娜在《理性的生命》中说过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名言:“不能牢记着过去的人,命中注定要一再地重复自己的过去。”所以,回顾历史有助于提高理性认识。只有在理性的框架中去反省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才是日本走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唯一出路。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精英们都丧失了自己反省历史的精神,我们又怎么能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呢?可我们在指责日本遗忘历史、背叛历史的同时是否考虑过自己呢?退一万步说,日本政府正式道歉了,中国就真的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了吗?我们都知道,从1992—2002年,日本连续10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2年中国在历史上首次成为日本最大进口来源国。这种“以经济促政治”的局面应该使两国人民互相信任加强,而今天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则恰恰是事与愿违呢?我们没有不去努力相信日本,而是日本不给我们相信他的现实理由。不是我们故意去纠缠于历史的细节,而是
一个右倾势力不断高涨的日本依然让我们感到法西斯的身影在南京晃动。相反,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日本是“中国威胁论”的发源地。日本是一个崇拜强者、蔑视弱者的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使日本国民充满着羡慕、嫉妒甚至不安的心理严重失调,加之右翼势力的煽动使得这一现象更加恶化。因此,化解两国国民中这种极度紧张的情绪化倾向是解决中日关系的一个“软瓶颈”。
从中日关系的现状来看,依目前两国的势力对比和两国的政治气氛,中国既无法影响和改变日本国内政治潮流,也没有实力迫使日本低头认罪。因为归根结底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而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8]因此,彻底解决中日两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不在眼下,而在长远。就经济贸易而言,这在如今的中日关系发展规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日两国在经贸合作上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对国民心理上的增信释疑效果却不太明显。因此,不能单纯以某一方面的强弱来衡量中日关系的好坏。所以,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要放在一个长远的环境中去解决,它不只是影响这一代人,还涉及到下一代下下一代甚至更多。俗话说:怨怨相报何时了,不能因为当前两国关系间存在的问题而使下一代之间产生隔阂、误解甚至是仇恨。
中国大害在弱之一字,国家譬之人身,人身一弱则百病来侵,一强则外邪不入。中国人在民族自立、国家自强之路上得到了太多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国际政治的舞台永远是强者的竞技场,只有自强了,才有说话的份量;只有自强了,也才有博弈的资格。面对“敬强凌弱”的日本国民心态,我们自身的崛起与发展才能创建一种“强强型”的对话平台。近年来,我们清晰的看到,随着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越来越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国际社会中逐步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这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只是一味地强调日本的侵略罪行,而却很少去反思侵略的根源。日本法西斯为什么不去侵略美国、苏联,而却将侵略的矛头直指中、朝、韩三国?血淋淋的事实在向我们证实着落后与贫困的悲哀。所以中国必须要强大,立足于世界东方强有力的后盾。
中日关系将长期处于一个复杂变化的时期,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大国,中国还只是一个刚刚恢复元气的,有着远大前程同时还需要在各个方面加倍努力的发展中国家。面对于日本的各种肮脏的行径,如:日本侵华战争的认罪问题、遗弃的化学武器处理问题、南京大屠杀美化问题、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历史教科书修订问题、钓鱼岛归属权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未来的中日关系前景不禁让人担忧。因此,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培养应该让他们真实地了解、认识历史,以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去加以引导,反思战争的残酷性,让他们强烈意识到发展中日关系的战略意义。
60年是中国人的甲子年,意味着一个周期的结束,新的循环开始。所以说,用新思维、新思考反思中日的历史绝非是中国单方面一厢情愿的盲目心理。我们始终都坚信“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两国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外交宣言。
时代在飞速的发展,均势没有永恒的循环逻辑。中日关系友好、和谐的发展需要一个积极互动的过程,需要中日双方共同的努力。作为亚洲地区的两大冤家大国,更多的主动性展现给国际社会的恰恰是更多的理性、更多的成熟、更多的大国风范。
重温历史,反省历史,培养良好的国民心态更是发展两国友好的基石。面对今日世界政治格局多元化的局面,我们更多的期望两国能够携起手来,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第四篇:看《我是传奇》有感
看《我是传奇》有感(第一个结局)
生物化学课上,老师为我们播了部电影,叫《我是传奇》,电影很长,却一气呵成,讲的是人类因为误用药物而导致濒临绝种之后,主人公孤身一人寻找解药和同伴的艰辛历程!其实我并不是非常喜欢《我是传奇》这一类的电影,其一呢,它是外国人演的,我这人看黄种人演的电影比较舒服,再者人物少,台词也少,就意味着电影中人性的讴歌或讥讽也会随之减少,不过,正因为如此,年龄稍小一点的小朋友便不会困惑于故事的情节!这部电影很美丽,很直接!
说它美丽,因为整部影片没有一个反派角色,大家试想一下,即使是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都是有反派的,这部影片却没有,也就是说,导演很浪漫,很想让我们看到一个,即使是荒无人烟的世界末日,人类依然保持着高尚意志品德的世界,比如,当男主人公被夜魔打倒在地,女主人公奋不顾身地前去拯救,大家可以想,女主人公身处黑夜,身旁还有个孩子,明显属于自身难保嘛!
大家应该还注意到,影片使用了插叙的叙事方法,多次闪回到男主人公和家人分离的时候,这段故事除了辅助大家明白这个世界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还是在展示人类世界的美丽,可爱聪慧的儿子,贤淑大方的妻子,坚毅果断的父亲,而对于强制隔离感染者的残酷的描写却大大弱化了!
当然,最美的地方必须是反映在对人物的刻画上,这部分内容已经单独成章,放在下方了!
说它直接,主要源于影片不是很复杂的剧情!
首先是,感官的直接,即视听冲击力,影片中的夜魔是嗜血,无形的恶魔,他们的出现常常伴随着突如其来的惊悚,其与男主人公的打斗场面,是那样激烈,那样触目惊心!当然,这不过是影片的一个卖点,勉勉强强算个动作类吧!
再者是情节的直接,用一气呵成来概括是最恰当的,电影从始至终都在毫无缝隙,行云流水地讲故事,让人的脑袋停不下来,回过神去,两个小时已然过去,这样流畅的叙事方式,充满了好莱坞的印迹,不能说没有敝处,但总体让人感觉妥帖!
说完影片,不得不说说人物!
影片中有三伙人,记忆中的家人,阴影中的夜魔们,现实中的男女主人公,每一伙都有血有肉,充满光辉!
正如大家所料想的,男主人公的家人已经是“凶多吉少”,然而,导演和编剧把他们拿出来,装进大把大把的胶片中,大半的功能不过是使男主人公的形象更丰满罢了,只不过,我想,包括我在内的绝大部分观众,都对男主人公可爱的儿子由衷地喜爱吧,他是那么童真,那么纯洁!塑造人物,贵在用心,除了机械地考虑其功能之外,能不能打动观众也很重要!该说说夜魔了,当然,很多人爱叫他们丧尸或者僵尸,这些名词都揭示他们是人类这个特点,影片中有个片段是男主人公经过一些分析,断定夜魔已经没有人类行为,当时,我就对这个有了怀疑,主要是观影直觉,这段分析八成是个伏笔,果然,我们会发现,夜魔们相比较那些群居且捕猎为生的动物更加聪明,比如,男主人公开着吉普车撞向他们时,他们居然会扑倒电线杆以还击,尤其是那个boss,居然会模仿男主人公制作陷进,而且还放了诱饵,真让我另眼相看!
大家追本溯源,夜魔本来是感染了病毒,该一命呜呼的,然而,这批人身体够好,意志够坚强,愣是没死成,这说明什么,他们本来就很优秀,所以他们成了夜魔之后,也还是优秀的!当然,这种优秀只是相对于动物界那些不可一世的灵长类动物,断没有能够听懂语言的可能!
最后看看我们伟大的男女主人公,一直在战斗,和孤独,和夜魔以及自己的心魔,在这
个过程中他们的身体和内心都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这就像是被关在一个满是猛兽的荒岛上,不仅不能进出,而且,生命和未来随时都会湮灭!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内心的坚强才会显现出来,男主人公因为自己对自己的一个承诺留了下来,他不仅要尽最大努力做解药,而且还和夜魔数次面对面战斗,当然,男主人公不是神,人性的软弱比比皆是,他会哭泣,会抓狂,也会用很多“自欺欺人”的方法给自己活下去的动力!
影片不惜花较大篇幅来描写男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比如他掐死那只与他相依为命的狗时,他眼中噙着泪,心里万般难受,之后甚至开上吉普车以命相搏,大家可以想想,如果世界上只剩你一个人和你的一条狗,那这狗,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正是这些情感的杂糅,男主人公才没有被神化,才成为了传奇,最有血有肉的那种!女主人公的性格我就不多说了吧,没太大特点,属于鸡肋角色!
不知道影片会不会有第二部,如果有,可能会有很多新的人物被加进来,也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反派,和《生化危机》差不多吧,当然,那个时候,人性的阴暗的东西就会被发掘,毕竟第一部挖掘了太多人性的光辉!
第五篇:看《我是演说家》有感
看《我是演说家》有感
他们都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70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搏击中流,虽体无完肤,但也尝到了甜头,而90后则享受着父母甜头的成果。唯有80后是经历了社会变迁最快最大的一个时期,也是各种改革的分水岭,是变迁的经历者,也是变迁的见证者,更是变迁的磨练者,尤其是接受在校教育,三天一小课改,五天一大课改。但是80后是意志力最具韧性的一代,从小吃过苦,所以再大的苦难都能够经受得住,同时也是最孝经父母的一代,是和5060后的父母一起同甘共苦过来的,懂得父母的心酸,说得对,父母要的并不多,他们要的就是和自己的子女说说话,谈谈心,记得有一次母亲打电话说:咱家的狗丢了三天,又自己跑回来了。我说:然后呢,有事吗?妈妈说:就这事!我当时不知道是好气还是好笑:以后这样的不是事儿的事儿不要打电话了,我很忙的,可以跟我弟郭志文说,他在大学有的是时间。妈妈说:哦!当挂电话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错了,母亲肯定是想和我说说话,所以才有了这个由头。我赶紧把电话拨过去,和母亲说了一会儿话,才觉得心里稍稍安慰。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是既心痛又惭愧的宣言。只要我们做子女的,用心去发现,用心和父母说说话,就是父母最大的快乐!因此对外要用脑,对内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