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议
XXX有限公司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中小企业已成为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市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道路,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影响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中小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自主创新技术力量薄弱,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难。在一些行业和企业,不仅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不够平衡,而且人才外流现象也比较严重。企业高级科技人员不足、流失严重,无疑会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中小企业平均科技经费投入低于国有、外资企业,技术上以模仿创新为主,自主创新仍处于较小的范围和规模,资金投入主要以自有资金为主。
3、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重视还不够。大量中小企业未设置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缺乏更新换代的主导技术产品和创新发展战略。企业发明专利大部分仅限于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自主创新发明专利、原创技术较少,自主开发能力较弱。
4、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和基础服务设施不健全、不完善。中小企业缺少良好的创新环境,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检测、技术转移、技术支持等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既要抓占企业总数1%的大企业和不到10%的科技型企业,更重要的是提升数量最大的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制定激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政策。
2、健全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完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和引导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新途径、新方式和新方法。积极宣传有关政策措施,及时反馈政策实施情况,充分反映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发展技术贸易。
3、鼓励产学研联合。整合科技资源,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研发机构、联合或委托开发、技术或成果转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索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合作途经。
4、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有利于民营企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有效机制,制定和实施对各类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为此,建议市政府并有关职能部门重视并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提供与法律法规相符的社会化服务,包括财政与政策性金融支持,以鼓励和发展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增强济宁经济实力。
第二篇:辽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十六条建议
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十六条建议
发布日期:2010-4-13 10:52:38
信息来源:
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十六条建议
金融危机给我国民营企业带来的一条最宝贵的经验就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发展迅速、成长稳定、形成规模的民营企业无一例外,都是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从而迅速甩开竞争对手、突围胜出,在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目前沈阳市多数民营企业和企业自主创新环境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创新动力不足、意愿不突出。我市民营经济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靠的是传统的“人海战术”吃饭。二是缺资金,融资难影响创新。三是人才构成不科学,市场配置功能欠缺。四是创新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服务不到位。为此,沈阳市工商联提出四个方面十六条建议:
一、加强引导,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1、实施“民营企业创新培育工程”。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法人的培训,引导他们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树立自主创观念与科技兴企理念。
2、实施“民营企业加速创新”计划。引入创新能力“等级”评价体系通过“定级”和“进级”管理,对民营企业在“企业战略规划、创新文化、创新过程管理、产品与服务、核心技术与知识能力、组织结构与伙伴网络”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诊断,帮助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级。
3、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市对区县(市)及市属相关部门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自主创新项目数量、GDP中创新项目所占比重列为评价和考核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加大投入,建立促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体制
1、提高创新基金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强度。在创新基金中划出比例专门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降低民营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注册资金门槛;为民营企业新产品开发、成果鉴定、专利申报、科技进步奖申报提供资金保障;通过税前扣减和以技术成果抵税等方式激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允许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按销售收入提取科技开发基金。
2、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应在财政列支,并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民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项目的风险投资。
3、鼓励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政府应尽快出台政策,推进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帮助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尽快在“创业板”上市;继续推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和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
4、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制度。在适度控制担保风险的基础上,允许创新型企业按有关规定用知识产权和有效动产作为财产抵押向银行贷款,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5、设立科技银行或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政府应积极与商业银行合作,由财政和商业银行共同出资,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创办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的金融机构或政策性银行。
三、加速引进,解决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匮乏的状况
1、建立政府与中小企业之间人才沟通机制。搭建政府与企业进行人才沟通的长效平台,通过调查、回访、网络审报等多种形式,及时掌握中小企业人才状况,实施相应的人才调配政策。
2、为中小企业充实人才创造条件。对民营企业人才情况摸底调查,引进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紧缺高技能人才;建立并不断充实海外人才库。
3、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采取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等方式,到中小企业创业。通过年薪制、股权、期权等多种分配方式,鼓励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4、引导企业建立良好的聚才环境。引导民营中小企业把技术、知识、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人才在中小企业真正受到尊重和重视。
四、加快推动,形成完善的自主创新保障机制
1、搭建非企业形式技术服务平台。政府应筹建重点行业专利检索数据库、行业新产品数据库、人才库及专家库等,以政府服务外包的形式,把这些数据和信息推入市场,搭建技术服务平台。
2、培育各类技术服务中介机构。重点对以科技服务为主业的中介服务企业进行培育与扶持,尽快出台沈阳市科技型服务业企业认定办法,对于符合政策的企业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
3、推进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应出台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办法,在同质同价的基础上,优先把民营企业创新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4、推动民营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联盟。
第三篇: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作者: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06期
第四篇:浅谈推进自主创新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浅谈推进自主创新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 许心辰张福弟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造型企业的技术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现代化技术开发体系初步形成,高新技术装备与研发能力显著提升,技术创新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快技术转型升级,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实现技术新跨越。自主创新是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也是制造型企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线。
一、创新给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自主创新包括三方面,一是不断进行原始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积极探索集成创新,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者产业;三是努力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
从我们企业来讲,最重要的创新模式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杰克韦尔奇说过一句话:合法合理的剽窃,非常重要。自主创新,拿来主义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离不开合作创新,合作创新的意义在于它适合现阶段中国企业的发展实际,我们国家80%的技术还要靠引进,自主创新的不到5%,现在我们还必须以合作创新为主。合作创新的重要性在于我们要大力提倡技术引进、技术消化、技术吸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非什么都要从零开始。现阶段还必须是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并存,他们之间其实不矛盾,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从创新的形式上讲,合作创新的形式有:产学研结合、企企合作、商企合作等等。我们现在用产学研结合的形式比较多,产学研结合互补性明显,高校、科研单位是人才积聚的地方,他们中间孕育了非常强的创造力,企业有实现技术的转换能力,优
1/6
势互补。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形式,我们实现了从光机仪器到电子仪器的产品升级。
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不只是技术上的创新,不仅开发一个产品要创新,技术的全过程都应该包含创新的内容。就是说从设计、开发、实验、试制、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都应该有创新的内容。通俗的说,创新无处不在。各国都很重视自主创新,但是很多技术并不能靠一个国家完成,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是不是一种矛盾?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力更生,不等于闭关锁国。全世界有23个创新型国家,这些国家的基本标志是:70%的新财富是靠技术创新实现的。自主创新绝对不是什么事情都要你自己干,说到底,就是要有一种自主意识。
二、创新给企业发展带来生机
我们建厂五十年来,从开始没有象样的产品,到靠单一产品,发展好多年,再到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水准仪、经纬仪、垂准仪、全站仪、扫平仪、测速仪、GPS接受机等10大系列100多个品种,1000多个型号规格的整机和附件的产品结构。靠创新,新的产品还在不断诞生,我们正在追赶世界前进的脚步,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产品的差距,现在我们的新产品产值率已达到60%以上,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测绘系列仪器多元化的大飞跃。企业的进步,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离不开管理的创新。创新带来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苏州一光历经半个世纪,特别是1999年改制以来,我们的经济规模,已经从最初很小的几
十、上百万的规模,踏上了亿元的产销台阶。实现了经济规模从百万到数亿元的大飞跃。年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职工收入,分别是1999年企业改制时的3倍、6.8倍和3倍,员工收入人均年超过5万元。50年前,我们一无所有,白手起家,靠租借场地发展生产。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一大批进口加工中心、车削中心等先进的加工设备,还拥有多条测量基线和三坐标测量机等先进检测设备。我们在市区最好的地段,拥有自己的生产制造基地。现在我们又靠自有资金,投入5000多万元,在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方,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了苏州一光现代光电产业基地,一个充满活力的一光,正在为中国测绘仪器行业带来新的希望。创新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很自豪。
三、创新是企业克服危机的出路
一百多年来,世界先后发生过多次经济、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危机前后实践证明,凡是善于迎难而上、依靠科技积极创新的国家和企业,都能很快摆脱危机并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的活跃带来经济繁荣;而技术创新低迷,则往往成为经济危机的重要诱因。伴随经济波动,一些昔日主导性产业逐步衰退,而另一些新兴产业在创新的推动下茁壮成长,成为支撑经济复苏和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力量。自1788年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起,这样的规律就反复显现。其中美、日、韩三国在危机中的各自发展就是有力证明。美国在大萧条后依靠技术创新迅速进入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化发展高峰期;日、美两国在石油危机后依靠技术创新使得节能型、低耗能产业迅速崛起;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依靠技术创新快速步入知识密集型产业高速发展期。
因此,要走出危机,创新的路就在脚下。今年,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路和措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品转型升级。我们正处在技术发展,产品转型的关键阶段。产品结构调整迫在眉睫,调整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调整能提高竞争能力,调整能保持良性发展。无论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大环境,还是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品升级转型,全面提高经济运营质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紧迫。国际金融危机,倒逼我们结构调整,新技术的科技革命,推动我们结构调整,国内外环境变化,有利于我们结构调整,我们化危机为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加快产品转型升级,聚优做强主营产品。作为先进制造型企业,我们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已有基础和自身优势,以产品转型升
级为目标,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做优做强主导产品。我们把全站仪打品牌,GPS打影响作为发展抓手,今年投入4000万元,优化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等产品结构,把提高速度、扩大功能、智能兼容,作为调整方向,把数字化、一体化、自动化、信息化作为转型升级的目标要求。我们的数字水准仪、小型化全站仪、双流动站GPS等一批转型高新产品都将在今年陆续与客户见面,填补市场空缺。
(二)探索多元销售,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以往,在销售模式上,我们主要依靠经销商体系,比较缺乏直接面对客户的销售形式。市场嗅觉相对迟疑,营销手段单一。面对当前金融危机,今年我们提出,全站仪打品牌,GPS打影响的营销策略。打品牌,就是要把产品做稳定,做可靠,做精细。提高品牌效应,增加附加值。GPS项目,我们在销售模式上进行新的尝试,走出了产品直销第一步。目前,我们已经培训了一支有专业技术知识的销售服务人员,派往全国各大区开展直销工作。直销,将有助于我们掌握客户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市场的真实信息,直接体会产品被客户认知的情况。直销不意味我们要放弃经销商模式,而是有机结合共商共赢。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多元销售模式,走互利共赢的销售发展之路,我们与苏州一光的销售商将会共同发展,共同壮大。
(三)注重品牌建设,打造核心竞争能力。品牌建设,现代企业都很重视,但怎样树品牌,每个企业的理解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我们的理解是做品牌就要象做人一样,要讲究外在的美,更要注重内在素质和心灵美。品牌是企业文化、企业价值、企业战略和企业经营理念在长期坚持质量、赢得消费者忠诚度和市场精准定位的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无形资产和有形的货币资金,最终通过有效的市场规范升成企业资本而形成的,它不仅是标志和称号,更重要的是商品的商标,综合价值,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终极体现。金融危机激励我们对关于品牌建设的问题深入思考,品牌建设的主体是品牌文化的完善,我们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汲取力量,克服危
机。第一把质量做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在今天是任何人都能懂得的道理了,“三鹿”因为质量而消亡。但反过来说,好的质量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危机当头,质量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今年我们除了在ISO9001惯标上继续努力之外,我们的重点是抓源头控制,抓进货质量控制,抓电子原器件质量控制,抓生产全过程控制。通过设计改进、工艺改造、流程控制,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技术质量部门,围绕突出问题,重点攻关,限期改进。我们的质量问题很多是源头的问题,管好原器件质量,做终端产品的企业质量稳定性就有保障。第二为客户创造价值。我们把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自己的使命,我们确定的目标是持续创造新价值。我们要为客户发现价值、提升价值,还要实现价值。我们把品牌的服务渗透到业务的每个环节当中去,精心设计、精工制造、精细管理,持续改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所以我们的品牌建设是跟企业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积极营造与经销商的事业伙伴关系,争取与客户一起成长,通过协商、沟通、服务,实现共赢。我们提升品牌,创造价值,与经销商一起培育市场,提高知名度,提炼差异性,提供特色服务。象做人一样,讲究诚信与忠诚,共同遵守市场规则和主流社会提倡的信誉。品牌让我们在危机中找到力量,竞争能力得到提升。
(四)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人才结构。目前,我们的人才结构是适合制造型企业运作的。人员的侧重在生产制造上,我们拥有一批高技术的技能型人才。但是,技术、管理、营销的人员比重则离创造高附加值的要求还有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的赢利能力,限制了我们产品附加值的增长。要想不断进步,保持增长,提高赢利能力,我们必须在人员的结构上进行调整,逐步把人员结构的比重调过来,较大幅度地扩大技术、管理、营销人员的比重。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低成本引进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机会。我们按照“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原则,引进人才。今年重点在充实研发人员、营销人员上打开局面。现在我们已在营销、研发等方面引进了一批成熟人才,采用梯度方式,调整人才结构。60%的是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成熟人员,20%的人员靠内部轮岗调配补充,20%引进应届研究生培养使用。同时,我们加强了绩效考核,提高效率,淘汰落后,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优化人才结构的机会。
(五)加强互利互补,共谋测绘行业发展。谁都知道,今天的中国测绘仪器市场,是一个竞争十分激励的国际化市场,几乎世界上所有测绘仪器制造商销售商都到中国来了,强手如林。而本土的测绘仪器企业,却在自己的家门口各扫门前雪。在今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高兴地看到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振兴经济,中国政府更是投入4万亿元拉动内需。然而,基本建设起来之后,我们看到国外品牌的仪器都齐刷刷地涨价,而中国的国产仪器却还在明争暗斗各自降价。我们的民族品牌那里去了?我们的民族精神那里去了?我们承认国外品牌有它的优势,它有涨价的理由,需求是它的基础。同样,我们国产的品牌也各有长处,人家没有来贬低我们,倒是我们行业内部的有些人,常常会通过各种机会,采用各种手段,诋毁国产仪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中海达创中国GPS第一品牌的雄心,南方多品牌战略的探索,欧波低成本的定位以及苏一光全系列发展的模式,都已体现各自的发展特色,结出了阶段性成果。我们之间有各自优势的产品,应该走合作互补的道路。大家把自己善长的产品做好,创造高附加值。我们可以开展技术合作,在资金投入,人才投入上更加集约。发挥行业作用,开展产品合作,联合开发,统筹开发重点,满足客户差异性需求。我们的工夫要用在沟通、合作、互利上,合作可以解决很多一个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减少重复投入,节约开发时间,避免走弯路。我们有信心跟大家一起,担当起振兴民族品牌的责任,做行业排头兵。只要我们积极进取,创新合作,互利互赢,向先进学习,持续改进,我们中国测绘仪器行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作者单位: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
第五篇:新形势下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议论文
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
中国经济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始终困扰我们的一个大的问题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这种格局的影响非常深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企业的技术基础都比较薄弱。在前些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企业用于产业发展的技术来源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引进技术解决的,加之对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有些企业的研发系统已经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倾向,技术对外依存度仍超过50%;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重要的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我们出口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或知识产权的只占10%。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大国经济必须要有技术支承;中国工业化最终要靠自有的技术来源。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柱产业,缺乏自主品牌的庞大生产能力,缺乏知识产权的制造业,缺乏创新能力的众多企业,从经济角度看,处于增值链的低端,不能分享高附加值的利益;从安全的角度看,中国大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二)创新能力转化为生产力动力不足。我国目前的生产、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任务更多是由高校完全承担的,使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成了企业的科技研发主体。全国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792所中就设有科研机构316家、全国范围高校科研成果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只在20%左右。由于大量科技成果非企业自主承担完成,使科技成果转化多了若干环节,大大降低了转化率。企业现有的技术创新活动也主要处于低层次,基本上没有涉及战略性的超前研究开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大规模的系统性技术集成等,高端的技术创新活动大多被跨国公司所垄断。
(三)创新能力财才两缺。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还相当不足,研发人才短缺现象比较严重。比如对于研发人员相当集中的高新科技工业园区,国外每开发10平方公里,一般需要1.5~2万名高新技术人才,而我国情况比较好的华东地区的4个高新科技工业园区,按规划面积要9~10万名高新技术专业人才,至今也只有4万人。一般认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其销售额的2%,企业才能基本生存;当达到5%以上时,而国内的许多企业经营者存在短视行为,受急功近利的商业文化的影响,企业经营者缺乏创新精神,制约了自主创新意识的强化。
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潜力剖析
(一)研发投入有所上升。企业的最大特点是贴近市场,尤其是能前瞻性地掌握市场发展所产生的潜在需求,使其研究开发的目标更具针对性,更能体现以市场为导向。目前,我国的很多的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加大企业创新能力的投入。例如,联想集团在完成了与IBM部门的并购之后,研发人员比例超过20%,消化1500项IBM专利。并打算今后每年将把营收的2%投人到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
(二)企业与高校正寻求长期高效的合作。有统计显示:在上海企业中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仅200项左右,而上海普通高校每年的R&D课题就超过1万项。集团企业努力将长期规划分解到“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去。宝钢成立的“产学研合作推进会”曾先后在国内几十所高校“巡游”, 都是长期战略性产品。
(三)国际交流日益趋近。我国企业在进行研发活动已不单单把目光停留在国内或本企业内部,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我国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海尔集团在2002年已向香港引人业务,海尔香港分公司将招聘20一30名员工。目前,海外业务占集团整体营业额比重只有1/3,因此,未来将扩展海外市场,并期望在只至五年内扩展至占整体业务的2/3。
三、如何利用法律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潜力
中国的发明创造比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都要快,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潜力,我们现在要做到就是完善相关法律环境,为专利发展推波助澜。
(一)完善高校与企业技术合同、实践合同制度,建立高校科研学员进企业,增加大学生就业率。在中国,16%的专利来自学术界,而在美国和日本,该比例分别是4%和1%。这就导致创新产品转化为生产力动力不足的现象存在。事实上,我们如果能巧妙协调我国高校教育实践不充分和企业缺乏创新人才的矛盾,就不仅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能够缓解金融危机下的就业矛盾。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应该规范其中的法律环节,避免出现因法律缺位导致的市场秩序混乱,关注高校与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签订的技术合同规范性、参与研发的学员的物质保障条款和就业条款、奖励条款、教学实践条款。一方面注重鼓励大学生为进入高新技术产业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又能够为大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提供现实空间。
(二)适度优惠的金融税收法律体制,给企业注入创新资金。政府应该在资金与政策上方面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投资力度,采取财税优惠等有效措施鼓励社会资本的进入,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从创
新中得到现实或长远利益的良好环境。扩大和完善自主创新的金融担保机制,拓展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加大商业性金融机构对科技的投资力度。如要鼓励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对企业的支持。
(三)深入贯彻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加大员工国际交流和培训投入,提高劳动者自身研发能力。据日本有关资料统计,工人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等级,技术创新者的人数就增加6%,而工人每提出一个有效的创新建议则能降低成本10% ~15%,而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管理人员,因创造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则有可能降低成本30%。这些足以说明人力资本投资的高回报率。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中关于企业员工培训、服务期限、奖励激励制度的规定,如同宏观调控的杠杆,一方面解决企业饱受为他人做嫁衣之痛,一方面为企业职工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创造物质基础,在具体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国家相关审批制度
应该为企业员工出国培训的大开方便之门,企业应该把我经济危机带来的挑战,通过提高软件设施、员工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