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心得李月琴
读书心得
——阅读党的基本知识书籍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国人民的期盼下,于北京召开。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同时,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更应该做的是,不断深入了解党的基础知识,切实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并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以“服务下基层,青春展风采”为主题的五个一假期读书月活动中,我阅读了众多关于党的基本知识的书籍,在增长自己见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自己的党性修养,同时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党的历史。
首先,是党史,中国共产党,创建至今,已有92年的历史了。这92年是党的光辉历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小时候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时刻标榜着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照亮过去,也能照亮未来。通过《中国共产党历史》这本书,让我在这个假期里,更进一步的学习了党的历史,了解了我们的过去,同时也看清我们的未来,这本书,让我的假期不再枯燥无味。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可以分为党的创立、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五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浴血奋战中不断壮大,不断成长,尽管这个过程是艰辛的,是充满危险的,但是一股爱国的正义让他们跨过一座又一座的高山险阻,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也成就了国家的富强!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阻碍和死难,并没有
打击到它的信心,反而让它更加坚定,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路,才能使中国人名走上富强独立自主的国度。在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中国共产党在曲折中前进,它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走着一条有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出了一条富强民主的道路,也带领着全国人民走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荣耀时刻。我们始终坚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带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在发展中实现民族的复兴。
历史的年轮已走过92个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的中国,也已经从当年那个任人欺负的弱国蜕变成了世界强国,如今,谁还敢小瞧中国呢?或许因为和平太久,远离战乱的我们似乎没有了先辈曾经的那种激情。但是,通过《中国共产党历史》,重温过去,想起那些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染红了我们的国旗,你的内心,仍会像是有一把火在燃烧般热烈而充满激情,而这火就是督促我着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之火!
其次,是党的思想建设,中国共产党能立于92年而不倒,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能得以人民的绝对拥护,自然离不开它的指导思想和性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为主的作风是获得人民支持的关键,同时说实话,干实事,又是让人民信任的前提。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思想和性质就一直在进步,在改善,唯一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尤其是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把马克思列林主义基本理论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带领人民走向富强的道路。后来,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中央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又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思想政治见解上,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再后来,在中共中央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四代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同志在国家的不断发展中,在前人的经验上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开始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而2012年11月8日,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代表大会的召开,国家新一代的领导人已经出炉,年轻的领导人们必然会使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更上一层楼,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使人们看到另一个希望,而近来各地方贪官们的下台,也是大快人心之举!新一代的领导班子必然会秉持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带领着我们走向另一个辉煌!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我们必须始终如一的支持党的建设。因为党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党员,为了更好的支持党的建设,我们必须更进一步去学习了解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党的路线、党的性质、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宗旨以及党的组织原则。
中国共产党的章程就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坚持党的建设,最基本的还是我们要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更是应该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说话,而不是跟在一群人的后面,喊口号。并坚定不移的拥护党的各种决策。
最后,是党性,对于党性,我有另一种想法,党员的品性,因为党员的品性和思想决定了一个党似否会被人们所接受,会否成为一个政党。包括了党的纪律和作风、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在假期的读书过程中,我通过阅读相关读本,切实去学习并了解党的纪律作风,已经认清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同时也在反思自己距离一个优秀党员的行为思想差多远,通过阅读和自我检讨,反复学习和深思,以达到增强自己的党员意识、加强自己党性修养以及锻炼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并不仅仅是在完成党组织布置的任务,而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党的纪律包括了政治纪律、经济纪律、组织人事纪律、宣传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外事纪律、保密纪律。其中党的政治纪律又是一切纪律的基石,只有政治上合格了,才有资格谈其他,而对于我们也是一样,只有思想上正确合格了,才能去谈判别的事,才能在行为上得到人们的认可。
党的作风包括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们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正是有了这三大作风,才会有了抗
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绝对而彻底的胜利。党一直强调要发扬和继续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从而达到以优良的党风促进政风带动民风。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更需要明白一个优秀党员应该有的义务和权利,并努力向其靠拢,提高自身修养,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通过阅读和体会,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个党员应该具备的诸多优良品质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加强党的领导和提高党的领导力的需要,也是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为组织上能高度一致的前提。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应该从细节上去认识和理解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只有只要我们才能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并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在生活中形成为人处世的标准,处处锻炼自己,并磨练自己的意志,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知道我离这些还差的很远很远,而我的思想境界还很低很低,但就是因为这样,我才更应该努力,在反思和自省中一步一步向前,做到真正的“真、善、美”。在以后的生活中,和自己赛跑。
通过这一次的活动,通过自己的阅读学习,使得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近一步的深入和了解,用心读完《中国共产党历史》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读书月的活动,假期生活也变得充实。
姓名:
时间:2013年2月27日
第二篇:读书心得李坚
趣品人生,人生多趣
——方兴小学 李坚
《于丹趣品人生》内容简介: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自己恰恰丢掉了幸福。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我们今天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呢?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她认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于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这样一本书。人生的趣味在于什么,如何发掘人生中的趣味呢?这也是一个范围太大程度太深的问题,但是,依然可以从个别的方面入手,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活的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在于丹看来,能否放开心境,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是人生是否圆满的关键。但是享受人生从哪里入手呢?于丹给出的答案是:琴酒茶。琴酒茶大家都不算陌生,除了琴稍微不那么大众之外,另外两项都是大家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东西。就拿喝茶来说,我想现在的人们已经很少把喝茶当做是一种雅趣了,而是与柴米油盐放在一起。更多的是在乎茶的价值,而不是茶本身。中国百姓喝茶其实讲究季节,春天、夏天喝不发酵的绿茶,断去了青色,降燥、去火。秋分一过,喝半生半熟半发酵的乌龙茶,恰好介乎冷暖季节间温润的过渡。等到寒冬天,浓浓的红茶,熟普洱,在最萧瑟的季节,用最暖的茶来平衡人跟自然。书中“喝茶未必要最好的,关键是要学会品味,才能滋养心”这句话也在告诉我们,如果跟随着自己的真正的内心,那么从最简单的喝茶这件事中,也能品出人生的乐趣来。
琴在古代是非常高雅的东西,与琴有关的故事很多,比如高山流水,比如对牛弹琴,比如蔡邕的焦尾琴等,这些故事不仅体现的是古人的风骨情趣,也体现了琴的风骨和韵味。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比古代要快很多,所以认为无法去享受那种闲逸的生活,尤其是听琴抚曲这样高雅的享受,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其实,于丹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郸学步,不必鹦鹉学舌,我们要学的是古人的一种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学到了古人的那种心境,那么,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什么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此外,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 的故事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意义。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文化随笔,还不如说这是一本身心灵的佳作。在书中,你将读到如何借助古人“一生相伴的酒,日常品的茶,宛若天籁的琴声”,让自己疲惫、充满噪音的内心停一停、静一静,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正所需。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教授更像是一位“心理医生”,在她的悉心开导下,那些曾经萦绕在心头的负面情绪——焦躁、迷茫、抑郁、愤懑将会逐渐消散。我们困顿的心灵将会在寂静的阅读中找回生命的本真,找回那个最初的自己。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感悟生活》,超越今人与古人的时空界限,解读当下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用一颗闲闲的心去享受生活,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第三篇:李艳读书心得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
三堂镇中心小学李艳
在阅读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时,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字里行间充满智慧的文章确实让我很感动。
李希贵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以时间为序,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不断的读书学习,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情,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把它搞复杂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一个无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对待,决不能用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这样的孩子不公平,我们要善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把孩子当成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
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对学生总是每月一考,每单元一考、甚至每星期一考,学校以学生的分数衡量老师的教学水平,于是老师就用此衡量学生的成绩,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担心学生考不好,对诱导知识总是反复讲,结果学生考的如何?学生该不会的还是不会,这就需要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正如作者所说那样,教育有时就是这样奇怪,我们耗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上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忘掉,而无意中播下的种子,让他们受益终生。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用于我们的反复讲解和学生的反复练习上,而应该多放在如何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上,“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
李希贵老师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还有一句话使我深受感触,他说:“不重复自己,需要可贵的自省;不重复别人,则更需要自信。”
作为一名教师,要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学生最关心的是老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
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充满缺点的学生,尽量去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曾记得有一位优秀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情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让我感到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启发,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要以李老师为榜样,多读教育名著来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思考水平,要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为学生能读到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提供一切帮助,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用显微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希望和自信,为了自己的教育梦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读书心得李学梅
爱让生命教育之花怒放
——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有感
班沙尔学校李学梅
翻开肖川教授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本书,第一部分《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就深深吸引了我。在本书的每一篇随笔中,都有名家的经典语句运用。肖川教授讲,从中学至今,都有一个记录经典语句的本子,随时翻阅,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停止,学习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正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学习,才拥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他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借古论今,运用自如,起到好处。读书、反思、摘抄经典语句,工作、反思、写教育随笔,短短几年的时间,著作颇丰,论文无数。可以说,这都是他常年坚持反思动笔的结果,把自己的思想火花随时记录,长此以往,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人是万物之灵,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教育能使一个生而软弱无助的个体逐渐成长的自立、自强、自尊、自重、自信、自助的个体,因此,教育为任何社会中健全的个体所必须。每个人都需要接受完整的教育。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我觉得还有思维的碰撞、信息的交流。教育源于生活,并从生活中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对象都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有根可溯,才会蓬勃发展,有个灿烂的明天。
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只关注其今天,更要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要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要关注其创造。学生的幸福才是教育的目的。
通过这段时间对本书的学习,还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学识上充实自己,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爱岗敬业,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的认识,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地位。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引用肖川先生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教育是对人的成全”。
让孩子们在我们的教育中受到的是关注,得到的是关怀,哪怕是我们班的任何一名暂困生。所有的学生,老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放弃。让每一个孩子平等、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没有压抑,没有被鄙视的目光,没有被嘲笑的话语。看到他们的进步,表扬他们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微小的。相信他们明天一定会进步,就算明天不能后天一定能。其实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好只是评价学生的某一个方便,我们更可以让他们热爱生活、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让每一个学生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
教育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主要解决人的发展的问题,唤起学生精神世界能动、自主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应当热爱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守。
教师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岁岁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发展,活泼成长——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棵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因此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方能真正挑起肩上这副教书育人的重担。读肖川教授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书中所说的一样:“我保证我的笔底永远有热血在涌动。我保证:我以我想存轩辕。”文中字字句句见证了这一点,特别是对生命教育的解读,更让我有了拨开云雾见阳光的感觉。让我们的思想受益匪浅。
读着肖川教授对生命教育的三层解读,我思忖着,我不仅重新审视自己,我要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我要如何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我们自己的生命品质,来影响孩子的生命质量。
翻阅着肖川教授写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让我不断的浮现出自己以前的教学行为,有值得自己庆幸与骄傲——
那就是尽量的上好每一节课,课下尽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关心与爱,也有让自己愧疚与引起自己思考的,孩子出错时,经常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而引起不恰当的行为与不合适的话语,虽然这是无意的……,但这已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因此,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质。
多读书,可以宽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我修养;多读书,可以增加自己的精神食粮,让自己真的懂得尽可能多一点,读书作为自己不懈的意识与胸怀,走出狭隘的自我,把眼光投向更为高远的世界。
大家经常在讲阳光心态,说阳光心态能够给人带来力量。作为教师,心态更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应该在阳光中成长生活。因为我们每天要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汇。从小处来说,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心态来影响几十个孩子的一天的心情。从大处来说,我们可以影响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没有使命与责任就没有教育,这是箴言;有了使命与责任不等于就有了教育,这也是箴言。因为使命与责任只是教育的条件,但不是教育本身;他需要我们付出自己的爱,让爱成为一种力量,支撑着我们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离不开幸福与快乐,我们的幸福与快乐也离不开生命教育,让我们确立其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让爱与责任的生命教育在阳光下光芒四射,也就是说——爱让生命之花怒放。
第五篇:读书心得 李玉兰
《劝学》读后感
读完《荀子〃劝学篇》这篇经典文章之后,我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值
得我们学习。《劝学》这边经典文章主要是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提倡我们要虚心求教、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只有这样才能增
长知识,发挥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度过的。我们
只有每时每刻不断的学习,才可以提升自身素养、使自己智慧明达,言行
无过。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进步,才能拓展我们的视野,不断的学习
才能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才能创造出自己优越幸福的生活。
《劝学》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度过的,但是学习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需要长久的努力,点点滴滴的积累而成。“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对个人的发展很重要,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地
走好每一步,注意善于利用有利的外界条件,留心生活、学习当中的点点
滴滴,注重每一个细节,努力争取做到位,这样才能到千里之外,达到我们想要的。积土成为高山,风雨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渊
中成长,积累善行养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智慧日增,也就具备了圣
人的思想品质。当然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会造就随时随地的成功!要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只有做到这些了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
学习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的学习,才可能从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使自
己达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