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区考察与评价
旅游景区调查与评价
——中山陵vs明孝陵
首先,简单地了解一下这两个景区的概况。
中山陵是近代伟大的政治家、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南京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南京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80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到南京旅游的人,一般都要到中山陵瞻仰这位革命家的墓地。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500万人次,并获得了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联合颁发的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证书。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
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在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成员。
以上,都是在网上搜到的有关这两个景区的背景资料介绍,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学科考察任务,收集到更详细更确切的资料,在5月18日,我来到钟山风景区做调查。此次调查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为主,辅以口头问答。我是先去中山陵,然后再到明孝陵的,第一感觉的差距就是:前者人山人海,后者稀稀拉拉。
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将这两个景区分别做了评价,而后做出比较。主要是从景区的自身价值,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以及景区管理这三方面进行评价和对比。
第一个方面:景区的自身价值。我主要从美学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从美学观赏性来看,中山陵依山而建,由博爱坊一直到最上面的祭堂,共392级阶梯,一路攀登,使人油然而生“高山仰止,景行景止”的感觉,再想到伟人“托体同山阿”,俯仰之间,亦有雄伟之感。值得一提的是,墓道两旁以两两对称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等树木,代替了古代墓前的石人石兽,一片郁郁葱葱,更好地表现了高洁长青的象征意义。而陵门、碑亭、祭堂等建筑,又展现了近代民国建筑的独特风格,也是与众不同。整体来讲,中山陵呈一个自由钟状,严格地中轴对称,而两旁树木高大茂盛,使得整个陵墓看起来庄严气派而不失秀丽。
与中山陵相比,明孝陵又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风貌。明孝陵是一个典型的帝王陵墓,外围有红墙,墓前有神道,神道又分为石象生路和
翁仲路。其中,最富有特色的应该是石象生路了,两侧为石板御道,中间有红枫、橡树等观叶树,树间有依次为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六种石刻动物,每种为一蹲一坐,十二对,共二十四只,栩栩如生,一到秋天,金黄的落叶铺满神道,给人一种凄美之感。而陵园中建筑以古代帝王常用的红黄两色为主,展现一种古典之美。明孝陵景区中还包括有梅花山,紫霞湖等景点,春冬季可以赏梅,夏秋季可以观湖,还有红楼艺苑的幻虚仙境,亭台楼阁,别具风格。从历史文化价值来看,中山陵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孙中山先生身前在日本成立了 “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以及“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学说,先后领导和组织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辛亥革命”。他曾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南京就职,在袁世凯窃国后,他继续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呕心沥血,后又在广州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之后孙中山先生又提出了新三民主义,以及三大政策,后终因积劳致疾,于1925年3月12日再北京逝世。中山陵的墓址为孙中山先生身前所选定的,中山先生自下葬后一直长眠于此。也正是因为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使得中山陵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相对于中山陵的近代历史意义而言,作为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的明孝陵,更具历史文化价值。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之地,陵占地长达22.5公里,陵寝恪守南北中轴,东西对称,殿堂巨大。坟山封土为宝城宝顶,即绕坟山起墙,称宝城,城中封土为山,称宝顶。自明孝陵开始,宝城宝顶由此成为皇家帝陵的形制,可见,明孝陵开创了明清帝陵宝城宝顶的先河。它在帝陵史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孝陵地区成为太平军和清军对峙的重要战场,地面木结构建筑几乎全毁。现存建筑有神烈山碑、禁约碑、下马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石像翁仲、御河桥、陵门、碑亭、孝陵殿、大石桥、宝城、宝顶等。这些残存的建筑以及上面的文字对研究明代建筑、历史和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第二个方面:景区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还有我的一些建议。首先来讲中山陵,中山陵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上还是比较合理的。在实体资源上,从半圆形广场一直到最上层的祭堂,以及中山陵的一些其他附属建筑,都尽可能合理地开发利用了。特别是墓室的对外开放,对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许多游客都是为瞻仰孙中山先
生的遗像而来,可见这个资源开发地很成功。在旅游商品上,景区利用了孙中山先生的知名度以及人们对他的崇拜和敬仰心理,设计和制造了许多与他相关的小纪念品,其中有T恤、印章、折扇等等,以满足人们的购买心理。这是对无形资源的有形利用,在这一点上也是比较好的。但是,在中山陵免费开放的现状下,我觉得还可以适当地再增加一些收费的小型娱乐项目,来增加收入,当然,前提是不影响整体的美观和庄严。
再来看明孝陵,相对于中山陵而言,明孝陵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就存在一些问题了。第一,它的景区面积较大,景点比较分散,有大片的草坪和空地,这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会给人一种空空荡荡的感觉,没有视觉冲击力,这也是造成许多人认为门票太贵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草坪和空地都开发利用起来,再建一些具有明朝风格的建筑或者一些相关娱乐设施,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利用景区的土地,又可以填补视觉的空缺。第二,当我在明孝陵考察的时候,发现在明楼、享殿里都是一些买小商品的柜台,除了外观,几乎没有什么与明朝相关的东西,而且他们卖的居然是现代的情侣扣,还有一些与孙中山先生相关的纪念品,丝毫没有自己的特色商品,这让我非常失望。我建议可以卖一些与明朝相关的书画、服饰、小泥人等,而且可以打造一些泥塑放置在殿内,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与马娘娘的一些塑像。这样既可以盈利,又有自身特色。第三,明孝陵内有一个紫霞湖,环境优美,我建议可以开发一些水上娱乐项目,并安排一些专业人员进行收费和管理,最好再配备救生人员这样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减少了安全隐患。
第三个方面:景区管理。这也是我重点要讲述的问题。主要从环境卫生、安全措施、服务设施和人员以及门票收费等方面来分析比较。
1,的原因,两个景区的绿化面积都很大,环境都不错,但相比较而言,明孝陵的植被更加丰富,环境更加清幽,空气更加新鲜。在卫生方面,有80%的游客对中山陵的卫生状况表示不满,主要表现为:厕所太脏乱,最上层平台没有及时清扫。相反的,大多数游客对明孝陵的环境卫生表示很满意。当然,这跟两者的游客数量也有一定关系。据调查,中山陵的游客远比明孝陵的多,但在环境容量上,明孝陵却比中山陵大,这对两者的环境卫生也是有所影响的。
2,在安全方面,两者皆有不足之处。首先,讲中山陵,由博爱坊一直到最上面的祭堂,共392级阶梯,每天有很多的游客上上下下,特别是免费对外开放之后,游客数量大增,这么多人上下无序,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所以我建议可以从中设隐形栏杆,分为上下两个人行道,这样使上下游客分开,可以更好地流通,也相对安全。再来看明孝陵,或许是为了突出古典特色,明孝陵的斜坡都是由石子铺成,这样虽然美观,却不安全,特别是明楼两旁的行道,倾斜度较大,走的时候要非常小心,要是碰上下雨天,很容易滑倒,所以我建议可以改善一下,做些安全设施,比如设栏杆、增加摩擦度等。还有,在紫霞湖,我看到有许多人在那里游泳,而旁边的警示牌上却赫然写着:禁止游泳,违者后果自负!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人,也很不安全的做法。
3,休息的地方都太少,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而明孝陵在这点上做的较好。但是,在导向标志上,有65%的游客认为明孝陵的不够清楚,而90%的游客觉得中山陵做的较好。在服务人员方面,两者都有欠缺,当我在明孝陵做调查的时候,一位来自广州的老人抱怨道:“从大门进来,没有一个服务人员,也没人指路,问人也没人搭理,我们广州那边绝对不会这样的,刚才你来访问我,我还真感到很惊讶哪。”可见,我们景区在服务人员的安排和服务态度上迫切需要改进。中山陵也一样,需要增加一些景区服务和讲解人员,特别在国际旅游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更需要一些高素质的精通外语的专业讲解人员。
4,得门票不值,虽然明孝陵也包括有很多其他小景点,但是除了陵寝建筑之外,没有其他独特的地方,不值这么贵的票价。而且,像梅花山、紫霞湖、幻虚仙境等小景点都包括在门票之中,但却不是很多游客都想去的,所以有些捆绑销售之意。在这一点上需要酌情改善。相反的,中山陵现在是免门票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在中国景区管理的现状下,完全地免费开放也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特别是像中山陵这样闻名遐迩的景点。在免费开放前,中山陵的游客量就已经很大了,现在更是暴涨,这样会超出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公共设施和建筑的损坏速度也会加快,而在失去门票这项主要收入之后,景区的财政压力会大大增加。最后也会影响景区的服务管理质量。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建议,可以降低门票,而不是完全取消。除了上述内容之外,我另外补充几个意见和建议。
首先,从共同的问题来讲,我觉得两个景区在可进入性上还是有所欠缺,交通条件并不是很理想,从地铁站通往景区的交通工具太少,而且不稳定,我建议可以增加一些免费的环保巴士,来往于地铁站与景区之间,以方便游客进入。这样既有利于给游客留下较好第一印象,也增强了景区的流通性。
其次,从去年国庆节对外免门票之后,中山陵的墓室就一直借整修之由拒绝对游客开放,这让很多游客都失望而归。而且,据说,以后都不会开了,或许是出于保护的原因,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这会让游客觉得很失落。还有,在调查当中,有一个游客指出,孙中山爷爷的塑像该洗洗了。可见,工作人员在清洁工作方面没有做好。还有,祭堂旁边的摊点过多,有损原本应该庄严肃穆形象,我个人认为,这是对孙中山先生的大不敬。
最后,根据游客建议,我觉得可以把明孝陵和中山陵的门票综合一下,明孝陵可以降低门票以吸引游客,中山陵可以收取门票来控制游客数量,减少公共设施损坏,同时也可以维持收入,如果把明孝陵的票价降低到40元,中山陵则收取20元的墓室参观费,这样,会不会更有利于两个景区的和谐发展呢。
此次调查报告到此结束,最后完成日期: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B08101019
陈露莎
第二篇:景区外出考察调研
赴云台山考察报告
11月26日至29日在管委会的安排下,随管委会胡主任等一行赴河南云台山、青天河景区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本部门相关工作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27日我们进入云台山景区,根据工作情况,对该景区的社会治安管理、停车场安全管理,景区防火工作情况进行了考察了解,该景区是国家级AAAAA景区,规模庞大、管理有序。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可以容纳5000车位的大型生态停车场,停车场又分大、小、私家车停放区,入口处有保安负责车辆的分配指挥停放,进入停车场后有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另外景区所有的景点都分不同的安全管理科,都配有同样的安保工作人员,实行分块管理,其景区共有保安人员200多人,统一有安全保卫处管理,分别分配在各景点,承担各区域的安全保卫任务。该景区是全国18家数字化景区建设的示范点,在景区实施包括电子门禁、智能监控、多媒体展示、GPS车辆调度、LED信息发布、电子商务、智能全景导游图等系统化在内的数字化工程,随后我们进入视频监控室进行了参观,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演练对整个景区重点地段的,所有情况一目了然。该景区的社会治安管理,由于规模大,来景区游玩的游客都很多,最高峰时一天多达八万人次,县局都设有公安分局、派出所驻景区从事日常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工作。
一、在防火管理方面,该景区也配有专门的安环员,分段负责管理景区的卫生,防火宣传、隐患排除工作,另外最重要的特点,该景区在每个景点入口出,都设有吸烟房,供游客在此吸烟、休息,有效的控制了吸烟者在景区内吸烟造成的安全隐患。
二、云台山的经验和特点
本次考察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很大。云台山依靠创新的思维、清晰的思路、规范的管理在短期内从一个一文不名的景区在旅游行业中异军突起,这些成绩令人信服,其经营管理经验更值得我们学习。
(一)成功打造大景区,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延伸,实现旅游景区、当地农民、当地政府三赢。
云台山景区从1998年开始逐步整合云台山内多个分散的景点,对旅游景区实施统一管理,最终形成云台山大的风景旅游区,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经济的大繁荣。
1、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合力,共建大景区。
一是调整管理机制,整合旅游资源。云台山景区发展过程中合理配置景区的各种资源,通过行政机制的调整,由县水利局局长、县林业局局长、岸上乡书记兼任管理局副局长,解决各部门在资源使用方面存在的矛盾,将管理局的旅游资源、县水利局的水系资源、县林业局的森林资源、岸上乡的土地资源进行的整合为云台山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建设大景区。以“建精品景区、创全国文明、闯国际市场、树世界品牌”的目标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形成了具有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个景点、面积280平方公里的云台山风景旅游区。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资金6亿元,建设了设施全、档次高、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
设施全。建设了功能齐全的游客接待中心,包括售票室、检票室、展览室、休息室、影视厅、餐厅、医疗室、话吧、购物中心、卫生间等设施,在各分散的景点也建设了吸烟室、购物点、卫生间、手机加油站、休息室等设施。
标准高。对景区进行了高标准的硬件建设,对所有进出景区的道路全面硬化、绿化、美化,建设了占地35万平方米、5000个车位的大型生态停车场,购置了180辆尾气排放达到欧Ⅲ标准的豪华观光巴士,按照三星级以上标准建设景区内所有厕所。
数字化管理。总投资1.5亿元在景区全面实施数字化景区建设工程,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景区管理当中,对游客出入、景区车辆、内部管理进行综合调控。通过建设,云台山逐渐成为风景秀丽、设施完善的山水旅游名牌。2009年云台山已发展成为集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等7个国家级称号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精品景区。
2、大景区建设的成功,促进了云台山旅游的高速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使景区、居民、当地政府共同获益,实现了共赢。
2001年云台山景区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分别为20万人和400万元,市场范围仅限于半径300公里区域。景区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连年快速增长,2009年云台山景区共接待游客326.5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54亿元。主要客源市场已经扩展到半径1500公里区域,省外游客达90%,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境外客源市场也得到全面拓展。而且由于大景区打造的成功,60%的游客选择在云台山停留2天,促进了云台山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在云台山的发展建设中,先后将景区内的3000户居民分散固定于多个点,让其从事旅游业。通过自建、家庭餐馆、宾馆经营,经营农家乐、经营景区免费提供的纪念品销售点。同时景区以经济形式给农民以农业补偿,如每年给种柿子树的农民每亩地700元的补偿,不收获柿子而是将其挂于树上作为野生动物的食物。并由此带动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其中多数为当地居民,云台山当地居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人均260元增长到如今的人均50000元,云台山的快速发展也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2009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0.12亿元,为修武县创造税收8000多万元,占该县税收的1/3。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通过学习考察云台山旅游景区的先进经验,我们得到很多启示,并结合牯牛降景区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1、必须建设一流的大景区。
牯牛降要实现向大景区的转变,是我们发展的唯一出路。牯牛降景点相对集中,而且对旅游区内景点游客有选择的参观游览,参观时间较短,同时旅游区晚上的生活比较单调,游客一般只参观一两个景点后就离开旅游区,无法留住游客。其余大多数游客在参观后赴其他旅游景区或城市,而不是选择在旅游区留宿。
2、整合景点,统一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将石台现有的旅游区现有各种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新的项目补充到旅游景区,延长游客的旅游时间。对形成的大景区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对景区进行整体的规划布局,包括建设统一的游客中心和停车场,打造游览线路,安排参观景点,设置纪念品销售点,合理分布接待服务设施、设置文化娱乐活动和配套设施,统一导游讲解等;利用适宜的生态植物打造景区,既可延长旺季时间,又可为景区增加新的亮点。
3、是通过资源共享、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来解决本地村民在景区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引导、扶持当地村民进入旅游业,让其长期受益,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4、必须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牯牛降景区各项工作。发展旅游业,景区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服务是延伸,管理和服务水平制约着旅游区的发展水平。
一是要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分清,使之相互约束、相互制约。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分清,尤其是重点部门,如门票的管理,由财务室保管门票、售票处负责销售,检票口负责验票,通过各自的数据统计互相制约;
二是确定各项工作的工作流程。将各项工作流程确定形成机制,如接待工作,由那个领导负责批准,由那个部门负责接待,接待必须持审批文件到景区各部门开展接待工作。三是抓好制度的落实,尤其是加强工作的督查力度和处理力度。
四是将技术手段和相关设施作为制度管理的补充。成立专门机构,整合各种监督设施,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重点岗位的管理监督和对安全工作的监管。在大门口建设固定设施(如门槛、台阶等)解决车辆的随意从大门口出入,另设专用车道供内部车辆和政府接待车辆进入。
第三篇:景区外出考察调研
赴云台山考察报告
11月26日至29日在管委会的安排下,随管委会胡主任等一行赴河南云台山、青天河景区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本部门相关工作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27日我们进入云台山景区,根据工作情况,对该景区的社会治安管理、停车场安全管理,景区防火工作情况进行了考察了解,该景区是国家级AAAAA景区,规模庞大、管理有序。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可以容纳5000车位的大型生态停车场,停车场又分大、小、私家车停放区,入口处有保安负责车辆的分配指挥停放,进入停车场后有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另外景区所有的景点都分不同的安全管理科,都配有同样的安保工作人员,实行分块管理,其景区共有保安人员200多人,统一有安全保卫处管理,分别分配在各景点,承担各区域的安全保卫任务。该景区是全国18家数字化景区建设的示范点,在景区实施包括电子门禁、智能监控、多媒体展示、GPS车辆调度、LED信息发布、电子商务、智能全景导游图等系统化在内的数字化工程,随后我们进入视频监控室进行了参观,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演练对整个景区重点地段的,所有情况一目了然。该景区的社会治安管理,由于规模大,来景区游玩的游客都很多,最高峰时一天多达八万人次,县局都设有公安分局、派出所驻景区从事日常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工作。
一、在防火管理方面,该景区也配有专门的安环员,分
段负责管理景区的卫生,防火宣传、隐患排除工作,另外最
重要的特点,该景区在每个景点入口出,都设有吸烟房,供
游客在此吸烟、休息,有效的控制了吸烟者在景区内吸烟造
成的安全隐患。
二、云台山的经验和特点
本次考察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很大。云台山依
靠创新的思维、清晰的思路、规范的管理在短期内从一个一
文不名的景区在旅游行业中异军突起,这些成绩令人信服,其经营管理经验更值得我们学习。
(一)成功打造大景区,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延伸,实
现旅游景区、当地农民、当地政府三赢。
云台山景区从1998年开始逐步整合云台山内多个分散的景点,对旅游景区实施统一管理,最终形成云台山大的风景
旅游区,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经济的大繁荣。
1、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合力,共建大景区。
一是调整管理机制,整合旅游资源。云台山景区发展过
程中合理配置景区的各种资源,通过行政机制的调整,由县
水利局局长、县林业局局长、岸上乡书记兼任管理局副局长,解决各部门在资源使用方面存在的矛盾,将管理局的旅游资
源、县水利局的水系资源、县林业局的森林资源、岸上乡的土地资源进行的整合为云台山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建设大景区。以“建精品景区、创全国文明、闯国
际市场、树世界品牌”的目标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形成了具有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个景点、面积
280平方公里的云台山风景旅游区。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资金6亿元,建设了
设施全、档次高、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
设施全。建设了功能齐全的游客接待中心,包括售票室、检票室、展览室、休息室、影视厅、餐厅、医疗室、话吧、购物中心、卫生间等设施,在各分散的景点也建设了吸烟室、购物点、卫生间、手机加油站、休息室等设施。
标准高。对景区进行了高标准的硬件建设,对所有进出
景区的道路全面硬化、绿化、美化,建设了占地35万平方
米、5000个车位的大型生态停车场,购置了180辆尾气排放
达到欧Ⅲ标准的豪华观光巴士,按照三星级以上标准建设景
区内所有厕所。
数字化管理。总投资1.5亿元在景区全面实施数字化景
区建设工程,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景区管理当中,对
游客出入、景区车辆、内部管理进行综合调控。通过建设,云台山逐渐成为风景秀丽、设施完善的山水旅游名牌。2009
年云台山已发展成为集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首批
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等7个国
家级称号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精品景区。
2、大景区建设的成功,促进了云台山旅游的高速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使景区、居民、当地政府共同获益,实现了共赢。
2001年云台山景区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分别
为20万人和400万元,市场范围仅限于半径300公里区域。
景区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连年快速增长,2009年云台山景区
共接待游客326.5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54亿元。主要
客源市场已经扩展到半径1500公里区域,省外游客达90%,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境外客源市场也得到全面拓展。
而且由于大景区打造的成功,60%的游客选择在云台山停留2
天,促进了云台山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在云台山的发展建设中,先后将景区内的3000户居民分
散固定于多个点,让其从事旅游业。通过自建、家庭餐馆、宾馆经营,经营农家乐、经营景区免费提供的纪念品销售点。
同时景区以经济形式给农民以农业补偿,如每年给种柿子树的农民每亩地700元的补偿,不收获柿子而是将其挂于树上
作为野生动物的食物。并由此带动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其中多数为当地居民,云台山当地居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
人均260元增长到如今的人均50000元,云台山的快速发展也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和县域
经济的发展。2009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0.12亿元,为修武县
创造税收8000多万元,占该县税收的1/3。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通过学习考察云台山旅游景区的先进经验,我们得到很
多启示,并结合牯牛降景区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1、必须建设一流的大景区。
牯牛降要实现向大景区的转变,是我们发展的唯一出
路。牯牛降景点相对集中,而且对旅游区内景点游客有选择的参观游览,参观时间较短,同时旅游区晚上的生活比较单
调,游客一般只参观一两个景点后就离开旅游区,无法留住
游客。其余大多数游客在参观后赴其他旅游景区或城市,而
不是选择在旅游区留宿。
2、整合景点,统一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
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将石台现有的旅游区现有各种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
新的项目补充到旅游景区,延长游客的旅游时间。对形成的大景区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对景区进行整体的规划布局,包括建设统一的游客中心和停车场,打造游览线路,安排参
观景点,设置纪念品销售点,合理分布接待服务设施、设置
文化娱乐活动和配套设施,统一导游讲解等;利用适宜的生
态植物打造景区,既可延长旺季时间,又可为景区增加新的亮点。
3、是通过资源共享、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来解决本地村
民在景区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引导、扶持当地村民进入旅游
业,让其长期受益,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4、必须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牯牛降景区各项
工作。发展旅游业,景区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服务是延伸,管理和服务水平制约着旅游区的发展水平。
一是要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分清,使之相互约束、相互制约。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分清,尤其是重点部门,如
门票的管理,由财务室保管门票、售票处负责销售,检票口
负责验票,通过各自的数据统计互相制约;
二是确定各项工作的工作流程。将各项工作流程确定形
成机制,如接待工作,由那个领导负责批准,由那个部门负
责接待,接待必须持审批文件到景区各部门开展接待工作。三是抓好制度的落实,尤其是加强工作的督查力度和处理力
度。
四是将技术手段和相关设施作为制度管理的补充。成立
专门机构,整合各种监督设施,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重点岗
位的管理监督和对安全工作的监管。在大门口建设固定设施
(如门槛、台阶等)解决车辆的随意从大门口出入,另设专
用车道供内部车辆和政府接待车辆进入。
第四篇:喀纳斯景区考察学习报告
喀纳斯景区考察学习报告
一、喀纳斯景区基本情况
喀纳斯景区位于新疆阿尔泰山中段,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的黄金地带。景区规划面积1003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喀纳斯景区素有“人类净土”之美誉,区内共有大小景点55处,分属33种基本类型,主要包括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白哈巴国家森林公园、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喀纳斯河谷、禾木河谷、那仁草原、禾木草原及禾木村、白哈巴村、喀纳斯村等国内外。
位准确。同时喀纳斯规划布局合理,将景区外贾登峪作为游客食宿接待的生活区域重点打造,区间车作为进入景区的主要方式,实现了游客有序引导。几点启示:一是景区干部需进一步开放思想、打破思维禁固、科学谋划景区发展,尽快组织邀请国内甚至是国际专家把脉进一步准确定位景区发展思路。二是坚持景区外住、区内游理念和原则,重点打造xx小镇接待服务区,景区内接待服务设施限制性建设或禁止建设。
二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的云雾缭绕中和山间枫树秋景让人悦目、图瓦人村落让游客悦心,这是喀纳斯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景区的基础。xx的自然风光并不逊色,西海花海同样可与之骋美,这坚定了发展景区的信心,在人文方面xx蒙哈风情确需深入挖掘。
三是封闭的景区和统一的管理。2006年7月,阿勒泰地委、行署决定将布尔津县的禾木哈纳斯蒙古民族乡、哈巴河县的铁热克提乡划归景区管委会统一管辖,明确了喀纳斯景区10030平方公里的大旅游管辖机制,同时喀纳斯景区四面环山、只有一个主要出入口,景区实际封闭管理。几点启示,一是加大与xx的合作协商,力争实现借用草原区域的统一管理。二是结合景区目前三个出入口的实际,积极谋划对策,逐渐实现景区封闭管理,力争实现只有东门一个出入口,加快xx至g30线公路建设,实现北门封闭;加快环景区南线公路建设、在与xx县的合作协商基础上实现南门封闭管理。
四是大手笔的旅游宣传。宣传投入上真金白银,每年投入上百万元举办喀纳斯国际金秋摄影季、冰雪风情旅游季及单板野雪邀请赛、户外音乐节等活动、出版发行《一面湖水—情歌喀纳斯》音乐专辑。全年在央视及各卫视频道播发新闻130余条(次),报刊、杂志及网络刊发(刊载)报道2000余篇(幅)。
第五篇:云台山景区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云台山景区旅游资源定性评价——三三六评价法
一、云台山景区简介: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县和山西省陵川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云台山水“被联合国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狝猴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二、云台山景区三大价值评估
1、历史文化价值:
汉献帝刘协,魏晋竹林七贤,唐朝药王孙思邈,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大将尉迟敬德等均在云台山留下过历史遗迹,其中,不乏有许多因为历史名人而著名的景点。比如,因王维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千古绝唱而闻名的茱萸峰,因张良而得名的子房湖,以及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等,形成了云台山丰富深蕴的历史文化内涵。子房湖又叫“平湖”。因汉代张良(字子房)曾在沟谷西侧的山峰上,日夜操练兵马,帮助刘邦成就大业后隐退至此,因张良字子房而得名。有着极深的历史文化价值。
2、艺术观赏价值:
云台山景区内有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而且各有其独特的观赏点,其中有一道红色峡谷--温盘峪,峡谷内最宽处不过20多米,最窄处不到5米,峪深80多米,在我国众多峡谷中,以其景观的纤巧、婉约、神奇、瑰丽而独树一帜。它集泉、瀑、溪、潭、涧诸景于一谷,融雄、险、奇、幽、秀诸美于一体。富集“逍遥石”、“相吻石”、“灵龟戏水”、“双狮吸水”、“幽瀑”、“穿石洞”、“孔雀开屏”、“棋盘石”等景观。云台山温盘峪,享有“盆景峡谷”的美誉,被园林专家称之为“自然山水精品廊”,极具艺术观赏价值。
3、科学考察价值:
云台山景区不仅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而且其地质地貌非常特殊,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景区内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台梯叠的“云台地貌”景观,是以构造作用为主,与自然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特殊景观,是地貌类型中的新类型。距今约14亿至3亿年间的中元古界蓟县系云梦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地层,出露系统而完整;有太古界-早元古界基底、还有典型的构造遗迹,诸如基底太古界片麻杂岩构造,早元古界表壳岩的底僻穹窿构造,盖层的超覆构造,韧性剪切带构造,韧-脆性变形构造,脆性断裂构造,单面山构造,以及盖层中的垮塌构造,滑坡构造等。
三、云台山景区三大效益评估
1、经济效益:
云台山景区的开发,给焦作的修武县及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柱。景区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连年快速增长,2005年分别达到170.18万人次和1.03亿元,景区的发展还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县宾馆饭店达到331家,旅游购物商店25家,拉动第三产业增长了1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了4.3个百分点,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12%。景区附近的岸上村村民依托旅游业、依托云台山品牌走上了致富路,户户办起了家庭宾馆,成了全省有名的富裕村。
2、社会效益:
云台山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景区的自身文明建设和对游客文明行为的影响与引导结合起来,积极采取各种保障措施,全力创造出一个和谐、文明的旅游环境。云台山不断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力度,在景区内设立了多处公益性、安全警示标志和文明提示牌;通过大型LED电子显示屏实时滚动播放形象生动的文明宣传片、温馨提示、游客须知等来引导游客,必要时制止客人的不文明行为,这一系列措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3、文化效益:
云台山所处的修武县是一个千年古县,文化氛围浓厚,民间艺术曾经非常繁盛,早在金代,就已有杂剧流行,至清代起怀梆成为当地百姓最为喜闻乐见的剧种,起源于迎神祭祀活动的至今仍在城乡流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云台山景区六大条件评估
1、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云台山地处中原地带,位于河南省修武县,交通四通八达,四面八方均有铁路、公路相连,游客可乘火车直达焦作、修武,也可乘飞机到郑州新郑机场、洛阳后转车。
2、景物的地域组合条件:
云台山景点有老潭沟,沟内高峰耸立,花木繁茂,泉壑争流,沿沟上行400米,就可以看到 亚洲目前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天瀑。红石峡集泉瀑溪潭涧诸景于一谷,谷里分布“首龙潭”、“黑龙潭”、“青龙潭”、“黄龙潭”等,谷口南端有一狭窄的峡谷称为“一线天”,且有瀑高50余米的白龙瀑布。潭瀑峡(小寨沟)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飞瀑、走泉、彩潭和山石景观,故得雅号:“潭瀑川。
3、景区旅游容量条件:
云台山景区通过对票价实行淡旺季调整,控制着游客的数量,在游客人数过多时进行分流,控制旅游容量,争取使游客数量在合理容量范围内,能够有一个较好的环境让游客游览。
4、施工难易条件:
特殊的构造部位和地层岩性条件,使景区内水体和水动力作用极为发育,因此在景区内施工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破坏原有自然生态环境。
5、投资能力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内涉及云台山及其周边的旅游地产、商业等投资已经超过100亿元。2010年11月5日,修武县政府与河南建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合作内容包括县城七贤公园周边建设、方庄西涧旅游服务区、方庄镇区域改造等项目。2010年8月22日,北京世贸天阶集团、江苏万联能源集团与当地政府签约,联合打造总投资高达50亿元的云台山大型休闲度假区项目。
6、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云台山是河南旅游的龙头景区和亮丽名片,游客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主要客源市场目前已扩展到半径1500公里的区域,省外游客达90%,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欧美等境外客源市场也得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