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安全容量分析与事故风险评价

时间:2019-05-12 08:3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景区安全容量分析与事故风险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景区安全容量分析与事故风险评价》。

第一篇:旅游景区安全容量分析与事故风险评价

旅游景区安全容量分析与事故风险评价`

作者罗振军佟瑞鹏

【摘要】从旅游者自身、景区管理和社会综合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旅游景区事故的主要风险和发生机理,提出旅游景区人群安全容量的测算方法,并以某世博园为对象选取景区内在特征、服务管理质量和景区外部环境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旅游景区的事故风险水平。

【关键词】事故风险;管控能力;旅游景区;安全容量

0 引言

旅游景区是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空间载体,也是吸引旅游者作出旅游决策的原动力。观赏旅游景区是旅游者的终极目的地,其经营管理水平决定着旅游产业服务素质和竞争能力,而旅游安全问题是每个旅游景区和从业人员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事实证明: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事业的发展,安全是旅游活动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日趋频繁,大量旅游景区处于超载状态,景区环境污染、设施布局混乱、游客体验劣化、服务质量下降等各种问题日益明显,旅游景区安全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又一新“瓶颈”,严重阻碍着旅游景区的正常发展,也制约着旅游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改进和提高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工作和事故风险管控能力,已迫在眉睫。

近20年来,我国旅游景区发生过一些旅游安全事件,令人触目惊心。例如:

1986年浙江金华市螽州公园元宵灯会,由于门票脱售,入口处秩序混乱,造成人群踩踏,致使35人死亡,33人受伤。

1991年山西太原市迎泽公园举办“煤海之光”灯展,由于票务管理混乱,10万人涌进只能容纳4万人的公园,在通过一座石桥时秩序混乱,群众绊倒后互相挤压,造成106人死亡,98人受伤。

1994年3月31日,浙江省千岛湖“海瑞号”游船发生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船上32人全部遇难,其中有24名台胞游客,2名导游,6名船上工作人员。“千岛湖事件”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旅游形象,300多个预定到杭州或千岛湖的旅游团队因“千岛湖事件”而取消、减员或改道,一度造成浙江旅游业的衰退,甚至波及我国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湖北神农溪景区接连在1995年4月23日发生漂流翻船事故,8名台湾游客和3名船工全部死亡;1997年3月12日的翻船事故造成死1人,失踪3人。

1996年3月,广东飞图游乐城一热气球失控,导致一名17岁香港女游客坠地死亡;四川成都开展锦江河漂流,一对母子翻船溺水死亡;北京也曾发生过滑翔中游客被摔死的事件。

1999年10月,上海锦江乐园一台湾游客跳蹦极死亡。

2000年4月16日,天津两少年跳蹦极严重受伤。

1999年10月,贵州马岭和风景区发生令人震惊缆车坠毁事故,死亡14人,受伤22人。

2004年2月5日元宵夜,密云密虹公园发生元宵灯会踩踏事故。事故共造成37人被踩死,24人受伤,引起社会各方面针对旅游景区和大型活动的强烈反响。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达腊岛北部发生的强烈地震,在东南亚、南亚海域引发海啸。高达近10米的巨浪袭击了印尼、斯里兰卡、泰国等国沿海地区,造成几十万游客的伤亡。

通过以上事故案例可以看出,旅游景区由于集中汇聚了大量的人群,一旦有事故出现,由于人们的恐慌心理及其他原因,极易造成连锁反应,出现常态下不可想象的事故后果,拥挤是造成事故扩大化的最主要原因。

笔者考虑旅游景区事故发生的机理与特征,分析了旅游景区事故风险的主要因素,提出旅游景区安全容量的测算方法,并选取建立旅游景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旅游景区的事故风险管控能力。

旅游景区安全重要性

旅游安全问题是旅游活动中多种安全现象的具体表现,既包括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安全思想、意识问题,也包括发生在旅游活动各环节或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间的具体的安全事件或安全事故。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且较敏感的产业,极易受到外部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例如:自然因素中的地震、水灾、火灾、异常恶劣气候等;健康因素中的流行性疾病等。它们会对游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旅游资源或导致旅游者改变目的地,从而给旅游景区带来了巨大损害,有的甚至给旅游景区以致命打击。

旅游安全的重要性不在于其事故数量的大小,而在于该行业的特性和特殊地位,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没有旅游就没有效益,旅游安全既是旅游活动的保障,又是旅游业发展前提。

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景区安全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保证。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景区安全是保证旅游活动顺利进行,并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对于旅游业来说,旅游景区安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旅游景区安全这个问题上,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业有着共同的利益所在,都需要以旅游安全作保障,由此说明旅游景区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提升旅游景区事故风险管控能力的必要性。

旅游景区事故风险因素分析

旅游安全风险系统应该表述为:由旅游者自身与旅游景区管理、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它们在旅游安全上,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特定的相互依赖的系统。

2.1 旅游者自身因素

2.1.1 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旅游的本质决定了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机以追求精神愉悦与放松为特征和目的,出游动机更多反映了游客易于留恋于山水风景之间而在精神上放松,心理上宽松,行为上自由,通过游玩以期获得休闲、身心愉悦的目的。与此同时为旅游安全潜在隐患引发为意外的灾害,提供了温床及恣意扩大的空间,例如:烟头的随意扔弃、干旱季节里的野炊、野外烧烤等行为引发山林大火等。

2.1.2 旅游项目与个性体验

部分游客刻意追求高风险旅游行为,甚至不顾生命安全而去寻求一种危险刺激,包括:极限运动、峡谷漂流、探险旅游、野外生存等在内的一批惊、险、奇、特旅游项目成为流行时尚。传统的被动旅游的方式已不再被满足,而是纷纷转向主动式、自助式、多文化主题的个性化旅游,主观上愿意选择游客相对疏散的景区,强调刺激和动态参与,单独行动。种种超常规的冒险活动极容易导致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景区管理因素

2.2.1 安全管理人员

旅游活动涉及方方面面,旅游安全也如此。但是,许多景区管理者往往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事故不会轻易发生,要么为应付相关部门检查而组建一个可有可无的安全管理机构,要么干脆为了节省开支尽可能地减少安全工作人员,在旅游高峰期出现安全工作人员短缺后,便临时抽调一些无任何安全工作经验和安全知识的人员充数,其后果是极其危险的。

2.2.2 安全管理体系

我国大多数旅游景区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缺乏必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也不能把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日常管理中,例如:一些景区的大型设备,不按标准要求进行安装、试车和检验就投入运营;旅游设施老化,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旅游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2.2.3 安全管理手段

目前,大多数景区仍停留在原始的坐等事故报案或巡逻的阶段,无法对事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监控。旅游景区自身地形、气候环境复杂;面积大、人员复杂、游客流动大,不易于防卫,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了安全隐患。

2.3 社会综合因素

2.3.1 社会安全管理机制

我国旅游安全管理部门多而复杂,风景区的日常工作涉及多个政府职能机构,如旅游、工商、交通、林业、环保、安监、水利等诸多部门,各部门、机构之间大多没有完全理顺彼此的行政关系,因而导致多头领导、管理错位和混乱。更严重的是由于职责不明,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形成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该现状使得景区安全受到威胁,安全隐患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2.3.2 旅游安全相关法规

在旅游安全管理立法上,还存在许多空白处。一些颇受游客欢迎又对安全需要较高的特殊旅游项目未能纳入安全管理范畴,导致旅游设施安全事故频发。有关旅游的政策、法规相对于旅游经营实践存在滞后性,至今还设有建立起专门的旅游安全法,遇到棘手的问题,只能套用其他相关法律。

2.3.3 旅游安全管理执法

由于种种原因,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目前,我国旅游景区普遍存在重旅游基础建设,轻安全设施建设。这二者的结合使得景区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直接给游客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2.4 其他因素

导致旅游安全事故的其他因素主要是自然因素,如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这些因素在山区型的景区最容易发生。同时也有人为因素,如旅游设施的设计不合理、质量不过关等,往往也埋下了安全的隐患,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因机械故障而造成的事故就时常发生。此外,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由社会环境安全因素引发的群体恐慌、拥挤踩踏等事故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5 事故成因机理分析

根据我国旅游事故成因分析,旅游景区的组织管理和环境因素风险的相互影响,往往直接作用于旅游人群、景区场地和设施,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导致旅游事故发生,其成因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从管理与环境风险因素的成因模式可以看出,管理主体素质缺陷、管理体制内在缺陷以及景区内部组织氛围会造成安全管理混乱,破坏人与人的关系或人与环境关系平衡关系,造成安全管理失误。人为的安全管理失误的后果与突变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致使景区场所内人群混乱,进而导致了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的发生。旅游安全管理和景区环境要素的作用方式与作用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常常决定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的发生时间、强度及破坏程度。对旅游景区安全事故成因机理进行系统化的背景揭示与过程分析,是揭示旅游景区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和进行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前提。

旅游景区安全容量的测算

旅游容量(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是指一定时期内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感受旅游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一般量化为旅游景区接待旅游人数的最大值。旅游业的综合性规定着旅游业极限容量的多维化特征,物质容量(Physical Capacity)、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心理容量(Perceptual/Psychological Capacity)、社会容量(Social Capacity)以及经济容量(Economic Capacity)等5方面共同决定旅游景区发展规模及影响的大小和波及范围。

景区的安全容量(Safety Capacity)应当是上述各类极限容量比较的最小值。对于旅游者而言,安全容量是指在不破坏景区环境及基础设施,不危害公共安全,满足游客最低游览要求(如心理感应气氛),并保持景区运营秩序和保障人员安全时,所能容纳的人员量。

在我国现有的技术规范中,主要是消防领域对公共场所有明确的人员负荷规定,而对于其他公共场所,只是依据防火技术和规划设计的要求,考虑环境因素以及人员疏散等条件限制,通过给出均一化的人员密度来进行人员控制,即通过计算场所面积与给定的人员密度的乘积来求得公共场所的人员容量。该做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按照上述思路,具有相同面积的旅游景区将有同样的人员容量限制,但是实际上旅游景区内部障碍物的多少、布局结构的差异以及疏散出口的宽度等物理指标的不同,都会影响旅游景区可容纳的人员总量。

其次,人员容量计算所依据的规范大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有关研究通过现场人流实测、统计验证等分析方法,揭示出由现有规范计算而得到的人员容量与实际的人员容量有很大的出入,正好说明现有规范所确定的公共场所人员密度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建筑特点以及旅游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再次,上述规范在限定公共场所人员密度时,忽略了人员在性别、年龄、对所处环境的熟悉程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简单地将人员统一看作会选择最短路径逃生的“理智人员”。

由于衡量旅游景区安全容量的标准因社会环境不同而表现出某种不确定性,以及管理工作对安全容量的影响,使旅游景区安全容量的定量分析存在一定的难度,即使有了一些定量分析,也缺乏普遍的应用性。因此,需要探求一些适用性强的定量分析基本方法。

3.1 高峰期需求测定

旅游业的季节性经营要求分别计算出高峰期和平、淡季的需求,然后确定能在多大程度上允许旅游景区在较短的高峰期内超容量运行。因此,高峰期对旅游景区安全容量的确定起关键作用,与高峰期有关的测定方法有:用“一定时期抵达景区人数/更长时期内抵达景区人数”评估拥挤程度的确定。确定任何时期内均可接待的最大游人数,以所登记的具有最大旅游人数的那个时期的旅游人数的2/3作为其他时期均可接待的最大旅游人数,即为该景区的安全容量。如某景区2007年10月1日所登记的旅游人数为12万,位于全年其他日期之首,那么该景区日安全容量为8万人。

3.2 空间面积度量拥挤程度

从物质容量来看,目前主要是按照人均占地面积来确定,陆地面积平均占地2m2/人,水面平均8m2/人,山地(指可涉足面积)平均4m2/人。空间面积度量以人均占有空间面积来度量拥挤程度的做法显然没有将对拥挤的心理感受因素考虑进去。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差异也较大,例如:荷兰、西班牙度假地标准分别为1.7m2和3m2,而热带度假地则近达30m2。

3.3 游人数量期望

该情况多见于所期望的座位数、停车场地、旅馆、商店数目的计算之中,人们经常说,每2000人一个旅馆,每人需要0.2 m2商场面积,每个床位需1.2辆小车的停车空间等等。

3.4 旅游关键环节限度评估

如果景区某个区域或者环节所提供的空间或资源有限,那么景区的安全容量则由此决定。例如:某景点最多可同时容纳100游人,每位游人停留大约30分钟,那么每天(以10小时计)可接待2000名游人。

3.5 心理容量测定

景区所承载的心理容量的准确数字很难测定,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做法是摄像与问卷结合法。选择特定的时间和区域,观察人群实际的稠密度和分布情况,同时以问卷形式征求游人感知情况及专家意见,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心理承受的安全容量。

旅游景区安全容量含义简明,但不同的情况下却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很难得到准确的测定方法,且还必须作出多种假设。确定安全容量的障碍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不同群体对拥挤的感知差异。旅游者的年龄、性别、地域分布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决定所接受的拥挤程度。

2)安全容量需要考虑景区的特定目标。如以自然保护为目的的公园游人密度应该比其他娱乐性公园低。即使景区类型和开发目的完全一致,不同的旅游景区安全容量也有差异。研究表明,海滨容量的各种标准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3)管理水平和技巧能影响旅游容量,特别是物质和环境容量。安全容量不是一个绝对的界限,它只是预示事物质变的节点,目的是引起人们重视、排除管理中的障碍或加以重新规划。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旅游景区安全容量是可以提高的。4)安全容量的确定受时间因素影响。旅游业有着明显的季节性,景区只是在高峰需求期上达到饱和状态,其他时期的利用均处在安全容量范围之内。

旅游景区事故风险评价

笔者以在某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世博园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旅游景区事故风险的水平。

4.1 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旅游景区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关键是要确立整个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和构造反映旅游景区风险管理水平各方面的具体指标。一般来讲,描述和衡量旅游景区事故风险水平等级通常主要从景区内在特征、服务管理质量和景区外部环境因素等3方面,兼顾景区内在条件和外部社会能力。

笔者从原因和结果两方面构建模型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首先,从影响旅游景区事故风险管控能力的多重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把反映事故风险管控效果的景区内在特征、服务管理质量和景区外部环境因素3大核心指标视为旅游景区事故风险水平的实现指标,也称一级指标。把度量和评价上述3大类影响旅游景区安全功能发挥的基础构建、管理环节和细分工作等影响因素称为事故风险水平的直接和间接因素指标,即二级指标。通过对各级指标权重的计算,最后从分析结果给出改进方案或措施。

4.2 构造判断矩阵

笔者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并通过向世博园有关工作人员咨询和向游客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得到这些指标对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水平和运营状况的主观评价,并加以量化得出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比重,再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将主观评价指标数据转化为比较矩阵的相对重要性标度。下列矩阵中的数据表示两两指标之间的对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之比。

旅游景区内在特征、服务管理质量和外部环境因素3大指标相对重要性标度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

表1中,A代表旅游景区事故风险水平;B1代表旅游景区内在特征类指标;B2代

表服务管理质量类指标;B3代表旅游景区外部环境因素类指标;矩阵中的数据表示指标Bi和Bi(i,j=1,2,3)对目标A的相对重要性程度之比。

同理可分别求出旅游景区内在特征、服务管理质量和外部环境因素中各类指标相对重要性标度判断矩阵,如表2~表4所示。

4.3 指标权重计算与一致性检验

采用和积法计算求得指标权重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和积法计算步骤如下:

1)对矩阵按列规范化,即对判断矩阵A每一列正规化:

2)再按行相加得和向量:

3)将得到的和向量正规化,即得权重向量:

4)计算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

5)在得到λmax后,需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CI如下:

当一致时,CI=0;不一致时,一般λmax>n,因此,CI>0。按照给出了Saaty关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只要满足

就认为所得比较矩阵的判断结果可以接受。

对上述每一个矩阵求得相应的权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对于A:可求得权向量α=(0.647,0.212,0.141)T,最大特征值λmax≈3.01,查得RI=0.58,所以

,这说明判断矩阵的不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B1:可求得权向量β1=(0.216,0.238,0.222,0.324)T,最大特征值λmax≈4.04,查得RI=0.90,所以CI=0.01,CR≈0.015<0.1,这说明判断矩阵B1的不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B2:可求得权向量β2=(0.300,0.250,0.200,0.250)T,最大特征值λmax≈4.00,查得RI=0.90,所以CI=0,CR=0,这说明判断矩阵B2为一致性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对于B3可求得权向量β3=(0.250,0.333,0.417)T,最大特征值λmax≈3.01,查得RI=0.58,所以CI=0.005,CR≈0.01<0.1,这说明判断矩阵B3的不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4.4 数据分析及对策建议

从以上的计算可以判断,目前对该世博园的事故风险水平判断的内在特征、服务管理和外部因素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希望能够在世博园内在特征的设计布局和建设内容方面均有所提高。

1)在旅游景区内在特征方面,应急装备是游客最为关注的问题。针对该分析结果,世博园应在现有的安全设施基础上增加一些物理防范措施和安全辅助支持设施等,这些都能在事故状态时起支持保障作用,可以抑制或减缓事故后果的扩大。

2)在服务管理方面,世博园内公共服务类设施和服务水平又是迫切需要改进的。如世博园内应增加泊车服务、引导服务、安全服务等公共服务来完善服务体系;此外,还应提供特殊服务(如设立救助中心,为行动不便人士出游提供便利等)来方便游客。

3)在外部环境方面,世博园应当密切联系当地政府安全监管的职能部门和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气象和地理特征,做好旅游景区安全监控和事故风险预警工作,进而提高事故风险的管控能力。

结论

1)旅游景区安全事故风险管理的研究是目前安全科学在旅游领域的一个应用。该研究对拓展安全科学研究空间,保证旅游景区安全服务质量和增强事故风险管控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将安全系统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入到旅游景区的管理中,其目的是通过对旅游者自身、旅游景区管理、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进行系统风险识别分析,研究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的成因。

3)旅游景区的安全容量需要综合考虑旅游景区发展规模及事故影响的大小和波及范围,笔者从高峰期需求测定、空间面积度量拥挤程度、游人数量期望、旅游关键环节限度评估、心理容量测定等5个方面综合分析安全容量的测算。

4)从景区内在特征、服务管理质量和景区外部环境因素方面建立旅游景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层次分析法评价旅游景区的事故风险水平。

5)目前旅游景区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理论和研究方法还不够完善,尤其是还没有制定出旅游景区行业安全标准体系,而旅游景区安全标准是评判旅游活动危险性和安全程度的重要技术参数,是旅游行业规范化的基石,进一步探讨旅游景区安全标准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信息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2(责任编辑:袁辉)

第二篇:浅析旅游景区法律风险防范

浅析旅游景区法律风险防范

一、我国旅游业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目前有两类调整旅游关系的法律规范

1、《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通用性的法律规范。

2、《旅行社条例》、《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

(二)时至今日,我国尚未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三)理论界对于旅游合同的有名话立法途径有三种

1、制定单行的旅游法

2、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增设“旅游合同”专章。

3、在起草制定民法典时加以规定。

4、日本单独制定《旅游法》,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民法典中设旅游专章。

(四)作为法律人而言,建立、健全我国旅游法律法制保障体系,为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是我们的社会职责与责任。

二、我国旅游业的现状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大力发展旅游业事关中央工作大局,对于“调

结构、扩内需、保增长”,改善民生,拉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200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已达19.02亿人次,今年有望超过21亿人次,同比增长11%,消费额达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今年我国出境游人数将达到5400万人次,且据国家旅游局统计,目前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继法国、美国、西班牙之后的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国和第四大出境客源国。截至2010年6月,全国拥有旅行社21649家,星级酒店1457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555家,旅游业直接就越人员1100万人,间接就业人员更达到5500万人。旅游业在在国民经济增长值中已超过了4%。

但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在旅游市场上旅游景区发生旅游者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伴随着旅游业发展而产生的大量旅游纠纷形成诉讼进入司法领域。由于相关的法律规范比较原则化,人民法院在审理旅游纠纷案件中面临许多具体适用法律的难点问题,法院审理旅游景区发生旅游者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案件时主要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定的景区的安全保障义务条款。

三、切入案例

(一)2008年8月19日,死者应建兴与公司同事一行16人到厦门野生谷生态乐园游玩。景区内带队导游在介绍水上餐厅时,告诉他们可以在上面的水潭游泳。午饭后,见有人在水潭游泳,应建兴就和同行的几个同事到水潭玩水。下午2点10分左右,有同事发现原

本一同玩水的应建兴不见踪影,当景区的救援人员赶到,将应建兴救起时,应建兴已经死亡。死者的父母将厦门野生谷生态乐园有限公司告上法庭,他们认为被告作为对外开放的赢利性单位,对景区内的景点没有采取任何安全保障措施,对进入景区的游客也没有尽到安全保障的义务。在同安区人民法院新民法庭的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厦门野山谷生态乐园有限公司赔偿原告11万元。

(二)台湾阿里山风景区的森林小火车,2011年4月27日上午12时47分行驶神木站至阿里山车站70公里处,突然有大树倒塌挡住铁轨,小火车煞车不及,导致4节车厢翻覆,车上有50多名乘客受伤,6人死亡。这次在台湾死亡的大陆游客,至少将获赔6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30多万元。

(三)2010年7月13日,郑女士和曹先生等7人到石林县风景区旅游,当天购票后进入石林风景名胜区参观游玩,下午4点40分左右,当他们行至石林风景名胜区“南天门”景点附近时,突然天气骤变,下起了大雨,28岁的郑女士和25岁的曹先生在“南天门”景点的石头下避雨时,不幸遭遇雷击,致使两人当场死亡。雷击还造成4名游客受伤。石林县法院审理认为,郑女士和曹先生在购票后进入石林风景名胜区参观游玩时,遭遇突发的雷暴天气,在景区石头下避雨时不幸被雷击身亡,云南省雷电中心认定是一起突发性的雷击灾害事件,发生这起案件的直接原因是突发的自然灾害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事发当天,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在接到石林县气象局通知后,及时

通过广播的方式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并在事故发生后及时保护现场,积极参与事故的处理并垫付了相关的费用。在这次事件中,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已经尽到合理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无过错。郑女士和曹先生的不幸死亡是因突发性的雷击灾害事件造成的,受害人及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双方均无过错。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作为石林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者和受益方,应分担死者的部分经济损失,但对石林风景区已经支付给家属的相关费用应予以扣除。根据上述理由,石林县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补偿郑女士家损失376289元的25%,即94072.25元,扣除已经支付的7万元,还应补偿24072.25元;补偿曹先生家损失312476元的25%,即78119元,扣除已经支付的7万元,还应补偿8119元。两家的补偿款相加共计17万余元

四、旅游景区安全保障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是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负有的合理限度范围内的照顾、保护他人免受人身损害的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首先确认了安全保障义务,是司法解释发展法律的重要成果,是调整景区经营管理者与游客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旅游景区是指任何一个可供旅游者或来访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其他休闲活动的场所,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主要场所。旅游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愉快轻松的环境带给游客愉悦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成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

旅游景区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空间受到各种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使旅游景区的安全备受考问和挑战。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旅游景区发生的这些旅游安全事故不仅给游客的人身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严重损害了景区旅游形象。

游客进入景区与景区经营者建立旅游服务合同关系,景区应按合同提供相应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满足游客的旅游休闲需求和精神满足。为何在合同之外规定景区安全保障义务?一般认为基于以下理由:

(一)危险控制理论

经营者开发经营旅游景区,其具有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使他们比一般游客更了解设施、设备的性能、状态,景区内部及周边地区的情况,包括社会治安状况、气候、地质地貌、相关法律规定、文化状况等等,具有预见损害的信息优势,更能采取更低成本的避免和减轻损害的措施。因此,“在属于不作为责任原始形态的对他人侵权行为之责任领域内,监督者控制潜在危险的义务通常来源于他对危险的控制力”。

(二)信任理论

游客进入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文化厚重的景区,获得愉快的精神享受,有合理的理由相信景区凭借其经验、知识、职业要求能发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措施避免和制止危险。这种基于双方的合同关系及一系列宣传的信任关系是旅游景区承担安全保护义务的又一理由。

(三)收益与风险相一致理论

旅游景区经营者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并从中获得收益。而景区人

员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危险,景区应从其收益中支付安全成本,维持安全的旅游环境。服务安全成本是现代社会商务成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就其支付方式而言,可分为积极支付和消极支付。积极支付是经营者以性能可靠的安全设备和周到严密的管理,主动保障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消极支付就是经营者在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情况下,对游客的人身、财产损害予以赔偿所支付的费用。积极支付与消极支付呈反比关系,积极支付多则消极支付少,反之亦然。虽然资源保护型景区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但一般靠收取门票作为管理和维护费,也应承担维护安全的成本。

我国安全保障义务确立的直接原因是,社会公众在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场所遭受第三人侵害,因侵害人无法确定或无力赔偿使受害人无法得到救济,同时经营者未采取措施制止侵害行为具有不作为的过错,而对不作为侵权行为的法律依据缺乏使某些相同类型的案件因法官认识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裁判结果。为统一相关案件的裁判尺度,我国以德国侵权法中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理论和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程度为基础,以利益平衡为方法论在司法解释中确立安全保障义务。最高法院的《解释》列举的经营者未包括旅游经营者,但一般认为这里的经营者采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认定方式,即指从事社会活动并从中获利的人,因此,应包括旅游经营者。

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我国旅游界知名学者李洪波、郑向敏将旅游安全事故根据景区类型分为自然资源类旅游目的地安全事故和人文资源类旅游目的地安全事故。张进福、郑向敏将

旅游安全形态总结为犯罪、交通事故、火灾与爆炸、疾病或中毒及其他意外事故。根据发生原因,侵害游客人身权益的安全事故,分为人的行为造成的伤害、景区旅游服务设施设备造成的伤害、自然灾害(包括动物)造成的伤害、游客自身疾病。景区的安全保障义务就是防止上述侵害后果或防止侵害后果的扩大。由于景区的义务是与特定的时空特征、环境条件相结合,因此景区义务范围受到诸种因素的影响,如可预见性(损害事件的现实可能性)、可能结果之严重性、导致损害发生行为的社会价值、避免危险的费用、社会的合理期待等。

可预见性。是指“被告能合理预见到他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会对原告造成损失或损害,那么被告就被认为存在注意义务”。景区经营者应对其能预见到的损害承担保障义务,如景区能预见到景区栏杆破损未修理,游客可能会掉下悬崖,就负有维修栏杆的义务。对于不可预见的危险如罪犯在景区对游客突然实施抢劫杀人行为,事前没有任何征兆,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不可能让景区承担责任。如若课以景区防止犯罪发生的义务,景区不堪重负,将危及行业的发展。虽然景区没有防止犯罪发生的义务,但在事故发生后有积极救助、报警的义 务。可能结果的严重性。有些危险虽然可能性很小,但一旦发生损害却极大,应责令经营者对此承担保障义务。如设臵标志牌,虽然不设立发生损害的可能性小,但一旦游客误入禁止区域或迷路,损害就大了。导致损害发生行为的社会价值。有些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的危

险性,但因具有娱乐和教育功能而容许其存在。如儿童冒险游乐、攀岩、蹦极、海底探险等活动均具有发生损害的危险性,旅游景点对这些危险性活动应负有较高程度的注意义务。避免危险的费用。在考察预防措施的合理性时也应考虑经营者的经济负担,不能为保护游客使景区承担过重的负担。如果景区要防止犯罪的发生,必须建立严密的监控系统,每个路段派人站岗,对进入景区的人进行严密的身份审查;对随带物品予以严格检查。如果这样,景区将不是景区而是军营,这是景区不能承担的。不能将景区视为保险箱,而应在危险的可能性和预防危险的费用之间加以权衡,在景区能承担也应承担的范围内确定义务。社会的合理期待。游客进入景区,对景区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安全予以信任和合理期待,景区应在社会公众通常的期待范围承担义务。如游客相信景区不存在隐蔽危险,景区经营者应对这些危险予以消除、提醒、标示等等。

旅游景区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首先来源于法律法规规定,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风景名胜区条例》、《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及地方旅游管理条例,都对景区的安全管理作了详细的规定。旅游经营者应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设施,建立安全的游览环境。安全管理规定是景区保障游客安全最低限度的强制性要求,违反该规定会招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其次,安全保障义务来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道德观念的法律化,要求民事主体应善意地履行义务、行使权利,不得损害

他人和社会利益。景区经营者应以游客为中心,为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消除任何潜在的危险,为游客提供安全和舒适的游览环境。

旅游景区保障游客安全的义务总体上分为积极的防止损害发生的义务和给予提示、告知、警告等消极的防止损害的义务,具体包括:

(一)预防措施有效 建立安全防范系统。景区必须配备与景区范围大小、等级相适应的安全工作人员,并配臵相应设施设备。在景区内建立报警点、巡逻点,组建巡逻队,在景区值勤巡逻,及时发现潜在危险,维持良好的秩序。设施设备和交通工具安全、有效。景区内的游乐设施、防护栏、电力设施、消防设施、缆车、索道、交通工具等安全可靠,不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并能保证通畅运行。设臵标志牌和警示牌。景区应在适当位臵设臵规范的景区平面图、示意图、线路图,使游客知晓景区地形地貌、景点布局、距离远近及自己所在位臵。在游客集散地、主要通道、危险地带、禁止区域设臵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设臵在明显位臵,不可有障碍物影响视线,也不可放在移动物体上。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景区的游览线路、设施设备进行巡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消除。如清除有碍通行的各类路障,铲除游道旁松动的山体危石,对森林中的危树加固或拔除。景区服务人员对于游客不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如人员拥挤应积极疏导,不正确的操作应即刻纠正。旅游服务人员善意谨慎地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人员本身就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除按职业要求完成职责外,应处处为游客想,为游客提供周到、细心和安全的服务。

(二)救助措施及时

事故发生后旅游景区应立即启动紧急救援体系,景区工作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积极进行疏散,将游客带离危险区域。同时,医疗人员对受害游客进行及时的医治,尽量将事故损害降低到最小。

五、旅游景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性质

游客进入景区与景区建立旅游服务合同关系,在景区受到伤害的游客可提起违约之诉。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确立了景区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景区未履行该义务,致游客伤亡,应承担侵权责任,为此,游客也可提起侵权之诉。

景区的侵权行为有两种类型,一是景区因有瑕疵的设施设备或不当服务行为致游客遭受人身损害,景区的行为与游客伤害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一是景区未能制止第三人对游客的伤害,景区的不作为行为与游客伤害之间具有间接因果关系。不管哪种情形,景区均对其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过错行为承担责任,没有过错不承担责任。判断景区是否有过错的标准是看景区是否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安全管理,是否善意谨慎提供旅游服务。

(二)责任类型

景区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游客伤害,应承担的责任类型有: 全部赔偿责任。景区经营者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被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这是景区经营者对自己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补充赔偿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游客的伤害是第三人侵权造成的,由实施侵权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景区在提供旅游服务过程中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这种责任与全部责任不同:首先,游客的人身损害是第三人的侵权行为造成的,不是景区经营者造成的,按照责任自负原则由第三人承担责任。其次,第三人的侵害行为与受害者的损害后果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景区经营者只是能够防止损害却没有防止,从而为第三人的侵害提供条件,加大损害发生的盖然性,其不作为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间接的因果关系。第三,实施侵害的第三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由其赔偿受害者的全部损失。只有在第三人无法确定或不能全部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下,由景区经营者在第三人不能赔偿的范围承担赔偿责任。第四,景区经营者的责任是过错责任。景区如果能够证明自己当时已经尽到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可以不承担责任。第五,景区经营者在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实施侵害行为的第三人追偿。可见,景区经营者对由于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是对他人损 害后果承担责任,似乎有背自己责任原则。但实际上经营者是对自己能够制止而没有制止的过错

行为承担责任,当然,安全保障义务也体现了侵权行为法旨在社会营造积极救助的人文关怀氛围的公共政策。

(三)抗辩事由

抗辩事由是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得以免除或者减轻责任的合法事由。事故发生后,景区经营者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和在何种情形下拒绝承担部分或全部责任的问题目前法律没有规定,而这点涉及准确认定被告赔偿责任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减轻或免除景区经营者的赔偿责任。

景区尽到了合理的保障义务

景区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对事故的救助措施。游客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由于旅游景区的设施和旅游服务,而是由于景区不能够预见和控制的其他事件造成的。景区对这些事件的发生没有过错,且在事件发生后积极救助。景区是一个公共活动空间,事件如犯罪发生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及时的救助,阻却了行为的过错性,景区不承担责任。

游客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游客不遵守景区规定,不听从景区工作人员的指挥,实施危险行为导致损害发生,应由游客对其过错承担责任。游客作为理性之人也负有保护自己安全的责任,如果游客不遵守规定,使自己陷于危险处境,按风险自负原则应由游客自担其责,景区当然不承担责任。但景区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游客明知危险却执意所为。

在实际旅游活动中,旅游环境状态与旅游者行为之间存在双向影

响,且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如果游客故意或过失行为与景区不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结合造成损害,构成混合过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1条“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的规定”,可以根据游客过错的大小减轻其赔偿责任。为保护游客利益,使景区尽最大努力履行安全保障义务,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2条规定“侵害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为此,景区只能就游客故意和重大过失为由请求减轻赔偿责任,对游客一般过失行为不能要求减轻责任。如游客因景区工作人员未说明清楚危险活动的操作规程,游客操作失当致受到损害,就属于一般过失,不能减轻景区责任。第三人已经承担了责任

如果游客所受损害是由于第三人的侵害行为造成的,应由第三人承担责任。第三人已经按照法律规定承担了全部赔偿责任,作为承担第二位责任的景区就不需承担赔偿责任。

免责条款的效力

免责条款是当事人以协议排除或限制其未来责任的合同条款。旅游景区可否通过门票上的免责条款来免除责任?免责条款是由双方协商的,景区未与游客协商自行拟定的要么同意要么走人的条款,为格式条款。约定免责事项的格式条款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才能生效,否则无效。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旅游景区下列免责条款无效:(1)免除造成游客人身伤害的条款;(2)免除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游客财产

损失的条款;(3)格式条款免除自己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由此可见,景区不能通过免责条款免除自己未尽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游客人身伤害的责任。

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洪水、雷电等自然灾害伤害游客,景区自身没有过错,就不承担责任。但对于自然灾害,景区能预见而未预见或能采取措施而未采取措施,景区就有过错,就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由请求免责。

六、影响景区责任的其他因素

(一)动物侵袭与责任

游客在海滨浴场游玩,被海蛰毒死的情况下,景区是否有过错?判断的标准是按通常情形下景区是否能预见及是否采取警告、制止的措施。如果该地区从来没有出现过海蛰,不知什么原因海蛰来到这里,景区不可能预见到,则景区没有过错,不应承担责任。如果该地区出现过海蛰蛰人,而景区疏忽大意,既不告之游客,又不采取防止措施致游客受伤或死亡,景区就有过错,应承担责任。

(二)旅游景区与旅行社之间责任的划分

旅行社将游客带入景区后,会出现旅行社对游客的安全保障义务与景区对游客的安全保障义务的重合,发生游客伤亡后,如何划分各自责任?首先,明确景区安全保障义务与旅行社的安全保障义务的各自内容。旅行社提供游客从出发、游览到结束的服务,全程对游客安

全负责。旅游景区仅在游览景区范围对游客负安全义务。其次,游客在景区受到伤害后,可以起诉旅行社和旅游景区,要求他们承担赔偿责任。

(三)正确划分旅行社与景区的责任。

如果游客受伤是由与旅行社导游服务无关的景区管理过错造成的,由景区承担责任。如果旅行社导游的过失与景区管理过错结合造成游客伤害,应按无意思联络的侵权行为。无意思联络的侵权行为分为两种,一是两人以上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共同侵害人承担连带责任。

咨询电话:*** 传真:0871-5658655 联系人:黄律师

第三篇: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

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运营,确保游客人身财产安全,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各景区、各部门在事故、灾害应急救援的协调联运,量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预案。

2范围

适用于景区日常安全管理运营及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及自然灾害的处理。

3、职责

3.1公司总经理负责督促检查景区、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措施执行情况。

3.2公司各部门负责日常安全运营的落实与实施。4工作程序

4.1指挥机构设置和职责

4.1.1公司成立日常安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集团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质检总、行政部、工程部经理及各景区主任级成,由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景区主任、副主任组成,景区成立抢险救援组,警戒保卫组、通讯联络组、医疗救护组、疏散引导组等安全小组。

4.1.2职责

4.1.2.1认真执行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贯彻安

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4.1.2.2统一指挥,分组管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责。

4.1.2.3公司总经理负责督促检查景区、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措施执行情况。

4.1.2.4分管景区副总经理负责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现场指挥救援抢险。

4.1.2.5质检部负责设施设备日常安全运营的检查与监控。4.1.2.6行政部负责日常采购,确保安全作业及应急器材和物资到位。

4.1.2.7工程部负责景区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及更换,确保游客游览安全。

4.1.2.8景区主任负责贯彻落实公司的各项规定,监督检查各班组安全作业实施情况。

4.1.2.9景区副主任负责所辖职能部门的日常安全运营监督检查工作。

4.1.2.10各安全小组负责日常安全作业的具体实施。抢险救援组由维修组、绿化组组成,负责设施设备类检查维护,抢修维修施工作业;警戒保卫组负责景区游览秩序及确保游客人身、财产安全;通讯联络组由监控组、行政助理、后勤担任,负责对景区内日常运营情况的监控,并及时联络各部门协同作业,确保运营安全;医疗救护组由医疗救护专业担任,负责游客轻度伤病的处理及重大伤病游客的应急处理;疏散引导组由咨询、验票组、检票组担任,负责突发事件中

游客的疏散、引导工作。

4.2日常安全管理措施 4.2.1安全管理对象的种类

安全管理的对象包括食品卫生安全、商业网点安全、景区秩序安全、游览安全、交通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消防安全、施工现场安全等方面。

4.2.2安全管理制度

4.2.2.1严格执行《食堂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加强食品安全教育,防止病从口入,杜绝食物中毒,营造景区环境优良、整洁卫生的餐饮环境。

4.2.2.2商业网点要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经营场所要安装安全设施,符合防火、防盗、用电等安全要求。景区内所有经营摊点,要与景区签订治安、消防安全责任书,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4.2.2.3游览秩序的维护和日常之发全保卫工作 4.2.2.3.1景区保安队实行昼夜定岗巡查制度,负责景区游览秩序的维护和日常安全保卫工作。

4.2.2.3.2景区保安队的保安人员负责本景区闭园后及晚间维护景区的日常安全保卫工作。

4.2.2.3.3景区的保安人员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填写执勤记录。

4.2.2.3.4景区车场保安人员负责对进出景区的员工、车辆进行检查、登记工作。

4.2.2.3.5景区保安人员按照值班查岗规定值班和检查景

区内的秩序。

4.2.2.3.6区各部门均应在开园期间协助做好景区游览秩序维护及安全工作。

4.2.2.3.7景区如发生突发事故,按《景区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办法》处理。

4.2.2.3.8景区保卫队接到景区领导下发的贵宾接待计划通知后,按规定制定相应的保卫方案,并做好保密工作。

4.2.2.4游览安全

4.2.2.4.1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天气预报记录,景区负责与水文气象部门联系,实行暴风雨天气巡查制度,景区收到气象部门的大风暴雨预报时,应立即上报有关领导并传达到各有关部门,开园期间出现大风暴雨,景区主任接到通知后,立即广播通知游客注意安全。景区的保安人员应密切关注景区游客、建筑、设施的安全,发现情况立即上报。

4.2.2.4.2制作景区标识系统,按照《景区标识系统管理制度》相关制度执行,提醒游客注意游览安全,预防因游客行为所引起的安全隐患。

4.2.2.4.3在大型活动或节假日(旅游黄金周)期间,严格按照《景区治安巡逻制度》相关规定进行巡查,并做好重点时段的游客分流疏散工作。

4.2.2.5交通安全

4.2.2.5.1实行对载人索道、观光车、大巴车道路以及浮桥、栈道进行安全检查,确认设备完好,方可投运。

4.2.2.5.2景区每年3月中旬定期对避险通道实行定期检

查,在景区内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时,实行封闭峡谷通行,疏导游客脱险。

4.2.2.6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如索道、观光车、大巴车等设备的检查,按各特种《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执行,坚持日小检,周中检、月大检,并保存好原始检查记录。

4.2.2.7消防安全

4.2.2.7.1消防工作应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三级防火责任制,逐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层层负责,形成整体的,全方位的防火网络。

4.2.2.7.2景区防火责任人员按相关的规定,每年不少于一次对辖区的消防设施、游览场所、餐厅、商场进行严格检查。如发现设施损坏,立即填写《消防安全意见书》报相关部门及时维修;如发现不安全因素或安全隐患应及时向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报告,由其通知相关部门限期整改。

4.2.2.7.3景区油料管理严格按照《油料保管安全措施》相关规定执行,防止火灾发生。

4.2.2.7.4突发火灾时,按《景区突发事故应争管理办法》处理。

4.2.2.7.5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由维修组负责,维护或修理后由相关部门安排有关人员负责验收确认。

4.2.2.7.6消防人员应按当地消防部门的要求,做好员工

消防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消防演习工作。

4.2.2.7.7坚持经常性安全防火检查,熟悉景区内的整个建筑结构和防火重点部位。

4.2.2.7.8及时检查和发现火险隐患,督促有关责任人及时整改。

4.2.2.7.9组织消防员学习和训练,使之能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队伍。

4.2.2.7.10要经常检查消防设施、设备、熟悉和掌握消防设备器材的配置情况。

4.2.2.7.11负责及时组织力量扑来初期火警。4.2.2.8施工现场安全

4.2.2.8.1施工单位进入景区施工前,先与景区保安队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确保安全。

4.2.2.8.2 景区保安队按《消防安全责任书》的规定,对现场防火安全进行控制。

4.2.3物资储备及管理

4.2.3.1行政部负责物资的采购,景区后勤人员按照《仓库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保证景区内物资安全,供给及时。

4.2.3.2景区内配备对讲机、灭火器、铁锹、镰刀等。4.2.3.3医务室配备救护担架、急救包、常用药品等。4.2.3.4保安队配备雨衣、救生衣等。

4.2.3.5大巴车队、观光车队要配备相应的救援设施、设备。

4.2.3.6索道站配备索道急救专用装备、绳索等。4.2.3.7景区内游览场所、商业网点要配备专用的消防设施。

4.3安全教育、培训

4.3.1安全教育包括:对中层以上干部的安全教育,班组长安全教育,新进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工种变更教育;全员安全教育及其它形式安全教育。

4.3.2安全教育内容主要为学习国家的有关安全法规、政策和公司、景区的安全管理、组织技术培训制度等,中层以上干部安全教育由公司和技术安全人员配合进行。

4.3.3新员工入公司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应不少于3天,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4.3.4人事特种作业工种的安全教育,由技术安全人员和上级主管部门共同进行,除应进行一般安全知识教育外,还应进行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考核,取得特种安全作业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4.3.5在日常工作中,利用板报、简报、知识竞赛、会议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切实使员工在思想重视安全经营工作。

4.4日常安全监督、检查

4.4.1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公司全体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责任重于泰山”的防范意识。

4.4.2景区主任组织保安队负责全景区的消防安全监督

与检查,24小时值班,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4.4.3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4.4.4抢险救灾设施、物资、消防器材必须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急救药品必须保证有效期;救灾抢险物资、消防器材、急救药品使用后必须按规定补充配齐。

4.4.5实行每季定期安全专项检查制度,由质检部牵头,分管景区副总经理带队,对景区内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检查。

4.4.6景区、公司各部门必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措施切实可行,同时具备可操作性。

4.5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4.5.1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

4.5.1.1当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本单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就近的有关救援单位。

第四篇: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七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二、景区专项设施设备安全管理

(一)游览设施设备安全管理

1、防火安全管理

景区游览场所应重视防火安全工作,认真贯彻公安消防部门有关消防安全的各项规定,与上级部门签订防火安全责任状,景区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区域应建立消防设施,添置消防设备,并设专人巡视和养护,大风、天气干燥的季节应禁止当地居民在远离水源地的森林、草原烧荒、明火作确保不出现火灾险情,各项防火设施设备运转正常;在员工与区内住户中普及消防知识,可采取挂横幅、贴标语、开辟专栏、分发手册、专家培训等方式进行,可联合区内住户举行群众性的消防演练,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制定消防灭火与疏散应急预案,对于区内属于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木结构古建筑等游览设施在未经当地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审核的情况下,不得开放,文物类的游览设施在日常维护、维缮、改建世4,应配置消防疏散通道、隔火通道、没、灭火器材、禁止乱拉电线、乱接电线,避免烟火、香烛进入古建筑内,禁止在古建筑内使用高功率电器、电工设备和明火作业。

2、治安管理

景区管理部门要在上级政法、公安、城建部门的指导下,会同当地公安机关、城管部门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游客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游览区的巡逻防控,组织安防、联防队伍、增加巡逻力量,更新巡逻装备,加大巡逻密度,将游览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每个辖区以主要路段、村寨、码头为中心设岗布控,并安装报警设置,建立巡逻登记制;大型游览区可与公安派出所、区内社区联动设立警务室,对重点部位、治安事故高发地段实行不定时巡逻,延长巡逻时间、保障通信条件,必要时可使用卫星导航和电子监控;发现形迹可疑的人员或游客下不法行为应跟踪调查,及时制止;制定有效的安保预案,构建“群防群治”的长效防控体系,切实维护景区良好的治安秩序。此外,定期在区内开展法制宣传,对当地居民、经营者进行法制教育,帮助其树立法治意识、守法观念;景区导游在进行讲解时,应提醒游客注意自身安全保护。

3、自然灾害管理

针对自然灾害给景区带来的破坏和对游客生命构成的威胁,景区可以与气象、水利、防汛、国土、林业、农业、建设等部门密切合作,搞好景区监控和旅游警报工作,设置警示标志、制定针对突发性灾害的应急措施;确定排洪防涝标准,搞好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建筑塘坝沟渠,刘永水利设施进行水量调节,预留泄洪通道、疏通淤塞河道;雨季来临前加固报若设施;保证旅游景区交通沿线的植被覆盖率;对易发生灾害的区域设置防护设施、加固原有设施或封闭,条件成熟时可以运用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的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4、环境安全管理

有计划和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区域进行专项监测;研究危害发生的特性和规律,邀请专家,有针对性地调查、追踪、排查等工作;设立警示标志宣传告示;增设和加固防护设施;控制游客数量;设置符合紧急疏散需要、且标志明显的出口、通道,并保持其畅通;要配备消防、通信、广播、照明等应急设施和器材,并保证其正常使用;禁止存放易燃、剧毒、强腐蚀性和放射性的危险物品;搞好环境卫生建设;景区游览路线附近有在建施工项目,要协助做好施工现场的监护工作,对景区游客分发环境安全常识小册子,提高游客自有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游乐园安全管理

主题公园类的景区部门应会同旅游、质监、文化、建设、林业等行政部门定期对游乐场所、动物娱乐表演场所的设施设备开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有效督促。景区要针对惊险刺激型的游乐设备进行必要的保养和检修,或请有资质的群为部门(或鉴定机构)进行安全检测与鉴定,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行;对动物娱乐表演的相关人员和场地进行安全认定;定期开展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保证从业人员上岗安全操作,掌握安全操作技能;规范设备安全警示、安全引导用语的使用,告知游客正确使用设备,并明确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尤其是经营者的责任,不可将责任强加给游客,具体做到;

1、每年定期检修设备,及时维修,更新有关部门,严禁设备带故障运行

2、严禁设备超载,超限运行,并做好设备安全使用记录备案工作

3、凡遇到恶劣天气、紧急停电、意外失灵等情况,应有应变预案,并停止接客,作业人员应原地待命,等待现场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到来

4、除设立必要的标志外,还应配备引导员,加强对有游客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合理引导游客,提醒游客游玩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谢绝不符合游玩条件的游客参与大型惊险刺激游乐项目

5、游乐设备属于特种设备,必须保证每个上岗作业人员都经过有关部门的配额,持有特种设备操作岗位资格证书,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使用规范才进行上岗作业。

6、水上客源应配备救生员、救生设施、救生用具等

7、设立医务室、方便紧急救助伤员 【相关连接7-4】

伤心的大峡谷

10月3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借国庆放假,广西3家旅行社组织的游客聚集在马玲河峡谷谷底唯一的缆车乘坐点,等待乘坐缆车去山顶吃中饭,然后还要去“西南第一漂”——马岭河漂流。200多名游客乱成一片,11时10分,一阵难以想象的拥挤后,面积仅有五方平米的缆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缆车开始缓慢上升,10多分钟后,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做工人员走过来,打开了缆车小门,准备让车厢的人走出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有人惊叫起来:“缆车失控了!”风景区工作人员宋国斌正在平台旁吃饭,见此情形大吃一惊,立即跑进操作室猛按上行键,但已失灵,他又想用紧急制动,仍然无效,不得已拉下电开关,以为可以让缆车停下来,但是缆车还是在下滑。缆车缓缓滑行了30 米后,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当地政府接到报告后,紧急动员,组织了200名军人和地方医务人员赶到现场抢救,由于缺少担架等物品,很多人只好折断周围树枝、拆下门板做成简易担架,再从陡峭、狭窄的羊场小道上把手脚骨折的死伤者抬到山顶。在事发当时,因人们善良而又无序的拉扯和抢救,导致5人当场停止了呼吸,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又有2 人死去,在10月3日至5日的抢救中,先后有7人在医院的床上闭上了双眼,而其余21人全部重伤或轻伤,不得不住院治疗

(资料来源;吴贵明、王瑜;《旅游景区安全案例》,1版,104~105页,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三)住宿设施设备安全管理

1、防火安全管理

景区内开办的度假村、度假宾馆、机关企事业单位培训中心、干部休养所、乡村旅馆等 经营单位,应重视防火安全工作,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同时,更要把消防工作纳入正常的安全管理范围,认真贯彻公安消防安全的各项规定和消防技术规范,未经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审核的,不得营业,在职工岗位责任之重突出消防安全的内容,做到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场所应布设消防设施、添置消防器材和隔火材料(如石棉毯),并设专人维护、确保设施设别完好、运转正常;厨房内的煤气管道、燃烧器具附近不准堆放可燃、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危险品,可燃物体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使用明火作业的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使用完毕要仔细检查火种是否充分熄灭;瓶装液化石油气不得放置在宾馆入住的楼层内;定期对消防设施、消防设别、电器线路元件、照明与加热部位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一律更换;住宿设施在筹建、改造、扩建项目时应使用安全性能高、阻燃性能好的材料设备,并对电器、电路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禁止在营业场所内使用高功率电工设备,明火作业;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宣传、开展集中培训与演练,要求员工意识到火灾的危险性,懂得预防、扑救火灾的方法,学会报警、使用灭火器材、掌握灭火和帮助住客逃生的基本知识,牢记“太平门、灭火器、消防栓”的位置和易燃易爆用品的合理放置

2、治安管理

旅游景区住宿安全的犯罪大多以偷盗为主,盗窃案件时发生在住宿设施内最普通、最常见的犯罪行为,景区饭店设施盗窃案件主要分为外部不法分子作案和内部员工接工作之便作案两类,景区内的住宿设施要建立健全治安管理机构,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不断加强饭店安全保卫工作,重视并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具体措施有;加强饭店入口、楼层走道、电梯口、楼梯口及其他公共区域的监控,采取人员巡视、闭路电视监控、值岗等方式;加强客房门与钥匙控制管理,做到客房除正门外所有连接外界的门都要上锁。维护好门锁装置,改进电子门锁系统,完善房卡、钥匙丢失补偿制度;配置宾客财物保管箱并建立登记保管制度;严格规范饭店员工服务管理制度;住店客人积存的行李中有贵重物品应当向饭店声明,有饭店员工验收并交饭店贵重保管处免费保管;发生客人物品被盗窃失窃事件,饭店应及时报警,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安抚失主;在岗位上拾获遗失的物品时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将拾获物品上交,尽可能设法与遗失客人联系;发现有形迹可疑人员进出饭店,或有不法分子行凶,或遇到疑似爆炸情况时,员工应立即报告安保部门,有安保人员赶赴现场处理,控制局面,并有安保部门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警方进行处理,安保人员要在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维护好现场秩序,疏散宾客,同时警告其他无关人员不得靠近危险区

(四)餐饮设备公共卫生安全管理

景区内所有饮食经营单位开业均需向当地卫生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餐饮设施需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水平,服务人员须通过体检,持健康证上岗;景区管理部门需会同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定期开展对区内饮食单位的卫生大检查、抽查工作、重点检查厨房卫生状况,防止生熟制品,原材料混放,导致交叉感染,以及器具消毒不力等现象,督促经营人员在食品采购、运输、生产、加工、烹饪、保藏环节严把卫生质量关;每日固定对炊具、餐具等进行卫生消毒;每日定时对饮食服务场所、厨房场所、物品贮藏场所及灶台、餐台、餐桌椅等设施设备进行卫生保洁;对卫生条件不过关的饮食经营单位进行处罚,责令其暂停经营甚至取缔;提高服务员保洁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培训;解雇差分有关责任人员,与发生事故的饮食经营单位解约;在景区推广使用专业饮食服务企业提供的经过卫生消毒的清洁餐具;此外,针对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应在消防防疫的基础上,开展景区环境治理,消除环境污染,消灭污染源,可采取杜绝使用当地水源,停止采购当地海产品、家畜、畜生、蔬菜、山货、也未等应急措施,等支付部门作出的禁令解除后,方可恢复正常供给

(五)购物设施综合安全管理

景区内的购物场所,包括各类大中型纪念品商场,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土特产批发市场,购物街,购物城等,应建立消防、治安、环境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指示标志、消防器材、报警装置、防盗装置、照明应急系统、寻人广播系统等,设置安全疏散通道、安全救护设施、增加安防岗位、定时巡查、定期开展员工安全救援与逃生演练 第四节 路由景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一、景区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

(一)及时上报

事发现场的目击人员应立即上报景区管理部门,景区管理部门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和所在地的个相关职能部门,甚至当地人民政府。如事故涉及境外游客,还要要上报外事部门。发生肇事逃逸车辆逃离现场时,要报告肇事逃逸车辆的车牌号、车中、颜色等特征,发现事故现场有汽油泄漏或装载货物品中有可燃、易燃易爆物品时,在注意自我保护的同时,应迅速报警。

(二)现场保护

会同事故发生地的有关单位严格保护现场,景区管理部门责成安防人员对事故现场实行交通管制,维持现场秩序,疏导过往车辆和群众

(三)协同配合

景区安防人员在事故现场各有关单位的工作,提供及时的帮助。景区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及时赶赴现场协调处理事故,配合有关单位,部门开展调查取证,保险理赔,行政处罚,民事调解等工作,并安抚旅游团其余未受伤成员的情绪,转送其去住宿处休息

(四)撰写事故报告

景区安防部门应就事故发生的经过、造成的损失、处理过程等进行详细的说明、商报景区管理部门、并转交相关上报职能部门

(五)处理善后事宜

景区管理部门针对问题原因要对景区道路交通状况开展彻查与研究,从交通事故发生的安全标志、防护设施、通信保障、事故急救装置、应急车辆配置、应急人员救助技能等薄弱环节进行改进

(一)景区盗窃和抢劫事故的应急处理

1、了解情况,保护现场

安防人员应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设置现场警戒区,对失窃处、犯罪分子必经之地和可能出入的场所所遗留的作案痕迹要妥善保护好,维持原状,对犯罪分子动过的物品、家具、门窗不准触摸,不要做模仿实验以免留下新的痕迹,破坏旧的痕迹。

2、及时报案

上报景区负责人或主管部门,请求批示,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提供作案者的身材、长相、穿着等特征,受害者的人数、性别、年龄、工作身份等特征,损失物品的名称、数量、形状、规格、型号等特征

3、游客安置

将游客转移到安全的地点,并设置隔离区、警戒线、纠察队、封锁通向案发现场的交通要道、设岗检查过往车辆、加强景区各个处入口的安保力量

4、现场勘察

规定勘察范围,确定勘察过程,盗窃案发现场勘察的重点是;

1、现场出入口的勘察,因现场出入口是犯罪认罪分子的必经之地

2、被盗财物现场勘察、被盗财物现场是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

3、现场周围的勘查,主要是为了发现犯罪分子的作案路线和作案后可能停留或藏身的场所有无痕迹或遗物等

4、提取物证,供技术鉴定

5、稳定秩序

稳定旅游团或其他住店客人的情绪,稳定景区正常的游览秩序和饭店正常的接待秩序,并做出一定的补偿措施

6、协查工作

通过调看现场监控画面、现场拍照图片、根据报案人、在当事人、知情人提供的资料、分析判断案情、作好记录,与警方合作,无条件服从警方的指挥,配合调查取证工作。寻找目击证人和物证,搜寻关键线索,在景区内部排查与案情有关的各类人员,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向景区周边发生协查通报,最终确定犯罪嫌疑人,在景区内张贴通报令

7、撰写报告

写出书面报告,说明案件的性质、采取的措施、受害人的反应及要求

(二)景区敲诈勒索、诈骗事故的处理

1、了解情况,迅速报警

2、景区安防部门组成联防队(可联防当地民众),根据受害者提供的线索,寻找目击证人和物证,搜寻关键线索,对购物区域的售货人员、相关闲杂人员开拉网式的排查、发现可疑人员,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进行缉拿抓捕,追回财物

3、与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手,整顿景区内部的购物中心,商店,摊贩等个体工商户,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查处不按法经营的黑店,黑户,维护好经营秩序,保证游客购物安全,该取缔的坚决取缔,该处罚的坚决处罚,绝不手软,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安抚受害游客的情绪,做出一定的补偿

三、景区国在事故的应急处理

(一)组织灭火

1、火灾发生部位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向景区安全职能部门报告,说明失火部位和火势影响情况,失火现场及附近关联区域应立即暂停游客接待

2、安全职能立即上报景区主要负责人,并报告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拉响警铃下达紧急疏散命令

3、由景区负责任和有关部门成立火灾抢险指挥部,通知景区员工组成临时消防员赶赴火场,迅速查明起火准确部位,展开灭火救援;同时,命令员工通知并引到火场附近的客人或通过高音喇叭直接指示火场附近的客人在火势蔓延前,迅速通过应急疏散通道离开事故现场,告知在火场中心被围困的客人自救逃生的办法,命令关闭左右电源,电梯,缆车等电力运载系统,通风系统,转移火场附近可燃的危险品;开启消防备用水源供给系统或开辟救火水源地;开辟、疏散并维护消防通道,向消防部门提供景区或住宿设施的消防规划设计图,引导消防队救援;设立警戒线,维持消防秩序,组织员工、游客或周边群众擅自闯入火场;指派医务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抢救工作,将伤员转运到医院;安抚游客情绪,稳定接待秩序

(二)保护火灾现场

1、应注意划定和保护火点

2、火灾扑灭过程中,不允许擅自清理火灾现场;火源全部扑灭后,经公安部门允许方可开展清理工作

3、侦查人员在现场工作时应小心,不要买然行动

(三)组织力量调查起火原因、做出技术鉴定

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寻找有关起火证据和证人,推断起火的原因;一是员工失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导致;而是自然现此案造成的;三是人为纵火。

(四)善后措施

1、对事故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进行统计

2、严肃处理有关负责人,追究其法律责任

3、对广大员工进行防火安全在教育

4、安抚受害游客及前来探望他们的亲属,并作出相应的补偿措施

四、景区自然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理

第一、启动环境监测响应处理机制。事故发生后,景区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当地旅游行政部门通告情况,在旅游部门的指示下,通过媒体发布旅游预警,或有计划地控制游客的接待数量

第二、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抢险救助,开展紧急援助行动。组织专业救援队伍深入事发当地抢救遇害遇险游客,将受害游客转送医院进行治疗

第三、救援队对难以靠近的事发地的遇险游客,应通过高音喇叭或喊话告知其安全自救的正确方法和避险的紧急措施,并使其克服恐惧焦躁的情绪

第四、将受阻停滞的旅游团迅速转移,安置在安全的区域,安抚其情绪

第五、开展环境治理,请求有关部门扑灭山火、治理水患、划定隔离带、警戒区、适当的时候封闭景区,停止接待,转移当地居民和服务员工

第六、邀请专家到现场展开调查,配合林业部门,捕杀给游客造成危害的凶猛动物或昆虫 第七、获得认可

第八、开展灾后重建、恢复建设原有旅游项目,工程结束后适当的时候对外解除旅游禁令

五、景区食物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理

(一)赶赴现场、核实确认事件

在现场核实确认时应了解事发现场情况,访问相关人员和在场群众,观察受害病人,对其病原进行判断,并进行受害群体的统计工作

(二)上报景区管理部成立临时指挥部

将时间上报当地卫生医疗与防疫部门,同时向景区主管部门报告,服从上级部门作出的安排,临时指挥部负责整个抢救与处理工作

(三)协同医疗单位组织开展紧急抢救工作

设法催吐,让游客多喝水排泄毒性,把严重的中毒者送到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四)收集物证、查明毒源

收集与食物中毒有关的食物、餐具、呕吐物等,交由卫生防疫部门化验取证,对现场剩余食物、原料、容器具等切忌不能移动、踩踏、洗情操,留待卫生防疫站部门做调查使用,并做消毒、捕杀害虫、销毁处理

(五)写出事故发生报告后、要报告主管部门、追究饮食经营单位的责任

对事发的饮食经营单位责令停业,由卫生执法部门调查后暂扣一切食品原料和一切生产经营器具,令其接受处罚或取缔。接受处理后立即按照要求整改,经卫生防疫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饮食经营

(六)安抚受害游客及探望他们的亲属、做出相应的补偿措施

六、景区环境事故的应急处理

1、接到游客报警后,应快速核实信息,组织救援队,迅速赶到事发地点

2、开展紧急措施,对难以靠近的事发地的遇险游客,通过高音喇叭或喊话告知其安全自救的正确方法和避险的紧急措施,帮助他们克服恐惧、慌乱、焦躁等情绪

3、抢救遇害遇险游客,将受害者转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4、重、特大事故情况上报景区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服从上级部门作出的安排

5、发布预警信息,暂时封闭发生危害的景区区域

第五节 旅游景区游客行为安全管理

一、游客综合行为安全管理

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可以展示景区的价值内容,提供相关便利的旅游信息,处收到有手册和各种旅游服务图书、音像制品等,还可以作为游客教育中心,播放声响资料让游客获得知识。因此,在对游客进行安全管理方面,要加强发挥游客服务中心的作用。通过设立旅游安全必备用品等,开展对游客安全的综合管理

旅游安全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就是协调处理各类旅游安全投诉,为游客集中播放旅游安全教育的音像等;编发游客安全指南。除了向游客说明景区旅游的安全注意事项外,还要强调游客违反安全守则应承担的责任;分发和销售旅游安全必备用品。可以通过专柜、专窗的服务形式,用品包括安全帽、安全护垫、手电筒、雨衣、帐篷、充电器、医疗卫生急救包等;委派经过安全培训的定点导游陪团是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责

二、游客游览行为安全管理

景区定点导游应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再出现下列情况是,针对危险隐患要向游客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提供游客注意自身安全,江青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安全使用说明,并主动保护游客安全,引导他们进行安全的路线,组织他们危险的举动

1、在带领游客下车前、上车后

2、在带领游客游览中遇到登山、下海、钻洞、过桥、攀岩、苏系、渡河、过马路或经过较危险的地带时

3、在景区人流量、车流量密集的地区集中时

4、景区治安状况不好时

5、在景区进行漂流、冲浪、骑马、滑雪、潜水、溜索、滑翔、开放式观赏野生动物、赛车、赛马、降落伞、滑板、帆船、蹦极、特技表演、仿真野战、热气球等高危险性项目时

6、游客自由活动期间,拍照、摄影时

7、温泉理疗等健身保养活动时

8、游客不遵守集体活动纪律或团内小孩顽皮,游客不随团活动或不走规定路线而私自行动时

遇到天气突变、道路出现险情、或出现危机旅游人身的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形时,景区定点导游经征得多数游客同意,可临时调整游览行程。此外,导游讲解员要自始至终与游客在一起活动,并随时清点人数,以防游客走失

在不舍定点导游的景区,应在显眼的位置张贴安全通告、摆放安全指南标志及说明内容,只是进入景区的游客应加强自身安全意识,主动了解景区安全情况,不要盲目冒险私自行动

三、游客住宿行为安全管理

游客入住景区宾馆时,宾馆总服务台接待人员向游客交代住宿的安全规定,提示客人将贵重物品和大量现金寄存在客房保险柜中;在每个客房内放置宾客服务安全指南,防滑垫毯、应急安全疏散图等;在游客即将离开宾馆时,提醒客人自身行李物品是否带齐;宾馆服务人员应礼貌的劝阻客人不得在公共场所吸烟,并做好解释工作,不与客人的小孩玩耍,发现客人的小孩起火、玩电、玩水、应加以劝阻、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游客饮食行为安全管理

景区因式经营单位在游客进行用餐期间,应安排服务员随时盯桌,征询游客对餐卫生的意见,认真解答游客提出的食品安全状况,做到不回避,不敷衍。向游客介绍如何安全用餐、卫生用餐或引导他们(如游客吃手抓饼前应提示游客先销售,提供必要的一次性手套、餐具等供游客用餐使用)

五、游客购物行为安全管理

大型购物场所的员工有责任向近点的游客指引各个出口的位置和疏散通道的位置,并提供广播寻人服务,针对游客购买的商品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应说明其有关安全携带事项、安全使用事项、安全保管事项

【本章小结】

本章对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介绍,依据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的类型,以交通、治安、自然灾害、饮食、环境为主线、分门别类的介绍各种安全事故的形态以及管理技术,在景区设施安全管理方面,从基础设施、专项服务设施两个层面尽享了介绍;本章还对景区常见的突发安全事故管理以及安全管理进行了介绍

【本章思考题】

1、景区安全事故的类型有哪些?

2、景区安全事故的等级标准有哪些?

3、旅游景区主要的安全事故有哪些?

第五篇:浅谈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巅峰国智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浅谈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

旅游业因其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等特性,旅游企业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游客旅游的最终目的地和重要集散地,面临的环境相对复杂,要确保景区与游客的人身与财物安全,确保景区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安全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旅游景区日常管理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指导思想,遵循“安全 巅峰国智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责任承担

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毫无疑问景区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管理工作的 巅峰国智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6、做好景区内的道路交通设施、各种车辆以及停车场的安全管制工作,特别是在旅游旺季、高峰期尤为重要。

7、做好景区内各种游乐场所、游览道路、游客休息停留场所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管理工作,避免或减少可能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8、做好员工工作或生活场所的安全管理与教育,如不得私拉电线、私用电炉,注意交通安全等。

9、做好如台风、洪水,以及山体塌方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报或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景区或游客的生命财产损失。

10、做好特种旅游项目的安全管理,如攀岩、冲浪、骑马、拓展、蹦极、速降等。

11、其他可能产生危险的因素与环境。

在明确了各种安全管理对象之后,关键就在于对危险因素的识别。识别危险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如果不知道有什么危险,就无法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没有防范,事故就难免要发生。景区应对已判定或已识别的危险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必要时进行标识提醒游客注意;对于相对复杂的安全管理对象,应制定内容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提示手册。

四、景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不重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安全管理结果,一些旅游景区的领导没有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管理,虽然经常将“以人为本、安全 巅峰国智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到及时消除,最后发展成事故时,又会寻找借口埋怨安全管理环境不好,或者不计血本去用暂时取得的经济成果来弥补安全的漏洞。

五、旅游景区如何进行有效安全管理

景区的安全管理要真正体现“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真正做到“安全 巅峰国智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各项专门检查查等形式,及时了解景区安全现状,发现事故隐患,以便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将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根据安全管理的对象,旅游景区的安全检查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检查物的状况是否安全,例如景区内旅游设备设施、安全设施、游乐场所以及游览环境是否安全,安全标志和救生用具是否齐备、完好等;二是检查人的行为是否安全,例如是否有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安全制度的行为等;三是检查安全管理是否完善,例如是否设置了合理的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是否配备了充足的安全器材等。相关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要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情况,必要时根据有关规定对违反安全制度者给予批评,严重者依照制度给予处分。

下载旅游景区安全容量分析与事故风险评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游景区安全容量分析与事故风险评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景区安全工作总结 -

    旅游景区安全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公司景区的安全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文化旅游出版局的统筹指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景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协同配合,认......

    中国景区旅游研究报告分析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呈井喷式发展,国内旅游人数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未来旅游市场规模也将会持续上升。本报告对在线景区门票市场企业品牌、用户满意度、用户出行习惯及预订习惯进行......

    景区考察与评价

    旅游景区调查与评价 ——中山陵vs明孝陵 首先,简单地了解一下这两个景区的概况。 中山陵是近代伟大的政治家、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南京东郊钟山东峰小茅......

    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分析报告

    镇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分析报告 通过前期大量走访和实地调查、检查,对我镇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发现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1 危险源辨识1.1 危险源辨识1.1.1 火灾 部分商家......

    鄂尔多斯太子滩景区旅游策划资源分析与评价(共五则)

    现代旅游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已有了很大发展,凡是能引起旅游者游兴的一切自然、人文和社会的事物与现象皆可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价值说到底是经济价值,即可进行旅游策划开发......

    概率风险分析评价

    概率风险分析评价PRA又称为概率安全分析PSA,作为一种核安全评价方法,PSA近年来发展很快。 作为一项评价技术,概率安全评价(PSA)用于找出复杂工程系统运行中所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

    景区安全旅游自检汇报

    **地质公园安全自检汇报 市旅游局领导: 为提高我景区旅游安全系数,保证前来我景区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应贵局关于“关于组织开展全是旅游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的履行。我......

    关于旅游景区的安全的看法

    关于旅游景区的安全的看法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空间载体,也是吸引旅游者作出旅游决策的原动力。旅游安全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未受到外来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