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

时间:2019-05-12 02:2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

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即“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是讲话创造性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鲜明特征的理解,明确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课题新要求。实践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实践中产生发展,指导中国实践并得到实践检验的特征。理论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践经验科学化系统化,推动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特征。民族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引领中华民族发展复兴的特征。时代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时代发展要求,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特征。这“四个特色”,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主要内容。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具有“实践特色”。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高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只存在于实践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经历艰辛探索,逐步形成的。”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不同阶段,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一脉相承叉与时俱进,回答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相同的时代课题和实践主题,同时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不同的具体实践问题,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人民群众历史实践的理论升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源泉。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善于集纳民智、反映民意、体现民利,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此作为理论创新的基础,在理论与实践互动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践特色”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开始走到现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党就曾进行过真理标准的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而这次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并且,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就是讲要在实践中循序渐进的改革。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特色也是“实践特色”。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说明“中国特色”中理论的重要地位。理论指导实践,这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搞改革开放,和推进改革开放向深层次不断发展,只有实践不行,还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有机整体。深化改革,必须要继续丰富这“理论特色”,继续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改革的实践,用实践来丰富这个“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说明“中国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传统。中华民族具有经世致用的优秀思想传统,在历经坎坷和磨难的旅程中不断总结教训和升华感悟。中华民族这种“求真务实”的民族性格是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国家之间的斗争、民族之间的力量演变中,一直推动着民族从兴盛走向兴盛。

2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目标追求。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突出发展这一主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目标追求,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等科学论断,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3冲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对于

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是它最主要和最鲜明的特征: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精华。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最简洁的表述。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才有了崭新的内涵,才有了民主的生命,也才有了为最广大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和作为人民公仆的当政者。以人为本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体现在其中的各个方面,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但包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而且包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产物,也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进行改革开放中逐渐形成的,是我们党也是我们中国人民所独有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世界的并不一定就是民族的,所以我们的改革必须要仅仅围绕我们的“民族特色”,对外民族的优秀成果要吸收借鉴,但绝对不能照抄照搬。丰富“民族特色”,就是要在本民族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照抄别人。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说明“中国特色”必须要永远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l_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在对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刻变化为时代背景。当前,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以综合国力竞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H新月异,已成为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新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改革开放,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用发展的观点审视自己、用战略的思维谋划全局,及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 大战略思想,不断充实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2.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在对时代精神的大力弘扬。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

丰富,主要包括改革创新精神、民主法治精神、公平正义精神、诚信友爱精神、科学发展精神、和谐相处精神等。从时代精神的本质来看,时代精神就是要求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品格,它所表现出的创新性,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借助于对时代、国情、世界政治经济走向以及种种主观条件所作的科学把握。

3.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在对时代要求的不断顺应。马克思说:“理

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新1日矛盾相互交织的特殊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想在这种剧烈变革中抓住大机遇、赢得大发展,就必须在思想上有新的解放、实践上有新的创造、理论上有新的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牢牢把握其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如果不跟紧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如果不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就把握不住时代发展的需要,改革就会失去方向,失去动力。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就是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节奏,赶超时代的脚步,在改革中引领时代。

第二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支部: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一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突出表现为它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经过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作出的郑重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在探索中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顺应历史潮流,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开辟和拓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国实现了连续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攀升,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等的普遍关注。我们只有倍加珍惜和不断拓展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成功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不断开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突出表现为它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飞跃。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们党开始了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并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果。但由于客观历史环境的制约,以及主观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党的指导思想曾出现过重大失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探索和回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实践基础。以此为依据,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要求我们进一步围绕“三大基本问题”,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突出表现为它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同时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关于以人为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思想,都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思想养料。又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和我国传统文化关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关系方面,也主张各国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共同建设和谐世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时代价值的有益成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使科学社会主义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凝聚力。

四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突出表现为它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这种复杂艰巨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必须紧贴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吸纳时代精华,形成更加充满时代气息的进取强音。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有益于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有益于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益于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抗风险能力。要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充分吸纳借鉴当代人类社会有益文明成果。只要我们坚持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着眼,努力走好吸纳借鉴当代人类社会有益文明成果这盘大棋,就一定会大大有利于我们的事业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不断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汇报人:xiexiebang

二〇一四年八月一日

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特色简答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答: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基本路线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心任务以及为了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基本方针、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

(一)基本纲领是党的十五大,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具体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从而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发展民主、健全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实现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目标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6.如何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答:(1)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复兴的要求。

(2)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4)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5)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立足点。7.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50

答题要点: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资本论》中就有论述。《资本论》第一卷中讲过:“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的新概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水平是每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促进因素和支撑力量,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处于总体落后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在科学技术上特别是在高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

(4)当代大学生的责任。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当今中国讲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科学技术搞上去。当代大学生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的重任。/ 11

8.怎样理解坚持坚持以科学发展?

答: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不许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和原则: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们完成新世界新阶段的历史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9.联系实际论述你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题要点:(1)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赖以发展的体制保障。第一,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并在整个改革历程中,始终坚持不懈地推进全面改革。第二,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2)联系实际说明:第一,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第二,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标准本身强调的就是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10.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P10--11

答题要点: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有历史必然性。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要发展必须开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通过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方面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闭关自守吃苦头,拉大了与世界的距离,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实行对外开放,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3)实行对外开放是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11

(4)实行对外开放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答:1)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党的先进性。(2)改革开放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在各个领域势不可挡地展开了,各个区域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3)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包括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等方面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12联系实际论述你对我国现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的认识。答题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多种分配方式是指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它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相联。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能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

13试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答题要点: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安定团结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稳定压倒一切。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答:基本原则: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11

15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试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答题要点: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1)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2)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3)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5)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6)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7)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16联系实际论述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的认识。

答题要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集中人民的共同意志,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国家机构的这种合理分工,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又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工作效率。

17试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答题要点: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 11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安定团结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稳定压倒一切。

18.如何理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答:

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地体现。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时代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是被全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崭新的精神风貌。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就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19.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和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和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以上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公平与效率、活力与秩序、科学与人文、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 11

答: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培育“四有”公民的重要意义: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答题要点: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方位全过程的一项神圣事业,把它放在突出位置具有战略重要性与现实紧迫性。

(1)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难题的迫切需要。

(2)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愿望和诉求、实现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3)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促进人类生态文明进步的迫切需要。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矛盾突出,影响或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同时,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解决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威胁和挑战,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迫切需要深刻反思传统发展模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适应世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趋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方式的形成,对人类生态文明做出重要贡献。

22.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宗旨。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五相原则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有什么内容和重要意义?

答题:1.基本内容: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一个中国。

(二)两制并存。

(三)高度自治。

(四)力争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重要意义:

(1)实践意义。第一,顺利收回香港、澳门,保证了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发展;

第二,坚持在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主权的同时,照顾到台海两岸的历史和现状,有利于避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也尽可能为中国经济建设争取到和平的国/ 11

内外环境;第三,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提供了新思路,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2)理论意义。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现实出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科学构想。第一,创造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在一个国家内,可以同时容纳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第二,创造性地把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运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统一问题。认为,在一个国家内,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地区,可以参照这五项原则和平共处。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中国搞现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答题要点: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因为: 第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找到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正确道路;

第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合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军。

(2)联系实际说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力量。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可以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形成坚强的整体。只要我们党的领导是正确的,就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25.结合实际,谈一谈新时期如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答题要点: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首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基本建设,它是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具体体现。

其次,紧紧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继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前提。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时代要求。

总之,只有抓好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才能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改革开放的目的

答:

1、改革开放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改革开放是解放社会生产力。2)改革开放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2、改革开放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 1)改革是为了焕发社会主义的活力。2)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2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11

答: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28走共同富裕道路,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答:

1、什么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其标准是:全体社会成员过着富裕的生活;不存在贫困现象,只有富裕程度的差异;社会成员的收入虽有差别,但不能过大。

2、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

答:(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3)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体现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怎样实现)答: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当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经济增长模式,而是已扩大和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并将会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及时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十七大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重大战略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实现途径。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及措施

答: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原则、实施可行的措施、探索有效的途径,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地方式: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1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答:政治体质改革目标是:大力发展人民民主,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其基本取向就是通过政治体质改革,充分调动人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和发展,同时,通过健全与完善当和国家制度,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为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任务:1.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2.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3.完善基层民主制度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5.深化行政体制改革6.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7.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11

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答: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彰显社会主义的特色和本质。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进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供有力保证。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建构精神家园。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培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形成的重要因素。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参与国际文化竞争的重要支撑。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兴国之魂,首先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之魂。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程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增进全社会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与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效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形成社会共识。

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答: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第一,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自诞生以来始终与时俱进,与实践同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三,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的真理。

2.树立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共同理想3.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4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坚持党的领导是其内在要求和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找到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合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军

35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要改善党的领导?)/ 11

答:“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个思想提出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1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 2改善党的领导是克服自身缺点的需要

坚持党的领导,是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保证的,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中建立起来的领导地位和威信,靠的就是我党能够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的改进领导方式,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党现在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发生着重大变化,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向前发展,我们面临的任务就越艰巨,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越复杂,要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21.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是在(B.党的的十四大)。2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B.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23.科学发展观主张把(B.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24.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C.1978年)。25.党是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实事求是)。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7.“两个基本点”必须服从于(B.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28.党的十七大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的新表述,补充了(B.社会建设)的内容。29.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A.指导思想)。

3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A.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3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A.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2.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把(A.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33.2004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提高(C.领导发展)的能力。

3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C.以人为本)。

35.(B.解放思想)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3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A.立国之本)。

38.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A.和谐)同“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3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保证是(A.坚持民主法制)。40.“一国两制”的出发点是(C.实现祖国统一)。/ 11

第四篇: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朝鲜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朝鲜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朝鲜劳动党在以金日成理论为基础构建的思想指导下, 坚持走与众不同的道路。半个多世纪以来, 中朝两国都取得了各自的成就,相比于建国之初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都为社会主义国家,但两国的发展状况却大为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以民为本2)市场经济;3)共同富裕;4)中华文化;5)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不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鲜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政治上强调主体社会主义特色。按照“主体思想”朝鲜劳动党首先抓思想革命,其次抓技术和文化革命,多次强调“主体社会主义”就是主体思想的体现和运用。第二,坚持 以军事为中心的“强盛大国”战略,在全党全国推行“先军政治”思想。先军政治的基本内涵是“军事先行,先军后工”,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先军领导”,经济上推行“先军经济路线”,外交上实施“先军外交战术”。1998 年,金正日又提出建设思想强国、军事强国和经济强国的“强盛大国”的战略。第三,经济上坚持计划经济,反对市场经济,实行有限开放政策。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朝鲜半岛分裂,出现南北朝鲜,1950年后期,中苏在意识形态上出现分歧,苏联开始减少了对朝鲜的援助,朝鲜意识到自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金日成逐渐形成主体社会主义的思想,关于内涵,金日成进一步指出: 树立主体,就意味着坚持这样的原则: 独立地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并且主要依靠自力的力量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问题。1970 年朝鲜劳动党五大通过的党章中 明确把“主体思想”定义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体现于朝鲜的现实。1972 年朝鲜社会主义宪法也规定: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主体思想”作为自己的指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1992年朝鲜在修改宪法时把马列主义删除,并写入主体思想;2009年,朝鲜又在宪法中除去共产主义一词并强调先军思想。现在,朝鲜在宪法中自称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以主体思想,先军思想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指导方针”。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随后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都是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曾不断指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的强国富民之路,一条希望之路。朝鲜的主体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都从马克思主义出发,但其实际指导意义与情况却不同。

在经济建设上,朝鲜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强调社会主义只能是计划经济。朝鲜领导人都强调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重要性,认为离开计划,经济就无法运行,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有计划的发展。朝鲜特别强调社会主义的计划要实行“一元化”与“细部化”,反对市场经济。而且在对外开放情况来看,长期以来,朝鲜的对外经济关系,主要是与前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相对闭塞,虽然后来加大开放区的范围,出台了一系列的大胆的经济调整政策,但是总的来看,朝鲜还是实行有限开放的政策,这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不同于朝鲜,它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同时实行对外开放,这些举措有力的加大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突出表现。实现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的中心任务和迫切要求,要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必须找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识和勇气在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回答的同时,进一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终于找到和开辟了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为标志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它既不同于过去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运行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主干上嫁接现代市场经济机制。这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经济体制,它不仅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有效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问题,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形态。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朝鲜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朝鲜社会主义的发展无论当前今后,都还会面临许多困难,社会主义改革的障碍依然存在,但朝鲜党和人民已经决心探索符合朝鲜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是朝鲜改革的榜样,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活力和生机,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王淑贞

(2007年12月29日)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概括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点,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坚持这条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下面,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就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谈一些看法。

一、我国人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民主制度,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我着重讲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主要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5个方面:一是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主要是立法(市以上单位)、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二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集体行使权力、决定问题,以真正集中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民主选举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三是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明确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行政机关负责执行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决议、决定;法院和检察院依照法律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四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合理分权,发挥两个积极性。五是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享有比一般地方国家机关更大的自主权。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主要包括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的自治体系,广大城乡群众通过基层自治制度,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成为我国最直接、最广泛、最生动的民主实践,有利于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和民主素质的提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当家作主的权利,党的领导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制度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只有以法制为依托,才具有可靠的保障,法制只有以民主为基础,才具有至上的权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与法治建设相统一。我们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2、坚持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权力的主体。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实现最广泛的民主,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大多数人享受的民主,不仅真实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使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和反映,而且能够通过人民行使选举、监督、罢免等民主权利,保证社会公职人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

3、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在国体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利益;在民主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保障城乡基层广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这些民主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同中国国情的统一,内容真实性与形式多样性的统一,民主与效率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4、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和国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不同利益,集体行使权力,科学作出决策,保证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尊重多数,保护少数,反对把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之上,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实践中已经并将继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成为全世界几乎所有大小帝国主义国家掠夺的对象。蒙古、苏联边界版图有相当部分是我国的,但给圈走了,香港、澳门100年才回归„„,中国人民备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欺负和压迫,国内的租界“华人和狗,不得内进”等给国民极大的耻辱,毫无民主权利可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创造历史,享受发展成果,使中国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稳步前进,日益成为一个受世界各国人民尊重的国家,屹立于世界东方。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道路。

三、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创新和完善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对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部署,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正确把握人大工作的政治方向。党的领导是我们一切事业成功和胜利的保证,也是领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我们要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人大常委会党组是党委的派出机构,要向党委负责,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和省、市、区委保持高度一致。区人大常委会要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始终不渝地坚持和依靠区委的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区委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区的工作大局依法履行职责。要坚持和完善重大问题向区委请示报告制度,紧紧依靠区委解决人大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2、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我国广大人民是当家作主的主人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不仅可以通过国家立法机关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使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在本质上达到内在统一,而且通过人民群众广泛的政治参与,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代表着各种群体的利益,他们对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民主法制,维护公平正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近,我区开展人大代表街道工作室试点活动,进而逐步铺开。这是为人大代表搭建一个参政议政的平台,一个联系选民的平台。可以依托这个平台,把各项代表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有利于搭建代表与选民沟通的桥梁,密切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有利于拓宽社情民意表达的渠道,使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有利于及时了解和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通过这个阵地,更加丰富基层民主形式,推进基层民主进程,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3、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不断推进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贯彻落实。今年,我们选择了一些单位开展依法治理测评试点工作,这是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的重要实践。随着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人民群众对改善公共服务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更加迫切。依法治区工作是实施人民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如果法治建设跟不上,依法治区工作不适应,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就难以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就难以保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必须善于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按照宪法、法律和法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我们要增强全社会的公民意识和法律观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人大机关干部要加强学习法律知识,带头守法,提高依法办事的水平,努力营造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为推进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

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