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研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与继续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努力目标,规划了整体布局,规定了基本任务,对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三个总”的概括,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于全党全国人民更加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我国的根本实际。而中国最大的“实际”、“国情”就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判断关系着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认识,关系着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着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采取的发展战略步骤。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体现着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上,将紧紧抓住这个最大的“实际”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成为“五位一体”。从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部署,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四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为“五位一体”。体现着我们党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日益深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始终坚持、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发展总布局:
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布局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一大亮点。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健全的人民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五位一体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丰富和完善,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明确和重申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扩展为五位一体。
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扎根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完成这个总任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继承和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自建立那天起就确立的雄心壮志,也是近代以来所有中华儿女的梦想。我们党确立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都集中于这个总任务、归结于这个总任务。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总任务,始终坚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八个基本要求”,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地干下去,就一定能迎来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
要更加主动运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在规律,把各项建设的系统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构架,以文化建设为内核,以社会建设为依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环境
■颜晓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不断拓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从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达到了新高度、进入了新境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了基本框架、规划了主要途径。拓展完善总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不断拓展完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郑重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而形成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战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提出和拓展,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艰辛探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作出的一个新的科学回答。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显,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社会矛盾增多,生态环境脆弱,发展难题凸显。我们党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从而逐步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开拓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广阔空间。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纲领,构成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布局。
党的十七大在确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布局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资源环境状况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甚至已经难以为继。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要求我们党继续拓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明确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系统阐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从“一个中心”“两个文明”,到“三大建设”,再到“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先进的理念、更为深远的视野、更为宏观的战略,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更加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稳固扎实、兴旺发达。形成有机整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党的十八大在我们党长期探索特别是十六大以来重要探索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和方针,进一步作出了深入阐释,充分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根本要求。
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内涵丰富、联系紧密,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五位一体,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总布局,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总目标,体现了社会要素与社会系统的统一,构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五位一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全面建设的总布局,蕴含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与时代潮流的统一,构成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纲领;五位一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总布局,蕴含着社会结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社会结构关系与社会动力机制的统一,构成了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要更加主动地运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在规律,把各项建设的系统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构架,以文化建设为内核,以社会建设为依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环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提供安全保证,依靠“一国两制”的成功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依靠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国际环境,依靠党担当带领人民的坚强有力领导核心,这些都是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可靠保证和基本条件。全面落实总布局
党的十八大从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发展前景的时代高度,作出了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部署,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要更加自觉地掌握科学发展观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打下牢固基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在全面建设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适应,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总之,要以科学发展持续推动五位一体,在科学发展中全面落实总体布局。
要更加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任务与总布局有机统一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推进了对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关乎党的命脉,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和现代化建设全面进步,就是党执政兴国的基本规律。当代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复杂性日趋增强,或相互促进,或相互掣肘,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和现代化建设全面进步,就是社会主义不断发展、长盛不衰的基本规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社会主义中国对世界共同繁荣发展负有重要责任,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和现代化建设全面进步,就是适应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基本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者密切相关。要以总依据为全面落实总布局的实践基础,推进总布局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扎扎实实、稳步推进。要以总任务为全面落实总布局的目标指向,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要更加注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着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生态文明建设牵引发展方式变革,以发展方式变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节约资源是保护环境的根本之策,要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作者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第三篇: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练习题(DOC)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关系。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计划与市场 C.企业与市场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为决定性配置手段。
A.资源 B.人才 C.计划 D.市场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
A.法律手段 B.政治手段 C.经济手段 D.行政手段
4.马克思主义认为,()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A.经济基础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市场主体 D.人力资源
5.凭借自己的劳动和占有的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所取得的收入,是指()的收入。A.个体劳动者 B.民营企业家 C.资本家 D.农民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性作用。
A.主体 B.调节 C.决定 D.基础
7.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个体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 C.私营经济 D.合作经济
8.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
A.基本规定 B.基本制度 C.基本原则 D.基本要求
9.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A.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B.国有成分 C.集体成分 D.合作成分
10.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A.非公有制 B.个体 C.私营 D.公有制
11.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都属于()经济。A.社会主义 B.资本主义 C.非公有制 D.半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决定的。
A.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B.生产力水平C.流通方式 D.管理方式
13.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A.按需分配 B.按人分配 C.按资分配 D.按劳分配
1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15.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A.资金 B.生产要素 C.固定资产 D.流动资金 16.民主是国体和()的统一。A.体制 B.政策 C.政治体制 D.政体
17.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A.政体 B.国体 C.政治体制 D.政策
1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A.主要 B.基本 C.根本 D.重要
1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A.民主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C.多党合作 D.民族自治
20.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
A.基本路线 B.根本政策 C.根本方针 D.基本政策
2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一种()和民主管理制度。
A.人民自治 B.基层自治 C.民主协商 D.团结合作
22.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A.社会和谐 B.社会更加和谐 C.社会更加发展 D.社会更加自由
2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把()放在首位。A.理想教育 B.民主法治 C.群众利益 D.诚信友爱
24.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为重点。
A.生活 B.教育 C.经济 D.民生
25.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A.城市与农村 B.自然与社会 C.人与人 D.下级与上级
26.下列不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的选项是()。
A.民主法制,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团结合作,和平发展
27.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实现()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A.政府治理 B.综合治理 C.经济发展 D.依法治理
28.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的关系。
A.人与人 B.经济与社会 C.人与自然 D.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
29.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放在首位。
A.社会效益 B.教育科技 C.经济发展 D.节约资源
3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A.和谐社会 B.美丽中国 C.绿色文明 D.政治文明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C.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
D.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等方面。
A.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B.分配制度 C.社会性质 D.宏观调控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决定的。
A.所有制结构 B.社会主义性质 C.初级阶段国情 D.市场经济弊端
4.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
A.市场秩序不规范 B.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
C.市场规则不统一 D.市场竞争不充分
5.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6.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方面。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国有成分占优势比例 D.国营成分占优势比例
7.下列选项中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有()。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D.国有经济
8.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A.支撑增长 B.促进创新 C.扩大就业 D.增加税收
9.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它们是()。
A.阶级斗争 B.革命热情 C.各种物质生产条件 D.人的劳动
10.下列属于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有()。
A.科技发明 B.创造 C.学历学位 D.信息
1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
A.新型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镇化 D.农业现代化
12.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成分发挥
13.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方针是()。
A.自主创新 B.重点跨越 C.支撑发展 D.引领未来
1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形成()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A.以工促农 B.以城带乡 C.工农互惠 D.城乡一体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的统一。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16.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17.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政治协商 B.肝胆相照 C.民主监督 D.参政议政
1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的原则。D.共同繁荣
19.目前,中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D.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20.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 A.平等 B.团结 C.合作 点和归宿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1.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
A.性质相同 B.命运相同 C.历史使命相同 D.作用、职能相同
2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A.历史发展 B.文化特点 C.民族关系 D.民族分布
23.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是()。A.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C.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D.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2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
A.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B.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D.发展基层民主
26.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等重要方针。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7.新时期,党提出要培育()的社会主义新人。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自由、平等、博爱、人权 D.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0.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需要加强()教育。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
31.教育和科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表现在()方面。
A.提升民族素质 B.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C.推动世界和平D.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2.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A.认识世界 B.传承文明 C.创新理论 D.咨政育人
3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培育()的社会心态。
A.弘扬新风 B.自尊自信 C.理性平和 D.积极向上
34.发展文化事业,需要按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A.公益性 B.基本性 C.均等性 D.便利性
3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要建立健全()体系。
A.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B.现代文化管理 C.现代文化市场 D.现代文化生产经营
36.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的依据是()。
A.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B.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C.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D.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36.社会和谐是()的重要保证。A.国家富强 B.社会保障 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38.党的十八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社会建设的目标,主要有()。A.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B.全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高
C.就业更加充分 D.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39.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积极解决好()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A.教育、就业 B.收入分配 C.社会保障 D.医疗卫生、社会管理
40.诚信友爱就是()。
A.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B.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D.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41.当前,我国再分配调节机制的主要手段有()。
A.税收 B.转移支付 C.社会保障 D.增加工资
4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从()方面创新社会治理。
A.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B.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C.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D.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4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树立()理念。
A.开发自然 B.保护自然 C.尊重自然 D.顺应自然
44.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其核心和实质是,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B.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C.以保持经济发展为根本 D.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45.尊重自然,要求人对自然()。A.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报恩之心 B.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不断索取 D.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46.建设生态文明,要着力推进()。A.低碳发展 B.循环发展 C.绿色发展 D.工业发展
47.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就是要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 C.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 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A.社会效益 B.资源消耗 C.生态效益 D.环境损害
4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各方面和全过程。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49.到2020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主要有()。
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C.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D.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三、判断是非题
1.市场经济可以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市场作用需要越来越强化,政府作用可以逐渐退出。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4.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既包括公有制,也包括非公有制。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所有制结构是不同的。
7.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8.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起全部作用,不要发挥政府作用。
9.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都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
10.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私有制性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要适当限制其发展。
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国有企业实行按劳分配。
12.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13.工业化以城镇化为载体,工业化的过程也就是城镇化的过程。
1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尽力购买世界先进技术。
15.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16.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17.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1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国体。
19.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
2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1.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22.当前我国法制建设中存在无法可依、违法不究的现象。
2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和任务。
24.我国现阶段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25.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我国当前基本政治制度不好。26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
27.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2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29.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31.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形成了以敢创敢干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
33.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教育发展应该与经济水平相适应。
3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3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只要注重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3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37.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8.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建设目标之一。
39.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
40.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4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主要是党和政府的事,人民群众不必参与。
42.当前,我国要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3.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4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5.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一样,都是历史范畴。
46.保护自然,就是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47.当前,我国环保工作,要把环境修复放在首位。
第四篇:(2015版)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习题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填空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2.改革开放开始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5.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之一。
二、选择单选
1.我们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提出(A)
A.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B.股份制是公有制实现形式
C.把公有制与非公经济相结合 D.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从所有制结构看,在于:(D)
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
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
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以往一切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这一点的制度性保障条件是(A)A.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D.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A)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调节机制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C)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申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7.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c)a.12万元
b.9万元
c.8万元
d.7万元 8.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B
作用。A 基础性作用 B 决定性作用 C 辅助性作用 D 制度性作用
9、我们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因为我国(C)A、是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1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C)
A.、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所有收入 C、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
D、劳动者的所有个人收入
11、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为我国(A)A、是社会主义国家
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B)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A)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14、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是(D)
A、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
B、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并存 C、多种所有制并存
D、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5、按劳分配就是按(B)
A、劳动者提供的才能和贡献分配个人消费品 B、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C、劳动能力分配个人消费品 D、劳动力价值分配个人消费品
16、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上B、国有资产在公有资产中占优势上 C、控制力上D、国有经济的大发展上
三、多项选择题
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商独资经济 D、混和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E、股份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ABC)
A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C 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D 市场经济具有制度属性
3、在计划与市场的问题上,邓小平认为(ABCD)A、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B、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E、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C)
A.存在着计划的指导
B.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相结合 C.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相结合
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E.存在着国家的宏观调控 5.公有制经济包括(ABC)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股份制
四、判断改正并分析
1.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答:错。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答:对。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确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它的发展可能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答: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不会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相反,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扩大就业门路,吸纳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国家税收等等。
五、简答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允许和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1)各种生产要素都是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的源泉,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物质基础。(2)由于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当生产要素被排他性地占有时,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才能被充分有效地利用,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经济基础。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怎样体现?
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3、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含义?
答: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六、论述题 1.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哪些?P16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理论探索成果的总结。这一理论的要点有: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2、试述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 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离开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就离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了促进多层次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所有制 形式。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同公有制经济一 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初级阶段的现实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了,能够发挥多种所有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3、为什么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还要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呢? 答: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凭借其生产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利益。生产要素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各种生产资料;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使多种分配方式的实现具有制度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必要性。各种生产要素都是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的源泉,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物质基础;同时,由于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党生产要素被排他性地占有时,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才能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经济基础。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B)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B.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 D.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全作的政治基础是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B)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D.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5.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属于建设社会主义的(C)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生态文明 6.邓小平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时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说明:(C)
A.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体现和保障
B.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和政治基础
C.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D.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都是对人民专政的工具
二、多项选择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ABC)
A.它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B.它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它符合中国国情
D.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2.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ABCD)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B.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D.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E.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3.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体现了我国(AB)
A.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B.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C.国家结构的特点
D.政权组织的特点和优点
4.下列国家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有:(ABC)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国家审计署
5.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这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定是(ABC)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实行民主集中制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原则
6.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BCDE)
A.是国家的根本法
B.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
D.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E.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7.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ABC):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8..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ABCDE)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制建设 C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D赠券全民法制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E加强法制工作队伍建设
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ABC)A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B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C第三,发展基层民主
三、简答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四、论述题
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它在人民革命事业中的历史作用决定的。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
1.邓小平在1986年曾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不错,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这段话强调了:(C)A.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 B.腐败问题的严重性
C.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必要性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
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A本质属性 B基本属性 C特殊属性 D核心属性
二、多项选择
1.以下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有(ABCDEF)A富强 B文明 C自由 D法治 E公正 F敬业
2.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的要素是(AB)A核心价值体系 B核心价值观 C世界观 D人生观
3.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E)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E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具有内在一致性。
答: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都坚持重在建设,都是要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各有侧重
答:正确。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3.建设文化强国只要提高国民素养,培养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就可以。
答:错。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仅有国民素养的高度提高是不够的。
四、简答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五、论述题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立项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
1.文明是文化现代化。从以上这段话可以直接得出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是:(C)
A.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 B.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
C.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D.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2.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目标是(A)
A.保障和改善民生
B.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
D.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
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A本质属性 B基本属性 C核心属性
二、多项选择
1.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积极解决 ABCDEF
方面的问题
A.教育
B.就业
C.收入分配
D.社会保障
E.医疗卫生
F.社会管理
2.十八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来社会建设的目标包括__ABCDEF__。A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B 就业更加充分
C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D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E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F 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单项选择
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A
A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类应该崇拜自然 C人类应该畏惧自然 D人类应该尊重自然 E人类应该顺应自然
二、多项选择
1.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
ADE
A 人类应该保护自然 B人类应该崇拜自然 C人类应该畏惧自然 D人类应该尊重自然 E人类应该顺应自然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华景的基本国策,要做到
ABCD
A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
B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C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D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三、辨析题
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正确。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2.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答:正确。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生态系统,具有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只有适应自然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就是要使人类的活动符合而不是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防止出现因急功近利和个人贪欲而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
3.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要崇拜自然、畏惧自然。
答:错。尊重自然,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但也不能崇拜自然、畏惧自然。历史上,在生产力相对低下时,人类曾崇拜自然、畏惧自然。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奴隶。4.大自然拥有无限的宝藏,人与自然相处时,可以无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
第五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敬爱的党支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与继续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努力目标,规划了整体布局,规定了基本任务,对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我国当今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总依据。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特征与30多年前比有很大变化,但这并不影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判断。要看到,我国经济实力虽然大大提升,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生产率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还存在着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推进任何领域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做到既不超越阶段、又不落后现实,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明确和重申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总体布局进一步扩展为五位一体,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这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的深化,反映了我们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科学发展重大战略问题认识的深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指导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来,中华民族一切有志之士的共同理想和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我们党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找到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成为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明确努力的方向和承担的历史责任,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此来动员和激励全党同志,团结和凝聚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百折不挠,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汇报人:xiexiebang
二〇一四年八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