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切实加强工作网络建设 依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切实加强工作网络建设 依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08-3-10信息来源:
――本市召开区县中小企业工作联席会第一次会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加强市、区县中小企业工作机构网络建设,市小企业办于4月13日下午在市小企业总会召开了市、区(县)中小企业工作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各区(县)经委、经贸委(局)、工业委(局)、小企业办、民营经济办负责人等近3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通报交流了全市及各区县的中小企业工作情况。市小企业办主任陈沛霖通报了市小企业办2003年的工作情况和2004年工作安排。会议由市小企业办常务副主任张立民主持。
陈沛霖主任对2003年小企业工作作了简要回顾。归纳起来,主要在落实政策措施,完善服务网络,加强培训交流,建立信息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落实各项政策,形成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合力。
1、在实施小企业欠薪保障金政策的工作中,市小企业办牵头协调,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共同出台了《上海市小企业欠薪保障金收缴及使用实施细则》。在有效抗击“非典”,扶持小企业经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2、积极实施小企业信用担保政策措施。市小企业办组织实施了《上海市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损帐补贴暂行办法》,鼓励民间资本和担保机构进入中小企业担保行业,从而促进小企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政策引导效应。
同时,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着手制定上海市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促进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1、加强全市小企业工作网络建设。为进一步完善全市的小企业工作网络,市小企业办组织市区县小企业服务机构,召开相关会议,通报有关政策,开展经验交流和问题讨论,全面推进全市小企业社会化服务工作。
2、支持和参与市小企业服务中心大型服务活动。协助市小企业服务中心举办“2003上海中小企业服务及商机博览会”和2003年中国(上海)国际中小企业经贸合作会等,牵头组织了工商、财税、劳动保障和国资管理等部门参会,提供政务和政策咨询服务。
3、推进小企业工作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市小企业办加强与国内外有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与人民日报华东分社等共同举办了“政府服务与中小企业发展”高层研讨会;参加长江三角洲15城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联席会议;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和各种形式的商务活动,包括组织商务考察团出国访问,与美国小企业局合作组织“中美中小企业服务经验研讨会”等;联合市小企业服务中心,筹划《上海小企业创业者成功之路》大型电视系列讲座,在教育电视台播出50讲的《企业人生》电视讲座。
三、建立小企业之“家”,形成加快小企业发展的服务合力。
1、加强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和投诉咨询等服务工作。利用小企业总会服务大厅的投诉咨询、电子阅览、图书阅览、产品技术展示及商务洽谈、信息发布等功能,为小企业提供产品和技术专利展示、小型讨论会、商务洽谈等活动。
2、不断推进小企业信息服务工作。市小企业办完成了信息发布、在线服务、企业上网、电子邮局及后台管理等五大功能建设工程验收。联通市区县政府部门及服务机构网站,并就企业在线服务、咨询投诉、企业上网、自助建站、网上申请融资担保等项目方面对部分区县及小企业组织了培训。开通了英文网站首页。
3、积极探索筹建上海市小企业发展促进会。
针对2004年的工作,陈沛霖主任指出: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造公平发展环境和推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重点在制定落实政策、健全服务体系、推进信用担保工作、加强信息和咨询服务、开展内外合作交流、完善内部基础工作等方面力争做出新成绩。全年的重点工作是:
一、进一步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主线,加强政策制定的协调工作,推进中小企业促进发展政策的落实。
1、制订本市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实施办法。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要求,结合本市促进小企业发展的38条政策,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在已完成的初稿基础上,广泛讨论,听取意见,协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修改完善,上半年将《实施办法》(送审稿)报市经委审定。
2、进一步修改完善《担保机构损帐补贴暂行办法》。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展至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类担保机构,鼓励发展商业性担保公司,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市场,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3、适时召开全市中小企业工作会议。总结并部署《中小企业促进法》落实工作,交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4、办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企业人生》电视讲座。利用电视等新闻媒体便利普及的优势,加强与上海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合作,以专题片、讲座等形式,宣传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品牌栏目。
二、不断推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工作指导,整合社会资源,构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健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中小企业服务网络,进一步发挥市、区县服务中心、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在信息咨询、创业导向、市场开拓、信用担保、技术促进、人才培训、企业诊断、对外交流、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作用。
2、抓好市、区县中小企业工作机构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小企业办与区县政府负责中小企业工作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调职能,以保证政策的有效落实和信息的及时反馈。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
3、探索并推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筹建工作。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要求和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呼声,提出筹建工作预案,适时推出本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
三、不断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加强政策引导,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1、落实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优惠政策措施。做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免税申请、受理、审核和上报工作。
2、推动中小企业贷款再担保业务的开展。借助国家开发银行的力量,推进更多担保机构开展再担保业务。
3、研究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要求,通过企业自愿出资,社会捐助,财政适当资助,政府给予税收优惠等方式,筹措、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并按市场化运作,主要用于中小企业的创业扶持和经营发展。
四、加强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通过拓展中小企业信息平台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1、与市服务中心联手,借助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二期建设项目,进一步拓展小企业信息平台功能。
2、与市信息委合作,探索开展中小企业网上行活动,推进上海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3、联合开展大学生网上招聘活动。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鼓励中小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搞好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联合市服务中心组织中小企业网上聘用活动,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五、加强为中小企业开展国内外经贸合作服务。
继续推进更广泛的商贸合作与交流活动,为中小企业搭建交流和商贸往来的平台。
1、开展中小企业经贸活动。支持服务机构举办各类中外企业间的经贸洽谈会、投资说明会和商情介绍会等,搭建中小企业商贸往来的平台。联合市服务中心举办“2004年上海中小企业服务及商机博览会”和“2004年中小企业经贸合作会”。
2、拓展国内协作交流。加强与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各省市同行的联系。联合京津沪渝深同行召开联席会。上半年,组织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赴外省市学习考察。
3、坚持扩大国际交往。加强与美国小企业局等国外同类机构的交流合作,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更有效地为中小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六、加强中小企业工作基础建设。
深入区县和中小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基础建设,不断增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内力。
1、进一步加强小办党建、制度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小办领导班子建设,注重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
2、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集中一段时间,走访区县和中小企业,广泛听取对中小企业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更全面地掌握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服务工作情况,进一步做好促进与协调工作。
3、编撰上海小企业发展报告。在调研的基础上,汇总分析全市小企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特点,总结推广小企业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
之后,区县与会同志对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建立市、区县中小企业工作机构的网络非常有必要,联席会议制度要坚持,这符合《中小企业促进法》精神、广大中小企业利益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尽快建立上海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政府层面上打下了工作基础。
与会同志还结合区县的实际和做法,对进一步开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同时提出,要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在区县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应充分
考虑中小企业工作机构的设定和职能定位,并建立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机制,真正建立起有效的中小企业工作和服务机制。
(杨永平)
第二篇:切实解决融资难题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切实解决融资难题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兴文县政府副县长 李海超
近年来,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呼声却越来越高,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对兴文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兴文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为了解当前我县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我们对全县具有代表性的11家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企业资金需求缺口大。在被调查的11家企业中,都存在资金短缺,资金缺口最小为300万元,最大为5000万元,总计资金缺口13017万元,资金缺口平均约为1200万元。如果全县42家工考企业以平均每户企业缺口1200万元计算,资金缺口为50400万元,另外,还有近900家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没详细统计。
(二)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低。据调查,兴文县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而这些中小企业对融资方式除招商引资合股外,仍需选择银行贷款。但中小企业普遍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十分困难,85%以上的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贷款难成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从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看,银行获得贷款仅占资金来源的15%。
(三)企业获得的贷款期限短。企业主要以房产、设备、矿产、收费权等作抵押贷款,但因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无法满足贷款条件,企业获得贷款期限最短只有12月,最长的36个月。
(四)非正规金融渠道的民间借贷比例较高。由于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因此只好舍弃融资效率较高的银行贷款而求助于融资效率较低的民间高利息借贷。据调查,在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各种渠道中,民间融资占资金来源的25%,并起企业规模越小,民间借贷的比例越高。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既有来自中小企业自身缺陷的制约,又有金融部门经营体制不健全和社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一)中小企业自身缺陷是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因素。
1、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管理不规范是其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兴文县的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薄弱,普遍存在着资本不足的状况,缺少可供抵押的资产。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报表随意性大、真实性差、透明度不高,缺乏经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银行难以掌握企业家底,不敢轻易放款。
2、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
(二)金融部门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
1、在货币紧缩环境中,为保持最佳盈利水平,银行必然转变信贷偏好。由于企业集团、大型企业、重点项目的信贷资金风险较低,而且往往派生大量的中间业务,因而他们往往会成为各商业银行优先放款的目标。相反,中小企业由于项目较小、企业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等原因,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银行信贷“保大放小”的做法成为必然,中小企业资金链面临严峻考验。
2、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严重制约了基层金融部门的信贷行为。县一级商业银行只有贷款推荐权,没有贷款发放权,与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的时效性不相适应。
3、贷款审批权限的高度集中与中小企业点多、面广、相对分散之间的矛盾及审批程序的复杂化与中小企业需求高频率、小金额、快周转、强时效之间的矛盾影响了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由于办一笔小额贷款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若是大笔贷款有时需要一年才能办理出来等手续繁杂、程序复杂,加上诚信方面的一些原因,导致出现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资金、企业发展需要资金,金融机构有资金不敢放等问题。
4、现行的监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另外,社会担保体系不健全,政策规定不完善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客观原因。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需要政府、金融部门以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全方位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只有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促进中小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建立完善政府及社会各部门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服务。
1、县政府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立了由县政府办、全县金融机构及县级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金融办公室,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中小企业就融资问题召开专题协调会,帮助协调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工作,为其提供有效服务。
2、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问题。政府加强对现有的诚信担保有限公司和聚诚担保有限公司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由行业协会、商会、银行、保险等为主体,联合筹建服务于不同对象的信用担保机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以解决金融部门的后顾之忧。
3、树立全新融资理念。政府及中小企业要切实转变融资观念,从传统的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激活民间资本。引导独资企业实行股份制,引导股份制企业扩大股份,大量吸纳民间资本。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由政府协调,推动相同产业的民企进行内部资源整合,组成新的产业集团,增强企业发展实力;二是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兴文县建立外来投资商“绿卡”制度,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吸纳外资,搞活企业。扩大招商引资领域,实行资源捆绑,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二)中小企业要更新意识,强化管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一是要提高管理水平,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规范经营,自我约束,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提高企业可信度;二是要强化信用意识,树立良好信誉。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同时,必须努力增强信用观念,提高自觉还贷意识,使企业存款、贷款、结算及经营活动都置身于银行的监督之下,以取得银行更多的支持
(三)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首先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一要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疏通中小企业贷款瓶颈。适当下放贷款权限,允许基层金融机构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减少对客户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二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三要健全贷款营销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鼓励信贷人员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其次人民银行要加大窗口指导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货币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发挥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作用,从贷款投向投量、资产质量、信贷创新以及服务意识等方面,对商业银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强化指导工具的约束力,防止商业银行的非理性行为抵消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二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信息支持系统,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在政府、企业和银行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三是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通过票据融资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并适当降低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增强利率弹性,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积极性。
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到75%以上。但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仍然不容乐观,中小企业发展依然受到筹资难、融资难的制约。尤其是2007年从紧货币政策实施以来,兴文作为县域经济几乎全靠中小企业支撑的边远区县,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破解融资难问题更为迫切。
第三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工业园区是工业企业相对集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和生产性配套服务体系较为齐全的工业聚集区。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有利于高标准、高效率地集聚人才、市场、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有利于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和谐推进和持续发展。
渭南县域工业园区起步于2002年,快速发展于2008-年。止2009年底,渭南市有11个县域工业园区被陕西省确认为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面积累计达68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多亿元,水、电、路、气、讯等硬件设施基本配备到位,入园企业达549户,其中投产企业432户,完成总投资559.9亿元,年实现总产值396.3亿元,上缴税金18.9亿元,安置就业6万多人。园区总产值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54.82%,支撑起渭南工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配套服务不完善,目标任务不明确,主导产业不明晰,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体制机制不灵活,招商引资难,土地拆迁征用难。为了全面提升我市工业园区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使工业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承载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集中区、特色产业的示范区、财政收入的主产区,一定要做好园区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基础配套,培育特色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一、完善园区发展规划。一是要做好园区新一轮规划修编工作。在原规划基础上针对各园区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实际,以园区管理机构为主体,做好新一轮规划修编工作,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和特色产业集群。二是要重视产业发展等专业规划。在做好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环保和生态规划、服务业发展规划等专业规划,并与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三是要严格执行园区规划。园区发展规划编修完成,经专家讨论评审通过,县(市、区)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要严格执行,坚决克服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企业布点中的随意性,确保各项建设和布局的合理规范。
二、明确工业园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按照“一县一园、一园一业”的要求,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依托,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渭南工业园区建成城镇建设的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工业腾飞的基地。到2015年,全市力争省级和国家级园区争取达到5个以上,园区力争实现产值120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70%。园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主导产业的产值比重达60%以上。
三、提升工业园区的承载能力。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基础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尽快完善水、电、路、讯、热、气等管网建设,实现“七通一平”。二是完善园区服务配套。加强学校、医院、银行、市场、公交、休闲娱乐等社会事业建设,大力发展咨询、评估、金融、物流、中介等生产性服务配套,建设服务园区企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园区小企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在园区投资建设小企业孵化基地,支持采取建设标准厂房、代建、合建工业用房等多种方式加快小企业孵化载体建设。四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争取更多园区列入中省重点园区和“13115”科技园区,整合部门水、电、路、气、讯、热等建设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实行园区开发建设的市场化运作,增强园区滚动开发能力。
四、培育主导产业创办特色园区。一是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每个园区都要明确1-个主导产业作为发展方向,通过产业链的配套和延伸,助推主导产业快速裂变扩张,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二是努力创办特色园区。坚持重点领域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的原则,重点抓好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带动和促进上下游企业的集聚与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一批产业集中的专业化特色园区。三是建立“飞地工业”区。各园区可划定一定面积的区域作为“飞地工业”区,鼓励各县(市、区)、各园区因区位不同、资源制约、规划限制或产业配套等原因不能在本区域实施的项目到其他地区落户建设,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整体产业分工格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应预算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和小企业孵化基地建设补助。对社会资本在园区投资建设工业标准厂房可按每平方米100元进行补助,对入驻孵化基地小企业可按每户入驻小企业不超过200平方米进行贴租,不断培育新企业。二是加快园区投融资机构的建立。鼓励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在园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三是处理好产业输出地和接受地的利益关系。鼓励和支持跨县市、跨地区的产业合理转移,实行“产值分计、税收分享”政策,对迁入企业所缴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从纳税起迁出地与迁入地前3年按6∶4的比例分成,第4年以后按4∶6的比例分成。对企业实现的产值、销售收入、招商引资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等经济指标,也按同样的比例,分别纳入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统计口径。四是支持园区骨干企业不断催生新企业。鼓励园区骨干企业将上下游主副产品交由园区企业供应和生产,对于将产业链上的小项目让渡给园区小企业组织生产,吸引外地供应商和生产商在本地园区建设生产线,年催生新企业5户以上的企业家,应由市委市政府进行表彰和奖励。五是积极做好园区土地储备工作,保证入园企业用地需要。
六、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一是明确园区管委会必要的管理权限。园区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主管工业园区的派出机构,行使同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自主式开发”的运行模式。二是理顺园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条件成熟的园区,政府相关部门要设立职能分支机构或业务办事窗口,在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办理有关手续,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加强园区管委会自身建设。完善园区管委会内设机构及内部管理制度,实行园区负责人任期责任制和工作人员聘任制。对投资强度达到每亩150万元,年营业收入30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主要负责人,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优先提拔使用或破格提拔重用。
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坚持优质服务。入园项目,从洽谈、建设到建成投产营运后,一切外部事务由园区管委会代为企业办理,坚持“厂内的事情法人办,厂外的事情管委会办”,管委会免费为投资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二是实行入园检查审批制度。园区内实行封闭式管理,有关部门进入园区一切检查必须经同级监察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到企业检查、收费或评比,不得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八、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评价。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渭南市加快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园区的规划、管理、协调、政策制订与落实等工作。二是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将园区建设纳入县(市、区)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在对园区开发面积、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入园企业投入与产出等内容进行考核的基础上,逐步将工业集中度、产业集聚度、标准厂房建设等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坚持月通报、季点评、半年观摩、年终考核工作制度,促进园区加快结构调整,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
(作者系渭南市中小企业局局长)
第四篇:谈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谈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摘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配套生产体系,促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建立分工协调、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指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方向,使中小企业能够正确地进行产业定位,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防止生态灾难以及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另一方面,财政、金融和税务等部门也可根据这些产业政策来决定各种扶持措施在不同行业和企业中的不同运用,以便使国家在实行总量管理的同时,也能较好地实现结构管理。
关键字:《中小企业促进法》;扶持政策;引导功能;融资;机遇;挑战
正文:
中小企业一直是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活动中一支具有特殊地位的经济力量。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证明,中小企业同大企业一样,是国民经济分工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促进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中小企业在出口创汇、繁荣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技术创新、扩大就业面和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比较重视中小企业的立法,许多国家制定了专门的中小企业法,以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也在2002年通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是我国中小企业发
展中的一个突破,开启了我国中小企业的专门立法之门。在《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以后,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内容涉及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在我国,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基本法的中小企业立法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从目前的中小企业立法内容来看,主要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但是,中小企业发展中最重要和最具长远意义的问题是如何选择适用扶持政策的特定中小企业层。也就是说,国家对中小企业适用扶持政策从外部来说是要改善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但从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来说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促进哪些特定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系列问题迎面而来,下面是我的一些拙见。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中国企业重组面临三大机遇,当今全球三大趋势决定“企业重组战略”成为最佳战略选择。否则产业重复建设、企业重复建设使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脱节。
1、全球性产业梯度转移。制药、生物、投资、商业、IT等产业都进行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形成全球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潮流,欧美发展国家的企业。与上世纪不同的产业转移在于是高级产业转移,高级化包括上述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外,还有从利用自然劳动力到技术劳动力和庞大资金,唯一不变的“市场驱动和利益驱动”。在本国实现创新化而急需控制产业链高端和技术所带来的高利润。
临进中国市场本地化营销——中国是最大市场,更加注重中国本地化品牌而不是漂海过洋的外来品牌。比如让可乐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餐饮也有更多的中国元素,通用汽车更加具有中国智慧和基因等等。所有中国市场最难的竞争,就是与“来自中国本地的全球品牌”进行品牌级竞争。
利用中国最广泛知识和技术人力资源而将研究开发中心向中国转移。与转移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最后阶段的标准化产品不同——只需要中国原材料和体力劳动力——更加需要中国产业技术和智力劳动力,来转移处于成熟阶段的产品,需
要大量依据本地市场进行改造以更加贴近本地消费者需求,也大规模阻止本地区企业仿制快速占领市场和消费者。而产品生命周期最具有控制力的创新阶段的产品则全球集中生产全球供应。
2、中国区域产业不平衡加速领导企业的全国网络化布局。与原来中国区域产业缺陷——政策不均等、市场机会不均等、外部合作不均等——不同,现代主要是“产业配套体系”所形成“产业生态系统”的吸引力。而“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产品竞争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骨干企业,通过“独资、合资、联合、兼并、收购”等将自身优势从区域分布到全国。
未形成以核心产业区域品牌为中心上下游延伸和配套招引机制。尤其是在该产业品牌下的区域的文化内涵、技术保障、质量信息等没有形成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和连带效应。与反垄断法与市场竞争法规配套的地方性培育主导企业的政策与引导体系尚未形成,“小规模大多数”的制衡思维下地区产业管理思维使企业重组风险较大,使区域企业比彼此配合而是同质化严重,对新进入者引导不足。未能将“企业重组与产业宏观政策一致”,既不利于产业优化升级,也不利于企业成长,“以企业优化促进产业优化”的战略不清晰,产业在区域内内生体系尤其是知识与技术培育不足。甚至未能培育企业群网络体系,未能改善企业成长环境,以企业关联为基础链的产业链整合不足,导致分工合作在“各大空间”互动不足。
二,扶持政策的引导
从目前的中小企业立法内容来看,主要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但是,中小企业发展中最重要和最具长远意义的问题是如何选择适用扶持政策的特定中小企业层。也就是说,国家对中小企业适用扶持政策从外部来说是要改善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但从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来说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促进哪些特定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不应无限制地扩大适用范围,扶持措施必须与引导中小企业相结合。因此,在中小企业法的立法和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其引导功能。
发挥中小企业法的引导功能,就是要立足于本国的中小企业政策目标,选择扶持政策的适用对象,目的在于通过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实施,引导中小企业向特定领域和一定方向发展,关注通过改善外部生存环境实现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这应当是中小企业法的实施重点和目标。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制度应当在引导中小企业的基础上制定,即中小企业扶持措施不应无限制地扩大适用范围,扶持对象应当是有选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而不是普遍和无条件的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历来有盲目投资、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的传统,在中小企业立法和实施中必须防止此倾向,通过有选择的扶持实现引导的目的。如果盲目扩大扶持范围,将所有落后与先进、符合产业政策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各类中小企业一概纳入扶持范围,只会造成扶持资金、资源、人力等浪费。
因此,扶持政策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政策实施对象的明确化。
三,融资
多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尽管国家相继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缓解企业资金矛盾收到了一定成效,中小企业目前获得的信贷资金不断增加,但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仍较大,中小企业对贷款支持的满意程度仍还比较低。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千千万万中小企业,部分企业采取了内部集资、拖欠货款、易货交易等方式来缓解生产经营资金紧张的局面。
1、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缺陷:
(1)、企业综合素质差素制约了其融资渠道。一是中小企业规模小,且分散,企业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同时产品品种及销售渠道变动大,货款回笼不稳定,使贷款者或投资者顾虑重重;二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与《贷款通则》所要求的贷款条件差距较大。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连续良好的经营业绩,致使银行不能有效地依据财务数据进行贷款决策。三是同类企业数量多,缺乏行业竞争优势,使其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不够,缺少对资金的吸引力。四是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信贷投入环境差。特别是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给中小企业带来短期阵痛,企业效益持续下滑,亏损严重,许多企业已处于关停或半关停状态,造成营运资金难以正常运转,大量贷款本金不能按期收回,客观上影响了别人的投资信心。
(2)、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由于我国正在经历由计划到市场的转变,许多中小企业在设立时就存在先天的缺陷。近年来虽然中小企业都已经历了企业改制,但大量企业的改制流于形式,其结果自然是产权不清和国有股一股独大。这样的企业在进行股权资本融资时,经常是陷入内部人为纷争,而使得外部的股权资本不敢进入或无法引入。
(3)、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国内外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率。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率,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必然是高风险的,这不符合银行稳健经营的原则,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是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而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存在天然的困难。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强迫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将进一步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是得不偿失的。
2、我国中小企业扩大融资渠道的现实选择
据有关资料表明,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来自企业自身的利润和折旧约占60%,来自银行贷款的不过10-20%,其余则是从证券市场及民间渠道获得的。而居民个人资产中,例如美国约80%是实物资产,20%才是金融资产。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形成了高负债经营的特点,这与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别。从近期看,需要采取包括扩大贷款抵押率在内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以缓解目前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一)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培育中小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就整体而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仍在改革过程之中。不难设想,一个缺乏内部积累能力(内源融资)的企业,只想依靠外部融资来获得发展是不可思议的事。而产权是否明晰,是企业形成自我积累能力,成为市场真正主体的关键。因此,要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并以涉及产权改革的形式为主,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具有自我积累能力的企业制度。
(二)鼓励个人创业,将银行储蓄转化为投资。鼓励个人创业是分流社会资金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对个人投资的压抑,至今居民真正在实业方面的投资还不多。因此应考虑进一步利用民间信用以及创造新的社会信用等形式,积极打通民间资金和实业资本之间的渠道。例如对个人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以增加个人的生产性金融负债;可考虑发展规范性的民间股份制金融机构,允许其从事信托业务,并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上融得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以用于不同期限的投资。
四,特殊时期,特殊对待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众多企业面临着随时而来的挑战,中小企业更是在心惊
胆战中如履薄冰。因而更应为中小企业制定面对特殊情况的对策,以能够随机应变。
面对类似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以及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重拳出击,力求突破:
1、坚定信心,紧咬紧牙关,认清形势,知难而上。必须更加清醒地认清形势,随着国家的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引导和鼓励全县中小企业在困境中坚定必胜信念,众志成城,共同渡过经济危机这一难关。
2、深入调研,真诚服务,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在走出机关,走进企业中深入开展认真的调研工作,力求在深入了解国内外市场的基础上寻找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要在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上下功夫,要在帮助企业解决产供销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求突破,努力促企业满负荷生产,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3、拓宽渠道,完善体系,要在开展金融创新中,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信贷渠道,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库建设,加大失信惩处力度。通过包装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吸引资金;发展完善资本市场,推进企业上市融资;要在设立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努力为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不断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发展租赁和典当融资。
4、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切实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创业培训和就业培训工作,就地转移农民,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合理布局、确保重点、适度开发,统筹规划的总要求。真正使引进的项目能留得住,扎得牢,在根深叶茂中,开繁花结硕果。
结语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证明,中小企业同大企业一样,是国民经济分工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促进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中小企业在出口创汇、繁荣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技术创新、扩大就业面和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希望我的小小论述能够给我们的中小企业发展有些许的促进。
参考文献
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评论:注重发挥中小企业法的引导功能
②时代商报中小企业融资仍然面临困难2010-11-26
③北京商报探寻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佳选择
④John Naisbitt在《全球吊诡》
⑤[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⑥[美]乔纳森B.怀特《拯救亚当·斯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⑦李义平《经济学百年: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的选择和评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政府采购法》
第五篇: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纲
论文题目及提纲
论文题目: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选题理由: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然而,去年以来,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我国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企业必须解决的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从企业内部和政府两方面的着手,中小企业自身应从提高企业素质、强化管理创新等方面增强实力,政府则应在宏观环境、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适当扶持,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主要内容: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的增量发展,提供主动力(二)中小企业为缓解中国就业提供了主渠道(三)中小企业是稳定的财政来源的基础(四)中小企业是发展和建设小城镇的主体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二)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三)劳动力密集,高层次人才资源流失严重
(四)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五)技术水平低下,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四、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2、完善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3、建立健全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4、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金融支持
5、创建为中小企业提供所需的社会化服务系统
(二)企业自身方面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制
3、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4、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5、强化创新意识,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进行 2 实证研究,对有关政策建议进行规范分析。(2)文献资料法: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外关于本论题的研究情况,借鉴有关研究成果。(3)对比研究法:对国内外的中小企业现状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缺陷。指导思想:
根据唯物主义辨证观的基本原理,运用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企业文化理论以及相关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所学专业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对论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力争做到在理论上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