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
税收政策取向
中小型企业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经济在整体上能够实现和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在确保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满足社会需要、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中小企业受资金和市场等不利因素以及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和发展中,处于劣势。要想从根本上支持中小型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机制,才能使政策真正起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
我市中小型酒类企业和为其他行业中小型企业共有400多户,实际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人,对维护我市社会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以某某镇为例,2009年底共有中小型企业近160多家(其中:酒类企业150户、煤炭开采业3户其他其他企业7户)。至2009年底累计安置各类待业人员近万人,2009年度实现 地方税费2500万元,占地方税收的27%。除部分服务企业如爽净综合服务公司等服务企业对照劳务税收优惠政策享受减免税300多万元外,其他服务企业、煤炭企业和酒类企业企业实际享受税收优惠较少。由此不难看出,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在实施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不够明显,税收政策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予以改进和调整。
一、现行税收政策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
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比较重视,早在2002年就颁发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税收政策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而只有一些能够使中小企业受益的税收规定。在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涉及到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1)对年利润在3万元-10万元的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年利润在3万元以下的企业减按50%的应纳税所得额依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办新的中小企业,对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3年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3)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4)新办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可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超过原企业从业 人员30%以上的,可在2年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5)对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只缴纳个人所得税。(6)对符合规定的校办企业、民政部门办的福利企业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7)“老、少、边、穷”地区的新办企业,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8)乡镇企业可以按应纳税额减征10%。(9)支付残疾人工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对转轨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促进中小企业改革发展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针对我市以酒类企业为主的中小型企业起到的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策法律层次低,执行差别大。从总的政策措施看,其中很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主要是为解决残疾和就业等社会问题而出台的,并没有从中小企业本身的特殊性考虑。且这些政策法律层次过低,大多以暂行条例、文件、补充规定等形式发布,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而且,各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差别很大,不利于公平税负、平等竞争。
2、政策措施零散,针对性不强。从内容上看,我国现行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虽然不少,但出台于不同时期、不同经济背景下,散见于各种法规,文件和补充规定中,有的还几经修改和补充,没有一个明晰的思路,也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从而形成了目前的税收优惠措施总体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的缺陷。
3、政策形式不规范、手段单
一、力度较小。我国关于 中小企业的税收规定大多局限于所得税方面,其它税种较少,并且只有降低税率和减免征税两种形式,优惠手段较为单一,无法适应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要求,且税收优惠力度有限,比如对年获利3万元以下的企业来说,10%的税率仍然偏高;对于小规模商业企业减按3%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其税负仍然偏高,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中小企业的负担偏重,企业发展困难。
1、社会税费多,隐性成本高,负担较重。主要表现为依托政府强制力量的各种税外收费、严重冲击了税收调节的主导地位,形成税费不分、以费代税、费强税弱的不正常局面,既弱化了税收的刚性,又增加了企业负担,削弱了税收政策支持企业深化改革的力度。中小企业税收项目包括企业所得税(经营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建税、印花税、车船税等。应缴纳的基金和费用有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价格调节基金、残疾人保障金、工会经费等。以酒类企业为例,社会费用包括酒类排污费、卫生费、企业参展费、宣传费,会员费等,另外开办中小企业特别是酒类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的申报程序也过于烦琐,处理各级部门种种人际关系隐性负担过重,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加之税费负担重,中小企业不堪重负。以某某镇中小型企业为例,某某镇实际有中小酒类企业150多户,其他服务企业7户,酒类企业和其他服务企业申报年检和办理审核项目内容较多,程序繁琐,部份企业还需多次前往遵义市和贵阳市办理审核手续,这样的程序无疑加重企业负担,影响企业正常发展。
2、政府宏观管理体制滞后,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受传统的经济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经济政策自觉或不自觉地偏向大企业,因而在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和区域政策等方面,对中小企业有许多不公平的规定。又因为中小企业分属于政府以及各个产业主管部门,他们对中小企业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政策,因而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较为分散,多头领导,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对于中小企业经营过分干预,使他们没有实际的经营自主权。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秩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同时,由于产权不清,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愿继续扩大规模。这些都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
3、所得税税收控管能力滞后,征收管理方式不利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目前,中小企业税收的主要征收方式有查帐征收、定期定额征收、应税所得率征收。由于部分中小企业财务核算不健全,普遍存在账务混乱、申报不实不全的问题。一些地方税务部门日常征管偏松,为图简便,不论中小 企业账册是否健全、真实,也不论企业盈亏状况,规定凡营业收入在一定额度内的,一律实行定额或定律附征企业所得税的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不设置账簿和账目混乱或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但在实际中,客观存在对并没有违法的中小企业都采用“核定征收”,扩大了“核定征收”的范围去的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制定的“应税所得率”标准,具体到工业、商业企业执行标准为10%~12%,建筑安装业为 10%,明显偏高,也不符合中小企业薄利多销、利润率低的实际情况,为了统一税收管理,甚至有不管有无利润,一律按核定的征收率征收所得税的情况,对中小企业所得税实行变相“包税”,在管理上不按征管程序、权限办事,损坏了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4、缺乏融资渠道,资金周转困难。以某某镇企业为例,酒类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受酱香酒需要存放一定时间和一年一个酿酒周期的影响,普遍存在资本金较少的困难。由于中小酒类企业自有资金欠缺,自身积累不足,实力不强、资质信用等级不高,银行普遍存在“惜贷”心理,怕贷出去收不回来,而且银行只认可土地、房地产等不动产作抵押,企业资产的管理不规范,取得完整土地和房产手续的企业较少,直接以资产担保贷款困难。另外,中小型酒类企业和其他企 业缺乏大企业能运用的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等直接融资手段。因为缺乏资金,一些原本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无法进行。中小企业为了弥补流动资金缺口,不得不通过高利率的地下融资市场,这不但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也为企业后期的发展带来极大风险。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严重的“瓶颈”。
三、我国现行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小企业实行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在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后,针对行业的优惠规定比较少,特别是针对酒类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基本没有,这也给中小企业特别是酒类企业发展形成制约,不利于地方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对照现行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存在的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
1、税制不完善,不利于中小型企业健康发展。(1)、在增值税方面,现行税法规定: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管其会计核算是否健全,一律不得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且针对年销售额达到标准的企业要按照一般纳税人对待。根据这一政策,小型企业基本上被划为小规模纳税人。而小规模纳税人既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不但加重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对销售额达一定 标准的企业不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均按一般纳税人征收管理,也加重了企业税收负担。
(2)、现行所得税税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限制: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同行业性规范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明显存在税收优惠政策过少,对企业账务健全的企业费用列支标准过严,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规定过死等问题。在税收征管方面,税务部门人为扩大“核定征收”的范围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现行企业所得税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力度不大。现行企业所得税主要是对已形成科技实力的高科技企业及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实行优惠,而对技术落后,急需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正在进行科技研发活动则缺少税收优惠。这种情况一方面使企业重视对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让,忽视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难度。现在内外资所得税虽已合并,但对外资有过渡期,所以仍然是对外资企业优惠多,税负轻;对内资企业优惠少,税负重;同属内资企业,对大型企业优惠多,对中小企业优惠少,中小企业实际税负过高。
2、现行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力度上,都难以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应有的扶持作用。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分散于各个税收法规中的有关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已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的要求,存在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窄、优惠手段单
一、优惠目标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仍偏高。目前,尽管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至10万元的企业纳税人,按20%优惠税率征收,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的企业纳税人,按应纳税所得额减半后依20%优惠税率征收。对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所得税税率仍然过高。因为:第一,外资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优惠待遇多,而中小企业优惠少,导致中小企业的实际税负偏高。第二,由于中小企业税前扣除项目少和经济效益低,根据量能负担的原则,更显得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重。三是社会负担重。中小企业基本上归口于县、乡两级政府和城镇的街道办事处管辖,而我国目前县、乡两级财政又相对困难,因此,一些基层部门往往把中小企业视为收费、摊派、集资的重点对象,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以某某地税分局为例,某某分局实际征收管理中小型酒类企业150多户,2009年实现所得税额2500万元(其中:针对收入较为准确的14户酒类企业实行查账征收管理和应税所得率管理,2009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亿元,实现地方税税额1750万元,加之国税增值税进项抵扣项目少,金额小,消费税同时实行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以上企业2009年实际实际缴纳增消二税近8000万元,合计实际税负比例为30 %。其他酒类136户实现税额263万元。其中 实现企业所得税120万元。按所得税税纳税户80户计算户均所得税额1.5万元。此类企业大多财务不健全、难以查账、经营收入不稳定的,实现利润低。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收入较为准确的酒类企业综合税收负担过高,其他账务不够健全、处于发展初期的酒类企业实际税负仍过重,且企业面临资金方面的困难和市场发展的难题,部分企业针对税率高、税负重的情况,铤而走险,实施帐外循环,现金交易,异地包装销售,逃避国家税收,实行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酒类企业良性发展,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
从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税收政策应起到引导中小企业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的方向发展;有利于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原则,构造社会化分工、大中小匹配、专业化互补的产业组织结构,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在此基础上,税收政策手段应采用多种形式,以适应中小企业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及经营水平不同的特点。税收政策手段包括减税、免税、加速折旧、增加费用扣除、允许亏损抵补、延期纳税、再投资退款、税收抵免等形式。就具体优惠政策来看:在流转税方面,为提高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竞争力,可减征关税;对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设备技术,可进一步降低关税等等。在所得税方面,为了增强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购置 和更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允许中小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和特别折旧办法,并可同时考虑对中小企业折旧部分免征增值税;对中小企业购置的机器设备,可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可对其利润再投资部分实行税收抵免政策;制定合理的税前列支政策,对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的工资、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培训费用允许加计扣除税前列支,以鼓励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1、建立和规范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中小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是各国政府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我国目前虽然有一些以中小企业作为主要受惠对象的税收优惠政策,但还不够规范化、系统化。因此,应对现有的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和完善,并逐步建立起统一明确的、适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降低部分行业增值税和消费税税负标准。第一,要健全税收法律法规,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层次。第二,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应以产业优惠政策为导向,引导中小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第三,扩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其税收负担。税收优惠应改变现行单一的直接减免税为直接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标准、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并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优惠范围,引导企业规范机制,规范进行财务核算。重点要采取以下税收优惠政策: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镇下岗职工、城镇待业人员同等对待,对安置城镇待业人员、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残”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要继续保留。适当扩大新办企业定期减免税的适用范围,不要仅限于部分第三产业,对酒类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新办企业也可给予定期减免税优惠。允许中小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并在所得税前扣除,对中小企业用税后利润进行再投资的,给予一定比例的退税支持,且对其投资净损失可从应纳所得税额中扣除。中小企业用于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允许按实际支出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对当年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超过上年实际支出的部分,给予其投资额企业所得税抵免;对转让先进技术所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技术援助费、研究开发费,对投资者提供技术的收入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选择前者的企业应税所得,只纳企业所得税,不纳个人所得税;选择后者的企业不纳企业所得税,而股东应得份额并入股东个人所得中,缴纳个人所得税,避免重复课税。
2、调整和完善企业所得税制
调整和完善企业所得税税制的措施主要有:(1)尽快完全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实行统一税收政策标准。我国虽已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但外资企业仍有一点的 过渡期,在税前列支标准、税率水平等方面有诸多的优惠待遇,内外资企业竞争地位仍不平等。(2)降低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税率,并提高适用优惠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标准。(3)扩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范围。①要适当扩大新办企业定期减免税的适用范围,将其扩展到所用酒类生产型企业,并延长其减税的期限;②允许中小企业投资的资产净损失从应税所得额中扣除;③对中小企业给予加速折旧、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抵免、再投资退税待遇,引导中小酒类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3、优化对中小企业的纳税服务,改进现行税收征管,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在税收管理工作上要纠正“重大轻小”的倾向,转变观念,应做到抓大促小,突出服务与扶持,在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要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税收宣传和纳税辅导,尽量简化中小企业纳税程序,创建良好的纳税服务环境,优化资源配置,为纳税人主动纳税创造条件,以进一步降低征纳税成本,切实纠正税务部门在服务上“重大轻小”的倾向,做好中小企业的管理服务,要体现公平执法,方便纳税,促进税负公平,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1)大力加强中小企业税法知识和建账建制的辅导培训,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以利扩大 中小企业建账面。(2)广泛开展税法宣传,利用媒体或利用办税大厅免费提供税法宣传,提供税务咨询服务,以利中小企业能及时获得税收法规变动的可靠信息,促使其依法遵章纳税。(3)积极推广税务代理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税务咨询,税务代理,尽量减少因不了解税收法规而造成的纳税差错。(4)改进对中小企业的征收办法,积极扩大查账征收范围。尽量缩小核定征收的比重,同时对核定征收的“应税所得率”和“纳税定额”,一定要调查测算核定准确,以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5)要创造条件,为那些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中小企业提供建账建制的指导、培训、企业发展分析等服务。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企业报税时间,降低纳税成本。(6)、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户籍管理和税源监控,强化责任制,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把优质服务和强化管理结合起来,促进中小企业在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税收贡献率。进一步规范税收行政执法行为和收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0一0年八月二日
第二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探析范文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探析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及其制约因素,在借鉴国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一系列税收政策建议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
当今,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世界潮流,一个国家的经济有没有活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看小企的状况如何。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强有力的税收政策,以支持本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1.1 美国
美国联邦政府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采用了多种税收优惠措施:(1)雇员在25人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的利润,可选择一般的公司所得税法纳税,也可选择“合伙企业”办法将利润并入股东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避免了重复纳税。(2)对年收入不足500万美元的小型企业实行长期投资减免税,对投资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给予永久性投资税减免。(3)对创新型的小型企业将其资本收益税率减半按14%征收。(4)购买新的设备,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的,购入价格的10%可抵扣当年的应纳税额。(5)对中小企业实行特别的科技税收优惠,企业可按科研经费增长额抵免税收。(6)准许小型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和特别折旧制度。(7)地方政府对新兴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减免一定比例地方税。
1.2 法国
法国中小企业众多,政府实行了较为全面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1)中小企业缴纳的公司所得税的附加税2003年起已全部取消。(2)从1996年开始,中小企业用一部分所得再投资,这部分所得可减按19%的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3)1983年建立了“研究开发投资税收优惠待遇”制度,规定中小企业研发投资比上一年增加的可以免缴相当于研发投资增加额25%的公司所得税(1985年这一比例提高到50%)。(4)1992年起,对中小企业转为公司时的资产增值暂缓征税,并允许企业将亏损结转到新公司。(5)新办小企业在经营的前4年非故意所犯错误,可减轻税收处罚,并可适当放宽缴纳的时间。
1.3 日本
日本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非常全面:(1)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政府就规定,对资本额在1亿日元以下,而应税所得额在800万日元以下的,税率降为28%(大企业的税率为37.5%)。(2)对试验研究费用超出销售额3%的中小企业和创业未满5年的中小企业,减收6%的法人税或所得税。(3)允许中小企业设立改善结构准备金,对于提取的准备金,不计入当年应税所得,终了使用有结余后可交回再提。(4)促进中小企业新技术的投资,给予相当于购置价7%的法人税特别税额扣除,此外还有强化中小企业技术基础的法人税税额扣除。(5)对进行新技术和设备投资以节约能源和利用新能源的中小企业,在设备折旧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6)对年课税销售额不足5000万日元的中小企业,实行折扣征收消费税的边际扣除制度。
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中小企业从税收上给予扶持和支持是西方发达国家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及其制约因素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比较重视,早在2002年就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税收政策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而只有一些能够使中小企业受益的税收规定。在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涉及到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1)对年利润在 3万元以下的企业减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利润在3万元至10万元的企业减按27%征收企业所得税。(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对年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商业小规模纳税人减按4%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对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生产性小规模纳税人减按6%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3)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办新的中小企业,对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3年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4)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5)新办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可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超过原企业从业人员30%以上的,可在2年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6)对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只缴纳个人所得税。(7)对符合规定的校办企业、民政部门办的福利企业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8)“老、少、边、穷”地区的新办企业,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9)乡镇企业可以按应纳税额减征10%。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分散于各个税收法规中的有关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已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窄、优惠手段单
一、优惠目标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1 现行增值税税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限制
我国现行增值税造成小规模纳税人困境。我国将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且规定从1998年7月1日起,凡达到销售额标准(工业企业年销售额100万元,商业企业年销售额180万元)以上的为一般纳税人,规定额度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由于两类纳税人的界定标准不合理,把中小企业大量地划为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如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要到税务机关申请代开,而且只能按“征收率”填开应纳税额。这些政策一方面造成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所含税金不得抵扣,这就增加了成本负担,另一方面,小规模纳税人不能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使购货方因不能足额抵扣进项税额而不愿购买小规模纳税人的货物。这就阻断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之间的正常经济交往。这使得占总纳税户9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而且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偏高(工业企业6%,商业企业4%),其税收负担远远超过一般纳税人。再加上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制,使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得不到抵扣,又加重了其税收负担,使其产品成本高,在国内外市场缺乏竞争,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2.2 现行所得税税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限制
现行企业所得税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力度不大。现行企业所得税主要是对已形成科技实力的高科技企业及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实行优惠,而对技术落后,急需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正在进行科技研发活动则缺少税收优惠。这种情况一方面使企业重视对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让,忽视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难度。现在内外资所得税虽已合并,但到明年才开始实行,而且对外资有过渡期,所以仍然是对外资企业优惠多,税负轻;对内资企业优惠少,税负重;同属内资企业,对大型企业优惠多,对中小企业优惠少,中小企业实际税负过高。
2.3 现行税收征管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不设置账簿和账目混乱或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但在实际中,有些基层税务机关对并没有违法的中小企业都采用“核定征收”办法,扩大了“核定征收”的范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制定的“应税所得率”标准,明显偏高,工业、商业为7%~20%,建筑安装业为 10%~20%,也不符合中小企业薄利多销、利润率低的实际情况,有的甚至不管有无利润,一律按核定的征收率征收所得税,损坏了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并借鉴发达国家税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3.1 调整和完善增值税制
调整和完善增值税税制的措施主要有:(1)推进增值税转型及扩大税基。逐步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同时把与扣除项目有关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房地产业以及转让无形资产等营业税税目改征增值税,使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抵扣,降低投资成本特别是新创办成本,以鼓励中小企业创办和再投资,加快技术进步,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使用。(2)降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建议取消认定增值税的应税销售额标准,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只要会计核算健全,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能准确报送税务资料,遵守国家各项税收法规,可经申请核定为一般纳税人。(3)适当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改革后的工业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不应超过4%,商业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则应为2%,以此降低其税负,并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相平衡。
3.2 调整和完善企业所得税制
调整和完善企业所得税税制的措施主要有:(1)尽快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我国虽已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但外资企业仍有一点的过渡期,在税前列支标准、税率水平等方面有诸多的优惠待遇,内外资企业竞争地位仍不平等。(2)降低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税率,并提高适用优惠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标准。(3)扩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范围。①要适当扩大新办企业定期减免税的适用范围,并延长其减税的期限;②允许中小企业投资的资产净损失从应税所得额中扣除;③取消“计税工资”规定;改按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金额税前列支;④对中小企业给予加速折旧、投资税收抵免、再投资退税待遇,引导中小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⑤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创办的中小企业,授权市县人民政府给予减免税扶持。
3.3 改进现行税收征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对于中小企业税收,在征管中一定要做好中小企业的管理服务,要体现公平执法,方便纳税,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1)大力加强中小企业税法知识和建账建制的辅导培训,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以利扩大中小企业建账面。(2)广泛开展税法宣传,利用媒体或利用办税大厅免费提供税法宣传,提供税务咨询服务,以利中小企业能及时获得税收法规变动的可靠信息,促使其依法遵章纳税。(3)积极推广税务代理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税务咨询,税务代理,尽量减少因不了解税收法规而造成的纳税差错。(4)改进对中小企业的征收办法,积极扩大查账征收范围。尽量缩小核定征收的比重,同时对核定征收的“应税所得率”和“纳税定额”,一定要调查核定准确,以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3.4建立和规范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中小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是各国政府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我国目前虽然有一些以中小企业作为主要受惠对象的税收优惠政策,但还不够规范化、系统化。因此,应对现有的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和完善,并逐步建立起统一明确的、适用于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第一,要健全税收法律法规,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层次。第二,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应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引导中小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第三,扩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其税收负担。税收优惠应改变现行单一的直接减免税为直接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标准、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并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优惠范围。重点要采取以下税收优惠政策:(1)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镇下岗职工、城镇待业人员同等对待,对安置城镇待业人员、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残”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要继续保留。
(2)适当扩大新办企业定期减免税的适用范围,不要仅限于部分第三产业,对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新办企业也可给予定期减免税优惠,尤其要对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新办加工型企业和以农产品贩销为主的新办商业企业延长减免期。(3)允许中小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并在所得税前扣除,对中小企业用税后利润进行再投资的,给予一定比例的退税支持,且对其投资净损失可从应纳所得税额中扣除。(4)中小企业用于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允许按实际支出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对当年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超过上年实际支出的部分,给予其投资额20%的企业所得税抵免;对转让先进技术所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技术援助费、研究开发费,对投资者提供技术的收入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5)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选择前者的企业应税所得,只纳企业所得税,不纳个人所得税;选择后者的企业不纳企业所得税,而股东应得份额并入股东个人所得中,缴纳个人所得税,避免重复课税。
3.5优化对中小企业的纳税服务
良好的纳税服务可以降低企业纳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为纳税人主动纳税创造条件。当前税务部门应适时纠正在服务上“重大轻小”的倾向,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宣传和纳税辅导,及时为中小企业办理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发票购买等涉税事宜。尤其要创造条件,为那些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中小企业提供建账建制的指导、信息、培训、企业发展分析等服务。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企业报税时间,降低纳税成本。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户籍管理和税源监控,强化责任制,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把优质服务和强化管理结合起来,促进中小企业在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税收贡献率。
3.6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思考
(一)出台鼓励中小企业创办的税收优惠政策
可以通过对新创办的中小企业实行幅度较大的所得税免征或缓缴等优惠政策,达到支持创办中小企业的目的。对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对中小企业改制给予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改造投资可抵免所得税,以达到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条件的目的,从而更有利于获得银行贷款和民间投资,可以使中小企业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在新的增值税征收率调低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差别,授权各地适当调整起征点。现在新的增值税条例已经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调低至3%。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可以适当的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可授权省、市、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规定的幅度内自行决定起征点,通过以上调整来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三)加大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技术创新的力度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可实行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给予减征营业税的优惠政策,以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关于中小企业技术落后的问题,国家可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转让或租赁专利,技术秘诀或新工艺给中小企业使用所取得的收入,给予减免营业税,以增加中小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和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整合规范优惠政策,加强税收服务,减轻中小企业纳税成本和社会负担。
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不够系统、规范、稳定性差、透明度低等问题,加速清理整合进度,建立规范统一的税收法律、法规;简化纳税申报和办理纳税程序,延长纳税期限,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加快税费改革,清费立税,逐步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宽松、公平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摘 要】 目前,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吸纳就业作用最大的一类实体,也是当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主体,在扩大就业渠道、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市场繁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竞争力弱而一直处于劣势地位,需要税收、财政、产业等政策的扶持来促进其发展。
本文旨在研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但并没有局限于单纯的税收政策的优惠上,而是综合地考虑到了中小企业本身的规模劣势、税收调节的适度性,并借鉴外国有益的经验,为建立我国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体系提出了具体建议。从税收立法、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服务等角度提出了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促进 税收政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近年来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随着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在逐步改善。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扩大出口、推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各企业积极努力的同时,根据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适当的减轻税负、促进产业导向、优化纳税原则,加快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扶持政策,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本文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1.根据最新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调整税收政策。2011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明确了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一大亮点是参考了国际上通行的对中小企业划分标准,首次在划型中增加“微型企业”,标志着中国的中小企业划分与国际接轨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针对各行业特点,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指标,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的三种类型。《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改变过去对各类行业在指标上“一刀切”的做法,而是依据不同的行业制定不同的标准。同时,改变了原标准仅对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等行业进行的划分,将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也纳入了其中。国家制定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目的是:强化宏观分类指导,增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针对性。随着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实施,现行按照旧标准制定的有关于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需要按照新的标准进行调整、完善,其中当然包括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2.对中小企业起步阶段的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应采取欲取先予的方式方法。在起步阶段应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包括流转税和所得税两个方面。其中流转税方面,需要将现行起征点规定适用范围扩大到企业及企业性单位,这样会使一些微型企业的发展具有相对宽松的环境。所得税方面,应根据营业额和职工人数确定中小企业范围。
3.税收政策要有针对性。税收扶持政策应以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为主,以非凡目的为辅。中小企业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和吸纳非凡人士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因此,税收政策应根据中小企业灵活多变、适应性强、进退壁垒少等特点,适当放宽对中小企业税务登记、税收申报等方面的严格管制。使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给予中小企业以自由发展空间,使之处于社会公平竞争的地位。
4.税收优惠政策必须规范化法制化。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散见于各种法规文件和补充规定之中,非常不系统不规范。由于中小企业在社会中的自我保护能力、承受能力和谈判能力都处于弱势,这些优惠措施往往很难落到实处。因此,应对已执行的一些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和完善。并逐步建立起统一明确的以中小企业为受惠对象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要体现企业公平、税赋平等、便于征管、促进发展的原则,以增强政策的规范性、稳定性和透明度,使中小企业税收的优惠政策具有有效的法律保证。
5.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继续对中小企业实行低税率的优惠。目前,世界各国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都要比我国低得多。例如美国实行15%、18%、25%和33%的四级累进税率,日本为30%,德国为25%,最高税率大多低于我国,加上西方国家税前扣除项目又较多,实际税负就远远低于我国。因此,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前提下,应考虑适当的降低税率,可由20%降到10%左右。同时考虑到经济发展情况,建议对中小企业年利润额10万元以下和10万元至20万元的,再享受两个低档税率的照顾。
6.结合增值税转型,通盘考虑解决中小企业不公平待遇问题。目前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对中小企业而言不太公平,一是规定的征收率3%相对偏高,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过重;二是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存在着对中小企业的歧视。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不具备一般纳税人的资格,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影响到中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和销售。建议在进行增值税转型的改革过程中,同时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企业不分大小,只要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资料齐备,有固定的经营场所,都应享受一般纳税人待遇。同时建议适当的降低中小企业增值税征收率。
7.提供政策咨询,加强税收服务。中小企业往往规模小,缺乏精通财会业务、熟悉税收政策的专业人员,建账建制、纳税申报等方面不规范。对中小企业可以进行征纳税方式创新,简化纳税申报和办理纳税事宜程序,延长纳税期限,对部分规模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可以实行简易申报或合并申报的办法。税务部门应加强信息提供、纳税辅导、税收宣传和纳税培训等方面烦人服务,同时应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作用,对各类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代理纳税事宜所得收入给予免税的照顾,大力促进税务代理工作发展,尽量减少中小企业因为不熟悉税收政策法规而造成的纳税中的种种失误,从而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
本文从税收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分析出发,结合我行现有的税收政策,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角度审视现有税收政策体系,查找税收征管服务体系中不足之处,结合各国先进的税收经验,从而提出完善现行的税收政策,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提高征管和纳税服务水平,谋求税企健康的发展。由于本人的学术水平有限,只能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难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在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索和论证,但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单位:兴业银行哈尔滨和平支行)
第四篇:谈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谈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摘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配套生产体系,促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建立分工协调、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指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方向,使中小企业能够正确地进行产业定位,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防止生态灾难以及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另一方面,财政、金融和税务等部门也可根据这些产业政策来决定各种扶持措施在不同行业和企业中的不同运用,以便使国家在实行总量管理的同时,也能较好地实现结构管理。
关键字:《中小企业促进法》;扶持政策;引导功能;融资;机遇;挑战
正文:
中小企业一直是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活动中一支具有特殊地位的经济力量。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证明,中小企业同大企业一样,是国民经济分工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促进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中小企业在出口创汇、繁荣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技术创新、扩大就业面和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比较重视中小企业的立法,许多国家制定了专门的中小企业法,以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也在2002年通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是我国中小企业发
展中的一个突破,开启了我国中小企业的专门立法之门。在《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以后,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内容涉及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在我国,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基本法的中小企业立法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从目前的中小企业立法内容来看,主要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但是,中小企业发展中最重要和最具长远意义的问题是如何选择适用扶持政策的特定中小企业层。也就是说,国家对中小企业适用扶持政策从外部来说是要改善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但从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来说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促进哪些特定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系列问题迎面而来,下面是我的一些拙见。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中国企业重组面临三大机遇,当今全球三大趋势决定“企业重组战略”成为最佳战略选择。否则产业重复建设、企业重复建设使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脱节。
1、全球性产业梯度转移。制药、生物、投资、商业、IT等产业都进行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形成全球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潮流,欧美发展国家的企业。与上世纪不同的产业转移在于是高级产业转移,高级化包括上述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外,还有从利用自然劳动力到技术劳动力和庞大资金,唯一不变的“市场驱动和利益驱动”。在本国实现创新化而急需控制产业链高端和技术所带来的高利润。
临进中国市场本地化营销——中国是最大市场,更加注重中国本地化品牌而不是漂海过洋的外来品牌。比如让可乐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餐饮也有更多的中国元素,通用汽车更加具有中国智慧和基因等等。所有中国市场最难的竞争,就是与“来自中国本地的全球品牌”进行品牌级竞争。
利用中国最广泛知识和技术人力资源而将研究开发中心向中国转移。与转移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最后阶段的标准化产品不同——只需要中国原材料和体力劳动力——更加需要中国产业技术和智力劳动力,来转移处于成熟阶段的产品,需
要大量依据本地市场进行改造以更加贴近本地消费者需求,也大规模阻止本地区企业仿制快速占领市场和消费者。而产品生命周期最具有控制力的创新阶段的产品则全球集中生产全球供应。
2、中国区域产业不平衡加速领导企业的全国网络化布局。与原来中国区域产业缺陷——政策不均等、市场机会不均等、外部合作不均等——不同,现代主要是“产业配套体系”所形成“产业生态系统”的吸引力。而“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产品竞争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骨干企业,通过“独资、合资、联合、兼并、收购”等将自身优势从区域分布到全国。
未形成以核心产业区域品牌为中心上下游延伸和配套招引机制。尤其是在该产业品牌下的区域的文化内涵、技术保障、质量信息等没有形成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和连带效应。与反垄断法与市场竞争法规配套的地方性培育主导企业的政策与引导体系尚未形成,“小规模大多数”的制衡思维下地区产业管理思维使企业重组风险较大,使区域企业比彼此配合而是同质化严重,对新进入者引导不足。未能将“企业重组与产业宏观政策一致”,既不利于产业优化升级,也不利于企业成长,“以企业优化促进产业优化”的战略不清晰,产业在区域内内生体系尤其是知识与技术培育不足。甚至未能培育企业群网络体系,未能改善企业成长环境,以企业关联为基础链的产业链整合不足,导致分工合作在“各大空间”互动不足。
二,扶持政策的引导
从目前的中小企业立法内容来看,主要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但是,中小企业发展中最重要和最具长远意义的问题是如何选择适用扶持政策的特定中小企业层。也就是说,国家对中小企业适用扶持政策从外部来说是要改善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但从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来说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促进哪些特定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不应无限制地扩大适用范围,扶持措施必须与引导中小企业相结合。因此,在中小企业法的立法和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其引导功能。
发挥中小企业法的引导功能,就是要立足于本国的中小企业政策目标,选择扶持政策的适用对象,目的在于通过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实施,引导中小企业向特定领域和一定方向发展,关注通过改善外部生存环境实现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这应当是中小企业法的实施重点和目标。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制度应当在引导中小企业的基础上制定,即中小企业扶持措施不应无限制地扩大适用范围,扶持对象应当是有选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而不是普遍和无条件的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历来有盲目投资、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的传统,在中小企业立法和实施中必须防止此倾向,通过有选择的扶持实现引导的目的。如果盲目扩大扶持范围,将所有落后与先进、符合产业政策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各类中小企业一概纳入扶持范围,只会造成扶持资金、资源、人力等浪费。
因此,扶持政策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政策实施对象的明确化。
三,融资
多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尽管国家相继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缓解企业资金矛盾收到了一定成效,中小企业目前获得的信贷资金不断增加,但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仍较大,中小企业对贷款支持的满意程度仍还比较低。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千千万万中小企业,部分企业采取了内部集资、拖欠货款、易货交易等方式来缓解生产经营资金紧张的局面。
1、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缺陷:
(1)、企业综合素质差素制约了其融资渠道。一是中小企业规模小,且分散,企业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同时产品品种及销售渠道变动大,货款回笼不稳定,使贷款者或投资者顾虑重重;二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与《贷款通则》所要求的贷款条件差距较大。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连续良好的经营业绩,致使银行不能有效地依据财务数据进行贷款决策。三是同类企业数量多,缺乏行业竞争优势,使其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不够,缺少对资金的吸引力。四是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信贷投入环境差。特别是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给中小企业带来短期阵痛,企业效益持续下滑,亏损严重,许多企业已处于关停或半关停状态,造成营运资金难以正常运转,大量贷款本金不能按期收回,客观上影响了别人的投资信心。
(2)、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由于我国正在经历由计划到市场的转变,许多中小企业在设立时就存在先天的缺陷。近年来虽然中小企业都已经历了企业改制,但大量企业的改制流于形式,其结果自然是产权不清和国有股一股独大。这样的企业在进行股权资本融资时,经常是陷入内部人为纷争,而使得外部的股权资本不敢进入或无法引入。
(3)、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国内外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率。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率,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必然是高风险的,这不符合银行稳健经营的原则,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是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而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存在天然的困难。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强迫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将进一步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是得不偿失的。
2、我国中小企业扩大融资渠道的现实选择
据有关资料表明,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来自企业自身的利润和折旧约占60%,来自银行贷款的不过10-20%,其余则是从证券市场及民间渠道获得的。而居民个人资产中,例如美国约80%是实物资产,20%才是金融资产。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形成了高负债经营的特点,这与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别。从近期看,需要采取包括扩大贷款抵押率在内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以缓解目前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一)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培育中小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就整体而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仍在改革过程之中。不难设想,一个缺乏内部积累能力(内源融资)的企业,只想依靠外部融资来获得发展是不可思议的事。而产权是否明晰,是企业形成自我积累能力,成为市场真正主体的关键。因此,要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并以涉及产权改革的形式为主,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具有自我积累能力的企业制度。
(二)鼓励个人创业,将银行储蓄转化为投资。鼓励个人创业是分流社会资金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对个人投资的压抑,至今居民真正在实业方面的投资还不多。因此应考虑进一步利用民间信用以及创造新的社会信用等形式,积极打通民间资金和实业资本之间的渠道。例如对个人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以增加个人的生产性金融负债;可考虑发展规范性的民间股份制金融机构,允许其从事信托业务,并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上融得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以用于不同期限的投资。
四,特殊时期,特殊对待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众多企业面临着随时而来的挑战,中小企业更是在心惊
胆战中如履薄冰。因而更应为中小企业制定面对特殊情况的对策,以能够随机应变。
面对类似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以及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重拳出击,力求突破:
1、坚定信心,紧咬紧牙关,认清形势,知难而上。必须更加清醒地认清形势,随着国家的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引导和鼓励全县中小企业在困境中坚定必胜信念,众志成城,共同渡过经济危机这一难关。
2、深入调研,真诚服务,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在走出机关,走进企业中深入开展认真的调研工作,力求在深入了解国内外市场的基础上寻找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要在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上下功夫,要在帮助企业解决产供销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求突破,努力促企业满负荷生产,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3、拓宽渠道,完善体系,要在开展金融创新中,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信贷渠道,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库建设,加大失信惩处力度。通过包装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吸引资金;发展完善资本市场,推进企业上市融资;要在设立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努力为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不断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发展租赁和典当融资。
4、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切实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创业培训和就业培训工作,就地转移农民,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合理布局、确保重点、适度开发,统筹规划的总要求。真正使引进的项目能留得住,扎得牢,在根深叶茂中,开繁花结硕果。
结语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证明,中小企业同大企业一样,是国民经济分工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促进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中小企业在出口创汇、繁荣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技术创新、扩大就业面和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希望我的小小论述能够给我们的中小企业发展有些许的促进。
参考文献
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评论:注重发挥中小企业法的引导功能
②时代商报中小企业融资仍然面临困难2010-11-26
③北京商报探寻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佳选择
④John Naisbitt在《全球吊诡》
⑤[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⑥[美]乔纳森B.怀特《拯救亚当·斯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⑦李义平《经济学百年: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的选择和评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政府采购法》
第五篇: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纲
论文题目及提纲
论文题目: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选题理由: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然而,去年以来,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我国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企业必须解决的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从企业内部和政府两方面的着手,中小企业自身应从提高企业素质、强化管理创新等方面增强实力,政府则应在宏观环境、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适当扶持,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主要内容: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的增量发展,提供主动力(二)中小企业为缓解中国就业提供了主渠道(三)中小企业是稳定的财政来源的基础(四)中小企业是发展和建设小城镇的主体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二)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三)劳动力密集,高层次人才资源流失严重
(四)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五)技术水平低下,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四、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2、完善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3、建立健全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4、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金融支持
5、创建为中小企业提供所需的社会化服务系统
(二)企业自身方面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制
3、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4、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5、强化创新意识,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进行 2 实证研究,对有关政策建议进行规范分析。(2)文献资料法: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外关于本论题的研究情况,借鉴有关研究成果。(3)对比研究法:对国内外的中小企业现状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缺陷。指导思想:
根据唯物主义辨证观的基本原理,运用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企业文化理论以及相关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所学专业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对论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力争做到在理论上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