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报社(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02:3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央日报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央日报社》。

第一篇:中央日报社

学子论文:《中央日报》历史沿革的思考及启示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程玲玲

提要:《中央日报》创刊于1928年,是中国国民党的党营报纸,今年的6月宣布停刊,本文从考察其在中国现当代史几个主要时期的发展及作用入手,在展现该报历史沿革的基础 上,分析其在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却被迫停刊的原因,进而探讨了《中央日报》发展史对我 们现今党报经营提供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中央日报历史沿革党报经营

2006年6月1日,台湾的《中央日报》宣布暂时停刊。作为中国国民党的党营报纸,创立

于1928年2月1日的《中央日报》跟随国民党从南京到重庆,再到台北,无论是1949年前作为

中国的第一大报,还是落户台湾后作为国民党在岛上的第一媒体,《中央日报》在它问世的 78个年头中,始终保存着它在海内外所享有的权威性,是全世界最资深的中文报纸。然而在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它却亏损连连而黯然退出。考察这份“国民党精神传承象征”的大报的兴衰历史,其在报纸经营管理,特别是党报经营管理方面带给我们的启示值得深思。

一、《中央日报》的历史沿革

“报刊是社会时代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和镜子,既是政治、经济、军事及阶级斗争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军事及阶级斗争的工具;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反过来又对它们产生 一定的影响。”任何报纸都不可能摆脱其所处的时代,报纸在记录、影响时代的同时,也为 时代所影响。因此,考查一份报纸的历史不能脱离整个社会的历史。国民党是影响中国现代 史和当代史的政党,《中央日报》是这一重要政党力量所经营的报纸,其发展则必然与整个 中国现、当代史的发展如影相随。笔者试从《中央日报》在中国现、当代史上几个重要时期 的发展及作用入手,展现这份报纸的历史沿革,并希望以此为基,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一)十年内战时期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七七事变”前的十年被称为“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在这一时 期,伴随着蒋介石集团独裁统治的建立和巩固,《中央日报》从无到有,最终成为国民党系 统报纸的老大,并随国民党新闻政策的变化而发挥着其主要舆论工具的作用。

1927年初,为巩固其反共独裁统治,蒋介石在得到中央大权后,立即以“中央”自居整合国民党各派系的报刊。他以“首都设中央日报”为由,将汪派控制的《中央日报》从武汉迁往南京,并在《中央日报》复刊时指定国民党中宣部长叶楚伧兼任社长,派CC派人士赖琏接任总编,实际控制了汪派的《中央日报》。在吞并了汪派《民国日报》和CC派《京报》之后,最终使《中央日报》坐上了国民党系统报纸的第一把交椅。南京复刊的《中央日报》以

“拥护中央,消除反侧,巩固党基,维护国本”为职责,完全成为了蒋介石集团的舆论工具。从执掌全国政权至“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集团一直厉行专制主义的新闻政策。即使

对本党的新闻事业也不放松。1928年6月,国民党中央通过的《设置党报条件草案》等三个文件规定:“党报必须以本党主义政纲政策及中央决议案、法令等为立言取材之标准”。这 些活动准则的规定加剧了它同党外新闻界特别是广大读者之间的矛盾。《中央日报》多次被 群众捣毁的记录就是明证。中国当时除了国民党党报之外,还有共产党党报、民族资产阶级 企业化报纸和外国人在华报刊,这样多元化报业结构决定了国民党当局禁绝一切异己媒介,代之以清一色国民党党营新闻事业的主观愿望根本无法实现。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在《中央日报》改行社长制,直属国民党中常委,言论报 道上直接对中常委负责。还创办《中央夜报》和《中央时事周报》,建成《中央日报》大楼,使之实力愈加雄厚。在加强自身宣传力量的同时,国民党对党外新闻界的控制更加严苛。然而严酷的新闻检查制度不仅让民营报纸深受其害,也使国民党党报处境尴尬。在华北局势 日益险恶而报纸却不能如实反映的情况下,《中央日报》也开始附和废止新闻检查的呼声。1935年11月23日,该报发表社论说:“大局已到土崩瓦解,而人民尚未感觉”,这不是人民之罪而是“不合理的新闻政策及不合理的新闻检查制度造成的”,应“赶快改变新闻政策”。国民党中央机关报都反对其政党制定的新闻政策,可见国民党专制主义新闻政策已穷途末 路。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抗日,新闻政策也开始有积极变化,变得较为开明、宽松。《 中央日报》等也能够公开赞扬和支持抗日运动,表示“情愿联合全国的议论界”为人民意见 的发表提供支持。全国新闻界很快出现团结抗日局面。

(二)抗日战争时期

抗战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在对全国抗战的宣传上,《中央日报 》等国民党的媒体所受限制较少。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所以在抗战前期,国共两党的宣传 战不似内战时期激烈。但到了中后期,特别是皖南事变后,随着枪杆子斗争的加剧,笔杆子 的斗争又有升级,这当中《中央日报》自然又是急先锋。另外,在抗战时期,整个社会大环 境的恶劣使得《中央日报》单靠国民党的经费支持也步履维艰,几任社长都对报纸的企业化 经营模式有所探索。

“七七事变”后,《中央日报》立刻采取应变措施,除留下一部分人继续坚持出版至南 京沦陷外,其他人员和设备分水陆两路向南、西迁移。1938年1月10日,《中央日报》长沙

版创刊,同年9月1日又创设重庆版。整个抗战时期,《中央日报》作为最重要的官方报纸,也是传达国民政府信息的唯一渠道。该报曾多次采访蒋介石、盟军统帅马歇尔、美国驻华大 使司徒雷登等人,对中日战事报道也非常详尽。它发布的有关战事主题的号外,往往是民众 争相收集的物品。当时,它发表的社论主要是由“中央党报社论委员会”负责撰写,该委员 会被视为国民党的最高言论机关,享有免受战时新闻检查的特权,所以中央日报的社论经常 是全国注目的焦点。

当然,作为国民党的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即使是在抗战进行最激烈的时候也未停 止与共产党的宣传战,整个国统区唯其马首是瞻,新闻千篇一律。曾担任过《中央日报》总 编辑的王抡植回忆说:抗战时期《中央日报》三易社长,其中有两任都是因为与共产党的《 新华日报》斗争不力被撤换。

抗日战争进入到中后期,国民党政府所辖西南地区相对平静,在这种特殊环境中,以《 中央日报》几任社长为代表的一些国民党报人开始对报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有益的探索。长期 以来,《中央日报》等一直由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财政拨款,只重政治宣传,不求经济效益。但至战时,社会动荡,财政拮据,这种状况就难以为继了。程沧波从当时新闻从业人员困 苦的生活境遇和国民党党报管理体制的弊端出发,提出了“党报企业化经营”的思想。但这 一主张与蒋介石观点背道而驰,蒋虽然也重视党报的经营管理,但他更强调党报的政治宣传。程沧波因此离开《中央日报》后,党报企业化的探索并未停止。接替他的陶百川在1941年

11月也提出了“改进党报经营体制”的三个提案。可惜,陶的主张和计划同样被国民党中央

搁置,但也为以后国民党党报实行企业化经营打下了思想基础。

(三)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蒋介石在大陆统治的终结,《中央日报》也结束了它在国民党羽翼 下作为中国第一官方报纸的辉煌岁月。其间虽经历企业化经营体制的改革,但终难抵挡历史 的滚滚车轮,在人民军队解放全国的隆隆炮声中与蒋介石一起退走台湾。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打内战的准备也进入到最后阶段,《中央日报》从重庆回到南 京就开始加紧跟共产党的争斗,这个争斗在1946年进入到高潮。《中央日报》一方面或明或 暗地宣传共产党对和谈缺乏诚意,一方面对蒋介石的忠诚谋国,愿意和平解决国内问题大书 特书,展开了全面的“和平攻势”。但到底是心口不一,随着和谈破裂、内战火起,《中央 日报》的作用也蜕变为编造战绩,自我吹嘘。虽妄图混淆视听,无奈最终只能是自欺欺人。淮海战役后,《中央日报》已有朝不保夕之感,一面宣传“徐州大捷”,一面紧急向台湾搬 家。当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后,台湾《中央日报》的摊子正式在台北摆开。

在抗战结束至败走台湾这段时间,国民党报人对党报企业化经营的探索进入到实践阶段,《中央日报》的这段历史尤其可圈可点,其规模最大、组织最完备。该报从1945年由重庆 迁回南京复刊之初,就开始企业化准备工作,除将敌伪产业和国民党中央一次性投资作为“ 党股”外,还把1946年1至6月职工生活补助费及全年盈余作为“职工股”的基金,总资产在12亿元以上。1947年5月30日南京中央日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也标志着国民党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的确立。虽然这种管理方式有其不健全性和欺骗性,但从实际效果考察,确实使党报的规模有所扩大,拥有的地皮、设备增加;业务也有所发展,发行范围扩大,广告 也大增。只是一家报纸状况的改善无法挽救国民党大陆统治的江河日下,几个报人的努力对 风雨飘摇的国民党政权于事无补。《中央日报》与国民党一起开始了它局于台湾一岛的岁月。

(四)《中央日报》在台湾

《中央日报》在台湾的岁月可以1988年“报禁”解除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在蒋父子的统治之下,《中央日报》继续维持其国民党第一大报的地位;后一阶段蒋经国去世,《中央日报》在台湾报界的混战中,经营状况江河日下,直至宣布停刊,黯然退出。

1949年国民党总部正式迁台之前,《中央日报》等党报系统的新闻机构就已有计划地迁 至台湾,继续沿用国民党在大陆实行的一整套“党报”体系,严格控制新闻舆论,在台湾实 行了长达36年的“报禁”政策。《中央日报》1949年3月12日在台北续刊。迁台之初,凭 其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后盾和编采实力,独步台湾报坛十余年。尤其是60年代蒋经国主政时期,也是《中央日报》的“黄金时期”。当时,《中央日报》的社论是全台湾中小学生、公务 员阅读的“作文模板”,该报副刊拥有最多的著名作家文章,记者队伍也阵容强大,成为其 他媒体挖角的对象。可惜好景不长,70年代随着台湾经济的起飞与发展,以《中国时报》 和《联合报》为代表的民营报纸抓住时机,以较之《中央日报》稍宽的言论尺度和应变空间,积极开拓广告市场和发行销路,迅速成长起来,并且后来居上,到1985年,在台湾民众每天常看的报纸排行中,《中央日报》已名列第四。

1988年1月1日“报禁”解除。台湾报业乃至所有大众传媒进入了一个自由竞争时期。《中央日报》也投资6亿元新台币参与竞争。但因为党营背景,消息来源多受限制,立场保守,内容较为单一枯燥,市场零售量大大减少。上世纪90年代后,只剩下公营机构、政府机关、军队等可以看到,一般小报摊已很难见到。《中央日报》从一家赚钱盈利的报纸,慢慢变成了一份必须由国民党中央年年补贴的报纸。直至国民党再也无力拨出每年9000万元的补贴经费,不得已在2006年5月31日,它出版完第28356期后,宣布停刊。

二、《中央日报》历史沿革的思考

(一)《中央日报》停刊原因的思考

从1928年创刊,《中央日报》就与中国最称得上翻天覆地的一段历史相伴,也算历经风 雨。即使在败退台湾后,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它在中文报界,甚至是国际新闻界的地 位。就在2003年海湾战争时,它还作为仅有的四家中文媒体之一,被美军批准随军采访。什么最终以停刊惨淡收场呢?从其历史沿革中探究,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是,作为国民党中央 的机关报,《中央日报》长期以来形成了和国民党休戚与共的关系,甚至最后达到了党荣俱 荣,党衰俱衰的地步。如此根深蒂固的党营背景使其从办报思想、报纸内容,到经营管理、人事安排,无不唯党命是从,很少考虑读者、市场,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小。日积月累,自我 生存能力不断丧失,对国民党特权的依赖不断增加,而国民党终于不堪重负,只能将其遗弃,停刊成了它的宿命所归。具体表现在:

1、完全听命于国民党当局,或者说,在其创办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简直就是听命于蒋 氏父子,成为他们的“御用报纸”。按照现代新闻传播的观点,无论是党营还是民营,报纸 都应该是社会公器,为多数人服务而不是为一个人或几个人服务。一但只体现某个人的意愿,报纸就会失去客观公正的立场,无法实现其新闻至上,沟通信息的作用。

这样的例证在《中央日报》的历史中有很多。抗战时期,为配合蒋介石庐山消夏,专门 创办庐山版,配备专门的编写队伍,总编辑也时常飞抵庐山为蒋介石撰写表面言论实为指令 的文章。重庆谈判时,作为主人一方的国民党《中央日报》因为得到蒋委员长的指令不许“ 替共产党制造声势”,对“重庆谈判”这一当时的最大新闻,处理得很小家子气。报道少,短,通常安排在新闻版的右下方。解放战争时,为配合蒋的所谓“剿匪”计划,《中央日报 》编造战绩,粉饰太平,简直是满纸谎言。象这样为个人目的和喜好而忽略重大新闻,甚至 不顾起码的真实性,胡乱编造新闻的报纸又有谁喜欢看呢!连蒋介石本人都不愿意看,据说 在重庆时,蒋每天第一份要看的报纸不是《中央日报》,而是共产党的《新华日报》。真是 很具讽刺意味。

更致命的是,《中央日报》听人吆喝听惯了,以致于两蒋之后,所谓“中央”一直在不 停地变,从蒋系、李系、连系到现在的马系,让这张“先中央、后日报”的报纸无所适从,立场不连贯,读起来有精神分裂之嫌。编辑为了不得罪国民党中央并存的派系,因此只能在 开放报禁的18年把《中央日报》办成了一份什么派系都不得罪、只得罪读者的垃圾报纸。

2、报道上多受限制,内容单一枯燥,信息量大打折扣。

“报禁”解除前,《中央日报》等台湾的党营公营报纸对党政要人的言论及“政府”公 告必须全文刊载,如果有报社没刊载,第二天还要重刊。这占用不少版面资源,也给报社人 员以很大的压力。此外,党营报纸的记者没有接近有关信息来源的特权,在政策政令范围内,他们并没有比其他民营报纸获得更多权威消息的特权。因此,本可成为报纸优势的,反而 成了包袱。再加上《中央日报》所谓“全国”报纸的定位,使其地方色彩较为淡薄,对与读 者有直接关系的当地问题注意较少。言论上,“宣传”的成份多,“抨击性”的内容少。这 些都导致报纸内容日益单一乏味,除了国民党的政策立场,读者能从中得到的信息少之又少。报纸就是公开传播,靠其内容吸引读者而求生存的,内容没有吸引力,没有读者的报纸自

然不能生存也无法生存。

在《中央日报》的历史上,曾有过改内容求发展的“路线之争”。抗战胜利后,在一些 少壮派的坚持下,《中央日报》一度采取“先日报,后中央”的办报方针,执行了一段时间 后,报纸很有起色。但因为1947年大胆揭露孔祥熙和宋子文贪污大案,被蒋介石勒令整改,编辑方针永远转为“先中央、再日报”,成为完全不考虑读者市场、直接为国民党中央背书 的报纸。

3、领导层更迭频繁、管理体制不顺,内耗严重。

研究《中央日报》的历史不难看出,从创刊开始,国民党各派系的斗争就在其内部不断 上演。CC派、政学系、蒋的个人智囊人物等等,都在管理层中发挥作用。随着各自势力的此消彼长,领导层也频繁更迭。这些人多不是为了办报而做官,而是为了钱、权而做官。正如陶百川所说:“报馆象衙门,办报象做官”。当《中央日报》的社长总编辑很不容易,要时 时揣摩蒋介石的意图,“稍有偏差,必遭训斥”。报社领导多用心于“上”,对“下面”的 读者的重视度就可想而知。本是报纸服务对象的读者却得如此冷遇,此报纸的前途又怎会光 明。

4、以上所说的都是《中央日报》长期党营依赖生活的后果,而这些问题综合作用下的 最终结果显现于台湾,就是《中央日报》丧失自我“造血”功能,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逐 渐被读者抛弃,在依靠公费订阅也不支的情况下,从市场上彻底消失。

解禁前,《中央日报》有国民党中央作后盾,在纸张配给、获取公告登载权方面都长期 占有优势,还一度在套红印刷、飞机送报方面引领台湾报界竞争方向。但随着报禁的解除和 台湾经济的发展,党营的背景反而成了其劣势:原来拥有的公告特权变得无关紧要,相反因 为要拿出相当的篇幅为国民党作宣传,而影响到整个报纸内容严肃呆板,无法与民营报纸的 “无党无私”抗衡,销量直线下降。内容不吸引人、销量下降,广告量必然受影响,《中央 日报》在办报最主要的三方面的竞争都处于劣势,其经济收益自然不好,自己赚不到钱,只 好向国民党中央伸手要。要到主人也无法忍受无力承担,就只有关门一条路可走了。

(二)《中央日报》历史沿革对现今党报经营的启示

党的机关报如何被社会公众所接受,如何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自中国有 党派报刊以来各党派十分关注的问题。探究《中央日报》79年的历史,其得与失对我们今天党报的经营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鲜明的政治立场不是影响报纸生存的因素,只要尊重读者、重视市场,党报 同样能够成功。如果说因为是党报、派系报纸就注定失败,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主流媒体本 来就有两种办报理念,一种是客观平衡之新闻公器,一种是旗帜鲜明之言论平台,目前在各 国,这两种办报理念各有践行,太多媒体成为党派平台而依然成功,如美国为保守派代言的 《华尔街日报》,以及英国为自由派代言的《卫报》,都是值得尊重的大报。关键是把党派 的背景变成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可以倚仗的特权。《中央日报》的错误就在于处处以“中央 大报”自居,以致面目可憎,被读者和市场所弃。

启示之二:作为党报,宣传、维护党和政府是其不可回避,也不能回避的职责,但这种 职责的履行不能依靠板着脸孔的硬性说教。《中央日报》曾实行的“先日报,后中央”的办报方针有很多内容值得借鉴。办党报也应该以新闻为本体,多作客观报道,少作宣传说明,先把报纸办成一张人人爱看的报纸,再在必要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把党的政策、主张放进去。总之,体现党性应该是润物无声。坚持党性不能成为也不应该成为影响党报宣传效果和人们 对党报喜爱程度的羁绊。

启示之三:党报应该发挥对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理解透彻的优势,多在新闻的的深度上下 功夫。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各类媒体在提供信息的速度和质量上,差别越来越小,人们 获得信息的途径相应的越来越多,而党报获取权威消息的特权优势也越来越不明显。这种情 况下,党报应该将权威消息的获取优势尽快地转变为理解优势,再以深度报道的形式,把这种理解优势转化为服务读者、吸引读者的优势,进而在发行上、销量上占据优势。

启示之四:党报更应该重视读者需求。党报因为党营而自然带有权威性,但这种权威应 是建立在拥有广大受众并引导其接受的基础上的。坚持党性与坚持贴近群众并不矛盾,完全 可以并行不悖,也只有这样,党报才会在市场上有销路,在群众中有地位。另外,我们也应 看到,在政治多元的现代社会,任何党派媒体、团体言论平台,都必然要受到读者需求的考 验,而且随着读者在资讯自由环境中的训练,其影响读者所付成本越来越大,一定会在派系

观点和新闻平衡上做出妥协。因此,党报更应重视读者的需求。

总之,党报不能因为自己党营的背景,就背靠大树好乘凉,不思进取,而应该警惕《中 央日报》的教训,居安思危,多多发挥作为党的机关报的优势,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激烈的媒 体竞争,将党性原则与读者需求有机融合,努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做有鲜明政治立场 和强大市场支撑的权威大报。

参考资料:

[1] 陈扬明,陈飞宝,吴永长著,《台湾新闻事业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9月 第1版

[2]刘燕南,《台湾报坛将进入后三国时代?》,《台湾研究集刊》1996年第2期

[3]陆铿,《动荡年代的南京〈中央日报〉》,《纵横》2002年第12期

[4]魏文华,《南京〈中央日报〉终刊前后》,《纵横》2003年第11期

[5]冷冰,《南京〈中央日报〉的经营策略及启示》,《青年记者》2005年第4期

[6]倪延年,《论十年内战时期的中国报刊及发展特点》,《新世纪图书馆》2005年第2期

[7]孙式正,《台湾新闻界爆出两大新闻》

[8]雷风行,《台湾报纸面面观》,《报界博览》

[9]蔡铭泽,《四十年代国民党党报企业化经营管理概述》

[10]蔡铭泽,《三十年代国民党新闻政策的演变》,《新闻与传播研究》

[11]蔡铭泽,《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人的新闻思想》,《新闻与传播研究》

[12]蔡铭泽,《大陆时期国民党党报管理体制的变化》,《新闻与传播研究》

[13]车英,王河洛,《开创与振兴─台湾新闻事业的历史与现状之一》

[14]车英,王河洛,《转接与报禁─台湾新闻事业的历史与现状之二》

[15]武大英,王河洛,《解禁与发展─台湾新闻事业的历史与现状之三》

第二篇:日报社工作总结

日报社工作总结

20××年,××日报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宣传了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成就和“三会一节”(即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第四届黄河明珠·中国××书法艺术节暨首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全市第二届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十城联创、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以及“两个转型”、城市建设等重要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新闻宣传任务。同时,报社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管理,深化经营机制改革,在内部管理、广告创收、报纸发行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20××年,××日报社在深入基层开展日常宣传报道的同时,坚持围绕我市重点工作早筹划、早安排,精心策划开设了20多个专栏,将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重大部署准确、及时地传达给全市干部群众。

一是创新宣传思路,加强新闻策划。20××年,报社不断加强新闻宣传策划工作,使新闻报道做到了目标明确、导向正确。如“三会一节”等重大活动,报社坚持早策划、细策划。年初,报社认真研究市委、政府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确定宣传重点、报道方式、宣传报道的阶段目标、记者的重点联系单位、稿件的具体要求等,制定出详细的报道方案。对于日常报道,报社坚持及时策划、认真报道,使全市各行各业的日常性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因为策划周密细致,执行有力,全年宣传报道基本做到了主题鲜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特色明显。

二是打好“三会一节”宣传战役。报社开设“迎接全市第二届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专栏,对各部门、各单位在两个文明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动态性报道;开设“喜迎自治区十二运:为十二运加油,为内蒙古喝彩/经济富民强区,运动健身强体/体验运动拼搏,拥抱健康生活/相约××,感受运动”、“自治区历届运动会回顾”系列专栏,加大十二运的报道力度;开设“弘扬中华书法传统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专栏,对第四届黄河明珠·中国××书法艺术节暨首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的准备情况、召开情况进行宣传,并在会后对书法城建设、书法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后续报道。“三会一节”举办前后,《××日报》上每天都能见到相关栏目、看到相关稿件。同时,报社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认真承办“中国书法城—××·当代国际书法高端论坛”和第二届西部名城汽车巡展(××站),为推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做好我市城市转型、经济结构转型方面的宣传报道。报社开设“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两个转型”专栏,从宣传经济结构转型入手,重点对化工、煤焦基地、新型产业等进行报道;开设“推进拆迁改造 共建美好家园”、“推进城市转型 打造区域中心”等专栏,对我市建设生态绿洲型山水园林城市及全市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式报道。

四是做好全市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报道。20××年全市总投资规模巨大,开工大型项目较多。报社全都周密策划、及时报道,把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特别是对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报社紧跟不放,进行连续性报道。4月27日,报社制作专刊,报道该工程开工情况。

五是按照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做好“八个突破”的宣传报道。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八个突破”,是20××年全市工作的重点。报社制定了周密细致的报道方案,刊发了大量稿件、图片,不断加大对“八个突破”的宣传报道。

六是做好其他主题宣传报道。报社开设“20××全市‘十大新闻’解读”专栏和“看城建/看经济/看典型/看企业”系列专栏,回顾20××年重点工作,报道20××年工作情况;开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大家齐努力,创建文明城”、“文明哨所”等专栏,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宣传报道;开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宣传报道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战斗堡垒

时代先锋”等专栏,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追踪报道,对各行各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开设“精彩十一五”、“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等专栏,展示“十一五”以来全市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展望“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开设“时代楷模”、“劳模风采”专栏,做好“时代楷模之孝老爱亲十大女杰”、××劳模等系列人物报道。

七是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民生报道。报社进一步加大民生报道力度,在日报开设“关注民生”专栏,在晚报开通有奖新闻热线,设置“市民热线”版,“爱心俱乐部”、“记者问暖”、“百姓故事”等专栏,就市民关心的城市建设、物业管理、旧小区改造、天然气置换、供热等热点问题做了大量报道。据统计,《××日报》全年共刊发民生类稿件近2000篇。

二、完善制度、科学管理,报纸品质稳步提升。

20××年,报社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运用制度来管理职工、推进工作,基本实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一是规范采编行为,建立层层把关的审阅机制:编辑对记者、通讯员撰写的稿件进行审阅,发现有误的稿件立即更改,凡不符合要求的马上撤换;各部室的编辑自发地互看大样、相互把关;除总编办负责审阅大样外,总编辑、副总编辑审阅无误后,才能签发终审样付印。由于制度完善,管理严格,一年来未出现大的出报错误,报纸文字差错率也降到了历年最低。

二是进一步强化“六好”作品(好稿件、好标题、好图片、好版面、好专栏、好策划)评奖制度,每月组织采编部室主任对见报作品进行评选。对评出的优秀作品,报社加大奖励力度,并在业务学习会上进行点评。由于激励机制完备,优秀新闻作品越来越多,报纸质量不断提升。20××年,《××日报》品质稳步提升,共有5件新闻作品获内蒙古新闻奖,其中一、二等奖各1件,三等奖3件,获奖数量为近年最多,在自治区盟市党报中也处于前列。

三、创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一是狠抓学习教育,着力提高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由于党员人数较多,报社将职工的政治理论培训与党员教育合并进行。报社党委严格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按照提升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能的要求,不断改进职工培训内容和方式。通过学习,广大职工更新了采编观念,提高了服务意识,政治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采编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二是完善工作载体,推动党建工作顺利开展。报社党委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以《党支部工作考核细则》和《党支部工作记录本》、《党员“创岗建区”活动写实考核手册》等为载体,不断加强对党支部、党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使报社党建工作科学规范、严谨有序地进行。

三是突出重点,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党建工作。报社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制定活动方案,狠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践行承诺工作,切实发挥领导点评的监督、指导作用,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四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报社不断健全党风廉政工作制度,在全社干部中建立起“一岗双责”制度:科级以上干部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切实担负起分管部室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责任;报社要求一把手和其他领导、领导和分管科室负责人层层签订廉政建设责任状,把党风廉政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报社进一步健全了信息公开制度,不断推进社务、党务信息公开,对发行、广告部门的目标管理运行情况每两个月公示一次,对党费、工会会费使用情况每半年公示一次,对干部任免、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与职工利益息息相关的情况均做到了及时公示,将这些情况直接置于全社职工的监督之下,从源头上杜绝了贪污腐败、暗箱操作等现象;报社以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为契机,引导职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自觉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由于工作扎实,措施得力,全年报社未发生一起有违党风廉政的事件,未接到一起反映职工以稿谋私、吃拿卡要的举报。

五是严格程序,认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社严格按照干部选拔程序,任用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工作实绩突出的4位同志到环节干部岗位上。由于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并全程公开,报社的选人用人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六是以党建激发活力,以党建促进工作。今年全市重要工作、重大活动数量较多、时间集中,宣传报道任务很重。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报社党委不断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指导、督促,加强对党员党性修养、服务人民意识和大局意识的教育,引导各党支部、广大党员在新闻宣传岗位上创先争优。如“三会一节”前后,报社的采编审校人员和后勤人员全部投入到宣传报道工作之中:主要领导每日坚守岗位,审阅相关稿件;

第三篇:日报社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质量

一是新闻宣传任务完成出色。我们把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当成报社职责之首、职责之要、职责之重,认真学习和正确理解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大策划力度,精心选好切入点,深入一线采访,运用专栏、专题、通版、号外、特刊和消息、通讯、系列评论、图表、数字、领导访谈、征文等多种形式,以“两报一网”为平台,不惜人力、物力和版面,在抓好日常宣传报道的同时,加强了对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报道,出色完成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市)“两会”、合力推进“四大一新”战略决策、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奥运(残奥)会、神七发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联建共创、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机关效能年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加速崛起”主题教育、重点工程建设、走进《七彩畲乡》等中心工作和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任务。并围绕这些宣传工作开辟了十多个专栏,制作了十多个通版、一个号外、一个特刊。围绕“四大一新”战略,推出了“合力推进‘四大一新’”专栏,刊发了20余家市直部门及条管单位在推进“四大一新”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受到广泛好评。在联建共创宣传中,采用新闻报道、言论、大家谈、图片等形式,全方位地曝光不文明行为,弘扬社会新风,开设了“门前三包大家谈”专栏26期,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充分肯定。为宣传好《七彩畲乡》这部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力作,开辟了《走进〈七彩畲乡〉》栏目,及时报道这一民族风情山歌戏排练、公演的动态消息,并把台前幕后、戏里戏外的精彩故事呈现给读者,受到读者的关注。为发挥好言论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导向性,去年以来,我们特别重视加强言论的报道力度,在重大新闻报道和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的宣传中,积极主动地配发了言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充分发挥报纸深度报道的优势,积极整合采编力量,调整现有版面设置。进一步加大时政新闻报道的改革力度,对关于领导活动、会议新闻的报道,注重从篇幅、标题制作等方面进行规范,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宣传效果。由于我们注重宣传新闻质量, 提高了宣传质量,实现了“五个转变”,即新闻策划由粗向精转变、报道形式由单一向多样转变、言论由空向实转变、专题报道由浅向深转变、专刊由杂向专转变。今年我们高质量完成了市政府交给的以“魅力**欢迎您”为题的号外任务。

二是精品创作成果丰硕。精品是衡量报纸质量的硬指标。我们始终坚持精品办报理念,积极出台新政策引导和鼓励,不断强化精品意识,精品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今年第十一届江西报刊新闻奖评选中,共有18件作品获奖,其中,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好标题1个。在今年江西省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中,共有4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个,好版面1块,在全省地市报中名列前茅。在全省新闻媒体理论交流研讨会上,报社推荐15篇论文,有11篇获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是全省地市报中获奖最多、质量较高的报社。今年召开的全省报刊工作会议,专门表扬了**日报社主动参与重大公益宣传活动,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做法。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快报对**日报“迎省运会、创文明城”等栏目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是报纸改版有创新。为提高报纸质量,增强可读性,今年我们大胆创新,对《**日报》、《赣东都市》部分版面进行了改版和调整。将《**日报》“社会”、“农家桥”版改为“关注”、“农村天地”版。

第四篇:日报社新年致辞

携手同进共创新局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日报社的新老同仁们:

大家新年好!雄鸡辞岁,金狗报福。伴随着新春的喜庆气息,我们正跨步在2006年的希望大道上。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报社班子全体成员,向你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新春的祝福!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在紧张纷繁而又有序的工作中,我们度过了不平凡的一年。过

去的一年,我们以饱满的精神、富有激情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把握机遇、团结奋斗、不断前进,我们##日报社在各方面的工作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在实现采编自动化、提高采编质量等方面作出了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过去的一年,也是##日报报庆50周年。50年来,《##日报》与##市的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一同成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百姓,发挥了喉舌和桥梁作用。我们不仅在##市的媒体中,就是在全省市级党报当中,也办出自己的特色。

告别旧岁,迈入新年,我们又有新的标杆,新的希望,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新闻事业在经济生活中作用的不断提高,新闻媒体愈加受到关注,这也给##日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充分发挥媒体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展望2006年,我们充满了奋进的力量和信心。随着我市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几条大交通的建设,几家大商场的落户,几个大项目的开工,以及建市50周年的宣传,使我们的宣传报道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年代,学习、竞争和拼搏已经成为我们生存的主旋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充满激情的去面对未来,使新闻更加贴近读者、贴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事业,从而更好地体现报纸的服务功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使我们在新闻事业这个大舞台上,让潜能得到释放,能力得到认可,个性得以张扬,以新的姿态、新的步伐,谱写新的篇章,再创新的辉煌!

最后,祝大家新年愉快、身体健康、合家幸福、心想事成!

第五篇:日报社实习心得体会

日报社实习心得体会

有的同学在日报社参加了实习,并从中收获了很多实习心得体会,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日报社实习心得体会1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习。短短的实习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而经过了四次的外出采访,有顺利接受采访的,有被拒绝采访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浅的。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

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

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

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习的第一篇新闻。

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

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

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

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报道说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湛江节能灯的同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主任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主任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主任就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主任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

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细心一点记录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学问。

急转弯把握时机,改错都可顺带新消息

因为是电话采访的缘故,登出来的新闻人物的一些个人资料与实际有点出入,当事人的父亲打来投诉电话,当时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心里生怕被骂。无奈硬着头皮寻求老记者的帮忙,谁知老记者轻快的说:没事阿,用不着登什么更正消息,你应该再联系当事人,希望获取新的消息,然后在新的报道里重声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紧张的样子他还补充一句:不用紧张,错误是有的,有时候可以将错就错,这不又可以有新

闻出来了,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去解决错误报道的问题,更加想不到还可以顺带出新闻。发觉解决问题只要用心去想,还是有很多办法的。这是一堂很好的课。在接下来的报道我也几乎是竭尽全力,尽力把这则意外的新闻写好。

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由于没有做好相关的程序采访没有顺利完成,消息只获得一部分。见我们无精打采的样子陈记者告诉我们,虽然没有获得完全的消息,但还是有大部分消息的,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换一个报道形式,比如本来是深度报道的就变成图片新闻。记住,就算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没有任何事可以做到完美,记者采访就肯定会遇上很多的闭门羹,你们要慢慢适应,只要尽力了就好了。

后来我们回到报社根据所有的材料整理好还是写出了一篇消息,得到市民的良好反响。跌倒了也要做一把沙,我想不到在采访写稿子的时候这句话也

会用得上。在生活中难免就会有不如意,而在经历风雨之后或者失败后,勇敢的人总是可以站起来的。站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铁倒也不是一件可笑的事,铁倒了可以站起来,可以从失意中意识到什么,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可以成长成熟,我想这就是那一把沙。

从领导看阶层性,当好记者一项重任务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报社陪同领导慰问军团。第一次如此接近领导,而我深深的感受到形式主义的泛滥。领导们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我们记者的到来也不是为写什么稿子,一电台老记者就说这类性会议我们陪同就够了,稿子就写一百来字。后来才发觉自己最大的作用就是陪领导喝酒,而我们却不得不喝,真的很无奈。然后我们当女记者更加难,因为没有人会护着我们,而往往也是首要对象,那时候真的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社会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都合自己的心意,在遇到一些自己

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时,自己就要懂得如何迎合这个社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日报社实习心得体会2

今年暑假,怀着期待的心情到我们市里的报社实习,在这宝贵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老师的帮助,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日报要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随手在桌上拿了份报纸看起来。可是报纸总有看完的时候,无聊加透顶。指导我的老师可能因为有点亲戚的关系对我还是比较热情的,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可能是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没有跟其他老师进行很好的交流,其他老师的不冷不热让我有些压不过气来。在这方面,回家后我有过深刻的反省,但总好像走不出这个关卡。

从自身方面,首先,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二是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求教;在新闻采访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三是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四是工作要认真扎实,做要做到最好,让读者能够更快更易得到最新的消息。

从新闻专业知识方面,我有几点感触:

一、对于新闻的敏感性

对于地方媒体记者而言,生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风平浪静的,缺乏冲突的,在平常甚至庸常的生活中去做新闻,似乎是很多记者不得不面对的现

实。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新闻发现力、判断力显得特别重要。

新闻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敏感,没有敏感,一切将无从谈起。新闻敏感从何而来呢?一要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掌握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二要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三要学会比较,有鉴别才有发现;四要随时随地处于采访状态之中。

二、关于新闻题目

简练而贴切,要出彩。题目是新闻的脸面,倘若下一番功夫斟酌,推敲出一个精彩的题目,新闻将会更吸引人,更加具有传播效果,每次写完通讯、消息,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写标题。总是想写出一个出彩的标题,以至于很多时候普通的题目也在思维之外。遇到这样的麻烦,总是会把问题丢给老师。尽管已学过新闻标题的写法。

为此,我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标题的要求第一个是准确,第二个是简约,如何做到新闻标题的准确与简约呢?

现在一般性的标题,消息标题主要是以主题和辅题。为了方便现在繁忙的人群,消息的主题一般以实题为主,让读者能够很快的了解消息的主要信息。假若主题为虚题,也会加上个辅题,以提高消息标题的准确性。对于通讯一般也以实题为主,有时也会以虚题为主题。

三、关于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在写人物通讯周汉高时,经老师指点在通讯的开头部分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误将消息的导语强加到通讯上,写成既不像通讯也不像消息的样式,使得通讯的特点完全没有突出出来。通讯不需要把它的每个点都举出例子,要抓住重点来写例子,例子要简短而有力,将通讯的点归纳起来,抓住重点,将不重要的点结合到其他点上,事例要有针对性,且将事例简要归纳,有些事例可以一笔带过,有些事例用典型事例来写。

四、关于会议新闻

会议新闻把握重点,首先将会议内容重点讲一下,接着是主要领导的讲

话,再其次人员的讲话。主要领导的讲话要比其次人员的讲话详细,突出重点。其次再会议内容方面,讲清楚会议要求、会议目的。另外,关于会议的参与人员,如果是市领导,要讲清楚召开会议的人员,如果不是市领导,可以一笔代过,甚至省略不写,只要将出席人员、出席部门讲清楚。

对于地方报纸报道省级电视电话会议,首先记录的时候要抓住重点,谁的话比较重要就要主要记谁的话,对讲话也要技巧性地记录,抓住它的核心词、关键词。在写作的时候,要把地方的内容突出出来,省级不必重点写。

记者跑会议是不可避免的,但泡会议只能的来呆板的书面材料,赶场子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拿来材料,鼠标一点,新闻一篇,大名一签,读者爱看不看丢在一边,有人形容这样的记者为会议记者、材料记者,会议报道再多,也出不了精品杰作来。

会议新闻的报道既易又难,容易 的是,对会议新闻的报道只要按照模式行事:会议程序+出席会议的重要人员名单+领导讲话+会议主题的相关内容=会议新闻。这类模式会议新闻,审稿少麻烦,既轻松省事又有把握见报。然而这样的会议新闻往往千人一面,枯燥无味,成为读者不想看的新闻。要让会议新闻的报道出彩,则是老大难问题。

在这次实习期间,我跟老师共同合作了 篇文章,这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习不过一个月,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两年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特别是手把手带着我的亚军老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日报社实习心得体会3

实习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解放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

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那天其他老师也不在,我就和楼老师聊了起来。聊天后我才知道原

来楼老师也是城院毕业的,而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浙大的研究生。经过那个下午的聊天我和楼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金的知识学好,至少不能给城院的人丢脸。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有一些讲座,对基金的大概有了一个把握。至少基金有哪些分类,不同基金之间有哪些区别,我都搞清楚了。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

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对后世的预测和操作建议。老师也是一次比一次满意。

这次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新闻写作上的经验,还有如何与人沟通的能力上,而且还收获了几个很好的老师能为我以后的新闻写作提出建议。这个暑假的实习真的过的很有意义。

下载中央日报社(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央日报社(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衢州日报社

    参观衢州日报社 今天早上,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因为就在今天我将代表开化天地外国语学校的小记者和其他学校的小记者一起去衢州采风。我们这些小记者们坐着车欣赏着窗外的美景,......

    2013年消费日报社工作总结

    2013年消费日报社工作总结 2013年, 面对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在中轻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报社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努力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思路,积极探索适合报社发......

    日报社履职报告

    日报社履职报告 日报社履职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日报社社委会,对二零零八年5月份以来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述职,敬请评议。 去年五月份以来,日报社在市委......

    日报社网络中心2016年工作总结

    日报社网络中心2016年工作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兴媒体蔚然成风。在大数据时代微信、微博、APP客户端、直播平台日益壮大使我们在新媒体的路上受益良多。在网络中心......

    白银日报社评论员文章学习心得

    《白银日报社评论员文章》学习心得我遵照上级部门的指示,认真学习了《白银日报》近期在头版相继发表的《干部要干事》、《抓落实才是真本事》、《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

    日报社季度舆论监督及宣传工作小结

    日报社季度舆论监督及宣传工作小结第一季度以来,汉江晨刊编辑部紧紧围绕社双创工作重点,充分发挥晨刊办刊特点和舆论监督优势,巧妙利用这个栏目,采用消息、言论、通讯、图片等报......

    日报社通联工作状况调研思考

    日报社通联工作状况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日报社通联工作状况调研思考2010-06-29 18:58:2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日报社通联工作状况调研思考日报社通联工作状况调研......

    金昌日报社帮扶计划1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村 2012年帮扶方案 按照市委《关于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及有关会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