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改革 转变职能 强化监督
深化改革 转变职能 强化监督
3月19日上午,中央纪委副书记陈文清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与网友就“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强化监督”话题进行在线交流,全面介绍了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机构改革及职责调整有关情况,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的工作部署,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
这次机构改革,把更多的机构和力量调配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业上来。增设3个机构,纪检监察室就有2个。加上去年机构改革增设的2个纪检监察室,纪检监察室总数就由原先的8个增加到现在的12个,占27个内设机构的近一半;每个纪检监察室均配备人员30名,设立4个处。同时增加了案件监督管理室、案件审理室、巡视办的编制。改革后,直接从事纪检监察业务工作 的人员增加了100多名。同时,进一步清理参加的议事机构,从125个减少到14个,坚决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给主责部门,把职能聚焦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主业上来。
在新的一年,全国上下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工
作部署,切实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深入推进职能转变和各项改革,扎实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始终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部署要求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腐必反、有贪必惩。这次机构改革,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干部队伍,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第二篇: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强化监督
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强化监督
促进煤炭工业转型跨越发展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始终做到惩治与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有效地促进了煤炭工业转型跨越发展。
一、深化改革,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
一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政府审批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一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最突出的表现是,由于缺乏相配套的科学运行机制和监管体制,审批的随意性比较大,一些钱、物及各种审批项目,可以批给张三,也可以批给李四,可以批也可以不批,可以早批也可以晚批,可以多批也可以少批,这就使一些掌握审批大权的人有条件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谋取私利,由此产生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特别是煤矿企业要正常开采必须办好“六证”,不仅证照多,而且时限短,办证手续复杂,有的内容重复。所以必须改革审批制度,严格规定审批内容,明确审批条件,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确定审批时限,制定严格的审批操作规程和标准,避免多头审批和重复审批,推进并联审批、集中审批、网上审批和公开 1
审批。在改革审批制度的同时,严格执行“关于办理申请《开
办煤矿》审批的规定(试行)”等22项煤炭行政审批有关项
目办理的规定,实行行政审批“A、B零缺位制”,提高了工
作效率,从而避免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是推进政府转变职能。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公共服务上
来,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要分开,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减
少政府对企业、基层的过多干预。解决检查多、干扰多、摊
派多、环节多、培训多等问题。
三是理顺煤炭管理体制。坚持精兵简政,建立精干、高
效、廉洁的管理机构和队伍。切实做到“该放的不越位,该
管的不失位,职能明确不错位,承担责任不缺位”,真正消
除导致腐败的体制性和机制性弊端,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二、健全制度,发挥制度在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
制度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根本方式,具有规范性、强制
性,它能强制性地将人的行为纳入符合社会组织要求的轨
道。所以,必须健全制度,发挥制度在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
用。
一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坚持“一把手负
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工作的要求,结合中心工作,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的意见,将工作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
人,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任务分解,实现“一岗双责”,即每位领导、每个工作人员,不但要对煤炭健康发展负责,同时要对党风廉政建设负责,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
处。
二是完善对权力监督的制度。结合煤炭系统的工作实际,逐步完善了各项监督制约制度的配套措施,重点完善煤炭规
划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审批、煤矿六证审批
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完善决策程序与
规则,增强制度的刚性和抗干扰能力。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惩
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到煤炭行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努力提高
制度建设的质量,形成了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
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三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认真落实领导干
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其他有关规定,督促落实领导干部个
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话诫勉、党组成员参加下一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制度,规范廉洁从政行
为。
四是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程序,确保行政执法过程的公正、透明、廉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
心的热点问题、煤炭行业规章制度、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在新闻媒体公示。规范公开办事的内
容和形式,完善公开办事的工作机制,健全公开办事的监督
保障措施,将政务公开由工作要求变为法定义务,增加政务
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五是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
法》、《安全法》、《煤炭法》等,促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了
保证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廉洁执法的相关制度和措施,进
一步严格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克服执法随意性。
三、强化监督,完善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
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
导致腐败,在煤炭领域也是如此。因此要清除腐败,必须强
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这是反腐败斗争的关键。
一是加强党内监督。腐败的根源是权力的滥用和失衡,因此,只有建立一整套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的权
力制约和监督运行机制,才能预防腐败问题。首先,建立健
全了党内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各项具体规定,使经济运行做到
公开、公平、公正,防止无规则运行和暗箱操作。其次,建
立了巡查制度,这是加强监督,保证政令畅通的一种有效形
式,例如,系统内部从上级开始,党政定期对基层班子,特
别是对重要部门负责人的廉政、勤政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进
行监督检查。再次,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并建立了具
体程序,对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等问题的讨论、决定、审批等程序作出规范,防止主观性和随意性,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是依靠职工群众监督。这是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保证,是强化权力的监督制约,积极预防腐败问题的重要措施。首先,是推行民主评议、质
询听证制度。其次,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信访工作。三是
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充分发挥法律强有力的震慑力,使其
不敢以权谋私。
三是注重新闻舆论监督。运用公开报道等形式,恰当把
握舆论监督的时机和重点,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主阵地和主导作用。同时,坚持公众举报为纪检监察部门
依法查处腐败人员及时提供必要的线索,从而让腐败人员处
于无处藏身之地。
四是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在加快改革,转换体制机
制的新形势下,纪检监察部门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纪检工作的活力。另一方面要严格执纪,强化监督。纪
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越是改革开放,越要严格党的纪律。
第三篇:xx镇关于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盛市、区领导来我镇进行乡镇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工作调研,既是对我镇工作的促进和鞭策,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首先,我代表中坝镇党委、政府对上级领导亲临我镇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关于乡镇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基本情况
我镇南北相距8公里,东西相距5公里,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全镇辖7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农户4078户,总人口16841人。全镇实有耕地23783亩,人均占有耕地1.4亩。~年实现财政收入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3元。全镇现有干部职工233人,其中镇机关事业干部35人,行政干部15人。学区、中学、卫生院、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信用社、卫生院等等社会服务机构健全,镇机关内设15个站所办。
乡镇党委、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本质上是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从今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发展一方经济、服务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按照建设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发展方向,使乡镇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把服务作为贯穿农村工作的主线;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坚持领导就是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
一、关于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的一些初步探索
近年来,全镇上下以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发展经济、服务群众、规范管理等重点,积极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对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改进管理方式、转变干部作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围绕职能转变,树立了机关干部队伍新形象。“打铁还得自身硬”。从根本上增强乡镇机关效能,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是基础,结合乡镇工作实际,我们主要努力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有计划地、全方位地对全镇干部进行了思想政治和技能培训,尽快提~部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群众本领,切实解决当前部分乡镇干部存在的“不懂”、“不会”的问题,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每月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周一的干部学习制度、坚持每月的机关党员学习制度、坚持完成盛市、区的调训任务、坚持请进来、送出去学习制度、坚持三年内机关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只有干部素质高了、能力强了,才能更好的为“三农”服务;二是整合人力资源将职能相近的站所适当合并,成立了公务公开监督办公室、综治信访办公室和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为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来信来访、公务公开并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奠定了基矗公务公开监督办公室对镇、村、组财务进行审计监督,并对群众关心的生育指标、宅基地审批、救济款的发放等热点问题及时公布,真正还干部一个清白,交群众一个明白;综治信访办公室改变过去坐在办公室接待信访、处理矛盾纠纷的现状,转变为沉下去,排查矛盾纠纷,处理信访案件,哪里有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哪里就有综治信访干部,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把矛盾纠纷消化在萌芽状态,把上访户作为自己的考官,上访案件作为考题,处理结果和群众满意作为答案,前七个月共处理和排查矛盾纠纷共16起,处理信访案件4起;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常年奔赴农村第一线,进千家门,知千家事,叙千家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解决农民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解决农民朋友在病虫害的防治、田间管理,引导农民搞好示范点片建设中的问题,把送科技、送信息、送服务、实行产前、前中、前后服务作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干部的经常性工作。在此基础上,镇上出资8500元购买了玉米秆秸粉碎打包机一套,由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牵头,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上门为全镇农户进行玉米秆秸粉碎打包服务,此项服务既消除了火灾隐患,清理了巷道卫生,又为农户储备优质饲草,发展养殖业提供了方便;三是积极开展了“机关党员干部入千户”服务和“干部群众通讯联系”活动。党员干部入千户服务活动就是全镇40名机关党员干部每人联系富裕户10户、培养科技示范户10户、结对帮扶贫困党员和贫困群众5户,累计达到千户以上。通过开展入千户服务活动,力争用2-3年的时间,通过理思路、帮资金、帮技术、送信息、搞服务,使富裕户富而思进、继续发展,加快实现小康,使科技示范户依靠技示范户基本达到小康,贫困党员和贫困群众基本实现发展有路子,生活有保障。截止目前,全镇已有38户富裕户修建了高标准的小康住宅,10户富裕户正在进行土地丈量和做前期工作,年内完成小康住宅建设。50户科技示范户发挥示范效应,如汪泉村十四组村民伊军年、头沟村七组村民尹会民、中坝村六组村民李爱萍正在积极筹建投资均在30万元以上的万只鸡厂3个,预计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汪泉村六组祁恒年、十四组徐军德在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的培养下创办了摩托车销售网点和农家乐超市,头沟村村民郭永社、高楼村村民朱万泉两个贫困群众在镇机关党员的帮扶下为他们新建了住房、购买了订鞋机,解决了他们的住宿和生活问题。在此基础上,镇机关党员干部进行拉网式劳动力入户调查,彻底摸清了全镇劳动力资源的底数。全镇劳动力总数为8946人,其中粮农为3648人,日光温室种植者为750人,规模养殖128人,输出劳动力3234人,剩余劳动力为986人,做到了劳动力状况底子清、情况明,为指导劳务经济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干部群众通讯联系活动,即由党政办公室印发《中坝镇政务服务指南》4300份,发至家庭户中。此项活动的开展旨在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做到了干部“操民心、察~”,群众“有困难、找干部”,从而架起一座党群、干群连心桥。据统计,镇机关党员干部累计已接听群众电话800多人(次),其中科技咨询方面的400多人(次),咨询政策法规及办事程序方面的300多人(次),群众信访方面的20多人(次),意见建设方面的30多人(次),反映镇、村干部工作作风方面的5人(次)。
(二)围绕服务群众,确保为民服务取得实效。乡镇干部处在农村工作一线,干部能否真正帮助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检验乡镇机关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全镇上下树立了“服务好每一位群众”的意识,实行机关干部“全员服务”、“全天候服务”和“全方位服务”,真正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一是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了为民送健康服务活动,即每年为全镇60岁以上的老人和全镇育龄妇女免费义诊,免费健康体检和妇科病检查,预计每年将有100名60岁以上的老人和3000名育龄妇女受益。此举将为推动全镇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意识起到重要的意义;二是走出去、引进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就是把外面的项目引进来,票子挣回来。今年,全镇共完成新建、改建、扩建项目9项,总投资1336万元,其中:新建项目6项,总投资885万元,续建项目3项,总投资42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4项,投资395万元,农业项目3项,488万元,工业2项,投资453万元。由于各级干部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特别是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的转变,楼盖起来了,企业落户我镇了,就业解决了,产业化龙头项目有了,道路快要修好了,老百姓高兴了、满意了,这才真正体现了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转变的实质性效果。
(三)完善各项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通过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公开了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和办事人员,减少了办事环节,进一步方便了群众;通过实行干部入户服务和干部群众通讯联系制度,使农民能够及时向干部反映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建立了乡镇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定期开门接访或出门下访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完善了乡镇政务公开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社会监督考评制度,提高了基层政府的服务透明度和可信度。
三、关于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的打算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既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种转变将伴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也将根据农村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
一要尽快转移工作重心。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作需要,将乡镇工作重心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服务、抓产业转移。结合乡镇机构改革,重新整合乡镇机构岗位设置,把乡镇事业单位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重新组建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服务机构,通过机构调整和职能界定,使乡镇工作与外部市尝与农民收益、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检验乡镇工作效果,从而强化乡镇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
二要转换乡镇工作机制和模式。按照产业化、专业化服务的要求,对干部实行包产业、包项目、包技术、包销路等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推行竞争上岗的管理机制,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优化组合干部资源,大力促进干部转型,加快乡镇干部由生产型向经济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提~部驾驭市场经济和开创工作新局面的能力。
三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干部行为。乡镇政府同农民的接触常、联系最直接,是依法行政的前沿阵地。随着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政策透明度的提高,依法行政已经成为乡镇职能转变的关键。要下大力开展培训教育活动,组织全镇干部全面学习各项涉农政策法规和《行政许可法》,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制意识。学会用说服、教育、引导的办法开展农村工作,与农民说心里话,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完善农村工作的考核机制。乡镇的内部考核,要实行权责统一、目标考核、效能管理。考核目标的确定,从过去单一的数量考核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并重。实行一个产业、一个服务队伍、一套考核标准,以业绩为取向,以~为根本,让群众评议干部。报酬实行岗位分配和目标责任分配制,彻底消除干部等待观望的依赖思想,充分认识到落后就会受罚、不努力就会淘汰,增强干部紧迫感和责任感。
在服务方式上,实现“三个转移”,即把工作的着力点由行政指挥转移到为群众服务上来;由强迫命令转移到协商、示范、引导上来;由片面强调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转移到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力量上来。积极动员党员干部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围绕农民群众的所盼、所需、所想提供系列化服务,实现乡镇干部在工作方法和服务方式上的转变:一是由指令性向引导性转变。过去,乡镇的服务是指令性的、强制的,群众愿意的、需要的要接受,不愿意的、不需要的也要接受。这种“一刀切”式的服务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表面上是服务“到家到户”,实际上却是以行政命令代替了服务,损害了群众利益。在新形势下,要适应不同市场主体的不同要求,代办不包办,引导不强迫,给群众自由选择的权利,让群众自主决定。培植典型,把典型作为干部服务的延伸,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积极进行引导性服务。二是由简单化向深层次、多样化转变。以往,服务的方法简单、方式单
一、内容单调,乡镇服务职能也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在新的形势下,乡镇应当抓住群众急需解决的信息、技术、资金、产品销售等关键问题开展服务,承担起服务的组织协调责任,积极探索涉农部门全员服务、龙头企业牵动服务、科技实体辐射服务、中介组织专项服务等多渠道、多角度服务的路子。三是由干群脱节向干群互动转变。把群众所想所盼、急需急用作为重点;根据市场需求、群众增收致富需要确定服务项目;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决策、让群众选择,以契约方式,实现干部与群众互动。四是由无限向有限转变。乡镇人员是有限的,服务能力毕竟也是有限的,什么服务都包下来,服务不了,也服务不好。加快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体系,大力兴办科技服务实体、农村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已成立了养猪、养鸡协会的辐射作用,组建蔬菜、劳务经济协会,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进而满足农民各种各样服务需求。
总之,乡镇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我们工作在群众当中,我们的形象、我们的作风、我们的工作与群众的利益息
息相关,与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息息相关,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我们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这次调研为契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按照新时期的需要,大胆探索转变职能的机制,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为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xx镇关于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盛市、区领导来我镇进行乡镇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工作调研,既是对我镇工作的促进和鞭策,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首先,我代表中坝镇党委、政府对上级领导亲临我镇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关于乡镇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基本情况
我镇南北相距8公里,东西相距5公里,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全镇辖7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农户4078户,总人口16841人。全镇实有耕地23783亩,人均占有耕地1.4亩。2004年实现财政收入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3元。全镇现有干部职工233人,其中镇机关事业干部35人,行政干部15人。学区、中学、卫生院、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信用社、卫生院等等社会服务机构健全,镇机关内设15个站所办。
乡镇党委、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本质上是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从今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发展一方经济、服务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按照建设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发展方向,使乡镇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把服务作为贯穿农村工作的主线;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坚持领导就是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
一、关于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的一些初步探索
近年来,全镇上下以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发展经济、服务群众、规范管理等重点,积极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对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改进管理方式、转变干部作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围绕职能转变,树立了机关干部队伍新形象。“打铁还得自身硬”。从根本上增强乡镇机关效能,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是基础,结合乡镇工作实际,我们主要努力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有计划地、全方位地对全镇干部进行了思想政治和技能培训,尽快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群众本领,切实解决当前部分乡镇干部存在的“不懂”、“不会”的问题,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每月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周一的干部学习制度、坚持每月的机关党员学习制度、坚持完成盛市、区的调训任务、坚持请进来、送出去学习制度、坚持三年内机关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只有干部素质高了、能力强了,才能更好的为“三农”服务;二是整合人力资源将职能相近的站所适当合并,成立了公务公开监督办公室、综治信访办公室和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为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来信来访、公务公开并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奠定了基矗公务公开监督办公室对镇、村、组财务进行审计监督,并对群众关心的生育指标、宅基地审批、救济款的发放等热点问题及时公布,真正还干部一个清白,交群众一个明白;综治信访办公室改变过去坐在办公室接待信访、处理矛盾纠纷的现状,转变为沉下去,排查矛盾纠纷,处理信访案件,哪里有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哪里就有综治信访干部,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把矛盾纠纷消化在萌芽状态,把上访户作为自己的考官,上访案件作为考题,处理结果和群众满意作为答案,前七个月共处理和排查矛盾纠纷共16起,处理信访案件4起;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常年奔赴农村第一线,进千家门,知千家事,叙千家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解决农民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解决农民朋友在病虫害的防治、田间管理,引导农民搞好示范点片建设中的问题,把送科技、送信息、送服务、实行产前、前中、前后服务作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干部的经常性工作。在此基础上,镇上出资8500元购买了玉米秆秸粉碎打包机一套,由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牵头,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上门为全镇农户进行玉米秆秸粉碎打包服务,此项服务既消除了火灾隐患,清理了巷道卫生,又为农户储备优质饲草,发展养殖业提供了方便;三是积极开展了“机关党员干部入千户”服务和“干部群众通讯联系”活动。党员干部入千户服务活动就是全镇40名机关党员干部每人联系富裕户10户、培养科技示范户10户、结对帮扶贫困党员和贫困群众5户,累计达到千户以上。通过开展入千户服务活动,力争用2-3年的时间,通过理思路、帮资金、帮技术、送信息、搞服务,使富裕户富而思进、继续发展,加快实现小康,使科技示范户依靠技示范户基本达到小康,贫困党员和贫困群众基本实现发展有路子,生活有保障。截止目前,全镇已有38户富裕户修建了高标准的小康住宅,10户富裕户正在进行土地丈量和做前期工作,年内完成小康住宅建设。50户科技示范户发挥示范效应,如汪泉村十四组村民伊军年、头沟村七组村民尹会民、中坝村六组村民李爱萍正在积极筹建投资均在30万元以上的万只鸡厂3个,预计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汪泉村六组祁恒年、十四组徐军德在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的培养下创办了摩托车销售网点和农家乐超市,头沟村村民郭永社、高楼村村民朱万泉两个贫困群众在镇机关党员的帮扶下为他们新建了住房、购买了订鞋机,解决了他们的住宿和生活问题。在此基础上,镇机关党员干部进行拉网式劳动力入户调查,彻底摸清了全镇劳动力资源的底数。全镇劳动力总数为8946人,其中粮农为3648人,日光温室种植者为750人,规模养殖128人,输出劳动力3234人,剩余劳动力为986人,做到了劳动力状况底子清、情况明,为指导劳务经济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干部群众通讯联系活动,即由党政办公室印发《中
第五篇:转变职能
转变职能,改革创新,实施财务管理科学化。将财务管理由“记账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第一,要制定目标,编制财务预算。确定信用社的目标利润,并寻求实现目标利润的最佳方案。第二、落实目标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的控制和约束能力,对确定的财务目标,信用社各个部门都要围绕目标开展工作。财务管理要触及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第三、总结目标,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分析。终了,对目标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原因,评价和考核所属单位的绩效,奖优罚劣。以
推动信用社经营目标的实现。
总之,加强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是提高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勤俭办社,节约开支,提高收益,才能增强信用社的竞争实力。
农村信用社是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特殊企业。是企业就要讲效益,面对农村信用社的现实状况和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是我们面对当前新形势共同商讨、亟需解决的问题。以下就农村信用社如何实现最大经营效益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以人为本,向管理要效益
人的管理是首要问题。管好人,是农村信用社经营好坏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是作为一个信用社必须要选好一个懂经营、会管理、作风正、事业心强的社主任;二是全员必须齐心协力。每一位员工必须要有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有“爱岗敬业、爱社如家、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敬业精神;要有创新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三是要树立发展的坚强信念。发展才是硬道理,要以管理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
二、倾斜农村,向 “三农”要效益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 的市场定位要牢固。农村、农业、农民是信用社吸收存款的最佳客体,也是发放贷款的最佳载体,离开了“三农”,农村信用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农”能为农村信用社拓宽广阔的效益空间,如果说信用社不专心把握农村市场,而到大城市同大银行、大机构去争夺大客户,在当今市场经济中无异是“以卵击石”。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小”处做“大”文章。目前,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结构将大调整,这就给农村信用社提高经营效益提供巨大发挥空间和发展潜力。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依靠支农树形象,依靠支农谋发展,依靠支农求效益”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站稳脚跟,才能垄断农村市场,才能在经营获得最大效益。
三、降低成本,向存款要效益
不断扩大存款规模,增强经营实力,这是立社之本。但为适应经营效益的要求,在注意存款规模增长的同时,还要注重存款结构优化,多吸收低成本存款,降低付息率。
首先要注重“二抓”。即:抓巩固、抓发展。面对各家金融机构组织资金工作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要教育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提高认识,抢抓机遇,自我加压,创造性开展工作。在低成本资金组织上,要注重在抓巩固、抓发展上下功夫,巩固老客户,发展新
客户,不断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筹资成本。比如:农民养老金储蓄、农民住房储蓄等金融产品,在扩大低息存款来源的基础上,保持存款稳定性,这是信用社压缩财务成本、增加收益的前提。
其次要增强人均存款意识和成本意识,加强对存款任务目标的考核。一要和同区域金融单位比,看人均存款增长情况;二要对一线网点定目标、给压力。使全体员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走亲串友,广挖储源;三要把任务完成情况直接与分配收入挂钩,实行多劳多得,拉开收入差距,激发职工走出去,拉大户,有针对性开展公关,从而回笼部分资金,扩大市场份额。有效地促进各项存款的稳步增长。
四、管好投放,向贷款要效益
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利润来源是贷款利息的收入。所以,管好用活信贷资金是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中最重要的一环。要依托地域经济优势,全方位融入市场竞争,抓住当地经济快步发展的有利时机,逐年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实现投放量成倍增长。
首先要树立崭新的市场经济观念。信用社在现在制度框架内,要实现扭亏增盈,必须要到市场上去找出路,放下架子,转变作风,树立大农业贷款营销观念。从过去单一支持农业、种植业的“小农模式”中解脱出来,强化农村贷款营销,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放以小额农户为主导的大农业贷款,重点支持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影响大的大农业项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突破小规模,实现大投放,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
其次要严把新增贷款投放关。必须努力做好信贷资金安全性与资金营销性的有机统一,规范贷款行为,认真做好贷款的“三查”,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来确定贷款的投向和投量。大力推行质、抵押贷款,用足、用好信贷资金,转移贷款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五、清非抓降,向不良资产要效益
农村信用社要通过抓重点、扫盲点、攻难点等多方策略,进一步完善清收责任制和激励办法,大力清收不良贷款,向存量资产要效益。一是实行任务清收。将清收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明确到户,进行量化考核,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奖罚兑现;二是依法清收上。对陈欠贷款中的“钉子户”、“赖债户”及在农民中影响坏的个别重点村、重点户,依法进行起诉,并协同法院进行现场办公,当场起诉,当场判决,当场执行,极大地震慑一些等待观望户和赖债户,推动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三是要采取盘活清收。对有资产或者能够提供有效担保的企业,可以采取重新办理抵押、担保手续的办法进行盘活清收,前提是贷款余额要逐年压缩;四是要实行奖励清收。对以货币形态收回的“双呆”贷款,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五是要实行输血清收。对生产正常、有还款意愿、复活有望的企业,经过充分调研后,可注入一定的流动资金,实行封闭管理,以增量盘活存量。
六、增收节支,向财务管理要效益
增收节支是农村信用社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农村信用社在财务会计管理中要树立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增强核算观念,严禁铺张浪费,压缩无息资产,大力开展增收节支,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一是实行全辖资金统一调度,采取了“以联社为中介,营业部为中心,财务计划集中管理,统一调剂,集约化经营”资金运策略,发挥资金最大使用效益。二是强化对全辖现金供应,核定库存限额,储蓄所备用金和信用站业务周转金筹等非营运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三是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努力在节支上做文章。对大额费用、基建等开支大、容易发生问题和群众比较关心的项目,坚持集体决策,集中审批;采取对电话费实行核定额控制、运钞费实行指标管理等管理办法,压缩各项费用支出。四是合理有效运用资金。在依法合规经营、保障资金安全前提下,资金有余可以购买国库券、金融债券,参与同业拆借、银行间货币市场融资方式有效运用资金,实现资产多元化。
七、拓宽渠道,向新业务要效益
信用社要发展,必须突破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打破传统的单一贷款业务框框,积极拓展新业务,努力实现资产业务的多元化。因地制宜地开办新的金融业务种类,增加新的效益增长点,实现多渠道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