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企业如何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中小企业如何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我国中小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就业,推动科技进步等发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企业经营难度增大,加上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的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问题不解决,很容易让企业陷入困境。笔者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结合从事的职业,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出几点对策。2003年,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提出以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和资产总额为核心指标的评定标准,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四部委又对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进行调整,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特征为:一是所有制结构灵活多样,投资主体多元化,船小好调头,发展迅速;二是我国中小企业近几十年的发展都是依赖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获得成功,但是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工人工资的大幅度增长,中小企业的劳动密集型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企业摆脱低附加值、重复性投资生产的重要出路;三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发达,内部地区相对落后;四是中小企业涵盖范围广,分布地区分散,主要是各地方的乡镇企业;五是中小企业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窘境,一些小企业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很难与大企业相抗衡,且短时期内,很难转变这种态势。以上五种特征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会计核算等方面的问题。
1.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长了很多,经历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洗礼,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各项制度逐步完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然而,各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会计人员配备不齐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我国大部分企业基础较差,对管理不够重视,造成会计机构设置层次不清晰、分工不具体等问题,有的微小企业为了解决成本,甚至不安排会计人员或者安排自己的亲戚担任会计,有的甚至是一点儿会计知识都不具备,更不用提持证上岗了;还有一部分采用的会计外包的方式,兼职会计问题严重,流动性强,管理性差。同时,还存在着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低、会计人员老龄化、会计培训不到位等问题。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缺乏一方面与经营者的个人素质和重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由于企业规模小,激励方式有限,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不够,造成会计人员招不来,留不住,发展不好,人员不稳定,跳槽现象严重,这些都对企业会计核算水平造成了直接影响。
1.2核算主体不清晰,违规问题严重
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同时也有产权不明晰,管理不规范的劣势。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集中,投资方和管理方混为一谈,产权不明晰,都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困难,由于有些企业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不按照规定记账,造成会计核算中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不设立账面,以票代帐,或者账面管理混乱。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些企业用记账的方式操纵利润,或者用收入不计入账面、虚增成本等手段逃税,给国家带来损失。有些中小企业不按照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分类,而是根据自己需要尽快处理等等,这些操作都没有认真执行相关规定,而是按照经营者的意图随意更改账面,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另外,还存在着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交易时愿意和合作方执行较低的价格,会计记账时采用不合规的收据入账或者根本不入账,不仅仅违反会计制度,也有悖于法律的要求。
1.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或不完善或根本没有,有的企业虽然各项规章制度齐全、财务制度健全,但在执行中形同虚设,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一些企业经营者虽然看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因为企业小,觉得时机还不是很好,有的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有的管理人员素质无法到达建立完善制度的程度,制度不健全对企业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给企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作用,不仅造成内部管理混乱,造成企业资产流失,人员流失,会计失真,无法为经营者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损害了企业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对外部管理和监督带来了很多困难。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很难独立的处理会计问题,而是受制于老板,按照经营者的意图调整会计,无法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1.4对会计档案重视不够,会计资料保存不善
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按照要求将会计档案保存好,既没有专人负责资料的管理,也没有固定的地方存放,造成大量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凭证随意堆放,到账会计资料损毁、丢失的事情经常出现,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比如上市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等等,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加强管理,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2.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对策
当前,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会计核算执行不严格,会计信息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因为应加强以下几点工作。
2.1建立相关会计机构,提高从业人员工作水平
中小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相关会计机构,同时,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安排和企业规模相匹配的会计人员,招聘会计人员第一需要人数要充足,不能仅仅配备一名人员应付会计工作,第二综合素质要高,一般应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规模较大的企业甚至需要中级职称以上的会计。会计人员绝不仅仅是记账这么简单,还有对日常经营状况进行监督,为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了招得来、留得住这些会计人员,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对留下来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尤其是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他们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进行账簿设置,照章纳税,加强对日常账面的处理的练习,掌握基本技能,提高业务能力和道德素质。
2.2规范会计日常工作,提高工作能力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会计核算主体的管理,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密切关注会计核算范围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提供给管理者、经营者和有关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会计工作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处理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到企业和国家间的利益分配,也涉及到工人工资的发放乃至社会的稳定。所以,企业经营者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做好风险防范,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度,使会计信息公允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为经营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准确的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预测企业发展前景。
2.3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完善企业各项制度
如果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经营者的水平不能同步提高,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弊端就会逐渐显现,比如岗位设置不合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就会妨碍内部控制指标的实现。如果企业会计核算做不好,会计监管不力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甚至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要随着规模的扩大,加强对财务会计的重视程度,加强企业外部监管,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决定了不能依靠企业自身的自律来加强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管,更多的还是依靠来自政府部门的外部监管,对中小企业进行会计规范,所以按照有关要求,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建立完整的会计制度,对于没有按时按规定建立账簿体系的要严肃处理。同时,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也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工作指导,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账目和会计核算制度。
第二篇: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对其他的一些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中小企业不断的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其中较为明显的一点就是不少中小企业都存在会计核算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企业长期发展的进程。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对其他企业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监督;规范;会计核算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备受关注,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已经占据了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帮助城镇人口就业达到68%作用,同时中小企业的总体工业产值也是非常可观的占据了整个市场的60%作用。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给其带了机遇,但是由于自身问题比较多,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所以中小企业想要突破瓶颈继续前进就需要加强对企业的核算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争得一席之地。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财务控制薄弱
在中小企业当中,因为没有把会计核算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导致在企业财务控制上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中小企业对现金的管理不严格,就会出现资金闲置或者是资金不足的现象。有些企业认为资金现金多一些比较好,所以导致一部分现金闲置下来没有参与到公司经营周转中,造成浪费;还有一些企业大量的采购一些不动产,使得公司内部没有应急的资金,一旦公司出现什么紧急情况将会面临破产的风险。其次,应收账款周转比较缓慢,直接导致资金的回收困难。这是因为企业的赊销政策不够健全且执行不严格,同时还缺乏有力的催款措施,这样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兑现进而形成呆账。再次,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不能很好的控制存货,在月末的时候存货占用的资金甚至超过营业额的两倍以上,这样就会造成资金呆滞,周转不灵。
(2)制度缺失
在中小企业中有许许多多的制度,但是总体来说制度残缺不全,或者说空有制度,执行力度却不够。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虽然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又无法对这些制度进行整体健全。由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来了非常多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同时企业的资产浪费严重,外部的监督制度想要建立也非常困难。制度问题是中小企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额重视。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
在企业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企业甚至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即使设置也层次不清分工不明。一些小企业任用自己的亲属当会计或者是出纳。虽然一些中小企业想要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好,工作环境也差,留不住一些优秀的会计从业者。同时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以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非常多,无证上岗现象非常严重,会计人员甚至没有进行后续教育培养。
2、会计核算存在违规操作
中小企业当中经常出现一些不依法建账现象,这样使得在会计核算当中出现许多违规操作。为了能够偷税漏税,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有两套账甚至是多套账。有些中小企业要不就是不设账,即使有也是混乱不清。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设置两套以上报表,一套用于内容的经营管理,一套报给税务机关通过收付实现制来推迟收入的确认,纰漏企业虚假的亏损信息,从而达到不纳税或者是少纳税的目的。还有第三套会计报表是为了给银行和一些担保机构看的,反应了企业盈利的信息,为的就是让这些机构对企业有信息从而获得信用担保。这种违规操作对企业和社会都是不利的,长久下去容易失信于社会,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4)会计核算的主体界线不清
在会计核算当中,会计主体被首先提到是有重要的原因的,但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并没有重视会计主体的重要性,企业的产权和个人财产的界线往往分不清楚,中小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不像大企业那么明显,有其是中小企业当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往往就是经营者,有的把公司的财产用于家庭使用有的则把家庭的开支列为公司的费用进行报账,从而增大公司的开支,还有的甚至为不在公司上班的家庭成员开工资等等。虽然当时得到了好处但是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5)政府的约束力度不够
从政府部门来看,中小企业连续不断的发生采取问题,是因为政府部门没有及时的对中小企业的采取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中小企业的老板没有重视会计核算,从而阻碍了中小企业经营上的规范化。为了能够获取监督所必须而且充分可靠的财务信息,政府所付出的代价是比较高的,这也是政府监督力度不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6)社会审计监督缺乏
社会审计的范围中没有包含中小企业,很大部分的私有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法律上也没有明确规定中小企业的会计报表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从目前来看,仅在个人独资企业年检、申请银行贷款或有民事纠纷以及产权变动时,涉及到社会审计业务。
二、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
受宏观经济现状以及企业自身的限制,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存在很多的会计核算管理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
1、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要想健全中小企业内部制度,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要对组织机构内部岗位和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建立岗位职责制度,使得授权者和执行者的分工明确,避免出现管理上的交叉,工作效率太低。执行者和审核人员、执行者和记录者要做到分工明确,总账与明细账记录、账款人员均分工明确。这种岗位责任制有利于会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有利于落实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其次,加强对会计凭证的控制与监督。要对会计凭证的格式进行规范,不能每个人都使用不一样的会计凭证,这样工作效率太低,也容易出现问题。规定合理的凭证流转顺序,在凭证上要有齐全合法的签章,如果一些凭证是不合法不真实的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情况严重的要及时扣留,以免出现更大的失误。对于那些记载不明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要予以退回,并且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最后,会计账簿的控制和监督要严格进行。要按照规定设置会计账簿,并且填写内容齐全的账簿启用表,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进行登记,对会计账簿中的账页要根据顺序进行编号,对于伪造以及故意损坏会计账簿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
2、提高中小企业人员的素质
对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强化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需要各个方面进行合作。这也是一项比较紧迫的工作,主要包括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和净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两个层面的内容,旨在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和荣誉感,让会计从业者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重视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奉公廉洁、遵纪守法、公正客观。同时还要重视对会计从业者的培训,提高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及时更新自己的所学知识,促进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加大会计法规实施的力度的同时,还要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改正,避免出现更大的漏洞。
(2)加强企业外部管理和监督
1、政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
对于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来说,政府制定并完善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也就需要由专门的人员对中小企业的现状进行研究,进而加大宣传法规力度和执法力度。国家颁布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也提出了一些措施来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和社会服务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既解决了中小企业当面面临的资金、技术以及经营管理问题,也改善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在法律体系的建设上,要有比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出台,可以有效避免执行混乱的状况出现,同时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也能提高监管执法部门的监管效率,更有效的发挥相应作用。
2、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当前我国主要的社会监督力量还是依赖于中介机构的作用,这些专门的中介单位接受委托,查验和审计相关的会计工作是否符合要求。社会监督力度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外部监督而言,会计事务所将起到主要作用。此外,针对中介结构,政府和社会也需要执行监管职能,防止中介结构为了自己的私利放松对会计企业的监督力度,甚至有的时候不正常进行监督,导致最后出现不可挽回的事故。
虽然外部监督非常重要,但是企业自身也要加强措施,规范会计工作中的制度和途径,不能忽视自身的努力程度,通过内外的共同努力,会计工作才可以做到更好的。
三、结语
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定要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并且从基础工作开始,不能忽视每一个环节,要真实、客观、及时的反映出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这样才可以发现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当中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以免出现更不可挽回的损失。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可以更好的发展,中国经济的未来和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得以健康高效的发展也正是我国制度良好的一个体现。
>参考文献:
[1] 包晗.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企业研究,2012(10).[2] 范业燕.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04).[3] 盛菊.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28).[4] 丁巍.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26).
第三篇:会计核算制度
市八中学会计核算制度
一、学校所有财会机构都必须根据本部门性质和管理的要求,执行国家统一的相关行业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并根据管理的需要建立内部管理制度。本级制定的相关制度要报上一级财务机构备案。
二、学校所有会计机构都必须制定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业务范围,明确岗位职责。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和会计档案保管,财务印鉴和结算票据必须指定专人分别管理等。确保不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要按岗位职责进行会计人员的考核和具体责任的落实。
三、在核算过程中要按规定设置和使用账簿,会计凭证顺序编号,及时编报会计报表,会计档案按规定妥善保管,及时归档。
四、各财会机构要明确会计审核制单人员的职责,不符合规定和审批手续不全的凭证不得受理。出纳在结算过程不得压票,银行账户要由专人按时进行核对,进行未达帐项的调整,对银行存款期末余额调整表要按期报计财处处长(会计主管)和主管校领导签字。对超期未达帐项要及时处理,特殊情况的要写明情况向主管领导汇报。对数额较大的支出项目要经计财处处长(会计主管)签字审批,以确保学校货币资金的安全使用。
五、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要选用成熟可靠的商业财会软件。对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加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加强个人密码和授权的管理控制,要指定专人进行文件备份、负责软件维护和监控。
六、各财会部门内部必须建立复核制度,指定专职或兼职审核人员进行复核。一般要坚持事前复核。对往来帐要落实责任,及时清理,避免或减少坏帐损失。要建立帐龄分析制度,对两年以上的往来帐项要实行重点管理,并由主管会计人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报计财处处长(财务主管)。数额较大的或可能(已经)形成呆、坏帐的要向主管领导报告。
第四篇: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制度
一、会计人员要认真贯彻和执行《会计法》及有关会计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乡财乡用县监管”的有关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
二、会计人员要及时进行会计核算。
三、会计人员要及时、准确、完整的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会计人员对仿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账簿或者账外设账行为负有责任,并有权制止和纠正。
五、对错误的会计记录,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予以纠正,不得违反国家规定随意补、擦、涂、抹。
六、会计记录要真实、准确、实事求是,不得进行虚假会计核算。
七、会计人员发现违规、违法的经济业务事项,要予以抵制,并及时向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情况。
八、会计人员应当对实物、款项进行监督,督促建立并严格执行财会清查制度。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做到账账、账款、账实相符。
九、会计人员要加强往来资金核算,做到债权债务清楚。
十、会计人员不得兼任出纳员,出纳员的个人名章同财务专用章分离。
第五篇: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一、选题背景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 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分析,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 计报告和其他一系列内部管理所需的会计资料,为作出经营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 据的一项会计活动。会计核算往往渗透到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经济业 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会计法》所规范的会计核算,主要限于事 后核算方面的内容,即对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作出规定,而没有过多涉及事前预 测、事中控制等管理会计的内容,目的是增强法律规定的适应性。我国从上世纪年代中期开始时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使中小 企业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和空间。经过二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洗礼,中小企 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中小企业和有名无实的 “空头” 企业变更频繁,流动性强,财会人员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明细核算不健全,执行企业主意志的多,执行本行业会计制度的少,时常发生偷、逃、骗税行为,严重破 坏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力量也在迅速壮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 益增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 题也显得日益突出,诸如现金交易、多头开户、白条入账、内外两套账、资金管理混乱、会计人员随意编制会计科目或混淆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费用分摊混乱、违背会计原则 等,中小企业偷税漏税现象也是频频发生,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 展壮大,而且也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巨大的损失。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已显得非 常必要。中小企业不同于大企业由于其产出及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低,受传统工艺体制 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影响,使得中小企业具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经营灵活,应变 能力较强企业规模小,融资难行业涉及面广,业务单一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水平不高技术落 后,产品质量差逃避纳税、逃避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要强烈。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会计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一个热点。从国际范围 来看,联合国会计专家组已经开始着手制定中小企业会计指南。在我国伴随着企业出现 分散化、专业化、小型化的趋势,中小企业正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快。据2006年统计,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55 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80%和60%以上, 并提供了大约80%的城镇就业机会。可见中小企业的作用是很大的。与一些上市公司和 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突出的问题是会计核算不规范。目前,不少中小企业账簿设置混乱,会计业务处理随意性大,加上中小企业流动性强,财会人员 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更有甚者一人兼任几家或十几家企业的会计,会计基础核算不规 范,明细核算不健全,执行业主意志的多,执行本行业会计制度的少,时常发生偷、逃、骗税 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追究其主要原因是 因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够规范。从2005年的1月1日起,《小企业会计制度》开始 实施,这就为我国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针对这一问题,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概况: 国外概况: 联合国会计专家组成立于1981年,是为了国公司发展对国际会计协调的需要而建 立起来的专家组成立以来,它就国际会计协调的许多重大问题发表了若干指南和倡议: 英国的企业中,中小企业英国会计界一直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会计问题,目前正在 对几年前所制定的中小企业会计指南进行修订,其中涉及的一个问题是,中小企业会计指 南是提供了一种选择,还是一个强制标准。专家组要考虑的问题,同样是,为中小企业提供 一个指南,还是一套强制标准。泰国代表对英国代表的意见表示赞成,他们说,专家组现在 所搞的文本,应当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即不是搞一套标准,而是搞一个指南,供各国制定本 国会计指南时参考。马来西亚代表表示,中小企业采用国际会计标准确实存在困难,应当 根据每个国家的自身情况加以确定,如应当区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在马来西亚,会 计标准主要是针对股份公司的,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接近二对于非股份公司,则不要求强 制执行。中非南非会计师联合会代表指出,这个指南应当是建议性质的,各国还要根据其 自身情况进行加工,以适应自己的情况另外,直接引用国际会计准则,是否有个法律权限问 题对中小企业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提出了豁免条款,是否能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所接受 这个问题需要研究新西兰代表说,中小企业主要是现金流量问题比如,新西兰卯年要求中 小企业提供现金流量表,当时虽然有些抵触,但是基本上已经得到执行俄罗斯代表针对目 前的方案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说,实际上不可能把管理信息与对外报告混在四、拟研究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存在以下问题: 1.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楚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 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很多的 私营企业业主将个人和家庭的一些支出,如给小孩照相、买零食、衣物等之类的花销报 公司账,而企业财务人员处于工作和饭碗的考虑,往往不能拒绝。2.会计基础薄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1)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 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中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 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会计,这些人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有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等,一般定期来做账。有的企业管理者 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同程 度较底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会计从业 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 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2)建账不规 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中小企业有的根本不设账,以票代账,或者 设账,但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据有关人士在一次问 卷调查中得出,中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8%,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 重失真。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的摊销期限计入相应期间的成 本费用,而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对企业资产进行任意重账的现象严 重;由于没有健全合理的财务会计制度,不能按规定定期结账和处理日常业务,特别是 “待处理财产损溢” 长期挂账,不能及时加以处理等等。还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较低,使的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 时大打折扣。(3)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 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3.原始凭证的获取要付出成本,是因为企业在购买商品资料时要不要发票存在着不 同的价格,若要发票,要加价,价格较高;不要发票,价格较低,两者的差价就是税款。中小企业往往希望以较低的价格成交,但是又无法取得记账所需的合法凭证。还有的企 业发生费用后无法取得发票,只能取得不合规的收据,企业只好不做此账,或相互之间 调剂票据。据笔者了解,某些工业型小企业采购原材料根本就不曾取得过发票等合法凭 证。4.中小企业制度缺乏,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成本核 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 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中小企业管理着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往往无法建立健全,这些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里企业 的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等,也导致外部监 督困难重重。
我国从上世纪年代中期开始时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使中小企 业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和空间。经过二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洗礼,中小企 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中小企业和有名无实的 “空头” 企业变更频繁,流动性强,财会人员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明细核算不健全,执行企业主意志的多,执行本行业会计制度的少,时常发生偷、逃、骗税行为,严重破 坏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力量也在迅速壮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 益增大。但是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诸如现金交易、多头开 户、白条入账、内外两套账、资金管理混乱、会计人员随意编制会计科目或混淆会计科 目之间的关系、费用分摊混乱、违背会计原则等,中小企业偷税漏税现象也是频频发生,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而且也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巨大 的损失。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已显得非常必要。
从国际范围来看,联合国会计专家组已经开始着手制定中小企业会计指南。在我国 伴随着企业出现分散化、专业化、小型化的趋势,中小企业正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在推动 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快。据2006年统计,我国目前的中 小企业已超过1055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分别占全 国的80%和60%以上,并提供了大约80%的城镇就业机会。可见中小企业的作用是很大的。与一些上市公司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突出的问题是会计 核算不规范。目前,不少中小企业账簿设置混乱,会计业务处理随意性大,加上中小企 业流动性强,财会人员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更有甚者一人兼任几家或十几家企业 1
会计研究论文:论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会计核算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将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来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反过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对于我们这些会计人员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会计核算 企业管理 作用
核算作为管理工具,通过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预算定额和定价指标等,履行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责任。企业会计核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向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财务信息,二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为管理者进行各类考核、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因此,会计核算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那么,会计核算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管理要求和需要,会计核算内容如何有效的与企业管理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会计信息充分使用,做到既能满足财务口径的统计要求,又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考核的需要,就成了我们这些会计人要思考的问题了。
如何将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来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反过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对于我们这些会计人员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说其是机遇是因为通过这一过程,能够更多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从而不断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这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地位的一个过程;说其是一种挑战是因为这对我们会计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好相关的会计和税务知识,还要了解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的其他知识,包括对产品的了解和对生产经营工作流程的了解。
从这点来说,会计人员应当转变观念,要将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一般来讲,企业经营业务越复杂,管理中需要会计提供的信息支持就越多,会计信息流程就越需要细化。会计信息流程细化到什么程度,才能对生产经营活动有指导意义,才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及考核的需要,不同的管理者以及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此会有不同的要求。会计工作的目标是对经营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经营单位经济活动的信息。这一目标取决于经营单位的总目标。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出发点和归宿就是盈利。从成立起,就面临竞争,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必须生存才能获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因此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生存、发展、获利。所以,会计工作除了要将一个单位与经济业务发生的有关原始单据,通过审核、记账、核算,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日常的业务数据经过记录、分类和汇总计算出该企业在某一时段、某一时点所创造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变动情况,并编成报表。更主要的是要按照一定程序,遵守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前提下,用适合本行业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规范经济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更加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给管理层和决策者一个可靠的信息。
第2/4页 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本单位的行业特点制定具体制度和方法。首要的是领导重视,才能使之贯彻执行,如果推不动,行不通,那就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其次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要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就要进行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以生产企业为例,从某一点看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生产企业每个月对已收货、未付款、未开发票的材料,必须估价入账。因为制造业生产周期短,每月要计算当月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也要计算当月销售数量的销售成本。如果不按送货单估价入账,将无法进行当月成本核算。购进材料经验收入库,领用材料时,必须正确填写生产单号或批号,使其材料能记入到每件不同的产品上。对几个产品共同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各产品中。如果没有领料单或填写不正确,试想,有的产品没有材料,都记入到另一产品中,那是什么情形? 不同行业的不同产品,都要通过各工序即工艺流程来完成,对某些产品,有关部门还要制定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生产部门还要每月进行投料数、生产数、完工数和工时统计,月末进行未完工在产品数量的盘点。产品完工后入库,销售时要开出库单,据此收款;如果按合同出库,据此挂对方应收款。有了这些明确程序并按此办理,财务部门随时或定时稽核各仓库的收入、发出、结存情况,监督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和及时准确反映企业的债权债务,正确计算成本和经营成果。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
第3/4页 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是会计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统计核算论文会计核算论文
摘要:统计工作是监督整个公司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公司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当前公司统计工作却存在一些问题,统计工作得不到重视,公司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基础数据的来源是相同的,但是两者却因核算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区别。如果两者可以相结合,即相互借鉴,相互利用,那么就可以省去许多繁杂重复的工作,更多的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能使会计资料更加真实可靠。关键词:统计核算;会计核算
一、公司统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核算目的不明确。公司是独立自主,公司的资源配置、生产经营都要按照市场需要由公司自行安排。因此,公司统计是为公司自身服务,以便获取最大的利润。但是,目前公司的统计任务都是为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提供所需的数据资料,不能为自己服务的,从而导致公司统计不能体现其实际的意义。(二)统计核算内容的不全面。有许多公司像我所在公司一样,将统计内容局限在公司的产值、产量、成本消耗等上,从而使公司的生产活动很少地与外界发生联系。其实公司经营的成败、盈利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公司统计对公司内部各种信息的搜集、加工、利用水平,更取决于搜集的外部信息。(三)统计核算功能太少。一般统计工作都是反映公司内部环境及其运行过程的各种信息,由于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相当复杂,因此统计工作不仅要反映公司运行过程的各种信息还要担负起市场调研、行情预测、实施监督的职能。但是,目前统计的功能并未真正实现统计功能多样化,公司的统计仍是一种为上级服务的被动式的报表统计。公司统计的功能被不适当地简化为反映职能,而本身应该拥有的咨询、监督职能根本没有发挥出来。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异同
(一)公司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的联系。1.统计核算与会计核有共同的要求:(1)核算目的相同:都担负着为公司促进经营和加强管理的职责,都是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2)核算要求相同:都是公司经营管理上具体情况的反映,数据的提供受法规所制约,都要求核算的数据真实、迅速、全面。(3)核算基础相同:都要以完整、准确的原始凭证为依据,按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核算。(4)核算范围相同:主要是围绕公司的购进、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进行的,核算的总体范围是一样的。2.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相互渗透:统计与会计都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收集和分析公司经济活动的资料,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统计和会计通过各自的核算职能来完成对公司经济核算、监督和服务的共同目标。核算目标的一致性自然导致了资源共享,它们根据相同的原始记录或原始凭证,来完成各自的核算任务。(1)统计工作中充分运用了会计资料和会计方法。统计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公司绩效的评价等均需用到会计相关指标,会计方法和手段应用于统计之中,极大地丰富了统计学的内容。(2)会计核算中大量运用了统计方法。在管理会计、预测会计等中大量运用了统计
第2/5页
分组等统计分析方法,使会计的作用不再局限于事后反映和单纯提供记录和核算的信息,而是进一步利用这些信息来预测未来、参与决策。统计和会计相互交叉、补充。统计可以采用抽样或引进虚拟变量来弥补会计的不足。在一般核算中,是以会计核算为主,其他核算制度以会计核算为轴心,但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和内容决定了其不可能对隐形经济的业务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计量,统计就能够加以补充。(二)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差异比较。1.核算原则的不同。统计核算是按生产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都计算产值。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生产经营成果,凡是属于本期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会计核算则不计入销售收入。统计核算对各种经济交易均以当期价格的价格,是以市场价格作为估价基础。会计核算是以实际的销售价格来核算公司的销售收人,对于本期产生的未出售库存产品的计价,会计核算按其实际成本进行计算。2.计量单位的不同。统计核算不仅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有时还用实物和劳动量为计量单位,从价值和实物两种形态上考核公司活动过程和结果。而会计核算只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从价值上考核公司经济活动的过程及成果。3.核算方法不同。通常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都需要经过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和提供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但在具体核算中,统计核算是通过对客观现
第3/5页
象进行大量调查,运用描述和科学推算的方法,推断事物发展的总体概况;而会计核算是根据会计凭证和复式记账法,对每一笔业务都连续地加以登记、分类、汇总,用以反映公司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4.核算对象的不同。对公司而言统计核算的对象相对要比会计核算的对象广泛,统计是以整个公司、公司的活动及与其有关的的各种因素为对象,体现出总体性、客观性等特征;会计核算主要是反映微观经济现象,反映一个公司的经营活动,会计核算是以公司资金运动为对象,包括资金筹集、投放配等方面,体现出微观性、价值性特征。从以上可以看出统计核算宽于会计核算,统计可以具体也可以抽象,会计一般较为具体。5.核算目的的不同。统计核算则是运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对国民经济某方面或某部门进行综合全面地反映,主要是为各种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服务的。会计核算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三、公司统计与会计核算工作协调的好处
(一)可以提高公司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公司要实现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必须准确、及时、完整地获得采购、生产、市场、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相互协调。而传统的统计核算强调及时、概括,会计核算强调真实、准确,但对公司投入产出效益及变化趋势反映不够。所以两者相协调,将统计的描述与推断和会计的反映与监督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更好地满足管理的需要。(二)为公司提供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活动
第4/5页 的信息。从统计核算来看公司的统计和会计是构成公司两个重要的核算体系,它们各有侧重,互有优势和不足。统计核算侧重于实物运动信息的反映控制和监督,会计核算侧重于价值运动信息的反映控制和监督。从客观需要来说,统计与会计加强协作,密切沟通配合是十分必要的。(三)实现公司信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需要。为了满足公司的决策与管理的需要,提高公司综合信息的经济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就需要实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以彻底解决统计与会计核算信息的严重重叠、浪费和互相矛盾行为。也可提高公司统计与会计信息的效益,实现公司信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需要。(四)提高公司综合信息的经济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实行会计和统计一体化核算,可以减少数据在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之间的重复计算以及传递的时间,提高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效率,促进公司信息规范化、标准化,使得数据处理速度大大加快,数据的传递和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和顺畅,最大限度的满足宏观和微观决策与管理的需要。
成本核算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成本核算完整地归集与核算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正确计算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应计入本期成本的费用额,科学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项目、期间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保证各种产品成本的准确、及时。
成本核算的实质是一种数据信息处理加工的转换过程,即将日常已发生的各种资金的耗费,按一定方法和程序,按照已经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或使用范围进行费用的汇集和分配的过程。正确、及时地进行成本核算,对于企业开展增产节约和实现高产、优质、低消耗、多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一)中小型企业的现状
1、发展规模小 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要小于大企业。这使得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而且,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比大企业差,不管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比对大企业的影响大的多,所以对于人才而言,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的风险要高于在大企业。
2、行业分布广泛,但地域性强
中小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从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业到科技技术产业,包括一些不适合需求大规模资金运作的领域。所以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小企业往往活动范围不广,地域性强,尤其是人员的构成更具明显的地域性,有时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不利企业引进新的人才。有的企业位于中小型城市、城镇,甚至偏远的地方,很难吸引人才。
缺乏人才,是影响中小民营企业成长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种种误解和偏见,所以人才一般不愿意到“小企业就业:就算是在中小民营企业工作,一般也不安心,没打算长久干。实际上,中小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相当普遍而频繁,对企业成长影响很大。人才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民营企业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倒闭率高,工作不稳定;企业家族领导,外人很难凭本事升迁;中小民营企业福利差;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生活枯燥等。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缺乏凝聚力,团队精神不强。
3、个体对企业的贡献度大,影响也大 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每一个职工,对企业稳定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很重要。大企业持续正常的运作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中小型企业往往对个人的力量依赖性更大。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靠每个人的能动性,往往没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也没有一个持续的、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也不理与于中小型企业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进人才。
4、管理水平不高,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的错位,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国际著名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历史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的实践时间更短,经营管理经验不足不奇怪。金焕民(麦肯锡企业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认为,20多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完成了市场化,并没有完全实现专业化。客观上说,许多中国中小企业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而企业的职能则是营销和创新。单就创新而言,大多数中国中小企业既不具备这方面的意识,更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中国很多中小企业正在用成功的经验走向失败。从实际情况看,过去20多年,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在做销售,而非做营销。只要对提升销售量有用,什么“招”都使。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小企业销售规模做到最大的时候,往往是各种矛盾最 终爆发的时候。销售是市场的产物,中小企业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市场而非销量。中国中小企业重视资本积累而忽视市场积累,资本就只能建立在沙滩上。没有市场的资本只能逐步贬值,并充满风险。按照外国一些企业管理专家的看法,中国中小企业存在着企业文化、管理技能、团队、战略和薪酬体系等5个方面的危机,“而这5个方面恰恰是中小企业从创业阶段向更高阶段转型,由热情型、干劲型和经验型,向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转型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型企业的资金结构状况
1、资金筹措忽视资金结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充裕,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筹措行为,但很多中小企业在资金筹措过程中,主要考虑资金成本及资金使用,但很少考虑资金筹措会改变企业的资金结构,而资金结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一点,很多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进行 核算,甚至根本没有顾及,当项目投资利润低于借款利息率时,还在通过大量介入资金盲目投入,造成企业财务成本上升,自有资金利润率严重下降,直至亏损。
2、中小企业呆账坏账损失现象严重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财务力量制约,对应收账款管理重视不够,出现应收账款失控的情况。这些企业发生应收账款业务之后,注重的仅是计入账务的收入,认为只要挂了帐就没有多大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往往给资金的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重视不够,催款不力,是在成不良债权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小型企业的管理状况 企业的管理可以划分为几个分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等。通常的公司会按照这些专门的业务分支设置职能部门。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属于民营企业,企业的投资者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所以企业的管理的划分没有那么明确,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的管理较为薄弱,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收发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系统、不完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这些在生产力方面具体表现为:(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者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等等。中小型企业的这些管理特点决定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实际成本法还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中小型企业的成本核算
(一)中小型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中小企业一般也应选择品种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批或订单生产,则使用分批法。
(二)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都有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科目,这就为自设科目提供了理论依据。
2、生产成本不按产品设明细账,也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而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费(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这是因为中小企业一般经营范围单一,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他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不过,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时,可以按产品设明细账。如果不按产品设明细账。则可用成本核算表代替,有人将此做法称之为以表代账。
3、原材料范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把非主要的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这样既能降低工作量,也符合会计原则重要性原则。对生产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按照实际领用实用部分计算成本。
4、中小企业一般划分不明显,或虽然车间划分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因此制造费用科目可以不按车间设明细。而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在中小企业中,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于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多、金额不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等费用没必要再设置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等二级科目,而是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相关明细科目。制造费用月底先不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这样,成本分配就完全在生产成本一个科目内进行了。
5、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作为原材料。这样,既符合小企业管理现状,又能减少部分工作量。
6、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可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7、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入账同时即进行摊销。
8、折旧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
9、对于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数量较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三)日常工作及成本材料的取得
1、日常(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采购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设计要能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财务部门最好能参与制度的设计。
(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当即时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2、月底
(1)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账的原材料数量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账。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
(3)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取得成品月报表,计算生产数量。
(4)如果企业是采用产值分配法分配成本,应取得产品销售单价。对于不采用产值分配法分配成本的企业,此条省略。
(5)对当月计算出的成本进行分析。成本核算只是一种手段,运用数据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才是目的。
三、中小型企业的成本费用分配原则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要能体现收益原准则。
2、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容易取得。容易取得是分配原则中的关键所在。
3、能分清收益对象的直接计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标准计入。
4、能直接归属到某一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应直接归入相应产品。
5、不是直接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四、个人对此方法的评价
1、该方法核算基本准确,符合中小企业的实际,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
2、产品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使用基本能够满足生产及管理决策的需要,也基本达到税务核算的要求。
五、中小型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中小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问题 5 沙洲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成本核算会计账目设置与企业实际情况不匹配。
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的总额和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具体而言,核算中分别设置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等会计科目,按照原材料采购、生产、产品销售,以及相关费用摊销或预提等分别进行核算,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人力、财力等有限,有的中小企业盲目按照成本核算方法套用企业成本,在企业管理中没有实际意义。相反,有的中小企业则只设置总账,完全不设置明细账,成本核算混乱,是的税务机关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2、成本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过于随意。
成本计算是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不少中小企业对于材料费用、制造费用缺乏科学认识,没有形成合理的成本计算方式,在成本核算时,盲目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凭主观意识,将产品成本按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几部分进行分摊。同时,对于设置了明细科目的中小企业,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随意性较大。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通常包括:收入确认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方法等。不少中小企业为了少缴所得税的目的,在同一会计,选择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虚增成本,导致报表数目与实际数目严重不符,不能有效反应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策略的制定造成了困扰。
3、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
从企业看,为使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耗费能够计量,从而与其收入相配比,必须正确地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任何一个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都是必要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解决计算什么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但有些中小企业对这个问题看得并不重要,它们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有多少,统统地按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成本,结果必然是不管各产品所耗工费料费的差别有多大,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却都相同,但由于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一样,因此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
4、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
有些中小企业,不管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无所谓。这样必然会造成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的时候,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产成品成本就会虚增。而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的时候,由于完工产品数量大,产成品成本又会很低,人为造成成本不实。6
对会计核算中应用的谨慎性原则探讨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产生的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谨慎性原则成为财务工作中对信息披露的规范和提高相关财务信息质量的修订性原则。我国在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中就重新修订了谨慎性原则。本文就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存在的理论依据和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内涵 会计核算 应用 0 引言
近年来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而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并且国际通用,因此需要会计信息能够全方位的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样可以实现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者的正确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使用会计信息的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保持谨慎性原则。1 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核算中要保持必要的谨慎,在估计企业经营时,要充分考虑到不确定因素,合理地去核算资产或收益,同时也要谨慎预测负债或费用。在经营时,任何企业都可能会碰到风险,比如金融危机,债务人突然伤亡和财产破产,某些固定资产的提前报废和多种形式的竞争等等。企业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谨慎且合理的估计,使企业培养良好的金融诚信意识。有助于保持经营上的信誉。也可以使企业及时化解和防范风险,从长远上看,正确把握好谨慎性原则,定会给企业的未来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2 谨慎性原则的理论依据要依据市场行情来制订
当今经济条件的竞争和风险系数越来越高,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就越来越高,投资者会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将谨慎的对待企业的经营信息。①抵制经营者的过分乐观情绪。公司的经营者通常持乐观态度对待企业,但是,会计师需不断地抵制这种过于乐观的倾向,因为企业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并且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真实和公允的反应企业的资产的减值和存货的积压。
②亏损与收益的计算规则不同。亏损相比于获利,对企业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虚报利润或多计价值对投资者(业主或股东)造成的风险更加危险。因此在影响的程度不同时,计量损失与计量收益的会计规则不应该一致。
③会计人员掌握的内情比传递给投资者或债权人的信息要更加丰富,应该权衡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才能作出相对准确的界定。3 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学会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表现有很多方面,以下举例说明: 3.1 正确选择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第2/6页
存货计价方法不同,对纳税人的应税所得和应纳税额有直接关系,所以正确核算选择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才能达到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很多,每个方法有其优缺点。通常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算法”等。如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在物价上涨时,计价方法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优势可以减少存货价值利润。3.2 正确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有多种方法。正确方法的选择除了可节税外,还能最大化实现固定资产折旧抵税现值。企业如果在选用加速折旧法时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多提折旧,等于是将成本的计算提前计入,所交所得税在前期也相应减少,等于使企业投入的成本减少,又可使投入的资金尽早收回,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这也是体现“谨慎性原则”的表现。
3.3 企业的各项资产应进行计提减值准备
什么是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准备就是一种盈余管理手段。就是指资金账户价值大于其可收回金额,能够判断资产是否减值,或者资产已经发生亏损的可能,企业应对其可收回的金额进行估计。并对《企业会计制度》提出的计提减值实施明确提出八项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就是要求企业要谨慎对待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价值损耗,这些损耗需要充分考虑并计入相关费用。其好处是确保企业的资产真实有效,并
第3/6页
保证企业有一个良好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从而保障投资者的长远利益。
3.4 设置资本公积准备项目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本公积一般情况下有7个明细项目:资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接受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此外,特殊情况下还有3个明细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无偿调入固定资产、无偿调出固定资产”。对于企业收到的非现金资产的捐赠,对外投资时就应采用权益法来核算。而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带来的企业享有的权益的增加,不应该权定为普通权益,应该计入资本公积准备项目。3.5 待处理财产损溢要及时处理
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盘点,当发现盘点结果与账面上登记的内容不一样时,要及时查明原因,企业在处理财产时是要经过一定的手续和程序,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的领导机构批准后,在结账前处理完毕。认真做好待处理财产损溢的处理,可以使企业能够自主地处理由于长期积压贬值,或账面成本高于市价的存货,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毁损的情况。3.6 进行合理的债务重组,核定资产,清还债务
在现实中,几乎企业都有可能发生债务,但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进行债务重组。国家对债务重组原则进行了修订。新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我国国情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实质要求。新的债务
第4/6页
重组原则首先明确提出了进行债务重组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债权人财务发生了困难; 二是债权人做出让步。
所以,正确运用债务重组,使亏损企业早日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7 正确进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收入必须同时满足若干相关条件时才能确认。这些确认条件包括: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由企业转移给商家;企业不保留继续管理权,也不实施控制已售出的商品;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要大于50%,如商家的信誉、资金、亏损等;相关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成本能够进行可靠计量;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的差额。对于全部不能补偿的已发生的劳务成本应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不确认收入等。3.8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无形资产确认是指将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列入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企业计入的当期费用应该包括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这些费用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当企业不能够从无形资产在预期内获取经济利益时,企业应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在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下会计应遵守稳健性原则,但遵守程度要适中,否则会限制企业自身的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企业面
第5/6页
临巨大的竞争,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因此在掌握稳健性原则的程度上要适度。
一节 主要生产经营过 程核算的内容
一、生产经营过程核算的内容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 生产资金→ 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生产资金 成品资金 →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采购过程 生产过程 销售过程
二、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的会计处理 1.采购过程:“银行存款” →“原材料” 采购过程: 银行存款” “原材料” 采购过程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2.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 生产成本 →库存商品 库存商品 直接成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直接成本 生产成本)借:生产成本 生产领用)贷:原材料(生产领用)车间工人工资)应付职工薪酬(车间工人工资)制造费用)(间接成本→制造费用)间接成本 制造费用 借:制造费用 车间一般耗用)贷:原材料(车间一般耗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应付职工薪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月末分配结转)月末分配结转)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产品完工)(产品完工)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3.销售过程:“库存商品” →“主营业务成 销售过程: 库存商品” “ 销售过程 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第二节
资金筹集核算
一、资金筹集的渠道 P92
1、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现金、有形资产(材料、机器、设备、现金、有形资产(材料、机器、设备、房)、无形资产 商标权、专利权、无形资产(屋)、无形资产(商标权、专利权、土地使 用权)用权)
2、举债:、举债: 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或者发行债 券向社会集资
二、主要账户的设置 P93-96 明确:账户类型 用途 记账方向 余额方向及意义 明确: 设置明细 银行存款(资产类)银行存款(资产类)增加数 存放在银行或其 他金融机构的各 种存款 减少数 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实际收到投资者投 投资者收回的资本 入的资本 投资者投入企业的 资本总额 短期借款(负债类)短期借款(负债类)偿还的各种短期借款 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 尚未偿还的各种短期 借款 长期借款(负债类)长期借款(负债类)偿还的各种长期借款 借入的各种长期借款 尚未偿还的各种长期 借款 固定资产(资产类)固定资产(资产类)固定资产增加的原 固定资产减少的原 始价值 始价值 结存固定资产原始 价值 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包括买价、包装费、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包括买价、包装费、运输费、保险费、增值税、运输费、保险费、增值税、安装成本 工程物资(资产类)工程物资(资产类)购入为工程准备的 工程领用的工程物 资的实际成本 物资的实际成本 为在建工程准备的 各种物资的实际 成本 主要账务处理:
三、主要账务处理: 1.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银行存款/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借: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贷:实收资本 2.向银行借款: 向银行借款: 向银行借款 借: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贷:短期借款 长期借款 3.用银行存款购买固定资产或工程物资: 用银行存款购买固定资产或工程物资: 用银行存款购买固定资产或工程物资 固定资产/工程物资 借:固定资产 工程物资 贷:银行存款 第三节
供应过程核算
一、主要账户的设置 P98-100 应收账款(资产类)应收账款(资产类)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 收回的应收款 务单位应收取的账款 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资产类,针对卖方,货已发,应收账款:资产类,针对卖方,货已发,款未收 A.发货时: 发货时: 发货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B.收款时: 收款时: 收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107,757 107,757 107,757 92,1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657
预收账款(负债类)预收账款(负债类)实现的销售收入 企业向购货单位 预收的款项 企业预收的款项 预收账款:负债类,针对卖方,款已收,预收账款:负债类,针对卖方,款已收,货未发 A.收款时: 收款时: 收款时 借:银行存款 ①12 000 ②11 000 货:预收账款 ①12 000 ②11 000 B.发货时: 发货时: 发货时 11,700 借:预收账款 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一应
会计核算论文会计准则论文 实现统计会计核算协调统一的构想
摘要:国民经济核算是利用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系统、完整、统一的核算。阐述了会计、统计核算协调统一中存在的主要差异,分析了会计、统计核算统一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会计统计协调统一的构想。旨在提高核算效率,为相关部门及时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关键词:统计;会计;协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与统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会计上用到更多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上也借鉴了越来越多的会计方法。计算机的运用和网络的发展使得两者数据共享,把会计和统计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为构建企业会计和统计核算体系一体化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会计与统计核算体系一体化的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笔者主要就新形势下构建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体系一体化问题作一初探。
一、会计、统计核算协调统一中的主要差异与问题
统计核算是以货币、实物或劳动量为计量单位,通过运用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对国民经济活动的规模、水平、结构、速度及效益等数量关系进行汇总和计算,以探讨经济运行的规律性。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货币计价、设置科目和账户、采用复式计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等方法,取得财务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地记录,来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一起组成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作为两种不同的核算方法,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在:
1.核算范围上的差异。统计核算是把国民经济当做一个总体的宏观核算,而会计核算是把企业当做一个总体的微观核算。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范围上看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由于各单位之间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性,反映个体某经济活动的具体指标数值(或科目)即使内涵相同也会有重复计算或相互抵消的可能,因此,宏观总体的某个指标数值与微观个体之间不是简单的汇总关系。如销售收入这个指标或科目,对企业来讲,不考虑买者是谁,只要出了本企业范围,就是销售;而对部门、地区、国家来说,本部门、本地区内部的相互买卖就不应该计算进来。总体范围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宏观统计核算与微观会计核算在许多方面的差异,也是二者难以协调统一的主要障碍。2.核算对象上的差异。统计核算是实物量与价值量的双重核算。它运用特定的方法对企业经济现象进行分类、分组,并运用一系列指标反映企业生产活动水平、发展速度和变化趋势。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分析。会计核算主要是反映微观经济现象,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统计核算的对象相对要比会计核算的对象广泛。3.计量单位上的差异。统计核算不仅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有时还用实物和劳动量为计量单位,从价值和实物两种形态上考核企业活动过程和结果。而会计核算只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从价值上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及成果。
4.核算方法上的差异。就一般的核算程序而言,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都需要经过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和提供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但在具体核算中,统计核算是通过对客观现象进行大量调查,运用描述和科学推算的方法(如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等)来把握事物的总体特征,推断事物发展的总体概况;而会计核算是根据凭证和账户采用复式计账的方法,对每一笔业务加以登记、分类和汇总。
5.会计、统计对生产经营成果的核算原则不同。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而统计核算是按生产经营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的。如统计核算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自制设备、大修理作业、定货者来料加工的原料价值都计算产值,会计核算则不将其作为销售收入。在计算生产经营成果时,会计核算是按实际销售价格计算,而统计核算则是按现行价格计算;对本期生产未出售产品,统计核算按出厂价计算,会计核算则按成本价计算。6.分类标准上的差异。统计核算主要是按产品或产业分类,如把国民经济划分为两大部类、三次产业、十三大门类(行业)。企业会计核算主要按主管部门分类,如按主管部门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旅游饮食服务、施工房地产、对外经济合作、金融保险等。
7.会计、统计核算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也不相同。会计核算以所得利润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指标和企业最终目标;统计核算则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以企业增加值(或净产值)作为经济效益指标或衡量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依据。
二、会计、统计相互协调的必要性 1.会计和统计的相互协调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统计核算长期分家,自成体系,不仅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而且数出多门,相互矛盾,淡化了企业经济核算的整体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强化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讲求核算资料的质量,提高核算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核算整体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会计和统计的相互协调为现代企业提供重要的信息基础。会计和统计都是从获取原始的数据信息开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加工整理,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活动的信息。会计通过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成果进行核算与评价,提供财务信息;统计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提供统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信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