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鉴赏主题班会

时间:2019-05-12 02:3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美鉴赏主题班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美鉴赏主题班会》。

第一篇:审美鉴赏主题班会

“审美鉴赏”主题班会

活动班级:高一2主持人:王兰兰班主任:梁建国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美,正确进行穿着打扮。

2.使学生认识美不仅仅表现在外貌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上。

3.让学生的注意力从穿着打扮转移到学习上,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

1、找两名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准备朗读《心灵美才是永恒的美》。

2、搜集一些名人对于心灵美的看法的资料。

3、请学生写小品并找几个有表演才能的学生表演小品。

活动程序:

一.主持人上场,导入正题

二、看照片,评论美

我们学生对明星很感兴趣,有的成了追星族,以明星为标准,为生活中的榜样,这应该不是坏事,但是要寻找正确的标杆,下面,看一组明星照,看看他们美吗?

1.酒井法子的剧照2.张柏芝3.林志玲

看了这些照片,同学们肯定觉得很美,确实,老师也认为很美,但是再看看这些明星所做的事:酒井法子吸毒、张柏芝的艳照门事件,林志玲逃税,你们现在还觉得她们美吗?

结论:明星≠美

三.看照片,思考美

1.看我班几组图片,谈谈对流行发型的看法。

女生们还要拿你们的刘海去挡住你们漂亮的脸蛋吗?

我们的发型是否该回到过去?

结论:流行发型≠美

2.看图片,辩论:改了窄裤脚就真变漂亮吗?

结论:窄裤脚≠美

3.想一想: 校园里同学打扮上还有哪些这样不和谐的“美”?

4.议一议:请同学讨论一下为什么这些让你觉得不和谐?

启示:中学生要注意仪表美,装扮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身份

5.学生这样打扮最合适,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对中学生的衣着打扮有明确规定:

(1)要求穿着朴素、大方、得体,符合中学生身份,不穿拖鞋。

(2)佩戴校徽、团员佩戴团徽。

(3)不染发,女生不披发。

(4)不戴首饰。

我校对男生发式的规定“前不遮眼,侧不掩耳,后不及衣领”

6.周总理仪表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扣、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总理对自己的仪容仪表的要求,值得学习借鉴。

四.看表演,辨真美

小品: 公交车上

小品简介:在一辆共交车上,坐着一位时髦漂亮的女郎,乍一看给人的感觉很美。此时,刚好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大爷上了车,不小心踩了她一脚。于是这位“美丽”的女郎立即杏眼一瞪,满脸怒容,张口就骂:“你这老不死,怎么把我的新踩脏了。”公交车上,一位穿得土里土气的农村姑娘,主动让位给这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大爷,人们投去了赞扬的目光。

1.说一说:①你们对这两个女孩子的看法?哪里美?哪里不美?

②谁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

启示:

内在的不美影响了外在美

内在美弥补了外在美的不足

2.名人如是说:

形体之美要胜过容颜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过形体之美。

——培根(英国)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一个人的美不在外表,而在才华、气质和品质。———马雅可夫斯基(俄国)歌德曾说过:“外在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在美方能经久不衰。”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内心。”

3.何谓:“内在美”?

人的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所以内在美也叫心灵美。

包括: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

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丰富的学识和修养

五.看视频,感受美

1.中国最美女孩孟佩杰:最美女孩美在哪?短片中何以体现?

2.网络诗:《致最美女孩》

六.形成共识:心灵美才是永恒的美

朗诵《心灵美才是永恒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美的呢?可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中学生深思。许多人注重外表的修饰,认为这就是美,不错,着是美,但并非美的全部,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内心。” 这句话抓住了美的本质。

本来,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雨露里的中学生,充满蓬勃朝气,洋溢青春活力,红扑扑的脸蛋,亮晶晶的双眸,黑黝黝的秀发,无不闪耀出迷人的光泽,给人以纯洁、清新、健康的自然美的感觉。但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漂亮、时髦,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打扮、粉饰自己,结果反而给人以矫揉造作的感觉,我们应该懂得,在美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比心灵美更令人陶醉的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用渊博的知识充实自己,高尚的行为感染别人。立志、进取、勤学守纪、尊师爱友、举止文明、博学多才,这才是真正的美!

美不在外表,而在心灵,再美的鲜花也有凋零的时候,再美的容颜椰油衰老的时候,只有心灵美才能经久不衰,让我们不懈地奋斗与追求,使自己的心灵净

化,格调升华,创造经久不衰的、永恒的美。

七.班主任总结

八.班会结束

齐唱:《明天更美好》

第二篇:审美教育主题班会

审美教育主题班会

造成中学生服饰审美观念的根源首先来源于家庭。近几年来,家长的年龄比以前年青化,文化素质也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独生子女也逐渐增多。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但往往只注意子女的学习成绩的好坏,能否升学。至于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好多家庭没有列入家庭教育的议事日程。而那些相互攀比,穿新潮服装,披金带银的中学生主要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有些家长凭着朴素的感情,认为自己当年艰苦,就是为了子女如今享乐,对子女是有求必应;也有些家长以子女的学习成绩是否进步为标准来决定是否满足子女购买新潮名牌服装、手机等要求。这正印证马卡连可的话:“……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在影响着儿童……”,这些细节当然也包括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

造成中学生服饰审美观的心理误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教育。这是由于美育没有得到全面实施,中学生没有形成比较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审美修养;学校教育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没有把美育和德育相结合;一些班主任没有进行服饰审美观的心理指导,比如开一个主题班会、讨论什么是中学生的服饰美。甚至有一些班主任看到学生尤其一些女学生珠光宝气,涂脂抹粉,也视而不见。

造成学生审美价值出现误区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这些年来,出现一些感官刺激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是青少年最喜闻乐见的,在他们所爱听的歌曲、音乐、卡通片、电视、漫画书、包括生活上的衣着打扮都对他们产生直接的作用,这种榜样的审美取向影响。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引导。特别是偶像和榜样的引导作用远远超出了学校和家庭教育。例如:“超级女声”节目中两位选手中性化的舞台形象的塑造,也是具有行为个性化的“审美出位”。随着选手博得青少年喜爱,她们的中性装扮也影响了中学生的传统审美观。不少女生都喜欢中性化打扮,她们讨厌裙子,喜欢宽大的运动装、牛仔裤,头发也喜欢乱草一样的造型,性格直爽开朗,经常和男生称兄道弟。相反,一些男学生则过于文静,性格柔弱,缺少阳刚之气。

可见这些这些感官刺激活动的作用比起老师、家长的教育都厉害得多,更容易接受和被模仿,容易使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我认为中学生的衣着打扮要符合自身特点。中学生就像高粱拔节,本身就具有一种青春向上的自然美。大诗人李白有一句诗“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我觉得把它引伸到衣着打扮上也是合适的。中学生的美不在于华贵,带耳坠、戒指反而让人看了别扭。中学生的美在于自然、青春、朴素。

中学生正确的服饰审美观念要在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教育,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一、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其次,审美个性受到学校文化、学习者、消费者、自身自然条件、年龄、性别、时代特色因素的制约。中学生在服饰审美方面,如果能把握这样一个总原则,就可以逐步提高服饰审美素质,形成良好的服饰审美修养。

二、对一些学生的服饰审美观念进行具体指导。在青少年阶段的人生历程中,人的可塑性是最大的。这就更需要帮助中学生塑造自己的美好形象。要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自我形象这个问题。并告诉中学生,形象通常理解为形状、相貌。虽然这是属于人与事物的外表形貌,却也凝聚着一定的价值内涵。自我形象,其着眼点在于个体的“我”。平时要常对中学生讲解有关自我形象的知识,告诉中学生自我形象的内涵非常丰富。诸如一个人的理想情操、品德心理、学识体魄、交际等方面都属于形象的范畴。所以自我形象不仅仅指自己的外观形象,如身材、相貌、衣着、打扮等方面,而更重要的方面是在于自己的心灵,即内在形象。

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得体的服装、端正的穿戴能衬托人的形态仪表美,甚至可以弥补自我形象的某些不足;服饰要与本人的年龄、身材、时令场合等因素相吻合。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本身的、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漂亮的外表。在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有目的的灌输这一观点,让学生明白人的外在衣着打扮虽然是自我形象的重要方面。但并不是主导方面。人的内在形象才是自我形象的主导方面。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内在形象往往也就会有怎样的外在形象。内在形象在一个人的总体形象中是处在决定性的、核心的位置上。

三、我认为应该鼓励中学生爱学校,穿校服。因为这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和青春活力的美感。穿校服能令学生明白穿校服是以朴素大方为主,因为校服是朴素的,而学生经常穿校服也是想学生明白穿校服是一种美德。校服也能使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校服不但能让别人知道这学生就读的学校,更让学生在穿校服时记起自己的学校,学生经过这样的思想,可以令他们对学校培育出一份情。穿校服最重要的优点便是能给其它人一个有礼貌的样子,因为校服穿得整齐便能给人有一个好印象。可以说穿校服是中学生的责任,而穿校服能培养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服饰审美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通过各种手段迅速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协商,向家长宣传普及中学生服饰美的知识。“从父母的身上,一般能够看到子女的未来”。(鲁宾斯坦)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中学生能够与众不同,出人头地,从而不断的强加各种教育。通过宣传这些知识使家长更能关注打造和训练自己,做中学生的榜样、朋友。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由于他们年幼无知,尚未接触社会,因而辨别是非能力差,意识较为单纯,行为习惯尚未确定,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由于他们对父母有着天然的依恋性,父母的兴趣爱好,品性修养,言行举止,甚至衣着打扮,生活习惯都成为中学生们注意的中心。因此当家长为子女购买服饰时,应适合中学生服饰审美的要求,并让家长为子女购买服饰时,最好有子女参加选购,培养中学生欣赏服饰美的能力和自立能力;家长还要指导子女洗涤衣物,学会整烫、折叠衣物,培养出中学生爱美、爱整洁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正如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学生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正确的服饰审美观念。

在现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做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及时引导树立正确的服饰审美观,沟通协调好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服饰审美观——自然美、青春美、朴素美,促进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

第三篇:浅谈美术鉴赏与审美

浅谈美术鉴赏与审美 姓名:严梦佳学号:

班级:汉语言文学班 201010102043

2011年4月23日期:日

浅谈美术鉴赏与审美

摘要:美术鉴赏是运用多种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感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的社会功能体现在多方面,主要有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美术的审美价值具有客观性,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审美评价具有功利性,审美评价要求主客观的同一。关键词:感受审美艺术认识

一、浅谈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这门学问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要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追问,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很好的把握。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

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据这些形式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寻找原因,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会的因素了。

二、美术鉴赏的认知和审美功能

美术鉴赏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感知知识和经验对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一种鉴赏的乐趣;通过掌握有关美术鉴赏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作品中真善美的鉴别能力。

1、美术鉴赏的认知功能

从美术的认知功能来说,由于美术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全面的能动的反映,所以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人们智能的形成、发展与情感、意志的培养。鉴赏美术作品可以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等。

艺术感知能力的培养对受教育者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当然人的感知能力有时候和一个人的先天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系,但是归根结底它主要是由后天的实践和学习而习得的。在艺术教育中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感知能力,就要经常让受教育者接触到大量的艺术作品,反复感受、体验,不断激起他们对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不断地积累艺术审美感知经验,从而提高和丰富艺术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审美敏锐性。

2、美术鉴赏的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是美术的最本质而又最普遍的功能,艺术审美知觉不是知识的逻辑判断,而是透过艺术品形式达到对它们情感表现性的把握。它使人在审美享受和愉悦中达到培养和发展美感,形成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陶冶性情与人格的作用。审美心理的基础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当我们惊叹于达·芬奇是如何捕捉住蒙娜丽莎容貌与内心的迷人魅力的时候,当我们佩服于我国先民是以何等巧妙的智慧创造出那优美而又寄寓着美好愿望的凤鸟形象的时候,或者是置身于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建筑环境中的时候,就会从这些美的创造中获取到全身心的审美满足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鉴赏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作品来总结出美术作品的一般特征和各自的规律,让我们的审美视野更加宽阔,让我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素养的高低影响着欣赏者对作品的理解,所以说美术欣赏是一种个人的再创造。不过,美术欣赏是可以通过欣赏实践来学习、提高和掌握的,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我们应该通过这种实践来促进自己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评价

1.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因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文化习俗和个人特殊经验是造成不统一的主要原因。在对某一作品实际判断中,不同主体会出现不同感受。如,一个人在丧失亲人时,热烈欢快的形式也不会被其感知为愉快的东西。反之,一 个时逢喜事的人,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也会感受到欢庆的气氛。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一幅山水国画也难以被 一个西方人所接受,主体的评价与价值客观性符合与否,还要看主体所操持的欣赏媒介是否符合主体的欣赏习惯,一个不会下围棋的人,无论其有多少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很难感知到棋盘中形式之美。

同时,还要 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普通情感升华至审美情感。一个具有欣赏水平的人,能感知和体验各种媒介的审 美现象,甚至能将日常信息转换成审美信息进行体验。从中我们看到,减弱客体媒介中所粘附的非审美信息和压抑主体的非审美情感是评价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的重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欣赏材料的选择和教师的讲 评是极为重要的。倘若欣赏材料选择不当,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在学生鉴赏力尚处于低水平时,让他们欣赏人体艺术,可能使教学无法开展。同时,需要教师在课前查阅多方面的史论资料和作品分析的文章,从中抽绎出普遍性的规范和准则,这样才能使评价标准更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2.审美评价的功利性

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具有社会功利性。一方面,审美意象和信息在激发主体审美经验的同时,也可能激发起个人的现实意识,即审美判断中潜伏着利害判断。如,对画中苹果的色彩和形状产生美感时,也可以作为“望梅止渴”的情感体验。即是纯粹几何形所传达一种普遍情感也能激起个人无意识的利害判断。另一方面,美感中包含着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如果将壮观的战

争场面看成是一种总体艺术,那么人们是不会 想往那种艺术的。因为审美价值的判断要受认识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制约,即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制约着审美 价值判断。如,有时代和地区风格的作品或为某集团的个人情感所认可的形式规范,都可以作为审美评价的标准。

3.审美评价是主客观的统一

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在审美现象上的多样性。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份,这些成份造成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评价难于统一。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于是,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了解他的哪些反应代表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份,哪些是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四、结论:

“真”不一定美,“善”也不同于美,“美”是真和善的结合,“美”算得是人类文明的主体,然而“美”之于人不会是天生的。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被有识之士所认识,美术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大学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和发展中,对他们进行真善美的教育显得尤其重要。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积极生活的显现,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心目中引起的愉悦的情感。审美观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审美观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和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社会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审美观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人类共同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五、参考文献: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美]R.玛格欧纳《文艺现象学》中译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法]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中译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美]奥尔德里奇《艺术哲学》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第四篇:艺术美与审美鉴赏

艺术美与审美鉴赏(详文)

艺术是人类智慧、精神、情感最伟大的产物。艺术的使命是创造美。艺术使人类得以超乎寻常地拥有试图领悟、驾驭和创造这个世界的最佳手段,她甚至胜于并且早于科学、宗教、法律对这个世界的作用能力,就是因为艺术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和美的世界。说到底,艺术是人类文化力的最独特的方面。我们可以徜徉在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的领域里,不断认识审美的规律,那里有无数可资审美鉴赏的精采景致。然而,艺术的领域更为精采迷人。艺术美在艺术家手中把人类的现实情愫和理想境界通过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影视、工艺、书法等作品加以多姿多彩的展示,构成了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的美的长廊。因此我们说,艺术美正是我们进行审美鉴赏的最佳去处和最有效的途径。

第一节 艺术美的本质与特征

一、什么是艺术美 艺术美是艺术家从事艺术活动所创造的美。艺术的主要特征是情感性、表现性、再现性和创造性,她的最大特征是审美性。

(一)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的源泉来自于现实生活。在美学史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自然的“摹仿”,达·芬奇提出艺术作品“好象是第二自然”,歌德认为艺术“高于自然”,别林斯基更是鲜明地提出“美是生活”的论断;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阐明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指出美是从人区别于动物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因而艺术美所反映的是带有社会性的、历史存在的人的有意识的生产活动的本质。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升华。艺术美以现实美为基础,是艺术家根据审美要求精心创造的产物,它必然要追求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内涵。

如《黄河大合唱》,它通过写黄河情、黄河怨、黄河怒吼,道出了黄河的壮美和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作品的美远远超出了黄河的自然美范畴,人们从作品的内涵中看到一个民族在呐喊,能够产生强烈的激情和共鸣,于是在充分的情感升华、精神满足中实现了作品艺术美的更高境界。

(二)艺术美与艺术家的关系

艺术家是构通现实美与艺术美之间的桥梁。什么是艺术家呢?艺术家绝不是某种称号下的人物,而是真正艺术作品的创造者。艺术家主要从事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精神活动,他要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再现生活和认识生活,从而有效地达到感染人、影响人、启发人和教育人的目的。

艺术家的艺术修养是创造艺术美的基础。因此看一件艺术作品首先是审视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如何,包括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技术与技巧。艺术家的品学修养是创造艺术美的关键。艺术有文野、雅俗、优劣之分,艺术家也有工匠与大师之别。

(三)艺术美的本质

艺术生产就是艺术创造,艺术美就是艺术产品的美,就是创造美。换言之,艺术美的本质就是艺术家按美的规律进行的精神性创造。

二、艺术美的审美特征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艺术作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美总是以具体、鲜明、可感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表达情感,感染欣赏者。

(二)情感性

艺术离不开情感,情感体验是艺术魅力的源泉。鲁迅说“创作总根于爱”。任何艺术作品,如果缺少艺术家个体情感的表现和宣泄,只能是毫无生机的图解或罗列。艺术家在作品中不只表现情感,还要表现思想。

(三)独创性 独创意味看艺术作品的独特新颖、不可重复。这是因为艺术家在真诚对待其艺术创造时,总是试图运用新鲜的心理体验、新颖的表现为法,创造出新奇的艺术形象。欣赏者也不会允许一件抄袭重复的艺术形象占据他们心底的艺术收藏。

因为艺术的独创性,我们看到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说诗,有李白的飘逸洒脱,有白居易的朴实清新,王维的淡雅空灵。说画,有大卫的严谨典雅,有德拉克罗瓦的浪漫活力,有凡高的稚拙狂怪;说戏,有梅派的瑰丽端庄,有尚派的清新俏丽,有程派的婉约绵长。因为艺术的独创性,我们还看到同一流派、同一体裁、同一主题下不同的艺术作品面貌。于是有了王羲之、颜真卿、徐悲鸿留下的天下三大行书;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和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有了米兰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哥特式建筑的绝世精品。

(四)典型性 典型化是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法宝。典型的艺术形象,比之现实美应该更集中、更强烈、更典型、更普通,因而更美。同时它也是个性鲜明与共性高度概括的形象,既有独一无二的个体品质特性,又有类型群体的共同特征。在艺术美的长廊里,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概莫例外。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代表着人文精神复苏下抗争不果的悲剧形象;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薛宝钗是封建豪门污泥中长成的两株不同性格闺秀的典型;鲁迅笔下的阿Q,更是旧社会国人劣根性的代表。

(五)永久性 优秀的艺术作品,其审美价值具有经久不衰的永恒魅力。事实上,我们今天所鉴赏的绝大多数艺术品并不是当代的作品,我们享受着前人馈赠给后世的精神食粮,而这些不朽的作品正是因为其优秀性而在无情的历史长河中经淘洗、筛选而留存下来。

第二节 艺术美审美功能与鉴赏方法

一、审美功能

(一)轻松娱乐功能 艺术创造美,艺术能唤起人的美感,能够给人以感官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这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他门类意识形态所办不到的,(二)启迪认识功能

艺术通过形象再现社会生活,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所以艺术作品在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同时,还使人从中获得多方面的认识和启迪。艺术以抒发情感为手段,以创造美为目的,但同样能为我们打开一扇扇生活视野的窗口。

(三)净化教育功能

艺术家创造美的形象,也总是体现着对描绘对象的思想评价和爱憎态度。鉴赏者的正确途径是能够从欣赏美的层次上升到领悟文化、接受思想的层次,达到心灵净化和思想升华。所以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正是艺术审美特征所提供的优势。

(四)精神升华功能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生产活动。艺术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需求,是人借以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精神升华功能是人性和人格经过洗礼后的复苏、再生或矗立的一种境界。一句话,它对人的精神境界高低、优劣和贵贱起着积极的影响。

真正的艺术家为精神创造而活着,正如歌德诗剧《浮士德》中浮士德的内心独白“如果寻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就应该去寻找死亡”。所以不少艺术家成为艺术美的“殉道者”,生活乃至生命的第一位是艺术创造。对于艺术接受者,鉴赏往往成为一次盛大的精神典礼,可以穿越时空与我们祖先、圣贤以及我们的心爱者、崇拜者作心灵的交流。看电影《黄土地》,从那既贫瘠愚昧又博大深沉、内蕴顽强生命力的黄土地上,我们好象参与到了整个民族之艰难觉醒的盛大仪式中。听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中以席勒诗填词的《欢乐颂》,我们好象置身于“欢乐女神圣洁美丽光芒四射照大地”的非凡境界中,罪恶是多么可耻,自私是多么渺小,我们自豪人类的伟大、尊严,也不由得感叹艺术的博大、永恒!

(五)调节补偿功能 艺术作品有明显的调节补偿功能。它可以帮助人们在情感世界实现可望而不可及的愿望,得到在世俗生活中追求不得的精神性兑现。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艺术补偿效应和机制。一旦补偿得到满足,人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与冲突得到了调节,人的精神状态便可进入和谐、净化的境地。

艺术的调节补偿功能之于我们鉴赏者也同样地起作用。在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忘我的幻想境地,或者是曾经失落的家园或者是憧憬中的福地,我们可以看到罪恶在最后一刻被毁灭,看到英雄在百劫之后而再生,看到性情中的偶像仿佛与我同行„„用费洛伊德的话说,艺术就是“一种脱离现实可能的幻想的象征,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它创造一个精神世界,鉴赏者可以从中得到精神的调节和补偿。美国好莱坞是著名的“梦幻工厂”,它认为塑造那些男女明星偶像可以补偿人们理想情恋的失缺;推出那些警匪片、灾难片也可调节、排遣人们的制暴、冒险、猎奇、包括犯罪的各种欲望。今天许多艺术门类都在尝试让接受者主动参与甚至创作者与接受者同时参与的方式,就是对艺术调节补偿功能的一种放大。

二、鉴赏方法

(一)对鉴赏者的基本要求 一个鉴赏者无疑要有正常的感觉器官。在此基础上还要求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1、要确立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

2、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学养。我们要注意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较多地涉猎文学艺术名作,提高欣赏阅历,同时掌握各类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二是在艺术接受实践中学习把握审美规律和审美办法。善于把有共性特征的东西化为符合自身适用的个性法宝; 三是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包括文、史、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艺术鉴赏,说到底是一种审美力的展示,更是一种文化力的考验。

3.要构建起动态发展的个人艺术宝库。

(二)鉴赏的基本办法 在把握艺术审美规律的实践中,人们创造了许多艺术鉴赏的办法。如直觉感悟法、理性鉴别法、内涵诠释法模式; 休闲式、官能式、情感式、理智式、综合式模式(梁玖著《艺术概论》)等等。

1、“语言”导入法。每个艺术品种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学习它并不难。掌握艺术语言,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

2、背景深入法。

背景资料包括:一是作品产生的时代和流派风格特征;二是作者的简介和趣闻佚事;三是作品在鉴赏、收藏、流通过程中的奇闻佳话。

3、同类比较法。一是体裁、形式相同者比较。二是主题相同者比较。三是中西同体裁作品比较。

第三节 艺术分类与艺术赏析

一、艺术的分类 按人的感知方式分类有: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综合艺术; 按艺术形象存在方式分类有: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按作品存在的状态分类有:静态艺术、动态艺术和想象艺术; 按作品反映现实的侧重面分类有: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按作品功能分类有:实用艺术和美的艺术。按作品使用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来分:有语言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造型艺术和综合艺术等。

(一)语言艺术

就是文学。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二)实用艺术

广义包括建筑、工艺美术、装饰美术、书法等体裁。狭义专指运用造型手段和艺术技巧,对生活实用品和陈设品进行艺术加工的装饰艺术。

(三)表情艺术

主要是音乐和舞蹈两类体裁。广义上与表演表情有关的戏剧、曲艺、杂技、电影、电视等也在表情艺术之列。

(四)造型艺术

广义又称“美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书法篆刻、工业设计等,是艺术中的大家庭;狭义专指绘画、雕塑、摄影。

(五)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是综合运用多种艺术体裁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来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门类。主要有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门类。二、十大艺术赏析 这里除“工艺”外,正好包括了人类艺术史上的“九大艺术”,即音乐、舞蹈、绘画、雕刻、建筑、诗、戏剧、电影和电视。

(一)音乐 音乐是用有组织、有一定节奏和旋律的音响,塑造艺术形象,直接表达情感的艺术。人们称音乐是“人类的万能语言”、“心灵的喷泉”。

音乐艺术的语言有节奏、旋律、和声、复调、速度、力度、音色、调式、曲式等。

鉴赏的步骤是:首先感性欣赏,得出“好听”或“不好听”的结论;其次情感欣赏,通过反复聆听进入到作品特定的情感氛围中;最后是理性的判断,了解作者的简介、创作意图、作品产生的背景、作品表现的内容和主题,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舞蹈

舞蹈是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的人体动作来表演的艺术。被称之为“活的雕塑”、“人的生命之舞”、是“看得见的心灵旋律”。舞蹈艺术的语言有:(1)舞蹈动作,由动的姿态、速度、韵律、力度组成,这是舞蹈的生命线;(2)步法,是舞蹈者在行进、腾跃、站立的运动过程中脚的动作程式,这是不同舞种的标志性区别所在;(3)手势,是舞蹈者手势运动的动作程式;(4)姿态,是舞蹈中整个躯体运动的程式化的风格趋向及亮相形态;(5)节奏,是舞蹈动作、舞蹈段落在运行中规律性的时值控制;(6)舞蹈场面,是舞蹈者与环境、舞蹈者群体之间动作及造型构图的组合。我们鉴赏舞蹈作品要综合这些舞蹈艺术语言作考察。舞蹈是人体的造型艺术。其最大特点为动作性,舞蹈还有抒情性的特点,通过奔放、舒展、刚柔结合的舞姿,抒发内心的情感,表现特定情境中的精神气质。节奏性则通过节奏变化表现舞蹈动作的力度、速度、强度,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看舞蹈的动作,要求动的自如、动的优美、动的绝妙、动的规范、动的有情感。在动作中要善于欣赏舞者的身姿美、律动美,如《春江花月夜》的婀娜悠雅,《睡美人》的清新舒展。要善于欣赏舞者的虚拟美、形式美,如《雀之灵》中惟妙惟肖的摹态、《天鹅舞》中芭蕾的足尖技巧。从欣赏舞蹈的动作,上升到领悟舞蹈的情感直至舞蹈的意境意韵。

(三)绘画

绘画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以反映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审美理想的艺术。绘画是艺术中最古老、最主要的一种。被人称为“无声的诗”、“自然的女儿”。绘画艺术最主要的语言是线条、色彩、造型、构图

鉴赏绘画作品,应该注意结合绘画艺术语言,从绘画审美的造型美、静态美和意蕴美中找到切入点。绘画艺术以静态写动态,关键看是否抓取了最佳瞬间,绘画艺术还以具象写意蕴。中国画“画中有诗”、“以形写神”,追求象外之意。西洋画同样追求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四)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塑的材料刻划、塑造出三度空间直观的造型形象,以反映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塑艺术被人称为“立体的图画”、“静止的舞蹈”、“形体化的诗”。它也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史前的石像、陶人、到公元前的希腊雕像,直到现代雕塑,一直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

雕塑艺术主要有圆雕和浮雕两大类。圆雕又称浑雕,形象临空可以四面观赏;浮雕是半立体,有一个平面做背景和依托,又分高浮雕、中浮雕和浅浮雕。雕塑艺术的语言有:形体、影像、结构、材质等。

鉴赏雕塑艺术作品,要从上述艺术语言中找到切入点和结合点。同时要看到,雕塑艺术长于抒情,短于叙事;表现瞬间,难现过程;一个优秀雕塑家往往着力在短处上下功夫,使艺术形象同样能叙事、能有过程和动感。这也正是我们鉴赏时作再创造的目标所在。

(五)文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前面“语言艺术”中着了介绍,其主要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

1、诗歌是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充沛的情感,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艺术。诗歌以叙写内容的方式来分,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以表现形式来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其中格律诗具有严密的形式规范,音节、诗行、韵脚、字数等都有规定,中国的近体诗及词曲、西方的十四行诗都是格律诗。

诗歌形式上注重纵向排列、节奏规整,古典诗歌还要押韵。其内在本质是长于抒情,具有特别强烈的自我表现色彩。诗歌魅力的根本所在是人情人性,也就是它的情感美。优秀的诗歌,情感诚挚深沉、丰富细腻并且蓄势待发;诗歌的语言美,表现为语言精炼、含蓄、朦胧,语言的非语法化,象“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主、谓、宾等完全颠倒,但却有特殊的韵律感和色彩感;诗歌还有奇妙的音律美和意象美。诗的声调押韵、结构有序,具有音乐旋律特征;诗人能给我们无尽的意象和意境天地,精彩之时,正是“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而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小说以篇幅长短和容量大小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三种样式。小说的创作必须借助艺术的虚构,必须在叙事当中完成自己的主题,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具体细致的环境描写,有典型的人物及活动过程,所以被称为最重要的文学体裁。小说的艺术语言主要是人物、情节、语言、结构。这是我们鉴赏的路径:一是人物形象,看人物外貌、心理、行为、性格是否鲜活典型;二是故事情节,看是否完整、生动、丰富;三是语言运用,看是否形象化、生活化、性格化和风格化。譬如,《水浒传》的语言极富生活化,“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奇本事”,所以“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四是结构形态,中国古典小说多为章回结构,西方小说结构多样,以线索为核心,有封闭式、开放式、单线、复线等多样结构。结构之完整、严密、清晰、和谐、紧凑、独特,足以耗费作者的许多心智。所以值得我们去用心审视。

3、散文是指一切无韵而体散的文字型的语言艺术。主要分为记叙散文、论说散文、抒情散文。散文艺术外在结构散漫、简约,不受拘束;语言优美、清新流畅,生活气息浓郁;取材随意,包罗万象,样式和手法丰富多彩。散文艺术的内在美在于情感、理趣、意境的美。往往小中见大,以小取胜,虽着眼于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情、一理,但能刻意追求大境界,象著名的《陋室铭》、《醉翁亭记》、《背影》等都是如此。散文长于抒情,能于寻常细微之中阐发深情实感,营造高远意境。好的散文作品能让我们感受到深长隽永的意境美。

4、剧本是指为戏剧、电影、电视所撰写的可供演出、拍摄作蓝本依据的语言艺术。它是艺术创作最终完成必需的基础。所以人们都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为戏剧、影视服务,但它又可以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样式而存在。在剧本里,思想是灵魂,人物是主体,情节结构、造型语言等是方法和技巧。剧本在文学性、思想性的基本要求上与小说一致。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篇幅的有限性,不可能长篇累牍;二是文字描绘的可视性,一切都具有影视的可拍摄性或戏剧的可表演性;三是结构的专业性,戏剧剧本按台词、场、幕来安排,影视剧本按镜头、场面和段落来安排。同时在内涵结构上受到戏剧、影视艺术思维的制约,戏剧有戏剧固定时空的思维,影视有蒙太奇思维。我们鉴赏剧本这一艺术,可以从可读性、可看性、可表演性上找到它的价值所在。

(六)戏剧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表演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和编导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艺术形式。狭义的专指话剧,广义的包括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广播剧等。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在艺术史上被称“第七艺术”。其艺术语言主要是人物的形体动作、言语动作(对话、独白、旁白);对于中国戏曲,主要体现为人物的唱、念、做、打,它和戏曲的做功“手腿身步法”并称为“四功五法”,这是演员的基本功。戏剧、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有:(1)综合性,集诸种艺术为一体;(2)过程性和直观性,现场演出交流及整体氛围,能使观众受到极大的心灵震动和感化;(3)相当的真实感,舞台上创造的仿真的生活环境,让观众如临其境、深受感触;(4)戏曲的虚拟性和程式性,在戏曲舞台上,一个圆场代表行程万里,一个筋斗便是腾云驾雾;几把桌椅可作高山,几个龙套乃是军队;一支马鞭作跑马,两把旗幡做水波;人物服装无汉唐明清之分,仅表明角色年龄、性别、身份。尤其是角色行当分为旦生净丑。角色面貌脸谱化,使忠奸良暴辨别分明;(5)表演讲究程式,常见程式化动作有起霸、趟马、走边、圆场等。有明显的假定性、夸张性。

(七)影视 影视是利用现代摄影、录像、录音技术,吸收其它艺术形式手法,以活动有序的画面为媒介,在银幕或屏幕上塑造视听形象,逼真地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的综合艺术形式。电影电视是现代科学和艺术的结晶,是一对艺术姊妹,除了拍摄制作器材、技术和播映收视方式有区别外,在审美原则上是一致的。其基本语言是画面和声音。

(八)建筑

建筑是以物质材料和技艺手段为基础,根据实用或审美的需要而建造的空间造型艺术。又属于实用艺术、静态艺术的范畴。人们称之为“凝固的章乐”、“无声的诗篇”和“石头书写的历史”。建筑艺术的语言有:(1)面,建筑物最具代表性的立面的造型(2)体形,是建筑物的总体立体造型,(3)体量,是建筑本身的空间大小,它对人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力作用巨大;(4)空间,是建筑物内在空间的形状、大小、方向、开闭、明暗的处理变化,可以强烈地感染人的情绪;(5)群体,是非单体建筑物有机组合后的整体效果,群体建筑象一部交响曲,形成数个乐章和起承转合关系,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6)环境,是建筑物内外所具有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总和,优秀的建筑应该凭借环境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系统。

建筑艺术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所以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优秀的建筑物应该是两者的有机统一。象赵州桥两边的拱洞、哥特式教堂边侧的飞扶壁,中国古建筑的飞檐、斗拱,都是既实用又美观的典范。我们鉴赏建筑艺术,要从其功能美、材料美、结构美、工艺美和环境美中找到美与善、美与真的统一。要从最基本的建筑安全、舒适感之上找到美感和更高层次的文化感染力。

(九)工艺

工艺指用美术造型设计与色彩装饰的方法和技巧,将物品加工制作成既实用又美观的成品的艺术。这里的工艺即指“工艺美术”。工艺品从社会价值来看,分为民间工艺品,如泥塑、蜡染、剪纸、绳编、竹编、草编等;美化后的生活日用品,如刺绣服装、陶瓷等;特种工艺美术品,如牙雕、珊瑚雕、唐三彩、景泰蓝、绒绣、泥人等。也可以将前两者并称为“实用美术”,后者称为“装饰美术”。工艺从品质来分类,有彩陶、瓷器、青铜器、玉器、漆器、丝织品、玻璃器、竹编工艺器等。

我们鉴赏工艺美术品,要注意其基本艺术语言,主要有构思、造型、色彩、纹样、技艺等。(1)构思指在处理作品实用与美观、表象和含蕴、原材料与成品关系时的创意设计。如玉石雕刻往往因材料而巧用结构、巧用俏色,能点石成金,化废为宝。(2)造型指作品形态外观和结构组合。如瓷器、玻璃器首先考察其外观造型,紫砂茶壶则看其象形应物的巧妙。(3)色彩指作品的色相、色泽及色彩的搭配组合。(4)纹样指作品表面的纹线花样,如中国丝织分绸、缎、绫、罗、锦、绒、纺、纱、绢等,素有“花者为绫,素者为绢”、“多色为锦,光面为缎”之妙,色彩、纹样成为最其主要因素。(5)技艺指作品制作的工艺技巧、质量水准,这是所有工艺美术品的生命线,是工艺师的艺术见解和技艺功力的体现。是粗制滥造,还是沤心沥血,结果大不一样。譬如瓷器的上品要“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微雕工艺要求“毫厘之内,大千世界”。对于有文物价值的工艺器的鉴赏又叫鉴定,必须要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在社会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上找到作品的更多的价值。

(十)书法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通过点划运动来表现一定情感、意蕴的艺术。它是中华文化所孕育的一种独特的艺术种类,是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在的表现性空间艺术。被称为“心灵的艺术”,“汉字的舞蹈”。书法的艺术语言主要有:用笔、用墨、结字、章法、气韵。

(1)用笔指行笔的方式、方法,有刚柔、徐急、轻重、藏露、提按、顺逆等区别。一般运笔中锋为主,侧锋为辅,“逆入、涩行、紧收”,点线之间,特别注重骨力和笔锋;

(2)用墨指墨的着色程度及变化,有浓淡、枯润、新宿之分。墨色对于烘托书法的神韵、意境有着重要作用;

(3)结字指字的分间布白、经营位置。即字的结构,有大小、宽窄、奇正、舒敛之分。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结字,正楷有著名的欧、颜、柳三家面貌,行书、草书都有结字的规范要诀,隶书更追求结字的异体出新,所以结字也是书法家的基本功;

(4)章法指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也叫布白。它以墨迹与空白、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边款之间的对比、关照、呼应、应接等关系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好的作品往往“计白当黑”、“一气呵成”,章法严谨又生动鲜活,符合形式美的法则和东方艺术空灵、含蓄、和谐的意味;

(5)气韵指书法作品中的美学精神、品质、气度和风格。书品是人品的体现,是学养的外化。功力加品学修养,推动着书法家的进步,如“颠张醉素”说的是张旭、怀素的气韵,“颜筋柳骨”说的是颜真卿、柳公权的风格。作为鉴赏者,我们要多看多识多比较,从了解民族文化入手,认识各书法作品所属书体、流派及其应有基本规范,进而审其法度,看用笔、结字、章法的面貌;观其神采,看主观感受是否得气韵、精神和天趣;再识其独创,看作品是否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的特征。独创是艺术发展的活力所在,是否有创独,是我们考察所有艺术作品的高标准要求。

《美学与鉴赏》学习辅导

主讲教师:孙景曾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原著属原作者

第五篇:审美与人格陶冶(主题班会2)

主题班会:审美与人格陶冶

班主任:吴周焕

主持:欧阳微

时间:2005年 12月

班级:高二(10)班

一、课程设计

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审美对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主题班会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设计的活动形式,试图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去学会分辩真、善、美,追求积极向上的审美境界,同时,也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人才华与集体的智慧,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趣、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

二、活动目的:

1在结合《德育读本》的活动内容基础上,重组教学活动形式,探索适合本校学生自身审美活动的水平与境界,寓德育教育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2通过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关心集体,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3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而使学生的基础素质得到提升。

三、班会活动程序:

主持人: 欧阳微

第一幕:美的探索(引言,概述祖国江山的壮观,探讨高中学生审美的要素。)第二幕:美的欣赏(体现高中学生对美的追求与欣赏)

第三幕:美的展现(服装表演,体现青春之美)

第四幕:美的升华(配乐诗朗诵,让青春与美结伴,使每位学生的审美观得以升华。

下载审美鉴赏主题班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美鉴赏主题班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审美与艺术鉴赏课考试题

    审美与艺术鉴赏课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审美趣味 答:审美趣味也称“审美鉴赏力”。审美趣味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偏爱,是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

    审美与艺术鉴赏课作业

    1、欣赏摄影的技术技巧有哪些? 答:(一)自然光的美学特征 第一,自然光的时间特征。第二,自然光的空间个性。 第三,没有不好的光线,只有不成功的驾驭。 (二)黑白摄影的美感及其技巧......

    写景散文的审美鉴赏[五篇材料]

    写景散文的审美鉴赏 摘要:“审美鉴赏”是指学生体验、欣赏、评价和表现美的能力及品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

    高中语文文学鉴赏中的审美教育(精选5篇)

    高中语文文学鉴赏中的审美教育 毋庸赘言,文学教育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文学审美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学教育的核心是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主题班会

    为了深入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营造安全、和谐、稳定、健康的校园生活环境,以下让我们共通学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讨论:我们身边存在......

    主题班会

    16-1班第十九届推广普通话主题班会 活动目标 : 1、使学生明确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2、教育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坚持讲普通话。 3、希望学生能互相督促、互相鼓励养成讲普通话......

    主题班会

    二(1)班主题班会 教育目标: 1、通过队会,让学生了解上海的过去和现在,感受到上海近几年来的巨大变化。 2、畅想未来,为建设新上海而努力学习,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班会过程: 甲:江水......

    主题班会

    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设计 班会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意识到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觉性。 2、让学生能辨识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