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的审美鉴赏[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3:2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景散文的审美鉴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写景散文的审美鉴赏》。

第一篇:写景散文的审美鉴赏

写景散文的审美鉴赏

摘要:“审美鉴赏”是指学生体验、欣赏、评价和表现美的能力及品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导读”“意读”“情读”“美读”四个环节来引导学生体验、欣赏、评价和表现美,让学生感受写景散文的诗情画意,还语文课堂以文学气息。

关键词:审美鉴赏;导读;意读;情读;美读

在以核心素养为纲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中,“审美鉴赏与创造”被确定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审美鉴赏是指学生体验、欣赏、评价和表现美的能力及品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精选了一批高质量的现代写景散文。这类散文文质兼美,具有诗的韵味、画的美感,想象丰富,情思切切,意境悠远,余味无穷,正是学生品味语言艺术、体验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审美想象,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的良好载体。

在写景散文的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导读”“意读”“情读”“美读”四个环节来引导学生体验、欣赏、评价和表现美,取得不错效果。导读激发兴趣,意读通体纯熟,情读有声有情,美读如吟似诵,一遍比一遍读的入味,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逐步达到自然通透的境界。

一、导读精心设计,引导主动学习

“导”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引导、辅导、因势利导;“读”则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导”和“读”的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单向的“授―受”格局。而我则通过导读单的形式让学生课前完成导读环节。导读单由导读词、导读问题组成。导读词营造诗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读问题巧设悬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记下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疑问。

在《江南的冬景》中,我设计这样的导读词:

中国文人心中,都有个永远割舍不掉的江南情结。“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白居易心中,江南是明丽如画的回忆;“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杜甫心中,江南是劫后栖息的港湾;“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王安石心中,江南是无比眷恋的家园。今天,你将走进郁达夫冬日的江南。晴日碧空,漫步东郊的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雪莱的诗句“若是冬天来了,______”;暮雨蒙蒙,信步村外的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唐朝那位诗人做的“_________,绿林豪客夜知闻”的绝句;瑞雪飘飘,临窗把盏的你会吟出“晚来天欲雪,_________”;会神往“寒沙梅影路,_________”;会联想“柴门闻犬吠,_________”;你会发现“前村深雪里,_________”。

我精心选择一批有关江南的著名诗句,及课本中相关或引用的诗句,通过强烈抒情色彩的串联词,唤醒学生心中沉寂的江南情结,营造情境,让学生获得或悲或喜的审美感受,从而激发其强烈的阅读兴趣。

随后设置这样的导读问题:

1.既然是江南的冬景,为何要写北方的冬天、北方的夏夜、闽粤的冬景?想知道原因,请阅读1―4段。

2.画家刘海粟曾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郁达夫的妙文。”请阅读5―9段,看看生活在杭州的你,能发现几幅优美动人的画卷。

3.请阅读第10段,这篇散文清新隽永,明朗真挚,但作者却在文章结尾说这是“无聊的杂文”“不再想写下去了”,为什么?请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行思考。

导读问题不宜过多,且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能更好地写出感受和提出疑问。

二、意读以画入文,感受诗情画意

意读,即是集中全部意念去朗读。课文中语句的音韵、节奏、语调及所附色彩将直接刺激大脑,语言符号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读者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幅具体可感的画面,从而不自觉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意读的效果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是否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眼、耳、口、脑多种感官;二是在学生意读没有多少感觉时,教师能否巧妙加以引导。

在《江南的冬景》意读环节中,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来增强学生的画面感。

郁达夫对江南的冬景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描绘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卷。请同学们怀着诗情画意去默读第2段、第5段、第7段、第8段和第9段,并为每幅画卷配上一个文雅的名字。再用一个词语概括它的特点。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画面感,在意读指导时,我着重从构图用色和意蕴两方面启发学生。如第5段,我提醒学生关注“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赭色的野草”“带着绿意的草根”“风和日暖”“青天碧落”这样的词语,指导学生借鉴色彩学原理感知作者心情。越暖越亮的色彩,画面越热烈,动感越强;而越冷越暗的色彩,画面越沉闷,就越显得静。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郁达夫以色彩入文,注重细节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副色彩亮丽、生机盎然的工笔细描画。

第7段,我则提醒学生关注 “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这样的词语,引导他们参照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感悟写景的妙处:作者利用色彩点染造成的远近虚实的层次,寥寥几笔使得自然景色有了一种若隐若现、氤氲流动的朦胧美,如同一副淡笔勾勒的山水画。

第8段,我提醒学生关注郁达夫引用的四句诗,借“踏花归去?R蹄香”的典故启发学生:“画家不画花却画蝴蝶,避实就虚,让人从追逐马蹄的蝴蝶联想到马蹄踏花生香,产生无穷的想象空间。”从而引导学生感悟郁达夫写景的妙处:引用诗句,避实就虚,以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如同一副高明的写意传神画。

三、情读批情入文,领悟人文情怀

情读就是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朗读时,与其说是用声音读课文,不如说是在用心感悟语言,感悟内容,感悟作者。情读过程是“情”“文”“声”三者的循环互发,不断地碰撞、发现、融合的过程,是走进作者、深入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是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塑造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过程。

在情读时,我们要意识到:情读是高层次的朗读,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对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刚接触文章,没有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基调时,要求他们有感情朗读,则是不切实际的,是不符合认知发展规律的,必然徒劳无功。

在《江南的冬景》情读教学环节中,我听到部分学生用低沉的声音朗读“微雨寒村图”和“江南雪景图”,并振振有词地认为:这两幅画面,一幅暮雨潇潇,一幅是雨雪霏霏,显然是情感低沉。对此,我反问到:照你这么理解,不是和全文“明朗”的基调矛盾吗 ?接着引导学生从“红黄”“ 灯光的月晕”“昨夜一枝开”等词句中感受到景物之暖,从“三五人家”“喧哗的酒客”“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能饮一杯无”“微雪酒香村”“风雪夜归人”等词句中感受到人情之暖。这些“明朗”的暖色调让学生终于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郁达夫有明朗的心境,也就拥有明朗的“微雨寒村图”和“江南雪景图”。并进一步意识到:江南不仅是郁达夫居住的家园,更是精神的家园,郁达夫先生深深爱着这片土地,于是深雪中有了浓浓春意,寒雨中飘出暖暖人情。

我们知道,情读的过程是走进作者,深入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因此,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知人论世是情读的有效途径。在《江南的冬景》一文的情读环节,我向学生出示了郁达夫同时期的作品和日记:“恶人的世界,塞尽了我的去路。”“碰壁,碰壁,再碰壁!”“烽火满天殍满地,儒生何处可逃秦。”“朝市而今虽不是秦,但杭州一隅,也绝不是世外的桃源。”让学生走进了一个真实的郁达夫,一个现实中处处碰壁,无奈回到家乡隐居的郁达夫,一个用明丽闲适的江南来安放自己那敏感、躁动而痛苦的心灵的郁达夫。然而家乡虽好,却非久居之处,郁达夫并非寄情山水的旧时文人,受伤的心灵在家乡获得慰藉之后,他又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真正斗士,又斗志昂扬地投身改造旧世界的斗争中去,由此才会说出“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之类的话。

四、美读配乐吟诵,提升审美境界

美读环节成功的关键在于配乐的选择。配乐作为对语言的一种渲染,是反映作品情意与表达内容的载体。它可以把音乐与声音更好地融合一体,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呈现出作品的美感。在写景散文的教学中,我异常重视配乐朗读,并搜集了一批与散文格调意境相契合的音乐。如美读《听听那冷雨》,我选择纯净清新又暗含如梦似幻般惆怅的钢琴曲《雨的印记》作为配乐;美读《江南的冬景》,我则选择了古筝曲《望江南》。《望江南》格调明快,通过音乐表现了江南如画的风光,古筝的各种演奏技巧表现得十分出色,颤音的技法使整个乐曲动人心扉,像怀念江南的激动,也像江南美景未能尽收眼底的轻微的幽怨,泛音悠长空远,意味无穷。轮指更是诉说着江南一幅幅画卷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把乐曲推向高潮。

示范配乐美读,是感染学生、展示教师风采的绝佳途径。如果教师朗读水平不高,也可以让一些有朗读特长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或是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名家的朗诵名品。总之,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情感激励学生,从而达到了让学生“想读”“乐读”“爱读”的目的。

古人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但在写景散文教学中,单?的一遍又一遍的枯燥阅读是难以带给学生愉悦的审美体验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的指导,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想象,披情入文,知人论世,品味文中美的景、美的人、美的情,让学生逐渐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

作者简介:吴军(1980―),男,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第七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第二篇:写景散文的分析与鉴赏

写景散文的分析与鉴赏

写景散文的分析往往是同学们最为担心的,许多同学一读到写景抒情类的文章便无所适从。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你就能轻松Hold住那些看似艰深的阅读试题。

读内容,对象情感双结合当我们面对“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这类问题时,你只需要从两个角度思考即可。第一,看看文章写了那一景物对象————从时间和景物内容两个方面到文中去寻找信息;第二,看看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大多数时候表达的都应该是作者对写景对象的热爱赞美之情,偶尔也会揭示某方面的哲理(这时文中往往有可以使用的中心句)。把这两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就是文章的“中心内容”了。瞧瞧,就是这么简单!

景与情,字里行间觅踪迹

写景,目的自然是为了抒情景,至于抒发的怎样的情感,我们不难从字里行间寻觅到踪迹。从文章总体而言,一般来说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上文提到的“热爱赞美”之情,我们一般都表述为“对XX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对象,包含的可能不仅仅是对景物对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也有对象征对象的热爱、赞美、崇敬等情感;三是还可能包含着某一哲理和启发。从文章局部而言,我们只需要认真分析作者写景时那些具有人格化特点(常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的词语,如“顽强”“宁静”等本用来写人的形容词,这些词语往往就是对景物特点的概括。

赏角度,轻松应对在“五觉”

写景,需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和顺序,优秀的写景散文,对这方面的要求更高。而当我们面对“作者选取了那些角度(顺序)来写景”之类的问题时,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五觉”的角度分析,看看文章是否是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几个方面来写的;二是从空间的角度分析,看看文章是否按照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等角度来写的;三是从景物的虚与实、动与静的角度分类;四是给景物对象分类,也可以将所写内容分成一定的层次,看看每一层次所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通过分类或分层得出最后的结论。

妙鉴赏,内容写法赏修辞

写景善文一般都少不了鉴赏类试题,这类试题大多与修辞联系在一起,在试题形式上往往表现为“请你从修辞的角度为文中画线的语句写几句赏析”,回答问题是要把写法和内容结合起来分析。从写法的角度回答:用什么方法写的,包括修辞方法和遣词造句;这些方法给了读者怎样的印象,比如“形象”“生动”“传神”等。句子与上下文有何联系,比如“与上文相照应”或“为下文做铺垫”。从内容的角度回答:句子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将这些内容组合成相关的句子就能顺利解决问题了。

第三篇:审美鉴赏主题班会

“审美鉴赏”主题班会

活动班级:高一2主持人:王兰兰班主任:梁建国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美,正确进行穿着打扮。

2.使学生认识美不仅仅表现在外貌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上。

3.让学生的注意力从穿着打扮转移到学习上,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

1、找两名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准备朗读《心灵美才是永恒的美》。

2、搜集一些名人对于心灵美的看法的资料。

3、请学生写小品并找几个有表演才能的学生表演小品。

活动程序:

一.主持人上场,导入正题

二、看照片,评论美

我们学生对明星很感兴趣,有的成了追星族,以明星为标准,为生活中的榜样,这应该不是坏事,但是要寻找正确的标杆,下面,看一组明星照,看看他们美吗?

1.酒井法子的剧照2.张柏芝3.林志玲

看了这些照片,同学们肯定觉得很美,确实,老师也认为很美,但是再看看这些明星所做的事:酒井法子吸毒、张柏芝的艳照门事件,林志玲逃税,你们现在还觉得她们美吗?

结论:明星≠美

三.看照片,思考美

1.看我班几组图片,谈谈对流行发型的看法。

女生们还要拿你们的刘海去挡住你们漂亮的脸蛋吗?

我们的发型是否该回到过去?

结论:流行发型≠美

2.看图片,辩论:改了窄裤脚就真变漂亮吗?

结论:窄裤脚≠美

3.想一想: 校园里同学打扮上还有哪些这样不和谐的“美”?

4.议一议:请同学讨论一下为什么这些让你觉得不和谐?

启示:中学生要注意仪表美,装扮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身份

5.学生这样打扮最合适,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对中学生的衣着打扮有明确规定:

(1)要求穿着朴素、大方、得体,符合中学生身份,不穿拖鞋。

(2)佩戴校徽、团员佩戴团徽。

(3)不染发,女生不披发。

(4)不戴首饰。

我校对男生发式的规定“前不遮眼,侧不掩耳,后不及衣领”

6.周总理仪表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扣、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总理对自己的仪容仪表的要求,值得学习借鉴。

四.看表演,辨真美

小品: 公交车上

小品简介:在一辆共交车上,坐着一位时髦漂亮的女郎,乍一看给人的感觉很美。此时,刚好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大爷上了车,不小心踩了她一脚。于是这位“美丽”的女郎立即杏眼一瞪,满脸怒容,张口就骂:“你这老不死,怎么把我的新踩脏了。”公交车上,一位穿得土里土气的农村姑娘,主动让位给这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大爷,人们投去了赞扬的目光。

1.说一说:①你们对这两个女孩子的看法?哪里美?哪里不美?

②谁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

启示:

内在的不美影响了外在美

内在美弥补了外在美的不足

2.名人如是说:

形体之美要胜过容颜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过形体之美。

——培根(英国)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一个人的美不在外表,而在才华、气质和品质。———马雅可夫斯基(俄国)歌德曾说过:“外在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在美方能经久不衰。”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内心。”

3.何谓:“内在美”?

人的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所以内在美也叫心灵美。

包括: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

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丰富的学识和修养

五.看视频,感受美

1.中国最美女孩孟佩杰:最美女孩美在哪?短片中何以体现?

2.网络诗:《致最美女孩》

六.形成共识:心灵美才是永恒的美

朗诵《心灵美才是永恒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美的呢?可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中学生深思。许多人注重外表的修饰,认为这就是美,不错,着是美,但并非美的全部,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内心。” 这句话抓住了美的本质。

本来,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雨露里的中学生,充满蓬勃朝气,洋溢青春活力,红扑扑的脸蛋,亮晶晶的双眸,黑黝黝的秀发,无不闪耀出迷人的光泽,给人以纯洁、清新、健康的自然美的感觉。但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漂亮、时髦,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打扮、粉饰自己,结果反而给人以矫揉造作的感觉,我们应该懂得,在美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比心灵美更令人陶醉的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用渊博的知识充实自己,高尚的行为感染别人。立志、进取、勤学守纪、尊师爱友、举止文明、博学多才,这才是真正的美!

美不在外表,而在心灵,再美的鲜花也有凋零的时候,再美的容颜椰油衰老的时候,只有心灵美才能经久不衰,让我们不懈地奋斗与追求,使自己的心灵净

化,格调升华,创造经久不衰的、永恒的美。

七.班主任总结

八.班会结束

齐唱:《明天更美好》

第四篇:艺术美与审美鉴赏

艺术美与审美鉴赏(详文)

艺术是人类智慧、精神、情感最伟大的产物。艺术的使命是创造美。艺术使人类得以超乎寻常地拥有试图领悟、驾驭和创造这个世界的最佳手段,她甚至胜于并且早于科学、宗教、法律对这个世界的作用能力,就是因为艺术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和美的世界。说到底,艺术是人类文化力的最独特的方面。我们可以徜徉在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的领域里,不断认识审美的规律,那里有无数可资审美鉴赏的精采景致。然而,艺术的领域更为精采迷人。艺术美在艺术家手中把人类的现实情愫和理想境界通过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影视、工艺、书法等作品加以多姿多彩的展示,构成了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的美的长廊。因此我们说,艺术美正是我们进行审美鉴赏的最佳去处和最有效的途径。

第一节 艺术美的本质与特征

一、什么是艺术美 艺术美是艺术家从事艺术活动所创造的美。艺术的主要特征是情感性、表现性、再现性和创造性,她的最大特征是审美性。

(一)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的源泉来自于现实生活。在美学史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自然的“摹仿”,达·芬奇提出艺术作品“好象是第二自然”,歌德认为艺术“高于自然”,别林斯基更是鲜明地提出“美是生活”的论断;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阐明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指出美是从人区别于动物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因而艺术美所反映的是带有社会性的、历史存在的人的有意识的生产活动的本质。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升华。艺术美以现实美为基础,是艺术家根据审美要求精心创造的产物,它必然要追求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内涵。

如《黄河大合唱》,它通过写黄河情、黄河怨、黄河怒吼,道出了黄河的壮美和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作品的美远远超出了黄河的自然美范畴,人们从作品的内涵中看到一个民族在呐喊,能够产生强烈的激情和共鸣,于是在充分的情感升华、精神满足中实现了作品艺术美的更高境界。

(二)艺术美与艺术家的关系

艺术家是构通现实美与艺术美之间的桥梁。什么是艺术家呢?艺术家绝不是某种称号下的人物,而是真正艺术作品的创造者。艺术家主要从事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精神活动,他要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再现生活和认识生活,从而有效地达到感染人、影响人、启发人和教育人的目的。

艺术家的艺术修养是创造艺术美的基础。因此看一件艺术作品首先是审视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如何,包括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技术与技巧。艺术家的品学修养是创造艺术美的关键。艺术有文野、雅俗、优劣之分,艺术家也有工匠与大师之别。

(三)艺术美的本质

艺术生产就是艺术创造,艺术美就是艺术产品的美,就是创造美。换言之,艺术美的本质就是艺术家按美的规律进行的精神性创造。

二、艺术美的审美特征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艺术作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美总是以具体、鲜明、可感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表达情感,感染欣赏者。

(二)情感性

艺术离不开情感,情感体验是艺术魅力的源泉。鲁迅说“创作总根于爱”。任何艺术作品,如果缺少艺术家个体情感的表现和宣泄,只能是毫无生机的图解或罗列。艺术家在作品中不只表现情感,还要表现思想。

(三)独创性 独创意味看艺术作品的独特新颖、不可重复。这是因为艺术家在真诚对待其艺术创造时,总是试图运用新鲜的心理体验、新颖的表现为法,创造出新奇的艺术形象。欣赏者也不会允许一件抄袭重复的艺术形象占据他们心底的艺术收藏。

因为艺术的独创性,我们看到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说诗,有李白的飘逸洒脱,有白居易的朴实清新,王维的淡雅空灵。说画,有大卫的严谨典雅,有德拉克罗瓦的浪漫活力,有凡高的稚拙狂怪;说戏,有梅派的瑰丽端庄,有尚派的清新俏丽,有程派的婉约绵长。因为艺术的独创性,我们还看到同一流派、同一体裁、同一主题下不同的艺术作品面貌。于是有了王羲之、颜真卿、徐悲鸿留下的天下三大行书;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和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有了米兰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哥特式建筑的绝世精品。

(四)典型性 典型化是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法宝。典型的艺术形象,比之现实美应该更集中、更强烈、更典型、更普通,因而更美。同时它也是个性鲜明与共性高度概括的形象,既有独一无二的个体品质特性,又有类型群体的共同特征。在艺术美的长廊里,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概莫例外。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代表着人文精神复苏下抗争不果的悲剧形象;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薛宝钗是封建豪门污泥中长成的两株不同性格闺秀的典型;鲁迅笔下的阿Q,更是旧社会国人劣根性的代表。

(五)永久性 优秀的艺术作品,其审美价值具有经久不衰的永恒魅力。事实上,我们今天所鉴赏的绝大多数艺术品并不是当代的作品,我们享受着前人馈赠给后世的精神食粮,而这些不朽的作品正是因为其优秀性而在无情的历史长河中经淘洗、筛选而留存下来。

第二节 艺术美审美功能与鉴赏方法

一、审美功能

(一)轻松娱乐功能 艺术创造美,艺术能唤起人的美感,能够给人以感官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这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他门类意识形态所办不到的,(二)启迪认识功能

艺术通过形象再现社会生活,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所以艺术作品在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同时,还使人从中获得多方面的认识和启迪。艺术以抒发情感为手段,以创造美为目的,但同样能为我们打开一扇扇生活视野的窗口。

(三)净化教育功能

艺术家创造美的形象,也总是体现着对描绘对象的思想评价和爱憎态度。鉴赏者的正确途径是能够从欣赏美的层次上升到领悟文化、接受思想的层次,达到心灵净化和思想升华。所以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正是艺术审美特征所提供的优势。

(四)精神升华功能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生产活动。艺术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需求,是人借以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精神升华功能是人性和人格经过洗礼后的复苏、再生或矗立的一种境界。一句话,它对人的精神境界高低、优劣和贵贱起着积极的影响。

真正的艺术家为精神创造而活着,正如歌德诗剧《浮士德》中浮士德的内心独白“如果寻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就应该去寻找死亡”。所以不少艺术家成为艺术美的“殉道者”,生活乃至生命的第一位是艺术创造。对于艺术接受者,鉴赏往往成为一次盛大的精神典礼,可以穿越时空与我们祖先、圣贤以及我们的心爱者、崇拜者作心灵的交流。看电影《黄土地》,从那既贫瘠愚昧又博大深沉、内蕴顽强生命力的黄土地上,我们好象参与到了整个民族之艰难觉醒的盛大仪式中。听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中以席勒诗填词的《欢乐颂》,我们好象置身于“欢乐女神圣洁美丽光芒四射照大地”的非凡境界中,罪恶是多么可耻,自私是多么渺小,我们自豪人类的伟大、尊严,也不由得感叹艺术的博大、永恒!

(五)调节补偿功能 艺术作品有明显的调节补偿功能。它可以帮助人们在情感世界实现可望而不可及的愿望,得到在世俗生活中追求不得的精神性兑现。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艺术补偿效应和机制。一旦补偿得到满足,人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与冲突得到了调节,人的精神状态便可进入和谐、净化的境地。

艺术的调节补偿功能之于我们鉴赏者也同样地起作用。在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忘我的幻想境地,或者是曾经失落的家园或者是憧憬中的福地,我们可以看到罪恶在最后一刻被毁灭,看到英雄在百劫之后而再生,看到性情中的偶像仿佛与我同行„„用费洛伊德的话说,艺术就是“一种脱离现实可能的幻想的象征,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它创造一个精神世界,鉴赏者可以从中得到精神的调节和补偿。美国好莱坞是著名的“梦幻工厂”,它认为塑造那些男女明星偶像可以补偿人们理想情恋的失缺;推出那些警匪片、灾难片也可调节、排遣人们的制暴、冒险、猎奇、包括犯罪的各种欲望。今天许多艺术门类都在尝试让接受者主动参与甚至创作者与接受者同时参与的方式,就是对艺术调节补偿功能的一种放大。

二、鉴赏方法

(一)对鉴赏者的基本要求 一个鉴赏者无疑要有正常的感觉器官。在此基础上还要求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1、要确立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

2、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学养。我们要注意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较多地涉猎文学艺术名作,提高欣赏阅历,同时掌握各类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二是在艺术接受实践中学习把握审美规律和审美办法。善于把有共性特征的东西化为符合自身适用的个性法宝; 三是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包括文、史、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艺术鉴赏,说到底是一种审美力的展示,更是一种文化力的考验。

3.要构建起动态发展的个人艺术宝库。

(二)鉴赏的基本办法 在把握艺术审美规律的实践中,人们创造了许多艺术鉴赏的办法。如直觉感悟法、理性鉴别法、内涵诠释法模式; 休闲式、官能式、情感式、理智式、综合式模式(梁玖著《艺术概论》)等等。

1、“语言”导入法。每个艺术品种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学习它并不难。掌握艺术语言,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

2、背景深入法。

背景资料包括:一是作品产生的时代和流派风格特征;二是作者的简介和趣闻佚事;三是作品在鉴赏、收藏、流通过程中的奇闻佳话。

3、同类比较法。一是体裁、形式相同者比较。二是主题相同者比较。三是中西同体裁作品比较。

第三节 艺术分类与艺术赏析

一、艺术的分类 按人的感知方式分类有: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综合艺术; 按艺术形象存在方式分类有: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按作品存在的状态分类有:静态艺术、动态艺术和想象艺术; 按作品反映现实的侧重面分类有: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按作品功能分类有:实用艺术和美的艺术。按作品使用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来分:有语言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造型艺术和综合艺术等。

(一)语言艺术

就是文学。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二)实用艺术

广义包括建筑、工艺美术、装饰美术、书法等体裁。狭义专指运用造型手段和艺术技巧,对生活实用品和陈设品进行艺术加工的装饰艺术。

(三)表情艺术

主要是音乐和舞蹈两类体裁。广义上与表演表情有关的戏剧、曲艺、杂技、电影、电视等也在表情艺术之列。

(四)造型艺术

广义又称“美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书法篆刻、工业设计等,是艺术中的大家庭;狭义专指绘画、雕塑、摄影。

(五)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是综合运用多种艺术体裁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来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门类。主要有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门类。二、十大艺术赏析 这里除“工艺”外,正好包括了人类艺术史上的“九大艺术”,即音乐、舞蹈、绘画、雕刻、建筑、诗、戏剧、电影和电视。

(一)音乐 音乐是用有组织、有一定节奏和旋律的音响,塑造艺术形象,直接表达情感的艺术。人们称音乐是“人类的万能语言”、“心灵的喷泉”。

音乐艺术的语言有节奏、旋律、和声、复调、速度、力度、音色、调式、曲式等。

鉴赏的步骤是:首先感性欣赏,得出“好听”或“不好听”的结论;其次情感欣赏,通过反复聆听进入到作品特定的情感氛围中;最后是理性的判断,了解作者的简介、创作意图、作品产生的背景、作品表现的内容和主题,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舞蹈

舞蹈是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的人体动作来表演的艺术。被称之为“活的雕塑”、“人的生命之舞”、是“看得见的心灵旋律”。舞蹈艺术的语言有:(1)舞蹈动作,由动的姿态、速度、韵律、力度组成,这是舞蹈的生命线;(2)步法,是舞蹈者在行进、腾跃、站立的运动过程中脚的动作程式,这是不同舞种的标志性区别所在;(3)手势,是舞蹈者手势运动的动作程式;(4)姿态,是舞蹈中整个躯体运动的程式化的风格趋向及亮相形态;(5)节奏,是舞蹈动作、舞蹈段落在运行中规律性的时值控制;(6)舞蹈场面,是舞蹈者与环境、舞蹈者群体之间动作及造型构图的组合。我们鉴赏舞蹈作品要综合这些舞蹈艺术语言作考察。舞蹈是人体的造型艺术。其最大特点为动作性,舞蹈还有抒情性的特点,通过奔放、舒展、刚柔结合的舞姿,抒发内心的情感,表现特定情境中的精神气质。节奏性则通过节奏变化表现舞蹈动作的力度、速度、强度,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看舞蹈的动作,要求动的自如、动的优美、动的绝妙、动的规范、动的有情感。在动作中要善于欣赏舞者的身姿美、律动美,如《春江花月夜》的婀娜悠雅,《睡美人》的清新舒展。要善于欣赏舞者的虚拟美、形式美,如《雀之灵》中惟妙惟肖的摹态、《天鹅舞》中芭蕾的足尖技巧。从欣赏舞蹈的动作,上升到领悟舞蹈的情感直至舞蹈的意境意韵。

(三)绘画

绘画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以反映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审美理想的艺术。绘画是艺术中最古老、最主要的一种。被人称为“无声的诗”、“自然的女儿”。绘画艺术最主要的语言是线条、色彩、造型、构图

鉴赏绘画作品,应该注意结合绘画艺术语言,从绘画审美的造型美、静态美和意蕴美中找到切入点。绘画艺术以静态写动态,关键看是否抓取了最佳瞬间,绘画艺术还以具象写意蕴。中国画“画中有诗”、“以形写神”,追求象外之意。西洋画同样追求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四)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塑的材料刻划、塑造出三度空间直观的造型形象,以反映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塑艺术被人称为“立体的图画”、“静止的舞蹈”、“形体化的诗”。它也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史前的石像、陶人、到公元前的希腊雕像,直到现代雕塑,一直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

雕塑艺术主要有圆雕和浮雕两大类。圆雕又称浑雕,形象临空可以四面观赏;浮雕是半立体,有一个平面做背景和依托,又分高浮雕、中浮雕和浅浮雕。雕塑艺术的语言有:形体、影像、结构、材质等。

鉴赏雕塑艺术作品,要从上述艺术语言中找到切入点和结合点。同时要看到,雕塑艺术长于抒情,短于叙事;表现瞬间,难现过程;一个优秀雕塑家往往着力在短处上下功夫,使艺术形象同样能叙事、能有过程和动感。这也正是我们鉴赏时作再创造的目标所在。

(五)文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前面“语言艺术”中着了介绍,其主要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

1、诗歌是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充沛的情感,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艺术。诗歌以叙写内容的方式来分,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以表现形式来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其中格律诗具有严密的形式规范,音节、诗行、韵脚、字数等都有规定,中国的近体诗及词曲、西方的十四行诗都是格律诗。

诗歌形式上注重纵向排列、节奏规整,古典诗歌还要押韵。其内在本质是长于抒情,具有特别强烈的自我表现色彩。诗歌魅力的根本所在是人情人性,也就是它的情感美。优秀的诗歌,情感诚挚深沉、丰富细腻并且蓄势待发;诗歌的语言美,表现为语言精炼、含蓄、朦胧,语言的非语法化,象“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主、谓、宾等完全颠倒,但却有特殊的韵律感和色彩感;诗歌还有奇妙的音律美和意象美。诗的声调押韵、结构有序,具有音乐旋律特征;诗人能给我们无尽的意象和意境天地,精彩之时,正是“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而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小说以篇幅长短和容量大小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三种样式。小说的创作必须借助艺术的虚构,必须在叙事当中完成自己的主题,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具体细致的环境描写,有典型的人物及活动过程,所以被称为最重要的文学体裁。小说的艺术语言主要是人物、情节、语言、结构。这是我们鉴赏的路径:一是人物形象,看人物外貌、心理、行为、性格是否鲜活典型;二是故事情节,看是否完整、生动、丰富;三是语言运用,看是否形象化、生活化、性格化和风格化。譬如,《水浒传》的语言极富生活化,“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奇本事”,所以“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四是结构形态,中国古典小说多为章回结构,西方小说结构多样,以线索为核心,有封闭式、开放式、单线、复线等多样结构。结构之完整、严密、清晰、和谐、紧凑、独特,足以耗费作者的许多心智。所以值得我们去用心审视。

3、散文是指一切无韵而体散的文字型的语言艺术。主要分为记叙散文、论说散文、抒情散文。散文艺术外在结构散漫、简约,不受拘束;语言优美、清新流畅,生活气息浓郁;取材随意,包罗万象,样式和手法丰富多彩。散文艺术的内在美在于情感、理趣、意境的美。往往小中见大,以小取胜,虽着眼于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情、一理,但能刻意追求大境界,象著名的《陋室铭》、《醉翁亭记》、《背影》等都是如此。散文长于抒情,能于寻常细微之中阐发深情实感,营造高远意境。好的散文作品能让我们感受到深长隽永的意境美。

4、剧本是指为戏剧、电影、电视所撰写的可供演出、拍摄作蓝本依据的语言艺术。它是艺术创作最终完成必需的基础。所以人们都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为戏剧、影视服务,但它又可以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样式而存在。在剧本里,思想是灵魂,人物是主体,情节结构、造型语言等是方法和技巧。剧本在文学性、思想性的基本要求上与小说一致。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篇幅的有限性,不可能长篇累牍;二是文字描绘的可视性,一切都具有影视的可拍摄性或戏剧的可表演性;三是结构的专业性,戏剧剧本按台词、场、幕来安排,影视剧本按镜头、场面和段落来安排。同时在内涵结构上受到戏剧、影视艺术思维的制约,戏剧有戏剧固定时空的思维,影视有蒙太奇思维。我们鉴赏剧本这一艺术,可以从可读性、可看性、可表演性上找到它的价值所在。

(六)戏剧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表演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和编导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艺术形式。狭义的专指话剧,广义的包括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广播剧等。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在艺术史上被称“第七艺术”。其艺术语言主要是人物的形体动作、言语动作(对话、独白、旁白);对于中国戏曲,主要体现为人物的唱、念、做、打,它和戏曲的做功“手腿身步法”并称为“四功五法”,这是演员的基本功。戏剧、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有:(1)综合性,集诸种艺术为一体;(2)过程性和直观性,现场演出交流及整体氛围,能使观众受到极大的心灵震动和感化;(3)相当的真实感,舞台上创造的仿真的生活环境,让观众如临其境、深受感触;(4)戏曲的虚拟性和程式性,在戏曲舞台上,一个圆场代表行程万里,一个筋斗便是腾云驾雾;几把桌椅可作高山,几个龙套乃是军队;一支马鞭作跑马,两把旗幡做水波;人物服装无汉唐明清之分,仅表明角色年龄、性别、身份。尤其是角色行当分为旦生净丑。角色面貌脸谱化,使忠奸良暴辨别分明;(5)表演讲究程式,常见程式化动作有起霸、趟马、走边、圆场等。有明显的假定性、夸张性。

(七)影视 影视是利用现代摄影、录像、录音技术,吸收其它艺术形式手法,以活动有序的画面为媒介,在银幕或屏幕上塑造视听形象,逼真地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的综合艺术形式。电影电视是现代科学和艺术的结晶,是一对艺术姊妹,除了拍摄制作器材、技术和播映收视方式有区别外,在审美原则上是一致的。其基本语言是画面和声音。

(八)建筑

建筑是以物质材料和技艺手段为基础,根据实用或审美的需要而建造的空间造型艺术。又属于实用艺术、静态艺术的范畴。人们称之为“凝固的章乐”、“无声的诗篇”和“石头书写的历史”。建筑艺术的语言有:(1)面,建筑物最具代表性的立面的造型(2)体形,是建筑物的总体立体造型,(3)体量,是建筑本身的空间大小,它对人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力作用巨大;(4)空间,是建筑物内在空间的形状、大小、方向、开闭、明暗的处理变化,可以强烈地感染人的情绪;(5)群体,是非单体建筑物有机组合后的整体效果,群体建筑象一部交响曲,形成数个乐章和起承转合关系,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6)环境,是建筑物内外所具有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总和,优秀的建筑应该凭借环境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系统。

建筑艺术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所以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优秀的建筑物应该是两者的有机统一。象赵州桥两边的拱洞、哥特式教堂边侧的飞扶壁,中国古建筑的飞檐、斗拱,都是既实用又美观的典范。我们鉴赏建筑艺术,要从其功能美、材料美、结构美、工艺美和环境美中找到美与善、美与真的统一。要从最基本的建筑安全、舒适感之上找到美感和更高层次的文化感染力。

(九)工艺

工艺指用美术造型设计与色彩装饰的方法和技巧,将物品加工制作成既实用又美观的成品的艺术。这里的工艺即指“工艺美术”。工艺品从社会价值来看,分为民间工艺品,如泥塑、蜡染、剪纸、绳编、竹编、草编等;美化后的生活日用品,如刺绣服装、陶瓷等;特种工艺美术品,如牙雕、珊瑚雕、唐三彩、景泰蓝、绒绣、泥人等。也可以将前两者并称为“实用美术”,后者称为“装饰美术”。工艺从品质来分类,有彩陶、瓷器、青铜器、玉器、漆器、丝织品、玻璃器、竹编工艺器等。

我们鉴赏工艺美术品,要注意其基本艺术语言,主要有构思、造型、色彩、纹样、技艺等。(1)构思指在处理作品实用与美观、表象和含蕴、原材料与成品关系时的创意设计。如玉石雕刻往往因材料而巧用结构、巧用俏色,能点石成金,化废为宝。(2)造型指作品形态外观和结构组合。如瓷器、玻璃器首先考察其外观造型,紫砂茶壶则看其象形应物的巧妙。(3)色彩指作品的色相、色泽及色彩的搭配组合。(4)纹样指作品表面的纹线花样,如中国丝织分绸、缎、绫、罗、锦、绒、纺、纱、绢等,素有“花者为绫,素者为绢”、“多色为锦,光面为缎”之妙,色彩、纹样成为最其主要因素。(5)技艺指作品制作的工艺技巧、质量水准,这是所有工艺美术品的生命线,是工艺师的艺术见解和技艺功力的体现。是粗制滥造,还是沤心沥血,结果大不一样。譬如瓷器的上品要“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微雕工艺要求“毫厘之内,大千世界”。对于有文物价值的工艺器的鉴赏又叫鉴定,必须要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在社会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上找到作品的更多的价值。

(十)书法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通过点划运动来表现一定情感、意蕴的艺术。它是中华文化所孕育的一种独特的艺术种类,是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在的表现性空间艺术。被称为“心灵的艺术”,“汉字的舞蹈”。书法的艺术语言主要有:用笔、用墨、结字、章法、气韵。

(1)用笔指行笔的方式、方法,有刚柔、徐急、轻重、藏露、提按、顺逆等区别。一般运笔中锋为主,侧锋为辅,“逆入、涩行、紧收”,点线之间,特别注重骨力和笔锋;

(2)用墨指墨的着色程度及变化,有浓淡、枯润、新宿之分。墨色对于烘托书法的神韵、意境有着重要作用;

(3)结字指字的分间布白、经营位置。即字的结构,有大小、宽窄、奇正、舒敛之分。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结字,正楷有著名的欧、颜、柳三家面貌,行书、草书都有结字的规范要诀,隶书更追求结字的异体出新,所以结字也是书法家的基本功;

(4)章法指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也叫布白。它以墨迹与空白、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边款之间的对比、关照、呼应、应接等关系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好的作品往往“计白当黑”、“一气呵成”,章法严谨又生动鲜活,符合形式美的法则和东方艺术空灵、含蓄、和谐的意味;

(5)气韵指书法作品中的美学精神、品质、气度和风格。书品是人品的体现,是学养的外化。功力加品学修养,推动着书法家的进步,如“颠张醉素”说的是张旭、怀素的气韵,“颜筋柳骨”说的是颜真卿、柳公权的风格。作为鉴赏者,我们要多看多识多比较,从了解民族文化入手,认识各书法作品所属书体、流派及其应有基本规范,进而审其法度,看用笔、结字、章法的面貌;观其神采,看主观感受是否得气韵、精神和天趣;再识其独创,看作品是否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的特征。独创是艺术发展的活力所在,是否有创独,是我们考察所有艺术作品的高标准要求。

《美学与鉴赏》学习辅导

主讲教师:孙景曾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原著属原作者

第五篇:写景抒情诗鉴赏

写景抒情诗鉴赏

【学习目标】

1、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写景诗歌的能力

2、学会分析并概括画面特点(意境特点)

3、能够分析并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技巧

4、了解情与景的关系,并能够独立分析。【学习重点】目标2、3、4 【学习难点】目标2w。w-w*k&s%5¥u 【课前预习】 【知识架构】

写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一.古典诗歌中写景的方法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

1、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2、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3、声与色的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4、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点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关系。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5、点与面的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臵,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6、远与近的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7、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鉴赏景物的角度

1、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3、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4、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5、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写景诗鉴赏方法 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2.析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3.看表达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 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4.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5.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远离尘俗 闲适

6.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7.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写景诗特征】

这类诗歌,或勾勒意境,或写景言志,或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1.思想内容方面,如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方面,如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移情于物、浓墨渲染……

3.语言特点方面,如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常用术语】

1.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寄情于景、借古抒怀、对比、映衬烘托、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乐”景反衬“哀”情等。

2.意境特征。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3.诗歌中常见感情。

⑴感情基调:迷恋、忧愁、愁苦、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压抑、沉郁、欢快、风趣、平淡。

⑵常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⑶不同诗歌类别不同感情:边塞征战诗对建功立业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咏物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4.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要明确在诗中的位臵,一般来说首句:渲染气氛,烘托形象,为全诗打下感情基调;尾句:含蓄,留下想象的空间。【 高考链接】

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年湖北卷)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参考答案(1)和风细雨

(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3)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解题思路】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11年安徽卷)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不能只看注释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悲伤‛、‚壮志难酬‛之类的,切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题目解析】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桃花源记》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到这里,就是最好的想象中的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学习过程

【 设题方式】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解答思路分为三步:

1、再现诗歌画面

2、概括意境特点

3、剖析作者情感

第一步,考生应用描写性的语言把诗歌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尽量优美生动,切忌直接翻译。

第二步,描绘画面后,用一句简洁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或清新明丽,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孤寂清冷,或绚丽多彩,或生机勃勃,或萧瑟苍凉…… 第三步,根据这首诗歌的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剖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剖析时应注意,大部分的写景抒情诗是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但还有一类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景的描写,透露出羁旅异乡而思归的感伤。这类诗单抓景物特征意境氛围特征是很难把握住作者情感的,但诗题、诗中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个别透露作者情感的字词、背景等还是能够给我们一些提示的。上面那首我们可以抓三、四两句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再比如李华的《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我们可以通过抓‚自‛‚空‛两字,体味出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例1: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击堤岸,又咆哮着远去。(再现诗歌画面)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概括意境特点)表达了诗人雍容的气度、开阔的胸襟和坦然面对急风暴雨似的生活的态度。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剖析作者情感)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着眼于写景方法设问)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看写景的顺序:如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外而内等等,还可以用上俯视、仰望、远眺、近观等词语。

2、看描景的角度:如视觉(绘声绘色)、听觉(摹声)、嗅觉、触觉等,诗人会调动各种感官来写景。

3、抓住景物的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

4、看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5、看层次安排:如总分、照应

6、看词语的锤炼(动词、形容词、有活用的词)

当然在答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从中选两三点这首诗歌写景最主要的方法作答即可。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要结合诗中的词句来分析。例2:(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问: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1)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2)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

(3)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例3(2004年吉黑滇川题)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问: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第三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何作用?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解答:

1、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2、点明时间(时令特点)地点(特定环境、背景)。3、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4、渲染一种氛围。

5、烘托人物形象或心理或品格精神。

答题时注意把握诗人的情感或塑造的形象的特征,结合具体的词句,抓住主要的方面作答。

例4: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问: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答: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金井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作用:①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宫怨诗; ②渲染烘托凄清孤寂气氛,奠定哀怨感情基调; ③烘托人物孤苦抑郁的心境。

总之,掌握了诗歌题干设臵类型和解题思路,考生就能心中有数,沉着应战,在诗歌鉴赏题上拿到理想的分数。其他类型的诗歌也可按照此法进行总结。课后训练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王夫之评价颔联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认为这里的‚小景‛、‚大景‛应指什么? 答:

(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吻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答:

(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1)这首词上阕写景,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多种景物。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答:

(2)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答: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

答:

(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请分条表述)答: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山 余 杭 杨万里 范成大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1)上面两首诗都是优美的写景诗,但表现手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答:

(2)两首诗中的‚掩‛和‚薰满‛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处加以赏析。

答:

6、(20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山居 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7、(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

8、(200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问: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

9、(200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10、(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 参考答案

1.1)‚小景‛指风顺帆正;‚大景‛指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景观。2).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误区透视】

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1.不能准确地选择意象,不能有的放矢地作答。2.不懂得写景和抒情的关系,将情、景割裂开来。3.没有按照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来进行有效鉴赏。4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方法模糊不清。5.评析不够到位,缺少层次感。

2.(1)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花余烬及散乱的棋局,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时百无聊赖的情怀。(2)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

3.(1)这道试题分析的角度很多。可以从写景的角度入手分析,也可以从写景方式入手分析,还可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考生分析时联系具体诗句,且能分不同层次或角度表述。示例:这首词写景上的特点一是词人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还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二是在景中含情。如‚乱蝉‛‚衰草‛就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是包含了词人苦闷的心境。(2)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4.(1)一是描写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2)先写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再写一群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到了真挚的友情;三写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

5、(1)杨诗从视觉角度落笔,借秋山之树描写秋天之景色。范诗从嗅觉角度落笔,借春山之花描写春天之景色。(2)第一首的‚掩‛字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枫与孤松红绿掩映之美。第二首的‚薰满‛用了夸张手法,极写花开之盛,花香之浓,传播之远。

6、⑴‚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7、(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8、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9、(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10、(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写景诗鉴赏专项练习

一、社 日 唐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二.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全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

三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见解。

四、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述。

(2).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五.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人写桃花溪借用《桃花源记》的典故,使之富有神秘色彩,说说末句一问透视了诗人怎样的意趣?

六 水槛遣心 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此诗写景最传神的是哪一联?联系全诗试作评说。

七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从结句‚别有天地非人间‛看全诗,诗人陶醉的‚碧山‛是怎样的世界?从中看出诗人崇尚的是什么?

八、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道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人山中留客的理由有几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九 次北固山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急切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写出诗中表现这种心情的意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简述这句诗的内涵。

十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水急流‛与上下句哪两处相关联?有何作用?

(2).古人写景常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请联系此诗作简要解说。

三、四句的写法与宋代送别诗歌中哪一句极为相似。

十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十二、送魏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十三、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对这首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送别‛二字应该如何理解?

(2)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四、十五夜望月 唐〃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何以见得?

(2).世称此诗结句妙绝,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解说其妙处。

十五、夜 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1).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什么?

(2)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专项训练参考答案

一、.《社日》这两个细节分别是:春社延续的时间很长,到傍晚才散;其二是农民们兴高采烈,开怀畅饮,大醉而归。

二、.《过分水岭》.1.溪水 有情 2.从溪水‚三日得同行‛的‚行‛与‚惜别一夜声‛的‚声‛两方面来表现溪水与人情真意切,诗人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写得细腻别致,意味绵长。

三、.《江南春》不同意。1.诗作应题而来,‚江南春‛非一处一地之景,而是整个江南春色的巨幅画卷;2.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理想是讲究虚实相应,作‚十里‛显然过‚实‛则无味,不如‚千里‛更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盎然意趣。

四、.《夏意》 1.最大特点是清幽。庭院深,远离闹市;夏席清,舒适宜人;树阴满地,更添几分幽静与清凉;石榴花的明艳与黄莺的鸣叫又使清幽的环境增添了恬淡的生活情趣。这些又从诗人昼寝的美梦中流露出来。2.恬淡闲适的情趣。

五、.《桃花溪》问洞在何处,即意在寻‚桃源‛所在,透视出诗人厌恶现实,如同陶渊明追求理想社会的心态。

六、.《水槛谴心》颈联。这是一幅春江傍晚的美景。诗人抓住雨中鱼儿跃出水面和春燕在微风中自由飞翔两个极富特征的形象,臵于全诗开阔静谧的背景中,传神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秀色和自己愉悦的心情。

七、.《山中问答》既有桃花流水,可见李白陶醉的正是如同‚桃花源‛那样‚非人间‛的仙境。诗人‚栖碧山‛一方面表明他酷爱自然,另一方面可知诗人愤世嫉俗,远离尘嚣,崇尚高洁闲雅的生活。

八、.《山中留客》理由:一是山中绚丽多彩的春光诱人。二是天阴下雨不是理由,因为即便是晴天,高山的云雾也会沾湿衣服,可那却是另有一番风光。从劝友中流露出诗酷爱自然,醉心山水的恬美心境。

九、.《次北固山》(1)、客路、行舟、乡书、归雁。(2)、前句是写实,黑夜渐去而东方红日啧薄而起,充满无限生机和力量,第二句是写虚,联想到江上的春色,标志着旧的一年已逝。‚入‛是使动。两句诗包含的哲理是旧事物总会被新事物替代,光明总会驱走黑暗。

十、《谢亭送别》(1)、‚水急流‛是应首句中的‚解行舟‛而来,又下句中‚人已远‛的缘由,这样写环环紧扣,结构紧凑。(2)、古人写景常以‚眼前景‛为实,而以想象之景为虚。据此,本诗一、二句是写实,三、四句是写虚。后两句是想象之景,写得孤独凄凉,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之情之间的真挚深情。这两句写法与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句极为相似。

十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十二、《送魏二》:(1)‚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十三、《渡荆门送别》:①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的意思。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可以删去。(如果不同意,能结合最后两句扣住‚送行‛二字答题,且言之有理,则酌情给分。)(3分)②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3分)

十四、《十五夜望月》 1.即中秋夜。‚地白‛言月明,‚桂花‛暗指月宫,又是中秋时节花。第三句更寓怀人、团圆之意。.2.前两句以引无限怀人之意,而结句却不言己情,用疑问把诗意推向更广阔的境界:中秋夜思亲怀人乃天下离人的共同感受,而诗人又赋月光以人情,暗写自己。‚落‛字千钧,出意新奇,写尽心中思念之怀。

十五、.《夜雪》 1.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2.此评恰当。诗人从‚已讶‛到‚复见‛再到‚时闻‛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这不仅是因为‚衾枕冷‛,更多的是借‚夜雪‛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暗示谪居浔阳(九江)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

下载写景散文的审美鉴赏[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景散文的审美鉴赏[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景散文

    当残阳隐去最后一抹红光,天边的火烧云暗淡了,夜,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融入我们的四周。 夜,是安静的。褪去了白天的浮华与喧嚣,厚重的黑色,掩盖了大地在阳光下花团锦簇的长袍,宽容地吸......

    写景散文

    云南印象没有来到云南之前,云南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概念来自于书籍、图片和各种媒体,并没有鲜活和生动起来。 今年的夏天真正走进彩云之南,领略这里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气......

    散文鉴赏

    散文语段精选摘录 1.幸福很矜持,遭逢它的时候,它不会夸张地提前和我们打招呼,离开的时候,也不会为自己说明和申辩。幸福是个哑巴。 感悟: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幸福,用拥抱阳光......

    浅谈美术鉴赏与审美

    浅谈美术鉴赏与审美 姓名:严梦佳学号: 班级:汉语言文学班 201010102043 2011年4月23日期:日 浅谈美术鉴赏与审美 摘要:美术鉴赏是运用多种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分析和判断,获......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散文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散文 语文高考的文学类文本中,写景抒情散文的比例是很大的,在高中教材中也有专门的单元来体现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写景抒情散文在高中阶段的散文鉴赏中是很......

    写景散文知识点

    写景散文 含义:多以描绘景物为主,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其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行文。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

    最美写景散文

    篇一:最美散文 惠特曼——海边幻想 我小时候就有过幻想,有过希望,想写点什么,也许是一首歌吧,写海岸那使人产生联想和起划分作用的一条线,那接合点,那汇合处,固态与液态紧紧相连之......

    家乡写景散文

    梦里水乡 我曾经常听外地人来这样赞美我们兴化的好,“人到了兴化,心就花”,也许是吧!这么好的地方怎么能让你心不花呢!首先是因为我们兴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有“三分天下,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