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鉴赏
散文语段精选摘录
1.幸福很矜持,遭逢它的时候,它不会夸张地提前和我们打招呼,离开的时候,也不会为自己说明和申辩。幸福是个哑巴。
感悟: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幸福,用拥抱阳光的双手去感触幸福,用充满回忆的心灵去接纳幸福,用美丽淡然的微笑去迎接幸福。跑步比赛结束后有人给你递毛巾、当你生病时爸爸妈妈的关心、你过生日时同学们的祝福或是当你摔跤时老师伸出的援助之手……这些都是一种幸福。浓厚的友谊是一种幸福,温暖的亲情是一种幸福,深厚的师生情是一种幸福,有时候就连回忆过去的感动,珍惜现在的拥有也是一种幸福。
2.在理想主义普遍遭受嘲笑的年代,一个人仍然坚持理想主义者,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与自觉。
3.世上最可怕的就是人们与道德产生了距离,而让缺德成为一种习惯。
感悟:在物质生活日益充实的社会,人性的冷漠和自私更使缺德成为理所当然,这不但不利于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毒害社会风气,不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道德才是人永恒的、真正的财富,因此,君子不会因为贫穷而担忧,而无道德才是真正值得担忧的。
4.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
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会借了它们的衣裙,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帏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感悟: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人想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悲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而生命早已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干了。回忆过去的感动,珍惜现在的拥有,那些记忆,无论快乐还是忧伤,无论痛苦还是烦恼,点点滴滴,其实就是幸福。
《提醒幸福》
5.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
《教养的证据》
6.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
感悟:爱怕沉默。世上最妙不可言的莫过于“爱”,但是现在才发现爱也会生锈,而除锈剂则是一些关心的语言。也就是藏在心底的爱在恰当的时候需要释放,需要表达。虽然我们都喜欢心与心能够体会的爱,但那种境界毕竟很少有人能够到达,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语言这项工具。爱就像锄头一样,也会感到寂寞,当人们不去注意它时,早已残破不堪。
《爱怕什么》
7.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感悟: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读书,爱书,思书,悟书,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
《我所喜欢的女子》
8.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感悟:父母对子女经常说:“平安是福。”就是这句简单的话,他们还求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种思想包含了什么?是关爱,是他们不能更多的如我们儿时揽了我们一样的放心,是他们经历了更多的无助以后的美好祝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不求别的,只要我们多在细微处关心,体贴他们,他们就会很欣慰。我们都能做到的!
《孝心无价》
9.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感悟: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没有谁比谁更幸运,也没有谁比谁更尊贵。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过高地评价他人而过低地估量自己。学会自我暗示,学会悦纳自己,发现自己,相信自己是重要的。这不仅是对自我的肯定,更是源于对生活本能的热爱和尊敬。
《我很重要》
10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有的心是用丝绸造的,柔滑飘逸。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莹脆薄。有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锋利多刺。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有的心是用红土造的,粗糙朴素。有的心是用黄连造的,苦楚不堪。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谎言造的,百孔千疮。有的心是用尸骸造的,腐恶熏天。有的心是用眼镜蛇唾液造的,剧毒凶残。
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电光石火。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一摊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杂乱无章。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
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一朵绣花枕头内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心界的水货。
造心需要时间。少则一分一秒,多则一世一生。片刻而成的大智大勇之心,未必 就不玲珑。久拖不决的谨小慎微之心,未必就很精致。有的人,小小年纪,就竣工一颗完整坚实之心。有的人,须发皆白,还在心的地基挖土打桩。有的人,半途而废不了了之,把半成品的心扔在荒野。有的人,成百里半九十,丢下不曾结尾的工程。有的人,精雕细刻一辈子,临终还在打磨心的剔透。有的人,粗制滥造一辈子,人未远行,心已灶冷坑灰。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感悟:这是我所读毕淑敏的文章中最喜欢的篇章之一。读罢,我曾不止一次地思考:自己的心到底是什么样,自己所追求,所向往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格。我想,这是要用一辈子去寻找的答案。人生短短几十年里,无法与江月、宇宙的无穷无尽相似相比,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永远到底有多远,但心的塑造是长久、持续、不懈的探索过程。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尽力地增加生命的深度。圆满的人格就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少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当求自身的圆满,即求真、善、美。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支撑起了一个大写的人。
《造心》
11.有些事件,一点也不重要,可它偏偏就记得镂骨蚀魂。
不良的情绪,好像一袋携带终生的垃圾,即使你把它埋葬在潜意识里,但它如古尸的指甲,依然锋利。
有些极为重要的瞬间,你不停地对自己说,记住它记住它,万万不能忘啊!可惜,记忆常常充满阴谋地背叛你。
记忆不属于生理,记忆是心理的。我们的历史,就是我们的记忆。丧失记忆,将不知道自己是谁。经验就是一种心理记忆。当遭遇陌生的境遇和挑战,我们飞快地检索,以期从记忆中找到可资借鉴的经验。感情,更是心理记忆的无价之宝。童年是记忆的滥觞之地。无论走到哪里,哪怕一无所有,因为有记忆,我们就不孤单。我们的知识,更是我们的记忆了。我们的友谊,也是记忆。没有记忆的友谊,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的速食面,蜷曲着,散发着防腐剂的可疑味道。情感的温暖和光芒,都浓缩在记忆里面,在寒凉中弹射出金色。
我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让我们对我们的记忆肃然起敬,又心生畏惧。我们的记忆是隐形的,又是无所不在的。我们的记忆是柔软的,又是钢铁般坚硬。记忆这个东西,大相无形地左右着我们,又销声匿迹满脸无辜。
没有情感的记忆是不牢靠和不持久的。情感是记忆的盐。机械的记忆是枯燥和干瘪的,它们轻飘飘的极易随风而逝。伴随情感的记忆是饱满和长着触角的,它们灵动地滑翔着,无数的联想就如同萤火虫似的聚拢过来。当我们以为自己是在创新的时候,只不过是记忆发生了新的组合,一些原本酣睡的记忆跳起了圆舞曲,它们如同万花筒内的玻璃晶,勾搭粘连,幻化出了莫测的图案。
感悟:在我们平凡而又微茫的生活里,并不是只有轻松的欢笑和捧腹的乐趣。在时光日复一日的缓慢推进里,有很多痛苦就像是图钉一样,随着滚滚而过的车轮被轧进我们的心中。我们的痛苦来源于爱。但我们的幸福也来源于爱。我们一辈子想忘记的地方,我们却一辈子记得。这似乎真的很无奈,却是无法逆转的事实。面对残酷的记忆,或许我们真的无法从脑海中抹去刻骨铭心的痛,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它尘封在记忆的酒坛,让它随着时光渐行渐远。
我们的爱,恨,感动,伤怀。
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我们无限遥远的未来。
我们呼朋引伴的草绿色时代,我们促膝长谈的漫漫长夜。
那些记忆,痛苦的,忧伤的,难忘的,深情的,都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和自
己心爱的人一起并肩走过的证明。
所以我们更应该记住爱,记住时光。
《你我的记忆》
12.友谊需要滋养。有的人用钱,有的人用汗,还有的人用血。友谊是很贪婪的,绝不会满足于餐风饮露。友谊是最简朴同时也是最奢侈的营养,需要用时间去灌溉。友谊必须述说,友谊必须倾听,友谊必须交谈的时刻双目凝视,友谊必须倾听的时分全神贯注。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脆弱,一句不经意的言辞,就会使大厦顷刻倒塌。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容易变质,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就会让整盆牛奶变酸。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在什么都是越现代越好的年代里,唯有友谊,人们保持着古老的准则。朋友就像文物,越老越珍贵。
人生一世,消失的是岁月,收获的是朋友。
《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
读书收获
毕淑敏的文字,神闲气定,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她的冷静与善意。她擅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一连串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更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和思考。这个假期书看得不多,但收获却不少。读毕淑敏的文字,就好像在和最亲密的好友聊天,亲切自然,又好像和智者谈话,受益良多。
经历了这次心灵的长途跋涉,更让我感触到人要为自己活着,要活得坦荡,活的潇洒,羡慕别人是没有用的。生活不是连续剧,它不会在该浪漫的时候,就响起煽情的音乐;它不会在你伤心难过的时候就正好出现一个陌生的肩膀给你依靠;它不会在这样需要温柔和甜蜜的时刻,就打翻一杯浓浓的蜂蜜。
它永远有它猜不透的剧情。
和那个创造它的,残酷的编剧。
伤口要自己愈合,剩下的路,必须爬起来再走。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命题。
我们永远都在崇拜着那些闪闪发光的人。
我们永远觉得他们像是神一样的存在。
他们用强大而无可抗拒的魅力和力量征服世界。
但是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用了什么样的代价,去换来了闪亮的人生。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每个人都会失去,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着绝对的公平,人生并不像商品一
样,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付出甚至超过收获的代价。而要想不被自己打倒,就是要砥砺心志,是自己的心和力量更强大。正如强者和弱者对待欺骗的态度。后者害怕被欺骗,因为他们很软弱,只能臣服在命运的脚下,被动地选择着自己的人生。而强者根本就不屑于欺骗。因为他们足够强大,强大到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外物是非,无论虚假与真相,都能坚持自己的决定和原则。我们要学会造心,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做情绪的主人;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因为爱怕孤单;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学会感恩,因为父母的期待,只要我们多在细微处关心;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幸福,用拥抱阳光的双手去感触幸福,用充满回忆的心灵去接纳幸福,用美丽淡然的微笑去迎接幸福,因为幸福就在平凡的点滴中;我们要记住爱,记住时光,因为无论走到哪里,哪怕一无所有,因为有记忆,我们就不孤单;我们应该支配习惯,而绝不能让习惯支配我们,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去掉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圆满的人格就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少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当求自身的圆满,即求真、善、美。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支撑起了一个大写的人。这就是我的收获
第二篇:如何鉴赏散文
如何鉴赏散文
散文是一种具有含蓄美的文体,在鉴赏散文时,我们可以从选材、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内容四个方面入手:
从选材的角度去鉴赏
材料为中心服务,是任何文体都要遵循的。有利于中心的材料可泼墨如水,不利于中心的材料要惜墨如金。因而,材料的典型与否、新颖与否、恰当与否,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鉴赏
散文中,衬托、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可使文章内涵更为丰富,行文更具特色,表情达意更熟练、更深刻。因此,需注意散文的表现手法。3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鉴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五种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
因记人叙事、写景抒情、哲理、政论、寓言等散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又各有侧重。但是,一篇散文中,一种表达方式贯穿始终的现象基本不存在。所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鉴赏散文,主要看表达方式是否能运用自如。如《六国论》,作者主要运用议论的方式阐述观点,其中 又间杂运用了叙事的写法。议论记叙运用自如,使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从内容方面去鉴赏
散文分记人叙事类、写景抒情类、政论、寓言类等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去鉴赏、去把握主旨。记人叙事类要注意人事之间的辩证关系,写景抒情类要注意写景的同时流露的情,政论性散文要抓住作者的观点态度,寓言类要透过表面内容把握实质。总之,要根据散文的不同侧重点去鉴赏。
当然,鉴赏散文时,这几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综合评价、综合赏析,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散文鉴赏方法指导
一、高考与散文阅读
近年来高考试题第二卷中,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和鉴赏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主要从思想内容方面考查,鉴赏能力主要从表达技巧方面考查,解答“好处”、“妙处”之类是也。
散文集时代感与文学性于一体,以其优美的语言、发自内心的诚挚,能催生考生的情绪,成为高考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首选文体材料。
二、散文鉴赏方法指导
1、理清线索、明确思路
把握结构对理解散文的“形”和“神”不无裨益。散文结构线索:时间、空间、物件、情感、逻辑等。
2、分析材料,把握主旨
(1)分析材料:人、事、物、景只是手段,目的都是抒情明理。情与景统一,以情为主,一切景语皆情语。
通过分析材料的感情色彩,象征性等,把握散文主旨。(2)把握关键语句,尤其是“文眼”,从中把握主旨:①情感性强并显示全文基调的句子;②文中多次出现的句词;③显示事物特征、风貌的句子;④抒情、议论句;⑤双关句、含蓄句(言外之意);⑥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
3、把握技巧、体味语言(1)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 象征 铺垫 渲染 烘托 衬托 对比 人称
(3)结构手法: 线索 转换 过渡 伏笔 悬念 照应 详略
(4)语言修辞
描绘类:比喻、拟人、夸张; 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 语气类:反问、设问;
风格类:精炼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等等。
《囚绿记》课文导入
【导入1】
有人说,绿色是自然颜色中最具生命意义的色调,提到绿,人们就会联想到生命、生机、希望。对,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你难道没有感觉到生命的希望?当绿芽冲破险阻绽放绿意时,你难道没有意识到生命的顽强?当无边的绿色扑面而来的时候,你难道没有听到生命的乐章?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囚绿记》也是一篇关于爱绿的散文,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作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lǐ)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导入2】
巴金老人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他就是《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今天 , 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代表作, 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导入3】
对于绿色,我们有一种由衷的热爱,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看见了绿色就会感受到生命的鲜活,生机的磅礴。那么,当陆蠡面对绿色时,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我们一同学习陆蠡的《囚绿记》。
【导入4】
“走过陆蠡故居,走过杂草丛生瓦砾满地的天井,我忽然发现一株生长于石缝中的藤萝,它舒展开折叠的绿叶,有如倾泻的一道绿色瀑布,从东侧屋外的墙头飞流直下。我记得陆蠡是喜欢而且留恋于绿色的,他曾经写下的《囚绿记》,也就是为了在孤独中留住那片绿色和它对语,于是孤独随之消失在绿色生命的伸展里。登上楼阁,一眼又瞥见窗外挺立的山岗与终年不断的溪流。当年,陆蠡就经常站在这里,眺望这山这水,相对无言,除了陶醉,还有在宁静中自由放飞的憧憬。陆蠡曾说:“世界上,应有更高贵的东西。”高贵的是心灵的性质。难怪李健吾先生作出这样的评价: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玉般的心灵。”那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陆蠡心中的那片绿色,感受那份高贵吧!
第三篇:林清玄散文鉴赏
1品一种清玄之境
新闻3班 张丹儿 40号
初识林清玄,是在一次偶然情况下读了他的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之酒》,之后便被他那清而不淡,幽而不空,灵又含理的语言及意境深深憾动,自此便成了林清玄迷。
林清玄的散文一向以“清而不玄”,清新明丽,意味隽永,因其本人对佛学有颇深的研究,因此他的文章总是包含了一些佛理,读起来就像一篇浅显化了的佛经。因此,在我的印象中,他本人更像是一个诗人,把诗与散文结合起来。然而这位台湾宝岛的作家却是读新闻专业毕业的,曾担任过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和《时报杂志》的主编等职。这些身份在我看来,都是比较商业化的,与他的文章风格极不相同,我想,敢情这位诗人是能文又能武啊,心中的崇敬又增了几分。
《温一壶月光下酒》是林清玄一篇文章的篇名,也是他婚后的第一本散文集书名。书中的许多篇都是描写小人物如何面对生活及其所感悟的平常事。作者这样勉励我们:“连石头都可以撞出火来,其他的还有什麼可畏惧的呢?”是啊,我们坚信连冰冷的石块都能撞出火来,那麼心与心的碰撞,心与心的靠近,一定发散出人性中最纯真的灵性之火。
佛前一炷燃烧的清香,作者却能觉照到:那一炷香冉冉地燃烧著,香头微细的火光和上升的香烟使我深深的震颤,我在那香里看见一股
雄浑的力量,以及一颗单纯的中国人心灵绵长的燃烧著。清香一炷,那是一种空间;罚你一跪,那是一种时间。空间与时间,皆从这一炷冉冉燃烧著清香升腾而起,在升腾而起的一炷清香里,作者深深体悟到这种空间和时间是东方的美学。试著用黑暗锻造出我们的一双黑明眸,来洞察我们的生活。
“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酘酘”,第一次读到时完全是一种惊艳的感觉,山香云气是赛过酒气的,月光是温蕴的,酒是如火一样辣的。摘一束月光来下酒,削去身上的愁和怨,和心灵的尖锋利芒,使自己溶入如月光一般温柔的人世温情中。他将浮名虚利换作浅酌低唱,时时不忘自己有一个温柔的灵魂。
再来举杯吧,让我们共用温一壶月光下的酒,共赏一片迷路的云,共忆烟气氤氲的鸳鸯香炉。坐拥青山,剪几缕清风,掬几片月光,温上一壶酒,尔后,在文字里不醉不休。
林清玄的文章,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平淡而隽永,值得一遍遍的去回味,轻松自然。给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新细腻的内心感觉 中把你打劫。在他的文章总给人生活的启迪,让我们看清事情的本质,随后变得坦然。他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看完之后会有感恩与善良的感觉。常常与他一起进入那富有禅意的世界,以他的散文净化自己的心灵,让我们、、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
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衣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得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金合欢是一种觉的花,它随季节与因缘兴谢。在林清玄的笔下,这就成了人生的真谛:“或哭或笑是生活,或生或死是生命,或得或失是人生。”两树互相攀助而长本是很平常的,这是植物生存的本能,但在林清玄的眼中,透视了世态炎凉、人情冷落,从而发出:“这世间的人,有许多互为寇仇、互相厌憎,更不用说牵手、拥抱、与缠绵了。他在这在冷漠无情的时代,发出了“人不如树”的感慨。
“爱”,何其重要,也许很多人的一生都在迷茫“爱”,在何方?林清玄写了很多 关于爱的文章,有不少词句成了经典,“相爱的人,一分开就开始思念;相契的人,示分开就开始思念;相印的人,永远保持相互思念。”
林清玄散文艺术风格中最为醒目的创造性工、贡献,是他将东方的审美智慧和佛家哲学 情怀引进至散文艺术中来了: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和要慢慢口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的走人生之路。“
林清玄说过 :“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尊严。
第四篇:散文鉴赏
散文鉴赏
(一)散文的基本知识
传统意义上的“散文”概念十分宽泛,是指除韵文(诗词曲赋)以外的一切文体,包括奏疏、书信、策论等实用文体。现代意义的散文是指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我们这里所说的散文指的就是后者。
散文根据内容性质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1.叙事散文。这类散文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回忆录、游记等等。叙事性散文要求必须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但同时也有一定的情节和人物描写。叙事散文所描写的主人公既是真实的人物,又是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魏巍的《我的老师》。
2.抒情散文。这类散文以咏物言志、借景抒情为主要特色,特别注重意境的创造和语言的锤炼。如朱自清的《春》,张晓风的《敬畏生命》等。
3.哲理散文。偏重于说理,但它不是单纯抽象的论证,而是借助文学的联想、比喻,利用文学形象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哲理,把深刻的理性思辨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蒙田的《热爱生命》就是外国哲理小品中的名篇。
(二)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的重要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尤其是它的选材十分广泛自由,联想,想象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所谓“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明确而又集中的主题。以想象、联想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是散文常见的表达技巧。从细微处着笔,以小见大,是散文表现主题的常见形式。
(三)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
1.把握散文的结构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结构特点的集中体现。理解这个特点不要被它材料上“松散”的表象所迷惑,要抓住它“神聚”的实质。要明白所有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这种写法,还能收到跌宕起伏、曲折有致的效果。为了便于迅速快捷的把握散文的结构,欣赏时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抓“文眼”。“文眼”,顾名思义,就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文章的精要所在,像人的眼睛一样,能传达、透视人的心灵。阅读散文,就可以通过“文眼”这个窗口,窥见作品的感情基 1 调;抓住了“文眼”,就可以抓住全文的“纲”,再分析其他的内容,就“纲举目张”了。如朱自清的《春》,文眼是“一年之计在于春”,赞美了春的活力,生机,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和美好的憧憬。
(2)识“线索”。散文为了达到“散”与“不散”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往往用线索将所有材料贯穿起来。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这四次“背影”,把回忆和现实,相见,离别和牵挂几个生活场景贯穿在一起,表现了在没落的社会时代背景下,父亲对儿子深沉博大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愧疚、牵挂之情。
(3)辨“关键”。在散文行文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关键性的句子对于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大有帮助。抓住这些标志性词句,就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这些关键性的语句可以大致分为三种:① 叙事性散文中表示时空变换或观察角度转换的词句。② 首尾呼应句。③ 过渡衔接句。
2.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被称为“美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语言的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同时也凝练、干净,富有哲理。因此,阅读散文时,就要认真分析散文语言优美、凝练、畅达的特色,从而在形式上对散文加以赏析。尽管散文语言的美表现为不同类型,但品味散文语言,基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
(1)品味语言的形象性。散文阅读,品味语言是重点,阅读时应细细咀嚼,揣摩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这一段描写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写景时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用词十分妥帖。如“石井栏”由于长年使用,所以变得十分“光滑”;“黄蜂”体形“肥胖”,所以“伏在菜花上”;“叫天子”行动“轻捷”,故而“窜”向云霄。
(2)品味语言的情蕴。散文中蕴涵着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能是通过抒情性的句子直接表达出来的,但更多的是蕴涵在或记叙或描写的字里行间。品味散文的语言,还要善于品味出词句中蕴涵的情感。如《济南的冬天》,多用拟人、比喻、语言温情脉脉,像“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民在冬天是面上含着笑的。”这样的语言在文中俯拾皆是,口语化的语言,朴实温情的语调,恰似一个和蔼的老人在和你促膝谈心,倾诉着他对济南冬天的深深依恋和喜爱之情。
(3)品味语言中的哲理。优秀的散文,不仅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而且往往揭示了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感悟。品味散文的语言,更应深入体味语言中揭示的哲理。如张晓风的《敬畏生命》通过追述植物飘散种子的场景对心灵的震撼,而揭示了生命在传承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其中许多句子都是很值得玩味的。
品味语言时,还要注意语言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我们不仅能够识别语句中用到的修辞格,而且应该进一步深挖有关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情达意作用。如“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本句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它写出了野花繁多,散布在草丛中随风摇曳的动态美,写出了野花的活力与生机,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活力。
3.领悟散文的意境
优美的散文,其意境可以与诗歌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何谓“意境”?散文中的“意”是指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须有所依托,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因事明理,这可依托的景、物、事就是“境”。意境就是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亲临其境,产生了与作者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
我们在领悟意境时,应从散文所记叙的事,所描绘的景着手。在叙事性散文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文中所记叙的事件尤其是经典的细节,体会其中所融之情。如《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的一段描写,使我们读者感到眼前仿佛浮现出父亲行动迟缓吃力的形象,父亲本来年岁已老,又刚刚遭受过丧母和失业的双重人生打击,加之身体肥胖,更显老态龙钟,行动十分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买橘子的平凡举动中所包含的伟大的父爱就更让人感动!而此前“我”却对他颇不耐烦,现在想起来,怎不让人愧疚?
在写景抒情的散文中,我们要留意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注意作者在对景物描写中所突出的特征,所营造的气氛,从而体会景中所融之情、所涵之理。《紫藤萝瀑布》中这株紫藤萝,在那荒唐的年代,“稀落”、“伶仃”地挂在树梢,显得毫无生气;而现在,却又重瓣焕发出生机,开得如此繁茂、热闹、欢乐。在一株花的今昔对比中,作者获得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从心理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此外,欣赏散文还要注意把握散文的技巧。散文的技巧包括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多方面的特色,善于把握散文的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散文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写作散文的能力。
【典型例题】
金色花
(1)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2)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3)无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着阳光和空气。
(4)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5)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 3 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6)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7)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8)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9)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10)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11)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12)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13)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14)可以想像,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15)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16)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根据(4)~(7)段内容,分别概括出开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
(1)开花前仙人掌的特点:。
(2)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
2.根据(3)~(13)段内容,概括出作者对仙人掌的感情所经历的四种变化。
→
→
→3.作者在第(13)段中写道:“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请根据(3)~(13)段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浅薄庸俗”?
4.文章采用了纵横对比的手法,纵观全文,分别概括出纵向和横向对比的内容。
(1)纵向对比为
和的对比。
(2)横向对比为
和的对比。
5.本文是一篇状物寓理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要揭示怎样的一个道理(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案:
1.(1)开花前仙人掌的特点:外表丑陋但倔强。
(2)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外表美丽但娇弱。
2.遗憾→厌恶→惊奇→赞叹
3.(1)因为仙人掌赖以生存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2)因为作者在仙人掌开花前曾厌恶讥笑它丑陋的外表,而忽视了它内在的精神。
4.纵向:仙人掌开花前和开花后的对比。
横向: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的对比。5.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模拟试题】
阅读理解:
(一)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①)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②)地回答。
“不是放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作者对蔡老师一直以第三人称“她”来称呼的,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第二人称“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对其作者分析恰当的一项()
A.直接对话,更加真实
B.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C.形式变换,更加活泼
D.叙述自如,更加简洁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括号内()
A.模模糊糊
B.迷迷糊糊
3.对文中“默默地”所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想念的感情。
B.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C.表达了“我”关心自己喜爱的老师的心情。
D.表达了“我”埋怨老师放假回家的心情。
4.本文有一条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分别指出下列句子表达了作者哪种感情、选择填空。
A.回忆
B.依恋
C.思念
(1)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2)“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3)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二)我的母亲(节选)
老舍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饮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笔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到小学任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有点偏爱的话,她应该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以至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时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早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眼。今天,我又想起当日孤独地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各用一句话简明概括。
(1)
(2)
(3)
2.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3.这段文字表达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段文字共写了几个人物?哪个详写?哪个略写?哪些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写?
5.在原文中直接用“//”划分层次,并说明分层的根据。
(三)绿
又是绿色稠密的节季,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沉浸在绿色遐思之中。
我爱绿色,我爱这有着无限生命力,充溢着旺盛的青春气息滴翠的色彩。这四季的绿就像人的一生。
春天的绿□□,夏天的绿□□,秋天的绿,□□,冬天的绿□□。
我喜欢独步于夏天的绿阴中,任凭清风轻吻我的秀发似乎吹动绿杨。欣赏柳枝摇曳的飘动。绿色草地,两只白蝴蝶飞旋着,带给我神思缥缈的遐想。我喜欢金风送爽的秋天,绿叶凋零,万般地依依不舍,打着旋,悠悠地,缓缓地,逐渐萧疏,秋林显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天繁盛,是眷恋眨眼即逝的生命吗?不,每每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也要不遗余力地描绘。金秋丰收的喜悦,装点大自然迷人的画卷,这最后瞬间的绿,仍是美丽的。
然而,我也爱冬天的松树,无数细小的针状绿叶在北风呼啸中奏响春雷般的松涛。白雪飘落亲吻在松树上,一种心灵的纯洁之情油然而生。每每此时我会披一件绿的披风和树媲美。争宠着雪的爱抚,好惬意,好洒脱。
我最爱的还是初春的绿。她似少女的初恋,如一抹柔情般稚嫩。霏霏细雨的清晨,那如云如 8 烟的绿,似一位着柔纱的仙子。飘飘的,柔柔的,似一杯浓浓的醇酒,一封爱情的信笺,一张温柔含着泪水的少女面孔,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温馨。
我喜欢绿,绿的可靠,绿的谦虚,绿的宽容,绿的博大和永恒。
1.第三段方框中用词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A.活泼、凝重、深沉、纯真
B.纯真、活泼、凝重、深沉
C.凝重、纯真、深沉、活泼
D.深沉、活泼、纯真、凝重
2.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写作顺序又是如何安排的?
3.本文在写四季的绿时详略不同,应如何理解?
4.绿的含义有哪些?用文中词语回答。(不超过10个字)
5.以一句话概括表述文章的中心思想。
6.这篇文章用了多种手法,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比喻,拟人 B.象征
C.联想 D.抒情
【试题答案】
(一)1.B 2.(1)B(2)A 3.B 4.BCC
(二)1.(1)母亲不辞劳苦,筹措巨款,送儿子上学。
(2)母亲割舍对女儿的疼爱,送女儿出嫁。
(3)母亲孤独地度过凄惨的除夕,送我返校。
2.疼爱儿女,深明大义,坚强朴实。
3.热爱、赞颂以及失去母亲的悲伤,对母亲的无限怀念。
4.5个,母亲、三姐、我、姑母、哥哥。突出中心,更集中表现了母亲的性格特点。
5.一层:“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以后”
二层:“老去。‖不久。”分层依据是按每一件事的叙说。
(三)1.B
2.线索:我对绿的喜爱之情 顺序:以季节变化为序
3.文章安排详略巧妙,总写较略,而写四季较详,写四季中,夏季写得详,就突出了“绿”的重点。
4.可靠,谦虚,宽容,博大,永恒
5.通过写对绿的热爱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第五篇:怎样鉴赏散文
怎样鉴赏散文
作者:何望珍
散文是文学性很强的文体,究竟应如何去教学呢?我认为应把传统的散文分析课变为鉴赏课。让散文的教学更加具备作为“美”的特质。体现语言文字的原汁原味。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特别是名家作品。
那么散文需要作哪些鉴赏呢?
(一)散文鉴赏的内容
1.赏“我心”
欣赏散文,看其是否真的写出了鲜明的自我和个性,是很要紧的。赏析时,要走进那个活生生的“自我”。文革后把主要精力转向散文创作的老作家巴金,在总结他自己写散文的“经验”时说道:“我自己有一种看法,那就是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 因此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等,就是以“我”为主的散文名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真实的“自我”个性,特别是其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心理体验等,都被表现得形象而生动,使“我”成为全文“表现”的主角。因此鉴赏散文就要赏“我心”。
2、鉴“虚实”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我)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个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
欣赏散文要看到它是一种实、虚结合的艺术:虚,不离实(外物)的铺垫,实,有待虚(精神)的上升,有实无虚,缺乏精神的含金量,而有虚无实,缺少心灵寄植的根基。真正是触发作家的“激活点”,思想、精神的“闪光点”,散文作品的魅力所在!
3.析“小大”
散文写作,题材广泛,所谓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入文,即指此意;但从写作实际来看,多数篇什却具有“即小见大”的特点。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他于此借引了两句西方谚语。很明显:在这里,“一粒沙”“半瓣花”,都确实小得不能再小了;但写了这“小”,却能从中“见世界”“说人情”,看出“大”来,这不是地道的“以小见大”吗!
在季羡林看来: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作为“散文”写作成功的一条“规律”,它无例外地都是“即小见大”!
4.品“情、文”。
散文在各种文体中,偏于“阳春白雪”类,是一种高雅而精粹的“表现”(非“再现”)艺术。一般说,它篇幅不长,但立意深,多见识,有真情,饶趣味,特别是其文字表现,有个性、富文采,是民族语言中最为隽美的部分。
一篇好的散文,总能写出一种独有的“情致”来。所谓情致,也就是情趣(性情、志趣)和风味。它和所写的内容自然有关;但它并非内容本身,而是透过全部内容所表现、散发出的那种气韵、味道或笔致。这当然和作家的气质、性情即风格有关。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散文就是一种“情趣”的艺术。
像《背影》,写父子亲情:事很少,话不多,只以儿子的“视角”三写父亲“背影”在自己内心所激起的幽深微澜,味之潸然,自有一番动人心弦的情致;而《阿长与山海经》,开篇即出以谐谑的文笔,继之则庄谐并作,而最后竟变为谦恭而肃敬,这种诙谐而多变的笔墨,反映了作者对阿长自浅而深的认识过程,别有一种回甘余韵的情致;《我儿子一家》,以角色置换的新奇,造成了一种“童趣可掬”的情致美;《紫藤萝瀑布》,颂赞生命的蓬勃向上,情致表现为热烈、奔放。
“文”即“文采”,是汉语散文写作或鉴赏中一个重要概念。俗所赞“情文并茂”,由此可见,文与情的鉴赏是同等重要的。即鉴赏在遣词造语上,文字表达的整齐之美、参差之美和回环之美;要讲究文字达意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声音美等诸多方面。、明哲思
鉴赏散文这种独特的哲思美,需要开放性地理解散文的哲思。观照世界,无论作者或读者都不能不基于一定的角度,受制于一定的时空,因而,无论其寄寓或所感受到的哲思都逃脱不了注定的死角。但历史社会文明的复杂性却时时提醒人们不可以用一种模式来诠释世界,无限纷繁的世界、各式各样的感悟,需要以多元的精神为导引,开放性地接纳、理解,由此而拓展着自己的认识空间,从而更好地提高审美品位。
总之散文的教学需要感真融情悟理。真实是散文的生命,那么情感的真实就是散文的灵魂。对生活经历和感情经历进行深度提炼和精致加工,用文字进行的一种回忆或反刍,经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就成了散文。巴金以42万字的《随想录》作为自己告别文坛前的最后奉献,作为散文文苑中很让人注目的一朵奇葩——孙犁,无一不表现了散文这种文体所具有的“真善美”的巨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