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鉴赏题复习教案
散文鉴赏题复习教案
一、苏北四市(第二次模拟)
③一束阳光触及正面雪白的墙壁,我的那张木犁“哗”地炫目了。金属的犁铧被点燃镀亮,弯曲成我老父脊梁样的犁轭开始兴奋地左右摇摆,我看见那头健壮剽悍的黄牯“泼剌泼剌”骄傲地行进在水田中,溅起我满身泥花。我狠心地将犁铧切入土层深处,又在它身上加了一鞭。霎时,两股手腕粗的棕绳一下拉直、绷紧。父亲气得嘴唇发抖。你怎不晓得心痛?牲口也是人,人是吃牲口的一碗米饭哩。
11.请分析文章第③节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1.(4分)运用联想手法,(1分)运用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描写细腻,形象传神。(1分)生动写出了农村生活留给我的深刻印象。(1分)
二、无锡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女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有一段描述放河灯的景况,我觉得是文学作品里描写放河灯最典丽的一段:这灯一下来的时候,金急急的,亮通通的,又加上有千万人的观众,这举动实在是不小的。河灯之多,有数不过来的数目,大概是几千百只。两岸上的孩子们,拍手叫绝,跳脚欢迎。大人则看出了神,一声不响,陶醉在灯光河色之中。灯光照得河水幽幽的发亮。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
13.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4分)
答案:场面描写,写了河灯之多和观灯人数之多的壮观场景;动静结合,孩子们的“拍手跳脚”和大人们的“出神”;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月亮在水中倒影随水波动说成是“跳跃”。(每点2分,要有分析说明,其他言之成理也给分)
三、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早读时,我们班的女孩子总到后山找一棵最茂盛的相思树,分坐在各个枝丫上,远远看去,就像栖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小相思鸟。你神秘地把我拉走,到林子深处去。我们把书摊开,做出早读的样子,而鸟儿们正开始真正的早读。淡青色的风,无拘束的云,拨开灌木丛,白色的野蔷薇正安详地开放。13.请赏析文章画线句的表达特色及效果。(4分)答案: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的清新美好,表现了女孩子的活泼可爱,烘托了两人亲密无间的友谊。(3分)
四、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又忽而蹿高,在秋夜的黑幕中辟开的光亮的空间,随着火苗的起落忽而缩收又忽而扩大。火苗在树枝上跳跃,从燃烧着的枝条上攀援到刚添加上去的树枝上,像万千猕猴在树林里嬉闹,跳跃翻跌;无数条火苗拢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火的世界,充满了活力。
11.文中“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充满了活力”一段描写了“火的世界”。请分析这一段文字的表现特色。(4分)
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细致描摹了火声和火苗的形态、光亮、气势;比喻新颖贴切;语言生动形象,精妙传神。
【评分建议】4分。第一层2分。第二、三两层各1分。
五、南通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
水乡的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座小小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水雾与绿荫之中,周围都被一汪绿水紧紧地包围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从一家家的门前窗下流过。早起盥洗梳头,蹲在伸到水中的麻石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镜子。长长的麻石又和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吧嗒!吧嗒!”的棒槌声每天就是从这一条条麻石上响起,把那一个又一个黎明濯洗得晶亮晶亮。11.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情趣,从听觉、视觉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展现水乡生活情趣,语言表达富有韵味。(特色2分,分析2分)
六、南通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
翠竹无声,香樟无语,它们似乎在和我这个远道之人一起默哀。默哀进行了多长时间,我不知。一阵风来,似从空中压到脚底,香樟树叶竹叶及墓园内所有植物的叶子飒然作声,仿佛三百年前的凄风苦雨骤然而至。我忽然悲从中来,禁不住张开喉咙,放声大哭,热泪长流。
12.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默哀时的场景,请简析其表现特色。(4分)答案:(4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从听觉、内心感受等方面描写(1分),营造了凄清、肃穆的氛围(1分),表达了内心悲抑、孤寂的感受。(1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篇: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一考纲点击
⒈《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二.考点阐释 【诗歌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含意象、意境)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含意象)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
2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
3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诗歌的语言】
4(一)理解关键词语
(二)鉴赏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类。
①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②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
5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④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
6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7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⑥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像九个烟点,大海小的像杯中之水。⑦奔放:直率有气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⑧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
8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
9笔端。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时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10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
11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诗歌的表达技巧】
12考点解析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能力层级:E(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13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①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②夸张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
14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
15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④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2)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16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等。
①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
17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②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③烘托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
1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④动和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⑤虚和实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
19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⑥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20⑦对照 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的一、二句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这一对照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21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态度。
2、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3、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
4、把握作品的情调。文学作品无不渗透作者的思想刚强,而其思想感情是与作者的生活时代、阶级立场、道德操守、个人经历分不开的,因此作品的格调就有高雅与庸俗、振奋 与颓唐、健康与不健康之分。
22总之,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的就是判定某一篇文学作品的政治内容、思想倾向,这是任何时候文学鉴赏的首要任务。
三、必要积累
(一)诗歌按题材分类: ⒈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23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⒉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24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
。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⒊伤春伤别诗(闺怨诗)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
25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⒋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许多诗人的诗中都有,尤以杜牧、李商隐、柳永、秦观、李清照为著。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26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⒌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
27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⒍托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便有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
28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⒎即事抒怀诗
29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⒏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
30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焕、王翰等。他们继承汉魏乐府及六朝、初唐诗人鲍照、陈子昂等的传统,多以诗歌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31⒐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
32句俗话纯乎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⒑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
33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34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⒒闲适隐逸诗
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
这类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山水田园诗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时可结合起来。⒓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
35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以上对诗歌内容的粗略分类,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鉴赏诗歌时,快速了解其内容,以便把握诗歌的要旨。分清是哪一类诗,其思想内容就有矩可循了,(二)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
36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
37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
38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或青春容貌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39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希望荒凉 偏僻 伤春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
40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
41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
42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
43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
44急天高猿啸哀” 鸿鹄::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寒鸦):小人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45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蛮奴(少数民族奴仆)送上的一
46杯罂粟美酒让我陶醉,我睡得很香,既没有梦到庄周,也没有梦到蝴蝶]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jué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47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48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欢愉 光明 金风:秋风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
49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5、器物类
玉:高洁 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冠):官位 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须眉:男子; 巾帼:妇女; 桑梓:故乡; 轩辕:祖国; 三尺:法律;
第三篇:散文复习教案
初三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专题十:中考散文专题复习教案
主备人:实验中学 蔡慧丽
教学目标:
1、回顾散文的基础知识。
2、了解散文的中考考点,学会判断散文常见题型,培养题型意识。
3、懂得散文题型的答题思路及答题要点。教学重点:懂得散文题型的答题思路及答题要点。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理清行文线索,读懂文章主旨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归纳内容要点。2.概括中心思想。3.找出行文线索。基础知识回顾:
1、散文的分类,常见的有:
(1)叙事散文,如《藤野先生》、《背影》。
(2)抒情散文,如《白杨礼赞》、《紫藤萝瀑布》。
(1)叙事散文的主旨归纳格式:通过‥‥‥事,表现了人‥‥‥的性格、品格等,抒发了作者对人‥‥的思想感情。
如《一面》的主旨:通过记叙鲁迅帮助自己买书(作者见鲁迅一面)一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2)抒情散文的主旨归纳格式:通过描写物、景,写出物、景‥‥‥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到‥‥‥的哲理。
如《紫藤萝瀑布》的主旨: 抒发了赞花之情,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人生哲理。寻找主旨的方法:
找文中能体现主旨的关键词、句、段。
(1)标题或标题中的关键词
例:《白杨礼赞》
例:《紫藤萝瀑布》标题中的“瀑布”一词,用比喻手法,既写出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了生命长河的伟大。
例:【2017年扬州卷】《后生可畏》
例:【2017年淮安卷】《大地的恩典》(2)开头中的关键词、句
例:《白杨礼赞》的开头: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例:《济南的冬天》的开头:
初三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3)记叙中的议论抒情句
例:《我的老师》在记叙蔡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后,嵌入了议论抒情的句子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揭示了主旨。
(4)文中的过渡句、过渡段,也能起揭示主题的作用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9段是过渡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到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5)结尾中的议论抒情句,这是散文揭示主旨最常见的方法,也叫卒章显志。
有些较难的散文,从开头看到中间,脑中似一团乱麻,混沌一片。当看到结尾的议论抒情句时,一下子就明白了主旨。这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例:《枣核》结尾: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结尾的最后一句画龙点睛,点明主题。
例:《鼎湖山听泉》第8段“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
寻找行文线索的方法
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3)以核心事件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5)以地点为线索;(6)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关注文章的标题:有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散文中,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反复出现,称之为反复句。反复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
4.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例题
(一)2014年中考阅读题《桑葚熟了》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
二、读懂结构技巧,体会写作特色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揣摩表现手法。2.分析段落的作用 开头段落的作用: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引起下文,奠定基调,或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
作用:开篇点题,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例:《枣核》开头:“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 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作用:设置悬念。
例:《夏》开头:“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作用:总领全文。
(2)读懂结尾的作用
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感情,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结构严谨等
(3)读懂过渡的作用
承上启下,总起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例:《背影》开头: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初三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1)象征,如《白杨礼赞》
(2)对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托物言志,如《陋室铭》、《石榴》
(4)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如《春》
(5)欲扬先抑,如《阿长与﹤山海经﹥》
(6)以小见大,如 《生命与和平相爱》
(7)拟人,如《林中小溪》
(8)虚实相生,如《春》中“春花图” 例题
(二)2018新中考《最美的对视》
本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三、读懂关键词句,赏析语言特色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2.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析散文的语言特色。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首先,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一般来说,句子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其次,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再次,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也即“言外之意”,这也是中考常考的内容。
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①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②从句子的结构入手。如果是单句,哪是主干?哪是枝叶?如果是复句,有几个层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确定句子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句子的含义。
③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如果是总领句,必须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如果是总结句,就须上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含义。
④从句子的表达特点入手。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具有显著的特点。比如,有些句子打破常规,采用超常的组合方式;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方法。对以上这些句子,要从它们的表达特点入手,分析它们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或技巧,进而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这样,才会对句子有较深刻的理解。
2、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从句式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
(2)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③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
初三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词的角度入手。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从表达方式入手。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①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②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③描写,可使人、景、物表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④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3、分析散文的语言特色。
答题时常用的词语: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
答题模式:本文的语言具有……的特点,如“……”(段或句)中……(简要分析)。
例题
(三)2018新中考《点燃一个冬天》
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含义。(6分)
例题
(四)2018中考指南《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请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心有灵犀地朝我微笑着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例题
(五)2018新中考《少年护城河》
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2)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
四、抓住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 1.辨识人物描写的方法。
2.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补写有关内容。3.概括或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区别:
肖像描写反映的是静态,而神态描写表现的是一种动态。肖像描写反映一个人的大致性格,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本质特征。
答题模式:该句运用了……(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从描写人物的角度(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入手;可以从侧面描写入手;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可以从典型事例入手,典型事例往往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入手,作者对人物的评价直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初三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例题
(六)2018新中考《我的暖,一寸长 》 品味下面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4分)
(1)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2)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 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五、结合文章主旨,展开联想想像 散文阅读中这一类题的形式主要有: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出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读懂题旨要求,明确出题人让我们做什么,怎么做;②找出例句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或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要开阔。2.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①必须用第一人称;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语境,进行换位体验,大胆揣测,把人物心理、神态描写得更为逼真。3.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①针对描写对象谈感受;②针对人物情感谈感受;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能准确读懂原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现病句,语言要有层次,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例题
(七)2018新中考《最美的对视》
品味第(13)段画线句,发挥想像,试将“她”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不超过60字)(6分)
例题
(八)2018新中考《民工父亲的“幸福”》
文中第段“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一句中“幸福”的内容是什么?在生活中,你也一定有过不少的幸福体验,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4分)
六、作业:完成2018中考指南P67页《翠湖留下心影》
第四篇:散文鉴赏
散文语段精选摘录
1.幸福很矜持,遭逢它的时候,它不会夸张地提前和我们打招呼,离开的时候,也不会为自己说明和申辩。幸福是个哑巴。
感悟: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幸福,用拥抱阳光的双手去感触幸福,用充满回忆的心灵去接纳幸福,用美丽淡然的微笑去迎接幸福。跑步比赛结束后有人给你递毛巾、当你生病时爸爸妈妈的关心、你过生日时同学们的祝福或是当你摔跤时老师伸出的援助之手……这些都是一种幸福。浓厚的友谊是一种幸福,温暖的亲情是一种幸福,深厚的师生情是一种幸福,有时候就连回忆过去的感动,珍惜现在的拥有也是一种幸福。
2.在理想主义普遍遭受嘲笑的年代,一个人仍然坚持理想主义者,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与自觉。
3.世上最可怕的就是人们与道德产生了距离,而让缺德成为一种习惯。
感悟:在物质生活日益充实的社会,人性的冷漠和自私更使缺德成为理所当然,这不但不利于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毒害社会风气,不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道德才是人永恒的、真正的财富,因此,君子不会因为贫穷而担忧,而无道德才是真正值得担忧的。
4.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
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会借了它们的衣裙,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帏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感悟: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人想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悲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而生命早已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干了。回忆过去的感动,珍惜现在的拥有,那些记忆,无论快乐还是忧伤,无论痛苦还是烦恼,点点滴滴,其实就是幸福。
《提醒幸福》
5.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
《教养的证据》
6.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
感悟:爱怕沉默。世上最妙不可言的莫过于“爱”,但是现在才发现爱也会生锈,而除锈剂则是一些关心的语言。也就是藏在心底的爱在恰当的时候需要释放,需要表达。虽然我们都喜欢心与心能够体会的爱,但那种境界毕竟很少有人能够到达,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语言这项工具。爱就像锄头一样,也会感到寂寞,当人们不去注意它时,早已残破不堪。
《爱怕什么》
7.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感悟: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读书,爱书,思书,悟书,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
《我所喜欢的女子》
8.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感悟:父母对子女经常说:“平安是福。”就是这句简单的话,他们还求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种思想包含了什么?是关爱,是他们不能更多的如我们儿时揽了我们一样的放心,是他们经历了更多的无助以后的美好祝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不求别的,只要我们多在细微处关心,体贴他们,他们就会很欣慰。我们都能做到的!
《孝心无价》
9.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感悟: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没有谁比谁更幸运,也没有谁比谁更尊贵。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过高地评价他人而过低地估量自己。学会自我暗示,学会悦纳自己,发现自己,相信自己是重要的。这不仅是对自我的肯定,更是源于对生活本能的热爱和尊敬。
《我很重要》
10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有的心是用丝绸造的,柔滑飘逸。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莹脆薄。有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锋利多刺。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有的心是用红土造的,粗糙朴素。有的心是用黄连造的,苦楚不堪。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谎言造的,百孔千疮。有的心是用尸骸造的,腐恶熏天。有的心是用眼镜蛇唾液造的,剧毒凶残。
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电光石火。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一摊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杂乱无章。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
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一朵绣花枕头内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心界的水货。
造心需要时间。少则一分一秒,多则一世一生。片刻而成的大智大勇之心,未必 就不玲珑。久拖不决的谨小慎微之心,未必就很精致。有的人,小小年纪,就竣工一颗完整坚实之心。有的人,须发皆白,还在心的地基挖土打桩。有的人,半途而废不了了之,把半成品的心扔在荒野。有的人,成百里半九十,丢下不曾结尾的工程。有的人,精雕细刻一辈子,临终还在打磨心的剔透。有的人,粗制滥造一辈子,人未远行,心已灶冷坑灰。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感悟:这是我所读毕淑敏的文章中最喜欢的篇章之一。读罢,我曾不止一次地思考:自己的心到底是什么样,自己所追求,所向往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格。我想,这是要用一辈子去寻找的答案。人生短短几十年里,无法与江月、宇宙的无穷无尽相似相比,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永远到底有多远,但心的塑造是长久、持续、不懈的探索过程。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尽力地增加生命的深度。圆满的人格就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少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当求自身的圆满,即求真、善、美。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支撑起了一个大写的人。
《造心》
11.有些事件,一点也不重要,可它偏偏就记得镂骨蚀魂。
不良的情绪,好像一袋携带终生的垃圾,即使你把它埋葬在潜意识里,但它如古尸的指甲,依然锋利。
有些极为重要的瞬间,你不停地对自己说,记住它记住它,万万不能忘啊!可惜,记忆常常充满阴谋地背叛你。
记忆不属于生理,记忆是心理的。我们的历史,就是我们的记忆。丧失记忆,将不知道自己是谁。经验就是一种心理记忆。当遭遇陌生的境遇和挑战,我们飞快地检索,以期从记忆中找到可资借鉴的经验。感情,更是心理记忆的无价之宝。童年是记忆的滥觞之地。无论走到哪里,哪怕一无所有,因为有记忆,我们就不孤单。我们的知识,更是我们的记忆了。我们的友谊,也是记忆。没有记忆的友谊,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的速食面,蜷曲着,散发着防腐剂的可疑味道。情感的温暖和光芒,都浓缩在记忆里面,在寒凉中弹射出金色。
我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让我们对我们的记忆肃然起敬,又心生畏惧。我们的记忆是隐形的,又是无所不在的。我们的记忆是柔软的,又是钢铁般坚硬。记忆这个东西,大相无形地左右着我们,又销声匿迹满脸无辜。
没有情感的记忆是不牢靠和不持久的。情感是记忆的盐。机械的记忆是枯燥和干瘪的,它们轻飘飘的极易随风而逝。伴随情感的记忆是饱满和长着触角的,它们灵动地滑翔着,无数的联想就如同萤火虫似的聚拢过来。当我们以为自己是在创新的时候,只不过是记忆发生了新的组合,一些原本酣睡的记忆跳起了圆舞曲,它们如同万花筒内的玻璃晶,勾搭粘连,幻化出了莫测的图案。
感悟:在我们平凡而又微茫的生活里,并不是只有轻松的欢笑和捧腹的乐趣。在时光日复一日的缓慢推进里,有很多痛苦就像是图钉一样,随着滚滚而过的车轮被轧进我们的心中。我们的痛苦来源于爱。但我们的幸福也来源于爱。我们一辈子想忘记的地方,我们却一辈子记得。这似乎真的很无奈,却是无法逆转的事实。面对残酷的记忆,或许我们真的无法从脑海中抹去刻骨铭心的痛,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它尘封在记忆的酒坛,让它随着时光渐行渐远。
我们的爱,恨,感动,伤怀。
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我们无限遥远的未来。
我们呼朋引伴的草绿色时代,我们促膝长谈的漫漫长夜。
那些记忆,痛苦的,忧伤的,难忘的,深情的,都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和自
己心爱的人一起并肩走过的证明。
所以我们更应该记住爱,记住时光。
《你我的记忆》
12.友谊需要滋养。有的人用钱,有的人用汗,还有的人用血。友谊是很贪婪的,绝不会满足于餐风饮露。友谊是最简朴同时也是最奢侈的营养,需要用时间去灌溉。友谊必须述说,友谊必须倾听,友谊必须交谈的时刻双目凝视,友谊必须倾听的时分全神贯注。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脆弱,一句不经意的言辞,就会使大厦顷刻倒塌。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容易变质,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就会让整盆牛奶变酸。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在什么都是越现代越好的年代里,唯有友谊,人们保持着古老的准则。朋友就像文物,越老越珍贵。
人生一世,消失的是岁月,收获的是朋友。
《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
读书收获
毕淑敏的文字,神闲气定,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她的冷静与善意。她擅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一连串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更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和思考。这个假期书看得不多,但收获却不少。读毕淑敏的文字,就好像在和最亲密的好友聊天,亲切自然,又好像和智者谈话,受益良多。
经历了这次心灵的长途跋涉,更让我感触到人要为自己活着,要活得坦荡,活的潇洒,羡慕别人是没有用的。生活不是连续剧,它不会在该浪漫的时候,就响起煽情的音乐;它不会在你伤心难过的时候就正好出现一个陌生的肩膀给你依靠;它不会在这样需要温柔和甜蜜的时刻,就打翻一杯浓浓的蜂蜜。
它永远有它猜不透的剧情。
和那个创造它的,残酷的编剧。
伤口要自己愈合,剩下的路,必须爬起来再走。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命题。
我们永远都在崇拜着那些闪闪发光的人。
我们永远觉得他们像是神一样的存在。
他们用强大而无可抗拒的魅力和力量征服世界。
但是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用了什么样的代价,去换来了闪亮的人生。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每个人都会失去,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着绝对的公平,人生并不像商品一
样,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付出甚至超过收获的代价。而要想不被自己打倒,就是要砥砺心志,是自己的心和力量更强大。正如强者和弱者对待欺骗的态度。后者害怕被欺骗,因为他们很软弱,只能臣服在命运的脚下,被动地选择着自己的人生。而强者根本就不屑于欺骗。因为他们足够强大,强大到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外物是非,无论虚假与真相,都能坚持自己的决定和原则。我们要学会造心,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做情绪的主人;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因为爱怕孤单;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学会感恩,因为父母的期待,只要我们多在细微处关心;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幸福,用拥抱阳光的双手去感触幸福,用充满回忆的心灵去接纳幸福,用美丽淡然的微笑去迎接幸福,因为幸福就在平凡的点滴中;我们要记住爱,记住时光,因为无论走到哪里,哪怕一无所有,因为有记忆,我们就不孤单;我们应该支配习惯,而绝不能让习惯支配我们,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去掉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圆满的人格就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少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当求自身的圆满,即求真、善、美。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支撑起了一个大写的人。这就是我的收获
第五篇: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40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教案
专题强化训练(四十)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青春即兴小品 肖复兴
老钟是我少年时期的偶像。那时候,老钟爱好朗诵,常模仿当时颇为流行的“星期天朗诵会”,朗诵一些诗歌。老钟读高三那年,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初试通过了,这让他扬眉吐气。复试需要面试,我看得出他很兴奋,也很紧张。面试那天,老钟把自己打扮得油光水滑,早早地骑着他爸的那辆飞鸽牌自行车,去了电影学院。
那天下午放学见到他,问他:“考得怎么样?”他眉毛一扬说:“没得说!”他告诉我,先要他朗诵一段自选的篇目,他朗诵了《林海雪原》攻打奶头山的一段。这一段他轻车熟路,得到考场老师的好评。接着,老师把桌上一个墨水瓶递给他,让他以此为小道具,表演一个即兴小品。这是面试的重头戏。看得出,他很得意,很满意自己的这个即兴表演。我催他赶紧说说他是怎么演的这个小品。
他说:“我先朗诵了一段《囚歌》,朗诵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的双眼紧盯着面前的老师们,停顿了好半天。你知道为什么这时候我要盯着他们停顿吗?”我说:“不知道。”
“这就是艺术了,知道中国画里的留白吗?停顿,就是留白。坐在前面的那一排老师,我把他们想象成高叫着要给我自由的人!我就有了一种现场感。你懂吗?现场感,是表演情境中最重要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说里最重要的。”听着他这番慷慨陈词,知道他还沉浸在白天的面试里呢。
“那你不能朗诵完这首诗就齐活了吧?那个墨水瓶呢?”我催问他,这是考试关键的地方。
他瞅了我一眼,颇为得意地说:“这就吃功夫喽,道具不论大小,得用得恰到好处,秤砣虽小压千斤,知道吗?我边朗诵着,边拧掉墨水瓶的盖儿,最后我把诗句给改了一下(此时,他特得意),我朗诵道‘让我把这活棺材和你们一起烧掉’;同时,我把手里的墨水瓶朝那帮老师扔过去。”
尽管我非常佩服老钟面试考场上出色的即兴表演,但最终他没考上电影学院。他说:“是那个墨水瓶让我倒的霉,我没处理好!毕竟墨水把人家的白衬衫都给染了。”第二年,老钟接着考电影学院。这一次连复试都没挤进。
秋天,老钟找了份工作,到我们大院附近的一所小学当老师,教语文课。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是他的长项,最受学生的欢迎。他朗诵的时候,满教室鸦雀无声,他声音洪亮,会荡漾出教室的窗外,回响在校园里,引来好多老师驻足倾听,成为学校一景。
我们大院有在那所小学上学的孩子,回来后绘声绘色地讲这些事的时候,我看见旁边老钟的父母脸上笑容绽放。没过几天,那些孩子又带回关于老钟的新消息。老钟组织了个课外朗诵小组,他负责辅导学生的朗诵训练,还照当时“星期天朗诵会”的模式,也组织了一个朗诵会,颇受欢迎。过新年的时候,他还组织了“迎接新年朗诵会”,邀请校长和家长参加,更是大获好评。
举办这场朗诵会之前,老钟让我帮他写了一首迎接新年的朗诵诗。那时,我刚上初三,喜欢上了写诗——要说也是受老钟的影响。朗诵会那天,老钟也邀请我去。现场听到那么多掌声和他们校长对老钟的表扬,我很为他高兴。炉灰渣儿也有放光的时候,更何况在我眼里老钟是金子呢!
三年过后,我高三毕业,考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初试过关,复试之前,找老钟求教。老钟对我说:“面试中即兴小品是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我的教训要吸取,千万别大意失荆州!”考试那天结束回家,老远就看见老钟站在我们大院的大门口等我呢。看得出,他比我还要紧张。那天夕阳辉映下老钟的身影,常让我想起,像是一幅画,垂挂在我的青春记忆里。
(选自《北京日报》2016年5月26日)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擅长引用方言,比如“齐活”“吃功夫”“炉灰渣儿”等,表现出了人物特有的性格。
B.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来表现老钟在朗诵方面的才能,其中有“我”的表述、老钟的自述、大院孩子们的转述、校长和家长们的表扬等。
C.文章后半部分以大量的笔墨来写老钟在学校里的表现,目的是与前文形成互补,充分表现了他在朗诵方面的天赋和热爱。
D.本文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开头对老钟的才能极尽赞美,结果却因为一时冲动,与电影学院失之交臂,他的悔恨永远留在“我”青春的记忆里。
E.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老钟与电影学院无缘,而“我”却顺利通过,表现出“我”比他更成熟、更稳重,能够抓住机遇,追求成功。
答案:BC 2.(形象特点概括题)文中的老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钟是一个才华横溢、性情率真,并最终为自己的直率和冲动付出代价的人。①他酷爱朗诵,能够模仿当时最为流行的“星期天朗诵会”来朗诵诗歌,并且知道很多关于朗诵的理论性的知识。②他年少有为、才华横溢,在面试的现场,他所朗诵的《林海雪原》片段,深得考场老师的好评,后来成为老师,他的语文课和他所成立的朗诵会,很受欢迎。③ 他性情直率,冲动冒失,在面试的现场,他把墨水瓶朝老师扔了过去,且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并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
3.试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我”的记忆深处,常常能想起老钟以及他的才华、对“我”的影响等。②把老钟的身影,比作一幅画,形象地写出“我”对他才能的欣赏和他对“我”的影响之深。③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不只是老钟的身影,更是青春的记忆,即凡事都要认真对待,切不可冲动,否则留下的将是终身的遗憾,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改为“青春的记忆”更贴近主题,也有人认为原本的题目很好。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青春的记忆”更能深化主题,使得主题明确。“青春”,是热情奔放、意气风发、冲动冒失、苦涩的代名词,往往隐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文中的老钟,用他自己总结的话来说,大意失荆州,而无缘电影学院;“青春的记忆”,包含了“我”对他的惋惜,更包含着对所有年少青春的孩子们的告诫,认真对待我们的青春,万不可莽撞行事,深化文章的主题。
(观点二)“青春即兴小品”更能表现主题,还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即兴小品”本是一个面试的环节,把它用在题目中,设置一个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即兴小品”在文中起到贯串全文的作用,老钟因它与电影学院失之交臂,又因它获得学校师生的表扬,而“我”也因为他的教训,考上了电影学院,把它用在题目中,最为恰当;把“青春”和“即兴小品”结合,能够起到概括主题的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