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月到中秋分外明
月到中秋分外明
——百尺河小学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最大意义与主旨是“团圆”。团圆与和谐紧密相连,团圆不仅是外在的形式,而且是内心的和谐与相通。为充分发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的民族情感,我校德领组、少先总队决定在中秋节前后,开展“月圆人圆”主题活动。
二、活动时间
9月30日——10月12日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佳节读月——主题阅读
1.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各班开展有关的晨读。
2.举行一次中秋主题班队会。搜集、诵读有关中秋的经典诗词,在品月饼、诵古诗的过程中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主题班会时间:10月11日班队会,少先总队将进行检查。
第二阶段:佳节忆月——交流展示
1.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闻趣事、诗词佳句的资料,各班将资料、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照片等经过精心设计,展示在教室布置及黑板报中,少先总队将进行检查评比。
2.各班可以在班内设一面“寄情”墙,学生可以把对同学、亲人、老师、长辈想说想表达的情义写纸上并贴在墙上。
第三阶段:佳节赏月——实践活动
1.开展一次“小小月饼寄深情”亲子互动活动。鼓励学生为父母制作中秋贺卡,帮长辈做家务,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
2.开展“快乐体验”志愿者活动,少先总队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月饼,送温暖。
3.将“品月饼赏明月”中发生的令你最难忘记的一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第四阶段:佳节思月——交流汇报
1.回顾自己读、忆、赏月的历程,与亲友、同伴交流分享感悟,感受今天生活的幸福,更期望伟大的祖国在未来更加繁荣、富强。
2.一至六年级各班上交绘画2幅;三至六年级各班上交征文2篇。10月15日前上交少先总队,届时将进行评奖并展出。
第二篇:月到中秋分外明
月到中秋分外明
——红卫小学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最大意义与主旨是“团圆”。团圆与和谐紧密相连,团圆不仅是外在的形式,而且是内心的和谐与相通。为充分发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的民族情感,我校决定在中秋节前后,开展“月圆人圆”主题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10年9月24日——9月30日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佳节读月——主题阅读
1.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各班开展有关的晨读。
2.举行一次中秋主题班会。搜集、诵读有关中秋的经典诗词,在品月饼、诵古诗的过程中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主题班会时间:9月26日班会,行政人员将进行检查。
第二阶段:佳节忆月——交流展示
1.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闻趣事、诗词佳句的资料,各班将资料、活动开展过程经过精心设计,以绘画的形式表现,每班上交2篇。
第三阶段:佳节赏月——实践活动
1.开展一次“小小月饼寄深情”亲子互动活动。鼓励学生为父母制作中秋贺卡,帮长辈做家务,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
2.开展“快乐体验”志愿者活动,队员向周围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月饼,送温暖。
3.将“品月饼赏明月”中发生的令你最难忘记的一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第四阶段:佳节思月——交流汇报
1.回顾自己读、忆、赏月的历程,与亲友、同伴交流分享感悟,感受今天生活的幸福,更期望伟大的祖国在未来更加繁荣、富强。
2.一至六年级各班上交绘画2幅;三至六年级各班上交征文2篇。9月28日前上交少先大队。
第三篇:月到中秋分外明
主题:《月到中秋分外明》
(一)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做好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其相关资料。
3、在将近中秋节那天跟大家一起带月饼、尝月饼、并拍照留念。
(二)活动目标
1、能力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品质。
·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经常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审美能力、绘画能力、写作能力。
·通过展示、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情感目标: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的情感。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对象 情景 方法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月明情意浓,圆圆的月亮、各式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在中秋之夜,人们还爱吃些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幸福美满、甜蜜安康。虽然我们都喜欢过中秋节,但是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刻。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确立了“月到中秋分外明”这个活动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调查,从而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有关的诗歌秋以及月饼的由来,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我们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社会生活。
(四)活动过程
1、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和任务
(1)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先将问题归纳汇总,再对某一个或某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分成小组,民主选出组长。
(2)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讨论活动方案。
(3)班内交流活动方案。
2、活动内容
(1)中秋节的美丽传说(网上查询,向家长了解)
(2)中秋话月饼(网上收集,上街调查,向家长了解)
(3)中秋诗词(在书籍报纸中查找,到有关网上查询,诗词朗诵会)
(4)各地习俗(网上收集,向家长了解,询问老人)
(5)中秋赏月(和家人团圆赏月)
(6)中秋节与民族文化(网上查询,向家长了解)
(7)准备时间:两个星期左右
(8)展示形式:幻灯片、诗词朗诵会、集体汇报、手抄报等
3.活动总结
(1)促使学生多思多疑,更多地关注生活。活动促使学生更多地留意生活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
(2)促使学生更认真地学习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每一次愉快的合作,每一次成功的喜悦,是传统教学活动无法达到的。
(3)产生了切实有效的德育效应。大力弘扬中秋节节所凝聚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五)感想与建议
通过走进中秋节本次活动,学生对传统节日都有了一次更深更具体的了解,明白了有关传统节日的很多传说和风俗,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节日历史的悠久。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和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现在越来越崇尚洋节,而忽略了我国传统节日,我们有必要有责任让学生继承这些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精华,并且将这些精华世代给予传承,不断发扬光大。
第四篇:月到中秋分外圆
“月到中秋分外圆”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指导思想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并称四大传统佳节。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我们开展此次班会,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从中国传统佳节中秋中体会中国结——福禄寿喜财安康——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情结,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关于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类优秀文化的共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信念,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月到中秋分外圆
2、活动对象:全班学生
3、活动时间:班会课
4、活动形式:观看资料片、知识竞赛、歌曲竞猜
5、活动准备:
l 挑选两名主持人主持活动并注意记分和计时
l 收集相关的中秋灯谜和歌曲
l 全班分成四组,选出答题代表,组长做好组员沟通工作,准备组内节目表演以备惩罚之用。l 竞猜规则宣读
l 准备书签
四、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主持人开场白(2分钟)
主持人男女:各位老师、同学,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月到中秋分外圆”的主题班会。
女:提起中秋,大家会想到什么吗?像中秋的诗歌,古人关于咏月畅怀的诗歌何其之多呀。男:那就让我们来考考大家。举头望明月
同学们:低头思故乡
女:海上升明月
同学们:天涯共此时
男: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茶是故乡浓
男:看来大家对于中秋佳句都了解得较深啦。那么,中秋节的来源不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女:这个我知道,是跟“唐明皇梦游月宫”有关的男:没错,这个故事自古以来就广为人们传颂,请大家欣赏短片《中秋节》
第二阶段:女主持人放短片(5分钟)
第三阶段:竞猜(15分钟)
l 必答题:猜灯谜,每组两道,由代表抽题
l 抢答题:月亮与歌曲联姻共八首歌曲
第四阶段:总结颁奖(5分钟)
五、活动经费
糖果:3元
六、附录
(一)竞猜规则
1、每组原始分为100分,各组最后所得分数为各组得分和扣分后的成绩之和。
2、比赛分两种题型:
必答题:共有八道灯谜
(1)每个组必须回答2道灯谜,只能由本组同学回答,其他组的同学不得帮忙回答;
(2)每组作答之前,由组长在讲台先抽题,决定本组作答的题目;
(3)必须等主持人念完题目才能开始作答,否则视为答错处理;
(4)每个组的回答时间为10秒,回答正确得10分,弃权或回答错误不得分。
抢答题:一共有8首与月亮有关的歌曲,每首歌曲最多播放30秒。
(1)每组先选出一个代表作为举手代表,只有他(她)才有举手的权利,其他人不得举手,否则做答错处理;
(2)每首歌曲在开始播放时即可开始作答,但每首歌曲的播放时间不会超过30秒;
(3)此环节采取倒扣分的形式,答对一道题得10分,答错倒扣10分。
(二)竞猜题目
1、灯谜
谜面 谜底
嫦娥下凡(打一花名)月季
中秋菊开(打一成语)花好月圆
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2.选择题:
1、中秋节是从在哪个朝代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答案:④唐
①明②宋③元④唐
2、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答案:①祭奉月神的祭品
①祭奉月神的祭品②馈赠亲友的礼物③节日食品④地方小吃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 答案:②王安石
①李白②王安石③杜甫④白居易
问答题:
1、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比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水仙不开花——装蒜等等。那么有些歇后语是跟中秋节有关的,请问“八月十五办喜事”这句歇后语的后半句是什么?
答案:人月共团圆
2、中秋节的月饼有很多口味,例如起源于广东地区的广式月饼,它口感松软细滑,表面光泽,多以莲蓉为馅料;起源于上海,江浙地区的苏式月饼,它的馅料有豆沙、玫瑰花、桂花等,皮薄,馅大,油多,甜度很高。请问饼皮疏松,有独特的火腿香味,馅料咸甜适口的滇(diān)式月饼起源于我国那个地区?
答案:云南,贵州地区
3、在我国的某个省市,他们那的中秋节有个习俗叫“剥鬼皮”,有辟邪消灾之意,请问这是我国的的哪一个省?
答案:广东
4、中秋节有嫦娥奔月的传说。请问,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并未升上月宫。她变成了什么?
答案:癞蛤蟆
预赛第二轮:选择题3道,问答题4道
1、在中秋节的有关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 答案:②桂树
①槐树②桂树③柳树④杨树
2、以下哪个国家中秋节不吃月饼? 答案:③日本
①美国②意大利③日本④英国
3、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答案:①悲欢离合①悲欢离合②天气的好坏③凶吉的象征④身体是否健康
问答题:
1、有关中秋节的歇后语。请问“八月十五看桂花”的下半句是什么?
答案:花好月圆
2、和月饼有关。我国月饼的始祖是“太师饼”,话说武王伐纣,纣王派了个太师率兵抵御,这个太师制作了一种甜味糕饼,作为行军干粮。后来这种饼传到民间,就被叫做太师饼。请问做这个“太师饼”的人,他是谁?
答案:闻仲
3、还是跟“剥鬼皮”这个习俗有关,请问“剥鬼皮”指的是吃哪一种食物?
答案:芋头
4、中秋节的首推美食就是月饼,关于月饼的起源说法有很多,有一种是说元朝末年,朱元璋想要联合反抗力量来推翻元朝统治,但元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朱元璋手下一个谋士想出用月饼来传递消息,请问这个谋士是谁?
答案:刘伯温
决赛:5道问答题:
1、依然跟“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传说中嫦娥是吃了后羿拿回来的灵药才飞上了天,请问这个灵药是谁给后羿的?
答案:西王母
2、依然和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请问,在“嫦娥奔月”的传说中,蓬蒙是什么人物? 答案:后羿的徒弟
3、请问中秋节小孩子喜欢玩的“兔儿爷”灯笼起源何时?
答案:明末
4、相传,唐朝有个皇帝曾经梦见游月宫时,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这个皇帝醒来后,对梦中的情景还记得清清楚楚,于是他把梦中的乐曲记录了下来,创作了《霓裳cháng羽衣曲》,请问这个皇帝是谁?
答案:唐明皇 / 唐玄宗 / 李隆基
5、中秋节我们会在夜晚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我们常说的月亮其实就是月球。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请问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多少倍?
答案:81倍
平分加赛题:
潮汐与什么有关?——月亮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的必备食品,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元末
中国汉族有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另外一个节日是什么?——端午节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传统台湾月饼的原料是——番薯
火腿、五仁、百果等硬馅月饼,存放时间为——15-20 天为宜
传说中与月饼来历有关的皇帝是——朱元璋
国旗上有月亮的是哪个国家——巴基斯坦
历史上“月下追韩信”的是——萧何
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观是什么——钱塘观潮
3、畅谈中秋
看来同学们都花了不少心思去了解中秋节的相关知识,中秋节知识竞赛就到这里告一段落吧。下面我们进入今天中秋节班会的第二个流程——“畅谈中秋”。
在接下来的时间同学们可以畅谈任何与中秋节有关的话题,比如关于中秋节你曾经有过什么美好回忆想跟大家分享的?或者你每年都是怎么度过中秋节的?或者说现在西方节日传入我国,什么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等,这些西方节日的传入,冲击着我国的传统节日,大有取而代之之势,对于这样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呢?
结束语:中国人喜欢含蓄,所以连节日也没有西方那么张扬,中国的传统节日虽然不会过得像西方节日那样热闹非凡,却有着人们对家庭,对未来的美好思念和愿望,不同的节日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寄托。今天的班会,一是希望大家能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个全面的了解,二来也希望同学们在这个中西方文化并存的时代中,不仅要有接纳新事物的意识,也不要忘记炎黄子孙的传统。
第五篇:月到中秋分外明 最是人间好时节
月到中秋分外明 最是人间好时节
——中秋节在开封的前世今生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与古城开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正是在北宋时期,中秋节开始作为正式的节日登上历史舞台,并最先在京城东京盛行开来,随后风靡全国。那么,中秋节是怎么形成的呢?北宋时期东京的中秋节是什么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秋节在开封又有什么样变化呢?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我市民俗方面的专家、学者。
中秋习俗由来已久
伴随着丝丝凉意,中秋降临。街头巷尾卖月饼的店铺随处可见,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大小礼盒早已摆上货架,为中秋节增添了一缕喜庆。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9月17日,民俗学博士、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彭恒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秋的含义有两个:一是指农历八月,秋季包括七、八、九月,八月正好位于秋季之中;二是指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过半的时候,故名中秋。早期的中秋主要指的是前一个意思,唐宋以后才逐渐形成八月十五中秋节。据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日子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因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亮”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中秋节的起源与先秦时期„中秋迎寒‟的习俗有关。”说起中秋节的起源,彭恒礼说,“在先秦时期,每当春季或秋季过到一半的时候,人们分别会举行„迎暑气‟和„迎寒气‟的仪式。”据《周礼·春官·籥师》记载:“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中春,也就是农历二月十五,古人在这天要敲击土鼓,吹豳诗。豳是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旬邑县境内。豳诗,据东汉郑玄的注释,指的就是诗经中的《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十一月觱发,十二月栗烈。”讲的是一年中每个月的气候特征和古人的生产生活,也就是古代的迎气歌。到了八月十五,中秋的时候,人们又唱着迎气歌,敲着土鼓,迎接寒气。这就是“中春迎暑,中秋迎寒”的古俗,是中秋节最远的源头。
汉代,八月仲秋流行祀神和祭祖,是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源头。据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载:“八月,筮择月节后良日,祠岁时常所奉尊神。”筮,就是卜筮,用蓍草来占卜;月节,指的是白露节气。从这段记载可知,汉代的人会在八月白露节气过后进行占卜,择良日,就是良辰吉日祭祀神灵。祭祀的神灵都是人们平时经常所祀之神,自然也包括月神,而且时间选择在白露节气之后,与八月十五中秋节日期上很接近。
汉代人对八月的这次祭祀活动非常重视,通常提前七天开始准备。一家老小要聚齐,斋戒沐浴,打扫房屋,洗涤祭器,这段时间有严格的禁忌,如果有的人家在办丧事,或者刚生了小孩,则视为不洁,禁止人们到这些人家里去。汉代八月除了祭神,还要祭祖。据《四民月令》记载:“以祠太社之日,荐黍、豚于祖祢。”祠太社之日,就是指秋社,古代有春社和秋社,分别在立春和立秋后举行。这些活动要求全家必须参加,这就带来了团圆的含义,而且祭神和祭祖之后,人们会分享美食,这些都成为后世中秋节的重要源头。
“除了民间的仪式活动,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源头是关于月神的传说。”彭恒礼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这个传说故事《周易》中有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这就是著名的嫦娥奔月故事。《淮南子》中说月精实为蟾蜍,是后羿妻子嫦娥变的,而且月亮中有桂树。汉刘向《五经通义》中还提到月亮中有玉兔。嫦娥、蟾蜍、桂树、玉兔就成为代表月亮的文化符号,成为中秋节的重要象征。”
谈起古代中秋节的主要习俗,彭恒礼说,第一是赏月习俗。中秋赏月,始于魏晋,兴于
唐宋。全家老少聚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宴饮。第二是拜月习俗。所谓拜月就是在月下祭拜月神。据《醉翁谈录》记载,中秋节时,杭州城里的人家无论贫富,家里的女孩子都要拜月,而且穿着上还有一定的讲究——“皆以成人之服饰之”,就是穿上成年人的服装来装扮,在楼台或院子中央拜月,希望月神能保佑未成年的女孩子健康成长。第三是馈送月饼习俗。明代开始中秋节人们要互相馈送月饼。第四是妇女归宁习俗。明代中秋节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亲的日子,因此又称为“团圆节”,这天出嫁的妇女可以回娘家过节,但是当天必须返回夫家,不能在娘家留宿。
除此之外,古代中秋节在一些地区还举办比较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中秋之时,月圆之夜,正是钱塘江大潮涌动之时,宋代人非常喜欢在中秋节的时候观潮。根据《武林旧事》记载,宋人在这天会举行弄潮活动。在江浙地区流行摸秋求子习俗,在中秋节的夜晚妇女会走出家门到人家的田地里去偷瓜和豆子,放到妇女床上伴睡一夜,第二天煮熟吃掉,据说可以使妇女怀孕。在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流行燃灯习俗;在海南,中秋人们会吃红薯和甘蔗。
中秋节起源于北宋东京
中秋节的起源很多,但是,正式明文规定中秋节为节日,是在北宋太宗年间。当时,宋太宗赵炅在京城东京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的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举国同喜。
中秋节成为正式的节日,又和北宋在京城东京举行的科举考试有关。当时,北宋非常重视开科取士,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举行。于是,佳节和桂冠结合在一起,人们就把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就进行隆重庆贺。《宋史·太宗纪》中说:“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从此,中秋节开始作为正式的节日,最先在京城盛行开来,接着风靡全国。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
北宋时,中秋节的京城有许多习俗。据市民协副主席孙润田介绍,《东京梦华录》对当时京城的中秋节作了生动详尽的描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当时的东京,中秋节之夜,月亮一升起来,人们以爬山登楼先睹明月为快,然后家家户户开始祭月,供品有月饼、瓜果、鸡冠花等,以月饼为主。当夜,东京满城人家,不论穷富老幼,都要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祭月后,人们开始吃月饼、赏月。当时,北宋的皇宫里吃的是宫饼,民间吃的是小饼、月团,这些中秋节特制的饼类又被称为“荷叶”、“金花”、“芙蓉”等,制作方法非常精巧,这是月饼的前身。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后来,人们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还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印在月饼上。
中秋文化扎根开封
东京(今开封)作为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秋习俗在当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后来的中秋文化也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与发展的,在传承宋文化精髓的同时不断创新与完善。
到了明代,开封农历八月十五赏月、祭月、吃月饼的习俗流行更盛。当时汴河州桥岸边有“明月楼”专供游人赏月。每到中秋之夜,不少游人都会到此登楼望月,临河赋诗,心旷神怡。因此,“州桥明月”就被列为“汴京八景”之一。据《如梦录》上记载:“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祭月光,家家虔设清供月饼、西瓜、素肴、果品、毛豆等类,请客饮酒名曰„西瓜会‟。妇女赏月、观星、朝天礼拜。节礼用月饼、西瓜、鲜果、鹅、鸭、肉肘等。”
民俗学家陈雨门曾在他的文章《汴京节令摭陈》中记载了清末民初开封人过中秋节的情
景:从农历七月十五起,开封著名的“稻香村”、“野荸荠”、“五美”、“五福”、“包耀记”、“晋阳豫”等糕点店及南货店,已将各色月饼提前出售。有重5公斤如磨盘大的月饼作为样品,置于铺面柜台的正中,用以招徕顾客。每当中秋节这一天,商贾停业,百工休假,官吏市民衣冠贺节,家家改善生活。街市除出售各种水果外,例有鲜毛豆角上市,价格昂贵于平时数倍。此品相传为祭月时专为月宫玉兔所设的供品,缺此则大不敬。入夜,当月亮初升,家家院内设一小桌,上陈苹果、柿子、石榴、枣、梨,必须五种,称之为“五色果供”。中置储藏多日的西瓜一个,瓜前竖立一月饼,两旁各摆熟毛豆角一盘。
孙润田说,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开封祭月的习俗还是沿清代旧例,没有太大的改变。由于月亮属阴,祭月大都由家中年老的女主人主祭,妇女儿童先拜月。开封素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主妇焚香焚纸马,叩首拜祭之,常常等月亮升至中天才散。新中国成立后,祭月的仪式逐渐消失,但中秋节全家团圆、共赏明月、共吃团圆饼的习俗并未消失。
谈及过去中秋节的美好时刻,孙润田的记忆闸门瞬间打开。孙润田对中秋节最早的记忆是上世纪50年代,那个年代平时很少能吃到糕点,中秋节的时候大人就会买上一些月饼,用刀将月饼切成一块一块的,每人吃一块。当时月饼的馅就是核桃仁、冰糖、白糖、青红丝等,虽然很简单但在当时可是美味食品。由于没钱,不少人家就会用红糖、白糖、面做成面糕甜馍代替月饼。到了上世纪60年代,受全国经济困难影响,家家户户缺粮,连肚子都吃不饱更别说吃月饼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各种各样的月饼都能在市面上买到,当时他最喜欢吃包耀记的月饼,每到中秋节都会去买回来和家人一起品尝。
当时开封流行和生产的月饼有30余种。开封月饼风味各异,造型美观,以形美质优著称,品种以提糖、提酥类为主,并引进了南式、广式等品种,老字号“老宝泰”“包耀记”“晋阳豫”“五福”“三阳观”等生产的月饼,用料考究,工艺独到,继承传统,在群众中长期享有盛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外地月饼进入开封市场,开封本土月饼受到很大冲击,但现在老五福、全美、芳美斋等老字号店仍坚持用传统工艺制作手工月饼,也很受群众欢迎,周边城市经常开车前来购买月饼,尤以“百福图”“百寿图”“八仙送福”“招财进宝”等图案的月饼最受老百姓喜爱。
新时代新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秋节在开封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而且有了发展和创新。近年,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我市赋予了中秋节新的内涵,加入了不少新的元素。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中秋节是全家人欢聚一堂品尝月饼的传统节日。然而,对于生活在社会福利机构的孤寡老人、孤残儿童来说,中秋节却是孤独、冷清、难熬的日子。9月15日上午,由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社会救助协会联合主办的“爱满人间·安老助孤”中秋行动在中国开封SOS儿童村内举行捐助仪式,将收到来自社会各界捐赠的总价值近5万元的爱心物资及善款发放给市社会福利院、SOS儿童村、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等社会福利机构,用于改善孤寡老人与孤残儿童的生活,让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中秋节。我市不少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带着月饼、大米、水果等食品,也自发前往社会福利机构慰问和探望孤寡老人、孤儿,与他们共同分享中秋佳节的喜悦。市志愿者协会还发起了“中秋爱心月饼捐赠”活动,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出家中多余的月饼和节庆食品,送到贫困家庭或敬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传递爱心与真情。
市政府办公室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双节”(中秋、国庆)期间党风廉政工作,为全体机关干部打好节前廉政“预防针”。市纪委也向全市领导干部发送廉政短信、写公开信,积极开展节日廉洁从政教育,狠刹节庆请客送礼、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一个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节日。
近年,我市积极举办特色中秋民俗文化活动,不断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展现开封文化魅
力,弘扬传统文化。每逢“双节”临近,我市各大景区都盛装打扮,充分发挥宋文化特色旅游的魅力,热情迎宾。2012年中秋、国庆假期,龙亭公园一场别开生面的“龙亭之夜”中秋赏月晚会吸引了来自我国广东、香港及新加坡的200多名游客驻足,宋词乐舞表演、豫剧演唱、变脸表演、历史剧《杯酒释兵权》等精彩演出,让他们大呼过瘾。在铁塔公园,该景区精心编排的大型实景演出《舞动铁塔菊之韵》和武术表演《刚劲铁塔》,给游客带来了视觉、听觉之美。天波杨府在节前就准备好了一场菊花盛宴,给游客带来了无限欢乐。中国翰园的精品菊花展览,引得众多游客拿起相机拍个不停。万岁山游览区2012大宋武侠节、地栽菊花文化节,着实让游客在赏菊的同时,也过了一把江湖瘾。这些独具特色的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也为中秋节赋予时代的内涵,以新的方式延续了传统,以新的内容充实了民俗,以新的理念带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开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记者从市旅游局了解到,仅去年中秋、国庆“双节”8天长假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335.7万人次,同比增长15.9%;全市旅游总收入10.37亿元,同比增长20.8%;全市景点接待总量共计90.9万人次,同比增长26.8%;门票收入3600.8万元,同比增长78.8%;星级饭店的客房平均出租率为85.5%。
在中秋佳节这个月圆人圆家团圆的美好日子,让我们共同举杯庆贺美好的生活,祝福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祝愿我们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