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历届党大会会议列表
1.中共的诞生(一大)
时间:1921.7.23
地点:上海
内容:①确立党的名称。②制定党的纲领,坚持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③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④选举领导机构,陈独秀为总书记。
意义:①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③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背景:①华盛顿会议列强共同支配中国;②军阀混战灾难深重
时间:1922.7
地点:上海
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意义: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评价:民主革命纲领是在深刻认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国情和社会本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这以前中国人民进行了80多年反帝反封斗争,然而没有一个阶级政党能真正认清中国革命性质、任务,提出过完整的彻底的反帝反封纲领,只有中共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标志。
3.中共三大与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1)条件:①中共在二七罢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必要性)。②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其合作(可能性)。③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重要外因)。
(2)方针:①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改组国民党。②共产党:召开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合作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4)局限:没有提出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4.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内容:①瞿秋白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②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③发动秋收起义;④毛泽东提出:“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影响:①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②滋长了“左”倾情绪。
5.遵义会议
(1)历史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初期的严重损失表明中国革命已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引起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怀疑、不满;突破湘江封锁线,红军锐减到3万多人之后,不满情绪达到顶点。在成功与失败的比较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正确,要求改变领导的愿望日益强烈。转兵贵州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战略方针的第一次改变,避免了红军的覆灭,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条件。
(2)内容: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柏公馆的小楼上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议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军事问题,明辨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指出“左”倾错误领导人推行的单纯防御战线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二是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特别是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问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后,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接替搏古负总责,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负责军事行动。
(3)历史意义:
其一,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 1
四年之久的统治,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作出的决定,体现了毛泽东在这次纠正党内重大错误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
其二,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关改组问题。改变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做法,实际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全局上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其三,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力量极度削弱,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是由于这一转折,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4)“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异同点:
同:都是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都纠正了党内的错误路线,使革命转危为安,都撤换了错误的领导。异:“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但又滋长了“左”倾错误,给后来的中国革命带来极大危害。
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6.瓦窑堡会议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1)历史背景: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政策制定: ①《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③《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基本内容: a.指出目前政治形势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矛盾。C.中国共产党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意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7.洛川会议:确立全面抗战路线
8.中共七大
(1)背景:l945年5月,国民党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召开六大。为使抗战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为争取光明中国之前途,中国共产党在l945年4月~6月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由于国民党继续法西斯独裁统治,坚持反人民立场,在日本被打败后,中国仍可能发生内战。这是黑暗的前途。我们要努力实现光明的前途。报告还指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人民当前的基本要求。只有废除国民党的***,才能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达到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目的。②大会提出了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③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意义。党的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时间:1949年春。
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
内容:①指出工作重心的转移;②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方针;③规定革命胜利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④告诫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意义:不仅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而且设计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新国家的新蓝图,并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
10.中共八大正确决策:a.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中共八大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胜利,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克服教条主义的束缚,作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论断。
大会首先分析了中国国内形势,指出了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其次大会为全党全国人民制定了新形势下的总任务。这就明确规定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再次大会为实现这一目标,针对过渡时期经济发展中的冒进现象,再次肯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中共八大的召开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状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制定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和方针。八大的主要矛盾理论表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了这一理论。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较好地解决了发展规模、速度与具体国情这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贡献。虽然八大路线在实际贯彻时未被真正实行,但是历史的发展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远意义。
11.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2)内容:
思想上 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政治上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 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3)意义:①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这次会上开始形成的。④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12.中共十二大 1982年 邓小平开幕词,强调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我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整个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13.中共十三大 1987年 ①论述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明确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③规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
14中共十四大 1992年 ①指出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主要任务;②提出经济体制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③高度评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出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①为我国规划了20世纪前进的航程,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②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五大 1997年 江泽民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②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③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作出跨世纪的战略部署。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大会。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
十六大 2002年 “三个代表”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历届会议及其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历届会议及其主要内容
1. 中共一大:1921-7-23 确立了党的名称、纲领及党的中心任务(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
人),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2. 中共二大:1922-7: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
明确的斗争目标,指明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当前阶段的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提出新的革命方法(走群众路线),决定加入共产国际
3. 西湖会议:1922-8 为中共三大确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从思想上、理论
上、组织上作了必要准备
4. 中共三大:1923-6 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的决定(1924年1月,国民
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5. 中共四大:1925-1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了无产阶
级与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6. 中共五大:1927-4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了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
7. 中共六大:1928-6-18至7-11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
秋白的“左”冒险主义错误(1927-11~1928-4)指出中国现阶段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总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
8. 八七会议:1927-8-7在汉口召开 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
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八七会议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
9. 古田会议:1929-12-8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军的经验教
训,指出建设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
10. 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0-9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基本上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
义在中央的统治
11.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1931-11在江西省瑞金县举行 通过了《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12. 赣南会议:1931-11召开 是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央根
据地红军的领导权
13.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扩大的四中全会)通过这次会议,王明等人在共产国际的支
持下取得了党中央领导地位,从此开始了长达4年之久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左”倾错误的统治,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
14. 遵义会议:1936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处理自身问题的体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15.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 这次会议是在全
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6. 洛川会议:1937年8月在陕北洛川召开 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打倒日本帝
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抗日战争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起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和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作斗争
17.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9~1938-11在延安举行扩大会议,全会基本上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18.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它是在延安整风运动的基础上形成的19. 中共七大:1945-4 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其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20. 五四指示:1956年5月4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决
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1.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13日在西柏坡召开 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议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两个转变”(由农业国
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思想(1948年9月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张,指出中国存在的两种矛盾:国际上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22.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 指出党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为争取国家
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确定党在当时的战略和策略方针是,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不要四面出击,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23. 中共八大:1956-9 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
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和主要任务(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周恩来作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报告。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24.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5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鼓
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它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还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正式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的正确分析,认为仍然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这就确认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问题的“左”倾理论
25.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1961-1 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标志着党在经济工作指导方针的重大转变
26. 中共九大:1969年4月21日至24日 九大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
热气氛所笼罩。它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实践证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27. 中共十大:1973-8 会议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方针
28. 中共十一大:1977-8 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继续强调
“以阶级斗争为纲”
2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在北京召开。会议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30. 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1979-9 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
出保障基层群众干部和农民的因地制宜的主权
31.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1980-2 会议为刘少奇平反,批判“文革”中的冤假错案
32.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6 会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其核心问题是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33. 中共十二大:1982-9 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确立了党的新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十二大为标志,中国走上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的道路
34. 中共十三大:1987-10 赵紫阳向大会作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三步走”战略部署,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水平”新概念
35. 南方谈话:1992-1-18~1992-2-21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和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重要论断。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的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36. 中共十四大:1992-10-12~1992-10-18 会议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标志着我国进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37. 中共十五大:1997-9-12~1997-9-18 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纳入党章。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提出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新论断
38. 中共十六大:2002-11-8~2002-11-14 会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0年2月江泽民
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来的)写入党章,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9.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10 会议正式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40.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9 会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
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战略任务,首次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41.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10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提出了“生
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胡锦涛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废除农业税。)
42. 中共十七大:2007-10 会议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并将其写入党章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来自中华网社区club.china.com/
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南成路辅德里625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当选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当选为候补委员。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委员长,毛泽东任秘书,罗章龙为会计。其余4名中委分派:李大钊驻北京、谭平山驻广东、项英驻湖北、朱少连驻湖南。中央局下设组织、宣传、妇女等部门,毛泽东负责组织,蔡和森、罗章龙、瞿秋白负责宣传,向警予负责妇女工作。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新当选的中央执行委员共9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候补执行委员5人: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以上五人组成中央局并驻中央局。
中共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陈独秀、蔡和森、李立
三、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7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兆征、张太雷、陈延年、周恩来4人为政治局候补委员。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4人(后又增补李维汉)为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陈独秀继续被选为总书记。周恩来为秘书长(未到任前,由蔡和森代理)。
中共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包括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7名正式委员和关向应、李立
三、罗登贤、彭湃、杨殷、卢福坦、徐锡根7名候补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5名正式委员和李立
三、徐锡根、杨殷3名候补委员共8人组成。向忠发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常委主席。20日,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央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常委的分工。周恩来任常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蔡和森任宣传部长,杨殷任军事部长,苏兆征任工委书记,李立三任农委书记,张金保任妇委书记。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大会选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彭德怀、康生、陈云、陈毅、贺龙、徐向前、高岗、张闻天、彭真15人组成主席团,选举任弼时为大会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
八 大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总书记邓小平,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刘少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部长,全国政协主席
朱 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陈 云:国务院副总理
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增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林彪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新增加的政治局常委主要任职:
陶 铸: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文革小组顾问
陈伯达:中央文革小组组长,中央宣传部顾问
康 生: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文革小组顾问
李富春: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九 大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林彪;
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毛泽东:中央军委主席
林 彪: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
陈伯达:中央文革小组组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
康 生:中央文革小组顾问。
十 大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
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按姓氏笔画为: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王洪文: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主持),国防部部长
李德生: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沈阳军区司令员;
朱 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张春桥: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总政治部主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 董必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73年3月复出的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批准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辞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请求。这样,政治局常委一增一减,仍为9人。
十一大
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华国锋: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邓小平: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总参谋长
李先念: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汪东兴:中央军委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八大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陈云时隔十余年后重进政治局常委,并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增加政治局常委人数,选举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
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胡耀邦:中央总书记
叶剑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邓小平: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委主任,全国政协主席
赵紫阳:国务院总理
李先念:主持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陈 云:中央纪委第一书记。
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
中央政治局常委: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赵紫阳: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李 鹏:国务院副总理(1988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乔 石: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
胡启立:中央书记处书记
姚依林:国务院副总理。
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决定撤销赵紫阳的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和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的职务;选举江泽民为中央总书记;增选江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免去胡启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
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为: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
十四大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泽民: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李 鹏:国务院总理
乔 石:中央党校校长(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李瑞环:(1993年3月在政协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
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
十五大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泽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李 鹏:国务院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李瑞环:全国政协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尉健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
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
十六大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政治局常委的任职情况:
胡锦涛,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
吴邦国,全国人大委员长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
贾庆林,全国政协主席
曾庆红,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黄菊,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吴官正,中央纪委书记、李长春,中央精神文明委主任、罗干,中央政法委书记
十七大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是: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全党同志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
●查摆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把正确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要防止一些同志产生对照检查就是“闯关”的思想,不能以为过了这一关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越要坚持标准,决不能虎头蛇尾,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
●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作为党的干部,必须永不动摇信仰,做到坦荡做人、谨慎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
●作为共产党人,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批评要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切忌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
●党内生活要交心,党内同志要做诤友、挚友。领导干部在一个班子共事,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勤沟通、多补台,一把尺子待人、一个标准行事,在党性原则基础上,不断增强能够掏心见胆、并肩奋斗的真正的团结。
第四篇:中共历届大会
一大 1921年 上 海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 1922年 上 海
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三大 1923年 广 州
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 1925年 上 海
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大 1927年 武 汉
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六大 1928年 莫斯科
1、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⑴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⑶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⑷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
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七大 1945年 延 安
1、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八大 1956年 北 京
1、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
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3、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⑴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⑵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⑶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⑷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4、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九大 1969年 北 京
1、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
2、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大 1973年 北 京 十大的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十一大 1977年 北 京
1、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2、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二大 1982年 北 京
1、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2、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十三大 1987年 北 京
1、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2、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十四大 1992年 北 京
1、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4、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五大 1997年 北 京 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1、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大会指出: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⑵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⑶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⑷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⑸明确回答了邓小平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十六大 2002年 北 京 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1、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
3、十六大报告一个鲜明的亮点和特色,就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系统地深刻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5、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
6、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第五篇:历届大会简讯
历届大会简讯
科学技术史学术会议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成立大会会议纪要
科学技术史学术会议及学会成立大会于1980年10月6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哲学、史学、文博、图书、出版、新闻等一百五十余单位的二百七十多位专职和非专职的科技史工作者。与会的有白发苍苍、年过八旬的前辈,更有大批年富力强、生气勃勃的中、青年工作者。这是1956年全国自然科学史学术讨论会以来科技史界的第一次盛大集会。
会议是在中国科学院和全国科协的关怀和支持下进行的。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全国科协副主席茅以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昌、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大会主席团主席、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物理学家钱临照都先后在会上讲了话。他们强调了科技史研究的重要性,号召科技史工作者解放思想,认真总结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经验,为我国的四化建设提供借鉴。
中国史学会和执行主席周谷城向大会发来了贺信,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夏鼐、北京史学会会长白寿彝以及其他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等到会祝贺,使与会者受到很大的鼓舞。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负责人仓孝和也在会上讲了话,回顾了我国科技史研究的历史和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初步意见。
会议收到论文、报告共二百四十余篇,内容涉及古代、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的广泛领域。会上共分十一个专业组进行宣读、讨论,各组普遍气氛热烈,思想活跃,彼此交流,互相砌磋,展开争鸣,使与会者都有收获和提高。会上老一辈的科学家热心倡导严谨的治学方法、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严肃态度,使青年后辈受到很大教育。
会上宣读的论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一部分有较高的水平。在金属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等方面讨论了一些新的较重大的发现,数学史、地学史、农学史等方面的论文中也有对前人研究的纠正和发展。其他许多学科中也有不少新的成果。
会上宣读的近现代科技史论文数量虽少,却代表着我国科技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引起了与会者的重视。
会上还讨论了一些综合性的科技史问题,例如,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发扬民主与发展科学的关系,如何吸取国外发展科学技术的经验等等。这些内容都引起了与会者的很大兴趣。
与会者对今后的科技史研究工作初步交换了意见。会议强调要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一部多卷本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会议提出要积极开展当前还十分薄弱的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同时也要注意开展兄弟民族科技史和中外科技交流史的研究。会议强调了在我国开展近现代科技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特别要注意十九世纪以来各门科学的发展史,还要深入研究科学思想史和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史,同时要加强一些综合性的科技交问题的研究。
会议特别强调要作好中外科技史史料的收集工作,尤其是组织老科学家写回忆录和记录、整理老艺人的技艺等工作有极大的紧迫性,会议强烈呼吁有关方面要加强对科技史文物的保护。
我国已有许多高等院校陆续开展了一些科技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有的成立了科技史教研室,一有的计划设立科技史专业,有的打算培养科技史的研究生,会议认为这些对促进我国科技史工作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会议强烈要求加强科技克书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由于会议内容丰富,时间较紧,有些学术讨论兴犹未尽,对今后工作的讨论也还不够充分,与会者都希望今后能组织一些专题或专科学术讨论会,作进一步的探讨。
与会者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提案,如:要求有关方面尽快修复北京古观象台,并把它建设成为一个实验天文学史的基地;建议明年秋冬举行一次纪念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诞生七百五十周年和《授时历》颁行七百周年的全国性纪念活动。敦促和支持有关部门对江苏省的郑和宝船场遗址加以保护,等等。
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制订并通过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章程。会上经过自愿申请登记,主席团审批、发展了274名会员。10月11日有233名会员无记名投票选举出51名理事,第一次理事会选出了钱临照等十五名常务理事。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钱临照为理事长,仓孝和、严教杰为副理事长,李佩珊为秘书长,黄炜为副秘书长。会上并商定聘请张含英、袁翰青、王振铎等为名誉理事。理事会理事和常务理事名单见附件。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纪要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于1994年 8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怀柔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学会各学科委员会、专业分会和地方学会的近100位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文博、出版等单位,许多同志长期从事科技史研究、教学和领导工作,并取得显著成就,著述颇丰。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界的一次盛大集会。
中国科学院院土钱临照、柯俊、席泽宗等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向大会发来贺信,并为大会题辞“以史为鉴”,体现了老一辈科技史工作者对科技史事业的关心和殷切期望。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廖克在会上讲话,表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的挂靠单位,支持学会的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一定更积极、更有效地支持学会工作,使科学技术史研究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并对学会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原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李宝恒,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UC-SD)物理系教授程贞一,台湾综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龙村倪,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院长王文涛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
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陈美东代表第四届理事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对学会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活动,刊物出版工作等方面作了总结;对学会改革和今后工作提出了设想,同时也分析了学会工作存在的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学会常务理事韩汝玢代表第四届理事会作了会章修改的报告。本次会章的修改意见是根据中国科协、民政部社团司下达的有关章程、条例和意见及学会历年工作的经验提出,适应了学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第四届理事会秘书长周嘉华向大会作了财务报告。以上诸报告经与会代表讨论并获得通过。会议期间代表们选出了以席泽宗、路甫祥为理事长的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理事会由69位理事组成,常务理事会由21位常务理事组成。李文林、陈久金、陈文华、陈美东当选为副理事长,王渝生当选为秘书长。
会议期间,各专业委员会、分会及地方科技史学会分别向大会作了报告,汇报了他们近几年来学科的组织发展情况及在科学技术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显示了科学技术史研究工作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新的理事会于8月25日上午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聘请担任学会前四届理事长的钱临照、柯俊、卢嘉锡先生为名誉理事长。在他们担任学会理事长期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学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会代表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并以第五届代表大会的名义向他们发了致敬信。
新的理事会还讨论了今后国际中国科学技术史学术会议、国际东亚科学史学术会议及申请2001年在中国召开国际科学史大会等有关问题;对学会今后的开发工作、会员交纳会费、科学史普及教育等问题也作了认真的讨论。会议期间还收到了一些单位或个人向会议发来的贺信。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纪要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于2000年8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京民大厦举行,来自北京、辽宁、吉林、山西、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安徽、上海、江苏、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等地的107位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印度世界文化中心教授B.V.Subbarayappa博士和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主席、汉城大学教授金永植博士也应邀出席了这次大会。
22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团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研究员主持,大会主席团主席、第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柯俊院士致开幕辞。会上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路甬祥院士的贺信。
B.V.Subbarayappa博士和金永植博士分别代表国际科学史联合会和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致辞,高度评价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及其会员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贡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共中央党校龚育之教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学勤研究员和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苹芳研究员分别代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历史学会和中国考古学会致辞,祝贺大会的召开、志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成立20周年。全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宋南平代表全国科协致辞,肯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的成绩,勉励学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会部部长马阳和团体处处长孙洺也出席了开幕式。最后学会理事长席泽宗院士做了题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年回顾》的主题报告。
22日下午的全体大会由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大会主席团成员陈美东研究员主持,第五届理事会秘书长王渝生研究员代表第五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陈久金研究员做了《关于修改学会章程的报告》。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并以专业委员会为单位讨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候选人。
23日上午是《纪念李约瑟博士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由大会主席团主席柯俊院士主持,英国驻华使馆科技一秘吴保罗(Pual Wusteman)博士在大会上致辞,缅怀李约瑟博士的贡献、展望中英科技合作的前景。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何丙郁教授也发来了贺信。此后,大会安排了如下四个学术报告:
[1]Subbarayaba: Needham's Perspectives on Indian Science Some Reflections
[2]潘吉星:李约瑟与中国科技史
[3]刘 钝: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
[4]王国忠:李约瑟研究思路及其价值
23日下午的全体大会由大会主席团成员、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秘书长王渝生研究员主持,先通过了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学会章程修改报告,然后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了由51名理事组成的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结果另发)。随即于23日晚召开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由大会主席团成员陈久金研究员主持,选举出了17人组成的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委员会及其领导机构。组成如下(按姓氏汉语拼音为序):
曹幸穗,男,52岁,中国农业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农学史专业委员会
陈久金,男,62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天文学史专业委员会
江晓原,男,42岁,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史与科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天文学史专业委员会
李兆华,男,50岁,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数学史专业委员会
刘 兵,男,42岁,清华大学教授,综合史专业委员会
刘 钝,男,53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数学史专业委员会
刘广定,男,58岁,台湾大学教授,化学史专业委员会
路甬祥,男,56岁,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史专业委员会
罗桂环,男,42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古代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生物学史专业委员会
苏荣誉,男,38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金属史专业委员会
汪前进,男,41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综合史研究室主化学史专业委员会:任定成,北京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生物学史专业委员会:罗桂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地学史专业委员会:汪前进,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技术史专业委员会:汪广仁,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
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曹幸穗,中国农业博物馆
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张大庆,北京大学医史研究中心
金属史专业委员会:孙淑云,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综合史专业委员会:刘 兵,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此后,还就本届理事会的几个重要学术活动做了安排。
24日下午举行了大会闭幕式。由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江晓原主持,首先由秘书长报告了学会常务理事会和学会领导机构的选举结果并做了简短的说明,然后由副理事长刘钝通报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的情况。最后由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致闭幕辞。他在闭幕辞中首先肯定了第五届理事会的工作成绩,提出学会在新形势下应有新的更大的作为。他代表与会全体代表对具体承办本次会议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对本次会议的会务组表示感谢。
学术会议
国际中国科学史学术研讨会系列
青年科技史学术研讨会系列
技术史论坛
历年举办学术会议(请看旧版信息)
历年学会工作纪要(请连接旧版学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