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出口退税新机制的效应、问题及建议

时间:2019-05-12 20:2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出口退税新机制的效应、问题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出口退税新机制的效应、问题及建议》。

第一篇:实施出口退税新机制的效应、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财政出口退税新机制

一、实施出口退税新机制所产生的效应2003年10月,xx出台了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从2004年上半年来看,出口退税新机制的效应开始明显显现。根据XXXXXX税收研究会对出口退税新机制运行情况的调研,结合宏观经济层面中进出口贸易情况,现将新机制的政策效应归纳如下。(一)出口退税新机制的运行对保持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外贸进出口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态势。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850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2004年1~6月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趋势没有减弱,增势甚至超过上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5230亿美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出口增长35.7%,比上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既使在今年4月实施较强的宏观调控措施、抑制局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7、8月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虽有所回落,但1~8月累计仍保持了38.2%的增长速度。

(二)出口退税新机制对不同地区的对外贸易增长的影响不相同。根据调研,西安市2004年上半年外贸出口3.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26%,大大低于上年同期53.2%的增长速度;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长下滑局面会更加明显。武汉市今年上半年出口额近7.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出口产品结构是以机电、纺织、服装为主的传统商品,产品附加值较低,生产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经营效益本来不高,出口退税率下调后,大大降低了企业利润空间,有些企业已经出现经营困难。

(三)减轻了中央财政的压力,出口量大的地方财政相应增加了财政支出。由于出口退税新机制对出口退税的负担主体进行了调整,采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75:25的比例分担新增的出口退税,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增大。增加地方政府的出口退税支出在地区间是不均衡的,越是出口量大的地区,地方财政所负担的退税款就越多。以天津市为例,2004年预计出口退税额为158.91亿元,扣减2003年实际退税基数67.2亿元,增加的退税额91.71亿元则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负担,地方财政预算需要安排近23亿元资金(对于地方财政的压力究竟会对外贸增长产生何种影响,是否会产生新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国内市场分割,还有待观察)。在中部地区出口退税对地方财政的压力在今年反映的不明显,可能会在明年进一步显现。

(四)出口退税率的结构性调整对外贸方式和外贸产品结构的影响开始显现。从外贸方式看,制造业为基础的加工贸易出口增速高于一般贸易,今年1~6月,全国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值的55.2%,呈现比重持续提高的态势。以西安市为例,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该市一般贸易出口的负面影响较大,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由81.3%降到73.8%,上半年一般贸易出口增长仅为12.34%;相比之下,加工贸易出口和其他贸易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上升,增长速度分别为145.34%和1686.36%(根据西安市海关统计)。从对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来看,由于出口退税率的结构性调整,我国原来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如机电、纺织、服装、鞋帽等,其出口贸易的利润空间在缩小。出口退税新机制引导出口贸易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行业转变。西安市和武汉市的调研报告明显反映出政策调整带给该地区出口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五)对外贸相关企业的影响。由于中央财政在较短时间内及时清退了以前年度所欠的出口退税款,使得出口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大大缓解,企业财务状况改善。同时也有利于银行资产状况的好转,降低了金融风险。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外贸企业,出口盈利空间有限,由于下调了出口退税率,出口成本相应提高,这些企业的经营困难增加。

二、出口退税新机制引发的新问题

(一)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增财政收入几乎都要用于出口退税,其财政支出压力明显增加。出口退税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机制使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出口量大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新增出口退税的财政负担也主要集中由这些地区的财政承担。天津市、宁波市、苏州市等地反映,今年出口增长率很高,因此新增出口退税由地方财政承担的25%部分数量也比较大,预计全年当地的新增财政收入将全部用于出口退税。这就意味着这些地区无法满足教育、卫生、城市建设等其他公共服务支出增长所需要的财政资金,地方财政收小于支的矛盾将突显。

(二)不少地方省级财政采取由地方各级财政分担25%出口退税责任的办法,由于下级地方财政的状况不同,政策掌握和管理办法上有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的出口退税拖欠。

(三)形成新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因为出口地与货源地不统一,xx的纳税地区和退税地区不一致,一些出口大省、市的出口货源相当大比例是从外地采购的,这些地方财政要承担外地货源的出口退税,而这部分出口货物的xx、消费税是在货源地实现的,所以出口退税新机制会产生政府间、地区间财政资源的再分配。出口大省、市的异地退税规模越大,这一矛盾越尖锐。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出口大省、市主动限制本地企业出口外地产品,加剧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情况。但是这种做法对出口大省、市和货源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二是将出口地的外贸公司直接移至货源地区,由货源地区直接通过外贸公司出口,由货源地区的地方财政承担出口退税责任。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出现。

(四)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对以经营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的传统出口商品的中小企业、产品销往欠发达地区为主的自营出口企业及专业外贸公司的影响相对较大。这些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缩小甚至有的小企业转为亏损。一些中小企业为了维持经营必然会削减劳动力;部分企业转产或者倒闭之后,将增加新的失业和下岗人员,目前一些地区反映存在着这种潜在压力。

三、对出口退税新机制的评价及若干建议出口退税新机制在短期内解决财政拖欠企业出口退税款的问题,缓解中央财政出口退税压力,保持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机制还不是一种完善的、能够长期稳

定的出口退税制度,尤其它已经开始引发了一些新问题,所以,不仅需要针对新出现的问题研究对策,而且需要抓紧研究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出口退税制度。

(一)应由出口退税新机制过渡到稳定的出口退税制度。目前国内对建立什么样的出口退税制度意见分歧很大。主要观点包括:一是认为应实行彻底的零税率,及时足额退税制度;二是彻底取消出口退税制度,对出口货物不退税;三是根据宏观形势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实行浮动的、有差别的出口退税制度。第三种大体相当于我国目前的做法。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目前在中国难以实行。除了财政难以承受出口退税“零税率”所需要退税数量巨大的原因之外,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国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自然带来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一研究的主要论点是,按照国际惯例,一国的出口商品一般不含间接税,而是在进入进口国后按照进口国税制在进口环节征税。所以进口商品的成本一般包括出口国的直接税和进口国的间接税。假定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税负水平总体相当,如果出口国采取的是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而进口国采取的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则出口国出口到进口国的商品最终包含的出口国直接税和进口国间接税之和,必然大于进口国同类商品所含的直接税和间接税之和;反之,如果出口国采取的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而进口国采取的是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则出口国出口到进口国的商品所含的直接税和间接税之和,必然小于进口国同类商品所含的直接税和间接税之和。进一步推理:假定两个其他条件相同的出口国,以间接税为主体的国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要高于以直接税为主体的国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根据这一论点,可以说明我国出口退税不实行“零税率”政策,也会保持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二种观点过于偏执,只考虑了财政的承受能力,而没有考虑外贸相关企业的承受能力、国际惯例做法和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等问题。第三种观点与我国实际操作十分接近,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出口退税制度调整的过于频繁,它更多地是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这样有碍于市场机制的发挥,也不利于企业进行中长期发展的决策。因此,笔者主张,出口退税制度应相对稳定,即使不实行出口退税“零税率”政策,也应尽可能在多数商品上实行公平税负,对资源性出口商品、高新技术等商品则应采取特别税率。

(二)出口退税新机制引发的最大问题集中在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方面,这就使得出口退税机制和制度的完善必须与政府间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结合起来考虑。造成出口退税资金不足等问题的原因虽然与财政收入的总量有关,更主要的在于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分成体制的不完善。通过调整中央、地方财政分配关系来解决出口退税制度的完善,从大的思路上有两种选择:一是在现行“分税制”体制基础上,“一步到位”地深化改革,彻底构筑起基本规范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在这一改革中,将出口退税纳入到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中做统筹考虑;二是仍然使用目前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渐进性改革思路,不断地进行微调。在这一大思路下,以下具体建议可供考虑:第一,从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与税收分享体制基本是一致的。凡是xx全部作为中央税的国家,出口退税一般由中央财政负担;xx作为共享税的国家,通常先从xx中扣除出口退税部分,剩余部分再由中央与地方分享,即“先扣除再划分”,这种经验值得借鉴。在我国现行xx分配体制下,各地xx收入计划未扣除出口退税因素,这样在财政收入盘子中,含有大量的出口退税虚收数字,一些与财政收入增长挂钩的支出也随之增大,造成退税资金的不足。因此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税收计划的制定应剔除出口退税因素,取消免抵调库政策,夯实税基,在预算时就为出口退税准备好资金,不留缺口。第二,将进口环节xx也按照出口退税分配基数的同一口径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之间进行分配,基数内的,定为中央税,超基数的部分纳入中央、地方共享税的范围。

(三)对中小外贸企业实行一定的扶持政策。在目前出口退税不能实行零税率的情况下,中小外贸企业经营困难在所难免,为了更多地吸收劳动力就业,政府对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外贸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为了便于操作,建议由实际管理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具体政策。

第二篇:实施出口退税新机制的效应、问题及建议

实施出口退税新机制的效应、问题及建议关键词:财政出口退税新机制

一、实施出口退税新机制所产生的效应况的调研,结合宏观经济层面中进出口贸易情况,现将新机制的政策效应归纳如下。(一)出口退税新机制的运行对保持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二)出口退税新机制对不同地区的对外贸易增长的影响不相同。

(三)减轻了中央财政的压力,出口量大的地方财政相应增加了财政支出。

(四)出口退税率的结构性调整对外贸方式和外贸产品结构的影响开始显现。从对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来看,由于出口退税率的结构性调整,我国原来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如机电、纺织、服装、鞋帽等,其出口贸易的利润空间在缩小。出口退税新机制引导出口贸易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行业转变。西安市和武汉市的调研报告明显反映出政策调整带给该地区出口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五)对外贸相关企业的影响。由于中央财政在较短时间内及时清退了以前所欠的出口退税款,使得出口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大大缓解,企业财务状况改善。同时也有利于银行资产状况的好转,降低了金融风险。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外贸企业,出口盈利空间有限,由于下调了出口退税率,出口成本相应提高,这些企业的经营困难增加。

二、出口退税新机制引发的新问题

(一)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增财政收入几乎都要用于出口退税,其财政支出压力明显增加。出口退税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机制使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出口量大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新增出口退税的财政负担也主要集中由这些地区的财政承担。天津市、宁波市、苏州市等地反映,今年出口增长率很高,因此新增出口退税由地方财政承担的25部分数量也比较大,预计全年当地的新增财政收入将全部用于出口退税。这就意味着这些地区无法满足教育、卫生、城市建设等其他公共服务支出增长所需要的财政资金,地方财政收小于支的矛盾将突显。

(三)形成新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因为出口地与货源地不统一,增值税的纳税地区和退税地区不一致,一些出口大省、市的出口货源相当大比例是从外地采购的,这些地方财政要承担外地货源的出口退税,而这部分出口货物的增值税、消费税是在货源地实现的,所以出口退税新机制会产生政府间、地区间财政资源的再分配。出口大省、市的异地退税规模越大,这一矛盾越尖锐。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出口大省、市主动限制本地企业出口外地产品,加剧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情况。但是这种做法对出口大省、市和货源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二是将出口地的外贸公司直接移至货源地区,由货源地区直接通过外贸公司出口,由货源地区的地方财政承担出口退税责任。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出现。

(四)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对以经营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的传统出口商品的中小企业、产品销往欠发达地区为主的自营出口企业及专业外贸公司的影响相对较大。这些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缩小甚至有的小企业转为亏损。一些中小企业为了维持经营必然会削减劳动力;部分企业转产或者倒闭之后,将增加新的失业和下岗人员,目前一些地区反映存在着这种潜在压力。

三、对出口退税新机制的评价及若干建议出口退税新机制在短期内解决财政拖欠企业出口退税款的问题,缓解中央财政出口退税压力,保持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机制还不是一种完善的、能够长期稳定的出口退税制度,尤其它已经开始引发了一些新问题,所以,不仅需要针对新出现的问题研究对策,而且需要抓紧研究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出口退税制度。

(一)应由出口退税新机制过渡到稳定的出口退税制度。目前国内对建立什么样的出口退税制度意见分歧很大。主要观点包括:一是认为应实行彻底的零税率,及时足额退税制度;二是彻底取消出口退税制度,对出口货物不退税;三是根据宏观形势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实行浮动的、有差别的出口退税制度。第三种大体相当于我国目前的做法。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目前在中国难以实行。除了财政难以承受出口退税“零税率”所需要退税数量巨大的原因之外,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国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自然带来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一研究的主要论点是,按照国际惯例,一国的出口商品一般不含间接税,而是在进入进口国后按照进口国税制在进口环节征税。所以进口商品的成本一般包括出口国的直接税和进口国的间接税。假定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税负水平总体相当,如果出口国采取的是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而进口国采取的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则出口国出口到进口国的商品最终包含的出口国直接税和进口国间接税之和,必然大于进口国同类商品所含的直接税和间接税之和;反之,如果出口国采取的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而进口国采取的是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则出口国出口到进口国的商品所含的直接税和间接税之和,必然小于进口国同类商品所含的直接税和间接税之和。进一步推理:假定两个其他条件相同的出口国,以间接税为主体的国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要高于以直接税为主体的国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根据这一论点,可以说明我国出口退税不实行“零税率”政策,也会保持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二种观点过于偏执,只考虑了财政的承受能力,而没有考虑外贸相关企业的承受能力、国际惯例做法和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等问题。第三种观点与我国实际操作十分接近,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出口退税制度调整的过于频繁,它更多地是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这样有碍于市场机制的发挥,也不利于企业进行中长期发展的决策。因此,笔者主张,出口退税制度应相对稳定,即使不实行出口退税“零税率”政策,也应尽可能在多数商品上实行公平税负,对资源性出口商品、高新技术等商品则应采取特别税率。

(二)出口退税新机制引发的最大问题集中在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方面,这就使得出口退税机制和制度的完善必须与政府间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结合起来考虑。文秘114版权所有造成出口退税资金不足等问题的原因虽然与财政收入的总量有关,更主要的在于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分成体制的不完善。通过调整中央、地方财政分配关系来解决出口退税制度的完善,从大的思路上有两种选择:一是在现行“分税制”体制基础上,“一步到位”地深化改革,彻底构筑起基本规范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在这一改革中,将出口退税纳入到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中做统筹考虑;二是仍然使用目前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渐进性改革思路,不断地进行微调。在这一大思路下,以下具体建议可供考虑:第一,从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与税收分享体制基本是一致的。凡是增值税全部作为中央税的国家,出口退税一般由中央财政负担;增值税作为共享税的国家,通常先从增值税中扣除出口退税部分,剩余部分再由中央与地方分享,即“先扣除再划分”,这种经验值得借鉴。在我国现行增值税分配体制下,各地增值税收入计划未扣除出口退税因素,这样在财政收入盘子中,含有大量的出口退税虚收数字,一些与财政收入增长挂钩的支出也随之增大,造成退税资金的不足。因此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税收计划的制定应剔除出口退税因素,取消免抵调库政策,夯实税基,在预算时就为出口退税准备好资金,不留缺口。第二,将进口环节增值税也按照出口退税分配基数的同一口径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之间进行分配,基数内的,定为中央税,超基数的部分纳入中央、地方共享税的范围。

(三)对中小外贸企业实行一定的扶持政策。在目前出口退税不能实行零税率的情况下,中小外贸企业经营困难在所难免,为了更多地吸收劳动力就业,政府对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外贸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为了便于操作,建议由实际管理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具体政策。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三篇:出口退税政策效应分析

出口退税政策效应分析范文三篇

出口退税是一国政府为了本国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将出口商品中所含的间接税部分或者全部退还给出口商,使得出口商品以含部分或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所实施的一项政策。实施出口退税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允许的促进出口措施。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拟定的《补贴和反补贴守则》规定,只要不超过出口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所征收的间接税部分的退税不属于出口补贴。出口退税政策的初衷是鼓励出口,客观上避免了国际双重征税,体现了国家税收主权独立,税收的公平与效率以及税收的国民待遇等原则。

一、出口退税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税收主权独立原则

从税收的法理进行分析,间接税属于转嫁税,虽是对生产和流通企业征收,但实际上是由最终消费者负担。根据间接税的属地主义原则,各国消费者只负担本国的纳税义务。由于出口货物并未在国内消费,而在国外消费,因此应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所缴纳的间接税退还;同时,出口国将货物出口以后,根据领域权原则,进口国为保护本国的工农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还要依照本国的税法规定对进口货物征收间接税。这样既不歧视为内销的生产,也不歧视为外销的生产,既不歧视国内贸易,也不歧视国际贸易,符合国家的税收主权独立原则。

(二)出口退税有利于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发展国际贸易的需要来说,不同国家的货物要在国际市场上公平竞争,就必然要求在税收负担上享有同等待遇。但是,由于各国的税制不同而使货物的含税成本相差较大,而且进口国对进口货物根据属地原则征收流转税使得进口货物与内销货物承担相同比率的流转税,为了避免双重课税,就必须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所以说,只有对出口货物退、免税,才能使本国的出口货物具有竞争力。因此,按照以上逻辑应该存在出口退税与出口额的正相关关系,出口额又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出口退税与GDP存在相关关系。

(三)出口退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从进出口的对应关系来讲,出口退税表面上使国家财政少收了出口货物的间接税,实际上由此可降低出口商品成本,提高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创汇。出口创汇是为了支付进口用汇,进口用汇多了,就有可能多进口商品,进而增加进口关税的收入,上述一增一减,两者相抵后,国家财政收入并不一定会减少。因此,检验出口退税对税收收入和进口货物所征间接税的影响,可以推论得知出口退税对财政收入有正的影响,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

二、出口退税税收效应的检验

目前,有很多学者指出,由于出口退税需要从国家财政中支付,减少财政收入,对GDP的影响只有短期效应,认为应该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因此,检验出口退税是否对整个社会福利带来正的效应是判断该政策是否适当的标准,本文将出口退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称为税收效应。对此,本文通过对1991-2003年税收、进出口贸易和财政收支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别检验出口退税与GDP、出口退税与流转税收入的关系。

我国自1985年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出口退税政策多次发生重大变化。1988年明确“征多少退多少,不征不退和彻底退税”的原则;1994年税制改革,颁布的《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重申了对出口商品实行整体税负为零政策;1995年将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0%、14%,从1996年开始实施;1996年下调为3%、6%、9%,自1997年开始实施;1998―1999年间,为鼓励出口,分别提高到5%、13%、15%、17%等四个档次,2003年又增加一个档次,将出口退税率档次增加到5个。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表现为退税率在1996年开始的下调,1998~1999年间的提高,以及2000年后期的下调。因此,1996年这一政策的转折时期可能会影响到回归方程的系数,对此,本文将出口退税对GDP的影响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85~1996年,第二个阶段为1997-2003年。

(一)出口退税对GDP的影响

笔者根据上文理论分析的第二点推论,即出口退税与GDP存在相关关系构建模型一。

模型一:GDPt=a+b×INVt+c×DBt+εt

其中:INV为总投资,本文采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替代;DB为出口退税额。样本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和《中国财政统计年鉴》(2004年)。根据上文的分析,本文将样本划分为1991-1996年、1997-2003年两个阶段。

从表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一设置的自变量(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退税)对GDP回归程度高,两者均达到95%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的系数显著为正(T值的概率均小于5%),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1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会增加1.86亿元(1991-1996年)和1.34亿元(1997-2003年)的GDP;出口退税税收效应在1991―1996年显著为正,表现为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1亿元的出口退税,会增加26.74亿的GDP,说明出口退税对GDP的贡献明显;而在1997-2003年,出口退税税收效应的系数不显著。

(二)出口退税与流转税收入的关系

笔者根据上文理论分析的第三点推论,即出口退税和财政收入的相关关系构建模型二。

模型:TAXt=a+b×DBt+εt。

其中:TAX为财政收入中的流转税收入,本文采用财政收入中的增值税收入替代;DB为出口退税额,本文采用财政支出中有关出口退税的数据,包括出口退增值税和消费税。因为征收消费税的商品一定会被课征增值税,因此回归方程因变量和自变量所用数据存在的口径差异不影响回归结果的整体合理性。变量的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和《中国财政统计年鉴》(2004年)。

从表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二设置的自变量(出口退税)对财政税收收入回归程度较高,达到81%。出口退税的税收效应显著为正,表现为每增加1亿元的退税,会增加3.86亿元的增值税税收收入,而且截距不显著。

三、税收效应检验结果的启示

(一)出口退税有利于扩大出口,拉动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出口退税对GDP的贡献主要来自于出口扩大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产品产值的增加。出口退税虽然一方面需要财政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外汇储备充足,进口货物的增加带来财政税收收入的增加,一增一减,使得出口退税的税收效应为正效应,即出口退税对整个社会福利的效应为正,验证了上文的理论分析。

(二)出口退税政策应当保持稳定性,避免政策波动造成的税收效应的减损

我国从1994年开始税收体制改革,出口退税政策从1995年至2004年经历了5次较大的变化,出口退税率波动较大,出口退税的财政支持不足导致退税欠款情况较为严重,使得出口退税政策刺激出口的作用下降。由模型一中1997―2003年的数据检验结果可以看到这种情况的存在。

篇二

摘要: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种调节出口量的方法,已经被我国连续广泛的使用,因此对其经济效应的研究变的非常重要并使其成为近年来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相关文献中的研究方法和观点进行梳理,有助于为进一步研究出口退税政策提供新的启示。

关键词:出口退税总量分析结构分析

出口退税是指一国政府或地区对其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的商品免征、退还其国内流转税(主要指商品生产、流转过程中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等),确保其本国或地区的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使得进入国际市场的商品具有平等竞争力。这也是我们一般认为的退税,即外贸企业所享受的一种退税政策。

出口退税作为一项被WTO允许的政策工具,为许多国家所使用。出口退税调整对出口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财政、经济、价格和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退税率的大小,通过影响对外贸易,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对于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的分析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一、出口退税经济效应总量分析

国内外学者在进行出口退税经济效应总量分析时,基本都认同上调出口退税可以增加出口总量。但是研究思路和视角上有所区别。林龙辉等(2010)利用图形对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进行一个直观的比较静态分析,由于出口退税使企业出口利润增加,从而导致出口供给的增加,对于出口国而言出口退税政策具有正的贸易效应,同时还得出出口退税政策对进口国同类产品具有负的产出效应。汤贡亮(2002)通过国民经济的相机抉择的发生机制,得出:从总量上看,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可以扩大海外净需求,并通过乘数效应,带动GDP的增长,GDP的增长又会提高政府财政收入,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又可对出口退税提供有力支持。李悦(2010)却指出虽然出口退税对我国经济和外贸出口有一定促进作用。然而这种政策调整所取得的效果只是暂时的,在经济实践中,我国试图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以获得长期经济利益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以往的文献均着力于对价格因素以及相应的价格竞争力和贸易盈利性的分析,陈平等(2003)引入有效汇率还被用来衡量一国汇率和商业政策(关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优惠、出口退税、复汇率等政策)对进出口盈利性的效应。在实际有效汇率的分析框架下,出口退税是通过商业政策来影响出口盈利性的,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在名义汇率和出口换汇成本不变情况下,起着与人民币贬值同样的出口鼓励效应。

近年来,国内外少数学者主要采用计量方法对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是所得到结论却存在不小的差异。Chen等(2006)考察了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的影响,认为出口退税可以增加本国出口企业的产出和利润,但是会减少国外竞争企业的产出与利润;并利用1985-2002年中国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与中国的出口总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张伦俊等(2005)通过对出口、退税、经济增长的协积回归,得出退税增长1个单位,则出口增量约4.4个单位。万莹(2007)利用1985-2003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出口退税与外贸出口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出口退税对中国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3。陈文锦(2010)截取1994―2008年的有关数据直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出口退税额每增加1亿元,则出口额会增加17.957元;4294.801表示即使出口退税额为0的情况下,出口额为4294.801亿元。由此可得出结论,退税率调整对出口额构成直接的影响。

二、出口退税经济效应结构分析

不仅出口退税和外贸出口同方向变动,出口退税还有利于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提高出口货物的国际竞争力。出口退税对贸易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结构、贸易地区经济结构、贸易主体结构等方面。本文只对出口商品结构部门进行文献综述。

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对外贸易中,各出口商品在贸易总体中的地位、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樊琦(2009)从微观层面,利用消费者效用函数,生产者利润函数进行分析得出:如果产品间差异程度越小,退税政策效应就越明显。一般情况下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对手之间产品差异程度较小;随着产品加工程度加深、技术含量提高,竞争产品间差异程度增大,从而得出出口退税对于初级产品的促进作用应比高技术产品明显。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2001年1月至2008年8月不同技术程度行业,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实际效应。对其微观分析进行了验证。谢丽芬等(2005)通过分析2004年新出口退税政策效应,得出了此次调整可以产生促进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的正效应,但是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效应,比如说贸易摩擦等。王帅(2010)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选取纺织品和钢材进行分析,得出出口退税对对出口商品结构具有一定的优化作用,但由于非价格因素的存在使得起作用非常有限。游国和(2010)选取机械及运输设备、服装、农产品三类有代表性样品为样本,分析1994-2004年这三类产品未退税率与出口增长的关系。可未见退税率的差异对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

三、关于出口退税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一)出口企业应对出口退税的策略

柳晓秋(2010)从出口企业层面探讨应对出口退税的对策,文章指出为适应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企业必须加大改革步伐,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以提高出口效益。除此之外,夏丽萍(2008)企业应调整销售区域,寻找新的目标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采取内外销结合的办法,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增加内销产品比重,同时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避免出口退税调整和国外贸易壁垒的影响,不断拓宽发展空间。

(二)出口退税政策的完善

王晓雷(2008)提出经过出口退税对出口的影响进行测算或进一步下调“两高一低”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可以适当上调高基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比较优势明显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实行更显著的差别出口退税政策,既保证出口规模的增长,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吴卓(2010)提出实行出口产品“免税采购制”即每年年初该类出口企业根据上一出口实绩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请本的出口免税额度。批准后该企业在内以及批准额度范围内可以自主办理免税购进货物。

(三)出口退税政策不宜作为调节出口的政策

有的学者则不赞成以出口退税对出口进行过多的干预。李石凯(2008)指出出口退税政策属于间接调控措施,它的作用并不是直接的,不应该给出口退税政策过大的负担,也不应该对它的效果寄予过大的期望。要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还有许多措施比调整出口退税率更加重要。比如贸易摩擦问题,我们应该更多地通过双边的或多边的国际协调加以解决,而不是在出口退税政策上做文章。徐奇渊(2009)提出:一是出口退税政策,属于国家干预,并且在事实上将其作为调节或促进对外贸易的一种政策工具。这种政策取向改变了出口退税作为中性政策而诞生的初衷,扭曲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配置。闻媛(2008)从维护企业间竞争的公平和加强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两方面保证出口彻底退税,这种中性的税收政策实际上也是反对国家把出口退税当成促进出口的政策工具。

四、评述与启示

通过以上综述看出在对出口退税经济效应进行总量分析的各种文献中,有很多是利用出口退税总额与出口贸易总额进行回归分析,对于这种做法,并不太严谨。准确的说不能表达出出口退税率的变化对出口总额的变化,因为即使出口退税率不变,出口额由于别的原因比如国际需求变大等原因而增加出口退税率也会增加。对出口退税的结构效应分析方法还是比较全面的。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多全面深入的学术探讨能为该政策的制定依据和具体实施提供新的思路,促进出口退税政策消除消极作用、发挥积极作用,保持其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篇三

[摘要]出口退税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旨在鼓励本国出口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公平竞争的税收措施。我国自1985年开始恢复实行出口退税制度以来,至今已有30来年的发展历史,期间经历了多次的重大改革和政策调整,并在改革和调整中不断发展完善。该制度在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及产业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系统分析了出口退税的作用机制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从出口贸易增长、出口贸易方式、出口商品结构及其短板效应等几个维度阐析了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效应。

[关键词]出口退税;政策变革;贸易方式;效应分析

出口退税在一国政府应对国际贸易的大幅波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已成为各国一项贸易调控政策。不同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同,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出口贸易规模、出口贸易方式和出口商品结构等几个方面。

一、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增长的影响分析

我国近年来从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并且因此带动了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对于出口退税额、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对此已做定量分析。为验证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在1994—2019年各类贸易数据的基础上,对出口退税率与出口贸易增长率相关性以及出口退税额与出口贸易总额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一)出口退税率与出口贸易增长率相关性分析。出口退税率经过多次调整,中国现行的出口退税率是从2018年11月1日起,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将出口退税率为15%,部分13%的提至16%;9%的提至10%,其中部分提至13%;5%的提至6%,部分提至10%。①从整体上看,出口退税率全部上调。从出口贸易增长率看,在出口退税率上调后,2018年11月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达到了1.26亿元,同比增长8.2%;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达到了16.42亿元,同比增长7.1%;2019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达到了17.23亿元,同比增长5.0%。②这说明,我国的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出口贸易额的增长有促进作用,是影响出口贸易增长率的重要因素之一。2009年为保持外贸稳定,政府采取分批上调出口退税率的措施来促进外贸出口的增长,保护我国的外贸出口。2020年受疫情影响,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促进外贸稳定,财政部、税务总局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外贸大省广东430.32亿元出口商品受益,增强了出口商的信心。(二)出口退税总额与出口贸易总额的相关性分析。在我国出口退税发展过程中,从总体上看,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在促进出口增长方面发挥了正效应,促进了中国外贸的发展,我国的外贸出口额逐年增长。但是,如果单纯从出口退税率变动来分析该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能全面反映两者之间相关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来显得有点片面,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出口退税总额与出口贸易总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我国1994-2019年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趋势与出口退税总额的增长趋势大体保持一致,但二者增长速度又不尽相同。从总量上看,出口退税额从1994年的450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810.4亿元,再到2019年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拉动全年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③1994-2000年期间出口退税额增长不足1倍,而2001-2019年期间增长了接近20倍。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大多数年份,我国出口退税总额的增幅基本都高于同期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但是也有少数年份情况特殊。例如1996年出口退税额增长率为50.4%,高于出口贸易额增幅49.4个百分点。1997年出口退税额负增长,但同期出口贸易额增长了20.55%,两者幅度之差达到了68.19%。2004年实行新税制,出口退税额增长低于出口额增幅27.63%,2010年出口退税额增长低于出口额增幅17.51%,其它年份出口退税额增幅均高于出口增长的幅度。这表明出口退税虽然是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但仅仅是影响因素之一,并不是唯一因素。那么,出口退税影响出口贸易的程度如何呢?

根据樊艺璇(2018)从选取的1986年至2015年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中可知,出口退税的增加会对出口产生政策激励作用,即出口退税额增长1%时,出口贸易总额会增长0.34%,两者存在同向变动的关系[2]。

二、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影响分析

我国出口贸易方式主要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又包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和来料加工贸易出口)为主,因此重点从这两种贸易方式的出口额进行分析。(一)出口退税政策与出口贸易方式的相关性分析。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统计,我国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会影响到我国贸易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出口退税率的上调或下降一般情况下伴随着以一般贸易方式进行出口的出口额的增长或下降,每一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对一般贸易出口的增长起到促进或阻碍的作用,进而影响到不同贸易方式出口额在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是否进行国内采购受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很大。根据我国现行的对来料加工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不同税收政策,出口退税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原对料的采购渠道,进而对进料加工出口的生产企业的国内采购比率产生影响。从历年出口数据看,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来料加工出口贸易的影响大,对进料加工出口贸易影响较小。因此,当出口退税率发生变化时,局部上会出现贸易方式发生新的变化情况。我们以2004年出现的“境外一日游”贸易现象为例来说明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出口贸易方式变化的影响。④2004年我国对出口退税进行结构性调整,将出口退税率从17%下调到13%,出口退税率的降低直接影响到原先采购零部件后再组装出口的企业的出口税收成本及出口企业的利润。组装出口企业为了消除退税率下降的影响,利用自身优势,将这部分税收成本转嫁给上游原料供应企业,要求上游供应商先将零部件报关出口。紧接着,组装出口企业就可以申请以免关税、增值税的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零部件,从而完成税收的转嫁。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7—2019年间,一般贸易的出口额持续保持着增长。在“逆全球化”浪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负面影响下,一般贸易出口额仍保持着正增长,2019年加工贸易出口负增长,和2018年调整出口退税率有关,来料加工出口额波动受出口退税率的影响比进料加工大。2004年出口退税率经历了重大调整,2004年我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出口增长率基本都保持了较为高速的增长,增长率分别为33.8%和35.6%。而在加工贸易中,2004年进料加工贸易的增长率为38.4%,比来料加工贸易多将近13个百分点,2005年和2006年的增长率情况也基本一致,加工贸易进料加工的增长率比来料加工贸易的增长率高,可见出口退税政策对进料加工的方式影响作用明显。(二)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退税致策的不断调整,针对不同的商品实行不同的出口退税率,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看,初级产品出口占比逐年下降,从1994年的16.3%下降至2019年的5.3%;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逐年上升,从1994年的83.7%上升至2019年的94.5%,提高了10.8%。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在全国总出口额中占比高达68.6%,远远高于1994的26.4%;2019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在全国总出口额中占比为24.6%,比1994提高了19.4%。工业制成品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具体激励政策的引导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历次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及制度变革显示,出口退税率的结构性调整,带有明显产业政策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制定差别化的政策措施,一方面降低或减少出口退税额限制或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消耗型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另一方面提高出口退税率或增加出口退税额鼓励引导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从我国出口退税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出口退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以及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出口退税政策的短板效应分析

(一)出口退税政策连贯性和稳定性不够。

在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频繁、波动。出口退税政策的频繁变动,减弱了出口企业对出口的稳定预期。由于产品生产的周期性,企业对政策变更的行为反应因政策实施的时间长短而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出口退税政策过于频繁的调整,不利于出口经营环境的稳定,同时也会因其较低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而影响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

(二)出口退税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具体的出口退税管理业务流程以及管理程序尚不统一,在实践中影响了工作效率。一方面,出口退税管理机制存在征税、退税脱节现象,出口商品的征税地和退税地地域分离;另一方面,出口退税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出口退税制度的全面落实需要不同部门和机构相互协作,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协调有序的外部管理系统,各职能部门和管理机构之间缺乏系统的沟通和协调,从而使整体出口退税效率不高。我国现行出口退税政策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贸易方式实行不同的退税税率,因此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贸易方式在出口环节所承受的税收负担不同。不同贸易方式,不同类型企业适用不同的出口退税标准。由于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引起的贸易方式之间的税负不平衡,加工贸易企业可能会减少国产料件的使用,“境外一日游”现象可能会增加。因此,应加快调整不同贸易方式下出口退税政策不公平的状况,建立公平的税收环境。

四、结论

随着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我国现行的出口退税运行模式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调整完善现有的出口退税机制,使出口退税政策具有政策连贯性和稳定性、促进出口结构的优化、效率提升,实现退税主体的公平待遇。出口退税作为一项被WTO所认可的政策,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采用,成为一种国际通行的做法。在我国经济连年保持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出口退税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出口退税与出口贸易额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出口退税率的高低对外贸出口额的升降具有影响作用。分析表明,我国的出口退税率与出口贸易额大致同方向变动,从总量上看,出口退税对出口总额的影响是显著的。第二,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主要影响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分析表明,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一般贸易出口和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影响较大,而对来料加工出口总体规模影响较小。第三,出口退税政策的结构性调整,体现了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实践证明,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起到了促进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出口退税政策促进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第四,分析表明,出口退税作为我国扩大外贸出口的一项重要税收政策和国际上认可的通行做法,理应具有连贯性和稳定性,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处理好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度”。建立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不断优化管理机制,提速增效。

第四篇:出口退税相关问题

出口退税相关问题大全 1

1、什么是出口退税?

答:出口退税是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我国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即对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它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各国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税收措施。

2、享受退(免)税的出口货物范围有哪些?

答:《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对出口的凡属于已征或应征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除国家明确规定不予退(免)税的货物和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部分货物外,都是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货物范围,均应予以退还已征增值税和消费税或免征应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3、享受退(免)税的货物出口贸易方式有哪些?

答:享受退(免)税的货物出口贸易方式大致有: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易货贸易,补偿贸易,小额边境贸易,境外带料加工贸易,寄售代销贸易等。

4、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企业有哪些?

答:目前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企业具体有下列几类:

第一类是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的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含外贸总公司和到异地设立的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的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

第二类是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的有进出口经营权的自营生产企业和生产型集团公司。

第三类是外商投资企业。

第四类是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企业。

第五类是特定退税企业。这类企业有:

(1)将货物运出境外用于对外承包项目的对外承包工程公司;

(2)对外承接修理修配业务的企业;

(3)将货物销售给外轮、远洋国轮而收取外汇的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供应公司;

(4)在国内采购货物并运往境外作为在国外投资的企业;

(5)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通过国际招标方式中标机电产品的企业;

(6)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所使用出境设备、原材料和散件的企业;

(7)利用中国政府的援外优惠贷款和合资合作项目基金方式下出口货物的企业;

(8)对外进行补偿贸易项目和易货贸易,以及对港澳台贸易而享受退税的企业;

(9)按国家规定计划向加工出口企业销售“加工出口专用”钢材的列名钢铁企业;

(10)国家旅游局所属中国免税品公司统一管理的出境口岸免税店;

(11)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

(12)为国外航空公司生产并供应航空食品的国内航空供应公司;

(13)向国内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销售列明海洋工程结构物产品的国内生产企业。

5、享受退(免)税的出口货物一般应具备那些条件?

答:享受退(免)税的出口货物一般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必须是属于增值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货物;

(2)必须是报关离境的货物;

(3)必须是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的货物;

(4)必须是出口收汇并已核销的货物。

6、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答:现行出口货物增值税的退(免)税办法主要有四种:

(1)“免、退”税,即对本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退税。目前,外(工)贸企业、部分特定退税企业实行此办法。

应退税额 = 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率

或 = 出口货物数量×加权平均单价×退税率

其中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的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计算:

应退税额 = [普通发票所列(含增值税)销售金额>/(1+征收率)×6%或5%

(2)“免、抵、退”税,即对本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部分在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中抵扣,抵扣不完的部分实行退税。目前,生产企业实行此办法。

(3)“免、抵”税,即对本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部分在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中抵扣。销售“以产顶进”钢材的列名钢铁企业实行此办法。

(4)免税,即对出口货物直接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对出口卷烟企业、小规模出口企业等实行此办法。

出口货物消费税,除规定不退税的应税消费品外,分别采取免税和退税两种办法:

(1)对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直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应税消费品,对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出口的应税消费品,一律免征消费税。

(2)对外贸企业收购后出口的应税消费品实行退税。

从价定率征收的,应退消费税=出口销售收入×消费税税率

从量定额征收的,应退消费税=出口销售数量×消费税单位税额

7、特准退(免)税的业务包括哪些?

答:(1)对外承包工程公司运出境外用于对外承包项目的货物;

(2)对外承接修理修配业务的企业用于对外修理修配的货物;

(3)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供应公司销售给外轮、远洋国轮而收取外汇的货物;

(4)企业在国内采购并运往境外作为在国外投资的货物;

(5)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通过国际招标由国内企业中标的机电产品;

(6)对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所使用的出境设备、原材料和散件;

(7)利用中国政府的援外优惠贷款和合资合作项目基金方式下出口的货物;

(8)对外补偿贸易及易货贸易、小额贸易出口的货物;

(9)对港澳台贸易的货物;

(10)列名钢铁企业销售给加工出口企业用于生产出口货物的钢材;

(11)从1995年1月1日起,对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在指定的加油站购买的自用汽油、柴油增值税实行退税;

(12)保税区内企业从区外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购进货物,保税区内企业将这部分货物出口或加工后再出口的货物;

(13)对保税区外的出口企业委托保税区内仓储企业仓储并代理报关离境地的货物;

(14)从1995年7月1日起,对外经贸部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性公司,为其所投资的企业代理出口该企业自产的货物,如其所投资的企业属于外商投资新企业及老企业的新上项目,被代理出口的货物可给予退(免)税;如其所投资的企业属于2000年前其出口货物要求继续实行免税的老企业被代理出口的货物在2001年前实行免税;

(15)从1996年9月1日起,对国家旅游局所属中国免税品公司统一管理的出境口岸免税店销售的卷烟、酒、工艺品、丝绸、服装和保健品(包括药品)等六大类国产品;

从2003年11月1日起,对国家旅游局所属中国免税品公司统一管理的出境口岸免税店销售的货物(除国家规定不允许经营和限制出口的商品以外)。

(16)从1997年12月23日起,对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其外交人员购买的列名中国产物品;

(17)从1999年9月1日起,对国家经贸委下达的国家计划内出口的原油;

(18)从1999年9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

(19)从2000年7月1日起,对出口企业出口的甲胺磷、罗菌灵、氰戊菊脂、甲基硫菌灵、克百威、异丙咸、对硫磷中的乙基对硫磷等货物;

从2004年1月1日起,48种农药出口准予按现行出口货物退税有关规定办理退税,并适用11%的出口退税率;上述出口农药海关商品码为3808101910、38081090、38082090101、3808209029、38083011、38083019。

(20)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抽纱、工艺品、香料油、山货、*柳竹藤制品、鱼网鱼具、松香、五倍子、生漆、鬃尾、山羊板皮、纸制品等12类货物。

(21)从2002年1月1日起,对国内航空供应公司生产并销售给国外航空公司的航空食品;

(22)从2002年5月1日起,国内生产企业与国内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签署的购销合同所涉及的海洋工程结构物产品。

8、享受出口退税的税种包括哪些?

答: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仅限于间接税中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9、现行出口退税税率有多少种?

答:退税率是出口货物的实际退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它是出口退税的中心环节,体现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反映出口货物实际征税水平,退税率是根据出口货物的实际整体税负确定的,同时,也是零税率原则和宏观调控原则相结合的产物。从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对不同出口货物主要有17%、13%、11%、8%、5%等五档退税率。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出口准予退税的,规定出口退税率为5%的货物,按5%的退税率执行;规定出口退税率高于5%的货物一律按6%的退税率执行。

10、什么是出口货物退(免)税登记?

答:出口货物退(免)税登记是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规定,出口企业必须办理《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办理出口企业退(免)税登记是退税机关了解出口企业组织结构、经营范围、法人地位、资产规模等情况,确定出口企业是否具备退(免)税资格的有效途径。凡未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登记的企业一律不予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

11、出口货物退(免)税登记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出口企业应持有权部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其出口经营权的批件和工商营业执照于批准之日起30日内或者发生出口业务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退税登记证。

12、办理出口企业退(免)税登记需提供哪些资料?

答:根据国税发[1994]031号及有关政策规定,出口企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领取填报《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表》,并根据具体情况,持以下资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到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免)税登记证:

(1)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内资企业需提供外经贸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并授予其进出口经营权的批件;外商投资企业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实行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制的国有、集体生产企业,需提供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颁发的《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登记证书》;

(2)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3)主管征税的国家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副本);

(4)主管海关核发的《自理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明书》;

(5)出口企业开设的基本账号、退税账户和银行开户证明;

(6)外经贸部批准使用中国政府优惠贷款和合资合作项目基金援外出口的批文(援外出口企业用);

(7)委托出口协议(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用);

(8)中标单位所在地国家税务局签发的《中标证明通知书》(无进出口经营权的中标企业用);

(9)分部门申报退税的部门代码书面申请;

(10)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证件、资料。

上述1-5项资料为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的出口企业提供,6-8项资料为特许办理退(免)税登记的企业提供,第9项为分部门申报退税的企业提供,第10项为所有办理退(免)税登记的企业均需提供。

13、出口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办理变更退(免)税登记?怎样办理?

答:根据国税发[1994]031号及有关政策规定,出口企业改变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经营地点、进出口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开户银行及账号等退(免)税登记事项的,应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有关批准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退税机关领榷变更登记申请表》,办理退税变更登记手续。

需提供的资料如下:

(1)列明变更内容的《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表》;(2)批准文件、证明资料;(3)主管国税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副本);(4)工商营业执照;(5)原核发的《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正、副本;(6)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证件、资料。

14、什么情况下需办理注销退(免)税登记?怎样办理?

答:出口企业发生破产、解散、撤销以及其他依法应当终止退税事项的情况,须在批准撤并之日起30日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出口企业退(免)税注销登记申请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批文和原《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申报办理出口退税注销登记。退税机关按规定对其清算退税款后,注销并收回原签发的《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

15、退(免)税登记证的验证、换证是如何规定的?

答:主管税务机关每年组织一次对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的查验工作,每三年组织一次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的换证工作。

16、出口企业遗失《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怎么办?

答:出口企业遗失《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应当书面报告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并登报公告声明作废,同时申请补发。

17、未按规定办理退税登记的会受到何种处罚?

答:未按规定办理退税登记的,按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8>20号文件规定,除令其限期纠正外,处以1000元处罚。

18、什么是“免、抵、退”税?

答: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19、“免、抵、退”税管理办法适用于哪些企业?

答:“免、抵、退”税管理办法适用于独立核算,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且具有实际生产能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的生产企业。包括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和无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及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

20、哪些货物出口可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答:可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出口货物包括:(1)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2)生产企业承接国外修理修配业务以及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国内企业中标或外国企业中标后分包给国内企业的机电产品;(3)生产企业出口视同自产产品的外购货物;(4)国内航空供应公司生产并销售给国外航空公司的航空食品;(5)国内生产企业与国内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签署的购销合同所涉及的海洋工程结构物产品。

第五篇:出口退税(推荐)

核销单的申领资料:1.介绍信。2.申请书。3.外销合同。4.操作员卡。(第一次申领需要,第二次仅需写一份申请书即可)(去外汇管理局申领核销单的前提是在中国电子口岸先网上申请,申领成功后,去外管局领取纸质核销单。领完核销单进入出口收汇/口岸备案中进行口岸备案,备案成功后去海关报关,货物出口海关打印出报关单后进入出口收汇/企业交单中输入核销单号码查找出该核销单及对应的报关单,然后进行交单,交单成功后5天左右去外管局核销,交单同时也可以进入出口退税/数据报送中做报送,报送成功后5天左右可以去国税办退税。)

核销单网上备案:在货物报关前,需在网上进行电子备案,即出口口岸的备案。这是一般出口在电子口岸基本的操作流程。

外汇管理局核销

去外管局核销之前需做的事情:首先要进入电子口岸的出口收汇栏,将核销单号进行企业交单。(电子口岸---出口收汇----企业交单----交单)

需要向外管局提供的资料1)核销登记表(从外管局领取,需加盖我公司公章)。2)核销单.3)报关单(核销联)4)银行水单(核销联)。(银行水单领取步骤:A.银行通知我公司水单已到。B.领取水单。C.水单申报,一般情况下,在水单拿来后,3天内进行申报,即进入“国际收支系统”,制作、传输、向中行申报。

出口退税(90天内必须申报,逾期不予申报退税)

去办理出口退税之前需做的事情:首先要进入电子口岸的出口退税栏,将报关单预录入单号进行报送。(电子口岸---出口退税----数据报送----查询报送---报送)进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需要提供的资料如下:先到国税局领装订封面,然后将需要的下列资料按顺序装订好: A.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B.已盖有核销单,办完核销手续的出口收汇核销单。C.已认证的增值税发票。D.出口发票 供国税局查询的资料如下:A.内购合同。B.明细单。C.出口货物装货单。D.运输单据

下载实施出口退税新机制的效应、问题及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出口退税新机制的效应、问题及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规模企业、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问题

    小规模企业、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问题 小规模企业出口政策 1. 有进出口经营权办理了退税登记的小规模企业出口政策,也是外贸企业“免、退”生产企业“免、抵、退”么? 答:不是......

    出口退税论文

    淮北师范大学 中国对外贸易教程论文 浅析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及完善措施 13国贸 20131003015 李贵 2015/12/29 [ 浅析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及完善措施 摘要:通过对出口退税政策发......

    出口退税操作大全

    出口退税操作大全第一章 总则一、为进一步规范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保障国家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正确贯彻实施,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出口退税相关练习题

    “六员”出口退税计算题、案例题 简单题型 1、某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适用征税17%),2010年7月出口自产货物取得销售收入125万美元(FOB价),出口退税税率为9%,汇率为1:6.......

    出口退税管理制度

    出口退税管理制度 1、 目的 出口退税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对跨国流动物品重复征税,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2、 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出品货物己缴的增值税......

    出口退税常见问题

    103.出口企业应登陆哪个网站进行退(免)税网上预申报?用户名和初始密码是什么?答:可登陆:http://www.xiexiebang.com:9001/pages/login.asp,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税务局网站进行退(免)税......

    出口退税注意事项

    出口退税注意事项 因贵公司属于生产性企业,享受增值税“免、抵、退”政策,关于“免、抵、退”税政策及操作,我们已于2004年第一次审计后将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印发的培训教材提供......

    出口退税业务流程

    出口退税业务流程首先是在网上(电子口岸)申请,步骤是:登陆中国电子口岸 出口收汇——〉核销单申请——〉填写申请份数(一般申请十份)——>点击申请到外管局领取核销单,此时要带上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