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考点荟萃

时间:2019-05-12 20:4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考点荟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考点荟萃》。

第一篇: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考点荟萃

地理期中考试考点

1.记住荷兰风车作用及用途,阿拉伯人服饰特点及原因

2.地图三要素:在不同地图上判别方向的方法,注意山脉和道路走向的表示方法和河流流向的表示方法;比例尺的大小比较、三种表示方法、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和详略程度的关系。(习题强化)理解图例和注记,并记住常用图例;能给地图进行正确的归类(地图的应用)

3.明确地球形状认识过程、麦哲伦环球航行图、地球的形状和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

4.地球仪的构造,地轴、两极、经纬线及其特点,经纬度的划分起点和变化规律,掌握判断方法,表示方法,代号(NSWE)。半球划分界限和范围。

5.在经纬网上描述地理位置(经纬度)和判断方向,特殊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低中高纬分界线、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西经20、东经160度)

6.会看地球的侧视图和从两极点的俯视图,能在图上判别方向和经纬度。

7.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

8.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大洲分界线(亚欧、亚非、南北美、北美和亚洲),(特别是俯视图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

9.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五种地形类型及特点,记住世界之最,在地图上能填出来。记住海底地形的构成。

10.等高线含义、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5种地形部位)、等高距、陡缓坡的判读、河流分布及流向、水库大坝及选址,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复习。

11.举例说明海陆变迁的含义,课本41页活动题

12.说出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并能利用相应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13.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布并联系大洲大洋确定位置,板块运动方向和板块的特点,说出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和分布并能解释原因。

14.说出人口增长的时间特点,地区差异及原因

15.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影响因素,会计算

16.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四个人口稀疏区、稠密区及原因。说出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密度的关系,人口密度及单位

17.世界的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问题的两种表现形式及带来的影响

18.三大人种的划分依据,说出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对照人口分布图)

19.说出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及分布地区,说出使用人数最多、最广泛的语言

20.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对应的宗教建筑。

21.聚落的两种形式及其差异,聚落特点与环境的关系,世界遗产保护的意义。

第二篇:湘教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

三、教学计划

潘一艺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二)教学设想与措施

七年级共计4个教学班,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第三篇:湘教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第一章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地理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开学第一节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殿堂。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探究式、参与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讨论后提出来。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

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

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

方案一:

根据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教师可设问:

(1)、当地主要有哪些水果?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运来的?为什么当地不能生产?

(2)、我们冀州主要种植哪些粮食作物?它与当地的气候、降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学生思考回答。方案二: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回答:

(1)、干旱地区种植农作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该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镇?原因是什么?

也可以提出一些其他的地理问题。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可能有的同学知道答案,也可能知道的答案不一定完整,教师不必解释,可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了解。

鼓励学生:虽然现在还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些问题,通过认真学习地理课,认真钻研地理知识,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些地理之谜了。以此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上进心。

3、地理与风土人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播放一段录象,也可以搜集一些资料,向同学们展示各地的风土人情,并归纳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等多方面。

方案一: 让学生读课本第四页的两副图。提问:这分别是什么运动?(一副是足球比赛,另一副是西班牙斗牛)

它们分别在哪些地区最有名?(南美洲和西班牙)

学生读第五页的图,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他们有哪些风俗习惯?

提问:你对中国的哪些民族比较熟悉?他们有哪些传统的民族习惯?(学生可以随意举例,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方案二:过渡: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

学生读第四页的两副图,说出这是什么内容,主要在什么地方开展?----师生共同总结-----体育运动的地域性。

学生读“阿拉伯人的服饰”---服饰的地域性。

教师进一步启发:你能在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举出例子吗?

学生举例子……

教师把这一部分小结:地理在呈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美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特点的民情与风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启发提问,引导、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地理问题,鼓励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拓宽知识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做到启而不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总结: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有关,生产建设、工业、农业也与地理知识有关,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经济、政治、体育等也与地理知识有关。

随着你们的不断学习,你们将会发现,地理知识既可以让你的生活更方便、快捷;也可以让你的工作、学习更出色,还能为你的业余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布置作业:

课本第五页有个活动,提到贝贝和玲玲是在北京夏令营认识的,你参没参加过夏令营,或者其他形式的旅游,都去过哪里?那些地方有什么东西令你印象最深刻?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一、地理与日常生活

二、地理与生产建设

三、地理与风土人情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

(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月食现象。

3.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2)地球仪的用途:有利于人们知道地球的全貌;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纬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形状都是圆;②长度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最短的纬线是南极点和北极点。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④纬线相互平行

●划分方法:赤道为0°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划分为9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南纬、北纬辨别:纬度向南越来越大为南纬;纬度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

●重要纬线:

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回归线(南北纬23.5度):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限,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南北纬66.5度):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极昼极夜的最南、最北界限。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地区(0°—30°);中纬度地区(30°—60°);高纬度地区(60°—90°)。

5.经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特点:①形状都是半圆;②长度都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④所有经线都相交。

●划分:从0°经线起向东、向西各分为180°;0°经线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东经、西经辨别:经度向东越来越大为东经,经度向西越来越大为西经。

●重要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180°经线:既是180°E又是180°W。习惯上称作180°,没有东西经之分

20°W和160°E经线: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

20°W以东、160°E以西的半球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的半球为西半球。

如果面对你的是180°经线,则左边是东经,右边是西经。

6.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

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度纬线、0度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

7.地球自转:

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运动。

运动方向:面对地球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顺时针方向。

周期:一天(或24小时)。

地理现象: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时间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8.地球公转

定义: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

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地理现象:四季变化和五带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的变化

9.地球公转示意图:课本P13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

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例子:北半球冬季为科学家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此时是南极的夏季,气温较高)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3.21

6.22

9.23

12.22

太阳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月份

球3、4、5月6、7、8月9、10、11月12、1、2月

北半球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南半球

秋季

冬季

春季

夏季

10.五带的划分:

划分依据: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23.5°N~23.5°S)之间的地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23.5°S~66.5

°S)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的四季变化现象明显。

寒带:北极圈以内(66.5°N~90°N)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内(66.5°S~90°S)为南寒带。寒带地区终年寒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11.地图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2、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换算时注意单位统一;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表示方式:1.数字式2.线段式3.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或千米)

●大小判断: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13.方向:①通常情况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画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③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图例:熟悉常用图例。P14

15.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果A地海拔为800米,B地海拔为-500米,则用加法,A地B地的绝对值800+500=1300)

16.等高线:

定义: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特点: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

17.等高线地形图:

18.地形判读:

●等高线数值越大,地势越高;等高线数值越小地势越低。

●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坡缓。

19.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冰川。

五种地形的判读P17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等高线周围非常密集,中间非常稀疏。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海拔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100米以上);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等高线中间稀疏,四周密集。

20.地形剖面图:能够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21.基本概念:大陆(亚欧大陆最大,澳大利亚大陆最小);岛屿(位于北美洲的格陵兰岛面积最大);大洲(亚洲面积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最大);

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2.海陆分布状况

①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的说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绝大部分都是海洋。

23.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课本P29

图2.6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25.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6.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峡。

28.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30.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人为因素)。举例: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地壳的变动)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海平面的升降)

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31.板块学内容:

大陆漂移说:魏格纳

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图P37)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32.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洋是海与洋的总称,洋要比海大

重点地图读图指导: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读方位。(小河、村庄图)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读出某的经纬度位置及判断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所属的高、中、低纬度,两点间的相对位置。

3、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图,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七大洲轮廓,三条重要的洲界线。

4、判读:大陆、海峡、半岛、大洋、群岛、岛屿。

5、等高线地形图:识别陡坡和缓坡,山顶、山谷、山脊,海拔和相对高度。

6、六大板块示意图:板块名称。

7、常用图例识别。

8、五带的划分图。

9、地球公转示意图。

10、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轮廓图。

11、地理图册P6

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

第五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必背考点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必背考点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其中,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自转)绕什么转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约24小时

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 地球运动(公转)绕什么转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更替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海陆面积:海洋面积为71%,陆地面积为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识图P29图2.6七大洲和四大洋,记忆P26阅读材料)大洲名称 经过重要经纬线 位置特点 亚洲

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 东半球、南北半球

热、温、寒带,低、中、高三个纬度带 欧洲

北极圈、0°经线 东半球

处于温带,中、高纬度 非洲

赤道、南、北回归线,0°经线 东半球、南北半球 以热带为主 大洋洲 南回归线

东半球、南半球,热、温带 北美洲

北回归线、北极圈 西半球、北半球

热、温、寒带,低、中、高三个纬度带 南美洲

赤道、南回归线通过 西半球、南半球 热带面积广 南极洲

绕经线一周,跨经度最大的洲 南半球 以南寒带为主

3、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排序 七大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南极洲跨经度最多)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大洲分界:

亚欧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界线:巴拿马运河。欧非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识图: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图)

2.通过图中板块运动方向可以解释或预测一些地理现象: ①喜马拉雅山在不断长高: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②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③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④预言:几千年,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地中海将会消失,大西洋面积将超过太平洋。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例如:2004年印度洋海啸,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4、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5、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下载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考点荟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考点荟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总结 邝建明 最近七年级进行了期中考试,为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此我就这次考试小结如下: 一、试卷、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是使用世纪金榜的100分试卷,满......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分析

    08-09学年上期中考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为下半学期更好的学习,以迎接新的挑战.取得期末考试的好成绩.现对这次考试试卷.-学情和自我等不同方面分析如下一试卷分析本卷满分10......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前知识点总结

    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前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的知识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合集)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范围为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和 第三章的前两节。试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选......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董湘钧)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董湘钧)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

    最新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地理资料1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大全五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杨涛 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范围为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和第三章的前两节。试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

    (奥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两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由原计划三个课时减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