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楼梦读后感之娶妻当娶王熙凤
自有红楼以来,论者多多,大都对宝黛爱情称颂有加,对宝钗小姐也偶有赞词,独对王熙凤女士视若“最毒妇人心”的典型带表,小子专喜打抱不平,且言上两句。这王熙凤实在是优点多多.第一:孝敬长辈
象贾府这样的人家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老人也不需要儿孙端茶送水的,所以,孝敬主要的表现就是尽量让老人活得开心一点。老太太在一群儿孙中最喜欢的就是宝玉了,可宝二爷从来就没让她老人家舒心过,正经书是从来不好好念的,三天两头的要摔玉,偶而还“害人”跳跳井,您说,摊上这么个活宝,老太太能开心吗?别的姐妹,也没看见谁有空把老太太逗乐了。倒是凤姐,最能明白老太太的心意,有事没事就能把她逗笑了,凤姐是“财迷”,陪老太太玩牌时总是故意输钱,目的无非是让她开心而已。凤姐有一回过生日,她那个混帐男人居然要拿出剑来追着她砍,您说,她心里多窝火呀!可是,在老太太出面调解后,她也就不吵不闹了。所以,至少比起宝玉以及他的那几个姐妹,凤姐算很孝敬长辈的了。
第二:恪守妇道,嫉恶如仇
凤姐的老公贾琏有个族弟,名叫贾瑞,这人更加混帐。按说贾瑞的爷爷还是教书先生,他本人也读了不少书,可他居然打起了他嫂子---凤姐的主意.这要换了一般的人,说声“no”也就完了,可凤姐是谁呀?她眼里可容不下沙子,对这种狼心狗肺的东东不给点颜色瞧瞧,说不过去呀!报告上级?不行,怎么能让老人操心呢?自己来吧。于是,贾瑞上套,就在大冬天冻了一夜,活该!按说这事就完了吧,可贾瑞大概是冻糊涂了,色心不死,接着来。凤姐可不是好惹的,你还不死心啊?苦头没吃够!于是这回,贾蓉贾蔷一人收了他五十两银子。从此,贾瑞再也不敢往荣国府跑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凤姐对于婚姻是忠诚的,而且她不象一般的女人那样,她能够用自已的力量去惩罚恶人,比只会哭哭啼啼找妇联的人强得多了。
有一次,凤姐的公公---老流氓贾赦看上了老太太的丫环鸳鸯,可他自己又不敢说,于是托她的婆婆邢夫人找到凤姐,希望她去找老太太说。前文说过,凤姐很孝顺啊,自然不能指着贾赦的鼻子大骂:“你这个臭流氓!”可是,她又那么的嫉恶如仇,自然也不能帮他的忙啊!于是,凤姐就展开她的聪明才智,三十六计,躲为上计。最后邢夫人在老太太那碰了一鼻子灰。百善孝为先,老流氓的行为又确实让人不齿,凤姐该怎么做?能有比躲开更好的办法吗?不失孝道,不为非作歹,凤姐,难能可贵呀!
第三:友爱弟妹
有一次,宝玉和那一群姐妹们要开什么诗社,没银子,找管家婆---凤姐拿银子,按理说,荣国府的日子早就过得紧巴巴的了,凤姐不给,也说得过去啊!“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们”的道理凤姐还是懂得的,二话不说,银子摆上。还有一次,贾环和丫头赌钱输了赖帐,凤姐见到了,把他骂了一顿,出钱替他了帐。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凤姐对弟弟妹妹也是很好的,这样的嫂嫂,没话说。
第四:持家有方
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去世后,尤氏有病,不能料理丧事,于是凤姐临时转会宁国府,转会期一个月。王总教练上任伊始,一顿板子打了一个老队员先立威,不这样做没人听啊!凤姐的坏名声,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些事得来的吧!可是,这里有矛盾了,手狠,得罪人,手软,难治家。怎么办?没有规沮不成方圆,我先立法,依法可也,不依则罚。凤姐的行为,可与包青天相比了。(抱头,躲,没砸着)同样的不怕得罪人,同样的执法如山。这是别人病了,她代劳,比别人做得好。后来有一回她病了,嘿,她一个人的活要三个人(李纨,探春,宝钗)来干,由此可见,她持家确有一套。
凤姐的坏名声,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尤二姐之死。各位请想想,你们的那个他(她)有了另一个人,你会怎么办?哭,闹,是一般的,杀人不至于,愚意度之,杀人之心怕不止一个人会有吧!凤姐也是一个女人,自然也不例外。她视尤二姐为眼中钉,肉中刺完全可以理解,把她放到眼皮底下,对她有些虐待的行为也不算什么吧。(错的可是尤二姐呀,谁让她做二奶的)至于尤二姐自己不堪忍受吞金了,那是她自己干的呀!凤姐又没有杀人!!
尊敬长辈,爱护弟妹,嫉恶如仇,持家有方,不搞婚外恋,这就是王熙凤。
姐姐妹妹们,不要学什么宝姐姐,林妹妹,学学凤姐姐就对了。
哥哥弟弟们,不要追什么宝姐姐,林妹妹,追追凤姐姐就对了。
第二篇:红楼梦读后感之娶妻当娶王熙凤-初中作文
红楼梦读后感之娶妻当娶王熙凤
文:胯下小儿自有红楼以来,论者多多,大都对宝黛爱情称颂有加,对宝钗小姐也偶有赞词,独对王熙凤女士视若“最毒妇人心”的典型带表,小子专喜打抱不平,且言上两句。这王熙凤实在是优点多多.第一:孝敬长辈象贾府这样的人家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老人也不需要儿孙端茶送水的,所以,孝敬主要的表现就是尽量让老人活得开心一点。老太太在一群儿孙中最喜欢的就是宝玉了,可宝二爷从来就没让她老人家舒心过,正经书是从来不好好念的,三天两头的要摔玉,偶而还“害人”跳跳井,您说,摊上这么个活宝,老太太能开心吗?别的姐妹,也没看见谁有空把老太太逗乐了。倒是凤姐,最能明白老太太的心意,有事没事就能把她逗笑了,凤姐是“财迷”,陪老太太玩牌时总是故意输钱,目的无非是让她开心而已。凤姐有一回过生日,她那个混帐男人居然要拿出剑来追着她砍,您说,她心里多窝火呀!可是,在老太太出面调解后,她也就不吵不闹了。所以,至少比起宝玉以及他的那几个姐妹,凤姐算很孝敬长辈的了。
第二:恪守妇道,嫉恶如仇凤姐的老公贾琏有个族弟,名叫贾瑞,这人更加混帐。按说贾瑞的爷爷还是教书先生,他本人也读了不少书,可他居然打起了他嫂子---凤姐的主意.这要换了一般的人,说声“no”也就完了,可凤姐是谁呀?她眼里可容不下沙子,对这种狼心狗肺的东东不给点颜色瞧瞧,说不过去呀!报告上级?不行,怎么能让老人操心呢?自己来吧。于是,贾瑞上套,就在大冬天冻了一夜,活该!按说这事就完了吧,可贾瑞大概是冻糊涂了,色心不死,接着来。凤姐可不是好惹的,你还不死心啊?苦头没吃够!于是这回,贾蓉贾蔷一人收了他五十两银子。从此,贾瑞再也不敢往荣国府跑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凤姐对于婚姻是忠诚的,而且她不象一般的女人那样,她能够用自已的力量去惩罚恶人,比只会哭哭啼啼找妇联的人强得多了。有一次,凤姐的公公---老流氓贾赦看上了老太太的丫环鸳鸯,可他自己又不敢说,于是托她的婆婆邢夫人找到凤姐,希望她去找老太太说。前文说过,凤姐很孝顺啊,自然不能指着贾赦的鼻子大骂:“你这个臭流氓!”可是,她又那么的嫉恶如仇,自然也不能帮他的忙啊!于是,凤姐就展开她的聪明才智,三十六计,躲为上计。最后邢夫人在老太太那碰了一鼻子灰。百善孝为先,老流氓的行为又确实让人不齿,凤姐该怎么做?能有比躲开更好的办法吗?不失孝道,不为非作歹,凤姐,难能可贵呀!
第三:友爱弟妹有一次,宝玉和那一群姐妹们要开什么诗社,没银子,找管家婆---凤姐拿银子,按理说,荣国府的日子早就过得紧巴巴的了,凤姐不给,也说得过去啊!“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们”的道理凤姐还是懂得的,二话不说,银子摆上。还有一次,贾环和丫头赌钱输了赖帐,凤姐见到了,把他骂了一顿,出钱替他了帐。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凤姐对弟弟妹妹也是很好的,这样的嫂嫂,没话说。
第四:持家有方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去世后,尤氏有病,不能料理丧事,于是凤姐临时转会宁国府,转会期一个月。王总教练上任伊始,一顿板子打了一个老队员先立威,不这样做没人听啊!凤姐的坏名声,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些事得来的吧!可是,这里有矛盾了,手狠,得罪人,手软,难治家。怎么办?没有规沮不成方圆,我先立法,依法可也,不依则罚。凤姐的行为,可与包青天相比了。(抱头,躲,没砸着)同样的不怕得罪人,同样的执法如山。这是别人病了,她代劳,比别人做得好。后来有一回她病了,嘿,她一个人的活要三个人(李纨,探春,宝钗)来干,由此可见,她持家确有一套。
凤姐的坏名声,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尤二姐之死。各位请想想,你们的那个他(她)有了另一个人,你会怎么办?哭,闹,是一般的,杀人不至于,愚意度之,杀人之心怕不止一个人会有吧!凤姐也是一个女人,自然也不例外。她视尤二姐为眼中钉,肉中刺完全可以理解,把她放到眼皮底下,对她有些虐待的行为也不算什么吧。(错的可是尤二姐呀,谁让她做二奶的)至于尤二姐自己不堪忍受吞金了,那是她自己干的呀!凤姐又没有杀人!!
尊敬长辈,爱护弟妹,嫉恶如仇,持家有方,不搞婚外恋,这就是王熙凤。姐姐妹妹们,不要学什么宝姐姐,林妹妹,学学凤姐姐就对了。哥哥弟弟们,不要追什么宝姐姐,林妹妹,追追凤姐姐就对了。
第三篇:红楼梦读后感之王熙凤
红楼梦读后感之王熙凤
红楼梦这本书刚到手的时候,着实吓了我一跳,看那比板砖还要厚的书,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读完,当真正读完红楼梦的时候却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有一点空虚,迷茫,还有一丝悲伤。
红楼梦中有很多人物出场,加起来有几百多个,主角就是宝黛钗三人,但在红楼梦这本书中还有一个人物至关重要,他就是王熙凤,我对这个角色好是有很多的好感。《红楼梦》中最让人们难忘的,除了宝黛间纯洁却悲剧的爱情,恐怕就是王熙凤了。世人多认为王熙凤虽然美丽聪明却奸诈狡猾心狠手辣,就像是罂粟花,娇艳美丽却含有剧毒,让人望而却步。但是,我却想要为她“平反”
王熙凤的形象在《红楼梦》中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在贾母面前她是一个能干嘴甜的丫头。在《黛玉初进荣国府》中就充分地体现出她的这一性格特点。话说黛玉到了荣国府,与众人一一拜见后,经贾母介绍,认识了王熙凤,知道她在贾府权势很高。还不及多想,凤姐就拉着黛玉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了一回说了一番赞美黛玉的话后,又哀怨姑妈的逝世,最后又拉着黛玉问长问短,把贾母哄得团团转。
王熙凤给我带来的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在文中多次提到过王熙凤未卜先知别人的心思猜到别人的想法,提前他人一步想到要做的事情,先他人一步完成事情,就像清代的“刘伯温”一般,这也是我对王熙凤有好感的原因之一,但也就是他的这种聪明,使自己不能得到解脱,最终把自己的性命葬送在其中。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都说是她好人做尽坏事做绝,想出“冲喜”的噱头,拆散宝黛这对有情人,加重了黛玉的病情促其死亡的。但是,她也有她的无可奈何,不见风使舵如何得到贾府最高权威者的宠信?在宁荣二府中,贾母和王夫人对“金玉良缘”深信不疑,王熙凤这时做出表示,提出妙计,虽迎合了贾母和王夫人的心意,使其继续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却让自己当了坏人,备受骂名。况且就算王熙凤此时不提出此计,宝黛也不可能在一起,因为王夫人连宝玉身边的丫鬟、长得像黛玉的晴雯都要赶出大观园,更何况是接受黛玉做儿媳妇?都说是她管家不当,加快贾府的腐朽,直接导致了贾府这座大厦的轰然坍塌。诚然,王熙凤拿丫鬟的月钱放高利贷等行为有她的不对,但是也不能否认她的精明能干,把这个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王熙凤本身就处于一个中心位置,她不仅是深得贾母、刑夫人信任的孙媳妇、儿媳妇,还是贾府的管家奶奶,她得和各种各样得人打交道,连病重都得管理贾府,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上得逗乐、讨好贾母,下得整治丫鬟仆妇,甚至还要对付焦大这样无理撒泼的蛮汉,而且这还是在她不识字的情况下。王熙凤最后临终前没有把孤苦无依的巧姐托付给自己的兄弟,而是给了虽粗陋却淳朴憨厚的刘姥姥,足以见其识人之明了。如果把王熙凤放到现代,接受教育,给予其施展拳脚的舞台,凭借其“我说行就行”的果敢坚决和雷厉风行的处事作风,她也一定会成为叱咤风云的女强人!都说是她阴险恶毒,毒设相思局害死了贾瑞,百般折磨尤二姐,逼迫其吞生金致死的。但是如果不是贾瑞对王熙凤存了色心色胆,也不会落了这样一个结局,说他是死有余辜不为过分。用今天的话说,尤二姐则是王熙凤婚姻生活中的第三者、破坏者,王熙凤对其必然是痛恨的,但是她还得装作一副贤淑的模样,把她迎进门,百般好待。在妻以夫为纲的时代,主张纳妾为夫君开枝散叶的妻子大有人在,但是在王熙凤看来却是是忍受不了的。因为与其说她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倒不如说她和林黛玉一样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同为贾家媳妇,李纨就显得谦恭退让,与世无争,王熙凤事事争先,大大剌剌,完全打破了中国传统女性谨小慎微、惟命是从的形象,她有自己的主见和思考,能拿主意,秦可卿等人的丧事全是她一手料理,这也表现了她渴望跳出作为一个女子在那个时代的束缚,渴望与男子平等。当然这和她从小被当做男子教养也是不无关系的。作者曹雪芹判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应该是饱含惋惜的。王熙凤只是生错了时代,其一生的聪明才智都被湮没在了即将覆灭的贾家,困在了封建制度的牢笼中,只能无奈“叹人世,终难定”。
我觉得,王熙凤并不是一个狠毒的角色,只是被时代被逼无奈,只是被逼成·女强人,但人们往往更同情弱者,假如自己被贾瑞调戏勾引,丈夫娶其他女人,只会稀里哗啦哭个不停,人们还会讨厌她吗 gn
第四篇:红楼梦读后感之王熙凤
红楼梦读后感之王熙凤
《红楼梦》的四大主角儿是宝、黛、钗、凤,而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中,塑造得最鲜活、最生活化又最出彩的是‚凤辣子‛王熙凤。已故红学家王昆仑先生这样评价凤姐:《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了出去,《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
王熙凤是云南郡王的女儿,也算是仕宦之家,有些来头,可惜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赝品,半字不识,由于是贾政之妻王夫人的侄女,嫁到贾府成为贾琏的妻子,这段婚姻对贾家来说到底是富还是祸呢?王熙凤一出场的时候,贾母说‚这是我们南省的泼皮破落户,你叫她‘凤辣子’就是了‛,‚凤辣子‛是贾母对王熙凤的昵称,可以说是一种爱称吧。在贾府,除了贾母谁都不敢得罪她,为什么?就因为在这个狗仗人势的地方,贾母是最大的,她喜欢凤丫头,谁敢说不字,更何况又是王夫人的侄女,也有人照着,再加上她的聪明能干,做事干脆俐落,对待下人一丝不苟,可以说正是因为王熙凤的存在,贾府才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繁华的景象,但也可以说是贾府给了王熙凤施展才能的舞台。
历来融化在中国女性人格中深入骨髓的从属意识,在王熙凤身上相对弱化,不仅可与男性争驰,甚至还能居高临下。王熙凤不仅才识不凡,并且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这一切,当向男性中心的社会示威时,我们觉得很痛快,扬眉吐气;当她为所欲为,算尽机关,为无限膨胀的私欲践踏他人乃至他人生存权利时,又不能不使人心寒、深恶痛绝。这二者交织、纠结、迭合而形成了一个所谓‚凤辣子‛的中国女性性格的奇观。我们说王熙凤性格的某些素质在今天的‚女强人‛身上复现,同样,其演化为某些毫无教养的泼妇无赖,也不足为怪。
王熙凤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假如说,我们把王熙凤这个人物从《红楼梦》里面抽掉,那么《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就要坍塌,她有一种支柱的作用,还可以说是一种聚焦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辐射的作用。因为《红楼梦》不单是写宝钗黛的爱情婚姻,他还写这么大的一个家族,这么四百多个人物,那么你设想,如果没有了王熙凤,这个书会怎么样。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等关系的错综交织比作一张网的话,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侍妾,底下有大群管家
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凤姐同其中任何一个人物或者联结、或者矛盾、或者又联结又矛盾的这样的关系,都是某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在凤姐身上概括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不能看成是一种很琐碎的、一种家长理短的那种家务事。因为在中国封建的宗法社会里,家国是同构的,历来一脉相通,家是国的一种简化的形式。封建帝王‚家天下‛内的权势消长、朋党倾轧、派系争斗,它的雏形、它的胚胎都可以在家族里面看到。所以从王熙凤,以她为焦点,或者说她辐射出去的种种矛盾,就是给人一种纵深感,不能够就事论事的看成是一种家族的矛盾。
在处世应对中,凤姐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常常是这样的,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林黛玉出场,刚进贾府,王夫人说是不是拿料子做衣裳呀?凤姐说‚我早都预备下了‛。对待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对象,凤姐也有不同的语言。因为凤姐是个当家人,要和各色人等打交道,交接对应,凤姐能够分寸得宜,不卑不亢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那个语言的艺术也是值得我们来欣赏,来体味的。
举一个熟悉的例子,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往往我们认为很熟了,不经意就看过去了,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来打抽丰,凤姐怎么样来接待刘姥姥?怎么样说话呢?凤姐要揣摩对方的身份,彼此的关系,刘姥姥是一个年高积古的农村老太太,她跟贾府并不沾亲带故,不过是偶尔来走动,那么也不能够简慢。凤姐揣摩对方的身分和彼此的关系,神态之间凤姐的那种高贵,矜持自然可以看出来。但是她说话还是很得体的,说出来的话既有谦词,‚我年轻,不大认得,也可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知道自己是小辈,说自己家里‚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儿‛;同时呢,又告艰难,‚外头看着轰轰烈烈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这句话很有名了,被引用甚至在国际关系里头被引用,‚大有大的难处‛这是凤姐的话,她就说‚不过是个空架子‛,就是说既有谦词,又告艰难,而且还不乏人情味,她说,‚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有照应才是,你又是第一次开口,不好叫你空手回去,如果你不嫌少,这二十两银子你暂且拿了去‛。你看这样一些语言,这样的接待。这次接待,凤姐是请示了王夫人的,她的语言应该说符合既不热络又不简慢、既不丢份又不
炫耀的原则,还是很得体的,可以看作一个豪门当家的人,看作一个上对下即凤姐接见打抽丰的穷亲戚的例子。
再举一个下对上的例子,凤姐怎么样对待那些宫里来的太监。宫里的夏太府打发小太监来借银子,他怎么说?他说,‚夏爷爷买房子,短了二百两,上回借的一千二百两等年底再还‛,说是借贷,其实是一种勒索。凤姐在此之前,她听说太监来了,就叫贾琏先躲起来,自己出面来应付,这个方面贾琏是不如凤姐的,贾琏不灵,要凤姐出马。小太监说了这话之后,凤姐怎么说啊?那个小太监说借一千二百两没的还,等年底再还,凤姐接口就说,‚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提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一面说这话,一面打发人把自己的首饰拿去押了银子来开发那个小太监,他不是要二百两嘛,那么让他拿走。刚才我举的凤姐这几句话,看上去并未得罪夏太监,其实这个话还是软中有硬,绵里藏针的。它有一种警示,就是说像这样名为借贷实为敲诈。她说,‚若都是这样记清了,都不知还了多少了‛。而且她一方面命人去抵押,就是预告我这个府里头已经被掏空了,我要靠典当度日了。所以凤姐就会这样的应对宫里来的太监。所以凤姐这个人,她还真具有当外交使节和公关经理的潜能。这是凤姐的这个语言才能,同是凤姐这个主体,对不同的人,各色人等,她都能够分寸得宜、不卑不亢地应对。
王熙凤的结局,既是确定无疑又是众说纷纭的。说确定无疑,就是其结局必定是惨痛的悲剧,从小说对凤姐全部艺术描写所展示的性格逻辑和生活逻辑来看是如此。书中早已明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可见凤姐悲剧带有很大的自食其果自取其祸的成分。
以王熙凤而论,她的才干、她的欲望、她的命运都如同一面镜子,不单是‚风月宝鉴‛而已,其光彩照人的正面和身败名裂的反面难道不是一柄‚人生宝鉴‛吗!在当今社会里,确实很多人很有才华或者是政绩显著,但是他没有很好地竭制自己的欲望,由于他的贪欲逐步的发展,不能遏止,最后走到身败名裂的地步。如果从《红楼梦》这样的作品,从王熙凤这样的人物身上,用这面‚人生宝鉴‛来照一下,岂不是一种特殊的警示作用。
2011年10月
第五篇:品《红楼梦之王熙凤》有感
品《红楼梦之王熙凤》有感
满纸荒唐言,一把幸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便是《石头记》的缘起,也就是流传至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部名作《红楼梦》。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问世不久便风靡全国,在当时的封建士大夫中间,流传着“开谈不讲《红楼梦》,虽读诗书也枉然”的谚语。《红楼梦》是一部“人情小说”,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从而全面而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必然灭亡的趋势。这么一部宏伟之作,我定不能通过这只言片语来侃侃而谈,我就先以其中的一个人物----王熙凤为主谈谈我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看法与些许感受。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褙袄,处臵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驺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这位凤姐最初的亮相。在第三回中,作者逐渐抛出了几个主要人物,而对王熙凤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富有独特的意味,让人一下在脑海中有了凤姐这个人物的形象。最初的出场便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与其它女子有所不同,便也奠定了她独具一格,性格鲜明独特,泼辣果敢,处事圆滑的形象特征。在我看来她是一位有勇有谋女中豪杰。
她不过二十岁,在荣国府管事却有五年历史。荣国府人口上下约有三百人,琐事日日都有百样。亏得凤姐做人利落,大大小小的事情,没有不当机立断。特别是在理财方面,王熙凤可谓是当仁不让的行家。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把自己的私房钱经营得有滋有味,“一年竟赚了上千的利钱”。她的理财方面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懂”、“精”、“度”。“懂”是一种理财专业技能的体现,而她的精明是贾府公认的,这里所说的精明,是一种敏锐的眼光。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该出手时就出手。再就是她的“度”,这个度,既是大度,又是把握分寸恰如其分。凤姐对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同样给予我们启示,值得借鉴和学习。
在太虚幻境中的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与十二支曲里,以王熙凤的形象内蕴与命运的用语,最能反应王熙凤这一生。判词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聪明累】曲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一场欢喜忽悲哀。叹人世,终难定。这判词和曲词反应和预示了王熙凤形象性格的复杂矛盾及其悲剧结局。“机关算尽,算不了自己的命运;聪明一时,却糊涂了一世;没有谁能永远风风光光,强强势势。风来了,云总归会散去……”国家的兴衰,家族的荣败,以及小人物的喜悲,都在这部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王熙凤这个人物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探求的东西,我在这儿也只是粗略的一点见解,看到她最后的结局不禁慨叹人物之渺小,命运之不济。所以,便更有把握现在活在当下之感,愿每一个有趣的灵魂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