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级新闻学专业本科参考书目
2011级新闻学专业参考书目
新闻类
一、新闻业务
1.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第2版),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2.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第2版),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3.艾丰:《泛泛而论:艾丰经济学演讲手稿》,三联书店,2008
4.成思行:《一个记者能走多远?:艾丰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蓝鸿文:《新闻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7.罗以澄:《中国社会转型下的传媒环境与传媒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8.罗以澄:《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9.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10.刘海贵:《知名记者新闻业务讲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1.林晖:《新闻报道新教程:视角·范式与案例解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2.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13.顾理平:《隐性采访论》,新华出版社,2004
14.陈绚:《数字化时代的新闻理论与实践》,新华出版社,2002
15.李良荣:《当代西方新闻媒体》(第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6.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7.李良荣:《为中国传媒业把脉:知名学者访谈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8.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第2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19.李良荣:《李良荣自选集:新闻改革的探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0.(美)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21.(美)布雷恩·S·布鲁克斯:《新闻报道与写作》,新华出版社,2007
22.(美)安雅·谢芙琳:《全球化视界:财经传媒报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3.刘保全:《采写经验荟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0
24.南振中:《记者的发现力》,新华出版社,1999
25.南振中:《与年轻记者谈成才》,新华出版社,2003
26.南振中:《记者的战略眼光》,新华出版社,2000
27.南振中:《我怎样学习当记者》,新华出版社,1985
28.江作苏:《记者心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29.江作苏:《媒介公信论》,新华出版社,2010
30.董广安:《中国记者成名作·消息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31.穆青:《穆青通讯》,新华出版社,2003
32.穆青:《新闻散论》,新华出版社,1996
33.穆青:《穆青论新闻》,新华出版社,2003
34.梁衡:《梁衡新闻作品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5.梁衡:《没有新闻的角落:一个记者的内心独白:新闻三部曲之一》,新华出版社,1993
36.李希光:《新闻学核心》,南方日报社出版社,2002
37.李希光:《新闻教育未来之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8.李希光:《下一代媒体:来自清华园的思想交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39.李希光:《畸变的媒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
340.张维义:《当代“老新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41.(美)沃尔特·李普曼:《新闻与正义》(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2.师永刚:《解密凤凰》,作家出版社,2004
43.张建伟:《深呼吸:未曾公开的新闻内幕》(两册),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44.顾理平:《社会新闻采写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45.(美)康拉德·芬克:《新闻评论写作教程》,新华出版社,2002
46.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7.董广安、纪元主编:《中国记者成名作·评论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48.(美)康拉德·芬克:《新闻评论写作教程》,新华出版社,2002
49.(美)伦纳德·小唐尼:《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中信出版社,2003
50.(美)伯纳德·戈德堡:《偏见:CBS知情人揭露媒体如何歪曲新闻》,新华出版社,2002
二、新闻理论
1.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童兵:《童兵自选集:新闻科学:观察与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第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5.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童兵:《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3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8.梁衡:《新闻原理的思考》,人民出版社,1996
9.张育仁:《自由的历险》,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0.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
11.(美)兰斯·班尼特:《新闻:政治的幻象》,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12.李瞻:《新闻学:新闻学原理与制度之批评研究》,台北,三民出版社,1983
三、新闻史
1.方汉奇:《发现与探索:方汉奇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方晓红:《中国新闻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4.(美)埃德温·埃默里等:《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美)威·安·斯旺伯格:《普利策传》,新华出版社,1989
四、媒介经营管理
1.吴文虎:《新闻事业经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胡正荣:《媒介管理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3.约翰.霍恩伯格:《西方新闻界的竞争》, 新华出版社,1985
4.大卫·哈伯斯塔姆:《掌权者》,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
5.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管理》,新华出版社,1999
6.托马斯·达文波特:《注意力经济》,中信出版社,2002
7.黄升民:《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媒介产业化透视》,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8.万力:《媒介经营与产业化操作实务》,新华出版社,1999
9.曾文经:《传媒的魔力》,时事出版社,2001
10.陆群:《新媒体革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
11.陆小华:《整合传媒》,中信出版社,2002
12.喻国明:《媒介的市场定位》,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13.赵曙光:《媒体资本市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4.赵曙光:《媒介经济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5.赵曙光:《中国著名媒介经典案例剖析》,新华出版社,2002
16.贾国飙:《媒介营销》,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7.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8.刘宏:《中国传媒市场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19.邵培仁:《媒介战略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0.金碚:《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21.陆小华:《重大报道对策》,新华出版社,2002
五、新闻法
1.顾理平:《新闻权利与新闻义务》,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2.顾理平:《新闻法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3.魏永征:《西方传媒的法制、管理和自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传播类
一、传播理论
1.(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单波等:《新闻传播学的跨文化转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凯瑟林·米勒:《传媒政治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0
4.石义彬:《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潘知常:《传媒批判理论》,新华出版社,2002
6.(英)罗杰·迪金森:《受众研究读本》,华夏出版社,2006
7.沙莲香:《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8.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4
9.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10.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1.(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
12.(英)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3.(美)德弗勒:《大众传播学诸论》,新华出版社,1990
14.(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5.(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
16.(美)赛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
17.(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
18.(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9.(法)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0.(美)简宁斯·布莱恩特:《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华夏出版社,2009
二、传播研究方法
1.(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
2.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杨孝荣:《传播研究方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81
4.(美)辛格尔特里:《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
5.(美)鲁宾:《传播研究方法——策略与资料来源》,华夏出版社,2000
6.常昌富:《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7.戴元光:《大众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8.(英)齐尔格特·鲍曼:《通过社会学去思考》,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
9.柯惠新:《传播统计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三、传播学史
1.殷晓蓉:《战后美国传播学的理论发展——经验主义和批判学派的视域及其比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美)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袁军:《传播学在中国——传播学者访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4.张国良:《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四、传播学分支
1.(美)迈克尔·罗洛夫:《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宋昭勋:《非语言传播学概论》,天地出版社,1999
3.(美)米勒:《组织传播》,华夏出版社,2000
4.(美)丹尼斯·K·姆贝:《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 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莫滕森:《跨文化传播学:东方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6.刘继南:《国际传播:现代传播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7.(法)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五、传播媒介与社会
1.(美)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1990
2.(日)竹内郁郎:《大众传播社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3.戴维·巴特勒:《媒介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4.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张咏华:《大众传播社会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六、专题研究
1.陈崇山:《中国传播效果透视》,沈阳出版社,1988
2.陈崇山:《媒介·人·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方晓红:《大众传媒与农村》,中华书局,2002
4.方晓红:《农村传播学研究方法初探》,人民出版社,2008
5.(美)穆迪:《电视的影响与儿童电视病》,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6.卜卫:《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7.卜卫:《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新华出版社,2002
七、网络传播研究
1.彭兰:《网络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美)盖茨:《未来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美)尼克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
4.陈卫星:《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5.叶琼丰:《时空隧道——网络时代话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八、中国历史传播研究
1.孙旭培:《华夏传播论》,人民出版社,1997
2.关绍箕:《中国传播理论》,台湾中正书局,1994
3.吴予敏:《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4.郑学檬:《传在史中——中国传统社会传播史料选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第二篇: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1、论报刊的“人民性”
2、近代英国报刊的大众化进程
3、《纽约时报》与美国现代新闻业的发展
4、徐宝璜新闻思想研究
5、戊戌政变与新闻传播关系研究
6、《申报》研究
7、论五四运动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8、论路透社的业务改革对中国通讯社的影响
9、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比较研究
10、《大公报》经营管理研究
11、“史家办报”与社会责任论关系研究
12、晚清报刊的大众文化影响
13、五四时期报纸副刊的改革
14、中国报业集团化的问题的和对策
15、乐府诗的新闻性
16、古今民谣的时评性
17、新传播时代媒体对个人空间的侵蚀
18、浅析如何避免新闻策划中的炒作行为
19、论新闻事实的建构过程
20、消费语境下新闻客观性的重新思考
21、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22、麦克卢汉的媒介批评思想研究
23、电视媒介与日常生活的艺术化
24、从媒介技术的发展看阅读文化的变迁
25、试论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6、都市报民生新闻发展走向探析
27、当前地市级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
28、浅谈对“广告式新闻”的评价和处置策略
29、平面媒体新闻报道纠错谈
30、广电媒体新闻报道纠错谈
31、当前地市级广播电视报的发展策略
32、摄影报道编辑手法的创新之道
33、数字电视背景下地市级媒体的跨界传播模式
34、对“限娱令”背景下地市级电视频道自制新闻栏目的思考
35、新闻话语的叙事类型及策略
36、试论法制新闻传播链中的把关意识
37、传播学视域内的穿越题材电视剧研究
38、从“窃听门”看媒介的自由与自律
39、从《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看西方的新闻自由
40、微博的功能与影响
41、从“7·23”事件看微博在新闻报道中的辅助作用
42、网络舆论暴力新探——以微博为例
43、网络群体事件研究
44、新媒介环境下传统传播理论(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研究的挑战
45、网络传播与受众分化
46、手机短息与社会公共安全
47、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写作方式探讨
48、“自媒体”时代网络新闻编辑的素质培养
49、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研究
50、论网络时代的信息过载
51、浅析网络“草根文化”
52、基于CNNIC数据的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53、论社会化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54、地方性新闻网站发展对策分析
55、报网互动中的新闻报道创新
56、略论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
57、“新闻民工”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58、当前弱势群体传播的渠道分析
59、论传统新闻教育模式的优点与不足
60、不同年级段新闻系学生专业诉求分析
61、论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现象
62、电视新闻特写之我见
63、论电视解说词写作
64、制播分离面面观
65、访谈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及走向
66、电视游戏娱乐节目在我国的社会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67、论电视纪录片的美学品质
68、试论“共同关注”的核心竞争力
69、论“新闻调查”的深度品质
70、论电视直播的传播特点——以××报道为例
71、论公共新闻——公共意识的崛起与公共空间的建构
72、对电视节目“平民化”定位的思考
73、讲好故事——谈深度报道中的悬念建构模式
74、论新闻写作对影视语言的借鉴
75、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关注点
76、我该怎样问——电视访问技巧探寻
77、论电视新闻的故事化传播
78、论电视新闻的情感化传播
79、新闻媒体开展“走转改”活动综述
80、新闻媒体节假日报道问题与对策
81、我国报纸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82、我国时政类报纸发展趋势研究
83、我国非时政类报纸转企改制之思考
84、第21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作品分析
85、安徽省新闻媒体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86、安徽省新闻网站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87、电视公益慈善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研究88、环境保护报道的现状与发展研究我的论文
我的选题:网络传播与受众分化
第三篇: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考核安排
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考核安排
一、报考条件
1.所有课程的考试已全部及格者方可报名参加该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答辩。对有课程尚未及格但已经报名参加2011年1月增考的考生,也可申请参加论文指导,如增考后全部课程合格,方可参加本次论文答辩(考生在答辩报到时,须出示打印好的有本人成绩的网页或当地考办打印的成绩证明);如增考课程未通过,则不得参加本次论文答辩,且论文指导、答辩费不退。请参加增考的考生申请毕业论文时慎重考虑。
2.考生须持有《本科报考资格审批表》或者专科毕业证书。
普通(或成人)高校应届毕业生,可凭学校教务处的应届毕业证明原件申请论文指导,但在论文答辩报到时必须提供毕业证书原件,否则不得参加本次论文答辩,且论文指导、答辩费不退。
3.请注意:考生必须是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徐州、连云港、宿迁等市考籍的考生,其他市考籍的考生不得报考。
友情提醒:论文成绩有效期一年。
二、报考程序
1.考生必须于2010年12月10日前登录《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信息系统(网址为http://zxks.jseea.cn)》,按照报名系统要求进行实践课程(论文)报名,逾期不予受理,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如考生有多个准考证,须悉数填写;如考生有转考、免考、增考等情况,请在说明栏内详细说明,否则审核未通过者,后果自负。
2.考生必须于2010年12月10日前登录《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信息系统(网址为http://zxks.jseea.cn)》,将论文指导、答辩费200元通过农行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系统进行支付,详细付费过程请参阅http://zxks.jseea.cn网站上的《农行网上银行电子支付使用指南》。
3.考生必须于2010年12月10日前(以邮戳为准)将论文选题和写作构想、两篇新闻作品原件(新闻作品必须刊登在有正式刊号的报纸上,题材、字数和作者先后顺序不限)及《本科报考资格审批表》、《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申请回执》(如有免考、增考,须提供免考申请表、增考报名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切勿寄原件),用挂号或特快专递(不得用平信,以免遗失)一并寄交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教办徐金荣老师收(电话:025-83598127邮编:210097),并要详细、工整地填写本人的姓名、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等内容。逾期或书写差错不予受理,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考生必须同时履行以上3项手续,报考才算成功。
三、论文撰写要求
1.选题要求
(1)新闻理论方向:①新闻党性原则方面;②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方面;③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方面;④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理论的发展研究;⑤新闻真实性方面;⑥新闻舆论监督方面;⑦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方面。
(2)新闻史方向:①报人研究(梁启超、范长江、邹韬奋等);②个报研究(凡办报时间较长或影响较大的报刊均可);③新闻事业发展走势研究。
(3)新闻业务方向:①记者的职业素质研究;②新闻采访方法研究;③新闻写作研究。
(4)广播影视方向:①广播影视事业研究;②广播影视业务研究;③广播影视管理体制研究。
2、论文要求:考生应有自己的观点,且主题鲜明,观点明确,有一定新意;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联系实际,论述有据;语言通畅,格式规范。篇幅8000字左右。
3.已发表的论文不能再用。如在论文撰写中弄虚作假,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日程安排
1.2010年12月31日之前我校对考生申请材料进行资格审核,并在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报名系统中公布审核结果,请考生于2010年12月下旬密切关注“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信息系统”中的审核结果,如有疑问,请与我校自考办联系。电话:025-83598522。
2.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根据考生选题,新闻与传播学院将确定指导教师,编排论文编号,并于2011年1月15日之前书面通知考生。届时若收不到书面通知,请速与南京师范大学新传院成教办徐金荣老师联系(025-83598127)。
3.2011年2月30日前,考生列出详细的论文提纲,3月初交指导教师进一步审核
指导。审核通过后方能开始撰写论文。2011年3月30日前考生完成论文初稿,交指导教师修改。
4.2011年4月底完成论文定稿,并用A4复印纸打印,一式两份于论文答辩时交指导教师。逾期将取消本次论文答辩资格,且论文指导、答辩费不退。
5.考生完成论文后,须作好答辩准备。答辩时间拟定于2011年5月中旬进行,具体安排将由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另行通知(2011年5月1日前没有收到通知请主动与新传院成教办徐金荣老师电话咨询,电话:025-83598127)。
五、考生注意事项
1.考生在论文答辩报到时须持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准考证、《本科报考资格审批表》(或大专毕业证)等证件和材料的原件,如有免考还需现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否则不得参加本次论文答辩。
2.论文考核成绩将在http://zxks.njnu.edu.cn/和http://zxks.jseea.cn/网站上同时发布,我校不再发放考核成绩通知单。
第四篇: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叫xiexiebang,我是XXX大学2013级新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带着即将走入社会的兴奋,让我有幸向您做一个自我推荐。我不想夸大自己,也不想模仿别人,只想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
我生长于农民家庭,这使我有着农民朴实热情、踏实认真、吃苦耐劳、善良本真的特点。从小家里条件不优越,造就了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自立自强的性格。
在大学四年中,学习上,我勤奋认真,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二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计算机二级,学习了高级办公自动化。课外,我每周定期去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借阅一些文史哲方面的书籍和阅读一些新闻方面的期刊杂志、报纸;积极参加班刊的编辑工作,去广告公司和电视台实习。在广告公司实习时任小组组长,每天分配任务、总结工作,带领组员共同努力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除此之外,我还在英语辅导学校代课,做《空中英语教室》杂志在学校的发行员,给培训学校招生,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带家教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给自己赚取了部分生活费,为家里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获得了锻炼,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事应变能力,懂得了工作中需要耐心、恒心,更需要责任心。
我在《今日咸阳》报社采访部实习。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从新闻线索的获取、采访前的准备、采访、采访后的写稿、成稿后的不断修改,还有每天早上的早会中,领导对前一天报纸中稿件的简评、对当天报道思路的点拨,无一不让我受益匪浅。每天跟记者们采访完后,我都要求自己写稿子,写完后严格修改几次,再去向别人请教。第二天报纸出来后,把记者的稿子和自己的做一比较,从中找出自己的差距,总结出自己的稿件在标题、结构、语言和思路上的不足之处。在城市热线接线时,我把每天的线索使用处理情况用一个表格系统明朗的整理出来,获得了领导的肯定。
虽然,我只是一个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但是,经验是积累出来的。只要有机会,凭着我能吃苦、肯动脑筋、勤奋踏实、善于学习、喜欢挑战,我一定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希望您给我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也请您相信自己的选择——选我,没错!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iexiebang
第五篇:广播电视新闻学阅读书目
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阅读书目
(带“△”号者为重点推荐阅读书目)
(一)新闻工具书
1、《新闻学大辞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世界新闻出版大典》,新华社国际部编纂,中国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
3、《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冯健总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4、《外国著名报纸概略》王泰玄著,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二)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
5、《新闻法规政策须知》,中宣部新闻局等编,学习出版社1994年版△
6、《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魏永征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新闻职业道德教程》,陈桂兰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新闻道德评价》,[美]罗恩·史密斯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
9、《报纸的良知》,[美]利昂·纳尔逊·弗林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
10、《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美]新闻自由委员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
11、《论表达自由》,甄树青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三)新闻史
12、《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附有校正200条)△
13、《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1949-1988),方汉奇、陈业劭编著,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
15、《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版△
16、《中国电视史》,郭镇之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
17、《十年——从改变电视语态开始》,孙玉胜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18、《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9、《世界新闻史》,李瞻著,台湾三民书局1983年版
20、《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张隆栋、傅显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
21、《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父子著,新华出版社1982年版
22、《当代世界新闻事业》,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60分钟——黄金档电视栏目的50年历程》,唐·休伊特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四)新闻及传播理论
24、《论自由》,[英]约翰·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25、《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26、《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