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出版行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探讨
对出版行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探讨
中国会计电算化·秦路
近年来,我国出版行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努力奋斗,艰苦创业,已经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急剧增加的经济业务,这就给出版行业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财务人员面对大量的数据,不但要进行核算,更重要的是对数据信息进行评价、预测、监督和控制,而对手工记帐来讲,后者将使财会人员疲于奔命。形势是严峻的,竞争是激烈的,出版行业财务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在本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势在必行。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还没有一家软件公司开发出一套成熟的完全适用于出版行业的财务软件,从安易、用友到金碟,任何一家公司的财务软件要成功地在出版行业运行,都要经过或多或少的修改。大多数出版社的计算机技术力量都不足以自行开发设计全套的财务软件,而且出版社自行开发财务软件,有以下三个不足点:(1)耗时长,不能及时地解决限制出版社迅速发展的“瓶颈”问题;(2)开发的软件不够成熟、完美。主要由于开发经验不足、工具不够先进,导致软件兼容性差、可移植性差,容错能力不强等毛病;(3)在人机并行之后,其运行结果可能通不过财政部门的检验,前功尽弃。鉴于上述原因,笔者建议出版行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时候,最好是选用通过国家财政部门审核的财务软件,但必须要求软件经销商根据本单位财务工作的实际方式、方法作出相应的修改,并做好调试软件、帮助培训操作人员等工作,以及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本单位的技术力量,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行编写一些辅助帐的功能模块,使机器帐更加完善,更能满足财会工作的需要。
对购进财务软件的修改、调试和一些附加功能模块的设计,都是因为出版行业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准确把握其特殊性是搞好出版社行业财务工作的关键。出版行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与工业企业相比较,不同之处从总体上来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形的不同。主要是指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对某些科目、某些财务数据称谓上的行业差异。譬如:工业企业会计中的“制造费用”在出版行业会计中叫作“编录经费”;又如,出版会计称含税销售收入为“销售实洋”等等。这些差别对整个会计工作和财务软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只需在软件设计时对相应字段名作出修改即可。
二、质的不同。也就是指出版行业的整个会计工作流程、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会计期末的帐务处理方式等等一系列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地方。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财务软件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下面我将具体地分析出版行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具体工作中的实际处理方法,以供大家商榷。
首先,让我们来研究出版行业成本费用的归集、核算问题。该问题又可从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方面来思考。(1)直接成本的归集、核算。大多数的出版社只负责对书稿的组织、编辑、校对和照排工作,而将最终印刷成书这一步交给了印刷厂,待书制作完毕后只需付一笔印工费(包括纸张、印工、装帧等费用)即可。因此,出版社的帐务处理过程中,“直接生产成本”科目下可以不设“原材料”子目;而且,对“原材料”的核算也不用象工业企业那样分部门、分品种地进行明细核算,更不用单列功能模块对其收、发、存的具体日期、数量、单价、金额进行详细登记。但并不是说出版行业的直接成本费用核算工作可以简化,相反地,出版行业的直接成本核算要更加详细,最好进行单书成本核算,做到“一书一帐”。其原因在于:某些在工业企业中应计入“制造费用”的差旅费、邮电费,由于出版社在核算该笔费用时,能明确其是在制作哪个品种图书的操作过程中发生的而直接计入该品种图书的直接成本中。所以,出版行业实行“一书一帐”更能准确地核算单书的成本、利润,便于管理者使用财务数据。(2)间接成本的归集、核算。出版行业也有一些间接成本(例如:编辑人员的工资等)需要在期末分摊到完工入库的图书中去。在分摊间接成本时,可按当月完工入库图书的码洋(即定价)来加权平均分摊。以每个品种图书的码洋为权数的原因主要在于:图书的定价能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其成本的大小。出版社主要按照印张数(即书的用纸量)、纸质和开本来确定定价,用纸的多少、好坏又根据图书的字数和内容而定。高价图书的字数多、内容好,花费编辑的时间、精力也相应的要多,制作出版此类图书所应分摊的间接成本也要多一些。
其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出版行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期末结转。期末结转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关键步骤,也是机器帐优越性能的具体体现。能否快速、准确地进行期末结转,是评价一套财务软件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每期需要结转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数据在日常工作中已经登记、归集完毕,只要设定结转的标准,计算机就能够按照会计人员的要求迅速、准确地完成期末结转工作,为下期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时间上和数据上的保证。由此可见,结转工作的重点在于标准的设定。结
转的标准就是确定是否结转的依据,如在生产成本结转入产成品时指区分产品是否完工的标准。标准的确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行业特征和实际情况,使生成的财务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出版行业也有自身的特点,其期末结转标准的确定当然也不同于其他行业。在一般情况下,出版社支付了印刷厂印工费,该品种图书就已经是完工产品,故可以把“已支付印工费”作为期末结转生产成本的标准;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少数图书在发生了部分编辑、校对费后,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未能付印成书,就不可能发生印工费,然而其成本必须结转,否则不能正确地反映经济情况,这就要求财务软件在该功能模块中增设结转此种情况所发生的成本的功能。
最后,在出版行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时,人机并行期间的衔接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按照《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前要人机并行3~6个月,出版行业也不例外。但是按照上述方式对成本进行“一书一帐”明细核算,对手工记帐来讲难度相当大,以一个中型出版社为例,每个月的财务数据涉及的图书品种在500~1000种,“一书一帐”则意味着有500~1000张成本明细卡需要登记、归集、结转,最后汇总,粗略估计大约有5000个数据要处理。如果平均处理一个数据耗时1分钟,单单做成本明细帐都需要花费10天左右的时间。而成本费用的归集汇总、生产成本入库、销售成本出库等的计算都是在期末进行。按《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报表需在下个月十日前报送各主管部门,所以要保证人机并行能够顺利的进行,不能只要求手工记帐完全按照计算机的记帐模式进行调整;在必要的情况下,机器帐也应根据实际需要和手工帐的要求作相应的变动。
出版行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和自身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出版行业要想得到迅猛的发展,其图书的质量、数量都必须上档次、上台阶,能否及时正确核算出版社的经济业务,为决策者提供财务数据,将直接影响到出版行业的顺利发展。只有在实施会计电算化以后,才能及时、准确地核算日益增多的经济业务,才有可能为管理者的预测、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确保出版行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多出适销对路的精品书,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其发展步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得一席之地。
第二篇:浅谈对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出纳工作
浅谈对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出纳工作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进入会计核算和管理领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出纳工作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会计出纳工作是否发生了变化,本文就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出纳工作 探讨
出纳工作是管理货币资金、票据、有价证券进进出出的一项工作。具体地讲,出纳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进入会计核算和管理领域——会计实行电算化。出纳工作是企业财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的电算化就必然包括出纳工作的电算化。出纳工作的电算化就是指单位的出纳人员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会计软件提供的出纳功能来完成出纳的一部分工作。那么,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出纳工作是否发生变化呢?就这一问题我做了一下几点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出纳工作的职能不变
出纳工作是财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基本的职能是收付职能,一个单位的经营活动少不了货物价款的收付、往来款项的收付,也少不了各种有价证券以及金融业务往来的办理,这些业务往来的现金、票据和金融证券的办理,以及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办理,都必须经过出纳人员之手。出纳工作的第二个职能是反映职能。出纳人员要利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通过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有价证券的各种明细分类账,对本单位的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进行详细地记录与核算,以便为经济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所需的完整、系统的经济信息。出纳人员不仅要对本单位的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进行详细地记录与核算,为经济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所需的完整、系统的经济信息,还要对各种经济业务,特别是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出纳人员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是管理职能。对货币资金与有价证券进行保管,对银行存款和各种票据进行管理。这四项基本职能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改变,是做好出纳工作所必需具备的。
二、“坚持结算原则,遵守结算纪律”不会因会计电算化的推进而改变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出纳员仍要严格按照现行《银行结算办法》的规定,自觉坚持以下三条结算原则:(1)恪守信用,履约付款。这一原则要求各种结算凭证和票据的当事人、关系人都必须恪守信用,严格履行规定的经济承诺和应尽的义务。收款者,应以提供的真实劳务或售出的商品为前提,收取款项,不许套取银行信用;付款者,则必须按规定的付款条件,及时清偿债务,支付款项。(2)是谁的钱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根据结算制度规定,收、付双方实现商品交易或完成劳务服务后,债权人有权决定应收款项进入谁的账户。对付款者而言,一是不应拖欠付款,二是不应强行扣款或代别人扣款。(3)坚持“银行不垫款”原则。当收款单位委托银行代收款项时,在款项尚未收妥之前绝不可提前支用;而付款单位委托银行办理支付款项时,本单位存款账户内必须有足够余额,绝不允许签发空头支票。
三、出纳人员的工作意识不变
从事出纳工作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出纳员每天与现金打交道,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和粗心,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差错。因此,无论发生的业务量多少,都必须坚持每天对账盘库,做到账款相符。二是安全意识。出纳岗位经常负责着现金,必须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三是服务意识。出纳工作就是为单位的正常运转做好服务,因此,工作中一定不要怕麻烦,周到服务,满腔热忱。四是公开意识。财务收支十分敏感,是单位的热点工作,需要定期地公布支出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获取支持和帮助。五是清正廉洁意识。出纳岗位经常同金钱打交道,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对于各种诱惑,要有坚定的抵抗力,永远保持清正廉洁的品格。六是坚定的原则意识。出纳守的是单位的金库,没有完备的审批手续,不能随便支付一分钱。七是顽强的抗挫意识。出纳工作很容易发生差错,要能很快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
四、会计电算化下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工作及账页形式发生了变化
手工方式下,每天依据收付款记帐凭证登记现金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出纳员的必做工作。在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记账工作是由系统自动、集中完成的。出纳人员无须依据收付款记账凭证每天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结出余额,减少了工作环节,大大减轻了工作量;而且通过系统授权,出纳人员可以随时查询、打印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资金日报表等。
五、银行对账工作变的更加轻松
在手工记账条件下,出纳人员定期都要将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相核对,以查明银行存款实有数。若存在未达账项,还需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其对账过程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有很多的会计软件都提供了银行对账和自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功能。银行存款日记账一般通过输入会计凭证、系统执行记账功能后自动生成;银行对账单可通过出纳人员手工输入或者通过导入等方式输入;然后出纳人员只要调用“对账”功能由系统自动对账即可轻松完成;若输入内容有不规范而导致对不上的账,可通过手工对账来进行补充。同时还可查询对账情况、取消所有已勾对的标志和输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参考文献:
[1]华红安:出纳工作的意识.财会通讯,2005.3
王燕峰:浅谈如何做好出纳工作.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
谌君: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出纳工作.科技信息,2006.8
第三篇: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工作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会计文件,这便为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档案建设,以适应新时期会计电算化提出的新要求,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档案,是指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与传统会计档案相比,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涵广泛。其内容不仅包括传统概念上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还包括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形成的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和系统软件。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保存时间较短,对存储环境要求较高。电子文件的载体是磁性物质和光盘,与纸质档案载体相比,电子文件载体材料的寿命较短,一般为5-10年,而纸质的则能达到上百年甚至千年。其影响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温湿度的影响。实验证明:保存纸质档案的标准温度为14℃-24℃,相对湿度为45%-60%。而保存电子文件的理想温度为16℃-20℃,相对湿度为40%±5%。可见电子文件对其温湿度要求更为严格。
2、光和空气的影响。光向外辐射时会产生热量,紫外线长期照射可使磁性消退,造成信息难以读取,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氯气)在一定环境下会产生臭氧等,导致电子档案保存载体耐久性削弱。而这两点对纸质的载体影响相对要小的多。
3、灰尘的影响。灰尘会给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保存载体带来机械损伤,灰尘带来的霉菌等有害生物会损伤和破坏这两种载体。只是对纸张而言,即使灰尘已经对其产生实质性的损害,如磨损纸张、形成“档案砖”、产生色斑和霉斑,也可以通过修复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其所记录的信息,而灰尘一旦对电子载体造成危害,载体所记录的信息可能会局部丢失,电子文件失去保存价值。
4、磁场和机械振动的影响。此项对纸质档案无任何影响,而对电子文件载体会造成磁粉脱落、磁性消退或消失,是记录信号丢失,记录信息破坏,缩短电子档案载体寿命。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便于管理、分析,迅速的获得所需结果。如通过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交流,不仅满足日常条件查询、统计分析、制作会计报表、开展数据交换的需要,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无纸化查阅和方便快捷的目的,节约了办公成本,避免了纸质档案由于频繁翻阅带来的磨损,还有利于专业管理,便于档案资源的统一整合,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其原始性、真实性易于破坏。电子文件档案在计算机系统中一经被改动,如未作备份,原来档案就被覆盖,内容很难被识别,;另外病毒、黑客等日益猖獗的网络环境,也使电子文件信息档案的安全受到严重危害。而纸质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可以通过字体、字迹、图像、印章、纸张等内容来确认。
(五)、对软、硬件要求较高。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贮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中才可以使用。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越来越高,需要不断的更新,更需要与之相配的硬件来兼容。
二、目前电算化会计档案存在的问题:
结合电算化下档案管理的新特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电算化会计实施时间不长,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不能完全到位,使得会计档案的载体质量难以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目前许多单位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没有完善的、针对电子文件的制度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归档时仍旧沿袭手工管理时的老做法,只归档纸质文件,将原来用手工记录的账簿、报表,改成了用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账簿、报表。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所以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三、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工作
对于日益严峻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形式,我们要建立健全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大软硬件设备设施的投入。选择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需要的电算化会计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定期维护,避免因安全问题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恶意 修改。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
2、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素质。由于会计档案资料内容广泛具有专业性、广泛性和严密性的特点,所以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会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电算化、网络工程和信息系统知识,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3、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要按照《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操作制度、保密制度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并依据各单位具体的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
4、提高重视程度。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领导应高度认识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并督促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同时要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负责人法制观念,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使会计违法违规行为无立足之地。
第四篇:会计电算化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
韩荣丽
(新疆赛里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 博乐)833400
[摘 要]该文主要结合在本单位实施电算化的具体情况,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史 现、状入手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与方向阐述了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对企业会计工作 审计工作、的影响,力图解析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影响 目的就是为了给使用会计电算化的中小企业给予。
帮助,使它们能够正确的应用会计电算化这一工具,使它们能够认识到在使用会计电算化后会
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帮助它们在使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解决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 会计电算化 财务管理
一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COSO(全美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 完整和、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企业各项方针 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
随着IT技术特别是以 为代表的网IT Internet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化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笔者所在单位自从实施会计电算化以来,会计核算效率不断提高,会计信息传递速度加快 但同样面对很多问题,比如内部控制较为薄弱,会计人员人权限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进一部完善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以保证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同时,也由于财务软件强大的计算功能和财务软件的 仿真 特点, 内部控制的措施和方式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手工会计系统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实施电算化后功能已经丧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例如,制作科目汇总表 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操作,以及总账、明细账核对等 另一方面手工会计系统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转移到了计算机内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例如,记账凭证里金额的。借贷平衡 各账户的发生额平衡 账户的余额平、衡检查等,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很多的行政事业企业 大中型企业集团都采用了电算化,但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重大意义,也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对会企业带来的巨大影响 公司虽然有比较庞大的核算体系,但是还是没有真正的做到会计人员由核算向管理方向转变。
2. 人员的舞弊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数据处理集中进行,导致职责合并严重,会计人员大大减少,从而使一些不相容职务得不到分离这就有可能使他们在未经授权批准的情况下,直接对使用中的财务软件进行修改和操作处理 虽然设置了操作人员的权限,但是依然无法保证会计人员在没有批准的情况下对企业会计信息潜在的威胁 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修改和操作处理,从而使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受到威胁。
3. 数据处理和保存方面的潜在威胁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执行主体是计算机,如果计算机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或因停电等其他非人为因素,都将致使数据不能被处理,会计业务操作将无法进行 由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数据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或外在软盘 光盘中、的会计数据,一旦这些磁性介质受高温 受潮 受、、磨损等而出现损坏,则其保存的数据将无法读取,那么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就失去了意义。
4. 会计电算化系统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 但是,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本身就不够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限,一般都不熟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和风险,不太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应有的内部控制,更不熟悉如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绝大部分内审人员不懂或者说不会审查和监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5. 计算机自身的特点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安全问题 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点。给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例。如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很可能被非法拦截或被人篡改 复制 盗取有关重要信息特别是网络中 黑、、客 和病毒的侵袭更会给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带来极大的潜在威胁,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甚至威胁到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对会计内部控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要求、(一)树立会计信息化观念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体现并不明显,多数企业会计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 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 提高、核算效率 很少有企业真正把会计人员解放出。来,由核算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 因此,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和意义,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普及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良好氛围 更重要的是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对一。些根本性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及时转变观念。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增强现代化管理意识,使会计电算化由会计核算方法的电算化向会计管理电算化的方向发展。
(二)加快会计电算化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却普遍存在着重视核算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 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虽然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但总体上讲,核算功能强于管理功能 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 工资核算 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 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三)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
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信息新技术向会计人员提出了挑战,也同时为会计人员提供了机遇 目。前,在许多企业中,一方面是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较欠缺 我国大多数企业财会人员过去一直从事。手工会计核算,财会知识比较全面,技术比较娴熟 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对财务软件掌握。得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 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 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能运、用 等办公软件,熟悉 的知识office Internet。
(四)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会计电算化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功能,引导财务职能的转变,进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在财务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信息化的发。展对企业的成本必然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的领导者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忽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忽视信息时代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忽视会计人员的培养。
2. 如果企业无视现有的发展需求,那么企业的会计系统就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最终导致企业无法进一步发展,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随着。管理技术 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使得会计人员、参加管理和决策成为可能 会计电算化向财计人。员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给财计人员提供了机遇 我们应在这转变的过程中,使自己适应角色。的转变 从单纯的核算者向管理决策者转变,把握.机遇,成为企业的管理决策者。
三 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的对策、(一)建立全面 规范的会计基础管理制度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 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 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
(二)严格对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 职责分工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 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 企业应。明文规定会计电算化实施岗位责任制,要明确每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三)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重要指 标 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审查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实施监督,防止发生非法修改数据的现象。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随着会计后继教育体制不断完善,会计人员的后继教育应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 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企业应该时时刻做好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准备,重视电算化人才的开发与培养,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五篇: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1996年6月10日 财会字[1996]17号)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配备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
第三章 替代手工记帐
第四章 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指导和规范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推动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规范。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简称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的具体方案,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可根据本规范,对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指导。
第二条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各级领导都应当重视这一工作。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都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其它单位也应当逐步创造条件,适时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第三条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各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第四条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单位内部各个方面,各单位负责人或总会计师应当亲自组织领导会计电算化工作,主持拟定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协调单位内各部门共同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各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各部门的配合下,财务会计部门负责和承担会计电算化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提出实现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方案。
第五条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进行。例如:可先实现帐务处理、报表编制、应收应付帐款核算、工资核算等工作电算化,然后实现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成本核算、销售核算等工作电算化,再进一步实现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工作电算化;在技术上,可先采用微机单机运行,然后逐步实现网络化。也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先实现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见效快项目的电算化,然后逐步向其它项目发展。
第六条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和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逐步使多数会计人员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条件的单位,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负责会计软件的维护,并培养部分会计人员逐步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工作。对于积极钻研电算化业务,技术水平高的会计人员,应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第七条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集团企业, 应当加强对集团内各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统筹规划, 在各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逐步做到报表汇总或合并报表编制工作的电算化,并逐步向集团网络化方向发展。
第八条会计电算化工作应当讲求效益原则, 处理好及时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与勤俭节约的关系, 既不要盲目追求采用最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也不要忽视技术的发展趋势,造成设备很快陈旧过时。对于一些投资大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指导。
第九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指导,在硬软件选择、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方面,积极提出建议,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使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条会计电算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果的单位,要研究并逐步开展其它管理工作电算化或与其它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工作,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单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单位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单位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第二章 配备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
第一条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投入一定的财力,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条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财力状况,选择与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相适应的计算机机种、机型和系统软件及有关配套设备。实行垂直领导的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在选择计算机机种、机型和系统软件及有关配套设备时,应尽量做到统一,为实现网络化打好基础。具备一定硬件基础和技术力量的单位, 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建立计算机网络,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和会计数据实时处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具有可扩充性强、性能/价格比高、应用软件开发周期短等特点,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可逐步建立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结构;采用终端/主机结构的单位,也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运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第三条由于财务会计部门处理的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处理方法要求严格和安全性要求高,各单位用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电子计算机设备,应由财务会计部门管理,硬件设备比较多的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可单独设立计算机室。
第四条配备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选择会计软件的好坏对会计电算化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配备会计软件主要有选择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通用与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相结合三种方式,各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的技术力量选择配备会计软件的方式。
1、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初期应尽量选择通用会计软件.选择通用会计软件的投资少, 见效快,在软件开发或服务单位的协助下易于应用成功。选择通用会计软件应注意软件的合法性、安全性、正确性、可扩充性和满足审计要求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软件服务的便利,? 软件的功能应该满足本单位当前的实际需要,并考虑到今后工作发展的要求。各单位应选择通过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通过财政部批准具有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权的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评审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在本行业内也可选择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推广应用的会计软件。小型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的会计业务相对比较简单,应以选择投资较少的微机通用会计软件为主。
2、定点开发会计软件包括本单位自行开发、委托其它单位开发和联合开发三种形式。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会计业务一般都有其特殊需要,在取得一定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以后,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定点开发的形式开发会计软件,以满足本单位的特殊需要。3、会计电算化初期选择通用会计软件,会计电算化工作深入后,通用会计软件不能完全满足其特殊需要的单位,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配合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配套的会计软件,选择通用会计软件与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相结合的方式。
第五条配备会计软件要与计算机硬件的配置相适应,可逐步从微机单用户会计软件,向网络会计软件、客户机/服务器会计软件发展。
第六条配备的会计软件应达到财政部《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满足本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
第七条会计核算电算化成功的单位,应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进行会计分析和预测,除了选择通用会计分析软件,或定点开发会计分析软件外,还可选择通用表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第八条部分需要选用外国会计软件的外商投资企业或其它单位,可选用通过财政部评审的外国商品化会计软件。选用未通过财政部评审在我国试用的外国会计软件,应确认其符合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有关规章制度,具有中文界面和操作使用手册,能够按照我国统一会计制度要求,打印输出中文会计帐证表,符合我国会计人员工作习惯,其经销单位具有售后服务能力。
第三章 替代手工记帐
第一条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是指应用会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由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帐簿和报表。替代手工记帐是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之一。
第二条替代手工记帐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1、配备了适用的会计软件和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2、配备了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
3、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
第三条具备条件的单位应尽快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替代手工记帐之前,地方单位应根据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的规定,中央直属单位应根据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计算机与手工并行三个月以上(一般不超过六个月),且计算机与手工核算的数据相一致,并应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四条替代手工记帐的过程是会计工作从手工核算向电算化核算的过渡阶段,由于计算机与手工并行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比较大,各单位需要合理安排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条计算机与手工并行工作期间,可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记帐凭证替代手工填制的记帐凭证,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并装订成册,作为会计档案保存,并据以登记手工帐簿。如果计算机与手工核算结果不一致,要由专人查明原因并向本单位领导书面报告。
第六条记帐凭证的类别,可以采用一种记帐凭证或收、付、转三种凭证的形式;也可以在收、付、转三种凭证的基础上,按照经济业务和会计软件功能模块的划分进一步细化,以方便记帐凭证的输入和保存。
第七条计算机内会计数据的打印输出和保存是替代手工记帐单位的重要工作,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各单位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采用电子计算机打印输出书面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的, 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 采用中文或中外文对照,字迹清晰,作为会计档案保存,保存期限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2、在当期所有记帐凭证数据和明细分类帐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情况下,总分类帐可以从这些数据中产生,因此可以用“总分类帐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替代当期总分类帐。
3、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的打印,由于受到打印机条件的限制,可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活页帐页装订成册,要求每天登记并打印,每天业务较少、不能满页打印的,可按旬打印输出。一般帐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月或按季、按年打印;发生业务少的帐簿,可满页打印。
4、在保证凭证、帐簿清晰的条件下,计算机打印输出的凭证、帐簿中表格线可适当减少。
第八条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帐簿、报表, 作为会计档案保存的单位,应满足以下要求:
1、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数据, 不再定期打印输出会计帐簿,应征得同级财政部门的同意。
2、保存期限同打印输出的书面形式的会计帐簿、报表。
3、记帐凭证、总分类帐、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帐日记帐仍需要打印输出,还要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帐簿、报表。
4、大中型企业应采用磁带、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数据,尽量少采用软盘存储会计档案。
第九条替代手工记帐后,各单位应做到当天发生业务,当天登记入帐,期末及时结帐并打印输出会计报表;要灵活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单位领导报告主要财务指标和分析结果。
第四章 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第一条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条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每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 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
第三条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一般可划分如下:
1、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 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 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
2、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帐凭证、会计帐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软件操作岗位的工作。
3、审核记帐: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帐簿,对打印输出的帐簿、报表进行确认;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主管会计兼任。
4、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此岗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型、小型计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此岗在大中型企业中应由专职人员担任。
5、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此岗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大型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
6、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由主管会计兼任。
第四条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各单位可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参照上条对电算化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由本单位人员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还可设立软件开发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设立电算化会计岗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对上条给出的岗位进行适当合并。
第五条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 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指点专人定期更换密码,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
2、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帐簿;3、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
4、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
第六条建立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要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存双备份;
3、对正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修改、对通用会计软件进行升版和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更换等工作,要有一定的审批手续;在软件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
4、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5、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第七条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它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帐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
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3、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4、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5、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
第五章 附则
第一条本规范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1996年6月10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