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2 20:2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篇: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新闻出版主管部门: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要求,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此件已经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则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

各地、各部门制定的本地区、本部门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有关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须及时报送新闻出版总署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出版发行业改革的实际,特制定《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2006年3月,中央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地阐明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和需要把握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对推进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

2003年以来开展的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中央的领导下,在各地党委、政府以及党政主管部门指导下,通过试点单位的积极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21个试点的新闻出版和发行单位,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增强了活力,在许多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试点所取得的成效还只是局部和阶段性的。出版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很艰巨;许多出版发行单位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缺乏活力与竞争力;束缚新闻出版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弊端和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推动我国出版物走出去的能力有待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不断开创新闻出版工作的新局面。

二、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

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入推进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调动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促进新闻出版事业全面繁荣和出版发行产业的快速发展。

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一手抓事业繁荣,一手抓产业发展,促进出版发行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等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是:形成科学有效的新闻出版宏观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微观运行机制,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出版物市场格局,确保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形成推动我国优秀出版物走向世界的开放格局。

三、大力推动微观运行体制机制改革,重塑市场主体

党报、党刊、时政类报刊以及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实行事业体制,切实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这些出版单位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益性出版服务,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出版需求。国家将采用项目支持、政府采购、加工订货等方式给予扶持。实行事业体制的出版社、报社和期刊社要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和科学的业绩考评机制,在国家扶持的基础上,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对实行事业体制的出版社、报社和期刊社有关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工作,保证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完成。在调研的基础上,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科技日报社、农民日报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民族画报社等单位实行事业体制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予以指导。重新确定实行事业体制的出版单位的出版任务和业务范围,在出版资源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出版社和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社的改革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给予必要的指导,支持地方因地制宜深化改革。

采取有效措施,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支持和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在京的一般出版单位和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类报刊社逐步转企改制,今年内要选择一批单位进行转企改制试点。转企改制工作要切实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经营性出版单位的根本任务是,以市场为主导,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出版物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转企改制工作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规范转企改制工作,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发行、印刷等企业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出版社、报社、期刊社从转企改制起,实行企业的财政、税收制度;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与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等有关政策的衔接工作,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制定相关政策,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国家对转企改制单位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的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同时根据转企改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会商有关部门制定新的优惠政策。转制为企业的出版社、报社、期刊社和出版物进出口公司要坚持国有独资或国有绝对控股,实行特许经营或许可证管理。

在听取主管主办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在京出版社、报社、期刊社逐步转制为企业。在调研的基础上,今年要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中国电力出版社等一批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在京出版社以及中国计算机报社、机电商报社、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国妇女杂志社、中国唱片总公司、高等教育音像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等单位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予以指导。在调研的基础上,与教育部共同制定清华大学出版社等高校出版单位的转制改革试点方案并予以指导实施。明年要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要求,重点在国家机关有关部委、行业协会、群众团体、科研机构所属出版单位进行转企改制试点。2008年在广泛听取中央直属机关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和推进中央直属机关和有关部门以及民主党派所属出版单位的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逐步全面推开。

对转企改制过程中出版单位以及国有发行单位、出版物进出口单位变更名称、变更注册地等事项要特事特办,纳入“窗口式服务”,做到方便快捷;对变更主管主办单位、调整资本构成和业务范围的,只要符合改革要求和现行政策又有利于发展的,在严格履行报批程序的前提下给予必要的支持。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到位后,可根据发展需要适当配置更多的书号、版号等出版资源,扩大出版范围。转制到位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要赋予出口经营权。

军队系统出版发行单位的改革工作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优化结构,完善布局,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

要着力提高出版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公司、期刊集团公司、音像集团公司和发行集团公司,使之成为出版物市场的主导力量和出版产业的战略投资者。鼓励先行试点的出版集团公司和发行集团公司相互持股,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并购、重组或建立必要的经营性的分支机构,确有必要的可适当配置新的出版资源。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上市融资,做大做强做优。转制为企业的发行单位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已经转制到位的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小型出版社和文化、艺术、生活、科技类报刊进入大型出版集团公司。鼓励和支持中小出版发行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富有活力的大、中、小出版发行企业并存的优势产业群。

要积极推动出版发行单位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版发行业,推动出版发行业采用先进经营方式和多种业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现代流通技术和手段,加强对重点物流配送基地的规划和建设。要推行新型代理配送制度,建立出版物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进一步完善出版物市场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出版物发行网络,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出版物市场。重视开拓和培育农村市场,认真组织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向广大农民提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备的出版物。

充分发挥市场中介和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快发展经纪、代理、评估等出版中介机构,建立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出版发行企业信用档案和市场信用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经营环境。

按照《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的要求,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及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有关规定,完善管理办法,提高新闻出版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要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出版物“走出去”运行机制,提高我国出版发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改变我国出版物进出口逆差比较严重的局面。

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要求,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出版发行企业和企业集团公司,使之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地和主体。要重点扶持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国际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等大型出版物进出口企业,在相关政策和资源配置上予以支持,明确目标,做好规划,使其成为我国出版物的重要输出基地。要加强出版物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版权输出。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知国际出版市场的专门人才。

要认真组织实施“中国出版物‘走出去’战略工程”。切实用好“鼓励中国出版物‘走出去’专项资金”,积极建设和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外向型的重要出版基地、重大出版工程和知名出版品牌;精心组织好“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充分利用“法兰克福书展”等重要国际书展平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版权输出。继续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认真组织好“中国图书特殊贡献奖”的评奖工作,鼓励国外出版机构和个人翻译、出版、推销我国的优秀出版物,以国际通行的方式积极推进汉语教学教材在海外出版发行。

鼓励有条件的出版发行单位到境外兴办实体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或重组、并购等形式拓展面向国际的出版发行业务,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推动我国出版物进入国外主流出版市场。

六、转变职能,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

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产业政策等手段,推动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建立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预报、引导、奖惩、调节、责任、监督、保障、应对等机制。

进一步理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切实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强化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要规范从业行为,对重要工作岗位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要锐意改革,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要求,履行好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责。

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健全监督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执法责任。要按照中央的要求,针对新的情况,制定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强行向农村摊派发行报刊的行为。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打击非法出版、非法经营和侵权盗版行为。新闻出版总署和省级新闻出版管理机关要加强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新组建的地(市)、县(市)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指导,强化新闻出版行政管理职能;要建立与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之间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扫黄”“打非”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七、加强对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

新闻出版总署成立深化出版发行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龙新民同志任组长,柳斌杰、邬书林同志任副组长,有关司局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参与制定本地区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切实加强指导。凡涉及与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有关的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和政策调整要按规定报批。

要根据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做好有关法规、规章的“废、改、立”工作。积极推动《出版物市场管理条例》尽快颁布,制定并颁布《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出版物进口备案管理办法》等规章,把体制改革中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规范化、法制化。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重视保障职工权益,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及时发现并化解矛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必须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抓好试点,稳步推进,不搞一刀切,不强求时间进度。要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维护新闻出版系统的稳定,保证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新闻出版业的健康繁荣发展。

第二篇: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

革工作实施方案、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xq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新闻出版主管部门: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要求,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此件已经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则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

各地、各部门制定的本地区、本部门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有关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须及时报送新闻出版总署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出版发行业改革的实际,特制定《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XX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XX年3月,中央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地阐明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和需要把握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对推进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

XX年以来开展的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中央的领导下,在各地党委、政府以及党政主管部门指导下,通过试点单位的积极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21个试点的新闻出版和发行单位,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增强了活力,在许多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试点所取得的成效还只是局部和阶段性的。出版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很艰巨;许多出版发行单位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缺乏活力与竞争力;束缚新闻出版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弊端和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推动我国出版物走出去的能力有待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不断开创新闻出版工作的新局面。

二、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

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入推进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调动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促进新闻出版事业全面繁荣和出版发行产业的快速发展。

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一手抓事业繁荣,一手抓产业发展,促进出版发行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等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是:形成科学有效的新闻出版宏观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微观运行机制,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出版物市场格局,确保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形成推动我国优秀出版物走向世界的开放格局。

三、大力推动微观运行体制机制改革,重塑市场主体

党报、党刊、时政类报刊以及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实行事业体制,切实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这些出版单位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益性出版服务,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出版需求。国家将采用项目支持、政府采购、加工订货等方式给予扶持。实行事业体制的出版社、报社和期刊社要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和科学的业绩考评机制,在国家扶持的基础上,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对实行事业体制的出版社、报社和期刊社有关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工作,保证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完成。在调研的基础上,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科技日报社、农民日报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民族画报社等单位实行事业体制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予以指导。重新确定实行事业体制的出版单位的出版任务和业务范围,在出版资源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出版社和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社的改革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给予必要的指导,支持地方因地制宜深化改革。

采取有效措施,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支持和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在京的一般出版单位和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类报刊社逐步转企改制,今年内要选择一批单位进行转企改制试点。转企改制工作要切实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经营性出版单位的根本任务是,以市场为主导,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出版物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转企改制工作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规范转企改制工作,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发行、印刷等企业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出版社、报社、期刊社从转企改制起,实行企业的财政、税收制度;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与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等有关政策的衔接工作,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制定相关政策,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国家对转企改制单位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的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同时根据转企改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会商有关部门制定新的优惠政策。转制为企业的出版社、报社、期刊社和出版物进出口公司要坚持国有独资或国有绝对控股,实行特许经营或许可证管理。

在听取主管主办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在京出版社、报社、期刊社逐步转制为企业。在调研的基础上,今年要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中国电力出版社等一批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在京出版社以及中国计算机报社、机电商报社、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国妇女杂志社、中国唱片总公司、高等教育音像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等单位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予以指导。在调研的基础上,与教育部共同制定清华大学出版社等高校出版单位的转制改革试点方案并予以指导实施。明年要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要求,重点在国家机关有关部委、行业协会、群众团体、科研机构所属出版单位进行转企改制试点。XX年在广泛听取中央直属机关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和推进中央直属机关和有关部门以及民主党派所属出版单位的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逐步全面推开。

对转企改制过程中出版单位以及国有发行单位、出版物进出口单位变更名称、变更注册地等事项要特事特办,纳入“窗口式服务”,做到方便快捷;对变更主管主办单位、调整资本构成和业务范围的,只要符合改革要求和现行政策又有利于发展的,在严格履行报批程序的前提下给予必要的支持。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到位后,可根据发展需要适当配置更多的书号、版号等出版资源,扩大出版范围。转制到位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要赋予出口经营权。

军队系统出版发行单位的改革工作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优化结构,完善布局,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

要着力提高出版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公司、期刊集团公司、音像集团公司和发行集团公司,使之成为出版物市场的主导力量和出版产业的战略投资者。鼓励先行试点的出版集团公司和发行集团公司相互持股,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并购、重组或建立必要的经营性的分支机构,确有必要的可适当配置新的出版资源。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上市融资,做大做强做优。转制为企业的发行单位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已经转制到位的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小型出版社和文化、艺术、生活、科技类报刊进入大型出版集团公司。鼓励和支持中小出版发行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富有活力的大、中、小出版发行企业并存的优势产业群。

要积极推动出版发行单位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版发行业,推动出版发行业采用先进经营方式和多种业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现代流通技术和手段,加强对重点物流配送基地的规划和建设。要推行新型代理配送制度,建立出版物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进一步完善出版物市场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出版物发行网络,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出版物市场。重视开拓和培育农村市场,认真组织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向广大农民提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备的出版物。

充分发挥市场中介和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快发展经纪、代理、评估等出版中介机构,建立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出版发行企业信用档案和市场信用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经营环境。

按照《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的要求,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及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有关规定,完善管理办法,提高新闻出版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要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出版物“走出去”运行机制,提高我国出版发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改变我国出版物进出口逆差比较严重的局面。

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要求,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出版发行企业和企业集团公司,使之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地和主体。要重点扶持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国际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等大型出版物进出口企业,在相关政策和资源配置上予以支持,明确目标,做好规划,使其成为我国出版物的重要输出基地。要加强出版物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版权输出。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知国际出版市场的专门人才。

要认真组织实施“中国出版物‘走出去’战略工程”。切实用好“鼓励中国出版物‘走出去’专项资金”,积极建设和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外向型的重要出版基地、重大出版工程和知名出版品牌;精心组织好“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充分利用“法兰克福书展”等重要国际书展平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版权输出。继续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认真组织好“中国图书特殊贡献奖”的评奖工作,鼓励国外出版机构和个人翻译、出版、推销我国的优秀出版物,以国际通行的方式积极推进汉语教学教材在海外出版发行。

鼓励有条件的出版发行单位到境外兴办实体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或重组、并购等形式拓展面向国际的出版发行业务,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推动我国出版物进入国外主流出版市场。

六、转变职能,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

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产业政策等手段,推动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建立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预报、引导、奖惩、调节、责任、监督、保障、应对等机制。

进一步理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切实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强化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要规范从业行为,对重要工作岗位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要锐意改革,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要求,履行好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责。

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健全监督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执法责任。要按照中央的要求,针对新的情况,制定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强行向农村摊派发行报刊的行为。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打击非法出版、非法经营和侵权盗版行为。新闻出版总署和省级新闻出版管理机关要加强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新组建的地(市)、县(市)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指导,强化新闻出版行政管理职能;要建立与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之间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扫黄”“打非”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七、加强对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

新闻出版总署成立深化出版发行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龙新民同志任组长,柳斌杰、邬书林同志任副组长,有关司局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参与制定本地区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切实加强指导。凡涉及与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有关的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和政策调整要按规定报批。

要根据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做好有关法规、规章的“废、改、立”工作。积极推动《出版物市场管理条例》尽快颁布,制定并颁布《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出版物进口备案管理办法》等规章,把体制改革中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规范化、法制化。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重视保障职工权益,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及时发现并化解矛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必须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抓好试点,稳步推进,不搞一刀切,不强求时间进度。要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维护新闻出版系统的稳定,保证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新闻出版业的健康繁荣发展。

第三篇:2020年街道深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XX街道深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XX市委印发<关于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X发〔20XX〕X号)文件精神及XX市委编办有关规定,结合XX街道实际,现就我街道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委、XX市委及市委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夯实街道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基础地位,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街道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权责关系,优化组织机构,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健全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基本原则

1.权责一致原则。从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出发,明晰职责,完善功能,建立健全事权与机构、人员、财力相匹配的运行体制,落实街道在收益分配、资源使用、社会管理、干部考核使用等方面的权限,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公共环境。

2.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进一步转变街道职能,精简和完善机构设置,推进明责、赋权、增能、减负,推动街道聚焦主业主责,将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工作上来,转移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公共环境上来。

3.政事分开原则。合理界定街道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收归街道,把一些辅助性、技术性和服务性等公益性职能交给事业单位承担,经营性职能按社会化运作。

4.平稳推进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宣传,确保干部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力度不减、平稳推进。

二、机构改革具体内容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要求,进一步精简完善街道机构设置。设“一办七部两中心”,“一办”即党政办公室;“七部”即党群工作部、城市管理部、社会事务部、社区建设部、平安建设部、经济发展部、生态环境部;“两中心”即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

(一)内设机构。

为利于工作的开展,内设机构办公场所应相对集中设置。根据市委编办核定,“一办七部”行政编制20名,均为股级规格,中层正职领导职数8名。

1.党政办公室。主要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人大、政协等日常事务。负责街道联系和综合协调,文电、会务、档案、保密、调研、后勤服务保障、检查督查、效能、固定资产(办公设备)管理等工作;负责街道无对应主体单位的其他工作。

2.党群工作部。主要承担组织室、宣传室、统战室、关工委等职能。主要负责基层党的建设、宣传及意识形态、统一战线工作、群团组织建设、干部人事等职责。统筹街道各领域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负责组织、机构编制、老干部、宣传、意识形态、统战工作,指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活动和建设。

3.城市管理部。主要承担原大建办、环卫所、规划办、城管中队、物业办、三线三边办等职能。主要负责服务城市大建设、房屋征收、规划建设管理、物业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城区环境卫生、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人防等综合管理类事务,协调配合或组织实施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涉及专业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事务等职责。

加挂综合执法中队牌子。

4.社会事务部。主要承担原卫计办、老龄委、扶贫工作站等职能。主要负责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廉租住房、卫生健康、就业创业、教育体育、双拥优抚、退役军人服务、数据资源、脱贫攻坚等政务服务,保障各项惠民政策落实等职责。

加挂卫生健康办公室、扶贫工作站牌子。

5.社区建设部。主要负责指导基层依法自治和居委会等自治组织建设、落实社区建设规划、组织培育社会组织、加强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管理、残疾保障、养老服务、社区公益等职责。负责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管理、培育、监督,引导社会组织拓宽服务领域。规范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确定社区工作事项,负责智慧社区建设等。

6.平安建设部。主要承担由原综治办、信访办、安监办、食安办等职能。主要负责社会治理综合治理、平安建设、信访维稳、应急管理等职责。负责辖区政法、司法、信访、维稳、平安建设、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气象)、城市防洪、防汛抗旱等工作。对接联系派出所、司法所。

加挂社会治理综合治理办公室、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站牌子。

7.经济发展部。主要承担原经济发展办、统计站、招商办等职能。主要负责企业项目服务、资产运营与管理等职责。负责街道优化营商环境、投资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发展服务、企业服务、财税服务、科技、经信、商务、发展改革(粮食)、统计、审计、供销、电力通信、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工作。对接联系财政所。

8.生态环境部。主要承担原环保办、林业站、河长办、水务站等职能。主要负责区域内环境保护、农业农村、林业、水务、城乡水陆交通、环境卫生(部分职责)等职责;负责生态环境、河长制、林长制等工作。对接联系农业综合服务站。

加挂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牌子。

街道人大、政协、纪检监察、人民武装等机构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设置,日常工作确定人员负责。

街道按照相关规定建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其日常工作由街道相应内设机构承担。

(二)所属事业单位。

“两中心”即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整合原街道所属事业单位环卫所、文广中心、社区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站等机构。

1.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中心)。根据市委编办核定,为街道所属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事业编制18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主要职责是:承担区域化党建、新兴领域党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为辖区各类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场地支持;承担便民服务、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及其他直接面向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受理的事务性、辅助性工作;承担培育指导社会组织、促进面向群众服务事业发展、发展壮大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工作者队伍、提供社会福利和文体健身娱乐、便民利民服务等工作。

2.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综治中心)。根据市委编办核定,为街道所属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事业编制18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主要职责是:承担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加强相关工作队伍建设与管理;承担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平安建设的信息化支撑等工作。

(三)其他事项

原街道所属事业单位人员,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划入新组建的相应机构。

三、具体要求

一要强化服从意识。全体人员要主动提高思想认识,服从组织安排,自觉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促改革。

二要强化尽责意识。改革期间要守好岗尽好责,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有序衔接,对责任缺失、工作断档的,将依照有关规定坚决问责处理。

三要及时处理问题。机构改革人员转隶期间,要注重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协调妥善处理,确保思想不乱、队伍不散。

第四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我市是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批试点地区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09年6月要基本上完成改革试点工作。为确保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取得实效,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目标,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打造“文化三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改革的总体目标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管理体制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一)全面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三项内部制度改革,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增强服务功能;

(二)实行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壮大新闻事业发展实力。

(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行公司制改造,处理好分流人员,安置好下岗人员;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壮大发展实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加大政府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改革的任务和措施

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全面铺开”的工作方针,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和《中国共产党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琼发〔2006〕19号)、《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海南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琼府〔2007〕25号)的规定,根据《三亚市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各文化单位的性质、职能和工作实际,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和措施,增强文化事业单位活力,提高文化企业的竞争力。通过改革,进一步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一)改革文化管理体制

1、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市委宣传部负责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抓好宏观管理,支持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进一步增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地位。

2、切实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要转变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直属单位向管全社会转变,由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向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管理转变,把主要精力转移到管宏观、定政策、做规划、抓监管上来,转到依法行政上来。整合相关业务机构,调整人员编制,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

3、探索改革文化事业单位投入方式和拨款制度,实行不同的经费核拨方式,逐步由拨款改为借、贷、投,由对文化事业的一般投入转变为对文化项目的投入,实现由“养人”到“养事”的转变。

(二)转换文化事业单位运行机制

要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动、改善服务”原则,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含新闻媒体)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三项内部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坚持面向市场不断激发自身活力,努力形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优良、引导有力的文化事业主体。

改革的方式和内容是:

第一、建立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制度,明确设岗范围、职能、职责,划分各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岗位系列和档次。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的要求,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

第二、改革现行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度,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指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下属单位)由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公开选聘,中层以下干部实行竞争上岗。

第三、调整人员编制,发展壮大文化事业队伍。根据工作需要,重新调整文化事业、新闻媒体单位人员编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第四、改革现行分配制度。建立“以岗定酬,绩酬挂钩,按岗取酬”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根据上级有关规定,明确岗位绩酬,突出绩效,拉开差距,实行二次分配。

第五、继续实行工资统发制度。文化事业单位(不含新闻媒体单位)在编人员的工资由单位工资报账员每个月根据单位绩效考核结果报下个月工资,仍通过财政统发至个人工资帐户。

第六、新闻媒体单位实行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两分开”,做大做强新闻事业,拓展搞活经营产业。在编人员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拨付。逐步实施广播电视非时政类节目制播分离,广告、发行、印刷等部门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改为经营单位,实行公司化运作,经营收入主要用于新闻媒体单位事业发展,不足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的原在编在职人员保留事业身份,退休按档案工资办理,新录用的人员按企业办理。

第七、截止2008年12月31日,文化事业单位(含新闻媒体单位)在编人员凡工作年限满30年或工作年限满20年且年龄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界定为“老人”。在规定的时间内,经本人申请,主管部门批准,市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确定,可以办理提前离岗。离岗期间的工资福利等基本待遇不变,单位和个人按事业单位的办法计算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按事业身份办理退休手续;已办理提前离岗的人员不占单位人员编制;三亚晨报社、三亚广播电视台办理提前离岗的人员至法定退休前的工资福利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及住房

导资金的管理细则由市委宣传部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

(五)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市场发展的路子。把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三下乡”等公益文化项目纳入农村文化市场发展体系,进行市场运作,发展适合当地群众文化需求的健康向上的特色文化娱乐项目。

(六)发挥基层文化站的组织指导作用,推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各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的领导,配备专业人员,安排专项经费,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目标,把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作为培育文化市场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加强管理,创新机制,激活经营,增强实力,推进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多元化”,文化队伍建设“社会化”,文化娱乐发展“市场化”和文化市场管理“制度化”,丰富活跃农村基层文化生活,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五、组织领导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搞好协调,形成合力,确保改革与发展取得实效。

(一)调整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充实“三亚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 萍(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常务副组长:李柏青(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徐国良(市人大常委、市文旅委副主任)

宁光荣(市委副秘书长)

林贻秀(市政府副秘书长)

成员:钟 声(市委政策研究室负责人)

刘关山(市政府研究室主任)

王永敏(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劳动保障局局长)

黄淑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三亚晨报社总编)

莫英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廖民生(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局长)

周 雄(三亚广播电视台负责人)

潘国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周高明(市财政局局长)

邓 忠(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关进敏(市国资委主任)

李洪海(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局长)

温孝廉(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局长)

刘洪良(市地方税务社会保险费征稽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莫英俊同志兼任。工作人员从市宣传文化系统等单位抽调组成。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三亚晨报社、三亚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二)加强政策研究,建立政策体系。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好与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确保改革工作有序进行,取得成效。

(三)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思想工作。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要加强改革政策宣传,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和改革单位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改革的形势和任务,正确认识改革的政策措施,为保证改革任务的落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切实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解难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要及时处理和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让广大职工享受改革成果,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六、组织实施,确保成效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今年上半年将对我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评估改革成效。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勇于创新,扎实推进,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第五篇:河北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河北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文)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河北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促进全省电力行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国家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河北实际,按照分步实施、平稳起步、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加强监管、规范运行的原则,以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的规范运行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强化电力统筹规划、强化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应,积极稳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安全稳定,保障民生。遵循电力行业的技术经济规律,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承受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确保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用电价格相对平稳。

2.坚持市场化改革,促进发展。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培育独立的市场主体,着力构建主体多元、竞争有序、开放共享的电力市场格局,合理测算输配电价,理顺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坚持有序推进,试点先行。适应市场建设和发展规律,先期选择条件适宜的区域、市场主体开展试点。按照整体设计、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试点先行的要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改革规范有序、稳妥推进。

4.坚持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充分运用利益补偿等手段,为清洁能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以在线监测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加强科技创新,逐步完善直接交易和辅助服务等市场机制,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例,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结构优化。

5.坚持科学监管,保障公平。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监管措施和手段,改进监管方法,提高技术、安全、交易、运行等环节的科学监管水平。在严格市场准入、建立公平交易平台、无歧视开放电网等方面积极探索,促进电力市场规范运营和公平交易。

(三)主要目标。争取到2020年,初步建立规则明晰、水平合理、监管有力、科学透明的独立输配电价体系;积极培育电力市场主体,建立公平、规范、高效的电力交易平台;努力降低电力成本,打破行业垄断、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市场机制,大力支持清洁 可再生能源发展,保证电力行业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输配电价改革。按照国家确定的调研摸底、制定方案、开展成本监审、核定电网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等四个步骤,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工作,形成基本完善的输配电价体系,逐步实现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由市场形成。

1.制定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经争取,国家已同意我省纳入2016年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份。在2015年完成输配电价测算摸底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沟通协调,2016年5月前制定南部电网和北部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2.做好输配电价定价成本监审。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发改价格〔2015〕1347号)规定,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组织下,配合做好电网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具体工作。结合我省实际,严格核减不相关、不合理的投资和成本费用,科学合理核定输配电成本费用。2016年下半年完成我省输配电价成本监审工作。

3.核定电网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依据国家组织的成本监审结果,按照“准许成本加 合理收益”原则,以有效资产为基础,妥善处理电价交叉补贴,对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首个监管周期(2017-2019年)准许总收入和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标准进行测算,2016年下半年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力争2017年上半年批复实施。

(二)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在保证优先发电和优先购电、做好电力电量供需平衡的基础上,规范市场主体准入,安排一定比例电量开展直接交易,直接交易的电量不再纳入发用电计划。在完善直接交易机制基础上,逐步放开工商业电力直接交易,推进跨省跨区电力直接交易,探索建立现货市场交易机制和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机制。

1.建立优先购电制度。全省一产用电,三产中的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行业用电,以及居民生活用电优先购电。加强需求侧管理,保障轻微缺电情况下的电力供需平衡;开展有序用电工作,有效保障供需紧张情况下优先购电用户不受影响。列入优先保障序列的用户,原则上不参与限电,近期不参与市场竞争。2016年确定优先购电的适用范围,明确优先购电的用户类别、电量规模,制定相关保障制度。

2.建立优先发电制度。为促进节能减排、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和供热需要,坚持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峰调频电量和热电联产采暖期优先上网的原则,对发电机组进行优先等级分类,合理确定优先发电顺序,充分预留发电计划空间。2016年确定优先发电的适用范围,建立优先发电的相关保障制度。

3.制定放开发用电计划实施方案。以现有发用电计划工作为基础,合理测算计划电量,充分预留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峰调频电量和热电联产等优先发电空间,结合直接交易的发电量、发电容量,安排好电力电量平衡。综合考虑我省经济结构、电源结构、电价水平、市场基础、区外受电规模,以及企业和社会的承受能力、保障社会稳定等因素,研究制定放开发用电计划实施方案,2016年下半年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4.积极推进直接交易和完善交易机制。按照接入电压等级、能耗水平、环保水平、产业政策等 确定并公布参与直接交易的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准入标准。制定直接交易实施方案,组织符合条件的电力用户、售电主体和发电企业,通过双边交易、集中交易等方式,确定交易电量和交易价格。在输配电价核定前和相对独立交易机构组建前,具体交易工作暂由电网公司电力交易中心承担。在输配电价改革过渡时期,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输配电价按照省物价局公布的标准执行。

鼓励环保高效机组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参与直接交易,允许售电主体参与直接交易,允许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等整体参与直接交易。同时积极研究探索现货交易机制和市场化辅助服务分担机制。2016年开展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工作,后续直接交易电量进一步提高。

(三)推进售电侧改革。试点先行,有序放开售电业务和增量配电投资业务,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机制,逐步建立发电侧、售电侧主体多元、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

1.培育多元化售电主体。在国家确定的售电侧市场主体准入与退出条件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确定符合技术、安全、环保、节能和社会责任要求的售电主体条件。在全省范围内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支持发电公司及其他社会资本投资成立售电公司参与市场交易。鼓励拥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和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行业以及节能服务公司等从事市场化售电业务,赋予用户更多的选择权,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和用户用能水平,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结构和市场体系。售电业务市场准入机制以注册认定代替行政许可,实行“一承诺、一公示、一注册、两备案”。2016年6月制定河北省售电侧改革试点方案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备案,列入国家售电侧改革试点省份。

2.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业务。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增量配电业务。探索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有效途径,在适宜区域推动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有序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控股的,在取得供电业务许可后即拥有配电网运营权,在供电营业区内拥有与电网企业相同的权利,并切实履行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承担保底供电服务。对于利用历史形成的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和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以外的存量配电资产从事配电投资业务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加快组建电力交易机构。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推动电力市场规范运行。完善电力交易机构运营机制,形成健全的电力市场监管规则体系,探索建设全省范围电力市场。

1.设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在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建河北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由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等按类别选派代表组成,实行按市场主体类别投票表决等合理议事机制,主要负责研究讨论交易机构章程、交易和运营规则,协调电力市场相关事项等。华北能源监管局和省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可派员参加市场管理委员会有关会议。市场管理委员会审议结果经审定后执行,华北能源监管局和省发展改革委可以行使否决权。

2.组建电力交易机构。按照省政府批准的章程和规则,暂以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子公司形式组建相对独立的交易机构,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交易机构应适时调整组织形式。将原来由电网企业承担的交易业务与其他业务分开,明确工作界面和工作流程,搭建公开透明、功能完善的电力交易平台。交易机构以电网企业现有人员为基础,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通过公开择优选聘充实专业人员队伍;高级管理人员由市场管理委员会推荐,依法按组织程序聘任。

3.明确交易机构职能。交易机构在华北能源监管局和省发展改革委的监管下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公开、透明的电力交易服务,主要负责市场交易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负责市场交易组织,提供结算依据和相关服务等;负责市场主体注册和相应管理、披露和发布市场信息等,参与拟订电力市场交易规则。交易机构可向市场主体合理收取注册费、年费、交易手续费。

(五)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放电网公平接入,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系统消纳能力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1.完善并网运行服务。编制本地电力电量平衡方案时,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和民生的前提下,全额安排规划内可再生能源发电并鼓励参与直接交易。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与其他电源、电网的有效衔接,解决好无歧视、无障碍上网问题。

2.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域或企业,发展融合清洁能源发电、先进储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微电网和智能电网技术,鼓励符合条件的拥有微电网的用户参加交易。积极探索微电网市场交易及运行机制,提高电能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

3.形成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新机制。认真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保障性收购制度,探索保障规划内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优先发电合同转让新机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开展跨省跨区交易,扩大消纳范围。

(六)规范自备电厂管理。

1.强化自备电厂运营管理。自备电厂应公平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相应义务,根据自身负荷和机组特性提供调峰等辅助服务。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应按规定承担相关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政策性交叉补贴和系统备用费。对于不占用火电建设规模的余热、余压、余气自备电厂,可按有关规定减免政策性交叉补贴和系统备用费。探索以市场服务方式逐步代替系统备用费的机制。

2.加快推进自备电厂升级改造。结合燃煤发电机组节能环保升级改造工作,加快推进全省自备电厂超低排放、节能改造和淘汰落后机组。自备电厂应视锅炉类型和燃料情况分别安装或改造脱硫脱销除尘设施,按国家和我省有关要求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河北省地方排放标准、标准中规定的特别排放限值或超低排放标准。自备电厂应按环保部门要求安装且稳定运行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并与环保、电网等部门联网。污染物排放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自备电厂要限期实施环保设施升级改造;供电煤耗、水耗高于省内同类型机组平均水平以上的自备燃煤发电机组,要因厂制宜实施节能节水改造。

3.有序推进自备电厂参与市场交易。支持拥有并网自备电厂的企业注册成为合格发电市场主体,有序推进其自发自用以外电量按交易规则与售电主体、电力用户直接交易,或通过交易机构进行交易。对自备电厂无法满足自身用电需求的企业,按规定承担国家依法合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以及与产业政策相符合的政策性交叉补贴后,可视为普通电力用户,平等参与市场购电。

(七)统筹规划和强化监管。

1.加强电力规划统筹协调。依法履行电力规划职责,加强地方与国家有关规划、省内外各相关规划、企业和政府有关规划的有效衔接,提升规划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保障电力规划的有效执行。根据需要,在五年期规划的基础上,适时制定电力滚动发展规划。

2.加强电力市场科学监管。完善电力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模式,健全安全监管机制,有效开展电力交易、调度、供电服务、用电秩序和安全监管,加强电网公平接入、电网投资行为、成本及投资运行效率监管,切实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接入,促进节能减排,保障居民供电和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河北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有关领导、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省法制办、华北能源监管局、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冀北电力公司等部门和单位主管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由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输配电价、市场机制、配售电三个专项工作组,负责相关具体工作。

(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灵活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共识,稳定预期,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浓厚氛围。

(三)严格监督考核。将电力体制改革作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重大任务,省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依据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对工作成效进行跟踪评价,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16年7月19日

下载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资料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XX街道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XX街道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持续深化推进街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街道实际,现就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37号)精神,深化我省城市管理执法体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根据国家、省和医改三年近期工作目标要求,近年来,我市以理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

    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深化医药卫生体......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新信息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新信息 2012年7月19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李克强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围绕"十二五"深化医改重点工作和人民......

    岚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岚县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县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现就岚县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

    湖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推荐五篇)

    湖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医药卫生事业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