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社会性网络?什么是六度分隔理论?
什么是社会性网络?什么是六度分隔理论?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ing:SN)”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据一些不系统的分析,社会网络(或称为社会性网络)的理论基础源于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和150法则(Rule Of 150)。
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连系网。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六度分隔”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会体会到这种弱纽带的效果。通过弱纽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相近”。Jon Kleinberg 把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可以评估的数学模型,并发表在自己的论文“The Small-World Phenomenon”中。我们经常在与新朋友碰面的时候说“世界真小”,因为往往可能大家有共同认识的人。Jon的研究实证了这个观点。
曾经“六度分隔”理论只能作为理论而存在。但是,互联网使一切成为现实。
六度理论的发展,使得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之上的应用软件越来越人性化、社会化。软件的社会化,即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六度理论的发现和社会性软件的发展向人们表明:社会性软件所构建的“弱链接”,正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50法则(Rule Of 150)
从欧洲发源的“赫特兄弟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自发组织,这些组织在维持民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趣的是,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严格规定:每当聚居人数超过150人的规模,他们就把它变成两个,再各自发展。
“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个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
150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sim卡只能保存150个手机号,微软推出的聊天工具“MSN”(也是一种SS)只能是一个MSN对应150个联系人。150成为我们普遍公认的“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无论你曾经认识多少人,或者通过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与多少人建立了弱链接,那些强链接仍然在此次此刻符合150法则。这也符合“二八”法则[3],即80%的社会活动可能被150个强链接所占有。
第二篇:什么是网络问卷调查
什么是网络问卷调查? 网络问卷调查即调查公司通过网络邀请会员参与回答问卷以获取市场信息的一种调查方式,属于在线调查的一种。参与此种调查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时间。一.为什么会有网络问卷调查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加入网络的人更是无以计数,并且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网络当中,有来自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学历等众多不同的人,这些人往往是社会消费的主导者与决策者,足以影响整个时代潮流,那么网络上的“您”便成了一个极优的、可利用的消费咨询资源,所以网上调查公司就花费一定报酬来聘请网民来发表意见。网络问卷调查则是网上调查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二.网络问卷调查怎样进行 1.如何注册
参与此种调查需要注册调查网站,注册过程完全免费,注册后一般需要通过邮箱验证,有的还需通过身份验证,手机验证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调查对象身份真实性和唯一性。2.属性调查
通过验证后完成属性调查你才能顺利收到调查公司的问卷邀请,属性调查包括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职业等)、收入情况、家庭情况、信用卡、游戏机、手机、汽车状况等,填写资料越详细所获得问卷调查的邀请才可能更多。
3.如何参与
注册成为调查公司会员后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有调查问卷可以做了呢?当有适合你的问卷调查可以做时,调查公司会通过邮件发送邀请函给你,邀请函信息一般包括参与调查所需时间以及成功完成问卷后可获得奖励金额等,而有的调查公司则需要会员登录后查看是否有符合条件的调查才可以做。4.怎样获得支付
当你完成一定数量问卷调查达到支付起额后可申请支付,支付方式一般有各银行在线支付,支付宝等
第三篇:什么是网络工程师
什么是网络工程师
CCNA(Cisco Certified Network Associate)是Cisco职业认证中的第一步,最高级的认证是CCIE(Cisco认证互联网专家),该认证是世界最受尊重同时也是最难获得的认证之一。如果说CCIE是网络从业人员的梦想的话,那么CCNA就是好象给这个梦想插上了一双坚强的翅膀。CCNA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载你更快的飞达CCIE的梦想。CCNA认证的含义是Cisco确定的对于Cisco的所有合作伙伴而言所要求的最低级别的技术支持认证。经过认证的CCNA工程师能够安装、配置以及运行1-500个网络节点规模的Cisco网络产品。目前全球CCIE有5000多个,但国内奇少,到至今只有150多个。现在就为考取CCIE做准备,也许意味着领袖群伦的机会,何不一试?香港一个CCIE年薪10万美圆。一个公司要成为Cisco银牌代理,至少要有两名CCIE,能提供5*8小时热线服务;要成为Cisco金牌代理,至少要有4名CCIE,提供7*24小时热线服务。你想成为CCIE么?》思科能替你插上腾飞的翅膀。
Cisco职业认证家族
为了满足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专业工程师的需求,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 INC)于1993年设立了思科认证互联网工程师初级到高级的一系列课程,CCNA为初级认证,同时有CCNP、CCDP、CCNP Specialization、CCDP Specialization等高级认证及CCIE最高级认证。整套认证主要致力于网络维护与网络设计两个方向。
CCNP Specialization及CCDP Specialization包括六个领域的证书,分别是:网络安全,语音访问,网络管理,局域网异步传输模式SNA/IP集成,SNA/IP网管,当取得CCNP或CCDP资格后,即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能力选择其中一个或全部课程的认证。
CCDA(思科认证设计师)为Cisco认证中的第一步,同时有CCNP(思科认证资深网络工程师)CCDP(思科认证资深设计师)与专业选修(CCNP Specialization)等高级认证,最高级别认证是思科公司认证网际网高级专家(CCIE)。
思科证书介绍(Cisco Certification Introduction)
CCNA认证
思科路由器及局域网交换机(I***)课程教会您如何进行中小型企业分析、设计并实现最佳的Cisco产品的安装、配置和调制技术。
CCDA认证
思科网络设计(DCN)课程主要侧重于培训设计小于500个节点的中小型洲际网络所需的技能。
CCNP与CCDP认证
CCNP认证包括如下四门课程:构建可扩展的思科网络BSCN,构建思科多层交换网络BCMSN,构建思科远
程访问网络BCRAN,互联网故障排除CIT.CCDP认证前三门课程都同CCNP认证,只有第四门为互联网网络设计CID。
学员在取得CCNA或CCDA资格后,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可争取CCNP或CCDP职业认证。
CCNP Specialization认证
课程包括六个方向的认证,分别是:网络安全,语音访问,网络管理,局域网异步传输模式SNA/IP集成,SNA/IP网管。当取得CCNP或CCDP资格后,学员可以选修以下课程,园区网异步传输模式解决方案(CATM),企业管理解决方案(CEMS)多协议管理SNA设置(SNAM),管理思科网路的安全性(MCNS)
CCIE认证
CCIE认证包括四个不同领域的证书,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能力参加全部或其中一个领域的考试,这四个领域分别是: 路由与交换,广域网交换,ISP拨号,SNA/IP集成学员必须拥有专业性互联网技术,必须经过严格的笔试及实验测试,才能获得CCIE认证。笔试重点集中在网络的基础知识方面,实验测试则侧重于对思科公司产品与其他互联网产品的安装能力,实验考试时间为2天。
CCIE认证是业界最具挑战性的认证,学员至少需要有2年以上专业性工作经验。CCIE LAB 通过实验,在实验室模拟各种真实的环境,让学员进行配置与排错,以次检验实际操作的能力。
第四篇: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中把握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从而分清个人正当利益与“自私”的根本区别,克服和清除“人性自私论”的影响。重点难点: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教学重点;自私不是人的本质属性是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在前面学习的有关内容,概括起来分属于两部分知识:一部分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价值观的。而本课所要学习和讨论的则是善于人生观的。那么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请看71页前言。现在我们就先讲第一节:
第一节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板书)
1、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板书)
人的属性具有多样性,如有欲望、有理性、会思考、造工具、有语言、能劳动等,但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人的自然属性的表现(板书)人的自然属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见页页第三段)。(2)人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3)人有类似动物的自然欲求。食欲、性欲、求生欲。
人以上三方面表现可以看出,人的自然属性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自然肌体要服从生物发展规律,所以人具有自然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人的自然属性表明了人和动物的联系和共同性,而不能说明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它不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因而不是人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不仅是该类事物的共性,而且是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性)。
3、人的社会属性的主要表现(板书)(请看67页)(1)人是社会的产物。
(2)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3)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4、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区别与联系(板书)区别:
①层次不同。自然属性是人的较低层次的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特有的属性,是人的较高层次的属性。②产生的条件不同。人的自然属性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人的生理遗传因素带来的;人的社会性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因此,不能把人的自然属性等同于人的社会属性。联系:
①二者统一于人之中。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客观存在的。②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人的自然属性,就没有人的社会属性。③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的自然性受人的意识的指导,具有很强烈的社会色彩。(举例)
5、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板书)
(1)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板书)
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如人的语言、思维、制造使用工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关系等,都是人类特有的属性。(2)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板书)自然性中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性的制约。(如68页1段)在阶级社会里,人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6、“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板书)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1)它违反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板书)
私有观念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这种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不可能有私有观念。当生产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有了剩余产品之后,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才有了私有观念。而且将来,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以后,自私观念也会消失。可见,自私不是人的本质。
(2)它错误地把动物的“自保性”混同于“人性自私”(板书)
自我保护的本能,是动物和人都有的属性,但却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因此不能混同。动物遇到危险只会本能地反抗或逃循。人遇到危险时,也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但当情况特殊,人可以把利让给别人,把害留给自己。把动物的自保性说成是人的本质,是对人的本质的曲解。有的人这样说:“人人都有个人利益,所以,人人都是自私的”。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3)它错误地把人的正当利益与“自私”混为一谈(板书)
所谓个人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个人利益人人都有,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和发展,关键问题是个人利益不等于自私。
自私的本质是损人利己,如果是争取合理正当的个人利益,没有损人,就不是自私,非当如此,还要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国家的很多法律就是维护人的正当的个人利益的。(4)“人性自私论”不符合历史现实(板书)
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有一批具有远见卓识、品德高尚的志士仁人和杰出人物,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甘心情愿做出贡献,甚至流血牺牲。周总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就是因为他有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1976年1月8日去世后,联合国下半旗一周哀悼,一些成员国表示反对,秘书长讲了三句话:“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总理终身只有一个夫人?有哪个国家的总理在国内外银行没有一分钱的私人存款?有哪个国家的总理终身受人民爱戴?”反对的人无言以对,下半旗决定顺利通过。
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社会,也有舍生取义、救国救民的志士仁人,在生死系于一念的时刻,把生让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小结:(略)
作业:为什么说“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
第五篇:再说O2O:六度空间理论实践探讨
手机上的O2O
从去年的资本推动下的狂热,到今年的“过街老鼠”,O2O模式究竟怎么了?
笔者曾经出任过国内知名高端餐饮O2O电商VP(IDG、鼎辉联投),主管市场和内容。作为国内一线O2O电商的老兵,亲身经历了那段从狂热到冰点的日子,对O2O电商有着一定的理解。
通过这些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更看清楚这一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人云亦云。
困局与挑战
O2O电商目前陷入僵局,跟其他电商一样,在经历着冬天;但对于O2O电商而言,与其他电商不同的是,他们在经历着比实物类(或包装类)电商更为严酷的冬天!
因为他们面对着更为直接的困难,高跳转率,大用户流失率,直接在质疑着这种模式的可用性,甚至可行性!
成也萧何败萧何
O2O电商既赶上了资本市场对国内电商的追捧热潮,同时也遭遇了其退潮后的寒冬。对于本身尚在襁褓中的O2O电商而言,遭受如此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回头望去,O2O电商在实物类电商之后,被资本市场在“第二次”电商投资浪潮中推到了巅峰。其本身准备并不充分,多数依葫芦画瓢,直接照搬国外的模式。而殊不知,很多领域国内外是有着很大差异化的!有些是可以通过时间去改变,去让人们养成新的习惯;而有些是无论何时都无法改变的,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骨子里的,改无可改。
一位在国外已经取得订餐领域O2O成功的朋友回国来做,希望把该模式直接复制到国内,用他的话讲叫“Copy, Paste”。我提醒他绝无那么简单。因为当时我已经做了快半年时间的O2O电商,也是瞄准在餐饮领域。其行业的复杂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半年过去了,他也陷入了第一个瓶颈。
我们不能只把责任全推给商家。“目光短浅“,”缺乏诚信”,等等,等等。还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产业链长,利润空间小
O2O电商用一句形象的话讲,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却拿着最菲薄的薪水,还老受克扣。
在进入这一行业之前,我绝无法想象,一个O2O电商需要去做这么多事儿。除去实物类电商要做的“商品”的BD,采购,上线等环节,他还需要组织人给愿意“上贼船“的商家做培训。培训由于O2O所为餐馆带来的业务流程的改变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如二维码阅读机。
千万不要指着商户都跟麦当劳肯德基一样职业。好不容易把员工培训会了,没多长时间换人了。又得重新来过。这个成本谁来买单?
如果说多挣点钱,用利润把这个成本吃了。可O2O也是电商啊,说电商暴利谁信啊!
这是一个有瓶颈的市场,于是就形成了产业链长,业务流程复杂而利润菲薄的尴尬局面。
诸多能力不足,推广难
O2O电商最难的就是本地策划能力或者说本地的BD能力。这一点与团购非常类似。对于O2O电商而言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客户在哪里,从哪里来?
2、如何找到有价值(最好是独家垄断资源)的商品(对与实物类电商是实物产品,而O2O电商可能是实物产品也可能是服务产品)去吸引客户掏钱?
客户从哪里来的问题在互联网端已经不是问题;而第二个问题是几乎所有O2O电商乃至团购网站最头疼的问题。团购不比垂直细分电商,其商品的采购和销售都是“松散“的组织。O2O也如此,有着浓厚的”一夜情“的意味。所以就必须要不断地去BD新的,好的商品供客户选择。而客户对网站也并没有忠诚度,十元的价差就可能流失客户。要么是独家,要么就是最低价,才可能获得客户的满意。
然而BD起来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相反,非常困难。一般的O2O电商,都会经历两个阶段(到最后成功肯定不止两个),一个是小群体资源的兑现;另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BD。
小群体资源的兑现,也就是靠着BD团队成员个人的关系影响直接签约。按照每个人认识3-5个商业伙伴,而其中50%-80%的人(实际的比例远低于这个)愿意跟你做这件事儿,第一阶段的一两百商家就有了。
到了第二个阶段,就纯粹是验证商业模型或者BD的能力了。商业模型是否合理?是否真的吸引人?是否有刚性需求?
每次见到的客户都是新面孔,没有熟人的外衣了,都需要BD直接去和客户生磕。自然这一阶段的推进速度要较第一阶段慢上许多
对于诚信缺失的今天,如果你是老板,你会相信一个街头的“骗子“拿个类似”黑匣子“(二维码阅读器)似的东西忽悠一通就签约吗?人家凭什么来相信你?于是,签约就像谈恋爱一样,先拉手散步才能什么什么,要有过程。
有人说,这不简单?花大价钱请能人!我只能评价,你新来的吧?
此外,这类商户即使跟电商签约,其可控性(服务质量的把控)也很差,合作关系非常脆弱,后期与最终用户发生纠纷的协调成本高昂。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供应链问题(第一阶段)解决了之后,就要发展用户。但显然靠这点菲薄的商家资源,可用性并不强。无论是基于LBS的,还是不基于LBS的都如此。商家、商品信息少,对用户的可用度就不高。
O2O电商还得有能忽悠来用户的本事。因为即使靠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签约的商户其忠诚度并不高,关系还很脆弱,供应链不稳定。需要实践的考验。
如何考验?赚钱效应。如果第一阶段商家赚到钱,形成良性循环,第二阶段扩张就自然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可关键是,O2O电商市场尚属早期,哪儿找那么多用户去?即便算大点的O2O电商,也无外乎几百万安装量,日活跃度不过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八,而且还散落在全国。单从一个区来看,就少之更少了!
单位面积的用户密度不够,是O2O电商目前发展的最大问题。
使用频度不高,使用人数不多,对商家就不构成吸引力,不要说新一轮商家的签约了,即便原有的商家也会逐渐流失,造成了一个两难的局面。
谁都明白,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破局
那么是否O2O电商模式不适合国内环境呢?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在否定之前,还是不要被一些旁枝末节所干扰,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移动支付的进展
O2O是线上支付,线下消费。但这样就会造成一个问题,我对某件O2O商品感兴趣,如餐券,我无法预定未来几天后的某一天,我一定会去某地请朋友吃饭。这就限制了这种“服务商品“的可用性;如果我改为及时消费,或者说现场消费;那么就需要在当地能够给O2O电商支付,而不是用商家的POS机。这就需要”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是限制移动电商(包括实物+O2O电商)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6月8日,广东移动与快付通合作;6月中旬,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合作,签订协议,共同发展移动支付市场。
三年前,工信部发文限制了中国移动对支付业务的边界,把移动排除在外。所以广东移动的合作意义并非仅限于广东,而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政策可能会松动。果不其然,仅过了一周多的时间,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这两个巨头,就坐下来签约了。签约意味着某种妥协,是博弈的结果。
无论如何,这一举措无疑对移动支付市场带来非常积极的意义。将催化市场的成熟,大大缩短移动支付的进程。
有了移动支付,自然也就可以改变原有的消费流程。改在PC上完成支付,而不确定哪天能去消费;成为到了附近,打开APP客户端查看附近的餐饮娱乐信息,选择合适的“商品“去购买,支付,消费。一切动作都可以在手机端现场完成。我将其称为”On site“行为。这就大大提高了O2O电商的可用度。
毕竟,O2O电商与团购不同,不会对合作商家在某一时间带来突发似的客流量,无需预约。即便将来用户量上来了,还可以有别的解决办法。
总而言之,移动支付的进展会对O2O市场带来了新的模式,新的流程,新的变数。
个性化服务以及用户体验
现在的O2O电商,多类似实物电商。在运营方面远未到精细化运营,运营水平不高。
如果你把O2O电商简单等同于一般的LBS服务的话,那就太浅薄了。O2O电商既具有互联网实物电商的某些特征,又具有移动互联网碎片化等的一些表征。
众所周知,O2O电商目前面临最大的困局就在单位面积内,使用服务的用户数过少。用户少,商户就没有积极性加入;商户没有积极性,用户就更没有兴趣使用这一服务,因为没有可用性,可选商品(包括服务商品)太少。
这就是现状。但并非无解,是O2O电商对O2O的实质并未深入研究。你真的了解你的用户吗?你在为谁服务?他们最需要什么?
其实上面的问题,在你的CRM数据库里都应该有迹可循!
所谓O2O,即线上、线下。用户的使用习惯虽然不同,但都在O2O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线上,有商品的浏览,收场,订购;线下,有商品的预定兑现,消费。
一个O2O电商的用户包括这样两部分数据,一部分是静态的,也就是我们CRM数据库中已有的一些“线上”贡献的喜好数据;另一部分是动态的,就是我们没有,但最终用户不断实时贡献的“线下”行为数据。
图
1、静态信息+动态信息
这个行为数据包括,位置、时间信息。将定位信息进一步加载到用户数据上时,便可以进一步区分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如在家里,在办公室,在休闲,在出差等等。)
所谓基于场景的推荐,就是人、物、信息、地点这四个主要元素的信息重构。这样,就在对现有商品没有进一步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O2O服务产品的可用性。
简单地来讲,就是线上功夫做足,确保线下效果
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产品的可用性,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业务流程的重构
O2O电商,喜欢让用户从线上预定,并去线下消费。这方便了电商,但符合用户的需求吗?或者说符合用户的行为习惯吗?
显然不。我要去一个地方用餐,先要在网站上不断地找啊找啊,选择一个产品;然后再去订购,支付;支付完了,不是得到一个实打实的产品,而只是一个只有机器才能看懂的“串号”(包括二维码)!这就像我花出去的是真金白银,可拿到的是一个白条!心里没着没落的。好不容易挨到去消费吧,还得再跟餐馆预定,否则不一定提供服务!整个过程都有种被强奸的感觉,发展能好么?这还没考虑线下商户的服务质量呢!
交易流程的不合理也给O2O电商带来了发展商的阻力。
前文所提到的移动支付的变局,会给On Site交易带来正向的推动。在使用场景上,也规避了提前预定,不确定消费的困难。他更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也最大程度地发挥了移动互联网机动灵活的特性。这才是O2O电商的本质。
个人认为,即时(On site)消费将作为SoLoMo很主要的一种形式存在,符合现代城市的快餐文化,快节奏,便捷,将成为O2O电商的一个主流。
定位明确,避免高不成,低不就
我们看到的是一方面,几乎所有的O2O电商都瞄准中高端的餐饮娱乐场所,仿佛这才是社会的主体,这才是他们要服务人群所最愿意光顾的,而且,电商可以从这些场所里拿到高额的回报。
其实呢?一厢情愿吧?这就是O2O电商的现状!曲高和寡,高不成,低不就。
真正的高端人士会用O2O?真正的高端服务场所都是贴身式的服务,还用自己去找?一堆客户经理整天粘着你,生怕被别人抢走了。还用自己拿个破手机去查啊查?
高端人群不是你的目标用户,同理,高端场所也不需要你去为他们服务。大董啥时去都排队,能订个座就谢天谢地了;昆仑饭点订座的电话都接不过来,还要佣金?做梦呢?
那么看中端人群?本来应该算是很好的目标群体,但不幸的是,国内的社会化结构不似美国等发达国家,没有形成纺锤形结构。没有足够的目标群体等着你去服务。当然不是不能去服务,但你要真的清楚那部分所谓的“小资”人群需要什么?
国内真正大的群体是在底端,是很多人都都忽略不计的金字塔底端。
有数据显示,无线互联网五大付费人群:农民、军人、学生、服务人员、工厂工人。这就是事实!这也是UC、赶集为什么能在中低端机上成功,能拥有那么大量的群体!即便是今天,UC仍然是O2O电商导流最多,转化最多的入口之一!
生活服务类市场,具有很明确的需求,却无人问津。那些每天挣扎在高额房租压力下的小区便利店,如果能有人帮他们带来更多的生意,即便免费送货又如何呢?
09年,某省联通就跟一家O2O电商(没那么洋,实现方式极为简单,但实用)为当地的小区便利店提供类似服务,面向小区的用户提供免费送货服务。商品可以通过传单发放给小区的住户,住户需要的时候,可以按照传单上写的商品编号,发个短信就OK了。便利店的店员收到短信后,打电话确认,送货。货到付款!简单而实用。
增值服务,也是服务。是服务就要让尽可能多的人来用,不是为了满足我们自身沉醉技术的欲望。
这些小便利店,平均比没有用该业务的小便利店,业务提高一倍!
这就是效果!科技使人进步。
O2O电商还一个突破口是垂直行业,与行业深度集成,找出必然的需求。比方说酒店订房,基于位置的订房。还是类似On site模式,即时订房,即时消费。即便国内用户多数喜欢事先预定酒店,但依然有30-50%的用户差旅需求是突发的,无法事先安排;而这部分用户群体,又属于经常出差的群体。所以,场景的推荐对他们非常适用。也是未来的一个增长点。
图
2、基于LBS的订房
社交媒体的力量
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灵活机动,随时随地;而目前最为成功的一个应用,是社交媒体,如新浪微博。
社交媒体跟O2O电商的结合有诸多优点。
一是对用户喜好的了解。社交媒体有着用户相对比较全面的兴趣图谱,根据这些图谱,我们就知道了用户的喜好,可以依据这些喜好为其推荐相关的商品。
二是用户关系,当我们知道了有两个已知关系的人在同一个区域内活动,那么就可以上升到场景级的推荐,可以理解成为,他们要一起活动?(可能,有一定概率);如果这时,他们在查询类似的商品或项目,那么这种可能性更加提高!我们不但可以为他们推荐类似的商品,而且可以提醒,附近的他她也在查询类似的条目,是否要一起活动呢?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活动的乐趣,而且可以将服务更加社会化!
三是过程中、过程后的评论、分享,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产品的好坏,也为O2O电商对供应商服务质量的把控提供了依据。并且,对服务产品本身进行了N次的传播、推广。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不要忽视SNS的力量!
再说O2O:六度空间理论实践探讨
UT 2012-08-08 22:07 2条评论
分享
标签:O2O 社区化 信息 诚信
【编者按】本文作者@中关村老李之前曾在雷锋网发表文章《 手机上的O2O》和《用手机的个性化推荐获得商机》。因为依然有很多读者对O2O市场非常关注,所以作者写了此文作为《手机上的O2O》的补充,把前文的一些观点进行展开,利用六度空间理论对O2O进行更透彻地探讨。
一、社会化
我时常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很好的O2O应用、业务在国外可以取得成功,可到国内却步履维艰,难以生存?
从理论上来说智能手机的GPS功能为我们带来了比PC机更多的位置信息,可以给人带来更多的便利,为什么LBS业务并未得到很好地普及?相反却成了昙花一现?
图
1、基于位置的团购导航.信息化
很多人认为是国内外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同,其实不然。互联网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国外的餐馆老板也未必是互联网达人,他们对计算机的了解也未必会比国内的老板强多少。如果不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生意,他们未必会愿意去触碰这些“黑盒子”。你也不要去试图教会他们你在大学里学了多年的计算机课程,他们只需要懂得如何去使用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懂得这些“黑匣子”是怎样“炼成的”。
信息化对于今天而言,绝不是最大的障碍!这也是大家常提起的,技术不是问题,问题是市场,是商业模型!2.国内外的差异
既然不是信息化的差异,那么到底是哪方面的差异?我拿一个朋友做的实际案例来剖析问题的实质。
一个朋友在国外做了一个订餐、订座的网站,向客户提供通过互联网订餐、订座的服务,是一个标准的O2O服务。
我上他们的网站看过,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菜系,是一个地道的餐饮门户!有世界各国的菜系,不同的口味;有快餐,有慢餐;可以订餐,也可以预定座位。如果一位客户在这个网站上订餐,网站的后台就会发一个指令到餐馆。餐馆的管理人员,就会将这个订餐信息交给后厨制作,制作完成后,通知物流人员过来取餐、送餐。一般情况下,物流人员都会根据餐厅的平均制作时间来判断何时过去取餐。
对于订座而言,就更为简单。在预定的时候,就说明有几位,什么时间过去,如果超过一定时间的限制,比方说15-30分钟,预留座位自动取消。
对于餐厅而言,这项业务并没有增加他们什么成本,而提高了厨房的使用效率,在单位时间,可以带来更多收入,而无需增加硬件资源(如更大的空间,桌椅,餐具等),也不需要增加更多的人手(如物流、服务员),这是一个一本万里的好买卖儿,为什么不做呢?
很简单的帐,相信国内的老板们也算得清楚。我也同样相信,上面的规则国内也都有,但为什么还是推进的那么困难?执行起来也那么难呢? 社会化!.社会化
国内外的差异就在于国内有规则而不遵守,违规的代价太低,太容易。这也是大家常谈的缺乏诚信的根本。
这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个阶段所必然面对的。我们还没有一个诚信机制来保证建立在其上的业务的发展。
二、建立诚信
在现阶段,与商户建立诚信的方法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SOLOMO,依靠社区的力量来绑定商户;一种是以行业信息化的方式来绑定商户。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将合作的时间轴拉长,将合作的机会增多,这样就使得商户违规的成本增加,违规的几率和意愿降低。.社区化–SOLOMO 如果在当下要解决这一矛盾,并非毫无办法。随着我国的城市化、社区化进程的推进,解决这一困局最近的突破口就是社区化!以往大家认为的SOLOMO=本地=同城,范围还太大!要继续细化,应该以社区为单位,社区才是本地服务的最基本单元!
大家回头想想,你80%的时间在什么区域活动?周末购物还会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吗? 几年前,我可能会,但现在不会了。因为大商场、大超市基本都覆盖到每个大的社区,没有必要再跨几个区跑到某一个商场去买某一个牌子的商品了。80%的事儿,在家门口都可以解决。
我最初到国外的时候,不理解为什么行业的垂直化那么严重?无论任何一个行业,你都可以看到有几家最大的公司垄断着市场,遍布整个国家。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市场需要吧。今天国内大的城市何尝不是如此呢?大商场,同样的品牌,不同的分店覆盖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消费者可以在任何一家商场买到自己喜欢的品牌,喜欢的商品。
图
2、SOLOMO本地化生活立足于社区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SOLOMO的特征凸显,跨区的需求在被逐渐转移到本地完成。本地的居住人群,成了本地的生活服务的主体!他们的使用密度和频次都要较外来人群高。更重要的,社区化的SOLOMO,部分解决了商户与O2O公司的诚信问题。抬头不见低头见,商户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中长期的合作,对他们而言,犯规的成本提高了。
上篇文章,我提到了O2O应该往中下层用户群体走,今天我要提的还是往下走。这个往下走,是从城市级别,走向社区!这个社区不是SNS,而是实实在在的社区!
2.垂直行业信息化
就拿一个朋友的公司来说吧。他从几年前开始为餐饮行业服务,帮助大中型餐馆做CRM系统。几年下来,跟几千家大中型餐馆积累了良好的关系,并掌握了大量的数据。试想,如果他们来做餐饮行业的O2O,是否会比白手起家,毫无积累的好呢?
答案是肯定的,商户对他们由于长期的合作关系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这就解决了商户和商家之间最困难的问题—相互信任!其实需求是实际存在的,正是因为双方的不信任,相互的不理解,才导致了种种矛盾,乃至愈演愈烈,一拍两散。市场的发展是需要时间去考验,可双方都没有信任,没有耐心,如何去推广新业务呢?新业务在最初对双方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的!并不是简单由O2O电商一家做好就OK的。
所以,从目前的角度来看,以信息化的角度来切入餐饮以及传统行业,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当所有的“聪明”招数都无解的时候,往往要回归到一些扎实的苦功夫上的。除了CRM,还有几个不错的“点子”可以切入这一市场。比方说“排队”,比方说“电子菜单”。个人比较看好“排队”
好一点的餐馆都会有人排队,相信各位都有在海底捞排队的经历吧?我曾经看到有忠实的“吃货”居然在海底捞门口等了一个多小时!
我们先不去考虑这一行为的合理性,我们回到主题,我曾经做过一个简单的市场调查,80%的餐馆,如果免费的话,都愿意接入排队系统。排队系统对于很多餐馆的意义很大,因为一部分用户因为排队而流失,上面的例子还属少数(我这么想的)。如果餐馆能否掌握这部分用户的信息,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了。这部分人群是有“意愿”来本店消费的,有什么比“来过”,但因为排队而走开的更明显的意愿呢?之后,完全可以通过多种广告手段把TA再拉回来。
如果有这样一套系统,餐馆是否需要呢?我曾经见过某省的运营商做过类似的业务,非常成功。客户都是大中型餐饮企业。一个立体的营销系统,基于CRM的营销系统。
如果走入餐饮企业的运营,还会有这样的不信任么?
想要做一个行业,先要了解这个行业,走入这个行业。发挥自己的优势,规避自己的劣势。不要动辄高举高打,飘在空中。路在脚下,走下去,尊重行业的规律,尊重市场,回归到市场本身的需求,利用新的技术和产品,重新优化市场,重构业务流程和角色定义。这才是正道!借用另外投资界一位我最佩服的名人的一句话,一个正确的起点和一个正确的方法,就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找好切入点,找好方法,路在脚下!
三、本地策划&聚类人群.本地策划
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本地运营团队,包括合作、策划、运营、客服、销售等,是难以做本地生活服务的。这支强悍的本地策划队伍从哪里来?
看过一本格拉德威尔写的畅销书——《引爆点》。格拉德威尔向读者描绘了一个神奇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会超过五步!而这五步之中,有高于60%的概率是汇聚到了少数几个人那里(构成了树状结构),这几个人,就称为“联系人”。在病毒式传播模型当中,联系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他们这些导火索,病毒就无法在树状的网里蔓延!
这一点,在我们身边的“微博社会”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你总会发现一些人,受到大众的认可、追随,他们的粉丝在关注着一举一动,他们天生就具有“社交”基因,擅长与人相处,尽管可能是虚拟世界。他们很能带动、影响别人的行为,甚至可以带动人的情绪。书中的“联系人”,就是活跃在SNS社区、微博、博客这类虚拟世界中的各种达人。
图
3、各种达人
这些人,活跃在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方方面面。他们在以自己的理解去过着一种不同的生活,他们才是城市生活的活跃分子。他们有能力去教别人如何花很少的钱,却可以尝试不同的生活,他们就是本地策划团队的最佳人选!我原来的麾下就有这么几位,看着她们每天的生活都多姿多彩,却又没花很多钱,很是羡慕!要挖掘“达人”们的潜力!
2.聚类人群
做本地生活,或者说做O2O切忌一概而论,一定要细分人群,细分你的客户,因人而异,提供差异化服务。并不是说高端市场才需要差异化服务,中低端市场不需要差异化服务,这是错误的概念。如果你有50万用户,你组织次活动,来了1000位,但分别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收入,不同教育背景的用户,你想你要组织一次什么活动呢?效果会好吗?很难。
图
4、不同人群的需求是不同的
何必为难自己呢?分开小组吧。这一点,很赞同丁丁地图的做法,把用户群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这样不但不会减少你的用户,相反每个群体的用户都会感到你组织的活动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而不是在迁就别人,会增加他们对社区的依赖性,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对象具体了,你组织活动也就容易,商家也愿意配合,一系列的问题就梳理清楚了。
图
5、聚类人群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我在上一期提到的社会化,就是指这个意思。
四、PC+HANDHELDS+线下
上一期文章中提到了现有O2O电商忽略了对线上数据部份的分析和挖掘,近来看到很多商家逐渐开始重视这一部分的工作了,很好。但感觉理解上还是有些模糊的地方,在此有必要进一步澄清。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前,O2O电商只有2个环节,即线上—线下,或者说PC—线下。但是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个模型被改变了。现在实际上形成了PC(线上)—HANDHELDS(手机终端仍然属于线上!)—线下实体三段。手机端也是线上,而非线下!但它可以充当一个非常好的线上线下的纽带!它既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访问到线上的资讯,又可以面对线下的商家!在之前,还真没见到过拿着PC到线下商家去瞧个究竟的。
图
6、基于对历史线上数据的分析、挖掘
那么我们就有了更多的可参照物来提高O2O的转化。这就为O2O模式,注入了新的基因,新的活力,我们要用好这个基因。
首先,我们应该对现有的PC端或者说在互联网端留下的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如:
我的客户都购买过什么服务产品?
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产品? 一般在什么时间消费?
甚至可以判断出客户是男女(有一定的准确性),消费能力等。
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逆向寻找商家。这一阶段,最好找连锁性的商家,一旦签订,就有一定的体量,保证应用的可用性;同时,因为商户的集中,也好维系与其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后面的发展。经过了这一阶段的工作之后,我们就可以着眼于HANDHELDS这一段了。如果说PC端为我们带来的是静态的信息(往往是用户的属性,如偏好、性别、消费能力等),那么手机能为我们带来的就是动态信息(如地理位置,时间戳等等)。
图
7、移动轨迹等动态信息
虽然在现阶段,我们还无法有效地总结出一个人在经过了怎样的轨迹,到了某一个地点,会需要什么。但我们依然可以根据静态信息的传递,通过“线上”捕捉到的痕迹,来为其进行偏好上的推荐。尤其再加上用户自身的互动,就增加了应用的可用性。
图
8、基于偏好的推荐
相信,随着手机端“动态”信息数据积累的增多,一定可以越来越准确地界定用户的实际需求,为之推荐出准确的答案的。
总结
上面是在前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的展开。O2O的BD之所以难,是由于社会化程度的不,而社区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这在今天是一个很值得耕耘的市场。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本地化生活要想做得好,一是要发动达人的力量,二是要细分人群。O2O的产业链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增加了手机端的环节,使线上和线下在手机端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要发挥好手机端的价值!
前一篇文章提到的“on site”业务模式值得大力推广,O2O的出路,就在“下面”!(请继续关注后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