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接下来我来介绍鄞州区鄞江镇中心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活动开展情况。
一、总体介绍
我校地处鄞州西部,位于古水利工程它山堰旁,是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农村学校。学校用地面积18763平方米,绿化面积达60%以上,且拥有一块近900平方米的农田,这为创建科学教学实践基地创造了先决条件。
追根溯源,我校早于1981年起,由时任副校长胡家宽老师组建了“米丘林”试验小组,主要活动内容为马铃薯、南瓜的种植与观测,桔树、桃树的嫁接,拉开了农科活动的序幕。1991年起,当周培剑、徐卫东等教师接过接力棒时,在他们的努力下,农科园地初具规模,且连续三年在“宁波市生物百项竞赛”中获奖。前辈们的辛勤耕耘,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进入新世纪,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本着让学生 “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的理念,组建了“少年科学院”,并投入近5万重新规划改造了农科园地,建立了“红领巾实践体验基地”。此次,我校又申报了“市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顺利通过验收。
二、活动概况
(一)丰富的科学教学资源
现在的孩子,每天被围困在语文、数学等课程中,很少有时间去接触大自然,自然知识贫乏、实践能力滞后等问题已逐渐凸显出来。
因此,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一方面以学校的绿色资源为载体,结合科学教材开展科学教学实践活动。我校的绿色资源品种丰富,拥有35棵直径约70厘米、高10多米,树龄近30年的樟树,拥有5棵树冠面积达1个篮球场之巨的古枫杨,还拥有广玉兰50多棵和一片近300平方米大小的竹林,树旁还有成片的草坪以及各类花卉,其间生活着各类昆虫和鸟类,可谓是天然的科学观察乐园。科学课上,我们时常带领学生去观察大树,捕捉昆虫,还将观察到的数据记录下来,为科学研究提供素材。课余时间,孩子们还为各种树木以及其他各类植物做上了标签,可谓兴趣盎然。
另一方面,我校以“少年科学院”为载体,将近900平方米的农田划分为种植区、暖棚区、花卉栽培区、自然生态观察区等区域,陆续投入近两万元购置了各类器材,现有农具如锄头、簸箕、洒水壶共40套,地表温度计、干湿温度计各5套,喷洒灌溉系统两套,建造了近百平房米的钢架暖棚一个,这为有效开展科学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每学期,我们都积极发动学生参加“少年科学院”,并通过科学技能考核选拔三至六年级中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科学院士”、“科学研究员”,组建凤仙花、贝母、桑树、花卉等种植栽培小组。“少年科学院”规定,每位成员于每周二、四下午3:00—4:00开展集中活动,其它时间进行分散活动。集中活动期间,由朱益丰、陈剑、戴柏根等专职教师讲授种植、嫁接、移栽等农科知识,进行实践指导,组织撰写观察日记、实验报告、科学小论文、小课题,并邀请区科学教研员李维老师、区少科协徐卫东老师担任科学教学实践基地顾问。
(二)多采的科学实践活动
结合《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三年级以凤仙花种植和桑树养护活动为主;四年级以油菜花种植、豆类对比种植活动为主;五年级以番茄对比栽培、桑树扦插活动为主;六年级以家长特产贝母对比栽培活动为主。在这些活动中,我着重介绍一下凤仙花种植、贝母对比栽培这两方面的内容。
凤仙花种植是我校“少年科学院”的一项传统活动,历年来开展得有生有色。尤其是在XX年的时候,区教研室开展了全区性的凤仙花种植活动,要求结合《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通过种植活动了解它的生长变化过程。收到通知后,我们是这样开展活动的:
1.4月初,我们将种植区域划分为若干块,分包给三年级段,随后以四人为一组,将每班学生分成10—12小组。而后将前几年收集的种子赠于学生,每组一大包,发动学生参与到凤仙花的种植活动中来。
2.4月中旬,子叶陆续出土,而后长出了真叶,5月中旬,子叶脱落,凤仙花进入快速生长期。在这一阶段里,小组成员们分工协作:环境监测员负责记录每天的天气状况和土壤温度,生长记录员负责测量子叶、真叶的宽度,植珠的高度、直径,并及时做好记录。
3.6月下旬至8月底,是凤仙花长出花蕾、开花、结果的季节,这个时候学校正好放假。除让大部分学生观察自家周围的凤仙花生长情况外,还在保证安全的前体下,由教师定期组织“农科骨干”到校给凤仙花浇水、拍照、收集种子。
经过近半年的精心培育、科学管理,凤仙花喜获丰收,校内外共收获了15斤种子,在全区名列第一。此后又汇集全区的凤仙花种子,于当年12月转送到中央教科所科学课程编委组,分发给全国30多个实验区,使得我区的凤仙花种子在各实验区生根、发芽。
贝母是鄞州西部鄞江、章村一代的特产,为此我们在六年级安排了“贝母对比栽培”活动。活动设立了三个实验小组,分别是:深种浅种对比实验小组、植株间距对比实验小组、化肥农家肥对比实验小组。在活动中,我们组织成员对贝母的生长状况进行跟踪记录,了解其生长过程,分析影响产量的因素。部分学生如应欣、钟苏媛、彭进、吕舟林等同学还撰写了《贝母对比栽培实验报告》,还试着和当地的农民进行交流。同学们都认为如果自己的研究成果能提高贝母的产量,将是他们最大的自豪!
大量的科学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志趣,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更难能可贵的是许多学生初步掌握了种植、扦插、嫁接等基本技能,培养了一批科学骨干。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迫切希望能和在座的同行们多多交流,争取把科学教学实践基地的活动开展得更加有生有色,使之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科学教育服务!
第二篇:中小学实践基地汇报材料
打造实践新天地 奏响教育新旋律
——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实践基地汇报材料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把校外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学生平均每周有半天时间参加校外活动,实现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相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丰富素质教育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2013年1月开始建设的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实践基地,它位于建宁县里心镇(距县城21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场地规模宏大,活动空间广阔。这儿花红柳绿,满眼葱茏,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它隶属于建宁县教育局,为县财政全额拔款事业单位,总面积210余亩,总投资1500万元。基地内建有室内综合实践区(手工制作、科技制作、电工等)、设想再与县法院建设少年模拟法庭,与县环保局、交通警察支队、消防大队等共同建设环保、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多个展厅,可以集中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室外农业劳动实践区(包括劳动体验、采摘体验),和综合训练与野外拓展训练区,生活实践区四大功能区相辅相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整合建宁县城教育资源,将红色教育、法制教育、科技教育、农业教育有机融合,如安排学生参观全国百个红色教育基地之一的建宁县反围剿纪念园,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安排学生法制教育基地,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安排学生到职业中学观看3D影片,让学生感受科技魅力;安排学生进入建宁县孟宗笋业、莲鑫集团等知名企业,让学生体会建宁农业特色教育等,基地配备管理人员5名,每批次可容纳200名中小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回眸建设过程,从综合规划、建设资金、工程建设、设施设备、教学师资等诸多问题摆在建设者面前。基地建设从
无到有,从满眼创痍到满目生机,一路走来,满载着上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一次次实地检查指导、现场办公,给了基地建设者无穷的动力;满载着社会、学生和家长的殷殷期待,一路走来,基地建设更是一首用汗水与艰辛谱写的奋进之歌。从基地的规划到校园的绿化、美化,从课程的开发到活动项目的设置,自力更生、集体钻研、外出取经、邀请专家指导,基地全体教职员工用汗水与智慧,孜孜不倦,默默耕耘,立志将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基地建设成为我县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
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基地遵循“延伸学校教育,衔接社会教育,实践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坚持“以生为本,以德为先,以‘践行’为特色,以‘强能’为目标”的办学宗旨,教学上突出实践性,贯穿教育性,体现综合性,凸显示范性,采用封闭式管理,成本化运行,结合建宁县农业特色,红色经典特色开展实践活动。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结合我县教育教学实际,确定基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课程设置集中体现“新、特、实”三个鲜明特点:“新”即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内容新颖鲜活;“特”即体现“践行”特色,让学生在实践中强能,在操行中升华;“实”即适应中小学生身体心理特征实际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综合实践课设置了国防民防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德育实践活动、劳动技术课实践活动、依托建宁县反围剿纪念园资源开展参观、实践、考察活动三大系列,国防、安全、科普、环境、技能、法制、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7个主题,44项专题教育内容;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实践基地,采取内容多彩、形式丰富的主题教育,做到提升品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珍爱生命;军事模拟对抗、拓展训练让学生体验人生的挑战,磨练意志品质,发掘成长的潜能;美工制作、野炊、农业实践,让学生享受创作的乐趣,享受劳动的快乐。在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实践基地中,让学生在做
中学,学中悟,快乐与成长相伴,知识与智慧共生。在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实践基地,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舒适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让这里成为青少年求知强能的学园,实践体验的乐园,亲情洋溢的家园。
聚细流为成江河之澎湃,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基地已敞开它广阔的胸襟,期待莘莘学子扑入她的怀抱,编织梦想,铸就精彩人生;积跬步为铸千里之恢宏,建宁县中小学社会活动基地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作为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载体,尽管羽翼未见丰满,但它已抛锚扬帆,蓄势待发,一路向前;尽管征程未见平坦,但它正积极打造打造实践新天地,奏响建宁教育的新旋律!
第三篇:民族小学三生教育实践示范基地材料汇报
在实践中体验
在体验中成长
---------------民族小学“三生”教育实践示范基地申请材料
新形势下,我校面对着“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特长育英才”的伟大构想,如何更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和谐,如何深入开展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正确引导广大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并能享受生活,就成为摆在全体教职工面前刻不容缓的一项艰巨任务。我校结合自身特点,“三生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渗透、促进知行统一为关键。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年龄段,他们可塑性强。针对孩子这一年龄特点,我们思考,合理利用学校5亩勤工俭学基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科学、劳动、美术等学科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学科特点结合班会、主题队会及传统节假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除去以往单一的德育形式,通过让孩子栽种蔬菜、饲养猪、观察记录形成科技小论文等;让学生在这些具体、实际、可操作的小事中学生触摸生命、去学会生存、从心底里热爱生活,进而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具有了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孩子自主的体验中体会生命的意义,进而让学校里的课堂、生活中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生存、生活的光辉。
我校三生教育实践内容及具体目标:
1、通过开展多元生活实践,研究探索建立多途径、多方位的“三生”德育途径,转变认知型的德育观念。
2、通过学科知识整合,研究将“三生”教育有机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丰富德育形式与内容。
3、通过栽花、种植蔬菜、饲养猪为主题的生活实践的体验,使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生活化、具体化、系列化。懂得更加敬重生命、学会生存、创造生活,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研究和探讨依托“三生”教育课程资源,通过校本化的开展一系列生活实践活动优化和创新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法,构建新时期小学生德育成长框架。
我校三生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的方法和要求
1、实践活动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在实践活动中结合学生、学校实际提出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课题研究中注意收集和整理各种数据和资料,运用科学的分析、统计方法来验证结论。对照此次实践活动,组织四---六年级14个班的学生通过饲养猪和栽种蔬菜这一生活实践感悟“三生”的意义。
(1)确立实践探究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栽种蔬菜、饲养猪,知识与经验的碰撞,同学、家长等思维的碰撞,在大主题的小专题下确立自己的问题。可以利用各科教材中的开放性习题,直接引入作为探究题目,也可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验,确定探究题目。虽然大部分学生能自主确立探究问题,但也有学生无法自己找到探究内容,并且学生确定的探究内容的可行性与价值性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点拨与帮助。
①组织交流。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在准备探究前,组织全班交流、讨论探究的问题。
A、对学生自主确定的问题质疑点拨。如适时提出“你的探究想解决或说明什么问题?”“你对探究有信心吗?为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修正。
B、对不能自己提出探究问题的指导借鉴他人思维、衍生题目,也可在老师建议下选择适合的探究问题。②综合审定。对于学生的探究专题是否可行、科学,有否价值,以师生讨论的形式进行最终把握,通过审定的专题学生即可以开始研究。(2)设计方案
在前期做了大量准备的前提下,我们要求学生在具体实践之前,确定好组织形式,并设计出粗线条的方案,以便于研究。①建立合作探究小组。把探究内容相同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人数多的组,根据学生意愿适当调整,再分组。(一般4——6人一组)。分组时一般采用“优中组合”,“中差组合”原则,以便形成组内争论。②设计方案。在综合每位组员相关个性思考的基础上,讨论择优,集体完成设计。设计时充分考虑组员的分工,探究的步骤以及完成任务所需的条件等内容。
在学生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后,进行师生互助点评,综合审定。审定后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及时给予当面点拨,对于创造性的个性设想及时给予表扬,便于组之间互鉴、引用,再进行二次设计,以增强学生对完成任务的信心,促进此项探究顺利完成。(3)实践探究 确定方案以后,学生对栽种植蔬菜和青饲料及饲养猪进行了探究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相信学生,放手试飞。学生根据问题要求的不同,进行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动。资料收集与查阅,实践性的参与等。实践探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还要做好活动记录。附件一:学生的观察记录
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碰到的问题最多,可能由于某一困难的阻挡影响整个探究活动无法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指导活动。①定期与不定期汇报制度。根据活动的步骤或时间进行定期汇报,根据活动中遇到情况进行不定期汇报。②小组长联席会议。活动小组负责人与教师一起进行灵感碰撞,交流经验,讨论改进措施。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侧重于提供资源支持和策略建议,不代替学生作出决定。(4)制作成果 在大量的实践体验中,学生获得了详实的资料、数据等,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根据具体事实,把它制成与自己目标、内容、过程等相一致的问题成果,以图片、照片展示。学期期末,参与该项研究的各个班组织一次活动汇报会,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探究过程和成果,然后采用师生共评的方式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1)小组汇报、展示。合作探究小组自主确立汇报人和汇报方式,把制作完成的问题成果汇报、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附件二:小组讨论照片(2)师生共评。学生通过参观别组的成果,听取汇报等途径,进行交流探讨,然后综合组内外意见,从活动过程、研究报告、成果展示三大项七小项进行小组自评。评价分“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指导老师也根据上述内容对整个小组的表现作出评价。(3)家长评议。开放式的实践活动,家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评议成为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校“三生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无论是平时的作业还是假期作业都紧紧围绕“生命、生活、生存教育”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动手种植蔬菜和饲养猪,在勤动脑、勤动手中留心观察,把它的成长过程,惊喜发现记录下来。它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增加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收获快乐、收获真知,更重要的是体验生命的成长、感悟生命的意义。它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热情,学会了与人交流、合作和分享,学会了自立自强,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使命感。实践是道德的本质,德育实践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只有把学生品德引向实践,教育效果才能得到真实体现。实践活动体验的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对自己栽种的植物和饲养的动物的关注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对自然的热爱、环境的保护,从而更进一步领悟珍爱生命,人与自然的和谐。
小学生通过饲养猪和种蔬菜,尝试以生活实践这样一种形式进行“三生”教育的渗透,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的兴趣浓厚。在陪伴自己饲养的动物和栽种植物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仅了解了植物的相关知识和动物的生活习性,感悟更直接也更深刻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生命又是如此的有意义。原来照顾生命需要这么多的学问,要付出责任、坚持不懈„„不论是种花载草、也不论是养猫养狗。在这样的实践中,孩子们的心与之牵绊在一起。笨拙的照顾、毫无美感的照片、稚嫩的习作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孩子思想、心灵与之一同经历、一同成长的过程。栽种植物和饲养动物„„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如此,对人的生命的关注与珍爱又何尝不是如此。
问题与思考 成绩只代表着过去,对于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今后我们还应深入探究。
1、如何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学会学习,目前已是人人皆知的口号,也是“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之一。但学会学习的途径,只能是学生自己通过学习的实践去尝试、体验和感悟,而不是通过教师的上课讲授。在研究活动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总是不放心他的学生,认为讲得越多,对学生的帮助越大。因此,课堂上的讲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很辛苦,但效果恰恰与他的愿望相反,同时也失去了开展“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活动的意义。
2、如何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是实践体验活动过程中必须要经常做的工作,收集信息是处理信息的基础,而处理信息的过程又会推动调整收集信息的方向。但对小学生来说,收集信息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在实践体验过程中,他们往往情绪高涨,四处出击,收获较大。但一旦进入处理信息阶段,他们就会觉得迷失方向、困难重重,这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活动的实施质量。
3、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都手能力得到了锻练。但其中有一部分同学依赖于家长在家长的帮助下来完成的。这也暴露出这一部分学生缺乏一种责任心、动手能力差。
“三生教育”坚持实践育人的原则。“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的尝试。我们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根本要求,着眼知、情、意、行教育环节的和谐统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体验、社会公益劳动等基本途径,开展多元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之以意、导之以行,优化和创新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法,转变认知型的德育观念,丰富德育形式与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篇:2011实践基地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教学工作总结
辽中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教务处
2011-12-23
教学工作总结
忙碌而充实的一学期即将过去,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正确指导下,在何主任和舒主任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基地”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务处本着“敬业,精业,务实,求真”的精神与工作态度,认真贯彻落实基地《工作计划》,紧紧围绕“规范管理,服务教学”这一中心,统一思想,扎实工作,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狠抓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实现了本学期工作目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期末将至,为了能够使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台阶,特将本学期具体工作情况做以下几方面总结: 一,师德工作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一定要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在教学工作中,它体现在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学期,教务处积极开展师德教育,引导全体教师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全体教师法制意识,提倡建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二,抓实常规,规范教学工作.1、抓好制度落实.教学常规是搞好教学工作最根本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又是学基地教学常规落实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一个学期来,我基地在落实好学基地工作计划、教务计划的同时,抓好教学管理制度、措施的完善和落实,增强管理意识,坚持按制度办事,切实提高管理实效.2、加强常规检查.按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抓好教学常规检查,教导处本学 期进行学期初和期末二次常规检查,并及时进行总结反馈,以利于进一步的做好工作.3、抓好听课,评课活动;基地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帮助和指导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三、加强专业学科教研.认真抓好各个专业教研活动;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研究、探讨,以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9月初,基地举办了以本专业为内容的板书设计比赛,何主任亲自评选和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应用效果。9月法库来“基地”参观学习。开拓了视野,展示了“基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及教师执教能力。
四,做好实践活动的准备和接待工作
这学期,在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基地的安排和组织下,从2011年10月19日开始活动,至11月3日止,有10所学基地参加了“基地” 9个专业,即书法、烙画、计算机实训、雕塑、摄影、标本、三棋、百艺、车模、航模;和一个“三农”展室参观、学习及实践活动。共接待学生900余人。本次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推进了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
1,教务处对教学的微观了解,微观指导不够。专业教学水平还达不到要求。
2,缺少教学的竞争机制,教师的教学热情,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存在应付心理
3,教学改革的步子不够大,致使教学效果不够显著。
六,下学期工作设想.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继续完善常规制度,引入教学竞争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努力提高教学质量.2、加强集体教研活动质量,增加其活动次数。同时,积极参加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县里举办的各项教研活动。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教常新,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继续以“创先争优,探索基地新思路;形成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办学宗旨,在各项工作中有更大的发展!
辽中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教务处
2011-12-23
第五篇:教学实践基地总结
教学实践基地总结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质量提升年有关精神,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我校根据“服务教育,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宗旨,以高效课堂构建为突破口,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学校高效课堂指导训练模式”,并积极在教学实践基地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益。现将本期在教学实践基地的工作总结如下: 我校提出的“学校高效课堂指导训练模式”的基本模式可称为“三层—三同—三型—三评—三维”模式。在本期的下乡听课调研活动中,我们主要针对备课组,重点落实研讨课怎么上。在听评课中,我们建议同头课教师共同备课、说课、二次备课的基础上,同头课教师中的一名教师首先上一节课,其余三人听课评课,三人根据“三维”目标,各把一项,听课时按所分项目有重点的听,课后及时短、平、快议课,重点议个人听的内容,议共同备课说课的要求是否到位。第二位同课教师上第二次课,所听评项目与第一位教师置换,依此类推,小组成员四人讲听完,同头课教师进行总结。通过一段时间的推行,同头课小组成员的课堂教学水平均得到了同步提高。此模式的推行收到了一线教学的热烈欢迎。在本期的教学基地实践教研活动中,我还有以下感触:
一堂丰富生动高效的课堂,预设与生成必不可少。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新课程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而是对课前预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近期的教研活动,总体感觉课堂预设的东西过多,生成的东西偏少。甚至一些经小组讨论形成的一些结论与单一的学生解读并无二致,小组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与价值。很多问题学生直接可以在书本中找到,但教师就是要求学生讨论,因为没有讨论的必要,所以学生没有按教师要求去做,如何设置有价值的有效的问题,应该成为备课中慎重思考的问题。另外,课堂练习既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和提高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课堂练习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设计高质量的课堂练习题时,首先要考虑数量和质量,基本题要练足练好,要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题要能真正发挥作用,要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其次,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再次,要有针对性,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在多次的听课活动中,我发现,为了准求课堂达标率,不少教师在习题的设置上,有数量但是不注重质量,这对优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会一如既往,协同一线教师,努力做好高效课堂的每一环节,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