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汇报材料
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汇报材料.浅谈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之我见
濮家小学教育集团陈灵芸
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能安排这样一个活动,让我们互相交流,聆听到了许多老师宝贵经验,让我有了学习的机会,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汇报材料。今天我在这里介绍的,也只是一些平时工作中点滴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科学课程标准》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质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所以科学课上必须有科学活动,科学活动必须有学生参与,学生只有参与了,才能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如何抓好科学教学质量呢?
首先,我认为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目前,“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基本教学特点。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须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很多新的理念正在向我们旧有的东西挑战。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我们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为此,有必要重新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新课程下的教材不应是学生和教师学习、教育的唯一工具,而是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因此,要做到这点:
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才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
其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教材难易的“度”。在《生物的繁殖》这一单元中,教材要求学生能够对各种动植物的各种繁殖方法有所了解,学生刚刚进入科学探究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都有一定的难度,更谈不上对自己很少见到的动植物繁殖方法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删除这部分探究内容,将它放到课外以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再次,在教学中要精简探究活动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亲身经历给他们深刻地体验。因而活动多了,如何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并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的责任。而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所以与其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还不如减少两个活动或某些环节,保证充分的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了
二、有效地选取和利用材料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探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究材料的选取,而有结构的材料能提示科学概念,能反映自然现象的某种关系,能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探究,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精心设计、选择、提供的有结构材料是探究式教学得以开展的根本,是学生参与实践,自行探究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健。
1、立足提示科学概念,体现材料的启发性。
2、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突出材料的趣味性。
3、强调材料的典型性,功能的全面性
科学研究毕竟不是一两堂课的事情,也不仅是课堂教学所能完成的,它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教材的选取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时可得、随处可见的。那些精制、特制的材料不足以满足于学生的探究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更需要从一件普通的材料折射出更多的科学概念
三、巧妙地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
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情境化下的科学学习,会避免科学探究的枯燥,会使科学探究活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肌体,也会产生一个适合学生探究并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但情境创设也要把握度,不能离开创设情境的真正目的。科学课的情境创设是为了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我们不能丢失目标去创设情境创设,好的情景是能抓住学生的心,科学探究是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孩子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四、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日常的科学课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了一个研究课题后,让学生各自观察,接着再让同一小组的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马上抢着各说各的发现,随后老师请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举着手高喊:“我!我!”,叫声响回响在整个教室,唯恐别人抢了先。学生甲说了自己的发现后,教师问还有别的发现吗,可站起来的学生乙竟说了与学生甲相同的发现。若同学说得不够正确,老师会问:“你们对这位同学的回答有什么想法?”可随后站起来的学生却仍在说着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发问毫无关系。教室里乱作一团,老师终于发脾气了:“安静!我看谁听得最认真!”并指名让学生复述刚才的提问。此时,未能发言的学生在叹息声中一个个垂头丧气,有的则不甘示弱,仍在下面悄悄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有的干脆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有的虽毕恭毕敬端端正正地坐着,却一言不发。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学生既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只管自己说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中交流的目标是教师,因此当其他同学发言时与自己无关,只是在等待下一个轮到自己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工作汇报《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汇报材料》。由此看来教师十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听和说能力的培养。我们这里所说的“听说”主要是用耳朵认真地听,辨析别人的语言,做出自己的判断,并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一个过程。涵盖两层意思:一是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努力听懂、理解,从而作出积极的反应,即给予正确的评价。
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承,交替发展的。学生在表达和倾听中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还会经历把信息进行整理,在内部消化吸收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随着倾听与表达深入,思维活动的水平也就会得到螺旋式的上升,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科学教师要时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构建结构性材料,引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深切体会到科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也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科学课!那么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也将会开展得更健康更有效。
第二方面:充分发挥小组互动作用,使学生学习更具实效性
每个班的学生会有差异,会有学习困难的学生
一、设立有效的合作小组
1、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小组分组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小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决定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即小组成员是异质的这样混合编组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从而使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2、在平时学生自主学习中,开展一帮一活动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各班都有一定数量后进生,这些学生基础差,学习又缺乏自觉性。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如果不经常关心他们、督促他们,学习自觉性就更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再在上述分组小组中,将1个后进生和1个优等生进行搭配。它弥补了后进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但还不能很快解决问题的不足。为了让后进生也能在小组里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需指定同学并落实职责地去帮助、指导他,这个任务在平时就落实到优秀生身上。从而在平时学习中又形式了一帮一的讨论类型,这是对合作学习分组的有效补充和完善。
二、合作学习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师生双方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在合作学习中产生互动,彼此形成互帮、互教、互促、互联的“学习共同体”。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通过相互提问与讨论、合作与交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运用优化评价,鼓励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相合作的良性机制的形成,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由激励个人竞争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注意合作学习过程,并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能有效的把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转为小组团队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在小组中的个人责任感和合作动机,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合作学习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第三,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兴趣,让科学学习更有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教育起主要作用。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他们就一定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参与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精心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就取决于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景。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采用实验的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全面提高科学的学习质量,做好科学实验是关键一环,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计出许多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师演示“热喷泉”的实验。在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瓶上塞上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教师用热水浇在烧瓶外面,瓶里的水立刻从玻璃管上喷出,就像喷泉一样。学生看了实验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这是什么道理。这时教师进行“热胀冷缩”知识的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动手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更能提高学习兴趣。马芯兰教师也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与轻松。因此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如上“二氧化碳”一课时,让学生先把三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放在大烧杯里点燃,然后把事先制好的二氧化碳沿着大烧杯壁倒下去,结果越低的蜡烛越先灭,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作用。
四、利用媒体趣味性,诱导学习兴趣。
在自然教学中,电化教学可以通过声、光、图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比如教学地震和火山的形成这课时,首先播放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录像,把学生先带入其气氛中,使他们在没见过地震和火山时感受其情景,从而产生想了解该现象的形成原因的欲望。
总之,教师要努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设桥梁,学生就会发现科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并在愉悦中获取知识。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小学课堂教学不断地改革,经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感到新课程、新理念、有新的感受、对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本人有以下考虑:
一、课堂上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与老师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变管理者为组织者。过去的教.学方法都是课堂上教师占主要地位,对班级纪律、班级教学活动,都有教师一人操作,都是由教师自主管理。现在教师以组织者的身份,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去探究学习活动,此效果对课堂教学比较有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变主导者为引导者。过去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前半句学生说下半句,以使教学比较。现在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些问题、-些教学内容有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自己去学习去想办法解决,这样使课堂教学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变传播者为合作者。课堂上生与生之间互相合作,师与生之间互相合作,把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在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过去的课堂教学,是以教科书中的条件与问题为标准,教师讲学生听,来解决书本_上的问题,遇到疑难问题,只有教师一遍又-遍为学生讲解,去解问题的思路。对做错的题目,教师直接判错,再去给学生反复讲解,随着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出这样几句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①问题让学生提②疑难让学生解③思路让学生讲④错误让学生析。
三、在课堂上,要灵活地使用教材。
过去的数学课,在教学设计.上按教材内容,死板地进行设计,千篇一律,教学的开始、复习导入,接着学习新课、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教学课堂总结。每课都是这样,时间长了水学生都明白了每课什么时间要干什么。
教学过程,按教学模式去生搬硬套,以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模式化。
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新理念进入了课堂,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做到了教学设计开放化,根据教学内容,去设计教学活动,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上活动化,也就是灵活机动、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感到新颖、学不完的新鲜事,做不完的新鲜题,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总之,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四、在课堂上,数学教学生活化
1、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是学习新内容前,根据教学内容,教师用恰当的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要学习的内容或要研究的问题,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导入方法,接触新教材,本人惯用一些学生的生活实例去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教学中,由于恰如其分地运用导语,使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有很大的收获。
2、利用生活实例,自主探索新知识,新教材越来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去编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设计和利用学生的生活实例,自主地去探索要学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中的准备课,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1一一10这十个数字,我指导学生利用教科书中美丽的校园学生的生活实例,天天接触的地方,去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细致地观察图片,产生出丰富的内容的数据,对抽象的数有了感性的认识。单上一个1字,就引导学生发现“我看到了一幢明亮的教室”、“这是美丽的学校”“校园中有一面鲜艳的红旗”,“有一位可爱的老师”“远处有一个足球和一个很大的操场”、“一条宽广平坦的大路”,又引导学生讨论出我们周围有哪些是1,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我们教室里有一位老师”“一块黑板”、“一个黑板擦”、“一张讲桌等”。学生自行探索出关于1的数目。从头脑中对“1”有了深刻的印象。
五、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练习题
新理进入课堂,学生的课堂练习与课堂作业发生了变化,教材中改变了单纯做题的模式。随着教材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改革,本人在引导学生时练习题的设计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接触新教材以来总结出这么练习方式。
1.自主型作业,为学生创设选择的时。
2.操作型作业,为学生创设活动的天地。
3.创编型作业,为学生搭建表现的舞台。
4.生活作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园地。
5.调研型作业,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教学改革不断发展,教学理念推陈出新,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必须认真学习,既考虑教材又考虑学生,设计教法,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篇:习作教学交流研讨会
关于组织参加2013年中西部地区小学习作教学交流研讨会的通知
区属各校:
为进一步促进习作教学交流和创新,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与广西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2013年中西部地区小学习作教学交流研讨会。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讨内容:习作教学的创新。
二、研讨形式:现场课教学观摩、专家评课讲学、国内先进习作教学经验介绍、论文交流研讨。
三、组织方式:
1.光盘课征集方式:
对象:区属各校语文教师
要求:(1)习作指导或习作评讲完整内容一节课;(2)光盘制作要求DVD格式,两机位以上拍摄;(3)画面和声音必须清晰,授课环境整洁,并在光盘上注明单位、姓名,一式两盘;(4)报送光盘时,一并报送教案,做课教师简介。
2.论文、研究报告征集方式:
对象:区属各校语文教师
要求:(1)主题紧扣习作教学的改革与创新;(2)严禁抄袭,A4纸型、仿宋3号字体(题目小2号黑体字),行距1.5倍,单位、姓名标注在题目下方,联系电话标注在文章后;(3)论文、研究报告一式两份,并同意(可删去)报送电子稿。
3.报送时间:于2013年3月28日前,以学校为单位报送,附各校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4.报送地点:城西区教育局教研室。
城西区教育局教研室2013年3月7日
第四篇:小学科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观摩树标课 引领新课堂”研讨会学习体会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荣成市实验小学举行的“观摩树标课 引领新课堂”研讨会。通过聆听优秀教师执教的科学课使我受益匪浅,使我认识到自己离他们还有很大差距,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高的热情。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本次研讨会有两个议项一是由实验小学的于慧娟老师执教了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那杯水更热》。于老师的课设计非常精细,课本出现的每一个环节都面面俱到,特别是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时,从课件的设计到课堂的讲解都非常细,通过课件让学生认识了温度计,明确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后,很容易就测量出那杯水更热。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热情很高,课堂效果较好。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动手实验验证猜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亲自体验验证猜想的过程,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让学生真正地去做实验而不是去用实验器材去玩。因此,这个环节教师要充分设计好,课前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于老师在测量温度前“温馨提示”轻拿轻放(温度计的玻璃液泡不要碰到烧杯壁)、注意安全。这样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了解在试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时自己需要做些什么。我听了本节课收获很多,不仅学习了于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也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二是在教研员李立平老师的主持下,开展了评课活动,各位老师畅所欲言,会场气氛热烈,老师们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教研员指出了本节课的优点,充分肯定了李老师的课设计很精彩,本节课的知识点讲授清晰,指导实验非常到位,同时也指出了本节课的不足,如果能抓住适当的时机引入知识点,效果会更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的把学生不明白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可以灵活机动,找准切入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次研讨会发挥了名师高校课堂的引领作用,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很大。感谢实验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传授了先进的教学经验,感谢教研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一定将本次研讨会学到的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崂山完小 石岩 2014年9月26日
第五篇: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学习汇报
“第十八届全国小学作文教研研讨会”学习心得
柳健美
2015年7月中旬,有幸去石家庄参加了“第十八届全国小学作文教研研讨会”活动。此次活动是由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我们曾经订阅的《快乐作文》杂志就是该传媒集团出版的。
作文教学,经常不被重视。扪心自问,我缺乏系统的作文教学理论,也没有成型的教学思路,因此作文教学是困扰我的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也由此,去之前,我是非常渴望学习先进理论的。
这次活动主要有三位专家的观摩课及报告和几位年轻教师的展示课组成。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并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主要的学习心得。
作文是热点,也是难点,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何捷老师一直啃着,而且啃得津津有味,啃出了系列精品课堂,以至于凡有作文教学研讨会、观摩会、交流会,都有何捷的课,甚至有的阅读教学观摩都有何捷的精彩作文展示课。作文课上到这种境界,在全国恐怕也只有何捷一人,或者说在新生代的语文教师中,没有人在作文教学课上,灵活、多变、有趣,以至于学生不觉得是在上作文课,而是在好玩的听着故事。何老师长得有特点,脑袋大脖子粗,印堂发亮,似有佛像。也因此他上课的特点是学生怎么舒服怎么做,“手臂放那么板,脑子就听不进去知识”。这是他的观点。这次何婕老师的观摩课题是《何婕老师“紧急求助”》。他让学生猜测老师求助的是什么呢?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是更没有老师需要求助的问题奇妙。他列举了一系列很莫名其妙的问题,比如“都说神仙住在天上,为什么我乘飞机时没有看到?”再比如“天黑了,太阳公公到哪里去了?”等等。这样奇妙的问题首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整堂课中来。其次这样的问题,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所拥有的梦幻世界,所以回答起这样的问题来也是口若悬河,娓娓道来,大有说不完的话。那么学生该怎么来组织自己的答案语言呢?这就是何婕老师要告诉大家的作文的写作结构——总分结构,一句话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分述,举实例介绍自己的观点。还让我记忆很深的还有一点,就是展示学生的作文的时候,不是简单的老师拿到台前读读评评,或者学生自己到前边读一读。而是选出回答同一个问题的几个学生组成一组,让台下的学生党评委。当学生读完文章的时候,小评委们不需要说话,只是通过掌声来表达自己是否满意同伴的作文。“小孩满意就好!”这是他的观点。老师是不对学生的作文做任何的评价的。对于这一点,我觉得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适用的,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作文的讲评有点不够彻底。
由于某些原因,管建刚老师的讲评课《一件父母关心自己的事》没有上成,很是遗憾。而是上了一堂指向作文的阅读课《黄山奇松》。对课文的写作结构和语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便为作文教学服务。
他的讲座《儿童作文: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很具体,很详细。他讲到“自己的话”首先是学生自己母语学习时的话,我们不是训练,而是寻找,帮助学生习得自己的话。其次“自己的话”一定要是真心话,是自己的心里话;其三,要说这个时代的话,鼓励学生使用流行语。他展示了学生的一些作文,学生所使用的语言真的是自己的话,很大胆,很开放。“管建刚是一个无任何外表特征,无一点表情的双性动物。管建刚就是以互相发表作文为诱惑,让我们为他疯狂写作,再这样下去,我们就是木偶,管建刚的木偶„„”
张祖庆老师的《语言的魔力》,是以《金钱的魔力》中的片段为范本,让学生仿照老板无厘头的话,不分段,不加提示语,写一写妈妈的或者别人的唠叨。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了之后就要有所写。因为他主张“读写本一体,何须分两家”,并围绕此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他首先追根溯源为我们分析了古代及近代“读写结合”的各个流派的发展及存在的不足;接着提出当前课改形势下“读写结合”如何实现时代突围,以及读写结合的多种突围路径。他指出:“语言学习是一种整体混沌的输入与产出,读写是一体的,语文要指向言语智慧的理解与运用。”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他提出三种实践路径的突围。路径一:不同文体,侧重各异;路径二:创新载体,读写联动;路径三:基于单元的“大读写课程”。每一种路径的解读,张老师都是通过分享大量的实际教学案例来展开的,让在座的老师颇有共鸣。张老师认为阅读是长根的事业,根深才能叶茂,学生只有拥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促进写的发生。但是太单一的模式又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这就要求老师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寻找、创新载体,激发学生读和写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创新载体,读写联动”的路径板块,张祖庆老师从绘本读写、童书仿创、经典熏读、微电影VS微写作、实用文写作、项目写作和博客写作等七个创新路径,结合其研发的经典案例进行读写结合时代突围的解读,老师们更是听得如痴如醉。特别“博客写作”、“微电影与创意写作”为老师们全面开启了语文课堂的“微”时代,让老师们获益匪浅,跃跃欲试。张祖庆老师的讲座将一位名师善思善学的教育情怀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实例、幽默的语言获得了我区语文老师的认同。本次培训活动的开展,老师们不仅从名师的言传身教中学到驾驭课堂的教学技巧,拓宽了教学思路,更难能可贵的是大家已经跃跃欲试提前进入自我反思,自我改变、自我探索中。张老师的讲座令人受益匪浅,正如他所说的“最好的教育就是修炼自我”,听完专家的报告,我觉得:
作文课堂应该是轻松的课堂,要给学生呈现轻松的写作环境,不要让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发慌。
作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课堂,不是谎话、大话、空话的课堂。
作文课堂应该是生活的课堂,和生活结合,才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作文课堂应该是跟时代结合的课堂,时下某些流行语、网络语,可以允许学生用到作文写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