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发展性教学评价研讨会交流材料
小学英语口语发展性评价探索
在课改的春风下,学校全体教师沿着新课标的道路,本着“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们英语科组的全体将科研的重点放在了小学英语口语的评价方式上面。就是说如何正确地对学生展开英语口语评价。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要“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但是,作为小学英语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评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或是只作为应试教育考试制度的组成部分,以终结性评价,即测试的形式出现,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即以人为本。我们根据这一基本理念,在小学英语口语发展性评价方面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转变观念,引入形成性评价。
当小学英语评价刚引入口试的时候,由于我们对口试的认识不足,使我们的口语评价一度走入了形式化,走过场,一次口试定终身的误区。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关于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与功能,它是这样解释的:“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随着对新课程标准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我们认识到口语评价是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以前进行的口语评价方式多是在期末集中组织、师生面对面快速进行形式单一的口语测试。这种测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测试结果也是偶然的。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这样的口试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实际的口语能力和有效地促进学习,所以,后来我们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形成性为主的口语评价。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所以,我们觉得对学生的口语评价应注重其过程,因为它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我们绝不能用一次简单的面对面测试成绩来作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评价。
二、改革终结性评价。
一些老师在进行口语评价的时候,其内容是非常单一的,关注的只是英语学习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体差异;关注了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我们认为这样严重限制了学生多方面才华的发挥,过于片面。我们主要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
1、评价方式多样化。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唱、演的技能和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检测,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并乐在其中。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对每个年级学生进行的口语评价也各有侧重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选择他们喜欢的SONGS,RHYMES OR CHANTS,辅以看图读词、听音做动作和用一些简单的日常交际英语进行简单对话。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一些常规的口语训练外,我们则将侧重点转向语言交际。对中年级学生,重点是要求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情景表演,要
求进行适度的改编;而对高年级学生,则要求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创作全新的FREE TALK、SONGS、CHANTS、RHYMES等。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学校从中年级到高年级,每节课都利用课前的2—5分钟进行FREE TALK或其他表演,每个班的学生都分成6到8个小组来,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他们参与口语评价的兴趣。
2、评价内容自主化。
这是说我们在进行口语评价的时候,只是给学生定个大方向,具体的内容有学生自己去选择。比如说在要求学生进行FREE TALK表演的时候,他们说什么内容,几个人说,怎么演等,教师都不作太多干涉,基本由学生自定。但鼓励学生尽量进行小组合作,多帮助口语弱的同学。
因为表演的好坏不但与个人的得分有关,还关系到自己小组的得分,所以各小组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帮助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过去的评价多是老师评学生,学生处于被评、被考、被管理的被动状态。我们在工作中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不仅是教师,还可包括学生和学生家长。并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形式相结合。
就如附表:员村小学英语口语评价表,在“拼读单词、背诵
课文、情景表演和日常会话”每一项的评价中,都有自评、互评、师评和家长评,力求对学生的评价全面、正确。表后还有“自我小结、同学寄语、家长鼓励和教师鼓励”。通过与学生关系各异的不同主体,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评价,特别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提高其自信心。这样让学生对自身的表现有更清楚的了解,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评价,从而不断改善自我。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们学校的英语口语评价工作比以前有了很多的改进。学生的学习更主动了,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信心更强了,学习的效果当然也更好了。
《翠鸟》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翠鸟》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通过对翠鸟美丽的羽毛、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时机警、敏捷的特点描写,最后归结到对翠鸟的喜爱,层次非常清晰。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爱鸟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纯真善良,富有爱心。在他们居住的周围,时常可以看见麻雀、鸽子等小鸟,像翠鸟这样的水鸟他们却很少见到,加之翠鸟又如此漂亮,孩子们对《翠鸟》这篇课文的学习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精力不易集中,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赏”中学,在“玩”中学。
三、教学重难点:
鉴于以上的文本以及学情分析,我认为本文的教学,1.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 5
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美,受到爱鸟的情感陶冶。2.难点是抓住动物特点,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有顺序的描写。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衫”等10个生字,会写“疾”等14个字,掌握“疾飞”等11个词语。
2.技能目标:能读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外形特点写具体的,理解课文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写法,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及方法,激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五、教学流程预设:
(一)看图揭题,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展示:翠鸟图片“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板书课题)我们一起和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再亲切一点。”
2.学生读课题质疑(你想知道什么?)(翠鸟的外形、住处、捕食等)
3.“那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欣赏翠鸟的美文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出示课件)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2.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自己朗读全文,提出要求:注意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做到不添字漏字,不理解的词可以采用翻阅工具书、借助上下文理解等方法,也可以请教你身边的同学或老师。
学生自读自学完后,安排同桌互查互助。
在交流中,教师相机出示课件(识字写字指导)
3.抽生朗读课文并借助媒体指导学生朗读(出示课件:播放分段朗读动画)
(三)细读课文,感悟鸟美,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师:同学们真能干啊,不用老师教就把生字学懂了,真了不起!请你再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用你最棒的朗读方式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并在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写上你的感受,你能行吗?”
(四)品读课文,感受文美。
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
1.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教师提问: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
2.四人小组自学。
3.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小巧玲珑”的意思。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4.你能在这段话里发现几种颜色?从这些颜色你能感受到什么?老师点拨:我们小朋友以后要把一件东西写漂亮,也可以用上一些颜色词,你积累的颜色词越丰富,就能把这件东西写得越美丽。教育学生平时也可以做些积累,为将来的写作打好基础。学生再读这一段。
5.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读一读。
6.片段仿说:课件出示翠鸟图片。让学生模仿第一段的写法,说一段话。
师:翠鸟不仅漂亮而且机灵,还擅长捕鱼。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翠鸟是怎样捕鱼的吗?引导学习二三自然段。
师生互读
引导学生读好“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等句子(此时向学生动画演示翠鸟捕鱼的情景)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投影出示两组句子,让学生比较。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
这么可爱的翠鸟,你们不想把它的形象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请同桌或小组合作,拿出画笔,把老师事先发给大家的翠鸟(轮廓)涂上美丽的颜色。老师有一个要求,必须按照文章中描写的顺序和特征进行涂色。抽一名最勇敢的小画家在黑板上来给大家画出来!
展示作品,评议作品。
同学们,翠鸟不仅美丽而且机灵,老师真想捉一只来饲养,大家说老师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给时间四人小组讨论,让学生抒己见)
生1: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
生2: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
生3: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
生4: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不错,小鸟跟我们人类一样生活在地球上,它也有它自己生活的权利,她也需要自由,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而伤害它们,不仅如此还要好好地保护它们,跟他们和平相处,跟他们交朋友,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会越来越美丽……
五、拓展探究,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
翠鸟漂亮吗?来,你来做做这只美丽的翠鸟,作个自我介绍吧!课件出示翠鸟
六:课外实践
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和资料,办一期以鸟类为主题的手抄报。
七: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 小巧玲珑
翠鸟
疾飞……一眨眼……
活动: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
只有……还
《翠鸟》说课稿
一、文本解读:
《翠鸟》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通过对翠鸟美丽的羽毛、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时机警、敏捷的特点描写,最后归结到对翠鸟的喜爱,层次非常清晰。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爱鸟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38名学生,家住农村,他们纯真善良,富有爱心。在他们居住的地方,时常可以看见麻雀、鸽子等小鸟,像翠鸟这样的水鸟他们却很少见到,加之翠鸟又如此漂亮,文本文采飞扬,孩子们对《翠鸟》这篇课文的学习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精力不易集中,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赏” 9
中学,在“玩”中学。
三、教学重难点:
鉴于以上的文本以及学情分析,我认为本文的教学,1.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美,受到爱鸟的情感陶冶。2.难点是抓住动物特点,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有顺序的描写。
四、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准备采用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将学习内容生活化、情景化。2.启发式讲读法: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议议,巧妙借助媒体的简捷直观帮助学生解决重点,突破难点。3.读写结合:抓住课文的教材特点,进行仿说,为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的达成做充分准备。
(二)说学法:1.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总分段式的结构和构成(迁移法)。2.在讲读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法)。
(三)说理念:1.教是为学服务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我特别注重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3.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或陌生往往是理解文本的最大障碍,而多媒体资源的丰富性、直观性、生动性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又能极大的丰富学生的认知和积累。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衫”等10个生字,会写“疾”等14个字,掌握“疾飞”等11个词语。
2.技能目标:能读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外形特点写具体的,理解课文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写法,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及方法,激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六、教学流程预设:
(一)看图揭题,导入新课
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翠鸟》一课的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板书课题“翠鸟”。”课件展示:翠鸟图片,(注:此时点课件中的“图片资料”)“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我们一起和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再亲切一点。”
2.学生读课题质疑,你想知道什么?(翠鸟的外形、住处、捕食等)
3.“那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欣赏翠鸟的美文好吗?”顺势就过渡到第二环节。
如此导入新课,学生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配乐朗读──出示课件(课文朗读)。(注:此时点课件中的“动画朗读”)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这样设计,一是让学生养成看到课题思考内容的学习方法;二是制造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读书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同时学习在倾听中思考。
学生初听后交流:外形、捉鱼、住处。
2.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自己朗读全文,提出要求:注意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做到不添字漏字,不理解的词可以采用翻阅工具书、借助上下文理解等方法,也可以请教你身边的同学或老师。
学生自读自学完后,我安排同桌互查互助。
在交流中,教师相机出示课件(识字写字指导)(注:此时点课件中的“生字学习”演示一个字“翠” 或“衫”教材中没有也可以演示这个生字,这只是一中教学理念和导向)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教师只需要适当帮扶就可以了,课件的充分运用,枯燥乏味的生字教学一下子变得生动而有趣、直观而且规范,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
3.抽生朗读课文并借助媒体指导学生朗读(出示课件:播放分段朗读动画)。(注:此时点课件中的“分段学习”并演示一两段)
(三)细读课文,感悟鸟美,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在初读感悟的基础上,我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学课文:“同学们真能干啊,不用老师教就把生字学懂了,真了不起!请你再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用你最棒的朗读方式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并在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写上你的感受,你能行吗?”
设计意图: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心智在灵动的文字与美丽的情感中恣意徜徉。然后,我安排四人小组进行学后交流,让学生学会从他人处获取知识与经验,同时也起到帮助学困生读懂课文的作用。
(四)品读课文,感受文美。
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注:此时点课件中的“分段学习”并演示第一段)
1.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教师提问: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
2.四人小组自学。
3.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小巧玲珑”的意思。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4.你能在这段话里发现几种颜色?从这些颜色你能感受到什么?老师点拨:我们小朋友以后要把一件东西写漂亮,也可以用上一些颜色词,你积累的颜色词越丰富,就能把这件东西写得越美丽。教育学生平时也可以做些积累,为将来的写作打好基础。学生再读这一段。
5.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读一读。
6.片段仿说:课件出示翠鸟图片(注:此时点课件中的“图片资料”)(图片资料翠鸟图),让学生模仿第一段的写法,说一段话。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这一设计让学生把新学知识当堂巩固,反馈,而且这一迁移从这课时的教学内容中挖掘,并不游离。
过渡语:翠鸟不仅漂亮而且机灵,还擅长捕鱼。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翠鸟是怎样捕鱼的吗?引导学习二三自然段。
(学生热情高涨,师生互读。)
引导学生读好“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等句子(此时向学生动画演示翠鸟捕鱼的情景)(注:此时点课件中的“分段学习”然后点屏幕右上角的“分段动化”3,但是这里的“叼”字动画没做对,请马兄慎用)13
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在投影出示两组句子,让学生比较。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
过渡语:这么可爱的翠鸟,你们不想把它的形象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请同桌或小组合作,拿出画笔,把老师事先发给大家的翠鸟(轮廓)涂上美丽的颜色。老师有一个要求,必须按照文章中描写的顺序和特征进行涂色。抽一名最勇敢的小画家在黑板上来给大家画出来!
(学生画翠鸟,在活动中背诵,边画边用语言描述──这一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背诵课文。然后指名背诵,展示作品,交流背诵经验,评议作品。)
过渡语:同学们,翠鸟不仅美丽而且机灵,老师真想捉一只来饲养,大家说老师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给时间四人小组讨论,让学生抒己见)
生1: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
生2: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
生3: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
生4: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不错,小鸟跟我们人类一样生活在地球上,它也有它自己生活的 14
权利,她也需要自由,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而伤害它们,不仅如此还要好好地保护它们,跟他们和平相处,跟他们交朋友,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会越来越美丽……
这一环节的设计,文道结合,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五、拓展探究,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
文本是教学的载体,也是把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引至课外的一个桥梁,“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所以,在学完本课后,我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文本中走出来,通过角色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1.翠鸟漂亮吗?来,你来做做这只美丽的翠鸟,作个自我介绍吧!课件出示(小演员1);(注:此时点课件中的“小演员” ──翠鸟)
2.你还记得我的爷爷老渔翁吗?以前你们来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很多翠鸟,可是现在……翠鸟几乎看不到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你猜猜看,并模仿年轻渔翁的语气来说一说。课件出示(小演员2)(注:此时点课件中的“小演员” ──老渔翁)
六、作业设计:趣味游戏,课件出示(趣味游戏3)(注:此时点课件中的“趣味游戏”)。
这样的设计,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实现了学中玩,玩中学,这样的学习,岂不快哉美哉!
七、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 小巧玲珑
翠鸟 疾飞……一眨眼……
活动: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
只有……还
说明:该设计是作者阅读教材,学习教参,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后形成的材料,曾用此 15
稿参加了一次市级的说课比赛,获得了较高等级奖。
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有关0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
2、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面八方则运算中的特性。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进一步对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重点难点
2、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3、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4、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5、教学过程 i.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150+90= 43-0= 52-25= 0 +50 = 0×135= 0÷12=
学生口算后两题时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前两道已学过的含有0的加减法算式来对乘除法算式中含有的0的算法进行归纳。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任何一个数加0或0加任何一个数和0减任何数或任何数减0,它们所得的结果都是原来的那个数而不是0,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它们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如果要课堂上有学生提出我们以前学习的含有0的减法只说了任何数减0得任何数,但如果是0减任何数还得任何数吗?
教师:“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进行探讨。”同时并夸讲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好。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28+570÷3×2 112-47×2 ii.教学实施
1、回忆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 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0÷5=0
2、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5÷0=□ 0÷0=□(2)引发思考(3)小组交流
(4)举例说明观点
观点1:如果被除数不等于0,如5÷0,它的高商不论等于几,与除数0相乘后的结果都不等于5。
观点2:我们来讨论“0÷0”,它结果是多少呢?可能有的同学认为“0÷0=0”。也有的同学认为“0÷0=1”(相同数相除,商是1)。实际上“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的积都来等于0,也就是说“0÷0”的结果有无数个。
观点3:根据上面同学的分析,我认为如果0作除数,要么没有确定的结果,要么有无数结果,没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3、拓展练习
(1)教师让学生先明确题意。(2)分组探究(3)交流反馈 iii 课堂作业设计 计算
0+8= 22+17×0= 0+7+7= 0×8= 56×27×0= 74-74+19= iv.思维训练 巧算 3300÷25= 1320×500÷250 v.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应注意什么问题。
《有关0的运算》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5课时“有关0的运算”。
一、说教学达标情况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零散地学习了有关0的四则运算,并从大量的实际计算中感受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性,只是还不能将它们系统概括出来。基于以上,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3点:
1、通过分析归纳,使学生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并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利用0的特性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3、帮助学生将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他们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从刚才的教学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较好,学生基本能概括总结出“0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性”,并能运用这些特性进行四则运算。
二、说教法运用情况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迁移法、类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阅读法、归纳法等,通过由旧知引入,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出了“有关0的运算”,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也培养了他们归分析概括、归纳整理及看书质疑的能力。(1)首先用一组有关0的口算题引入,不仅让学生落实了口算训练,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0有关,易学易懂,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归纳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由于学生已经会正确计算有关0的运算,从计算中也感受到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性,只是还不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而且这些知识点在头脑中也只是零散的存在,所以本节课我设计通过一个“记录单”来帮助学生分类整理和归纳。
从刚才的教学看,学生首先通过口算有关0的式题,在口算的过程中,唤醒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性”的记忆;紧接着根据算式的分类,让他们感受到这些知识要按四则运算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根据分类的结果,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归纳、举例说明、展示汇报,师生共同整理出有关0的运算。在展示汇报时,教师还注意适时引导学生对特性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如:在加法中,“一个数”表示的是哪些数?以帮助学生对特性的全面理解。整个教学流程清晰自然,以学生为主体,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始终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线。
(3)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选择了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其目的是想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同时也让孩子们有一个交流碰撞的机会;然后再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教材中的解释,之所以这样设计,是考虑到:这个说明是孩子们是很难想到的,而且也想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数学书的习惯;最后再让学生交流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一方面是想了解学生阅读理解的程度,便于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另一个方面也是想培养学生养成看书质疑的能力。
从刚才的教学看,孩子们通过独立阅读,自我理解配以教师讲述,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理解了“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较好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4)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制造轻松愉快气氛。如:用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起到了一个课中小结的作用,同时也是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过后,放松一下,继而用最佳状态投入到下一轮的学习中去。
三、说学生活动情况
(1)教学中由于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争先恐后举手回答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2)教学中由于设计了分组活动,每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记忆深刻。
(3)本节课分层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练习,如:“我是口算小能手”,是新授部分的随堂检测,“小法官判一判”、“辨一辨比大小”和“想一想 填一填”则是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其形式都是设计全员参与,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训练。
四、说课堂结构实施情况
(1)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程序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在系统整理“有关0的运算”中,重视提升学生能力,各环节之间联系紧密,有讲有练,能完成当堂目标测评,且效果较好。(2)本节课各环节时间分配合理。
(3)本节课板书重点突出、系统明了,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在教学中,有的地方预先考虑不细,如课件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教师语言不够简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一望无际”等词语。
2.学习课文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特点的有关段落,并进行写法的迁移,练习仿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难点:学习课文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特点的有关段落,并进行写法的迁移,练习仿写。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闰土形象挂图以及鲁迅资料。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激趣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2.教师:《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故乡》。鲁迅何许人?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3.引导学生展示资料:你们还对鲁迅有哪些了解?
学生A: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确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
学生B:写有《呐喊》、《阿Q正传》、《彷惶》、《狂人日记》、《野草》等著名}乍品。学生C:……
4.教师:那么,鲁迅在《故乡》中,为我们刻画了怎样的一个少年闰土形象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少年闰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⑵想一想“我”和少年闰上的关系。⑶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读一读。⑷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2.认读生字,积累词语。
⑴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其他正音。
⑵教师进行辱强调:字音:“闰、缚”;字形:“闰、缚”。⑶教师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中巩固。
3.指名反馈:刚才在自读中,你们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呢?(学生说,同学间互相帮助理解。)
祭祀:指在一定的时节备供品向神佛致祭,求保佑。仿佛:差不多、相仿。所谓:所讲的。
獾猪:一种生长在森林里的小动物,属于鼬科,模样非常可爱,毛分黑、褐、白三色,种类很多,分猪獾、狗獾、人獾等等。群居,食性杂,喜欢破坏农作物。
4.教师指名反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少年闰土和“我”是什么关系吗?(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又是朋友的关系。)
三、品读句子,初感闰士形象
1.教师:同学们,虽然闰土和“我”仿佛年纪,但是初次见到闰土,闺土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我”初次见到闰土时的情形。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语段。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 21
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出示闰土形象挂图,教师:读了这些语句,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反馈:年少、健康、可爱、活泼)
5.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体会到的?(培养学生品析语句的能力)
6.教师小结:短短的几句话,作者抓住了闰土外貌的特点:“紫色的圆脸”、“戴小毡帽”、“套银项圈”,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年少、健康、可爱、活泼的农村少年形象。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对闰土的喜爱之情)
8.拓展练习:现在,请同学们仿照这些语句,抓住特点写一写身边小伙伴的外貌。9.学生仿写,教师巡视辅导。10.赏析优秀片段,集体评议。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就是闰上留给我的最初印象,他年少、健康、可爱、活泼,很快就和“我”成了好朋友。
五、布置作业
少年闰土说课稿
《少年闰土》是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五个环节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五段,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
(1)采用倒叙的手法:(2)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通过人物作者:李玉环
来源:本站
时间:2012-4-28
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
2、教材位置
本组教材是教材的第五组,编排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上承五年级上册以人物为对象的专题“走近毛泽东”,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一篇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的小说《故乡》的一个片段,课文后安排“资料袋”——鲁迅简介,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本篇课文是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从课后题的安排上可以看出,我们需要从朗读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闰土所讲的四件事,感悟情感,从中领会继续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手法。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上册后半学段,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还有,写文章的年代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三、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9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无端、稀奇、如许”等部分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通过学生体会读、分角色朗读、学生动手写、画一画等方法理解闰土所讲的四件事,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四、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2.继续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第16自然段,领悟其中蕴含的含以及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由于在第一课时学生已认识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并学了一至五自然段。因此,我一开课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复习与回顾课文内容中导入新课。我一边出示课件一边听我的配乐介绍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这样处理,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当中,从而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从而加深了对闰土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重研读,创教学新路,。
教学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的少年闰士,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如何能够让学生既学得有兴趣,他们的讨论又能做到有的放矢呢?我设计的课件是开放而又灵活的,学生说到那就出示那。教师既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也能及时 23
调整他们学习的方向,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后通过交流,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感知教学内容,少年闰土的形象就在他们的脑海中凸现出来。我在对重点词句的研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特点,寻找最能体现性格特点的地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把学生真正当做了课堂上的主人。
(这一部分结合教案、幻灯片来讲内容为教案的二三部分)以评价代讲,以画代讲,以读代讲,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捕鸟”这一部分时,我用课件演示,同学评价老师的课件做得好坏,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看书。从书中寻找好坏的理由,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认真读书,缜密思考,他才能知道并讲得出好坏,这样不仅避免了单调的讲解,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在教学“刺猹“这一部分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去给读书的同学挑刺,“他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读得好”或者“他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这个挑刺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帮助别人理解了文章,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教学“海边拾贝”时,(出示许多漂亮的贝壳课件)我采用欣赏、谈感受来体会闰土的知识丰富,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在教学“看跳鱼儿”让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研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拨亮学生思维过程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能探讨出一些问题。但也有他们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这就需要老师在关键处一点,带他们探究,这样课堂就不流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对字、词、句、段的学习也落到了实处。学习了四件稀奇事后,学生对闰土的人物特点有了比较鲜明的印象,但对“我”与闰土之间的感情却没有深入的体会。
在教学突破难点时,对“啊,闰土的心早有无究无尽的稀奇的.....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句话的理解,需要点拨,在教学这种难点句子时,我在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1、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指哪些?
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
3、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别带着赞美、钦佩、向往的感情反复读中心句,读中悟情,强化重点训练,营造情感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与“我”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课将尽而情真浓”的境界。叶老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阅读教学中抓文章思路的重要性。为此,我在摸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合理设计自己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课文,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最佳境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四)课后拓展
我建议孩子们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五说板书
看瓜刺猹
机智勇敢
雪地捕鸟
经验丰富
海边拾贝
看跳鱼儿
聪明能干
简洁而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展现了写人记事一类文章的特点,充分的凸现人物形象。
六、总结
总之,我在体现新课标精神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积极的、努力的尝试。当然,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如何在开放性课堂学习活动中,真正让全体学生都能各有所获,得到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发展;在语文积累,有感情朗读指导,教学环节过渡等方面也还需要改进。为了让学生得到发展,我愿努力探索。
2012.5.24 25
第二篇:小学英语研讨会交流材料.
小学英语研讨会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在这里交流小学英语教学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已成为发展趋势。英语是让同学们感兴趣的一门课,但也是让同学们很头疼的一门课。照顾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小学的英语教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均要富有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下面我谈一下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
例如,在教完数字1-10后,我让孩子们拿出乒乓球,如果老师发出的指令是:"Ten."则学生边打球边用英语数数,这样既玩了球,又复习了数字,一举两得。还有,在教学Body时,我让孩子们一起来做Touch游戏,老师发出指令,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重复身体部位名称。如,老师说:"Touch your mouth."学生边指自己的嘴巴,边说:"Mouth, mouth, this is my mouth."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二、演一演、说一说、唱一唱。
表演是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更有爱表现的欲望,如在教学Animal时,让他们抓住每种小动物的特征,边读单词边做动作,边做动作边找相应的单词卡片,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就特别高涨。在教学活动中,我还发现孩子们很喜欢唱歌,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听一些英语歌曲,既可以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强记忆,活跃气氛。如,唱歌曲"The days of the week.",学生能很快地记住Sunday、Monday等单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听一听、说一说、画一画。
这种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在头脑中将英文单词与相应的图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分辨、记忆单词的能力。例如,在学习hot, cold, rainy, windy等表示天气情况的单词的同时,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单词的意思。如:戴草帽或摇扇子表示hot,打伞或穿雨衣表示rainy,头戴纱巾或树枝摇摆表示windy,戴墨镜表示sunny……又如,在教学My clothes时,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画出衬衫、毛衣、裤子等衣物,同时,我还让他们根据要求给这些衣服涂上不同的颜色。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既巩固了新学的单词(衣服名称),同时又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颜色)。
由此,我认为趣味活动已成为小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英语的理由,这些趣味活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凡事皆有度,趣味活动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教师把握不好时机和深度,那么有时反而会使教学步入误区。
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和方法,让孩子们既学到正确无误的语音、单词和句子,又体验到学习的快乐。2012.5.24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性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性评价尽管很多教师都会说“评价”两个字,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却把评价简化成“考试”,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展示;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
尽管很多教师都会说“评价”两个字,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却把评价简化成“考试”,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展示;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性评价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
一、树立新的评价理念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要以发现学生“好”的方面为主,要注意多给学生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留下成长与进步的足迹,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得到更大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基础、性格、智力等都存在着差异,要使其达到同一层次的目标,是不现实的。同样的评价,对于这个学生是合适的,而对于另一个学生可能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对于相对落后的学生,要千方百计抓住其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发现,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后进生心灵的甘露,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教师切莫让他们产生被遗弃的感受。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评价应重在激励他们创新,而不能满足于一般方法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和探索欲。因此,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褒奖要与他们实际付出的一致,使他们感到不愧于接受这些表扬。如果对他们解决一些容易的问题大加赞扬,不但不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反而使他们缺少征服难题的勇气。当然,当他们的学习的确有水平或创见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另外,在进行达标检测时,命制试题力求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作出不同的解答,使同一道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不同水平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反映,尽可能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三、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有一条横幅,上面写着这样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三句话是很富有哲理的,在实际学习中也的确如此,只有学生亲自参与进去,亲自走完由不懂到懂的全过程,才会理解深刻,记忆长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评价的重心应从过份关注学习的结果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
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同时,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仅有正确的结果代表不了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真正的能力和水平是要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同样,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也应该是在过程中被培养和发展的,因此,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成了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新亮点。
四、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多主体参与的过程,因此,在评价时要改变单一的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新体系,使传统的被评价者——学生及家长也成为共同参与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评价中,教师、学生、家长应有所侧重,知识组成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学生完成,情感与态度、学习方式由学生、同学、家长、教师共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促使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充分利用家长的智力资源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孩子进行提醒和指导。同时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五、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教育的复杂性,以及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性,采用单一或是单纯定量、定性的方法评价复杂的教育现象,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因此,需要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其不足,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1、作业分析。作业是日常教学质量的体现。作业分析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业分析分两类:一是分析学生现成的作业,从作业完成质量以及改正来评价;二是现场提供作业,通过学生完成该项作业的水平和能力来评价。
2、课堂观察。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或进行练习时,通过课堂观察,教师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给予指导与矫正。
3、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用来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是对学生个性化的评价。成长记录袋收录的内容有: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资料;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自认为满意或成功的作品、作业;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探究活动的记录;单元知识总结;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最喜欢的书;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学生的自我小结与反思等。
4、二次评价。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差异,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逐步达到要求。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案觉得不满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予评价,并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二次评价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纵向发展状况,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第四篇:发展性教学评价
发展性教学评价
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文件中,强调建立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能力的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以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等理论为基础的。一方面注重教师个人价值、专业价值的体现,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业务能力和创新素质,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发展性课堂教学平台,有效地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一)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特点
1.形成的而非终结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课堂回答与教师预设的答案吻合的程度,而对学生的思考过程、思维品质漠不关心。而发展性课堂评价虽然也注意到学生答案的正确度,但更重视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发展、推理与创新能力的显现。2.多元的而非单一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简单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追求答案的一维性和纯知识化方面,运用单一的评价手段与方法,评价显得苍白无力,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性的课堂评价则强调丰富性原则,从多元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评价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评价的标准是多重的;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
3.互动的而非单向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绝对裁判者的身份来评判学生,主观色彩过浓,使学生难以获得客观的评价,也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严重对立。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注重评价中的互动,以使学生的心灵世界产生强烈的共鸣。4.发展的而非奖惩的。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以奖惩为主要目的,视奖惩为引起学生重视教学和使学生课堂表现更为优秀的法宝。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相信学生的判断能力,承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立价值,尊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尽管偶尔也会使用一些必要的奖惩,但它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的而非奖惩的。5.动情的而非冷漠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过分注重客观性,由冷静变为冷漠,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而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则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强化情感的因素,学生能够从教师情感化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得体的态势语中,充分领略课堂教学的乐趣,感受老师的澎湃激情和殷殷期望。
(二)基于学生发展的评价
1、基于学生发展评价的理念
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评价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应该以此为己任。基于此,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和主体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的理念和评价体系,就是我们所提倡建立的发展性的学生评价。教育应该促进学生的发展——全人发展、主体发展和差异发展。发展性评价的关键是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而不是用一把固定的尺子对学生进行分类。它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评价理念,其理想的情况是,教学和评价融为一体。它的根本特征是:结果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并重,重在学生的思考和发展过程;评价角度多元化(评价对象面对全体学生、评价内容多样、评价标准多重性、评价方式多样化);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一种互动的评价,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非奖惩;评价要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暖意和鼓励,是一种师生情感的交流。2.常用的发展性评价方法 1)学习过程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可以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还可以使学生从一系列考试的消极应付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档案袋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存”、“反思”、“交流”——存放自己的作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之间的互评和交流。一般来说,典型的档案袋只包括已经完成的作品。
学习过程档案袋不只是一个储存各种材料的容器,主要是提供了一种方法,使教师和学生针对学习与个人发展进行对话。这样的对话也可以在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这样课堂就变为了学习的实验室,有助于学生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思考,有助于他们的发展,也能较为全面的评价一个学生。2)真实性评价
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有时也被称为“能力评价”、“绩效评价”、“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应该包含一个真实性任务,即类似于某一具体领域的专家所面临的那些真实生活活动、表现(performance)或挑战,它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的特征,需要像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这样的高级认知思维。而高级思维技能指需要相对复杂认知操作的技能,像概念形成、分析以及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是指运用高级智力过程的思维,如认真分析论点、思考其他观点、评价其他观点并做出适当的结论。真实性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展示出他们对必要学习知识的掌握,其评价的关注点是学生能够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学习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了解评价的标准,以便学生能够运用标准评价自己的工作。
(三)基于教师发展的评价
教师评价从根本上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在功利主义弥漫社会各个角落的时候,功利性追求也影响着人们审视教育价值的视线。这导致目前教师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评价实证化,并且将实证结果与教师奖罚、聘任与解聘直接挂钩。这种评价仅强调了社会和学校的需求,却忽略了教育主体教师的发展,不利于教师健全人格的形成,形成恶性竞争,造成教师团队的不健康发展。于是人们在呼唤教师评价中“人的回归”。
近十年来,在国际上教师评价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正在形成和完善。这种评价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主要日的,制定明确合理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并体现教师的个体差异。发展性教师评价重新审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时代对教师的要求,适应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评价受到管理观念的影响。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X理论和Y理论是两种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式。X理论认为,被管理的人员不喜欢工作,没有抱负,他们需要被强迫、被控制和被威胁。相反,Y理论认为,员工在条件适当的时候愿意承担责任,在实现业绩指标时有能力自我管理,对于达到目标的奖励有所回报。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更多的受Y理论的影响。
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个人发展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为根本目标。它直接指向教师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因而它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提倡教师自我评价是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的典型表现。教师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自我反省、自我监控和自我促进有密切的联系。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收集有关自己的教学数据,对其进行判断和反思并考虑提高和改进的途径。总结起来,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是: 1.与奖惩制度脱钩; 2.全员评价、全面评价; 3.评价的有关材料保密; 4.评价过程民主化;
5.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6.单相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7.反馈评价信息;
8.面向未来,考虑教师的发展需求;
9.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本地实际,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程序。
(四)发展性教学评价应该注意的地方
1.发展是相对而言的。任何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或若干个时期的努力和奋斗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仅靠几节课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长期沉积下来的思维定势,但试验课又不适宜搞得太多太繁密。所以,应该根据教学实际设立发展目标(近期和长期的),在适合的周期内调适以满足发展需求。
2.对于任何一堂课的评价都不必刻意求全,重要的是把握课堂教学的灵魂,让课堂充满师生的生命活力,体现课堂的生命观,即课堂中的生命意义,在于每一个生命个体感受并获得新的成长和发展。
第五篇: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发展性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它的核心思想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发展性评价的特点
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到学生评价上,便集中体现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这一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有以下突出特点。
1.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实施学生评价首先需要有一个评价目标,只有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强调评价目标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
发展性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4.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的重视。
5.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要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这意味着,评价学生将不再只有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
6.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发展性评价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建立“因材施评”的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能,为每个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
7.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发展性学生评价试图改变过去学生一味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具体来说,在制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时,教师应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学生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得出评价结论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在反馈评价信息时,教师更要与学生密切合作,共同制订改进措施,以保证改进措施的真正落实。教师不仅要做好自身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使自己从讲台上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发展性学生评价归根结底必须指向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育。
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环节
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程序:明确评价目标和标准;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订改进计划。
1.明确评价目标和标准
一般来说,发展性学生评价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学科学习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科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是学科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涉及了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如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应该注意的是,在实施评价时一般性发展目标与学科学习目标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实际上,学科学习是实现一般性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科学习目标中应该也必然要包含或渗透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内容。
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有了评价标准后,还需要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这是在评价的设计准备阶段应做的重要工作。发展性学生评价除了使用纸笔测验以外,更为强调使用质性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情境测验法、行为描述法、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等。究竟选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状况的资料数据是评价学生的客观事实依据,评价资料的有效性是保证达成恰当的评价结论的基础。学生评价的资料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的作业、小测验、问卷调查表、小论文、计划书、实验报告、作品集、活动过程记录等表明学生学习状况的原始资料;二是来自各方面的对上述内容的评价,如教师给学生的分数、等级、评语、改进意见,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的观察记录与评价以及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各种相关的能说明学生发展状况的信息等。
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改进,促进发展。因此,光得出一个客观描述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报告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要点,制订改进计划。改进要点应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明确、具体地描述我们期望看到的学生通过改进以后达到目标时的行为表现。改进计划还应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背景,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个体化特征的改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