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性规划交流汇报材料
立足实际绘蓝图
科学规划谋发展
大荆镇智仁寄宿小学发展性规划交流汇报材料
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是以学校发展为本的评价,是在学校自主运作、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注重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潜力,关注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我校在市教育局的关心指导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紧紧围绕“智〃仁”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发展规划50问》,全面落实《乐清市小学发展性评估实施细则》(乐教„2011‟6号)文件精神,对自身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制约问题、发展潜力等多种因素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明确办学优势和工作薄弱环节,契合自身实际,来规划学校的发展蓝图。
一、学校概况
乐清市大荆镇智仁寄宿小学位于我市最北边的大荆镇大台门村,与台州市黄岩区,温岭市相邻。办于建国初期,原名“太湖小学”,有60多年办学历史。
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我校占地面积8180m²,建筑面积5264m²,绿化面积2000多m²。现有12个教学班,426个学生。学校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师资优良,环境整洁,是山老区一所花园式的“温州市示范小学”。
近年来,我校以“智·仁”为办学理念,以“质量兴校,特色办校,品牌立校”为办学思路,全力打造“寄宿制+小班化+学校课程”为特色化学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曾先后荣获了“浙江省标准化Ⅲ类学校”、“浙江省远程教育先进集体”、“温州市示范小学”、“温州市现代信息技术Ⅰ类达标学校”、“温州市首批农村寄宿制达标学校”、“温州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温州市四项规范达标学校”、“温州市教育装备先进集体”、“温州市雏鹰红旗大队”等荣誉,省教育厅何杏仁副厅长曾亲临我校考察,对我校的办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今后三年,我校将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全力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学校,服务于山老区人民。
二、规划制定
(一)工作流程
1、成立领导小组。
2、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具体步骤。
3、组织问卷调查。为了深入分析学校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机遇,从学校内部挖掘发展的潜力,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教师、家长、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为学校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思路和基本要素。
4、初步完成发展规划的文本。
5、组织师生学习讨论,完善文本。
6、组织专家论证。
7、进行文本的再次修改。
8、召开教师大会审议通过发展规划。
9、拟定发展性规划的指标。
10、发展性指标送局核定并上挂。
(二)主要做法
1、成立机构,制定计划
我校根据教育局的文件精神,迅速启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我们在三月份成立了以俞仙国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发展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发展规划编制小组,四月份召开教师大会,组织学习《乐清市小学发展实施细则》(乐教【2011】6号)文件精神及《学校发展50问》,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同时编制好学校发展性评估实施计划表。
2、调查分析,起草讨论
五月份,我们发动师生、家长全面开展校情调查与分析,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讨论并确定了智仁寄宿小学三年发展目标;规划编制小组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学校发展规划框架,六月份,我校召开了规划编制小组专题会议,对规划的起草进行了具体的分工,责任到人,并形成了规划的初稿。然后分别召开了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修改,形成了规划的文本。应该说,我校的规划不仅立足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了我校目前的办学水平和发展方向。例如,针对我校是一所农村偏远小学、教师流动大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规划中不仅强调了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还十分注重校本 2 教研的开展。另外,我们还针对智仁独特的地域文化开发了《走进智仁》学校课程,以适应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
3、论证审核,审议文本
九月份市局组织专家组对省市示范学校的规划进行了论证,专家组一行在陈宏图科长的带领下亲临我校召开了学校发展规划的论证会,对我校的规划进行了科学的论证,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针对专家的建议,我校于十月立即启动对规划的修改,并先后召开了工作小组专题会议和教师代表座谈会,传达了专家组的指导性意见,广泛听取了老师们对修改规划的看法,再一次对规划文本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形成了《智仁寄宿小学三年发展规划》(修订稿),报市局审核。并召开了教师大会,审议通过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上挂到网络上。
4、拟定指标,分解目标
十一月份,我校按发展性评估要求,召开专题会议,布置了指标拟定工作,各科室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要求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设计成为“发展性评估指标”,并将总目标分解为学年度工作目标,形成《乐清市大荆镇智仁寄宿小学2011-2013年发展性评估指标》及《乐清市小学发展性指标评估内容分学年目标》的初稿。然后召开师生座谈会对以上两个文件进行讨论,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进行修订。十二月份,将发展规划、发展性评估指标及学年度工作目标上报市局督导科核定、上挂。
第二篇:学校发展性评价汇报稿
妙西中学发展性成果汇报稿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大家好!1,2)3)今天我校展示的主题是“提内涵、创特色、建幸福校园”.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学校的内涵发展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内涵发展的落脚点是“通过内涵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滋润,因此,探索适合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文化,创建适合文化传播的活动载体,就成为我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具体目标。为此,我校将“提内涵、创特色、建幸福校园”设定为我校近期的办学理念;将“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健全的社会人”、“ 打造幸福和谐校园”作为我校自主发展的近期目标。下面我将从“学校内涵的提升、特色品牌的创建、以及幸福校园的打造”三个方面给大家作以汇报。
4)
一、学校内涵的不断提升
5)第一、在管理上,我校根据省厅的“减负”精神,确立了本校的“减负提质”新措施,分别是“量化课堂教学——提质”; “实化校本研训——提能”;“ 活化艺体功能——提趣”;“ 细化监督机制——提效”。第二、根据本校教学中存在后进生面大这一问题,我校更新了“质量考核标准”,加大了对后20%学生的考核力度。第三,依据学校三年规划,积极推进学校“八大校园建设”。“书香校园“已达标,”文明礼仪“校园正在推进。6)这是我校在制度实施上的一些过程性材料,其中“减负举措”在吴兴教育动态上交流。由于“管理制度”能与时俱进,我校在2010年中考中,成绩有了较大突破, 直接上湖中、二中公费线人数10人,不用加分照顾,是历届以来最好。
7)第二,在队伍建设上,我校借”领雁工程”,培养学校的专业技能“领头羊”;借“名师三带”平台,培育学校的“中坚力量”;扎实校本培训,加强教师间相互学习和提升。8)这是我校在队伍建设上的一些事实材料。有教师的培训体会,名师展示平台,“上挂学习教师”的名单和体会,校本培训中“理论学习”成果和“课堂研讨”场景以及校内教研组活动情况。
9)第三,在“教科研和校本课程”开发上,我校在本学年也有了历史性突破。2010学年,分别有两项课题获区“一等奖”和“二等奖”,有四项课题立项;同时,两项特色微型校本课程也已基本成型。10)
二、学校特色项目的创建
11)在特色创建上,我校既保持原有的合唱特色项目,也探索出新的跆拳道特色项目,两项特色项目都以各自的育人功能和特色文化,滋养着妙西的学子,提升着学校的文化品味。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合唱特色在我校的发展情况。
12)为弘扬合唱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我校开展了“每周一唱”的活动特色,给学校合唱队开辟合唱训练时间,让校园经常处于欢快的气氛中。
13)为进一步发扬歌唱艺术 ,学校多次举办元旦文艺汇演或者歌手大赛,尽管条件简陋,但师生的参与热情都非常高。
14)班级合唱团建立后,学校也定期开展班级合唱比赛,不但让合唱艺术得到发扬光大,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15)同时,我校积极参与各种合唱比赛和文艺汇演。自2002年起,我校每年以合唱形式参加区元旦文艺汇演。从纯粹为了参与区文艺汇演,到逐渐形成“合唱表演”的特色,妙西中学走过了一条艰辛的求索之路。近几年来,我校连续加大投入,购置新的音乐器材和摄像器材,添置新的演出服装,争取在实力之外进一步提升学校合唱队的整体舞台形象。
16)十年以来,我校的合唱知名度不断提升,曾在吴兴教育在线和湖州晚报多次报道过.自2002年以来,我校获得过8次以上区二等奖,2010和2011年元旦,我校合唱表演队连续两次代表吴兴区初中组参加了湖州市元旦文艺汇演,获得了市三等奖和市二等奖 ,在刚刚结束的吴兴区中小学文艺汇演中,我校合唱队又以唱功折服评委,获得了区一等奖,并代表吴兴区参加湖州市的迎新文艺汇演.(返回按钮)
我校崭新亮相的又一个特色项目是跆拳道,下面是我校跆拳道特色项目的实施情况。17)跆拳道是在挖掘我校的人文和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开设的。妙西中学坐落于妙西村路下自然村,三面环山,竹林环绕,空气清新,地理环境就决定了它具备一个天然的强身健体、以武养德的外在条件。据《湖州史话》记载,南宋时期湖州作为都城临安的辅京,妙西也被作为了操练禁军的练兵场之一。1985年,对全市武术进行挖掘整理时,发现妙西收藏了多本少林、太极的拳谱,在当地还有一些民间武术爱好者。同时妙西中学拥有优良的体育竞技水平,曾先后在2007年和2009年区中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中荣获第六、第七名的成绩,也获得了2009年区中小学生田径比赛“道德风尚奖”。这些因素为跆拳道特色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9)在文化氛围营造上,我校将跆拳道代表性招式和它蕴含的精神刻画上墙,希望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20)在每周三节体育课中,一节体育课用来上跆拳道课。教练通过外聘和内选产生。21)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联系全国跆拳道协会,在我校专门设置晋级考点,每年7月份,跆拳道协会下派考官到我校为考级的学生服务。
22)活动开展需要氛围和平台,为此,我校联系湖州师院跆拳道队到我校进行交流学习。23)在校内的重大活动上,跆拳道也是必备表演节目。
24)一年多来,我校跆拳道项目受到了学生的喜爱,社会的认可。队员们曾在妙西镇首届农民运动会、吴兴区“吴兴之星”文化走亲等活动中进行表演,扩大了跆拳道项目的社会影响;同时,关于跆拳道特色的两篇报道也被湖州晚报采用,媒体的宣传,更让本校的特色发展有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25)2011年5月,我校申报了湖州市“艺术特色”和“体育特色”学校,10月份,我校顺利通过了湖州市教育局“艺术特色和体育特色”学校的验收工作;11月初,市、区领导亲自到我校进行了实地指导,并确定了跆拳道为我校“特色优势项目”。
26)学校内涵在不断提升,特色文化的育人效果也逐渐显现,我校师生在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幸福和谐的指数也从师生的笑脸中得到体现。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师生的幸福校园生活。(三、幸福校园生活的打造)
27)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校园生活的快乐,所以,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不求奢华的舞台和场地,只求活动的过程是否真实有效。大课间活动,是学生释放快乐心情,培养阳光个性的直接舞台,我校真实有效的落实此项活动,并在吴兴区大课间活动评比中获得“区一等奖”。美文诵读,运动会,歌手比赛,每周一唱,艺术节等活动都是学生展现快乐的机会,学生的笑脸使我们的校园到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氛。
28)教师是学校的又一主力军,幸福的校园需要具有幸福感的教师。我校在幸福校园的创建上,也让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有放松身心的机会。这是我校教师跟学生同台比赛唱歌的场面,这是教师在美文诵读中释放轻松心情的时刻,这是师生同乐大课间的时刻,这些场面或多或少地给老师们留下了幸福快乐的回忆和体验,也让教师的工作效率更高,让教师的幸福感日益剧增。
29)在《教育的力量》一书中,作者肖川说:“教育的真谛应该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因此,我校将从内涵的提升中,让师生的价值和潜能有充足的发展;在特色品牌的探索中,让师生的个性尽情展现;从而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幸福和谐!
这是我校在自主发展上的一些做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第三篇:中学三年自主发展性规划
一、基础分析
(一)六十年的办学历史为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中学自1944年创办以来,一代代大中人传承着“严谨,进取”的校训,辛勤工作,耕耘不辍,逐步形成了“严谨、进取、团结、文明”的校风、“乐学、勤学、厚基、创新”的学风、“乐教、巧教、严格、求是”的教风和“全面发展、体艺见长”的办学特色。
学校从1997学年至今,已连续八年被市教委、市教育督导室评为温岭市一类(高中类)一等学校;最近被评为温岭市首批“依法办学,自主发展”先进学校;1997年、199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台州市招飞工作先进集体”; 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温岭市“治安安全单位”;1999年1月,我校被省教委评为97-98学年普通高中会考先进集体,是当年台州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学校;2000年被评为“台州市治安安全先进单位”,“台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首批“台州市文明学校”和温岭市首批“三园式学校”(学园、花园、乐园);2001、2004年连续被评为第四批、第五批“台州市文明单位”;2003被评为台州市安全文明校园,温岭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集体;2003年获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素质教育英语知识能力竞赛团体一等奖;2004年2月获第十二届奥林匹克杯全国作文大赛“未来作家摇篮奖”、“最佳组织奖”。2005年通过省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A级信誉度评估验收,被评为台州市图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被列入台州市首批“全面教育质量管理”试点学校。
这一个个荣誉的获得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而且也为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建省三级重点中学的成功是学校发展新的契机
在市镇两级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实现了整体搬迁,新校按等级重点中学标准建设,硬件设施在全市同类学校中首屈一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在2003年8月向台州市教育督导室提出创建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的申请,11月,通过浙江省教育厅初评,12月通过了教育督导评估组的验收,2004年2月学校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实现了几代大中人的梦想,从而提前实现了学校2002学年2004学年的办学总体目标。这不仅扩大了温岭市优质高中办学资源,树立了**镇教育品牌,而且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校现在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候,只有抓住机遇,以“创重”成功为新的契机,确立新的目标,加倍努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发展才能有不竭的动力。2005年9月学校已向有关部门递交了省二级重点中学的申报材料。
(三)学校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中学的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
1、师资水平不高。由于近几年台州市高中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我校有许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流向城区,同时我校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引入较多新分配的年轻教师,出现了现阶段年轻教师偏多,中高级教师比例还有待提高,名优教师数量有限的现状。我校虽努力培养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创造条件挽留教师,但还有少数骨干教师流向城区。
2、生源素质偏差。我校新生录取分数与同类学校相比,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与高一级重点中学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高分新生流失严重。
二、指导思想
学校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拓宽思路,深化管理,不断改革,努力培养志向远大、素质全面、心理健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不断提升“以人为本,崇尚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高质量的要求。坚持以教师为本,通过构建“名师工程”、“攀登工程”、“群英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注重教师个人发展,采用发展性评价制度,关心教师的情感、业余生活和学习状况,使广大教师安于教书、勤于教书、乐于教书,全面推进内部体制和教学改革,把教师培养成一支专业型、学者型、科研型、事业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高要求的管理为依托,以高标准的设施为平台,发挥优势,办出特色,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达到创建和谐美好校园的最终目标。
三、发展目标
(一)学校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管理高效率,服务高标准,教师高水平,学生高质量,办学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具体分为三步:一年创省二,即用一年的时间在巩固省三级重点中学的基础上,创建省二级重点中学;两年促发展,即用两年时间丰富省二级重点中学的内涵,站稳“二级重点中学”行列;三年上台阶,力争位于我市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的前列。
(二)学生培养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高质量的要求。
(三)项目目标和学目标
1、学校管理目标。学校通过目标管理,制度创新等途径,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形成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运行机制。继续探索“创建可持续发展型学校”的道路,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开展“和谐校园”建设活动;调整学校管理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教职工激励机制,完善教职工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健康、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管理目标明确,管理网络清晰,运行机制到位,管理效率较高。
06学年 学校管理目标充实调整,建构高效的目标管理体系,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
07学年 学校管理目标更趋于合理,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达到管理高效率。
2、教师管理目标。学校初步构建并实践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努力实施名师“三大工程”(名师工程、攀登工程、群英工程),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切实制定《学校师德创优新规划》,全面提高师德整体水平,树立师德新形象;积极构建教师评价制度,为教师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继续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制定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实施教师培养“三大工程”,搭建教师良性发展平台,构建一支政治坚定、资质达标、业务过关、师德过硬的师资队伍。
06学年 进一步完善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深入开展教师培养“三大工程”,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学科带头人和名师,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师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07学年 构建完整的教师培训体系,营造良好师资培训氛围,通过师资培训“群英工程”,构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师德崇高的师资队伍。
3、教学管理目标。学校探索建立教学质量动态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学业成绩稳步提高。认真贯彻减负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进一步构建三课体系(必修、选修、活动),大力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不断创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要提高高考、学科竞赛和会考质量。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制定教学管理目标,初步形成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会考、高考和学科竞赛水平明显提高。
06学年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目标到位,教育管理模式规范有特色;学校会考高考和学科竞赛水平,达到同类学校中上水平。
07学年 建构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教育管理高效,特色明显;会考、高考和学科竞赛水平,达到同类学校上游水平。
4、德育管理目标。学校进一步深化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改革,形成“双自管理”体系,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牢固树立德育为主的思想,倡导教师树立积极开放的德育理念,自主发展的德育理念,使德育工作与时代吻合、与学生特点结合,不断完善全员育人制度,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充分发挥发挥学生自治自理的积极性,实现“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形成“双自”管理理论体系。
不断提炼凝聚校园文化精神,增强学校人文底蕴,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找寻新形式,挖掘新载体,开辟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全力建设“精神家园”。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形成“双自管理”体系,德育管理做到制度健全、规范有序、途径多样、略有特色。
06学年 不断丰富“双自管理”内涵,提炼凝聚校园文化精神,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稳固,内涵充实,特色明显。
07学年 构建完整高效的德育“双自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新型德育管理模式,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完整,载体创新,形成亮点。
5、教育科研目标。学校坚持教育科研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坚持“科研兴校”的策略,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断健全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科研参与比例;提高课题结题质量,做到科研成果有效推广;逐步增加市级以上全校性教育科研项目,争取学校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的科研成果在更高级别出成绩;不断提高教师论文发表和获奖(台州市
级以上)的数量和质量。以省规课题《新课标下普高教学质量目标设置与标准监控研究》为引领,在教学质量管理中摸索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程序,使我校的教学行为更为规范,管理更为科学,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健全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科研参与比率,提高教科研质量,做好教科研成果转化,确保台州市级课题数量,省规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06学年 进一步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做到每个教研组均有重点课题研究,学校有全校性课题研究,全校形成较好的教科研氛围。
07学年 教科研机制运行良好,教科研水平有较大水平提高,有多个台州市级以上重点课题,教科研成果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6、后勤服务目标。学校行政后勤工作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强化“服务高标准”意识,坚持为教学和师生服务,坚持勤俭办学。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收费;严格财务制度,建立校产账,做到账务公开、民主理财。尽早完成基建遗留的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校产的电子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积极创建“绿色校园”,进一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
学目标:
05学年 健全后勤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制度,尽早完成基建遗留工程。
06学年 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后勤工作更趋高效,构建学校后勤管理电子化、信息化、规范化体系。
07学年 学校后勤管理更趋优化,真正做到服务育人,保障得力,“三化”机制运行良好,形成特色
7、特色创建目标。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加强特色项目建设,凸现鲜明个性,拓展办学境界。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保留“体艺见长”特色项目,学生“双自”管理,学科分层教学等三项特色项目;继续挖掘潜在优势,发展合作办学特色项目,同时将其中一至两个项目做大、做强、做精。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加强特色项目建设,强化特色创建意识,使三项特色项目管理制度完善,运行规范。
06学年 继续挖掘特色项目潜在优势,丰富内涵,提升水平,扩大特色项目的影响力。
07学年 进一步拓宽思路,强化先进理念,特色项目呈现鲜明个性,将特色项目做大、做强、做精。
四、成功标志
(一)学校办学行为
1、学校坚持“依法治教,以法治校”的办学思想,不断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端正,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定课程计划,按上级有关规定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学校在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方面,经过不断探索,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了一整套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制度。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依法治校。
3、学校重视师德行风建设,实施师德群体创优活动,经常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学校教师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健康良好的心态,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学校“人和”气氛浓厚。
4、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招生和收费政策,做到收费合理,账目公开,家长知情。
(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1、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争取处于B+ 区间
2、教师论文获奖和发表教师论文发表和获奖(台州市级以上)的项数与专任教师人数比例不低于1:0.8。
3、培养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师和教坛新秀3人以上。
(三)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
1、高考重点率达到5%,本科率达到50%以上,专科率达到 40%;会考合格率在97%的基础上继续提高,2007学年达到98%以上。
2、年确保有学生在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并不断提高获奖数量和质量,2007学年达到省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3人次获奖。
3、学生体艺成绩稳步提高,省地市级各类比赛争取多出成绩。
(四)社会评价满意程度
学校具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度和美誉度,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学校的办学和发展得到师生、家长、社区的大力支持,家长都乐意把子女放在**中学学习,镇人大代表、当地政府和部门领导对学校办学情况表示认同。同时,学校重视为地方服务,定期开展各类公益劳动,学校不仅为上一级学校培养优秀人才,也为当地培养一批有用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体艺见长”特色项目,学生“双自”管理,学科分层教学等三项特色项目内涵不断丰富,其中一项以上全市得到了推广。
五、实施策略
(一)以人为本,增强办学活力,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本着“依法治教”、“以德治校”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领导体制,并发挥党支部在落实政策法规、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作用,发挥教代会在参与学校决策、保障教职工权益等方面的民主监督作用。
通过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机构的调整和充实,创新学校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促使学校中层管理机构的职能由行政管理向服务职能转变。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真正达到管理规范、运作高效。
(二)顺应形势,控制办学规模,招收高质量的入学新生
随着温岭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数的下降,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将作出相应调整,计划2005学年招收10个班级,全校34个班;2006学年招收8个班级,全校30班;2007学年招收8个班级,全校26个班;紧接着的以后几年,学校办学规模逐步稳定在24个班级。
在控制办学规模的同时,学校要力争提高高一入学新生的质量。继续严格执行教育局招生“三限”(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政策,坚持“双控制”,控制高分段学生流失,控制低分段学生进入。学校要不断提高自身声誉,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学校要加强与相关初中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影响力,在师资培训、教研、场地设备等方面为初中学校提供支持,确保优质新生来源。
(三)抓住关键,提高师资素质,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为了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校要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三个工程”(名师工程、攀登工程、群英工程)建设,希望通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在每个学科都培养出一位以上高水平的名师,再通过名师的帮助、携带,使广大教师努力攀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最终达到群体创优的“群英”程度。
学校计划3-5年的时间投入一定的资金,巩固 “名师工程”和“攀登工程”,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型、学者型、科研型、事业型高水平的名师队伍。完善激励机制,重视情感机制,优化利益机制,培养名师,留住名师。通过“内引外联”的形式,引进一些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来我校任教,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以各种形式派遣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007学年达到专任教师人数的50%以上,培养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师和教坛新秀3人以上。
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结合上级人事部门的改革精神,实行“职聘分开,竞争上岗”制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四)重视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实践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树立教服务于学的观点,扭转重教轻学的倾向,注重情感交流、人际合作、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潜心进行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真正成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同时要比较出色地完成升学预备教育的任务,高考上线率每年递增,2007年达到90%以上,本科率达到50%以上;会考合格率在97%的基础上继续提高,2007学年达到98%以上。每年确保有学生在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并不断提高获奖数量和质量,2007学年达到省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3人次获奖。
(五)突出自主,完善德育制度,创建“双自”式的德育体系
构建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价值取向的开放性学校德育体系,充分发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的作用,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系列有序的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充分发挥学生自治自理的积极性,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积极探索具有**中学特色的“双自”式德育管理体系,并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形成一定理论高度。充分发挥学生自治自理的积极性,完善学生三级助理制度(校长学生助理、政教主任学生助理、班主任学生助理),实行学生双自管理,培养个性化的有创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
(六)解放思想,加快课改步伐,开发规范化的校本课程
学校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并根据现有条件,制订课程改革方案和实施指南,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老、中、青年教师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机构,确保校本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着眼于开发有利于学生选择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学校课程,充分调动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开发“学军、学农、学工、学商”四方面校本课程,建设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七)更新观念,抓实科研工作,营造学术型的教研氛围
推进以研究为先导的教育改造,营造以教育改革和学术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文化,让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的办学实践和改革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创新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德育、科技教育、人文教育、体音美教育、劳技教育的改革研究,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省级、国家级课题研究。从2006年开始,学校
第四篇:中学三年自主发展性规划
一、基础分析
(一)六十年的办学历史为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中学自1944年创办以来,一代代大中人传承着“严谨,进取”的校训,辛勤工作,耕耘不辍,逐步形成了“严谨、进取、团结、文明”的校风、“乐学、勤学、厚基、创新”的学风、“乐教、巧教、严格、求是”的教风和“全面发展、体艺见长”的办学特色。学校从1997学
年至今,已连续八年被市教委、市教育督导室评为温岭市一类(高中类)一等学校;最近被评为温岭市首批“依法办学,自主发展”先进学校;1997年、199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台州市招飞工作先进集体”;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温岭市“治安安全单位”;1999年1月,我校被省教委评为97-98学年普通高中会考先进集体,是当年台州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学校;2000年被评为“台州市治安安全先进单位”,“台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首批“台州市文明学校”和温岭市首批“三园式学校”(学园、花园、乐园);2001、2004年连续被评为第四批、第五批“台州市文明单位”;2003被评为台州市安全文明校园,温岭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集体;2003年获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素质教育英语知识能力竞赛团体一等奖;2004年2月获第十二届奥林匹克杯全国作文大赛“未来作家摇篮奖”、“最佳组织奖”。2005年通过省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A级信誉度评估验收,被评为台州市图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被列入台州市首批“全面教育质量管理”试点学校。
这一个个荣誉的获得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而且也为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建省三级重点中学的成功是学校发展新的契机
在市镇两级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实现了整体搬迁,新校按等级重点中学标准建设,硬件设施在全市同类学校中首屈一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在2003年8月向台州市教育督导室提出创建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的申请,11月,通过浙江省教育厅初评,12月通过了教育督导评估组的验收,2004年2月学校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实现了几代大中人的梦想,从而提前实现了学校2002学年2004学年的办学总体目标。这不仅扩大了温岭市优质高中办学资源,树立了**镇教育品牌,而且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校现在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候,只有抓住机遇,以“创重”成功为新的契机,确立新的目标,加倍努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发展才能有不竭的动力。2005年9月学校已向有关部门递交了省二级重点中学的申报材料。
(三)学校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中学的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
1、师资水平不高。由于近几年台州市高中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我校有许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流向城区,同时我校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引入较多新分配的年轻教师,出现了现阶段年轻教师偏多,中高级教师比例还有待提高,名优教师数量有限的现状。我校虽努力培养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创造条件挽留教师,但还有少数骨干教师流向城区。
2、生源素质偏差。我校新生录取分数与同类学校相比,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与高一级重点中学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高分新生流失严重。
二、指导思想
学校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拓宽思路,深化管理,不断改革,努力培养志向远大、素质全面、心理健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不断提升“以人为本,崇尚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高质量的要求。坚持以教师为本,通过构建“名师工程”、“攀登工程”、“群英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注重教师个人发展,采用发展性评价制度,关心教师的情感、业余生活和学习状况,使广大教师安于教书、勤于教书、乐于教书,全面推进内部体制和教学改革,把教师培养成一支专业型、学者型、科研型、事业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高要求的管理为依托,以高标准的设施为平台,发挥优势,办出特色,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达到创建和谐美好校园的最终目标。
三、发展目标
(一)学校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管理高效率,服务高标准,教师高水平,学生高质量,办学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具体分为三步:一年创省二,即用一年的时间在巩固省三级重点中学的基础上,创建省二级重点中学;两年促发展,即用两年时间丰富省
第五篇:2014年发展性督导评估汇报材料(本站推荐)
武宁县协和学校2014年迎县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我校地处风景秀丽的庐山西海之畔、协和大道中段,地理环境十分优越。目前,校园占地面积为6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641平方米。有一栋教学楼和综合楼。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40人,教职工95人,其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23人,中学一级职称的18人,小学特高4人,小学高级32人。学历基本达标。所有教师都具备合格学历,专任教师配备较全,是一所综合实力较强的县直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
一年来,在县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与领导下,我校积极致力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环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教育资源整合工作
2014年是我校不平凡且富有挑战性的一年。暑期,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中小学教育资源整合决策,我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和领导下,整合有序推进,秋季顺利开学。
1、整合前情形
(1)思想不一,各有丘壑
听说两校要合并,小学一块教师反响很大,心里情绪可谓大极了。召集开会、谈话都甚至无法正常去进行。这不仅是为了个人方面的合理诉求,更重要的是整合后可能牵连到大多数人的自身利益链。如合并后教师职称咋办?学校管理还会像以前那样舒坦吗?教室这块有
偿阵地以后我们还能利用吗?学校福利会不会像以前那样实行平均主义呢等等。
(2)硬件薄弱,用房紧缺
合并后学校将面临着如下棘手的问题:教室不够;用房短缺;学校原有功能室无法被利用等等。
2、整合中工作
教师合理诉求在得到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明确后,我们及时启动整合中的相关工作。一是校产搬迁,把握时间节点。政策性问题解决后,第二天我们就安排人员,规定时限完成校产搬迁工作,七月底已顺利搬入中学。二是班主任安排,责任到人。考虑到原小学部教师因整合而产生的心里情绪,班主任聘任工作应提前进行考虑,学校经研究,将1至5年级班主任聘任工作交由小学部汪校长全权负责,要求赶在8月15日前完成,经汪校长细致工作,此项任务在8月上旬提前完成。三是针对校情,规范先行。一个人在一个自由、松散、无任何工作压力而各方利益又不菲的环境里,工作、生活习惯了,有朝一日要他去适应新的环境,情形可想而知?变化何为其坚?但出路有否?显然是肯定的。我们的做法一是从“教化”入手,二是从制度上规范。弘扬正气,领导力行;照章行事,人文关怀。
3、整合后变化
要想客观去评判一个人,还真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本身这个人就不是决定性因素。中小学整合后,我们原有的看法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我们的预期也早日到来。原小学部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行为来到这里发生了较大转变,从出勤、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参与教
改、培训、廉洁从教等方面均按政策、规定要求去贯彻执行,短短个把月时间,大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奋力作为,整个校园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月”、“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日”活动,制定一系列完备详尽的安全工作制度,包括《安全工作管理制度》、《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管理责任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工作职责》、《教师外出安全暂行规定》等制度。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制定了学校的工作计划,修订了应急预案,分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防火、防电、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品中毒等安全管理措施,坚决杜绝意外事故发生。为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每月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做好记载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安全教育方面,我校聘请派出所所同志为法制副校长,定期为我校师生做法制安全报告,一年来,我校开展有组织的家访两次,火灾、地震、住校生夜间逃生疏散演练二次;安全板报评比四次;开展国旗下有关安全知识的讲话五次;多次利用主题班会进行安全纪律教育,宣读法制知识案例。
三、德育管理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一方面学校通过主题班会优质课评比、班主任工作每月一研讨,加强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重视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设立了学生日常行为监督岗、卫生监督岗、两操监督岗、文明礼仪监督岗等,每学期安排学生会干部外出考察一次、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会干部工作研讨会、每学期评选10名优秀干部,每学期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发挥学生会、团委干部与班干部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的骨干作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锻炼了班干部的办事能力。
(二)、加强德育管理机制,进一步抓好德育常规建设
建立和完善了学校的德育管理制度,主要的德育制度有:《武宁县协和学校纪律卫生管理细则》、《武宁县协和学校学生德育管理细则》、《武宁县协和学校班主任月考核制度》、《武宁县协和学校“五星班级”评比制度》等,这些制度要求在执行过程中,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有整改、有评价。每天对每个班级的一日常规进行量化考核,每月评选出“五星班级”、每月评选“五星寝室”和’五星班主任”、每月评选出“五星学生”,使常规管理做到了科学化、制度化、日常化。
(三)以主题教育为载体,开拓德育途径,优化育人环境。学年初,学校计划好每月的德育主题,9月份爱国主义教育、10月份集体主义教育、11月份理想主义教育和读书节、12月社会责任感教育、1月份文明习惯养成教育、2月艺术节、3月法制教育和体育节、4月心理健康教育、5月传统节日教育,学校充分利用板报、墙报、班会、升旗、校园广播、实践基地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对学生中发生的好人好事和先
进事迹进行了大力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注重德育常规管理,全面优化德育环境
1、学校牢固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教育理念,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培养了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精、工作责任心强的德育工作队伍,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了学校无小事、贵在坚持、把小事做好的德育工作态度和抓好细节、持之以恒的德育工作习惯。
2、积极创立了班级管理新模式,探索让学生在“自主管理、自我发展”中锻炼成长,努力把展示舞台交还给学生,让人人成为班级、学校参与者、管理者、与竞争者,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开展好“四星”同创活动,学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以创新促发展这一工作思路,坚持有效地开展好了“班级之星”、“校园之星”评选和争创“五星小组”、“五星班级”月评选活动,这些活动既为班级自主管理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又面向了全体学生,鼓励了所长,促进了完善,得到了发展。
4、加强了后进生的管理。建立了问题学生管理档案,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指导、帮助和跟踪管理,采取不定期的谈心、写体会等形式,有效地帮助后进生成长。
5、重视了仪容仪表的检查。平时由班主任进行自查,每月由学校组织突击检查,并以此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
6、规范了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和形式。实行了师生轮流国旗下讲话,根据不同时段特点确定发言主题,充分发挥了国旗下讲话的教育
作用。
(五)齐抓共管,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级德育网络。用好校讯通,及时将学生在校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并每月进行统计纳入班主任月考核;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学校举行一次家访活动,老师走进学生家里及时掌握学生家庭情况,不仅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其的关心,也让老师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一年来,学校教师除了全部参加了远程培训外,还选派教师到外地培训,同时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本学期实施了学校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青蓝工程,成立了“青年教师发展联盟”,成员为五年内教龄的青年教师,目前是5位老师。联盟主要开展五项活动:1.成长规划;2.教育名著研读;3.好课多磨;4.名师讲堂;5.外出学习。青年教师发展联盟就像一口炼钢炉,通过炼钢炉锻造出源源不断的教育教学管理人才,来支撑学校蓬勃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现在联盟中就有2位是中层干部、2位班主任,这些都将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引领者。
五、教学管理工作
1.抓常规管理,每学期通过随堂听课抽查、学期检查等形式按时检查教师的听课笔记和备、教、导、改、考情况,并对检查结果予以公示,督促改进,将检查结果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相挂钩。
2.抓课堂教学改革,本学期以倡导“先学后教—先学后导——
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课堂教学评价依据,以主攻高效课堂为阵地,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建立完善校本研修机制,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通过学习、展示、交流、合作、拓展等策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能力的持续提高,(1)学校成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各类小组,制定相应工作制度、体系与方案,全面启动一至八年级语文、数学两科高效课堂教改实验。(2)各教改小组在现有条件下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好教改实验工作,在探索中前行,在学习、交流中提升。组织好教师认真学习相关制度、方案、措施、理论、案例。(3)在学校探索先行小组指导下,以学科小组为单位开展好听、评、交流、探索活动。一是组织全体教师观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展示课,二是凡担任语、数学科教师要求在第一阶段人人要力争掌握好新模式理论和实践操作上要领。三是每周四下午定期召开全体教师高效课堂研讨会,开展教学评议和互动交流活动。四是安排好探索展示课形成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办学成绩
1、中考成绩
一年来,协和学校领导班子民主和谐、团结奋进、乐观奉献,教师队伍爱岗、敬业、奉献,学生学业成绩稳步提高,教育教研成果丰硕。2014年中考,600分以上 26人,考入一中免费实验班3 人,其中,全县前五名1人,前30名2人,考入实验班14人,考入重点班57人,中考综合考评名列全县第三名。2014年常规教学检查继2012年以后连续第三次获得第一名好成绩。
2、业务水平
学校积极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一是积极开展教师各种形式的基本功展示活动。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公开研讨课、说课、推门听课、课堂主题研讨等形式,夯实了全体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二是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调研”活动,认真剖析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因,寻求对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开展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创四优”及“四种课型”活动。“创四优”即备优秀教案、上优质课、创优秀成绩、撰优秀论文的创四优”活动;“四种课型” 即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优秀教师的优质课、中年教师的特色课、青年教师的展示课。四是积极开展“青蓝结对工程”活动。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为教师的成长铺就阳光坦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教师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研成果丰硕。教师中,有10余篇论文在省级、市级获奖。语文学科郑爱书老师、英语学科谭静老师、数学学科周院平老师在全县说课比赛中均荣获一等奖。
3、特色发展
我校非常关注学生的个性培养,成立了各兴趣小组,制定了《第二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和《第二课堂教学考核方案》,每周有组织的开展书法、绘画、演讲、写作、舞蹈等八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参与自己喜欢的文体项目,目标是:在初中阶段,每位学生至少培养一项特长爱好,每位学生至少参加一次校级或校级以上的比赛。在教师的精心辅导下,学生在知识技能、道德情感、文明卫生等都有很大的提高,学习生活得到了充实。在越来越多的比赛平台看到了越来越多协和学校学生的身影,本学期在全县艺术节美术比赛中,陈基松老师辅导的 尹桂英 同学拿下了第一名。
七、后勤装备管理
我校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为目标,坚持高标准配臵完善学校内部设施。一是实验室建设水平再上台阶。我校拟定了“高标准、节约高效、优化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江西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的要求,不断完善学校实验设施。二是近年来投资10余万元新购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各一套、添臵了音、体、美器材和图书资料。本学期各教室装备了教学一体机,各教师办公室安装了电脑。
学校后勤工作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制定严格的工作管理制度。学校电脑、图书、实验器材等各类物品采购、保管制度健全,定期检查、清点、保洁、修理,提高物品使用效率。同时,食堂管理是我校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它关系到全体师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校食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齐全有效,我们要求食堂从业人员每月进行全面体检,设立食堂卫生管理员,专人督促。食堂所有原材料的采购严格落实索证、留样制度。总务处组织成立了包括学生、教师在内的膳食委员会,对食堂饭菜的质量、价格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评价。
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2015年工作目标 存在的问题
1、教师年龄结构上偏大,与学校创新发展不相协调。
2、办学条件薄弱,与城镇化建设、园区发展不相媲配。
3、生源特殊性,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负重前行。
4、校园不完整性,让学校安全教学管理留有不安全不确定因素。
工作目标 :
1、通过争资争项,力争2015年启动学校综合大楼建设工程。
2、启动附属幼儿园改造工程,实现暑期按时开学目标。
3、构建高效课堂,打造课堂教学名师。深入探究协和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4、内化德育养成,始终贯穿“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育人模式。
5、培养兴趣,张扬个性,积极拓展第二课堂。
6、拓宽教育渠道,注重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顺境逆境雄心在,不负人民养育情”。教育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社会各界的关注、学生家长的期待。虽然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
而繁重,但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我们会充满信心把学校办得越来越好。定将不辱使命,克难奋进,勇立潮头,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二0一四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