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刘奇葆同志在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的通知

时间:2019-05-12 20:2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转发刘奇葆同志在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转发刘奇葆同志在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转发刘奇葆同志在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的通知

关于转发刘奇葆同志在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

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的通知

根据国资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小组委员会办公室和集团公司、省公司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现将刘奇葆同志在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转发给各单位,请做好传达贯彻,在单位内部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规范约束,引导和推动广大员工强化出境旅游文明意识,进一步提升文明道德素质。

附件:关于转发刘奇葆同志在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的通知

第二篇:刘奇葆同志在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奋力夺取“十二五”发展新胜利

——刘奇葆同志在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

(2011年1月20日)

今天很高兴与大家一道,总结回顾艰辛奋斗、成就辉煌的“十一五”,展望大有可为、充满希望的“十二五”,共谋四川更加美好的未来。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有3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高度评价了我省“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抗击特大灾难创造的伟大奇迹,对“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认可率较高;二是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围绕推进“十二五”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三是增补产生了新的委员、常委和政协副主席。会议始终洋溢着重协商、促和谐、谋创新、求奋进的良好氛围,是一次团结民主、凝聚力量、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大会。会议的成功召开,对于进一步动员全省各族各界人士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跳起摸高、加快发展,实现“十二五”发展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良好开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过去的一年,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团结、民主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在服务大局中彰显特色,在全面履职中提升质量,为推进“两个加快”、促进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中共四川省委,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委员,同志们!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四川走过了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历程。2008年初遭受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害,“3·14”拉萨事件波及我省藏区稳定,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巨大损失,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去年又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战胜灾难、加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主要目标任务,在四川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彩篇章。

在这5年里,我们穿越灾难、坚强奋起,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伟大奇迹。

抗击特大地震灾难,是我省“十一五”不期而遇而又必须打胜的“遭遇战”。这场抗震救灾斗争,惊心动魄、感天动地,成功救出83988人,把死亡率、致残率降到了最低,创造了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的奇迹。灾后恢复重建成为“十一五”后3年的中心工作。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大局,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到去年9月底,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29700个重建项目完工25270个,占85.2%;完成投资7366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85.6%,如期实现了中央提出的“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要求。到去年底,重建项目完成了92%,概算总投资完成了90%。总的来看,灾后恢复重建进展快、效果好,群众满意、各方认可。我们坚持用科学规划保障科学重建,城乡整体布局得到全面优化,尽管重建规模浩大、时间紧迫,但是没有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没有发现重大腐败现象。在去年8月发生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重建成果经受住了考验,再次证明了重建选址规划是科学的,建设质量是安全可靠的。在重建中民生得到优先保障,安置群众贯穿重建始终,直接关乎民生的城乡住房、学校、医院等项目进展最快。现在灾区流行一句话,说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百姓。走进灾区,已经看不到山河破碎、满目疮痍,而是脱胎换骨,一片新景象,群众发自内心地喊出“共产党好”。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巨大成就,受到了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重建后的地震灾区,正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基地和展示中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勃勃生机的窗口。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能够创造奇迹,主要是我们有一个坚强的党,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有一群坚韧不拔的四川人民。

在这5年里,我们经历大灾又迎大考,成功克服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全省经济不仅迅速走出低谷,还迎来更新更大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四川发展历程很坎坷,但结果很辉煌,取得了超乎预期的巨大成就。我们统筹推进救灾、重建、发展,着力“变困难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变坏事为好事”,全省经济走出阴影,迅速恢复到震前水平,进入新的加快发展阶段,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概括起来看,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一是经济总量显著增大。全省经济总量由7385亿元增加到近1.7万亿元,增加1.3倍,增长近1万亿元。2008年以来年均增长超过2000亿元。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3.7%,比上个5年高2.5个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增速最高的5年。二是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80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561亿元,增加2.25倍。企业效益不断改善,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是2005年的4倍。三是经济结构显著优化。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增产,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工业化率由34%提升至43.4%,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3.4倍。旅游业不断壮大,现代物流、会展、金融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所有制结构得到优化,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4%。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由33%提升至40.3%,年均提高约1.5个百分点。四是增长动能显著增强。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7倍。2010年投资达到13582亿元,进入了全国投资大省行列。地震之后的3年投资达到3.3万亿元,超过改革开放以来四川近30年的投资总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1.2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全省进出口、出口、进口总额三项指标均跃居全国第十一位,居中西部省(区、市)第一位。五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3%。启动实施“八项民生工程”,3年投入超过2000亿元,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难题。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在藏区启动实施“三大民生工程”,规划建设1409个牧民新村,牧民定居房建设已完工6万多户,两年已录取2万名藏区学生到内地接受免费职业教育。彝区“三房”改造4万余户基本完成,即将启动“彝家新寨工程”,规划建设1475个彝家新寨,配套完善公共设施,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大社会建设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大调解”体系,藏区大局稳定,灾区人心安定,全省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这5年里,我们化危为机、主动作为,确立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全省重大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奠基了四川长远发展。

在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同时,我们没有放松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工作,紧紧把握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坚持实施“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不失时机地推进“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全省重大工作不仅没有耽误,而且取得了好于预期的突破性进展。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形成会战态势。改变“蜀道难”状况是千百年来四川人民的梦想。通过近几年的工作,这一梦想正在加快变为现实。目前,全省交通建设处于历史上开工项目最多、在建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时期。2008年以来,全省交通建设投资完成2400多亿元。铁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开工建设铁路工程24个,在建铁路18条,新增通车里程500多公里,达到3547公里,在建里程3000公里,通车里程和在建里程达到6500多公里,居全国第四位。目前规划要建铁路8000公里,规划中的18条出川铁路通道已开工16条。成兰铁路、成贵铁路、成西客专、成渝客专、川藏铁路成雅段、成昆铁路新线等影响和决定四川枢纽地位的重大项目均已开工,从今年开始由集中开工进入集中建设期,四川将同东部一起同步迈入铁路高速时代。高速公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30个,新增通车里程700多公里,在建里程3200多公里。通车里程和在建里程达到近6000公里,居全国第二位,目前规划要建高速公路1.2万公里。规划中的23条出川高速公路通道已开工18条。过去20年我省建了2000公里高速公路,现在是两三年上一个千公里级台阶,今年起就能连续3年每年迈上一个新的千公里级台阶。今后3年将累计新增3000公里,平均每年超过1000公里,总通车里程将突破5000公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二跑道已投入使用,宜宾、泸州、乐山、广安等内河港口建设取得新进展。交通建设的大力度推进,改变的是区位条件,创造的是竞争优势,赢得的是加快发展。

全省重大水利设施建设掀起高潮。治水在四川有悠久历史,治水兴蜀仍然是当今使命。近几年,我们抓住机遇,重点突破,开工了亭子口等重大水利工程,一举解决了一批过去争取了几十年的重大项目。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目标,19个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和都江堰等7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全面铺开。特别是从南到北开工和规划建设4个特大型水利工程,亭子口、武引二期、毗河供水、向家坝灌区都在300万亩以上。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我省作为“水资源大省、用水小省”的状况,特别是明显改善我省丘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发展和开放合作捷报频传。我们一直对推进产业发展工作抓得很紧,在2008年地震之后及时召开产业园区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制定和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围绕重点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一批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和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年来有三大产业迅速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将来能够达到很大的规模。第一个是电子产业。引进了一大批世界级的电子企业,品牌商有戴尔、联想,都是世界前几名的电子企业,制造商有富士康、仁宝、纬创,美国德州仪器也落户成都,还有一批配套企业。四川将在世界信息产业领域占有重要一席。第二个是汽车制造。近两年来,一批品牌汽车大举进入四川发展,德国大众、一汽大众计划年产50万辆,韩国现代计划年产50万辆,吉利沃尔沃、中国重汽、北京福田等也将形成较大规模,全省汽车工业很快突破百万辆,形成几千亿元产业规模。第三个是油气化工。地震后开工的1000万吨炼油工程今年底将建成投产,80万吨乙烯明年上半年将建成投产,川东北布局了一批天然气化工重大产业项目,今后几年产业规模将达到几千亿元。这都是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成果,而且主要是在地震之后取得的成果,正深刻改变着我省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对于我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产生重要作用。

我省“十一五”的5年,必将以创造人类抗击特大灾难的伟大奇迹而载入史册,必将以化危为机、崛起危难的发展成就而载入史册,必将以奠基四川长远发展而载入史册。我们要倍加珍惜发展成果,把过去5年的经验做法总结好、坚持好、完善好,信心满怀地书写四川发展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后5年,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省委相继召开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对我省“十二五”发展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10年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我们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把握发展大势,抢抓发展机遇,明确发展任务,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创造新的业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国家扩大内需的长期机遇、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的独特机遇、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特别机遇等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全省工作总体取向不动摇,坚持不懈推进跨越式发展,着力巩固扩大四川在西部的发展优势,走在西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前列,努力把四川建设成为西部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和西部人才高地,显著提升四川的产业聚集力、要素转化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为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到2015年,全省经济总量比2008年翻一番,超过3万亿元。要把握发展阶段性特征,集中力量用几年时间办成几件大事,努力使四川发展面貌有显著变化,各项事业有显著进步。

第一,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保障条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仍然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持重点。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着力把基础做牢,以交通、水利为重点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要突出铁路建设这个重中之重,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提升西部航空枢纽的优势地位,加强内河港口建设,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大通道、大枢纽、大物流,以加重四川交通版图的分量,提升经济版图的地位。要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续写天府之国的辉煌历史,在更大范围内创造“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富饶。要加快水电开发和天然气开发等重大工程建设,配套搞好电力输配设施建设,发展智能电网,支持地方电力发展,建成西部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积极争取西部第一个核电项目开工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要加强通信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要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大力推进产业强势发展,加快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经济强省,必须首先是产业强省,把产业做强是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随着交通等发展条件快速改善,我省产业强势发展的态势已初见端倪。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从四川作为农业大省的省情出发,重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水电、钒钛、天然气等战略资源科学开发力度,打造一批重大产业基地。要有选择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为方向,力争在最具优势的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做强旅游经济,积极发展会展产业,建设西部文化强省,促进服务业上规模、上档次。

第三,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最雄厚的内需潜力在城镇化。“十二五”末,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0%,城镇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我们要把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我省“十二五”发展的重大任务,拓展我省持续发展空间。因此,我们提出要把城市做大,重点就是要解决我省大城市缺乏和城镇化进程滞后的问题,紧跟和赶上全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步伐。要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几个人口规模超过百万、经济总量超过千亿元的大城市。在培育大城市的同时,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把推进城镇化与发展区域经济结合起来,加快培育“四大城市群”,促进“五大经济区”协调发展。我省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一个重大举措就是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有条件的城市都可以通过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推进,在原有的基础上再造产业新城和城市新区。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把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今后5年,我省城镇化率年均要提高1.6个百分点,争取到“十二五”末接近全国城镇化水平。

第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提高全省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把民生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真正把民生做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从多个方面着力:一方面要继续有针对性地解决民生难题,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和在民族地区的重点民生工程,切实解决群众面临的就业、就医、子女入学、行路、住房等突出问题,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从制度层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是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从“十二五”开始,国家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同时扶贫开发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我省要抓住机遇打一场扶贫开发的总体战和攻坚战,集中力量抓全省藏区、大小凉山彝区、川东北革命老区等“三大片区”的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制定实施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增强灾区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推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转变。我省是西部科教资源大省和人力资源大省,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对于增强四川的发展竞争优势至关重要。未来5年,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把科教做优。要突出两大目标:一大目标是建设西部科技创新高地。要坚持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的导向,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加强军民科技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另一大目标是建设西部人才高地。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职业教育水平,强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基础。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育、引进和使用“塔尖”人才,以科教和人才优势提升我省产业竞争优势和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

第六,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没有改革开放的大力度推进,就没有四川近年来加快发展的大好局面。“十二五”时期,四川改革要在深化上做文章,开放要在充分上下功夫。要总结推广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经验,以统筹城乡改革带动改革向纵深推进,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当前,西部地区正迎来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开放的重大机遇期。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目前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承接产业转移进入新的高速增长阶段,投资来源地扩大到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尤其以美、欧、日为主;二是承接产业转移由加工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跨国公司开始加大实施零部件供给当地化战略的力度,将整条产业链移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热点;三是承接区域正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延伸,中西部地区投资软硬环境不断优化,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四是承接产业转移方式趋向多样化,东部地区外商到中西部再投资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我们要准确把握新特点,抓住新机遇,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扩大开放上取得更大突破,成为外资西进、产业西移的重要承接地和投资首选地,真正走在西部全面开放前列。要认真抓好已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实施,抓紧做好配套企业引进,同时结合我省重大产业发展,继续加大招大引强力度,以开放的强力推进促进产业的强势发展。要注重吸取东部沿海地区的经验和教训,注重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把好产业准入门槛,不能因为引进产业而牺牲资源、环境和职工福利。要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经济合作,以国家实施成渝经济区规划为契机,积极推动川渝务实合作,共同打造中国西部经济增长极和经济中心。要以新川创新科技园为依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建设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标志性园区。要坚持“三外”联动,巩固和扩大外贸出口在中西部的领先优势,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要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四川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前沿和高地。

2011年是我省“十二五”发展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两个开局”之年。中央强调,要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突出的位置。做好今年我省经济工作,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把工作重心放在“促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上。近两年来,我省经济走出了“止滑—回升—高位运行”的态势。今年要在高的起点上实现大的发展,要在高位上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因此,省委确定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基调为“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体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跳起摸高、加快发展的要求。从工作重点来讲,要继续突出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投资仍然是现阶段我省经济增长最直接、最主要的推动力,稳定和扩大投资规模至关重要。今年投资规模要力争达到1.5万亿元。要加大产业发展力度,保持我省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推动优势产业迅速做强做大,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狠抓投资和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断提高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步形成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各位委员,同志们!

“十一五”发展的辉煌成就,凝聚着包括广大政协委员在内的全省人民的团结拼搏和辛勤付出。谋划和推进“十二五”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必须聚各方之智,举全川之力。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要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能,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要在促进科学发展上创造新业绩。要坚持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履职第一要务,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等深入开展调研,提出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要组织和参加有关考察、调研、检查、评议等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寓民主监督于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之中,推动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要在促进民生改善上展现新作为。要坚持深入了解民情,多献解决民困的良策,多办温暖民心的实事,继续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多作贡献。要继续把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作为推进定点合作、光彩事业、智力支边等社会服务活动的着力点,积极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

三要在促进和谐稳定上作出新贡献。要坚持把发扬民主、增进团结、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作为人民政协履职的重要内容,努力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发挥积极作用。要深入到各自联系的成员和群众中去,认真倾听广大群众的利益诉求,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增进共识、维护稳定等工作,努力为推进全省改革发展营造政通人和的环境。

四要在提高工作水平上取得新成效。各级政协组织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抓好思想、能力、作风和制度建设,推进政协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不断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政协按照章程开展工作,努力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创造良好条件。

各位委员,同志们!今后5年,我省发展机遇更好,发展基础更好,发展前景更好,政协工作大有可为。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跳起摸高、加快发展,共同开创四川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第三篇:刘奇葆同志在省纪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

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 保障和推动四川各项事业发展

省委书记刘奇葆出席中共四川省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以坚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保障和推动四川各项事业发展。

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出席会议。

刘奇葆在讲话中充分肯定近几年来我省纪检监察工作取得的成绩。他说,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到重要位置来抓,把保障全省工作大局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首要任务,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取向,把有效预防腐败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治本之策,把改革创新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动力源泉,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力保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统筹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各项工作,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刘奇葆指出,今年,将召开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营造良好环境。要着眼保证政令畅通开展监督检查,围绕推动“十二五”发展,强化中央和省委重大工作部署、重要政策举措、重点目标任务贯彻落实的纪律保障。要着眼推动风清

气正加强作风建设,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强化责任和使命意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各项工作。要着眼强化标本兼治推进体系构建,以制约监督权力为核心,以健全制度机制为根本,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加快建成符合四川实际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要着眼维护群众利益强化纠风治乱,紧紧围绕就医、上学、住房、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等事关民生民利的突出问题,完善机制、改进方法,抓住热点、破解难点,下大力气加以治理和解决。要着眼提升科学化水平深化改革创新,把反腐倡廉创新的要求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刘奇葆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认真践行“四个特别”,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刘奇葆对保持党的纯洁性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强化思想纯洁,永葆政治本色。要以理论武装保障思想纯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等重大是非界限;要以党性修养锤炼思想纯洁,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自觉坚持党的原则,听从党的安排,维护党的利益;要以道德建设净化思想纯洁,模

范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二是强化组织纯洁,永葆先锋本色。要坚持重质量强队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要坚持抓处置畅出口,坚决对不合格党员及时严肃处置;要坚持严管理真关爱,对党员干部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注重关心爱护党员干部,增强党员干部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是强化作风纯洁,永葆为民本色。要围绕惠民作决策,使各项决策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盼相符合;要着眼富民抓发展,处理好强省和富民的关系,千方百计增进全省人民福祉;要躬身为民树新风,扎实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中转变作风。

四是强化队伍纯洁,永葆清廉本色。要保持高尚节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强化廉洁自律,模范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习惯在监督下行使权力、开展工作;要严守法纪红线,严格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事,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谨慎用权。

刘奇葆强调,要强化保障措施,把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允许遵守纪律有例外、执行纪律搞特殊。要切实强化监督制约,使党员干部时刻处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发挥教育、监督、检查、处理、保障等职能作用,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怀臣主持会议并传达了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

会前,刘奇葆、蒋巨峰、陶武先、李春城等亲切接见了与会代表并合影留念。

会议采取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省委常委魏宏、李登菊、叶万勇、柯尊平、钟勉、黄新初、陈光志、李昌平、刘玉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崇禧、王少雄、郭永祥,省政府副省长黄彦蓉、王宁、刘捷、曲木史哈,省政协副主席晏永和、刘道平,省法院院长王海萍,省检察院检察长邓川,武警四川省总队政委黄志远等在成都主会场出席会议。

第四篇:吴保安同志在全省党委系统值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吴保安同志在全省党委系统值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09年9月21日)

关于近年来的工作总结与回顾

近年来,全省党委系统值班部门按照省委和省委办公厅的要求,认真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报送、协调指导等职责,特别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突出表现在“五个基本建立”:一是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各级各部门办公厅、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系统值班工作的意见》,强化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职能,有效改变了没有专门机构、没有明确职能的状况。11个市和省直部分厅局成立了专门的值班部门,各县(市、区)构建起专人分管、专人负责的工作格局。二是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普遍建立起突发事件上报制度、考核制度、工作预案、节假日领导带班制度等,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队伍体系基本建立。各市值班人员配备全部到位,各县(市、区)实现了24小时值守,省直单位人员配备得到加强,分期分批进行系统轮训,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四是报送体系基本建立。县(市、区)委、市委到省委的纵向上报体系初步建立,省直部门到省委的横向报送体系逐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和省直、市直、县直部门纵横交错、互为补充的报送体系基本形成,报送责任基本明确、报送关系基本理顺。五是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建立健全日常抽查、季度考核与年终检查相结合的工作评价体系,改进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内容,完善评价机制,通过量化考核,有力促进了上报实效的提高。

“五个基本建立”有力推动了全省党委系统值班部门整体工作,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把协助省委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作为第一要务,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年来,省委值班室受理了大量的各地各部门上报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情况。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突发事件按时上报率逐年提高。由于党委值班部门高度负责,周密协调,强化落实,为各级党委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争取了时间,赢得了主动。二是坚持以关注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为落脚点,为服务群众和密切党群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值班人员始终坚持“四个不让”原则(即,不让事情在我这里延误、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办事的同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党委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认真受理群众诉求,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做到了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复,赢得了群众赞誉,密切了党群关系,维护了党委形象。三是坚持以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为总抓手,为各级党委“全天候”正常高效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值班人员牢固树立“值班工作无小事”、“领导交办无小事”的观念,对上级党委的来文来电,逐一登记,及时呈转,快速办理;对兄弟省(市、区)和我省各市、县(市、区)的联系沟通事宜,热情接办,及时回复;对领导交办事项及时落实反馈,办理了大量事务性工作,保障了机关八小时以外的工作衔接。

三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值班工作必须坚持“四个有机统一”:一是要坚持日常工作和应急管理的有机统一。值班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程序办事,切实抓好日常的信息报送等工作。同时要时刻做好应急准备,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落实好“三个同时上报”的规定,确保紧急重大情况“第一时间”上报。二是要坚持掌握情况和及时上报的有机统一。发生紧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必须详细掌握情况,既要重首报,在“快”字上下功夫,又要重续报,在“准”字上做文章,及时跟进、及时准确续报事件动态,以便党委正确判断、科学决策,为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置做好信息保障。三是要坚持统一领导和分工负责的有机统一。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原则。各级职能部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既要第一时间向上级行政主管机关报告,也要第一时间向属地党委、政府报告,切实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合力。四是要坚持对党委负责和为群众服务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认真对待人民群众通过党委值班系统、社情民意等各种渠道反映的意见建议和矛盾问题,切实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够”:一是上报还不够及时。虽然,近年来在快速上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党委的要求相比,与突发事件的紧急性、危害性、不确定性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二是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单位的工作制度不健全,上报规定不明确,工作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缺乏互动。部分单位工作不规范,有的单位没有突发事件的原始记录和处理档案。三是保障还不够有力。有的基层单位缺少专门办公场所,有的工作设备不全,有的对值班工作的后勤保障力度不够。四是认识还不够到位。有些负责同志对上报工作思想上不够重视,工作上不够细致,协调上不够有力;有些值班工作人员存在着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认识不够高、把握不够准、敏感性不够强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

关于当前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党委系统值班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做好值守应急工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第一时间”上报和“第一时间”落实的目标,努力构建渠道畅通、报送及时、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值守应急平台,进一步为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搞好服务。

第一,紧紧围绕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落实这条主线,牢牢把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

第一时间上报关键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上报时限要求。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各部门必须第一时间报告省委,最晚不能超过三个小时,特别紧急、特别重大的,最晚不能超过两个小时。原则上要逐级上报,紧急情况下,先电话报告,随后补报文字材料。坚持“三个同时报告”,即县委在向市委报告时,要同时报告省委;省直、市直、县直职能部门在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政府报告时,要同时报告同级党委;中央部属驻晋单位和省、市、县政府应急办在向上一级行政主管机关和政府应急办报告时,要同时报告驻地党委和同级党委。二是明确上报责任主体。突发事件事发地的市、县党委和省直主管部门党组(党委)是向省委报告情况的责任主体。各级党委办公厅(室)作为党委的综合协调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协助党委做好上报工作的职责,确实担负起牵头抓总的任务。办公厅(室)的分管领导和值班部门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当班人员是直接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以上要求,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并将其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严格管理、抓好落实。三是明确上报内容。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分管和从事值班工作的同志要加强学习,全面准确地把握突发事件的种类、分级和上报内容。要按照国家和我省已经出台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区分轻重缓急,把握好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级别的突发事件。省委办公厅还要对上报内容重新规定,希望大家遵照执行。

第一时间落实关键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抓好传达环节。能否将领导同志和上级机关的处置意见及时准确地进行传达,是各级值班部门的重要职责。要在“速度”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传达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第一时间把领导同志和上级部门的处置意见向市、县(区、市)主要负责同志进行汇报。要在“准确”上下功夫,对于领导和上级机关的要求和指示特别是口头指示要全文记录,全文报送,做到传达准确、明白无误。要在“衔接”上下功夫,明确各个报送环节和责任,在传达过程中作好记录,把传达任务落实在个人头上。二是抓好办理环节。发生突发事件时,各级值班部门就是指挥应急处置的临时指挥部,特别是在落实领导同志和上级的要求指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提高协调工作的水平,加强与公安、安监、卫生、防汛、防震、应急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级党委办公厅(室)的信息、社情民意、信访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强化工作配合,形成长效机制和工作合力,共同把领导同志和上级机关的要求指示落在实处。要注意加大催办落实力度,探索催办落实的新办法新途径,在推动事件处置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抓好反馈环节。各级值班部门要坚持有情必报、随时续报,主动与事发地及有关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领导和上级机关处置意见的落实进展情况,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理进度,按照“要素齐全、实事清楚、文字简炼、格式规范”的要求,及时向领导和上级机关如实反馈,确保领导和上级机关在第一时间掌握实情、掌握主动。

第二,要大力推进值班系统规范化和网络化“两项建设”,为第一时间上报和落实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一是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要在全省党委值班系统建立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和运转体系,更好地实现值守应急工作标准划

一、运转高效、形象良好。在组织体系上,要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各市委办公厅要单独设立值班机构,配备至少4名专职人员;各县(市、区)和省直各部门要依托现有机构,强化应急工作,确定专人承办;乡镇、街办和县直部门要确定信息员。特别是市、县两级党委值班部门,不能以临时工、通讯员代替值班。在制度体系上,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包括岗位职责、突发事件上报制度、值班应急响应工作预案、领导批示催办落实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应急值班带班制度、保密制度、应急通讯号码上报制度等。其中,值班室职能、岗位职责、突发事件上报制度、保密制度要统一上墙。在保障体系上,要做到有专用办公用房、专用计算机、专用传真机、专用程控电话、专用复印机,保障工作用车。在运转体系上,要做到 “三统一、一固定”,即:工作卡簿要统一制式,主要包括值班日志、值班快报、领导批示登记簿、来文来电登记簿等;资料档案要统一标准,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将突发事件的处置资料、领导批示和协助党委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文字材料,都要立卷归档,以备查考;机构方位要统一标识,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值班部门办公位置要统一挂牌,标识醒目;值班电话、传真要固定号码,不能随便更换。

二是大力推进网络化建设。在传统的以电话、传真为主要方式进行上报的基础上,省委办公厅决定在全省党委值班系统分步骤推进实施网络化工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平台和直通电话。对于计算机网络平台从效能上,主要发挥好日常值班的网上管理功能、视频语音通讯功能、重要信息的网上发布功能和综合统计功能。在全省县以上党委值班部门安装直通电话,为应对紧急重大事件提供快捷通讯手段。装机地点必须是市、县(市、区)党委值班室,要严格管理,不能随意移机、随意拨打,务必保持畅通。

第三,要紧紧抓住业务指导、工作联动、制度建设“三个重点”,努力构建值守应急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要深化业务指导。省、市、县三级党委值班部门要在党委和党委办公厅(室)的领导下,分别担负起对全省、全市、全县值守应急工作的指导责任,三级指导、三级负责。省委值班室要对全省党委值班系统的工作负总责,指导各级各部门的值守应急工作;市委值班室要对全市党委值班系统的工作负总责,指导全市的值守应急工作;县(市、区)委值班室要对全县党委值班系统的工作负总责,指导全县的值守应急工作。省直各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本系统的应急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党委值班部门要加强对同级部门的业务指导,强化工作联系,明确报送要求,形成以同级党委值班部门为中心,与同级部门联系紧密,协调一致的横向体系;要加强对下一级党委值班部门的业务指导,帮助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要求,形成上下一体、运转高效的纵向体系。要注意指导的方法、内容,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改进工作。要加强工作考核,强化工作落实,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要搞好干部培训和值班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值班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深化工作联动。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方面,各级党委值班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联系和沟通交流,及时获取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重大事件和具有苗头性、潜在性、倾向性的重要情况。另一方面,各级党委办公厅(室)的值班、信息、督查、社情民意办、信访各部门之间要互通信息、互通情况,形成工作合力。再一方面,各级值班部门要注重和善于从互联网和其他现代媒介上搜集紧急重大事件信息和社会公众反映、关注、热议的焦点问题、热点议题、敏感话题,并及时整理、及时上报。县委值班部门要主动强化与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县直各部门联系,及时获知重大信息。

三是要深化制度建设。继续深化“一案四制”:“一案”就是“值班应急响应工作预案”,“四制”就是“情况上报制度、值班带班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干部培训制度”。要重点推动上报制度“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基层单位”,不留死角、全面覆盖。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落实的问责机制,细化责任,促进落实。

第五篇:刘奇葆同志在传达贯彻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刘奇葆同志在传达贯彻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

专题研讨班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4月7日)

今年2月19日至23日,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刚才,传达学习了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在这次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

这次中央专题研讨班,是在全党全国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满怀信心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而奋斗的背景下举办的。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根本目的、基本任务、重点工作,是我们党第一次就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作出的全面系统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和实践性。习近平同志在研讨班结业式上的重要讲话,对研讨班作了总结,对学习贯彻中央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刻阐述。***同志在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就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深入阐述,作出了重要部署。几位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容丰富、阐述精辟,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思路和着力方向,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研讨班的精神十分重要。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一是要深入领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四个必然要求”上来,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中央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的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应的一项战略任务;充分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着眼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置于更加突出位置的新要求。二是要深入领会中央指出的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要把握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的新阶段、新特点,充分认识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的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七个方面突出问题,增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理解胡锦涛同志从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和工作层面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要深入领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和基本任务。中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要在实际工作中全面把握这个根本目的和基本任务,准确理解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四是要深入领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要牢牢把握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要牢牢把握社会管理同群众工作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要牢牢把握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的新要求,把社会管理提高到新水平。

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重在抓好落实,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尽快见到成效。要统筹部署,认真研究和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要研究开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问题,建立主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信访工作,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总结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二是要研究加强人口服务管理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三是要研究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的问题,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依法坚决打击处理敌对势力利用非政府组织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四是要研究加强互联网、手机等信息网络管理的问题,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对虚拟社会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五是要研究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问题,要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到基层,夯实基层基础,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为社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六是要研究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职责,充分调动各类群众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与社会管理的协同作用,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立足国情,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方向。社会管理领域的改革和发展、社会管理的加强和创新,都要始终围绕这个任务来展开,沿着这个方向来推进。我们要立足世情、国情、省情的新变化,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研究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来谋划,做到社会管理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内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进一步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当前,尤其要主动适应我国已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善于利用我国改革开放积累的物质成果,加快解决社会管理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推进。要积极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社会管理理念和方法,但也不能照搬西方模式,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化管理路子。

二是要把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体现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中,做到加强管理与创新管理相促进。社会管理是一直在抓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社会管理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特别是与经济建设相比,系统不够、深入不够、具体化不够。当前,加强社会管理进入新的阶段、呈现新的特点,决定了社会管理既要加强又要创新。要坚持已经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体制、方式、方法,又要探索创新,进一步研究解决新形势下“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在加强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

三是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贯穿到社会管理和创新的各项工作中,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把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人民群众结合起来,把加强社会管理同人民群众意愿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我省实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通过解决民生问题、致富服务群众,实际也起到了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的作用。要抓住加强服务这个新要求,提高社会管理的实际效果,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达到“一体两面”的效果。

四是要把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体现到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中,做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与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相衔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关键是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样要充分发挥我国这种特有的优势。中央提出,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委领导,主要是要发挥好党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负责,主要是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努力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更加协调有效。社会协同,主要是要发挥好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公众参与,主要是要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党的领导是关键,政府负责是保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是基本条件,要把四者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三、强化基层,把城乡社区管理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

社会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浩大、繁杂的系统工程。从什么地方抓起,从什么地方突破,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城乡社区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会成员的聚集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种矛盾的聚焦点。在社会管理工作格局中,基层管理最为重要。我省贯彻中央这次研讨班精神,一个重要的思路和举措,就是要从社区抓起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把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作为重要切入点,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系,努力走出一条以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新路子。社会管理根本是人的管理,尤其是管理好“社会人”。人在哪里,管理和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要针对“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新情况,把社会管理的重心放在社区管理上。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到社区,把各种工作力量集中到社区,把各种管理资源整合到社区,使社区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的结合点和有效抓手。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赋予基层组织社会管理的职能,推动街道(乡镇)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给基层组织更多的资源和开展工作的空间。要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要以社区管理为平台,充实和整合基层力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统筹协同社工队伍、志愿者队伍等各类群防群治力量,把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

四、抓好示范,扎实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要在全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以试点示范带动面上工作。省委政法委要牵头负责试点工作,研究制定综合试点实施方案,选择社会管理基础比较好的城市和农村,精心组织实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试点工作。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试点地区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承担全国试点任务的德阳市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建设上迈出实质步伐。其他市(州)也要积极抓好试点,推动全省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下载关于转发刘奇葆同志在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转发刘奇葆同志在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