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市本级部门决算批复暂行办法
市财政局印发上海市市本级部门决算批复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上海市市本级部门决算批复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级预算单位:
为加强财政财务监督,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和决算信息质量,我们研究制定了《上海市市本级部门决算批复暂行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1年,我们将根据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所确定的范围,在教育、卫生系统先行试点。2012年起,将在市级预算单位中全面实施。
上海市财政局
二O一一年一月六日
上海市市本级部门决算批复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财务监督,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和决算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及相关财政财务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本级预算单位部门决算是指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企业集团在每个会计年度终了,根据财政部部门决算编审要求,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编制的、综合反映本部门单位年度财务收支状况和各项资金管理状况的总结性文件,是市本级各预算单位年度预算收支的执行结果,经法定程序批复后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条部门决算批复涉及部门决算的编审、报送、批复等一系列相关联的工作环节。
第四条部门决算批复按照“核定部门收支、强化财政审查、规范预算执行”的原则,由市财政局组织实施。
第五条市财政局对市本级预算单位部门决算进行批复,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决算编审
第六条决算编制单位应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会计核算资料编制决算报告,做到数据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账表相符、表表相符。报表各项指标应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统一制订的报表编制说明和指标口径编制,做到表内项目之间、表与表之间、本期数据与上期数据之间、单位账务数据与财政年终对账数据之间相互衔接。
第七条市本级预算单位应按照财务隶属关系或预算管理级次,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按时层层汇总上报。预算主管部门应对所属单位上报的决算报表和部门本级决算报表进行汇总,并对有关收入支出、内部往来项目等汇总虚增进行调整和剔除后,形成本部门决算。
第八条预算主管部门必须认真做好本级及所属单位部门决算报告编审工作,确保上报数据资料真实、准确、全面、及时。
第九条预算主管部门对本级及所属单位部门决算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编制范围是否全面,是否涵盖了所有应向财政部门报送决算的单位,是否存在漏报和重复编报现象。
(二)编制方法是否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是否符合部门决算编制要求。
(三)编制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涵盖了报送单位全部的财务收支情况,相关数据是否与单位会计账簿一致,是否有漏报、重报项目以及虚报和瞒报等弄虚作假现象。
(四)决算编制是否衔接一致,是否存在表间数据、分户数据与汇总数据、报表数据与电子介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是否存在上下年度数据不衔接、变动不合理的情况,是否存在相关数据与财政部门年终对账数据不符的情况。
(五)报表说明和财务分析是否清晰,是否包括需特别说明的报表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主要财务指标增减变动情况和原因等报表编制事项,是否包括特殊事项的说明和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等。
第十条预算主管部门对本级及所属单位部门决算审核中,发现报告编制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财政财务管理规定行为的,应要求有关单位立即纠正,并限期重报。
第十一条 市本级预算单位应自觉接受财政、审计、人大对本单位部门决算的审查、监督,并根据要求如实反映情况,提供相关材料。
第十二条 市本级预算单位应对本单位部门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
第三章 决算报送
第十三条预算主管部门应按决算编审要求及时将部门决算报表和编制说明等相关材料报送市财政局相关财政支出处室审核。市财政局在确保部门收入、支出等相关数据与财政部门年终对账数据核对一致的基础上,按照决算编审要求及相关政策、法规、财政财务管理规定对部门决算进行初审,审核无误后提交市财政局国库处审核汇总。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上报文件是否齐全。
(二)预算执行是否符合预算管理的要求,有无违法、违规情况。
(三)编制范围是否涵盖了所有应向财政部门报送决算的单位,是否涵盖了报送单位全部的财务收支。
(四)编制方法是否符合决算编制要求。
(五)决算编制是否衔接一致,是否存在表间数据、分户数据与汇总数据、报表数据与电子介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是否存在上下年度数据不衔接、变动不合理的情况,是否存在相关数据与财政部门年终对账数据不符的情况。
(六)报表说明和财务分析是否准确、清晰,是否包括部门基本情况、决算编制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和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以及需特别说明的决算调整等事项。
第十四条市财政局在对市本级各部门决算编审情况综合考核的基础上进行评比。
第十五条市财政局对市本级各部门决算和各区县财政局报送的地区部门决算进行审核、汇总后上报财政部。对于已上报财政部的部门决算报表所发生的审计(或检查)调整事项,一律在下年部门决算报表中予以调整。
第四章 决算批复
第十六条 市本级政府决算草案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后,市财政局负责向一级预算单位批复部门决算;一级预算单位负责向基层预算单位批复部门决算。
第十七条自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市本级政府决算草案之日起20日内,由市财政局财政支出处室按市财政局国库处制定的统一格式,挂国库处文号,向市本级各一级预算单位批复部门决算,同时抄送预算主管部门和国库处。
第十八条市本级各一级预算单位自市财政局批复本单位决算之日起15日内,依据市财政局批复的部门决算数据向所属各单位批复部门决算。
第十九条市本级预算单位部门决算批复的内容包括:
(一)财政预算拨款收支情况。包括市本级部门年度内收到的本级财政核拨的一般预算拨款收入、支出、结余及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支出、结余。
(二)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包括市本级部门年度收到的市本级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支出、结余。
第二十条市本级部门决算按政府收支分类功能科目的“类、款、项”,以“万元”为单位并保留两位小数进行批复。
第二十一条 市财政局可根据财政改革、会计制度变更以及实际管理需要对部门决算具体批复内容进行调整。
第二十二条 部门决算批复后,预算单位应按批复的年度结余数进行结转,对已经批复核定的收入、支出和结余不得随意进行科目、项目或金额的调整。按照市本级财政结余资金管理办法,需要进行调整的事项,从其规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因相关法律、法规修订或财政改革、会计制度变更等需进行部门决算批复时限、批复内容、批复格式进行调整的,从其调整,不影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施行。
第二十四条各区县财政局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地区部门决算批复办法,积极开展部门决算批复工作。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黄山市市本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黄山市市本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增值,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本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有资产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企业国有资产。
本办法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具体包括:
(一)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
(二)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
(三)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
(四)接受捐赠等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履行管理职责,代表国家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者职责,享受出资者权益。
市人民政府设立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国资办),作为市国资委的办事机构(市国资委、市国资办以下统称市国资部门);市国资部门代表市人民政府对市本级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履行管理职责。
第五条 市国资部门代表市人民政府履行对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国家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负责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评估与资产清查、产权登记与产权纠纷调处等工作;
(三)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市国资部门代表市人民政府对市本级企业国有资产履行如下出资人职责:
(一)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
(二)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国家出资企业的章程。
(三)对法律、法规和市人民政府规定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大事项,应当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
(四)委派的股东代表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召开的股东会会议、股东大会会议,应当按照委派机构的指示提出提案、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和结果及时报告委派机构。
(五)依照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章程履行出资人职责,保障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损失。
(六)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除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外,不得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七)对市人民政府负责,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情况,接受市人民政府的监督和考核,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
(八)定期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有关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收益等汇总分析的情况。
第二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并遵循下列原则:
(一)与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相适应;
(二)科学、合理优化资产结构;
(三)调剂、租赁、购置相结合。
第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符合规定的配置标准;对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置。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由市国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级财力状况等制定。
第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勤俭节约、从严控制,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
第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配置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根据本单位存量资产的质量、结构和分布情况,依照本级资产配置标准提出下一拟购置资产的品目、型号、主要性能指标和数量,测算经费额度,报市国资部门审批,审批同意后,将购置计划列入单位部门预算,并在编制预算时将批复文件和相关材料一并报市财政部门,作为审批部门预算的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确需临时增加资产配置的,应当提出资产购置申请,报市国资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召开的重大会议、举办的大型活动等需要购置资产的,由会议或者活动主办单位提出申请,国资部门按照先调剂、后租赁、再购置的原则进行审批。
行政事业单位用上级补助资金购置资产的,应当报市国资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配置的资产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应当依法实施政府采购。
行政事业单位应对配置的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并及时进行帐务处理。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负责做好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采购、验收、维修和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做到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每年年初,行政事业单位应向市国资部门报送上
一国有资产变更情况表,如实反映单位增加或减少的国有资产。
第十四条
行政单位不得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不得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五条
行政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应当报市国资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出租、出借。
事业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由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国资部门批准。
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的收益,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缴入财政专户或者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益,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范围包括:
(一)闲置资产;
(二)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三)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四)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五)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六)因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临时购置的资产;
(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与核销,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转让、捐赠、置换、出售、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核销等;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报经批准,未经批准,行政事业单位不得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资产处置应当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并按以下审批权限报送审批:
(一)处置资产单位价值或一批(次)价值在1万元以下的(含1万元),由单位审批,报市国资部门备案;有主管部门的,报主管部门审批,报市国资部门备案;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处置资产单位价值或一批(次)价值在50万元以下的(含50万元),由管委会审批后,报市国资部门备案;
(二)处置资产单位价值或一批(次)价值在1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含50万元),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国资办审批;
(三)处置资产单位价值或一批(次)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国资委审批。
第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资产时,应根据不同情况提交有关文件及资料:
(一)单位处置资产的申请报告、有主管部门单位应经主管部门核准文件;
(二)资产价值的凭证;
(三)资产报废的技术鉴定;
(四)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五)报损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位、损失价值清册,以及鉴定资料等。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招标投标、拍卖、协议转让等方式处置。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出售、置换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及大型仪器、设备等,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报告报市国资部门核准或者备案。出售的国有资产一般不低于评估价值,当交易价格低于经核准或者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时,应当暂停处置,在报经市国资部门审批后方可处置。
第二十一条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由主办单位在会议、活动结束时按照本办法规定报经批准后处置。未经批准,主办单位不得擅自占有或者处置,并对资产的安全、完整负责。
第二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缴入财政专户或者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第二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向市国资部门申请产权登记,并由市国资部门核发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单位名称、住所、负责人及成立时间;
(二)单位性质、主管部门;
(三)单位资产总额、国有资产总额、主要实物资产额及其使用状况;
(四)行政事业单位对外出租、出借资产情况,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担保情况;
(五)需要登记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或者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国有单位之间发生产权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可以向市国资部门申请调解,必要时报市人民政府处理。
第三章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第二十五条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均属国家所有。市国资部门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规定,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加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
第二十六条 市国资部门依照公司法的规定,派出股东代表、董事,参加市属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必须按照市国资部门的指示,对公司重大决策提出提案、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其履行职责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市国资部门报告。
第二十七条 企业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企业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真实反映其国有资产的占用及增、减变动情况,并依法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义务。
第二十八条 企业必须按《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192号)等规定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每年开展产权登记检查。
第二十九条 企业改制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或者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
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改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在作出决定或者向其委派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股东会会议、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代表作出指示前,应当将改制方案经市国资部门审核后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条 企业改制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准确界定和核实资产,客观、公正地确定资产的价值。
企业改制涉及以企业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折算为国有资本出资或者股份的,应当按照规定对折价财产进行评估,以评估确认价格作为确定国有资本出资额或者股份数额的依据。不得将财产低价折股或者有其他损害出资人权益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未经市国资部门同意,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与关联方订立财产转让、借款的协议;
(二)为关联方提供担保;
(三)与关联方共同出资设立企业,或者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其近亲属所有或者实际控制的企业投资。
第三十二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合并、分立、改制,转让重大财产,以非货币财产对外投资,清算或者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规定应当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的,应当按照规定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
第三十三条 未经市国资部门同意,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其他企业兼职。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经营同类业务的其他企业兼职。
未经市国资部门同意,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不得兼任经理。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长不得兼任经理。
第三十四条 国有资产转让应当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除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直接协议转让的以外,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转让方应当如实披露有
关信息,征集受让方;征集产生的受让方为两个以上的,转让应当采用公开竞价的交易方式。
转让上市交易的股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进行。
第三十五条 国有资产转让由市国资部门决定。市国资部门决定转让全部国有资产的,或者转让部分国有资产致使国家对该企业不再具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六条 国有资产转让应当以依法评估的、经市国资部门认可或者由市国资部门报经市人民政府核准的价格为依据,合理确定最低转让价格。
第三十七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必须严格履行编制转让方案、进行内部决策、报市国资部门批准、组织实施等工作程序。在转让过程中,转让方应当组织标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资产评估报告须经市国资部门核准或备案,转让方要将核准或备案后的评估结果作为确定标的企业产权转让底价的参考依据。
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市国资部门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
第三十八条 转让方应当将产权转让公告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上刊登,广泛征集受让方。产权转让公告期为20个工作日。
第三十九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成交后,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及时签订产权转让合同。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款原则上应当一次付清。如金额较大一次付清确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方式。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的,受让方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
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款项应当提供合法的担保,并应当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转让方支付延期付款期间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
在产权交易市场中公开形成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不得以任何付款方式为条件进行打折、优惠。
第四十条 市国资部门负责企业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工作。并会同财政部门负责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使用的监督。国有资本收益包括:
(一)国有企业应上缴国家的利润;
(二)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国有股应分得的股息、股利;
(三)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益;
(四)国有独资企业清算收益以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清算收益中国有股应分享的收益;
(五)其它按规定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
市国资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或者通过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由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维护出资人权益。
第四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应当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第四十三条
市国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
当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市国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实施动态管理、监督。
第四十四条
市国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号码、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信箱等。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市国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他有关部门收到举报后,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国资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的;
(二)擅自占有、使用和处置国有资产的;
(三)未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益的。
第四十六条
市国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上缴、管理国有资产收益或者下拨财政资金时,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在配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或者审核、批准国有资产使用、处置事项时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市国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市国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规定的权限、程序办理审批事项的;
(二)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收受贿赂的;
(三)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
产 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由市国资部门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金融、国土资源等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各区、县国有资产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市国资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2006年4月30日黄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黄山市市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无锡市本级2016部门决算报表编报要求
无锡市本级2016部门决算报表编报要求
1、根据审计要求,清理财政一体化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中的单位银行账户。
一是单位实有账户与财政一体化银行账户已有信息核对。不相符的,以单位实有账户为依据,清理更改财政一体化系统中单位银行账户信息。在系统中发现账户重复录入的,通过系统申请撤销;发现开户行、账户性质、账号录错的,通过系统申请变更。发现单位账户已开设,但系统中没有录入的,则通过系统申请新开。这些仅需账户系统更改信息就可,不需纸质申请。
二是实有账户与一体化账户一致。但单位开设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建设账户的,保留一个,其他申请撤销,不撤销的需书面说明理由并附依据。单位开设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务卡的,保留一个,其他申请撤销,不撤销的需书面说明理由并附依据。单位开设两个或两个以上非税收入户的,保留一个,其他申请撤销,不撤销的需书面说明理由并附依据。
2、部门决算工作包括决算报表的布置编报、核查、批复、公开。
资料下载:2016部门决算报表所有资料均在市财政局外网主页的“公示公告”栏和财政一体化系统中公布。主要内容为:
1、报表软件。
2、填报说明。
3、参数更新。
4、审核查询模板参数。
一、上报要求
(一)各单位需要上报的材料:
1、部门决算填报说明(按编报说明P146至P174页中规定的“部门使用”的格式上报)。
2、部门决算工作总结(报表的编报、核查、批复、公开)。
3、部门决算分析报告并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制度(按编报说明中规定的部门决算分析报告撰写提纲“部门参考使用”的格式上报P189至P193页)。
4、打印纸质的部门决算报表(盖单位公章)。
5、部门决算分析评价表。
6、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的软件数据。纸质与电子数据各一份报市财政局对口业务处室。
(二)上报格式:
1、打印纸质的部门决算报表的格式要求:用A3纸打印,打印到款级,金额单位为万元(在报表软件中填报数据时,单位为元,保留两位小数)。
纸质报表上报材料:部门决算填报说明,部门决算工作总结,部门决算分析报告,部门决算报表,部门决算分析评价表一套。
二、上报时间
1、各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电子数据、填报说明于2017年1月26日前报市财政局各对口业务处室。部门决算工作总结,部门决算分析报告于全市会审时上交。
2、暂定2017年2月14日进行全市会审。
三、财政各处室职责
1、各业务处室负责指导本处室所辖单位决算报表的编报、会审、汇总工作。
2、部门决算财政拨款本年收入数与财政总决算本年支出数的差额,由预算处编制过度表核对。
3、综合处负责单位缴存的财政专户的非税收入资金的核对审核工作,确保单位缴存的财政专户收入的正确性。综合处及时将每个单位的纳入财政专户的非税收入数发至各业务处室方便处室核对一致,并负责说明除教育收费外其他非税资金不缴金库而缴入财政专户的原因。
4、经建处负责把关预算内基建支出数据的正确性。
5、国库处负责决算数据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会审工作,确保汇总数据的正确性,资料收集的完正性。总预算会计要及时将财政支出数发至各处室,方便处室核对财政拨款支出数。支出科目有调整的,总预算会计应及时通知业务处室对单位支出科目进行调整。
四、部门决算相关口径
(一)需要编制部门决算报表的单位
1、单位范围:本套决算报表编报范围为列入2016部门预算的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包括: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未纳入部门预算的单位,不需向财政部门报送部门决算报表。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的决算不纳入本套决算编报 3 范围。无收支、无在职人员、无资产等单位不单独编报部门决算报表。
2、资金范围:本套决算报表编报资金范围包括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本级、上级、横向、经营收入、捐赠、结余、自有资金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暂不纳入部门决算,即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不用填报本套决算报表,但需要在填报说明中加以说明。
借款等负债仅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收支表不反映银行借款等、编报口径与单位部门预算一致。财政部门拨付未纳入财政预算编报范围单位的资金,不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
(二)编制资金过渡表
1、预算处要编制一张资金过度表,便与部门决算与总决算核对。
2、综合处不得代编财政专户经费差额表或调整表。综合处只审核单位非税收入填报的真实性,并作说明。
(三)需要填报经费差额表的单位
经费差额表仅限于主管部门及一级预算单位填报(各级财政部门不得使用“经费差额表”)。行政单位有事业经费的,单户表只做行政报表,事业经费做经费差额表。如有事业人员经费开支的,则单独做一套事业单户报表。
(四)资金填报口径
1、本套决算的收入、支出表均不包括偿还性资金。即不包括基建贷款等需偿还的资金。具体为:收入支出报表不含偿还性资金;资产负债表包含偿还性资金。
2、本套决算中“基本建设类资金”指单位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管理的资金,根据单位基建账并入会计“大账”后相关数据填报(未实行基建并账的单位,参照有关会计制度并账要求填报)。其中:财决05至05-2表、财决08至08-2表中的“基本建设支出”和财决06-2表中的“基本建设支出拨款”指由本级发改委立项的基建项目资金(无论是否独立核算)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不含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3、本套决算中“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是指按照《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09]79号和《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88号)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在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核拨给单位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如有除教育收费外的资金,只需要作出说明,并附文件依据。
五、录入级次: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独立编报预算的单位,都应作为独立核算机构逐户编制和录入本套决算。一个预算单位编报一套报表。编制部门预算的单位对应一户部门决算。单户录入为主:
部门决算报表以单户录入为主,填报对像为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逐户录入。报表中各项数据应以基层单位数据为准,不得估列代编,弄虚作假。考虑到决算公开,行政和事业并账或多个事业并账核算的单位,均应进行拆分,单独编制单户表独立上报。
六、汇总名称及汇总级次:
预算单位应按照财务管理关系或预算管理级次,逐级汇总建立决算数据的树形结构。树形结构应规范、清晰。地方财政部门应按行政区划建立汇总节点。汇总名称为全称,如无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汇总)。汇总级次为全国统一的部门决算树形结构图:
七、完全汇总封面需注意事项:
1、封面中的“组织机构代码”一定要符合IDC编码规定。
2、如果新报因素为连续上报,则封面中的“上年代码”为:“组织机构代码”+7。
八、按预算科目填列的口径:决算报表如按预算科目填列,如有“项”级科目的,应填列至项级。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中的科目名称(二级项目名称)需填列明细项目名称。
九、数据调整口径:根据文件规定,经核查,2015年年未结余数需调整的,不调整当年数,而是调整2016的年初数。同时2016单位账上的年初数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决算上报数与单位账面数保持一致,不调整的要说明理由并附依据。
十、在职财政供养人数:
在职财政供养人数要与人事编办统计年报数核对一致,超编的要说明理由并附依据。
1、在职人员:由编办核定的编制内、由单位人事部门管理的实有在职人员,含工勤编制人员。
2、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开支人数:行政及参公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行政运行”、“行政单位离退休”科目。学校不用)
3、公共预算财政补助开支人数:全额拨款事业、差额拨款事业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不含参公)(不用“行政运行”、“行政单位离退休”科目。)
4、经费自理人数: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资金、非公共预算财政拨款(补助)资金开支工资或离退休的人员。(不用“行政运行”、“行政单位离退休”科目。)
5、不列入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补助开支的人数:(1)编办核准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但实际财政未安排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开支补助人员基本工资的在职人员。
(2)行政事业单位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开支补助基本工资的编制外长期聘人员、遗属及临时工作人员。
(3)民政优抚对象、村干部、下岗职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
6、实行养老统筹的差补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其人员经费由社保统一支付,不属本套报表的财政供养人员。
(十一)财决05表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工资福利支出”中“其他社会保障缴费”的各类项目要与“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类、款、项对应。
(十二)关于结余负数问题:行政单位不应出现负结余,行政经费年终原则上无结余,年终单位行政经费出现结余,一般情况下财政收回资金或指标。
(十三)与上年核对
通过上下结余核对软件,收支表,资产负债表,主要指标表,人员表等上下年有差异的,均要根据规定的格式说明上报。
1、上年结余核对问题:收支表中的年初数应与上年报表的年未数一致,资产负债表中的年初数与上年年未数核对一致。核对有差异的每一项作说明。
2、上报户数核对:今年与上年上报单位户数核对一致,变动作说明。
3、上报人数核对:财政供养人数与上年核对。总人数,离退休人数核对。与乡镇报表上报的财政人数核对,与预算人数信息系统人数核对,与人事编办人数核对,与上年部门决算报表上报人数核对,差异作说明。
(十四)构成一般预算收入的非税收入应全额反映,实行分成体制的非税收入应根据分成比例及缴库单分别填入本级与非本级库。
(十五)部门决算报表与关联报表核对口径:
1、部门决算报表与财政总决算报表关系
财政总决算报表相关数据=部门决算报表数据+财政过渡表数据:主要为:预算内基建拨款、预算内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政府性基金、非税收入等,在两类报表中应核对一致。
预算内拨款数应由总预算会计按预算支出科目打印到项级,分到各业务科室。
总预算支出科目需要调整的,应尽快调整到位,不可经常变动。总预算支出科目调整后应及时通知部门决算相关人员进行相应调整。
财政总决算报表中的人员数从部门决算报表中提取。支出科目软口径由预算科把关,如行政运行经费不可在项目中列支等。
2、本套报表财政供养人数与预算处人员信息系统供养人数,人事编办财政供养人数核对一致。
(十六)主要变动情况及常见问题 1.结余分配
(1)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比例高于40%且无政策依据;作说明。(2)结余分配转入“其他”的需说明并提供文件依据。(3)财政拨款结余不能结余分配。
2.事业单位经营亏损动用事业基金弥补且无政策依据作说明。一般情况下经营亏损不得用事业基金弥补。
3.行政单位误填事业单位支出栏目,如行政主管部门误填“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栏。
4.使用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不规范,如“行政运行”、“事业运行”等基本支出科目填报“项目支出”栏,或者“一般行政管理事务”等项目支出科目填报了“基本支出”栏。
5.收回以前支出不得直接冲减当年支出。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四十条规定,行政单位收回本已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冲减当年的经费支出;收回以前已经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增加上年结余,不得冲减当年经费支出
6.“行政运行”、“事业运行”等基本支出科目不得填列基本建设支出或其他资本性支出。
7.明细栏目填报不规范,如填报“绩效工资”、“被装购置费”、“救济费”、“生产补贴”、“其他支出”等栏随意性较大,不符合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
8.各栏应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避 免误填(各类下其他款占本类支出小计大于20%的,应予说明)
9.行政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不得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有事业经费混在一起的,则事业经费做经费差额表。有事业人员的则单独做一套事业报表。
10.机构、人员的编制属性及数量与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核定数一致,核对一致。
11.人员的经费供给方式与实际情况不符,如有的单位财政部门并不负担人员经费,按编制要求应反映为经费自理人员,但单位在编报决算时还将这部分人员反映为一般预算财政补助人数。
12.报表具体填报:2016部门决算报表建议按照先明细表后汇总表的顺序填报:
(1)先填财决05-1表、财决05-2表,再填财决03表、财决04表,接着填财决02表。
(2)先填财决08-1表、财决08-2表,再填财决07表。(3)如果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则先填财决10-1表、财决10-2表,再填财决09表。
(4)填财决01表和财决01_1表(预算数)。(5)先财决附03表,再财决附04表。
无锡市财政局国库处 2016年12月29日
第四篇:2017年区本级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公开
2017年区本级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
公开
普兰店区人大会常委会 2017部门决算
目录
第一部分 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责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 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2017年部门决算表
一、2017年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2017年收入决算表
三、2017年支出决算表
四、2017年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六、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八、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九、2017年政府采购情况表
第三部分 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2017年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责
普兰店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
(二)领导或者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三)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四)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
(五)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建议,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部分变更;
(六)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理人民群众对上述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
(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八)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副区长的个别任免;在区长和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从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副职领导人员中决定代理的人选;决定代理检察长,须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九)根据区长的提名,决定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组成人员的任免,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十)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任免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任免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十一)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撤销个别副区长的职务;决定撤销由它任命的本级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和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十二)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出缺的代表和罢免个别代表;
(十三)决定授予地方的荣誉称号。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2017年普兰店区人大部门决算是本部门综合收支决算,无二级单位。
本单位设置8个工作机构,正处级建制。
(一)办公室
(二)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
(三)法制工作委员会
(四)经济工作委员会
(五)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
(六)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
(七)农村工作委员会
(八)申诉控告工作委员会 我单位是行政单位。第二部分 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2017年部门决算表
(详见附表)
第三部分 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2017年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2017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普兰店区人大会常委会2017收入总计1075.34万元,支出总计1075.34万元,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0万元,结余分配0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0万元。
2017收入1075.34万元比2016增加196.03万元,支出1075.34万元比2016增加196.03万元。
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2017年工资福利比2016年增267.83万元,2017增加补缴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发绩效奖金
二、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比去年减少86.18万元,三、住房改革支出增加14.38万元。
二、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部门2017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本年收入合计1075.34万元,其中:由财政拨款,占100%,无其他收入。
三、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部门2017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本年支出合计1075.34万元,其中:
(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39.46万元,占78%:主要包括行政 运行662.85万元,一般行政管理事务169.18万元,人大会议7.43万元。
(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0.78万元,占16%:主要包括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费155.09万元,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115.69万元。
(三)住房保障支出65.11万元,占6%:主要包括住房公积金33.24万元,提租补贴31.87万元。
四、关于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2017财政拨款收入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普兰地区人大常委会2017财政拨款收支总决算1075.34万元。与2016相比,财政拨款收、支总计各增加196.03万元,增长23%。主要原因:
一、是2017年工资福利比2016年增267.83万元,2017增加补缴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发绩效奖金
二、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比去年减少86.18万元,三、住房改革支出增加14.38万元。
五、关于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2017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2017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1075.34万元,占本支出合计的100 %。与2016相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增加196.03万元,增长主要原因:
一、是2017年工资福利比2016年增267.83万元,2017增加补缴 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发绩效奖金
二、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比去年减少86.18万元,三、住房改革支出增加14.38万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结构情况
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2017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1075.34万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39.46万元,占78%;(包括行政运行662.85万元,一般行政管理事务169.18万元,人大会议7.43万元)。
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0.78万元,占16%:(包括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费155.09万元,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115.69万元)。
3、住房保障支出65.11万元,占6%:(包括住房公积金33.24万元,提租补贴31.87万元)。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2017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年初预算为898.29万元,支出决算为1075.3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0 %。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2017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补发了两年绩效奖金。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主要用于: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基本支出。年初预算597.53万元,支出决算为839.46万元。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
一、增加补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146.13万元,二、增加补发绩效奖金164.82万元,三、项目经费2017减少69.02万元。
2、社会保障和就业。主要用于:离退休老干部开支。年初预算为243.20万元,支出决算数为170.78万元。决算数小 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2017下半年退休人员工资拿到事业保险开支。
3、住房保障支出。主要用于:按一定比列支付公务员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年初预算数为57.56万元,支出决算数为65.11万元。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人员增加及工资调整。
六、关于普兰店区2017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普兰店区2017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898.73万元,包括人员经费844.92万元,公用经费53.81万元。基本支出中:
1、工资福利支出607.45万元,主要用于: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其他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补助费、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2、商品和服务支出53.81万元,主要用于:办公费、邮电费、维修费、会议费、劳务费、工会经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七、关于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2017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2017“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年初预算为17.20万元,支出决算为9.04万元,完成预算的53%,其 中:因公出国(境)费决算为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为9.04万元,完成预算的65%;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为0万元。2017“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 主要是按照中央及区委关于厉行节约、改进工作作风压减经费,不该花的钱一律不花。
2017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拨款“三公”经费决算数9.04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元;公务接待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9.04万元。
2016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拨款“三公”经费决算数25.32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元;公务接待费0.1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25.22万元。
本部门公务用车2017年购置数为0辆,公务用车保有量为3辆,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为0团次,0人次,国内公务接待0批次0人次。
其中,公务接待比2016年减少0.1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比2016年减少16.18万元。主要是按照中央及区委、区政府关于厉行节约、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精神”等有关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压减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八、关于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2017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2017无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 出
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情况说明
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2017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
十、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自行采购货物5.2万元。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截止2017年12月31日,普兰店区人大常委会共有车辆6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2辆,其他用车1辆,公车改革停用3辆。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区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2.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3.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4.“三公”经费: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 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5.一般公共服务(类)人大事务(款)行政运行(项):反映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
6.一般公共服务(类)人大事务(款)一般行政管理事务(项):反映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未单独设置项级科目的其他项目支出。
7.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项):反映实行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开支的离退休经费。
8.住房保障(类)住房改革(款)住房公积金(项):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规定的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以及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9.商品和服务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战略性和应急储备支出)。
10.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大连市普兰店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8年9月19日
第五篇:2004年县本级决算总结报告
县财政局局长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委托,现将2004年县本级决算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查。
过去的一年,全县财税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做了大量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004年县本级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118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08.1%,同比增长19%。其中:上划收入3,491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02.7%,同比增长13.8%;一般预算收入3,627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14%,同比增长27.3%。
2004年县本级财政总支出完成17,960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11%,同比增长15%。在一般预算支出中,科学事业费完成47万元,为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8%;教育事业费完成7,493万元,为年预算的107%,同比增长16%;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完成85万元,为年预算的112%,同比增长21%;行政管理费完成2,175万元,为年预算的127%,同比增长12%。
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04年全县县本级决算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04年县政府为完成县人大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作了大量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财源建设工作力度,培植经济增长点。我们按照省政府加强县级财源建设工作的具体部署,围绕我县经济发展的重点,依托资源上项目,培植县域经济增长点。一是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通过认真选择项目,多次与省市有关部门协调,省财政厅多方面扶持我县项目14个,下拨资金862万元,有力支持了项目建设。二是加大对项目的推进力度。定期深入项目单位了解项目运行情况,帮助企业出谋划策,解决问题。目前,鸿基水泥2500线项目主体设备正在进行安装,鸿基焦化厂、鸿源米业、巨龙实业项目建设已竣工,建龙铁矿已正式投入生产,财源基础得到进一步壮大。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县招商引资5.5亿元,引进超千元的大项目22项,通过招商引资为项目建设注入了资金,加快了项目建设,为壮大县级财源、促进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矗
第二,加大组织财政收入工作力度,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加大了对工商税收征管力度。按照“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清缴欠税”的十六字方针,加大了对建筑安装、房地产交易、焦炭市场税收征管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偷、逃、抗税行为,整顿税收市场秩序,国地两税基本实现了同比增收15%的工作目标。二是加大了对农业税尾欠和契税征收力度。结合“一免两补”对以前拖欠农业税进行了清收,清回欠税236万元;契税征收工作在坚持以往下户征收、司法部门协助征收的同时,通过在房产部门设立契税征收机构,全年征收100万元,同比增长67.7%。三是加大对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我们强化了对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及其它各项收费的征管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我县房地产开发及建筑工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价格调节基金采劝一站式”收费管理办法,明确了对择校生收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留结比例,预算外统筹资金244万元,同比增长52.5%,缓解了预算内资金紧张局面。
第三,加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工作力度,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一是从严编制支出预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坚持实行零基预算,把工资和必要的办公经费列入硬性预算,其它支出预算视财力情况给予适当安排,切实减轻支出预算压力。二是认真清理财政供养人口。通过实行补助工资进卡,乡镇财政供养人员持卡,在全省第二家引进活体指纹识别系统管理企业离退休人员,全年节省资金460万元。三是合理调度资金。在财政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通过采取向上争取临时借款、回收往来欠款等措施,保证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保证了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社会保障资金做到了及时发放,通过对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给予资金支持,有力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四,加大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工作力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继续推进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了会计集中核算程序,统一了支出标准,从制度上解决了财政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问题;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了采购范围,包括了货物、工程和服务三大类别,拓宽了采购领域。全县实现政府采购支出709万元,综合节支率11.2%。二是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认真做好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全面落实“一免两补”惠民政策。把“一免两补”工作的有关政策通过电视、公告、宣传单等多种方式认真落实到每个农户,财政部门抽调30多人参与全县的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工作,使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三是积极争取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资金。财政、劳动等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严把企业上报材料关,对符合并轨条件规定的企业积极向上申报,为确保并轨工作的正常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矗
第五,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力度,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一是加大对非税收入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重点检查了是否存在挤占、挪用、串用的问题;是否存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搭车收费问题;是否按规定使用省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等内容。二是加大《会计法》执法检查工作力度。针对检查中暴露出的问题,实行了严格的会计上岗“准入证”制度。举办了多期财会从业人员培训班,提高了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三是认真组织开展三项清理工作。对党政机关用公款为干部职工购买商业保险、党政干部拖欠公款以及统一着装进行了清理整顿,对公款购保险问题进行整改,对清理出的欠款进行收回,对违规着装按规定进行了收缴封存。
过去的一年,县政府和财税部门围绕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大力发展经济,支持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预算执行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自身组织收入能力低,收入净增长额度较小;
个别企业和单位部门利益意识严重,拖欠税款和坐收坐支应缴财政收入的现象时有发生;财政资金紧张,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县政府有决心在2005年切实采取措施,逐步加以纠正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