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语文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任务一: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读读认认,同桌互查“我会认”,交流难认的字。
坐着读,站着互查,完成坐好,早完成的要帮助组内同学。完成最慢的要在班内交流出现的问题,重点来学习巩固。
2、出示学习任务二:自读生词,再对读,交流难读的词。坐着读,站着互查,完成坐好,早完成的要帮助组内同学。完成最慢的要在班内交流出现的问题,重点来学习巩固。
3、出示学习任务三:指导写“穿、弯”字,先观察再请学生交流要注意的地方。
三、初读课文:
1、出示学习任务四:自由读课文,小组选择方式展示进行pk赛,教师总结。
2、出示学习任务五:讨论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准备班内交流。
四、达标检测,总结评选优秀小组。
第二篇:语文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热爱语文教学.语文是一门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它可以使我们徜徉一条绵绵流淌的河流,去感受上下五千年的智慧;攀登一座座巍峨挺立的大山,去体味纵横几万里的尊严;吟唱一首首韵味深远的诗歌,鉴赏字里行间悸动的独行的灵魂;描绘一幅幅五光十色的图画,领略光影调和的缤纷的世态.但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却另我们不容乐观,站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我不禁思绪万端„„
常言道:教无定法,教学有方。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但在某一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有时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呈现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程序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
但我认为这并非意味着因此就否定教学的一般规律,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也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目前,新的课改刚刚开始,面对新理念的冲击,许多教师可能感到无可措手,不知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针对以上问题,现结合语文学科阅读课、自读课、文言文阅读课、写作课等课型特点,分别谈一下这几种课型的大致教学模式,供老们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讲读课
现代文阅读讲读课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多数老师对这种课型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了。我认为,现代文阅读课应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欣赏、学会质疑、学会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读六步教学法”组织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这一步骤中,包括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欲望,将学生尽快地导入课文。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应发现自己尚未掌握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求得新知识,也可向教师求教;教师应给予每一个学生以足够的阅读时间,让每一个学生能完整地了解课文的大意,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自主预习,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粗读或浏览课文,并就课文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内容可以是字词句的理解,也可以是对人物的评价,或者是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质疑等,这是学生初读文章的收获,也是学生思考和认识的起点。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不仅重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注重了学生的后续学习,引导学生在读书时养成思考的习惯,做一个有心的读者。
(三)品读课文,自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和欣赏课文,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或字、词、句、段)进行朗读,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对于精彩的段落也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包括分角色朗读在内的多种形式进行反复的诵读,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欣赏品评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考可以完善甚至代替老师的结论,学生精彩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应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精彩段落的诵读又可以使学生更深的融入到作品中,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四)研读课文,质疑问难。加深内容理解。
在深入阅读和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就课文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既可以提出课文理解上的疑难,也可以就课文内容或写作方面进行大胆质疑,甚至提出改写的意见。学生的质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确有所疑,提出初读课文时的疑难之处,求得班集体的帮助;二是明知故疑,提出初读课文时自己感到有价值的问题,供师生思考;三是提出不同见解,对课文或注释发生疑问,望能讨论解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具备即时组织能力,将学生的众多问题纳入落实课文教学目标的轨道,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质疑为抓手,组织学生有序地研读课文,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就下结论,或者进行简单地否定,可以先交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合作解决,教师也可以作为学习的一员平等参与讨论。这一环节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共同的讨论学习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自读课文,熟读精思,深入理解赏析。
这一步骤可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或熟读记诵,或深入赏析,或延伸思考,或即时迁移„„这一步骤中,可以是学生的继续“发现”,也可以是教师高屋建瓴的讲解。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比前“四读”时有更为明显的“获得”。
(六)回读课文,收获评价,总结学习内容。
这是课堂教学中知识和方法的梳理与归纳,也是学生阅读后思想认识的提高与情感的升华阶段。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像原先那样要求学生“你应该学到什么”、“你应该记住什么”,而要积极引导学生归纳一下自己通过阅读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是情感认识,也可以是知识的积累,还可以谈在写作上的启示等等。我们相信,只要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的发现会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得多,而这些内容又正是我们阅读和教学的目标之所在。
当然,以上六个步骤只是课堂教学的大致思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处理,六个个步骤也允许交叉和渗透,如在“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中也可以“质疑评价”。在“品读课文,自主欣赏,”中也可以谈收获和进行评价,切不可一味地拘泥于形式。
二、自读课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占一半左右,而自读课的教学又最易忽视、最难落实、最难坚持,必须有一个既符合自读课的教学规律,又能提高自读课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来规范自读课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交互感应”的自读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合作学习”的理念,侧重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讲,他有以下优点:
(1)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自读行为和习惯,在自读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自学的实践能力。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读书的方法、窍门,是靠自己读出来的,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得其益,会其智,融其情。”
(2)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己读出一点,要比教师讲出十点更重要”,久而久之,是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的。
(3)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自读课的教学应当灵活多变,在教学程序上具有一个时间上的序列,这种序列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创设情境。教师创设一种师生彼此接受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尽快地兴奋起来,积极而又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确定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是前一篇课文的目标迁移,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阶段的需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所拟的目标,也可以是由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经过讨论后形成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3)自主学习。根据既定的目标,以学生自读为主,进行学习。这个自读,包括学生个体的自学,学习小组的讨论,班集体的合作,教师作为交流者的参与。
(4)反馈总结。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本质是使学生自己承担学习的责任,让学生自己了解是否作了最大努力,在学习中有什么缺点和不足,使自己始终处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效,持久。
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交互感应”模式的关键是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获得的需要。必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情境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抓住了这一点,就能激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保证学习行为持之以恒,最后实现教学目标。
(2)个体与群体交互感应。
“交互感应”模式是一个激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和学生群体共同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要设置一个学生群体的学习“场”,让学生在这个“场”中,个体积极参与影响群体,群体又影响个体,形成合力,互相激励,共同上进。这个学习“场”,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以情启真,由境求实,学生的心智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这个学习“场”,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同时得到训练,学生的左脑与右脑同时得到开发,教学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交互感应”模式中,师生的关系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品质:第一,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的身份在学生中间,无拘无束地与学生坦诚相处,将自己的所思所虑直率地告诉学生,以此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或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学习感到乏味、困惑,产生焦虑,教师要如实地接纳这些感情,理解这些感情,并且加以有效的引导。第三,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生的表面行为、态度,而且要理解较深层的,本质的情感。
(4)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
和谐的心理环境是指创设一种不受传统束缚,敢想、敢说、不屈从于权威,不同的意见、想法均能得到重视、尊重、与鼓励的环境。这种环境可以从打破传统的教室座位排列着手,可排列成“马蹄形”、“新月形”、“方形”、“圆形”或“模块形”等。
三、文言文阅读课
文言文究竟应该如何教呢?我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在初一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老师就要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让学生产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意义;使他们懂得珍惜五千年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有学习的动力。
其次,教师要明确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把握好教与学的度。所谓度,就是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师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教学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决不能离纲超标,无限拓展,也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自行其是。
再次,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大多重讲不重读。大概受传统教学讲深、讲透、讲细的影响吧。很多教师喜欢滔滔不绝的讲授。文言文确“有讲头”,也就难免越讲越深。比如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这篇课文,一共才119个字,故事简单,不难理解。花一节课时间,在老师指导下,带着各种问题,采取多种形式朗读,把讨论,欣赏,研究放在读的当中交错进行。在熟读的基础上,看看注释,结合思考练习,想一想,听听老师点拨,学生是能够理解课文的。至于文中谁劝谁学,劝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文中语气怎样,读后有什么启发等等,不用太多讲述,学生会知道,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基本内容”和背诵了。如果用两节课时间教学,翻来覆去的讲解课文,反反复复挖掘义理,不厌其烦的讨论简单问题,就是不让学生熟读,到下课了才布置作业,要求背诵。恐怕学生觉得越听越糊涂,早就失去了兴趣。
我们古人的教学却不是如此。据说古人读书,老师授业,学生有惑才讲解。课本连标点也没有,更没有现在教科书那么详细的注释。老师每天给学生“上生书”,只给学生用红笔点断文句,根据学生年龄资质特征,文化程度深浅,断句的长短各异。然后学生下去,扯开喉咙高声诵读。学生读熟了,能够横流倒背了,文句内容可能还是似懂非懂,但文章主旨大意也许还是知道的。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体会可以证明。当然也有一些有学问的老师,可能要逐字逐句地讲解其中的微言大义,但可以肯定,绝不会像今天的教师,走上讲台就讲得“深入细致”,讲得“字字落实”,也不会搞句子分析,字字对译之类。因为古人文章读得多,背得熟,有一定的语感,又是通过自己诵读来整体感知文章,通过自己思考,粗通大义,明白主旨的,不是老师反复强调,硬塞进头脑的。自己感悟理解的就记得牢,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读的书越来越多,理解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因为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过去不理解的也能理解了。所以古人能把文言文学好,运用文言文写作,并不感到有什么困难。
而今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花了那么多时间,用了那么多精力,学生却不能独立阅读理解文言文。我们应该反思文言文教学,为什么种瓜不能得瓜,种豆不能得豆。现在的中学生任务重,不可能有古人那么多时间,读那么多的书。但古人的教学经验,少讲、多读却是值得借鉴的。尤其是初中生,更要利用记忆力强的特点,多读书,多吸纳,以后反刍,到高中再学习古文,就轻松自如了。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诸葛亮的“观其大略”,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好经验,好方法,为什么不可以借鉴呢?
我们应当重视读的教学法。把时间让给学生,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不要担心学生不理解,我们要相信他们将来读的多了,会理解的。即使有些不能理解,甚至读了大学都不能理解也无妨碍。我们的语文教师,谁敢说能理解所有的文言文呢?其实有不少学中文的本科大学生,毕业后当了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发现不少文言文理解不深,或者理解错了,甚至不能理解。何况是中学生呢?而今的中国,可能只有少数专家学者才敢说,能读懂每一篇古文。何必要求中学生过高呢?
根据以上观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建议老师们采取以下模式组织教学:
1、初读,扫清字词障碍
在导入新课后,可让学生采用默读、小声读、自由朗读、师生范读等多种形式尝试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揣摩和把握文章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在此基础上熟读课文。
2、精读,把握课文大意
在学生能比较流利且准确地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解自主译读课文,疑难问题可通过同桌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也可以提交班集体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参与讨论、随机指导,也可以收集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在班内以多种形式呈现,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于学生没有提出但又比较重要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采取询问学生、求得学生帮助等方式把问题抛给学生,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的兴趣,完成教学重点。最后可以采取让学生复述或直译课文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程度。
3、品读,赏析评价文章
在疏通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或发现课文的精彩之处,或就课文提出质疑,同时通过小组学习进行评价和探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朗读,积累好词美句
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之后,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领会作者思想,把握文章感情,与作者进行交流,与文本进行对话。对于好的句子或段落甚至整篇文章,要指导学生当堂背诵。
5、回读,总结学习收获
在课堂学习结束以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回读全文,从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方面总结学习收获,形成完整而稳定的知识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分层设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拓展知识能力。
四、写作课
不可否认,许多人对写作教学的研究投入了不少的心血,但对于写作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人却很少,有关的论述更不多见,多数老师的写作课课堂教学也比较随意。为进一步规范写作课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能力和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对语文写作课课堂教学的大致思路作一下规范。在具体的写作课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
1、定标拟题
每一节课教师都要依据总体的写作序列训练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目标拟定或与学生共同拟定写作训练题目。拟定的题目既要针对写作训练目标,又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还要考虑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认同,以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2、思路点拨
教师要依据本节课训练目标和训练题目,指导学生独立地或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进行审题,教师进行指导点拨,提出写作要求。这样既开阔了学生思路,又防止出现审题偏差,对于训练学生在写作中迅速吃透命题者意图、领会写作目的很有帮助。
3、写作训练
在学生明确了写作训练目标和写作思路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作品,训练学生养成快速成文的习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写作速度,这对于提高学生应考写作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修改交流
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写作成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的作品进行阅读、修改,使学生养成主动修改的习惯。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修改或批阅、评点,给学生创造一个合作学习与交流、相互借鉴和模仿的机会,5、教师评改
对于学生完成上交的作品,教师要在总体浏览学生写作和互批情况的基础上,抽取三分之一左右的作文进行批阅,以发现学生作品中的精彩之处和优秀习作以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暴露出的普遍问题,并进行归类,为讲评做好准备。
6、讲评指导
根据学生写作、互批以及教师批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对作品的写作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肯定优点和长处,对精彩的段落或优秀的作品要当堂诵读点评或印发甚至推荐发表,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写作过程中集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给予指正。如果有必要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二次写作,即在指导讲评的基础上在进行同题写作训练。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六步是就写作教学过程来讲的大致步骤,可以循环进行。在时间的分配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控,可以用2——3节课左右时间完成。
不管是哪一种课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首先要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有一个准确的角色定位,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导演和服务者的双重身份,有时还要作为学习的一员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阅读欣赏。
2、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知、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总结,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注意发现和挖掘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学习的参与者,切不可只顾自己的讲解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以自己的单一结论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见解。
3、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如果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出现思维的偏差或者是认识上的错误,教师也要加以相机引导或订正,如果以尊重学生的理解为借口,对学生的认识不讲原则、放任自流,那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阅读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这几种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它强调尊重学生的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与新课改内容和中考命题的要求相适应。在以后的教学中,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日趋完善,更适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第三篇:语文教学模式
骆驼坳中心小学语文“1342”模式
一、模式提出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明确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新理念,并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从观念、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以及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只有深刻变化了的语文课堂,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的体现在学校生活之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模式的基本步骤
1、激趣揭题,创设情景
课题是课文的窗户,指导学生弄清课题的含义,对深入学习和正确理解课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步骤主要通过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巧设疑问、运用悬念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借助插图、幻灯、录影、录像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情景等教学手段来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该步骤分为两个部分。自主学习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自己学习新知识,发现新规律,老师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理性和感性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合作探究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时,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3、成果展示,互动交流
通过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将第二步中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等完全的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和共享学习成果,引发学生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
4、拓展练习,总结升华
语文既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本步骤在课文的基础上,运用比较阅读,牵引作品,联系实际、感悟生活等方法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外知识,让能力得到落实,情感得到升华。
三、模式的解读
“1342”指课堂教学中四个步骤的时间分配比例,实际教学中,若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教师也可以将第二、第三两个环节融合起来,针对问题一个一个将第二第三环节循环操作,但时间比例应大致相当。
本模式是基于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相关的理论研究,为充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最新语文教学模式
也看最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石井镇中心小学 赵小香
三月初,教研室苏亚丽老师一行在中心学校李民生校长的陪同下到我校听评课。就苏老师所传达的最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自己感到十分惭愧,反思自己平时的语文课教学,存在太多的问题。
因此我就摘录苏老师所传达的最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以供自己和所以语文老师共勉。
一、高年级语文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要求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语,解决较难部分。基本步骤:
1、初读一到两遍课文(可默读)。读前提出要求:①划出生字生词。② 读后知道写了一件什么事。③有的需要根据课后要求理清层次。
2、巩固生字生词。生字生词要当堂学会,不要下去再浪费时间写。方法是教师就形近字、易混字范写,教学生记的方法,学生可在教师写的时候手指划空学,另外还有多音字也要在第一课时学会。
3、再读课文,要求划出令学生感动的句子、段落或者不理解的句子。这时的读法可指名读,读的过程中要纠正读的不对不准的地方,难句教师可以范读。还有读后要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学以致用——写作方法)
一、细读课文
要求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来读,来品味,去感悟。
二、落实阅读
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重要段落,还要从阅读中积累优美词语,两字的,四字的,可读也可记在阅读笔记上。)
三、渗透写作方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拓展升华
可根据本课推荐课外阅读(与本课相关的内容)
五、归纳总结
1、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注意多表扬。
2、梳理本课内容。
3、学生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要布置学生想做的作业。不能像抄生字词语等。
● 教学中存在问题举例:
2、上课前要研究本单元教材要求,重点,难点,考点,在课堂上药消化,另外看清习题,习题的解决要贯穿在课堂之中。
3、拓展要把握好度的问题
与课堂有关的课拓展,内容不能太多。
4、板书要简洁,紧扣课文内容,是关键词,要能提纲挈领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板书就能理清明白课文内容。
5、要求学生背会的教师要先背会。
6、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要怕学生说错话,说出与离自己的要求很远的话题。
7、不拖堂,一下课就下课,哪怕自己还有没有说完的,下节再说。
第五篇:二年级识字教学模式
【模式名称】:二年级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识字教学模式
【背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汉字的形体千变万化,字字都有差异。但是汉字作为音形意的结合体,又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学生目前的识字方法而言,大部分孩子都能利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认字,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识字认字,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识字。
【理论应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把握识字教学中的情趣性、自主性、创造性、生活性的原则,并探究积极有效的识字教学规律,努力实现识字教学的高效性。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在新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识字条件,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处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学习的时空和机会,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发展。
【实施方法和步骤】: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和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亦是如此。只有学生对学习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探索识字的方法,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激发出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人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我在教学《狐假虎威》这篇课文的生字时,我先出示一幅图画: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狐狸,一只兔子,一只野猪,一只小鹿,一只老虎,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学生边说我边出示卡片,学生的兴趣很高,很快地识记了本课的生字,并发现与动物有关的字一般都是“犭”字旁。随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把字音读准,使他们达到整体感知生字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用故事启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进行识字。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而且汉字本身有表意的作用,有的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比如,我在教“月”这一字,给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弯弯的就像月亮的形象,中间的两横就像嫦娥思念家人时流得两行泪。生动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下子掌握了这个字。
(二)烘托学习气氛,让学生自主识字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畅游在汉字王国的国度里。在识字教学中,不同的教学识字方式就可以激发学生自主识字。以下是我经常运用的方法:
(1)猜字谜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一头牛站在屋檐下,牛角顶破天(牵),头戴倒八帽,身穿弓字衣,一条腿站立,一条腿翘起(弟),可上可下(哥)”等字谜,刚开始,由我来出字谜让学生猜,后来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编一些谜语让大家来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在欢乐中认识了生字。
(2)编儿歌和“顺口溜”这两种语言都很形象化,也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生字。例如,学习“鲜”字,先板书“鱼”字让学生读,再板书“羊”字让学生读,并随口读出“一只鱼,一只羊。熬鲜汤,味道香”,接着让学生把儿歌说
一、两遍,就在无形中掌握了“鲜”这个字。又如,学习“碧”字,我对学生说:“王大娘,白大娘,并肩坐在石头上。”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碧”字是由“王”、“白”、“石”三个字组成的,这个顺口溜很快就让学生掌握住“碧”字的写法,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创造了一些有趣的顺口溜,如:“回”: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朝”:上十对下十,日头对月亮。“巳、己、已”闭口巳,开口己,半闭半开是个已等等,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字体结构,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3)想象识字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想象力丰富,我们可运用会意、象形等造字法训练学生识字。如教学“歪、尘、众”等会意字时,我问:“为什么这些字要这样写?”学生经过思考就会明白“不正为歪,小土为尘,人多称之为众。”又如教学“柳”字,这个字一直到高年级都有学生把右边的撇忘掉,所以我在教学中就抓这一重要笔画,引导学生想象着微风吹来了,柳枝是什么样子呢?有的柳枝细些,微风中轻轻地飘了起来;有的柳枝粗些,微风中还是那样直直的。形象的语言,就让学生记住了那一撇,使学生再也不会将那“微风中飘起的柳枝”给忘了。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学习语文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和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大街上的招牌、广告、家庭中的电视、电脑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报刊,如: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作文报等,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这也让他们在无形当中尝到了识字的乐趣,并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随时主动识字的意识,有助于挖掘生活识字。
学习资源无所不在,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学生如果对这些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具有主动识字的意识,周围的环境再有利也是枉然。识字教学时,我经常有意识地正面引导,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自觉性。如出示生字“商”后,让学生自己先认一认;对于已经认识这个字的学生,就追问:“你怎么认识的?”或“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字?”学生就说:“我在学校门口的小商店的招牌上认识的”,然后我就对学生的识字方法和识字成果加以赞赏。这样,受到表扬的学生识字的劲头会更足,其他学生也会因此受到鼓励。
(2)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学会识字。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学生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这就要求孩子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做起,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接触,也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渠道。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去主动识字。走在街上,不少学生注意观察街道两旁的标牌、广告牌、标语,如“人寿保险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康利宾馆”等,就会问家长这些字怎么读;坐在电视前,电视上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如“小葵花感冒冲剂”、“海飞丝洗发水”、“步步高点读机”等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听、读、认字的教材;各种食品包装袋上也有许多字,孩子在吃食品的同时,也会留意包装袋上的品牌、商标,如“真果粒”、“伊利优酸乳”、“小当家干脆面”等。由于他们观察比较细致,毫不费力,因此,识字速度也快了。同时第二课堂学习资源也得到了有效开发和利用,学生将受益匪浅。
(3)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展示识字成果。
体验是一个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所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发强烈的表达欲望,而且还善于在运用中体会字句的含义,久而久之,便可以达到学会识字的目的。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被激发以后,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充分表现、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如建立“识字墙”“识字门”“识字乐园”“识字擂台”“识字储蓄罐”等。同时,教师应在传授知识中成为小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以教师的自我体验生活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自我体验中去学会识字,激励学生不断地在生活中增加识字量,让学生逐步养成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同时实践证明,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灵活地融合上述几点的做法,学生能主动参与,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了识字的能力,实现了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