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外贸出口形势的分析报告
市外贸出口形势的分析报告
以来,全市外贸出口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外贸出口完成5401.8万美元,增长58.34%,占省目标7800万美元的69.3%,占市目标1亿美元的54.02%。为完成省、市目标,最近我们对全市出口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我们认为,全市外贸出口存在喜忧参半的形势,既有不少的亮点,但也存在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和困难。现将有关情况分
析如下:
一、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但基础差,规模小,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
1、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从到,外贸出口年均递增37%。今年前8个月,同比增长都在55%以上,保持了良性增长。出口企业主体进一步增加,有出口实绩企业69家,同比增加17家,其中当年首次实现出口的企业13家。企业平均出口额78.3万美元,同比增加12.7万美元。
2、骨干企业起主导作用,但出口企业规模小,出口大户少。出口基础十分薄弱,出口企业多为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到目前为止,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00户,但实际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只有69家,占34.5%,户均出口额只有78.3万美元。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9家,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7.1%。500万美元出口额的生产型企业一家没有。出口最多的为宜丰外贸647万美元、樟树冠京香料423万美元和丰城金盟实业公司414.5万美元。
3、出口产品品种较多,但产品档次较低,市场竞争力差。出口产品主要为化工产品、竹木制品、鞭炮烟花、纺织服装等,但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较少,近两年增加了机电、有机食品,但所占比例很小。化工产品已成为我市最大出口产品。
4、生产型企业出口已占主导,但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少,出口额比例低。全市生产型企业出口已占出口总额的60%,其中地方企业出口占40.8%,有出口实绩的外商投资企业共15家,出口额1011万美元,只占全市的18.7%,户均出口额67.4万美元。市经济开发区没一家企业出口。
5、靖安县一枝独秀,县市间发展极不平衡。靖安县出口企业特色明显,生产型出口企业占据主导,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是唯一达到市目标进度的县,“小县大外贸”名符其实。万载、宜丰也处于领先位置。其他县市区差距较大,部分县市完成情况与年初上报数大相径庭。
6、人均出口量低,对gdp拉动作用小。全市人均出口创汇11美元,出口占gdp的比重只有1.7%,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对经济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二、外贸出口制约因素很多,思想观念是影响外贸发展的主要问题。
1、高位推动不够。各级领导对开放型经济都十分重视,但在对待外贸出口的问题上,一直普遍存在“外贸出口对地方没有贡献”,“出口越多,赔得越多”的认识,存在外贸出口是企业行为,政府无所作为的思想,对外贸出口口头上说得多,但在行动上干得少,这是影响外贸发展的重要因素。认识上的不到位,就造成了措施上的不到位。正是因为认识上的误区,我市外贸出口长期以来处于一种自然增长状态,相当地方外贸部门职能不能很好发挥,市里所下任务也落不到实处。就是目前在部分县市区采取的出口奖励政策许多也是权宜之计。
2、市场要素缺乏。一方面,外贸人才缺乏,市场信息不足。据了解,多数出口企业都是近几年兴办的小企业,由于成立时间不长,普遍缺乏外贸专业人员,与国外客商接触机会少。在没有国外用户的情况下,产品主要供货或在国内销售。竹木生产企业、鞭炮烟花企业多数属于这类情况。另一方面资金比较紧张,这是出口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国家为了支持企业扩大出口,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打包贷款和出口退税帐户托管,但目前我市无商业银行办理上述两项业务,企业在银行贷不到款,全部靠自筹,一些企业有市场、有客户、有生产能力,因无资金购买原材料而无法将产品做强做大。有些企业有进出口经营权,也有国外客户,为了加速资金周转,选择供货出口,如康顺花炮厂。据对远大化工、雅星纺织等11家出口企业统计,共缺资金6190万元,如解决问题,可增加出口2020万美元。
3、外贸机构职能不健全。首先是政府机构缺失,外贸部门职能发挥不充分。10个县市区中,县市外贸机构不健全的有4个县市区,铜鼓县多年无外贸局,今年才明确商务局代管,樟树市只有外贸总公司,靖安县有机构无编制,今年也并入招商办,袁州区外贸职能也并入商务局。其他县市普遍存在人员少、经费缺的现象,外贸部门时刻要为自身的生存努力。
4、国家宏观政策负面影响。一是7月1日起国家调整利率,对我市部分企业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如邓氏园林损失80万元,鑫海岸贸易公司损失60万元,万载外贸损失20万元。二是税务政策影响。据了解,上饶、九江等地国税部门正在对贸易型出口企业代理义乌小商品出口情况进行调查,目前上饶此类业务已停止进行,据国税部门的信息,国家可能对 [http://www.xiexiebang.com]该项业务征收进项税。我市这块出口总额约万美元,如果真正开征此税,出口企业将亏本,并导致停止出口,直接影响外贸出口总额。
三、促进外贸出口大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主导,多方共同努力。
1、强化外贸工作领导,建立出口推进机制。外贸出口虽然是企业行为,由市场来引导和促进,但真正要实现外贸大发展、大提高,必须要靠政府来推动,营
造一个促进大发展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发展环境。一是要解决各级领导思想中对外贸出口的认识问题,争取各级领导对外贸出口的重视和支持,充分认识外贸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观念到位,行动才能到位,这是做好外贸出口的前提,仅外贸部门抓外贸出口是没有发展的。目前,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分担比例,对营造更好的环境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二是要有考核机制,真正把外贸出口列入对各级政府的考核范围,与其他经济指标同下达同考核。三是要有干事的队伍,完善外贸职能,充实外贸队伍,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干事。
2、培植出口主体,壮大出口队伍。没有出口企业,外贸出口就是无本之源。扩大外贸出口,重要的是要壮大出口主体,尤其要引进培植一批生产型出口大户,这样才会有稳定的基础和保障。靖安县的经验已充分证明。扩大出口要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起来,引进一批生产型出口企业,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市场的外贸代理公司,吸引市外产品到我市出口,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出口队伍,这要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与此(来源: http://www.xiexiebang.com)同时,有重点地督促和引导还在供货的企业以本企业名义出口,使原来供货企业变为自营出口企业;对一些有出口潜力,但无人才、市场的企业,发挥县市外贸公司人才优势,帮助和引导企业出口或扩大出口;加强对重点出口企业跟踪服务,引导其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需求。
3、加强政策宣传,加大政策促进力度。中央、省为促进外贸出口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但过去宣传不够,企业知之甚少。今后,要大力宣传鼓励出口的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我省中部发展基金政策,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好有关政策,扩大出口。鼓励企业积极创建品牌,“走出去”参会参展,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兴市场。
4、加强调研督查,切实解决难题。强化对出口进度的调度督查,继续完善每月一调度、一通报的做法。同时,深入出口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出口动态,切实为企业出口做好跟踪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出口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5、构建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市出口企业促进中心建设步伐,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宜春出口网”、担保投资公司和货运通关公司的作用,为企业出口提供一个全面周到、快捷的服务。
第二篇:2014年外贸出口形势分析
海关总署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824亿美元,其中出口2071.3亿美元、进口1752.7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3%、10.6%和10%。
业内分析认为,2014年我国外贸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反弹态势,实现了良好开局。在发达经济体逐步摆脱危机阴霾、外需总体向好的背景下,全年出口形势有望略优于去年,但仍需关注竞争加剧、新兴市场动荡、汇率波动等风险因素。
外需回暖利好出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胡江云表示,月度数据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加之农历新年等季节性因素对年初几个月的数据形成一定扰动,所以并不能简单地以1月份单月情况对全年外贸形势作出判断。尽管如此,1月份出口情况是上年年末订单形势的客观反映,还是印证了美欧等市场正处于持续复苏的进程中。
海关统计显示,与去年相比,1月份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增长都有明显改善,按人民币计算,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4.6%、8.8%和7.8%。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经济学家普遍看好今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前景,而新兴经济体则有望基本与去年持平,全球贸易总体要比去年好转,在外部需求改善的支撑下,我国出口进一步发展前景可期。
提质增效亮点初现
去年以来,民营企业“领跑”成为我国外贸出口发展的一大亮点,今年1月份这一趋势得以延续,民营企业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增速。
张燕生认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以市场竞争为导向,民企出口的高速增长体现出我国经济内生性增长因素的增强,而同期外企进出口增速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说明外贸发展对外资企业的依赖正趋于减轻,外企在我国外贸中占据半壁江山的局面正在持续改变。
从出口商品类型看,1月份传统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95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增势,高于同期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张燕生认为,在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不断上涨的不利因素作用下,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传统外贸企业抓紧时机进行结构调整,持续加快“练内功”、调结构,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几大风险不可忽视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表示,经济遇到困难,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保护主义就有可能抬头,最近新兴市场国家与我国贸易摩擦增多的苗头比较明显。过去几年发达国家市场疲弱,与新兴市场的双边贸易快速发展是我国“稳外需”的亮点,但目前几个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震荡可能对我国出口造成冲击。
商务部网站发布的预警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已先后有哥伦比亚、巴西、泰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对我国发起或拟发起反倾销等贸易救济调查。
胡江云表示,尽管当前出口增速比较稳定,但对沿海外贸企业的调研显示,企业经营压力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外贸订单小、短、散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企业对未来发展仍存观望情绪。此外,他认为,当前新兴经济体汇率不断下挫、人民币对美元仍稳步升值,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攀升,外贸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不容小觑。
专家普遍预计,今年外贸增速将维持在个位数水平,基本与GDP增速保持同步。胡江云认为,去年我国外贸已突破四万亿美元大关,在如此庞大的贸易规模基础上,现在关键并不是增速的高低和份额的多少,而是应该更加关注提升外贸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外贸企业面临的缺技术、缺专业人才、缺渠道、缺资金、缺规范等种种不利条件,需要认真加以解决。”张燕生表示,补全发展短板、培育竞争新优势,关键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第三篇:10年市外贸出口形势的分析报告
2010年市外贸出口形势的分析报告
2009年以来,全市外贸出口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外贸出口完成万美元,增长%,占省目标7800万美元的%,占市目标1亿美元的%。为完成省、市目标,最近我们对全市出口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我们认为,全市外贸出口存在喜忧参半的形势,既有不少的亮点,但也存在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和困难。现将有关情况
分析如下:
一、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但基础差,规模小,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
1、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从2000年到2004年,外贸出口年均递增37%。今年前8个月,同比增长都在55%以上,保持了良性增长。出口企业主体进一步
增加,有出口实绩企业69家,同比增加17家,其中当年首次实现出口的企业13家。企业平均出口额万美元,同比增加万美元。
2、骨干企业起主导作用,但出口企业规模小,出口大户少。出口基础十分薄弱,出口企业多为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到目前为止,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00户,但实际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只有69家,占%,户均出口额只有万美元。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9家,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 %。500万美元出口额的生产型企业一家没有。2004年出口最多的为宜丰外贸647万美元、樟树冠京香料423万美元和丰城金盟实业公司万美元。
3、出口产品品种较多,但产品档次较低,市场竞争力差。出口产品主要为化工产品、竹木制品、鞭炮烟花、纺织服装等,但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较少,近两年增加了机电、有机食品,但所占
比例很小。化工产品已成为我市最大出口产品。
4、生产型企业出口已占主导,但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少,出口额比例低。全市生产型企业出口已占出口总额的60%,其中地方企业出口占%,有出口实绩的外商投资企业共15家,出口额1011万美元,只占全市的%,户均出口额67.4万美元。市经济开发区没一家企业出口。
5、靖安县一枝独秀,县市间发展极不平衡。靖安县出口企业特色明显,生产型出口企业占据主导,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是唯一达到市目标进度的县,“小县大外贸”名符其实。万载、宜丰也处于领先位置。其他县市区差距较大,部分县市完成情况与年初上报数大相径庭。
6、人均出口量低,对gdp拉动作用小。全市2004年人均出口创汇11美元,出口占gdp的比重只有%,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对经济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二、外贸出口制约因素很多,思想观念是影响外贸发展的主要问题。
1、高位推动不够。各级领导对开放型经济都十分重视,但在对待外贸出口的问题上,一直普遍存在“外贸出口对地方没有贡献”,“出口越多,赔得越多”的认识,存在外贸出口是企业行为,政府无所作为的思想,对外贸出口口头上说得多,但在行动上干得少,这是影响外贸发展的重要因素。认识上的不到位,就造成了措施上的不到位。正是因为认识上的误区,我市外贸出口长期以来处于一种自然增长状态,相当地方外贸部门职能不能很好发挥,市里所下任务也落不到实处。就是目前在部分县市区采取的出口奖励政策许多也是权宜之计。
2、市场要素缺乏。一方面,外贸人才缺乏,市场信息不足。据了解,多数出口企业都是近几年兴办的小企业,由于成立时间不长,普遍缺乏外贸专业人员,与国外客商接触机会少。在没有国外用户的情况下,产品主要供货或在
国内销售。竹木生产 企业、鞭炮烟花企业多数属于这类情况。另一方面资金比较紧张,这是出口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国家为了支持企业扩大出口,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打包贷款和出口退税帐户托管,但目前我市无商业银行办理上述两项业务,企业在银行贷不到款,全部靠自筹,一些企业有市场、有客户、有生产能力,因无资金购买原材料而无法将产品做强做大。有些企业有进出口经营权,也有国外客户,为了加速资金周转,选择供货出口,如康顺花炮厂。据对远大化工、雅星纺织等11家出口企业统计,共缺资金6190万元,如解决问题,可增加出口2020万美元。
3、外贸机构职能不健全。首先是政府机构缺失,外贸部门职能发挥不充分。10个县市区中,县市外贸机构不健全的有4个县市区,铜鼓县多年无外贸局,今年才明确商务局代管,樟树市只有外贸总公司,靖安县有机构无编制,今年也并入招商办,袁州区外贸职能也
并入商务局。其他县市普遍存在人员少、经费缺的现象,外贸部门时刻要为自身的生存努力。
4、国家宏观政策负面影响。一是7月1日起国家调整利率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对市外贸出口经济形势的分析
对市外贸出口经济形势的分析
最近,我市国税、商务、海关、商检、外汇等部门联合对该市有代表性的32家外贸企业进行了调查,深入了解了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发挥各贸易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更好的服务于外贸企业,为做大做强贸易经济做出新贡献提出一些建议。
一、宏观政策对我市外贸经济的影响
2005年,我市有出口企业254户,年出口额54389万美元。出口企业从主要以市内几家骨干企业和瓷器与鞭炮行业维系的局面,发展到以有色金属、机械企业为龙头,以陶瓷产业集群为支柱,各区、县(市)全面开花的出口贸易格局。去年,我市的出口贸易虽然实现12的增长速度,但远低于全省的20.9增长速度,占全省出口比重逐年下降,增长速度明显较慢。
表一:我市近年来外贸出口实绩
出口额(万美元)
占全省比例()
市州排名
200
133330
19.0
212002
30500
16.99
2200
336542
17.03
200
448436
15.63
200
554390
14.52
近年来,国家对出口贸易实施了下调退税率、汇率的宏观调控,同时,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国内无序竞争激烈等复杂因素对外贸出口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出口退税一直是出口企业利润的重要指标。在大多数出口企业特别是竞争激烈的行业,把退税作为企业的预期利润,有的企业为了扩大出口把价格压到零利润或负利润的下限,靠国家退税来弥补亏损或增加盈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对资源的消耗,国家调整了产业结构,逐步降低了初级产品的出口退税税率,近2年来,国家多次较大规模的下调了资源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税率,锌、钨的出口退税率从原来的13降到了5,一些出口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接近于或者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这些出口企业就增加了内销的比例,降低外销比例。(见下表)
表二: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对我市出口主打产品的影响
产品
年创汇
(万美元)
原退税率
现退税率
减少退税额(万元)
锌
4660
352980
钨
3600
5230
4高纯度银
6170
1900
由上表可以看出,去年我市外贸出口虽然增长了12的,但因为退税率的下调,主要出口产品减少的退税达到了7148万元,因此影响了我市出口退税的总额,2004年办理出口退税5.16亿元,2005年办理的出口退税为5.7亿元,比上年增加8.5,低于出口创汇的增长比例。
人民币汇率也是影响出口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因数。2005年人民币汇率下调,我市外贸出口企业减少的利润达3000多万元。
二、我市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产品结构单一。近年来,我市的出口产品缺乏新的亮点,有色金属、陶瓷、烟花等传统产品仍是出口市场的主打,2005年,有色金属产品的年出口额达27600万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50.7,陶瓷、烟花产品出口额达12514万美元,三大产品的出口量一直是我市外贸出口的龙头,地位没有改变,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还没有形成规模,对全市出口贸易的贡献较少。
(二)无序竞争削弱了优势行业的竞争力。我市冶炼企业大多处于有色金属的加工和提炼环节,都没有拥有自己的有色金属矿山。2005年,国际、国内有色金属价格连创新高,但有色金属矿的价格也是节节攀升,许多产品原材料价格的涨幅远高于产成品价格的涨幅。产品价格的上涨随之冒出众多的小冶炼、小加工企业,又对矿资源进行了分流,从而造成有色金属骨干企业所需矿资源的严重不足。我市传统的出口产品瓷器,已形成了产业集群,特别是日用瓷器随着炻瓷技术的成熟和以华联瓷业为龙头的一批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带动了一批陶瓷生产企业的发展。但经抽样调查发现却有近50以上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自身无序竞争的结果。表现出一方面对外不计成本竞相压价,例如原本是展示自我、推销产品的展销会却变成了被外商相互砍价的舞台,另一方面随着大小企业一哄而上,造成原材料价格飞涨,熟练工人严重短缺。甚至出现了一批以骗取、拖欠各种款项为生的空壳企业。
(三)引进出口贸易增长点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在对南三县的调查中发现
从沿海引进的部分出口企业,投产后却发现连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内地都不是不全,就是质量达不到要求。结果出现只好从沿海购进原材料,生产后再拖到沿海出口的尴尬局面;在劳务输出型的湖南省,已具有充足劳动力为招牌,引进的劳动密集性的多家针织企业却因为招工人数不足三分之一而不得不处于半停厂状态;圈了大量土地却没有兑现出口业绩企业更是比比皆是。
(四)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及相关加工产品出口额少。我市的农产品出口仍停留在低水平阶段,更缺乏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所以说还没有真正走进国际市场。2005年,虽然在藠头制品与竹地板项目上有零的突破,但金额不大,出口额只有42.7万美元,与农产品外贸发达地区相比更是有较大的差距。湘阴年藠头出口年创汇达2000多万美元,我市的出口额相差太远。本次通过对我市仅有的一家农产品出口企业攸县华为公司进行调查发现,不但生产场地简陋,而且生产工艺,很难达到相应的要求。
三、加快我市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有色金属行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从国家的宏观政策走向上看,对资源类产品出口的调控力度越来越大,许多产品出口退税率已由最高时的17降到大部分为5,甚至还有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已降到0。但国家对进行了深加工特别有高技术含量的有色金属产成品,采取鼓励性的高退税率政策。我市企业对有色金属(钨、锌、钽等)进行深加工,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设备都较外地市其他同类企业都有相当的优势。因此,我市企业要紧跟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快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促进初级产品出口向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方向调整。同时也要调整经营模式,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大型企业利用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积极与目前急需资金与技术的矿区联合办厂,进行矿石的开采和初加工。这样,可以平抑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同时保持对小冶炼厂的绝对竞争力。其次,积极参与原材料采购国际化,减少对国内资源的依赖,利用加工贸易、来料加工等方式来达到从国际贸易采购原材料来扩大对外出口的目的。
(二)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有针对性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现有出口企业的实力。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中部崛起的大政方针。湖南有连接东西、对接两广、联系港澳的地域优势。要抓住制造业向中部转移的良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有针对的向沿海发达地区推荐湖南的现有工业企业,引进新技术、新理念和资金提升我市工业的制造水平。一方面多方位的推销自我,通过行业协会推荐,产品参展,国际交流等形式让世界了解我们的企业,另一方面利用现有优势,积极主动的与国外大型企业联合办厂,积极加入国外大集团产品供应商的行列,特别是积极与他们在国内的采购代理商广泛合作,一举扩大企业的出口能力。例如由我市车辆厂与美国公司合资成立的我市斯威特公司,通过几年的努力,产品逐渐走向成熟,出口额由2004年不足8000美金,2005年就一跃完成千万美金的出口额。九方铸造有限公司(原电力机车的铸造分厂)充分利用自身在铸造上的优势与美国aff公司在我市的采购代理商拓普公司积极合作,在2006年3月一举通过美国铁道协会质量管理体系(af)认证,一举打开美国铁路市场,成为我市又一出口亮点。
(三)加强协作,充分发挥现有产业集群优势。如何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它能成为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娘家,已是成为我市瓷器行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行业进行全方面的整合。例如提高入会门槛,只有具有一定资格的成员企业才能成为会员。并依据国家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行规,并上缴一定金额的保证金。由协会对成员企业执行行规情况进行评估,并在行业内进行如实通报,做到奖优罚劣,政府各部门也应积极扶植,对各类奖励评比必须取得协会认可,甚至可让行业协会参与政府部门的组团参展各类费用的补贴发放等各项优惠的落实,从而树立行业协会的威信,在我市形成同行团结协作,有序竞争的良好局面。
其次,应大力推广专业化外贸公司出口的模式。专业化的外贸出口公司对一个具有项目优势的地市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例如众多的鞭炮专业出口公司对我市中小鞭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历史习惯、资金状况、专业人才缺乏等条件的限制,我市一批新型的专业化的外贸出口企业他们往往业务规模较小,出口产品较杂,根本形成不了专业化的出口格局。因此,我市应在搞好生产企业的同时,如能通过政策扶植、大力宣传、鼓励和引导市场精英利用市场规律,集中人力、物力针对我市在机械加工、陶瓷、鞭炮等优势项目形成具有品牌效应、专业化的外贸出口公司。
(四)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促进我市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我市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处于便捷的交通枢纽,加强对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将是我市在全省出口贸易中取得突破的一条捷径。我市的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受到了东亚国家的青睐。例如攸县华为的藠头已远销日本;炎陵冠中竹木、攸县的湘龙竹木在东南亚交易会上一次就签下竹地板合同2000万元。面对我市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良好的市场潜力,应重点给予支持。一是要用绿色产品敲开国际市场的门。政府向农民积极宣传绿色农业的发展前景,并组织相关的权威机构对绿色产品进行权威资格认证,向国际市场推荐;二是要用定单农业引导产业化。由企业与农民签订供销合同,建立起企业自己的原料基地。用定单农业由企业提供先期的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扩大种植的同时,又解决了企业原料紧缺的后顾之忧;三是要加大资金支持。政府要组织有关金融部门对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低息或无息贷款,启动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要注意培养农业品牌。炎帝是我国农耕始祖,安息在我市地区,在海内外华人世界具有崇高的声望。我市农业要善于利用这一老祖宗的信誉与号召力,大打神农产品牌,在每年的炎帝节,抓住宏扬祭祖爱国的精神打旅游牌的契机,也可借台唱农业歌。
第五篇:市投资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县各部门继续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开展“项目年”活动,积极谋划投资项目,并取得明显成效,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投资结构得到改善,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但投资增速与上年相比明显回落、投资进度迟缓、大项目支撑力度减弱的问题凸显,1-x月份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73918万元,同比增长25.9%,按年初市人大会公布的全年经济计划计算,仅完成全年目标的23.5%,投资进度如果按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话,x月份需当月完成投资42个亿,这个数字比今年前x个月的累计投资额还要高出近5个亿。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市投资形势非常严峻,完成全年计划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各级各部门应予以高度关注。
投资运行的突出特点
(一)三次产业全面增长,一产投资增速加快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65.9%。说明我市农业投入力度加大,但其所占投资比重不足1%。第二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24847 万元,同比增长27.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96560万元,同比增长16.1%;第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46071万元,同比增长21.8%。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0.8%、60.1%和39.1%,与上年相比,一产、二产分别提高了0.4和0.9个百分点,三产则下降了1.3个百分点。
(三)项目个数增加,项目规模扩大
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53个,增加18个,同比增长7.7%,其中新开工项目个数215个,增加23个,增长12%。城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 196个,占建设项目的77.5%,同比增加42个,增长27.3%。建设项目投资总规模874759万元,增长18.7%。
(四)内资企业投资仍居主导,私营企业投资快速增长
从企业的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仍占投资主导地位,累计完成投资292338万元,增长25.2%,占投资的93.6%。其中私营企业快速增长,完成投资67834万元,增长265.1%,占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8%提高到21.73%。
(五)资金到位情况良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较强后盾
全市投资到位资金365944万元,增长11.6%,资金到位率为117.2 %。其中:利用外资5785万元,增长44.6%;自筹资金258084万元,增长20.1%,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199751万元,增长43.8%。
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资增速明显回落,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x月份,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39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增速同比回落14.2个百分点。与全省相比投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x—x月份我市投资分别低于全省17.6和10.1个百分点。
(二)房地产投资低位运行,是影响全市投资快速增长主要因素。~年1-x月份全市房地产投资为3.8亿元,而今年1-x月份仅为2.8亿元,下降了24.7个百分点,特别是市直几家大的房产公司投资大幅下滑,有的去年有投资,今年为零投资。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
(三)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大项目投资支撑力度减弱
一是重点投资大户建设项目投资呈负增长。衡兴(电厂二期)今年1-x月份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年1-x月份投资为5.2亿元,仅这一个建设项目就比去年同期减少投资3.9亿元,直接影响全市投资增速13.1个百分点;城管局投资去年是2.3亿元,今年1-x月份仅投资0.2亿元;交通局修建公路投资大幅下滑。
二是重点项目投资进度慢,支撑力度减弱。我市列入省级的重点项目,投资进度迟缓,据发改委反映有的项目到目前仍没有施工,严重影响了我市城镇投资的快速增长。
调控措施及建议
通过对我市1-x月份的投资运行态势分析可以判断,我市x月份乃至今后几个月的投资形势非常严峻,完成投资任务十分艰巨。以往我市投资任务完成的重点月份大都集中在6-10月份,要完成预期投资目标,今后几个月平均每月要要确保完成20亿元以上的投资额,任务量之大前所未有。因此,为确保我市投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保质保量地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下阶段在保持适度投资规模的同时,应加大督查力度,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集中资金和精力,加强协调,确保大项目尤其是省级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质量。从目前我市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来看,有的建设项目进度迟缓,有的今年施工的项目根本没有进度。所有这些项目都是上亿元的大项目,施工进度的快慢,无疑将直接影响到全市投资的运行质量,决定着我市年初目标是否按期完成。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我市重点项目的宏观调控力度,对建设进度迟缓的项目,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以确保我市投资进度和项目建设质量。
二、增加项目储备,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经济要发展,项目是关键。因此,全市上下应进一步统一到抓招商、跑项目、争取资金上来,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进一步营造抓项目、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抓紧谋划和储备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加强项目立项的前期工作,加快开工步伐,增加项目储备,提高项目建设的支撑力度。大力启动民间资本,加大融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为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建设一条“绿色通道”。
三、调整房地产开发结构,适度扩大房地产规模。针对我市房地产开发下滑的不利局面,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合理引导,努力降低成本,调整房屋结构,增加中低挡和经济适用房投资,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大协调力度,确保全年投资预期目标完成 鉴于目前我市投资现状,建议召开一次由各县市区主管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参加的投资工作协调
会议,摸清项目底数,加大在建项目的督促检查力度,同时进一步理顺投资统计渠道,真正做到该投的投进去,该统的统上来,确保全年投资目标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