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治中国 (下)的答案(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0:3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法治中国 (下)的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法治中国 (下)的答案》。

第一篇:建设法治中国 (下)的答案

课件名称:建设法治中国(下)

测试题目共:30,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红色标记为答案88分

第1题、拿破仑执政法国时,制订了四大法典。(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2题、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3题、法制建设的根基是执法者。(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4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司法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5题、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政治协商会议。(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6题、行政法规和规章草案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7题、重大决策要经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8题、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9题、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委员长召集。(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0题、200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1题、在我国,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这表明()。(单选题)(分值:3)

A.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B.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12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养成()的习惯。(单选题)(分值:3)

A. 依法治国

B. 依法制国

C. 依法办事

D. 依法行政

第13题、立法中要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分值:3)

A. 立法中,要偏重设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

B. 立法中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的现象是合理存在的C. 应当遵守权力与责任脱钩、权力与利益挂钩的原则

D. 在立法过程中,要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第14题、现行宪法是于()12月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单选题)(分值:3)

A. 1982年

B. 1988年

C. 1993年

D. 1999年

第15题、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单选题)(分值:3)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第16题、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单选题)(分值:3)

A. 少数服从多数

B. 集体行使权力

C.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平等原则

第17题、以下不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规范是()。(单选题)(分值:3)

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

D. 行政规章

第18题、2013年3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内容之一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这项改革旨在(?)。(单选题)(分值:3)

A. 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减少市场监管职能

B. 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

C. 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D.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19题、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单选题)(分值:3)

A. 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

B. 依据、条件、程序和结果

C. 依据、条件、范围、程序和结果

D. 依据、条件、要求和结果

第20题、关于科学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分值:3)

A. 科学立法要求构建科学的立法体制,其中立法权的分配是最具有实质意义的部分

B. 立法实践表明,立法的产生有赖于科学的立法程序

C. 立法民主化通过多数人表决来实现对社会利益的调整,这种“多数人决定的方式”尊重大多数人的利益,非常完善,没有不利影响

D. 立法程序实现公开化,法律法规议案的提起、讨论、审议和表决等过程都应当通过合理途径让公众知晓,并尽可能通过新闻媒体对外传播。

第21题、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凡是不涉及(?)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多选题)(分值:4)

A. 国家秘密

B. 商业秘密

C. 个人隐私

D. 当事人不同意

第22题、有专家提出,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应该是“婴儿车能在街头任意出现”的城市。媒体将这概括为“婴儿车指标。”有同学据此推测,达到这一指标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环境优美等条件。创造这些条件,政府须切实()。(多选题)(分值:4)

A.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B. 保障公民的民主决策权

C. 履行经济和文化职能

D. 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第23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政府机构改革的声音与步伐始终伴随,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改革路径日渐清晰,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多选题)(分值:4)

A. 树立政府权威的需要

B.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C. 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

D. 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

第24题、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就是要(?)。(多选题)(分值:4)

A. 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B. 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C. 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

D. 积极营造全社会遵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

第25题、继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推进综合执法,减少执法层级,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切实解决()问题。(多选题)(分值:4)

A. 多头执法

B. 多层执法

C. 不执法

D. 乱执法

第26题、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评估,重点是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多选题)(分值:4)

A. 合法性

B. 合理性

C. 可行性

D. 可控性

第27题、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着力点是()。(多选题)(分值:4)

A. 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B. 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C.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D. 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第28题、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推进行政决策的(?)。(多选题)(分值:4)

A. 法治化

B. 规范化

C. 民主化

D. 科学化

第29题、各类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等事项,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多选题)(分值:4)

A. 行政征收

B. 行政许可

C. 行政处罚

D. 行政强制

第30题、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包括()。(多选题)(分值:4)

A. 合法行政

B. 合理行政

C. 诚实守信

D. 权责统一

第二篇:建设法治中国(下)试卷答案 95分

建设法治中国(下)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00 29 26 [考试说明]:

1、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唯一支柱。

正确

错误

2、财政可以作为经济杠杆,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

正确

错误

3、财政改革仅仅是经济改革中的一个环节。

正确

错误

4、在古人眼中,财政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的重要内容。

正确

错误

5、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国家治理一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正确

错误

6、从形式上看,西方国家的财政法制程度不高。

正确

错误

7、财政可以促进社会公平。

正确

错误

8、财政无法在起点公平上发挥作用。正确

错误

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引入了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但公平问题却越发凸显出来。

正确

错误

10、明确事权应该贯穿法治理念。

正确

错误

11、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央逐渐向地方分权。

正确

错误

12、地方层面的治理和国家层面的治理,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正确

错误

13、在某种意义上,治理的现代化就是制度的现代化。

正确

错误

14、先进的国家就是指经济现代化的国家。

正确

错误

15、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

正确

错误

16、只要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来推进改革,使得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合力,那么我们必然取得改革这场攻坚战的胜利。

正确 错误

17、收入预算具有很大的确定性。

正确

错误

18、地方财政造假行为的背后有体制机制的问题。

正确

错误

19、要完成财税改革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正确

错误

20、我们无需提高税种的法律级次。

正确

错误

21、我国实行的是三级治理架构。

正确

错误

22、国家的财政体制改革,其核心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正确

错误

23、地方的财政体制改革,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地方内部省市县乡之间的财政关系。

正确

错误

24、我国的分权改革是一种经济性的分权。

正确

错误

25、联邦制国家中的中央政府和州政府之间是上级与下级关系。正确

错误

26、我们要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就要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正确

错误

27、现代化的含义应当是与时俱进的。

正确

错误

28、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蕴含着两级分权的改革。

正确

错误

29、我国的分税制改革是从1993年开始的。

正确

错误

30、如果把预算审查的重心放到平衡状态或者收支差额上,那重心就会转移到上来。

正确

错误

31、如果不考虑情况的变化,单纯地强调完成收入任务那就会带来所谓的()。

逆周期问题

顺周期问题

循环周期问题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32、如果通过改革来消除收入预算的约束性,把收入预算变成(),按照税法依法征税,就能够突破的限制。

支出预算

平衡预算 预期预算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33、()可以解决顺周期问题,避免政府预算在执行过程对经济波动产生的负面作用。

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

完善税收制度

统一税制

建立跨预算平衡机制

34、预算是一种()。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无偿责任制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35、财务报告是一种()。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无偿责任制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36、关于税制问题,我们要从()着眼。

行政

某个税种

整体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37、征收()可以避免营业税的重复征收。

增值税 环境税

资源税

个人所得税

38、我国中央政府的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例与其他国家相比是()。

比较高的比较低的最高的最低的

39、在()方面,省级政府的辖区责任还没有明确建立。

财政

安全

环境

计划生育

40、全面深化改革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

指导

适应

制定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41、财政是国家治理的()。

基础

前提

目的结果

42、过去,我们主要是从()的角度来认识财政。政治学

社会学

经济学

文化学

43、国家治理是一个()的概念。

一、系统

多元、系统

多元、部分

一、部分

44、从理论渊源上看,我们过去对于财政的认识与()有关。

凯恩斯主义

马克思主义

无政府主义

马太效应

45、财政()会为国家治理带来问题。

工具化

适当的工具化

过度的工具化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46、在我国,财政过度工具化主要表现在()。

生态文明领域

文化领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47、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重要

主要

基础性

决定性

48、财税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公平竞争()。

毫不重要

至关重要

相对重要

不太重要

49、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可以促进()。

起点公平

过程公平

结果公平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0、()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财产公平

经济公平

教育公平

文化公平

51、在城乡分制的体制下,教育资源主要向()倾斜。

农村

城市

东部 西部

52、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是()。

社会平等

自由

博爱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3、()是指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社会财富的分配实际上导致穷的越穷,富的越富。

凯恩斯主义

马克思主义

无政府主义

马太效应

54、效率和公平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

有机融合有机分化

互不干涉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5、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危机是一种()。

缺乏危机

过剩危机

泡沫危机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6、“长治久安”就是指财政在()方面的功能。

经济保障

政治保障 文化保障

生态保障

57、()是财政的根本保障。

法制

政权

军队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8、我国的18个税种中,只有()个有法律依据。

4 6 3

59、国家的权力是()赋予的。

社会

历史

军队

人民

60、真正负责任的政府必须是()的政府。

阳光

阴暗

完全透明

毫不透明

61、宏观调控包括()。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文化手段

62、国家治理的宏观方面包括()。

经济治理

政府治理

社区治理

企业治理

63、国家治理的微观方面包括()等。

经济治理

政府治理

社区治理

企业治理

64、在西方,财政过度工具化主要表现在()。

生态文明领域

文化领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65、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的制度保障。

优化资源配置

维护市场统一

促进社会公平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66、社会公平包括()。起点公平

过程公平

结果公平

以上选项都正确 6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8、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认为资本是一种()。

文化权利

财产权利

社会权利

以上选项都正确

69、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财政职能的认识涉及财政的()。

经济功能

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

艺术功能

70、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求()。

完善立法

明确事权

改革税制

透明预算 7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求()。

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

完善税收制度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7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73、我国的财税体制分为()。

中央财政体制

国家财政体制

地方财政体制

以上选项都正确

74、预算审查包括()等方面。

收入

支出

平衡

差额

75、对财政来说,我们要有()上的统筹。

空间概念

时间概念

国际概念 以上选项都正确

76、我国税制整体的问题就是()。

税种之间的功能存在交叉

税种没有税法保障

税种太少

税种之间的协调配合存在问题

77、改革税收制度要求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纳入征收范围。

高耗能产品

高污染产品

所有高档消费品

部分高档消费品

78、征收个人所得税包括()。

分人群征收个人所得税

分项征收个人所得税

完全征收个人所得税

综合征收个人所得税 79、我国的事权种类包括()。

中央可以独立承担的事权

地方可以独立承担的事权

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的事权

中央与地方都不能承担的事权 80、事权的要素包括()。

决策权

执行权 支出责任

监督权

第三篇: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中国下

本次考试结束啦,您在此次考试客观题得分为

您通过考试!

90.0 分!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从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中来。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劳动教养制度面临法律障碍,需要改革。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4.行政权力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5.现行行政执法体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责任上移,以确保权责一致。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6.不实施的宪法是没有权威的。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7.我国《刑法》尚未确定无罪推定原则。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8.《立法法》规定,所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处罚和强制性措施都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来规定。

A.正确

B.错误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9.法治中国建设主要是法治部门的建设。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0.在现有制度下,乡村和街道办事处拥有部分执法权。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正确 √

正确 √

第二部分;单选题

1.改革司法管理体制,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实现()。

A.地方管理

B.内部管理

C.统一管理

D.政府管理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2.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主体责任。

A.政府

B.纪委

正确 √

正确 √

C.党委

D.宣传部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3.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必须构建()、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A.依法行政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决策科学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4.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

A.学习观念

B.法治观念

C.教育观念

D.纪律观念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5.20世纪90年代,我国执法机关经费实行()。

A.国家拨款

B.单位自筹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C.部分国家拨款,部分单位自筹

D.地方拨款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6.行政执法与()存在衔接问题。

A.司法

B.法律监督

C.刑事执法

D.审查机制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7.()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依法治国

C.以德治国

D.科学发展观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8.法律的权威来自于()。

A.权力

B.公平

C.正义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D.法律的实施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9.综合执法中的大综合是()的执法权合并,进行综合执法。

A.不同执法部门

B.一个部门内部

C.大部门

D.一个部门不同环节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0.行政执法体系纵向关系体系存在的问题是()。

A.综合执法体制不合理

B.大部门执法体制不合理

C.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执法体制不合理

D.权力在上级,责任在下级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11.文化综合执法是()。

A.大综合执法体制

B.大部门执法

C.小综合执法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D.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执法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2.()年颁布了《立法法》,规定了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处罚应有法律规定。

A.2010

B.2009

C.2008

D.2000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13.劳动教养制度是()规定的。

A.法律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4.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执法体制是()的结合。

A.部门

B.机制

C.体制

D.权力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15.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

A.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

B.健全法官、检察官招录制度

C.整合执法主体

D.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6.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法治政府与()并列提出。

A.高效政府

B.廉洁政府

C.服务型政府

D.阳光政府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17.我国现在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A.有法必依

B.执法必严

C.有法可依

D.违法必究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18.在党风建设中,要更好地发挥()的作用。

A.党内监督

B.制度监督

C.群众监督

D.行政监督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9.农业部所实行的部门执法是()。

A.大综合执法体制

B.大部门执法

C.小综合执法

D.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执法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20.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要建立()。

A.法律顾问制度

B.法律监督机制

C.问责机制

D.违法必究机制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答案分析:

第三部分;多选题

1.法治政府建设要落实()制度。

A.重大决策听证

B.重要事项公示

C.重点工作通报

D.政府信息查询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2.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的行政执法体制。

A.权责统一

B.权威高效

C.公正

D.公平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3.行政执法体制之间存在冲突,如()之间的权限交叉现象十分多见。

A.城市规划局与城管局

B.工商局与城管局

C.卫生局与教育局

D.地税局与工商局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4.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的执法体系。

A.规范

B.严格

C.文明

D.公正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5.()、()和()是有机统一的。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做主

C.法治中国建设

D.依法治国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D

答案分析:

6.维护宪法权威,建立健全全社会()宪法法律的制度。

A.忠于

B.遵守

C.维护

D.运用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答案分析:

7.国家赔偿分为()。

A.行政赔偿

B.民事赔偿

C.刑事赔偿

D.司法赔偿

您的答案:AC

正确答案:AC

答案分析:

8.冤假错案的产生是在司法过程中对()原则落实不到位的产物。

A.罪刑法定

B.疑罪从无

C.无罪推定

D.疑罪从轻

您的答案:BC

正确答案:BC

答案分析:

9.法治政府集()于一身。

A.阳光政府

B.责任政府

C.有限政府

D.诚信政府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10.深化改革,为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要()。

A.把国家的各项事业和工作都纳入法治化轨道

B.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C.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D.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重在实施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正确 √

第四篇:浅谈加强法治中国建设

浅谈加强法治中国建设

摘 要:当前,要高度重视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坚持与政治体制改革协调一致,服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导向,结合我国国情,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关键词:法治建设;加强;意义;原则

一、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法治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民主与法制建设问题上,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初期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就曾经指出,“这个工作要注意讲规格,没有规格那是很危险的。要合乎标准才叫反革命,就是要搞真反革命,不要搞出假反革命来”。毛泽东同志这里所说的“规格”就是法律。在重视社会主义法制的同时,他还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强调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这项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在此基础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并陆续制定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法律制度,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快速起步。但是在民主与法制的建设道路上,我们经历了挫折,有过十分沉痛的教训。从1966年到1976年,我们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了极致,特别是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了毁灭性的践踏。“文化大革命”中,宪法、法律、党章变成一纸空文;上自国家主席,下至基层干部、劳动模范、各界群众,可以任意被批、被斗、被抓、被整;党纪、政纪废驰,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受到极大的破坏。据最高人民法院1980年9月前的统计,仅因刘少奇而受到株连被定为反革命判刑的案件,就达26000多件,28000多人。从1965年2月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长达十年都不开会,不立法,不作任何决定,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除了1975年对五四宪法作了倒退性修改、制定了1975年宪法外,国家没有制定过一部新法律,原有的法律法规虽然未被明文宣布废除,但实际上已成为一纸空文。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鉴往知来,鉴著知隐”。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挫折和失误使我们反思,从此,中国人民做出了坚持法治建设的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重新主持全面工作,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邓小平强调,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不行,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两方面是统一的。为此,他第一次指出坚持发展民主和法制是我们党的坚定不移的方针。邓小平明确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观点是邓小平同志民主法治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国治国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胡锦涛同志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的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中国建设,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二)建设法治中国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全部工作坚持的基本方针。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发展,必然离不开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央早就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做到改革与法制建设的统一,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市场经济的自主、平等、诚信等属性,必然要求法律发挥其规范、引导、制约、保障和服务功能。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法制化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想健康有序地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各种法律制度,而且保证这些法律制度能够得以正确实施。只有这样,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如假冒伪劣、投机倒把等不法现象,才能够得以预防和消除。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民主和法律建设得到很大的重视。1993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第十五条原条文“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计划。”在修改后增加了“国家依法”的字样,变成了“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随后,1993年11月中央提出: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立法体制,改进立法程序,加快立法步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法律规范。坚决纠正经济活动以及其他活动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滥用职权,以及为谋求部门和地区利益而违反法律等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从其建立之初,就要把法制建设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领域的特点,必将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产生深刻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市场关系和契约关系的发育,引起了作为民主和法律行为主体的公民个人对自身平等地位和合法权益的重视与追求,公民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们走向法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得以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发挥作用。综观世界各国法治发展的实践,无不向我们证明,始终坚持法治建设,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二、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法治中国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协调一致。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民主和法制,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讲社会主义的民主,也要讲社会主义的法制。我国过去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解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政企不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等等弊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法治建设不仅能够极大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而且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消除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我们党进行了有力地改革。1982年宪法特别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一规定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成为一项重要原则。从中央到基层,一切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都不能同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党是人民的一部分。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一经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全党必须严格遵守。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建设对于消除权力过分集中,废止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等,也具有重要意义。1982年宪法和各国家机关组织法规定了各个国家机关必须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这一前提下进行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全国人大、国家主席和其他国家机关都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工作。并且,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宪法还明确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并规定国家依法实行企事业职工和国家工作人员的退休制。由此可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是密不可分的。当前的法治建设要借鉴以往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特别要和政治体制改革保持协调一致,才能全面落实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目标。

(二)要坚持法治中国建设服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基本导向。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围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而进行的。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是实现国家稳定的前提。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社会主义法制是民主制度的体现。卢梭说:法律是人民公意的体现,一个人,不论他是谁,擅自发号施令都绝不能成为法律。要实现国家稳定,既要讲民主,又要讲法制,不能将两者分割开来。讲民主不能离开法制,不能离开四项基本原则,不能损害安定团结。我们不回避前进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只能用加强民主法制的办法,不能用无政府主义的办法。那种损害安定团结、破坏安定团结的所谓民主,绝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而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当前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必须在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中有秩序地进行。没有全社会的安定团结,经济建设搞不成,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也搞不成。我国改革开放的困难、障碍、矛盾和冲突是十分尖锐和复杂的,不安定的因素很多。坚持法治建设可以增强我们排除干扰,减少和消除不安定因素的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大力加强法治建设,以此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分子,调整利益冲突,缓解和疏导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要坚持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结合我国国情。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不很发达,民主与法制遗产相对贫乏,法治建设面临许多困难,不能急于求成。首先,我国法治建设基础薄弱,民主与法制传统差。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期,经济、政治体制都处于改革之中。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不少地方的人们还习惯于依靠宗法关系和各种伦理来调控各种社会关系。其次,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阻碍着法治建设的发展。法治建设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它直接受到文化素质、文化水平的制约和影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法制观念与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关。现在这么多青年人犯罪,一个原因是文化素质太低。再次,体制尚未健全,也制约着法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法律控制之下的高效政府,涉及到权力的划分和优化权力结构等诸多问题。我国目前体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影响和制约着法治建设的进程。只有积极推进和深化改革,建立起廉洁高效的政府体制,我们的法治建设才能得到真正长足的发展,法治中国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丹葵.论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兼谈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模式的价值选择[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郭道晖.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公民社会[J].政法论丛,2007年05期

第五篇:浅论建设法治中国

浅论建设法治中国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部署。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确保依法治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法治司法体制改革建设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部署,并且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里也着重强调:“司法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群众对司法不公的意见比较集中,司法公信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合理有关。司法改革是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全会决定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新举措。这些改革举措,对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健全权责明晰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提高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更好保障人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列为《决定》组成部分,意义重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第九部分设置“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进行论述,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次提出的建设“法治中国”目标,相较于既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表述而言,这是一个颇具新意的表述,但它也符合现行宪法第5条有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精神实质。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心议题是改革、发展和稳定,改革是必由之路,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其他问题往往处于边缘甚至被虚置,这是我国所处的特殊的历史阶段所决定的。因此,尽管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就决定走法治道路,并且在十五大上就正式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在1999年就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写进宪法,也尽管中央近年来始终强力推行法治,但是在改革发展稳定面前,法治很难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也尽管我们曾提出“宪法法律至上”;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压倒性地位面前,法治很难处于强势地位。法治与改革发展稳定被定格为保障与被保障的关系,人们习惯于讲“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为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其潜台词在于,当关系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事情与法治发生冲突的时候,法治得服从被保障的事业。

建国后一段时期把法治视为绊脚石,甚至彻底废除法治,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和历史的倒退。改革开放后,我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投入巨大资源力保社会稳定上,这是在改革发展稳定与法治之间发生的一场并不美丽的误会。如果说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那么依法办事就应当是第一要求。就法治与改革的关系,如果改革是最大的时代主题,那么法治就应当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改革。

全会《决定》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进行论述,意味着法治是改革内在的内容,而不只是外在的保障;法治本身就处于时代主题的中心,而不是被忽略的边缘;法治是开展各项工作的轨道,而不是可以随意突破的条条框框。因此,可以这样说,全会《决定》从根本上树立起法治的极大权威,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法治与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传统认识。

二、“法治中国”内涵丰富

十八大后,总书记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提出了“法治中国”的命题,全会《决定》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部署安排。有些同志认为,法治中国不过是依法治国的另一种说法。我们认为,法治中国具有比依法治国更加丰富的内涵:“法治中国”是人类法治文明的继承,是中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升级,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治国理政规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成果,是中国政治文明进一步提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契机。

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文明和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提出的法治概念到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的经典论述,从古希腊、罗马到后来的英国、美国及欧洲大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人类法治文明结出了以下累累硕果:(1)规则治理;(2)良法为治;(3)主权在

1民;(4)人权保障;(5)权力控制;(6)法律平等;(7)法律至上;(8)司法公正;(9)程序正当;(10)人人守法。对这些人类反复甄别并传承下来的优秀法治文明成果,我国都可以充分借鉴。

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经历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国探索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并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其本质特征与基本标志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等等。

三、法治中国的基本内容

按照《决定》的内容,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发达国家法治的基本经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各级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决定》提出,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司法被社会所诟病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司法的地方化,这也是导致司法不公的一个重要根源。这次《决定》可以说抓住了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要害,推动司法系统逐步脱离地方控制,真正实现司法公正。要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优化司法职权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

二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决定》提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要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三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决定》提出,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健全国家司法救济制度。“《决定》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这是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亮点,因为人权保障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这次全会敢于直面并作出了部署,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

五是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决定》提出,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权威。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家有关监督机关要担负起宪法和法律监督职责,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期决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如果说,1978年以来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是一座改革的历史航标,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必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更为根本和更加长远的影响。这不仅在于它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份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更在于这是第一份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备法治化特征的纲领性文献。可以设想,未来之改革必定滋养于法治,未来之中国必定享誉于法治的成就,未来之人民必定受益于法治中国建设的红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3、《奋力建设法治中国》,法制日报2013年3月26日

4、《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瞭望》2013年11月16日

下载建设法治中国 (下)的答案(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法治中国 (下)的答案(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法治中国演讲稿

    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把每个人的梦汇聚起来就组成了我们国家的梦,中华民族的梦,因此每个人的梦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是紧......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保驾护航 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中国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奋力建设法治中国

    奋力建设法治中国 袁曙宏 2013-03-26 21:35:51来源:《求是》2013年第6期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发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号召。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他再次强调,要“全......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比赛答案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网络法律知识竞赛(94分) 第1题: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正确) 第2题:根据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与公开传......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 C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 A.儒家B.墨家C.法家D.阴阳家......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 C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A儒家B墨家 C法家 D阴阳家 2 中国特......

    建设法治中国 建立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中国 建立法治政府要建设法治社会,一定要从建立法治政府开始。法治是建立现代化服务型,阳光型政府的先要。正所谓“法无授权不可为”,对政府来说,不可以逾越法治政府的......

    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08年)

    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08年) 中国法学会 2009年5月·北京 前言 一、关于立法工作 二、关于依法行政 三、关于司法工作 四、关于人权的法治保障 五、关于知识产权保护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