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危机下中国新农村建设
经济危机下中国新农村建设
论文关键词 农业高校;成果转化;新农村建设;措施
论文摘要 :在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分析”等的基础上,针对性地研究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要培养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推广人才;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开展科教兴农活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建立全方位的服务推广体系等措施。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力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农业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等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利用大量农学院校的人才从根本上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与机制。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强化服务职能。提高人们的科技意识和对科技需求的自觉性;引导农民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满足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科技成果的需求。培养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推广人才
1.1培养创新意识
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有创新意识,相应地学校就必须实施创新型教育,不仅要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有创新,而且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要有所创新。学校的文化环境、舆论氛围、校园生活都要体现创新的思想,积极倡导创新、鼓励创新,自始至终把培养创新人才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2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条件
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适应世界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培养有足够储备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各级领导和科技管理部门都要努力为广大科技人员营造平等竞争的良好氛围;放开搞活,广开纳贤之路,善于发掘和大胆使用敢于和善于创新的年轻人才,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不断提高农业技术创新人才资源的质量,调动广大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充分整合与利用学校自身的技术、人才和信息优势,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形成研究、开发、转化和推广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探索,培养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团队[3]。同时还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技术、善推广、会谋事、爱本职、愿奉献的推广队伍,帮助他们进行知识更新,并组织学习农业推广学、经济学、市场营销等知识,增强他们按推广规律办事的本领,发挥其聪明才智,努力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培养一大批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推广人才。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它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和要求。要顺利完成这一重大的战略任务,关键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因为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4],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5]。因此,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号召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
中,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引深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2.1积极开展科技培训 充分发挥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文化信息密集的优势,积极主动承担起培训地方科技人员的任务[6]。这样,既能有效地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意义,又能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同时也起到了推广科技成果的作用。
呼吁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把学科学、学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他们的科学意识,使其饱尝科技致富的甜头,让其看到科技进步的作用[7]。要结合生产搞实用技术培训,在农民中培养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骨干,通过他们结合专业化生产,组织农民开展专业技术研究会,带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开展民营科技服务活动,发挥农民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主力军作用。根据不同农业技术的具体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可把室内培训与现场示范指导相结合,专项技术培训与综合全面培训相结合,专家培训与农民自己培训互相学习相结合,以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覆盖面。对农民提供法律知识培训,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以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来带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2.2引导农民进行生产结构调整
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引导农民进行生产结构调整,扶持优势产品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果,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逐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稳定和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份额。
2.3努力提高成果的成熟度
根据新的形势,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成熟度。在农业科研立项时,就要广泛听取各方面人员的意见,深入调查研究,以适应市场需求。然后把技术含量高的成果,通过“催熟”,尽快转化为产品、商品,进而成为产业,达到商品化的程度,以此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
2.4积极开展软科学研究
进行一系列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软科学研究,借鉴国际上对农业进行综合管理的成功做法,完善政府管理体制、管理职能、管理手段,强化服务职能,努力提高农业管理水平、效率与效益,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大力开展科教兴农惠民活动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指出:“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因此,开展科教兴农活动,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一项重要组织形式。
3.1科技活动与市场结合起来
农业科技创新的龙头是市场,把科技活动与市场直接挂起钩来,使其成为一体,这样科技创新才有了源头和动力。走科教兴农之路,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把现有的科技成果,通过不同形式的科教兴农活动,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变成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在基地直接把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传递给科技人员,从而逐步形成以科技促发展、以科技促提高、以科技占市场的新思路和新格局。同时也提高了高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3.2以建立基地的方式开展活动
大力开展科教兴农活动,以建立基地的方式效果比较明显[8]。一是科技开发型基地。选择适宜的农村建立中试基地,通过中试研究,成果的技术指标得到进一步的量化、定型和完善,进而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宣传、扩散直至推广。二是教学科研型基地。农业高校的教学工作一般都要求有一定的实践环节,把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机地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学生在科研和推广过程中得到提高,教师在推广和生产过程中完成科研和教学工作,而农民则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科技成果,发展了农业生产。三是技术示范型基地。“典型引路,全面推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先进技术的适应性改进与技术组装配套,可为带动大范围区域发展提供成熟的模式、技术和经验,也是农业新技术成果熟化、示范、培训的关键环节。科技示范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开发及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带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措施。
3.3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农业管理部门及农业生产者是技术的需方,农业科研单位是技术的供方,农业教学部门既有技术的供给职能更有技术及其有关知识传授的职能。长期以来,这三方因部门分割而相互脱节沟通难,结果是求者难得,供者渠道不顺。改进的方法是建立统一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协调委员会,其职能是制订有关政策和统筹规划、协调部门利益和职责、筹划重大技术推广的组织与发动、加强科技与经济的衔接等。这样,科教兴农活动才能在整体上统一步调,通力合作,在各个环节上分工负责,在分工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实现结合,从而取得更大的效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农业的持续发展最终要靠农业科技的进步来实现,它要求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和农业高校不断地提供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并要实现成果的有效转化,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达到农业经济增长的目标。因此,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形成新的产业结构体系,推动农业结构的合理化,将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就是要把农业科技成果的产生、转移应用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完整的生产行业。它以农业科技成果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直接目标,集科技成果产生、转移、使用及有关技术综合服务等环节为一体。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业高校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探索科技产业化的途径。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农业科技和产业经营意识,选择和培育主导产品和优势产业,真正实现以科研带产业、以产业促科研良性循环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以建设一批高新技术科技成果产业群为突破口,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全方位的服务推广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已成为农业经营和投资的主体,他们的生产活动已由产中扩展到产前、产后等诸多环节。对技术的需求是便捷、可行、可信、多层次、全方位,不仅需要产中技术,还需要产前预测、策划,产后加工、储运、经销等方面的技术服务。今后应按照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设置与之相配套的能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农技推广的重心将不仅仅是推广技术,还要帮助农民搞好农业经营活动。
5.1建立多渠道融资的机制
首先要强化国家拨款的主渠道,当前政府要通过立法手段,争取保证财政每年投入到农业推广的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份额要达到一定的比例。随着农业的发展,经费总额有一个稳定的同步增长。其次,要完善间接融资的体制,设立农业推广基金,广泛在社会上融资作为推广基金的主要来源。在正常运作时要注意采取多种措施吸引社会游资,宣传农业推广的重要意义,号召海内外人士筹措捐款,逐渐使农业推广基金成为政府拨款之外的重要资金来源。本着调动各级政府积极性的原则,争取通过立法形式,从县财政支出中保证一定份额用于技术改进和技术推广。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农业大县财政状况根本好转,这个资金渠道
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5.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如果继续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就根本无法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从长期考虑,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尽快通过高考升学实现高层次的转移[9];还要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此来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
5.3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
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民和地方政府都已认识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种植或养殖业市场上畅销的农畜产品,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但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农户、某个地块,到底应该种什么、养什么,群众往往束手无策。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农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消费心理等信息的发展变化方面的了解,缺乏有关方面的数据和资料及其分析和判断。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10],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当今已进入信息时代,成果信息的捕获与转移应逐步进入信息公路进行运作,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制度下生产者对技术信息的快捷捕获与应用。建议各级地方政府,着手组建农业互联网络,以省科技情报所或市(地)城乡经济信息中心为牵头单位,构建有关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如建立科技成果查询网络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数据库以及农业气象等有关的数据库等。与农业部信息中心网相连,首先与县农业推广中心相连,并逐渐争取与乡镇推广站及专业户、科技示范户相连,使新的科学技术能以最快的速度传输到基层,最终形成一整套由中央到基层农户的互联网络,使生产者就近即可查询他所需求的科技信息,解决城乡往返不便、信息不灵之苦。山西省从2007年7月份开始实施了“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进万村科技信息化工程”,为此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在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以农户的分散生产和经营为主体的体制下,农业科技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用技术与之相配套,才能适应目前我国农村生产的操作平台。同时成果和技术的转化应选择恰当的切入时机,以市场的需求为核心动力,避免研究的重复,才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在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的今天,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农业技术经纪人和农产品经纪人的介入,为从事农业技术转化和营造市场的农产公司提供诸如贷款、土地政策和经营政策方面的优惠条件。通过这些公司合法和正当的经营活动,将农民分散生产的产品以集中经营的形式形成商品,而不是简单的农产品。将农业科技成果通过农业技术经纪人和农产品经纪人的经营活动转化为生产技术和动力,促进我国农村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和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做出
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1] 郭来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2004(4):304-306.[2] 张凤平,孙瑜,朱明.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分析.农业科技管理,2007
(4):52-54.[3] 罗明忠.基于劳动力转移的农村人才建设思考农村经济,2006(2):31-32.4] 张淑云.农业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科技管理,2007(6):56-58.[5] 卜洪震,邹东云,杜金昆.高等农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与参与途径 农业科技管理,2007(4):73-75..
第二篇:经济危机下中国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
经济危机下中国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上海,2009年6月25日——天联广告发布第三期BBDO Voices,深入调查研究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化,解密品牌推广趋势。
6月调查报告,研究中国消费者在经济危机时期消费习惯的变化,探索企业和品牌应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对北京、上海、沈阳、重庆、郑州以及中国其他24个省区1000名15至45岁的消费者进行调查,报告发现危机时期消费者对“物超所值”的诉求高涨,二线城市较一线及三线城市消费所受影响较小以及人们对品牌的感情联系成为购买的主要因素。
危机中消费者消费趋势分析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大浪席卷全球,中国GDP增长率自2003年以来第一次降至个位数。当前环境下消费者有以下几个新的消费倾向转变:
一、消费者对“物超所值”的追求。
“非必要”商品的购买被大量削减,其中包括大宗商品如汽车、奢侈品和电脑等;同时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快速消费品也被大量削减如咖啡、酒类和软饮料等。消费者的消费更多的集中于基本的日常消费,在生活必需品方面依旧保持了与以往持平的消费量;但是,对于日常消费品,消费者希望以更便宜的价格获得更好的商品。同等价位商品,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品牌商品。
二、“宅经济”与“宅文化”的兴起。
30%的受访者表示相较于外出,他们更加愿意“宅”在家里以便控制花销。42%的人说他们经常寻找免费的娱乐活动。令人惊讶的是,DVD并没有热销,而是朋友们更多地交换他们的DVD来享受影视作品,或是通过网络下载免费的影视作品。
三、危机对不同城市的冲击程度。
二线城市较一线及三线城市消费所受影响更小。二线城市的购买次数并未显著下降,而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购买次数减少最多。诸多城市中,由于外贸交易额的下降,在饮料、零食、美容、服饰等各领域,深圳的购买频繁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城市。
尽管从数据上看经济形式一片阴霾,但报告点明了中国经济恢复的亮点。二线城市成为经济复苏的排头兵,同时15-25岁年龄段的消费者对品牌及消费热情,让企业颇为惊喜。
消费者宁可减少购买某一产品的频率,却很少愿意退而求其次选择同类商品中较为便宜的产品。
《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市场的强大弹性与快速锐减的欧美市场形成鲜明对比,这将帮助中国比欧美国家更早走出经济危机。” 而人民日报也显示的第一季度中国消费品消费指数上升15%。
企业和品牌应如何应对
危机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机遇,当前的特殊环境使消费者产生了对六种新品质的追求:对经济状况的掌控、正常的生活秩序、家庭归属感、人际关系、娱乐生活和成就感。
关注品牌价值的树立与营销:受经济危机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趋理性,在做购买决定时更为谨慎。报告指出,减少过度自夸的品牌宣传,注重品质及价值的体现。并着重宣传其竞争对手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以建立差异化定位。
与消费者建立情感的纽带:企业在品牌的宣传过程中,应弱化产品性能的具体描述,更多的展示产品和服务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满感,安全感以及产品为其和谐生活起到的关键作用。增加产品的感情附加值,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与众不同的形象有助于危机时期建立品牌忠诚度。
与消费者共同成长:15-25岁的消费者已成为品牌的消费的主力军。品牌与企业应该更多的重视与年轻消费者一同成长,通过新媒体的互动,以及青年人的生活习惯,深入他们的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期建立长期的品牌忠诚度。
第三篇:经济危机下中国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 文档
经济危机下中国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上海,2009年6月25日——天联广告发布第三期BBDO Voices,深入调查研究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化,解密品牌推广趋势。自08年末推出第一期以来,天联广告(中国)公司每季度发表BBDO Voices,分析中国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探讨随经济状况不断变化的市场走向。BBDO中国区首席执行官Carol Potter说:“任何品牌如果想要在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偏爱和忠诚,就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他们,并始终对他们怀有足够的好奇。天联广告通过对市场的深入了解为客户提供最有效的营销传播方案。” 6月调查报告,研究中国消费者在经济危机时期消费习惯的变化,探索企业和品牌应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对北京、上海、沈阳、重庆、郑州以及中国其他24个省区1000名15至45岁的消费者进行调查,报告发现危机时期消费者对“物超所值”的诉求高涨,二线城市较一线及三线城市消费所受影响较小以及人们对品牌的感情联系成为购买的主要因素。BBDO的经济危机消费者调查报告得出了权威且精确的结论,给中国的企业和品牌以启示,找到在经济危机旋风中的指路标。
危机中消费者消费趋势分析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大浪席卷全球,中国GDP增长率自2003年以来第一次降至个位数。BBDO 调查报告显示,发现当前环境下消费者有以下几个新的消费倾向转变:
一,消费者对“物超所值”的追求。“非必要”商品的购买被大量削减,其中包括大宗商品如汽车、奢侈品和电脑等;同时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快速消费品也被大量削减如咖啡、酒类和软饮料等。消费者的消费更多的集中于基本的日常消费,在生活必需品方面依旧保持了与以往持平的消费量;但是,对于日常消费品,消费者希望以更便宜的价格获得更好的商品。同等价位商品,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品牌商品。
二,“宅经济”与“宅文化”的兴起。30%的受访者表示相较于外出,他们更加愿意“宅”在家里以便控制花销。42%的人说他们经常寻找免费的娱乐活动。令人惊讶的是,DVD并没有热销,而是朋友们更多地交换他们的DVD来享受影视作品,或是通过网络下载免费的影视作品。
三,危机对不同城市的冲击程度。二线城市较一线及三线城市消费所受影响更小。二线城市的购买次数并未显著下降,而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购买次数减少最多。BBDO的调研报告显示,诸多城市中,由于外贸交易额的下降,在饮料、零食、美容、服饰等各领域,深圳的购买频繁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城市。
尽管从数据上看经济形式一片阴霾,但BBDO的报告点明了中国经济恢复的亮点。二线城市成为经济复苏的排头兵,同时15-25岁年龄段的消费者对品牌及消
费热情,让企业颇为惊喜。消费者宁可减少购买某一产品的频率,却很少愿意退而求其次选择同类商品中较为便宜的产品。
《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市场的强大弹性与快速锐减的欧美市场形成鲜明对比,这将帮助中国比欧美国家更早走出经济危机。” 而人民日报也显示的第一季度中国消费品消费指数上升15%。
企业和品牌应如何应对
危机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机遇,BBDO在报告中同时探讨了企业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下应采取的战略,以全球第三大广告公司的专业视角提供了权威建议,对企业及品牌及时调整定位具有指向意义。当前的特殊环境使消费者产生了对六种新品质的追求:对经济状况的掌控、正常的生活秩序、家庭归属感、人际关系、娱乐生活和成就感。
关注品牌价值的树立与营销:受经济危机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趋理性,在做购买决定时更为谨慎。BBDO的报告指出,减少过度自夸的品牌宣传,注重品质及价值的体现。并着重宣传其竞争对手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以建立差异化定位。与消费者建立情感的纽带:企业在品牌的宣传过程中,应弱化产品性能的具体描述,更多的展示产品和服务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满足感,安全感以及产品为其和谐生活起到的关键作用。增加产品的感情附加值,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与众不同的形象有助于危机时期建立品牌忠诚度。
与消费者共同成长:根据BBDO调查报告,15-25岁的消费者已成为品牌的消费的主力军。品牌与企业应该更多的重视与年轻消费者一同成长,通过新媒体的互动,以及青年人的生活习惯,深入他们的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期建立长期的品牌忠诚度。
第四篇:全球性经济危机下中国政治形势
全球性经济危机下中国政治形势
前提:通过目前中古国内社会面临的问题,目前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国外社会对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的看法就全球性经济危机下中国政治形势进行分析。关键词:经济危机 经济现状 面临问题 引言: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动向,不仅是中国的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一,目前中国国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国内社会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第一,食品和住房价格增长过快,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第二,就业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继续同时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瓶颈亟待破解,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仍然是主要矛盾;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下外资企业全球性裁员,使得大城市的一些高学历的外企白领同样面临失业压力,就业岗位减少,高学历毕业生就业无门。第三,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较低,远低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水平; 第四,劳动合同书面签订率低、劳动合同短期化和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等劳动关系不和谐问题仍然突出,落实《劳动合同法》面临挑战;
第五,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实质性的体制改革尚未能全面启动,医疗卫生问题有所改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医患矛盾仅仅有一些小改观,但并不乐观;
第六,社会秩序问题出现新变化,经济犯罪案件持续攀升;食品安全问题得到社会全面关注。
第七,面对社会秩序问题,社会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人们对商品质量,经济、社会体制,组织形势产生怀疑,影响社会和谐。
第八,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持续增加,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涉及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增多。
二,目前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
总的来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
2008年,经济将在防止大起大落中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GDP总量将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国际经济社会地位将进一步提升。2008年也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中国将围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目标,进入加快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建设新阶段。2008年,经济将在防止大起大落中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GDP总量将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国际经济社会地位将进一步提升。2008年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中国将围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目表进快入加快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建设新阶段。
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预计2009年GDP增长9%左右,CPI上涨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6%,贸易顺差2350亿美元,同比减少约9%。好的方面是,我国经济首先在由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苏醒,引领全球经济的复苏。
三,国外社会对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的看法
《时代》周刊新闻网刊文指出,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不仅在经济方面寻得机遇,在政治方面也有斩获。作者约书亚·科兰兹克(Joshua Kurlantzick)认为,怀有雄心壮志的中国,抓到机遇向全世界展现自己的权威,而西方国家则对中国的人权问题表现出惊人的沉默。
中国出口量下降、专家下调对经济增长的预测、失业率上升到史上新高„„尽管面临巨大挑战,中共领导层仍然有信心2009年可以摆平所有问题。
中国一向对于重大的海外投资十分谨慎,但近来开始在全球各地低调寻购资源和资产。现金充裕的中国企业,在国家银行软贷款的支持下,被注入新的活力,到中亚、非洲、甚至西欧抢购资产。与实力被削弱的西方形成反差,怀有雄心壮志的中国,抓到机遇向全世界展现自己的权威。中国已承诺购买国际货币基金的债券,以换取在该组织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另外,中国还呼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以取代美元,这种想法也许永远不会变成现实,但北京提出这种可能性,已等于在向世界宣示她希望在国际政坛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北京在政治方面也取得优势。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人权问题表现出惊人的沉默,不知是否与北京警告西方别把她在这些国家大量的货币和债券投资视为理所当然有关。
中共领导人借这次危机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的缺陷。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访问欧洲时,对西方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及盲目追求利润的做法提出批评。
在全球经济性危机笼罩下,中国经济已经渐渐复苏,并且以在全球范围起着引领的作用。这种复苏使世界各国看到了经济的曙光。但中国不是救世主,外国给予中国太大的厚望,希望中国能在国际经济复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显然是不对的。中国正在努力尽自己的责任,努力稳定国内经济,并带动世界经济,一切只需期待„„
第五篇:郎咸平:经济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业
2008年,中国制造业遭遇四面楚歌,“中国制造”究竟身处何境?
郎咸平:我们创造出1美元的产值,那么我们就同时替美国创造出9美元的产值,我们越制造,美国越富裕。
中国制造业如何突出重围,在阵痛中化解危机?
郎咸平:到了2008年,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链的战争时代,而不是在劳动成本上面下工夫。
2008年8月11日,英国《金融时报》登出了一则预测:由于美国经济快速走弱,中国将于明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这个预测由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透视(GlobalInsight)所提供。2007年,随着制造业的GDP增加值达到13000亿美元。中国已然承担起了“世界工厂”的角色,然而经济学家郎咸平不久前在其博客中发表文章,认为中国根本不是制造业大国,对此,记者采访了有“郎旋风”之称的郎咸平。
曾子墨:您最近发表了一个观点,说中国并不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在我们的传统印象当中,中国就是世界工厂,那么您发表这个观点,依据是什么?
郎咸平:制造业它不是一个点,而一条链,比如说我就以东莞和温州所生产的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娃娃,我们这边制造业的出厂价格是1美元,那在美国,美国的零售价是9.99美元,10美元吧,那么10美元减掉1美元,9美元差价怎么创造出来了,那就很有意思了,是透过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6大环节创造出来的。那么这就是一个叫6+1的产业链,美国掌控6,中国掌控1,这就是国际分工,我们创造出1美元的产值,那么我们就同时替美国创造出9美元的产值,因此我们越制造,美国越富裕,这就是产业链的分工,因此以产业链的价值而言的话,真正拿到大头的是美国,而我们只是九分之一,而且我们还负担了沉重的代价,我刚刚讲的,比如环境,资源,劳动的问题,这就是目前的现状。
曾子墨: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这样的制造业会给资源破坏,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郎咸平:我举个例子,我们资源这么贫穷的国家,竟然还敢砍我们的树,做成毫无附加价值的筷子卖给日本人。这种毫无附加价值的筷子,砍了20%中国的森林,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制造业的本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剥削劳工。那么破坏环境都不用说了,大家都很清楚的,太湖事件,松花江都污染,我们留什么样的一个环境给我们的子孙呢?
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经说,以前我曾自豪地宣称中国是“世界工厂”,但现实是,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制度,产品出厂后,剩下的很可能是一个满地狼藉的垃圾场。有专家表示,中国制造业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依然没有摆脱高消耗,低效率的发展方式,那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和零部件,例如数码相机、高精度机床等,大多被外资控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的报告调查显示,目前93%的中国企业不搞自主创新,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非常高。
曾子墨: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的制造业处于整个产业链附加值最低端的这一端呢?
郎咸平: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一个所谓的产业链的阴谋呢,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有没有可能就是把这个部分放在一个新兴国家,叫中国,然后6那部分,它是绝对不会放的。
曾子墨:如果说这是一个阴谋论,那么是不是应该说这个阴谋论,不仅仅是针对现在的中国,在历史上它也曾经针对过日本或者韩国,因为我们看到其他的一些亚洲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经济起飞的过程当中,同样也经历过这样一个,依靠低成本低劳动力的制造业而起家的过程?
郎咸平:对,问得太好了,可是大家要知道,日本跟韩国目前和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们已经真正做到产业升级,那么它们科技含量是完全不一样的。举一个例子来讲产品设计,我们中国大部分百分之八九十的制造业是做不了设计的,但是日本跟韩国的企业已经进入到6+1的6,它们做产品设计,甚至还有非常高端的订单处理,或者是仓储运输的能力,而我们目前都没有,我们别的都不谈,就以产品设计而言呢,我们中国几乎做不到,不敢讲没有,几乎做不到,但是日本韩国都做得到。它们在升级,我们一直没有升级,这是最大的问题。
曾子墨:除了您所谈到的阴谋论,还有没有一些其他的,比如说中国资源的因素,劳动力的因素,其他的一些因素导致中国出现目前这种制造业?
郎咸平:也不是,你看看,你说日本有资源吗,韩国呢,都是属于没有资源的国家,它们比我们这边还要差劲,我们以台湾为例的吧,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以这种低层次的劳力密集业的产业为主,但是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引入了新竹高科学园区的概念,所以提升了整个台湾地区的产业的竞争力,也进入了IT行业。以通过劳力密集产业,积累大量资金之后,透过人才的培养,资金的积累,你就具备了产业升级的条件,但是我们似乎在,我们在大陆没有看到这种现象,我们看到资金的积累,但是这个资金的积累,更多的不是用在升级,而是用在炒楼,炒股。
曾子墨:那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这是不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腾飞过程当中必不可少,一定要经历的过程?
郎咸平:对,你刚开始要这么走,但是我们是走不出去。我们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粗放型的,就是简单的原料加工,制造,卖出去,大部分都是这样子的。像这种企业转型几乎不可能。
曾子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13亿的人口,如果要解决这么多人口的就业问题,就必须要把制造业留在中国?
郎咸平:我理解,我也同情这个说法,可是换一个思维,如果制造业,像这种速度倒闭的话,我们晓不晓得要释放出多少失业人口?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08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亏损,部分企业倒闭。今年以来,紧缩性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效应凸显,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国际油价高企,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中小企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曾子墨:制造业的中国企业现在面临的危机有多严重,您所了解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郎咸平:从今年3月份开始到6月份,这短短几个月时间,整个广东吧,江浙吧,企业迅速倒闭,而且是加速度地倒闭,到现在差不多百分之二三十,那么如果不遏止这种情况的话,我很担心,到年底这种加速度倒闭有可能到达40%到50%,那就很担忧了,来得太快,太急。
曾子墨:真的有可能到40%到50%吗,到,因为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温州大概是20%的企业处于停工或者半停工,对,真正倒闭的企业可能为数并不是很多。
郎咸平:这是官方的数据,问题是我们今天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是全面的,而不是少数几家,也不是少数几个行业,是全面的,整个中国的投资营商环境急速恶化。
曾子墨:低端的制造业企业,您说面临的是内外交加的困境。
郎咸平:对。
曾子墨:那么具体来说有哪些因素呢?
郎咸平:比如说我刚刚讲的,产业链的问题,你是最低端是吧,因此你价值最低,利润最低,因此你最扛不住风险,很不幸,又在这个时刻来了宏调,宏观调控,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又从这些企业中又收回大量的资金,又碰到这个时候推出劳动合同法,增加它的成本,那么再加上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些外在因素,配合上我讲的产业链的低端价值的问题,一发不可收拾,而且是同时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企业倒闭得这么急、这么快。
作为中国出口大户纺织服装业,今年的成本增加了30%以上,十几年前,亚洲最大的纺织品市场,南通家纺城,第一代创业者享受着70%到80%的丰厚利润。如今,市场已极为拥挤,企业之间互相压价,毛利率只剩大约3%左右。因为人民币的升值,发向美国的货利润更是逼近零点。部分不堪重负的中小企业尝试提价,其结果却导致外商大规模转向成本更低的印尼、巴基斯坦、越南等地。
曾子墨:这些中小型的制造业企业,它们的利润率在过去处于什么水平,进入了今年有什么变化?
郎咸平:05年,05年是10%左右,平均,06年是5%,07年是2%左右,到了今年基本是负的。
曾子墨:一些广东地区的企业也曾经向我们讲述过这样的情况,说外商可能原来从他们这购买产品,但是现在转向了东南亚一些其他成本更低的一些国家,那么有人就会问说,这些广东企业,你们为什么不提高自己产品的价格,那中国的企业为什么就没有这样的定价权?
郎咸平:我举个例子,三家企业,ABC,好,今年A是100台,B是100台,C是200台。到第二年,A变成加一倍,B也加一倍,C呢说我不给你那么多订单了,给你100了,给你降回来了,可是它这个C的产能是不能降低的,它就是200台的产能,那么A跟B一激动起来,把产能从100提高到200,所以加起变成多少,200,200,200,变成600台的产能,那美国人又回来了,说我现在只需要300,你们怎么办呢?只有相互砍价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够不死,能够维持成本,就已经谢天谢地,还抬价,根本都不可能,到最后ABC三家都必须得降价,成本都达不到,没办法,这就是国际竞争,因为你不掌控6+1的6,销售渠道你都不掌控,品牌你也不掌控,你什么都不掌控,你只有被人家坑得分。
曾子墨:和越南这些东南亚国家相比较的话,中国综合的生产成本,包括像土地,劳动力和原材料等等,要高出来多少?
郎咸平:对,越南的劳动成本是我们的三分之二到一半,土地很可能是免费的,你过去以后,你发现你还是非常艰难,因为你还是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你还是会碰到更多的问题,比如说越南25%通货膨胀你会碰到,因此过去搬到越南,搬到东南亚的厂商,他的处境依然是非常的艰难。所以我们今天所谓的产业升级本身,已经不是说去西部,去越南,去东南亚找寻更廉价的土地,更廉价的劳工,而是做1进入到6,这个才是未来我们制造业应该走的路,否则你去西部也好,你去越南也好,你解决不了问题。
目前,中国已逐渐形成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为代表的三大世界级制造基地。制造业的构成分为3块,17个行业,第一块是轻工业、纺织工业和日用品的制造,第二块主要是资源加工,包括石油化工、橡胶、非金属、金属冶炼,第三块是机械、电子类制造业。
曾子墨:如果说像广东和浙江这样的中小型的制造企业,现在面临困境的话,有人可能也会指出,中国的制造业并不是仅仅只生产,比如说像鞋,打火机,衣服等等,还有一些更大型的,其他产业的制造业,比如说像汽车,像家电等等,它们的情况怎么样?
郎咸平:你刚才讲这些衣服,陶瓷,家电,基本上都接近负利润率,我再告诉你一个数据,我们汽车零配件业是很发达,高端零配件业90%基本上是外资,那么我们再做个预言,汽车零配件业的内资企业,将来一定会被淘汰,全部被外资所席卷,所以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部分,70%是外资企业所扮演的角色,进出口总额的55%也是外资企业,我们内资企业是大量被淘汰,甚至连汽车零配件业都在被淘汰,而被外资大量地席卷。
曾子墨:那像海尔这样,规模比较大的,被中国人认为是标兵型的制造业的企业呢,它的前景怎么样?
郎咸平:它一样做不下去的,所以现在发生了一个叫什么,海尔现象,那么家电不赢利怎么办呢,他们就拿出大量的资金去当开发商去了,去做地产去了。它为什么做地产呢?表面上看起来是海尔的战略转型,实际上是制造业碰到危机,不盈利。
曾子墨:整个家电产业目前都处于这样的状态吗?
郎咸平:对,接近于零的利润率。
曾子墨:像海尔这样一些实力相对来说比较强的,大型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前些年呢,也开始慢慢实施一种走出去的战略,来摆脱目前的困境。
郎咸平:通通走不出去,我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真正,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的公司,包括海尔曾经想收购美泰,美泰就是6+1的6,是做最有价值环节的,想收购它,这个收购一定会失败的。
2005年,海尔与私人股本集团贝恩资本(BainCapital)和百仕通(Blackstone)联合竞购另一个稳居北美市场前三甲的家电巨头:美泰(Maytag),但最终没能如愿。加入WTO六年多来,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大,每年对外投资的增幅平均达到60%以上。但是,有专家同时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业务多数铩羽而归,只在第三世界国家略有所得。
曾子墨:如果说已经在过去这几年通过,我们用一个带引号的血汗工厂的模式积累了大量的资金,那么为什么用这批资金去收购6+1里面的6就不会成功呢?
郎咸平:很难,如果6+1真是能够创造出这么多的价值的话,他凭什么卖给你,他为什么要卖给你,你留在制造业,不是对他更有利吗?而且你看看像TCL,它成功地收购了阿卡特尔和法国的汤姆森是吧,那么明基还收购了西门子的移动业务,也走不出去,到最后这个合资企业一两年以后,依然轰然垮塌。
曾子墨:这些合资企业,您认为垮台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郎咸平:非常好的问题,当初他们的战略是这样子的,要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配合上国外的品牌技术要走出去,我们乍听下来,很有道理,这是应该是一个模式,可是回到我刚刚讲的6+1的产业链当中去的话,你会发现劳动成本只占2.5%,它根本就不重要,因为今天的企业战略已经不是在制造业方面下工夫了,而是要透过6+1的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压缩成本,你才会有机会。想在1上面下工夫的,基本上都会碰到海尔,TCL,以及明基的厄运。
曾子墨:中国的企业真的有这么悲观吗,不走出去面临的是死路,走出去同样是死路?
郎咸平:目前,我们用实际数据说话,很遗憾地回答你,目前我没有看到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企业,没有看到。
曾子墨:像联想呢?
郎咸平: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企业,那只是收购了IBM的一个电脑制作部门,可是要注意,联想收购IBM本身,还是在1上面下工夫,还是在做制造。那这个就比较悲哀了,我倒希望联想能够考虑进入6,这才是真正能够走出去的本质问题。
郎咸平认为,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夹缝中挣扎,走不出去,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却极快,每年以10%的数额高速增长。这种现象的产生原于中国十余年来,二元经济的发展思维。其中一部分,是产业链定位错误的制造业,另一部分是以拉动GDP为主导的建设工程,以及替它们融资的银行等。
曾子墨:即便中国制造业今天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但是中国的宏观经济,依然在以比较高的速度增长,即便说比去年的12%回落到今年的10%,甚至明年可能9%,但是它毕竟和您所说的制造业的这种危机,听上去有点儿背道而驰。
郎咸平:有点背道而驰啊,那我告诉你,中国的经济是三七开,70%是制造业,它是箫条的,30%是什么呢,就是以地方政府,以GDP为纲的理念所推动的地方基础建设,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你刚刚讲的每一年10%,都是30%所创造出来的,不断地修桥铺路,开膛破肚,因为我们的GDP是非常畸形,非常扭曲的,我们和美国相比,和欧洲相比,他们是70%都是消费,而我们不是,我们只有35%不到是消费。
曾子墨:的确在过去这些年,中国的增长主要是以投资,加上出口来拉动的。
郎咸平:对。这么多工厂,生产出这么多产品来,卖不出去,消费太少,只有出口,现在是1.8万亿,那么外汇大量积累的结果,就是人民币汇率不断地升值。回过头来又打击到70%的制造业。
2008年7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对下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要求时,特别提及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一些专家陆续表示,没有旺盛的内需,6+1中的6就没有生存的基础。近期中央经济工作方针转向“一保一控”,推出上调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至13%,调增信贷规模等新举措,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2008年8月19日,中央财政安排35.1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曾子墨:但是下半年政府的政策是不是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说出口增值税会有调整?
郎咸平:有的,出口增值税调整,同时还鼓励,比如说江浙两省的民营资本,进入融资的行业,合法化,让它们可以透过民间的资本来辅助这些制造业。
曾子墨:对,而且信贷政策,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也在有所调整。那么在这样一种综合的政策调整之下,这些中小型的制造企业,是不是有一个喘息的机会,可以重新起步?
郎咸平:重新起步是不太可能,喘息机会是可以的,你可以延缓它的死亡。
曾子墨:如果要实现产业升级,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郎咸平:我们产业升级的理念,还停留在6+1的1,要进口设备,提高技术,而我建议产业升级的概念要从1走到进入6,而且是高效整合的6,这才是一个新型的产业整合的概念。而且产业整合,在中国能不能做?可以。我们中国不是没有6,比如说服装行业,我们都有6,我们有仓库,我们有运输,我们有车队,我们都有啊,问题是都是分开的,大家各干各的,因此是效率是非常低,交易成本非常高,目前要做的是把它串在一起,高效压缩,高效整合。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们走完整个6+1需要180天,那么欧洲的名牌,包括ZARA,叫飒拉,它走完整个流程是12天,以一件衣服为例,仓储12天跟仓储180天,成本差了90%以上,因此现代化的成本概念已经跟过去不一样了,不是劳动成本,劳动成本在整条产业链里面不重要,就是说到了2008年,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链的战争时代,要缩减成本,就必须透过最高效的管理,压缩整条产业链,你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利润,而不是在劳动成本上面下工夫。
曾子墨:但是怎么样来整合这个6呢,是需要更多的比如说国家的产业政策的支持,还是说企业家自身的努力,观念的转变?
郎咸平:亚洲国家,缺乏政府支持的国家,纯粹民营制造业的国家,基本上都是贫穷落后愚昧,比如说好的国家,日本跟韩国,新加坡,哪一个不是政府在后面支持跟推动的?真正政府不推动的,纯粹民营化的国家是哪些呢,是菲律宾,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所以产业政策非常重要,企业家的自觉也很重要,那么这是个相辅相成。
中国政府的在十七大会议中明确提出,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设备投资有60%以上要靠进口,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内地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销售的20%,数控机床销售的20%到40%,拿出来向国外支付专利费,有专家认为,扶持中小企业上档次,是目前政府最紧要的任务之一。
曾子墨:那么假如中国的制造业产业升级,不能够那么顺利地迅速地去完成的话,中国会面临什么样的境遇?
郎咸平:倒闭。
曾子墨:进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呢?
郎咸平:哇,这就不敢想了,而且我们最近倒闭的风潮是加速度,三四个月就倒闭这么多,那么奥运之后,不敢想,不乐观了,它是倒闭风潮是继续的,它并没有停,因为它是个本质上的缺憾,就是低端产业链碰上这么多外在冲击,它扛不住。
曾子墨:但是即便能够完成产业升级的话,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郎咸平:短期做不到。
曾子墨:那短期的这个困境,我们应该如何去度过?
郎咸平:我们只能够建议企业家,就在这个时刻的,你这个投资要是特别的谨慎,不要做无畏地投资,不要盲目地扩充,同时企业家应该多保留现金,以准备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