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危机后的中国
经济危机后的中国
工管二班李琪学号:20090401929
摘要: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从华尔街开始,波及到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一时间,举国上下无一不为之忧心,而此时,中国政府表现出了很好的经济调控能力,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了次贷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并在09、10年分别以8.7%和8%的GDP增长率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这场危机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场灾难,也是一次考验,中国人以自己的智慧和独到的应对危机能力在这次灾难中逆流而上,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然而,以后的路该怎样走才能越走越宽?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在全球化经济中发展本国的经济而最小限度的受到来自别国的负面影响?危机后的中国还需要思考。关键词:GDP拉动内需制造链教育兴国
美国次贷危机的消息传来时,中国的经济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状态。自1997金融风暴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处在一个比较平和顺利的环境中,GDP增长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场次贷危机,看似和中国无关,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必不可少的受到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很深刻的,后续影响是很大的。这是因为中美贸易在危机产生之前来往很密切,唇亡齿寒,在华尔街一片萧条之时,中国沿海一带的一些工厂集散地也是门庭冷落,甚至于接连倒闭。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07年一年GDP增幅达到13%(此数据做过调整,此前公布的数据是11.9%),08年则骤降为9.6%。
面对这样的危机考验,中国政府表现出极大的经济政府调控能力和群众领导力,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通过采取各种方式拉动内需。以玩具制造业为例,在经济危机来临之时,许多为外国品牌生产玩具的厂商由于产品出口额的大幅降低而导致无活计可做,继而厂家倒闭,民工的返乡潮也随之而来。前不久,由农业部组织的一次抽样调查中,一共调查了农民工输出比较多的15个省、150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到春节前大概返乡的农民工占到38.5%。在返乡的农民工中间,有60.4%的农民工是正常的春节回家探亲,也就是他在城市的工作仍然是保留着的,节后他会回去正常上班。也就是说返乡农民工中,用39.6%的人是属于失去了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如何合理安置返回原住地的民工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民工的素质参差不齐,大量涌回农村的人口亦会导致社会治安的不稳定。政府对此采取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公共建设投资使之就业、通过补贴和政策支持的形式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等等一系列措施促使返乡农民工有岗可上、有业可就。另一方面,中央采取了持续拉动内需的方式来缓解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在这一点上,主要是加大城乡的现代化建设。来自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10年一月至二月投资完成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6.6%,新增固定资产比去年同期增长56.5%。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城乡居民的就业率,也加快了我国城乡的现代化步伐。但事事并非完美,在这一措施的优势得到发挥的同时,其缺点在近几年来也逐渐显现,尤以城市房地产问题最为突出,准确的说,是城市的房价问题成为新的焦点。2010年一月,以广州为例,新建商品住宅的同比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35.2(去年同月价格指数为100)。不少工薪阶层直呼:房价上升过猛买不起房!出现这样的呼声后,政府加强了房地产市场的规范,房价近来也因此有所遏制。
虽然只是宏观调控细节上产生的问题,但是我以为,政府在制定事关民生的政策时还需多加考量。毕竟我们追求的不仅有GDP,还有居民的购买力指数。应对危机过后,我们应该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何中国,在经济上会受到美国经济如此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制造业。中国自加入世贸之后,一直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美誉,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在中国开设产部,更有甚者,将公司总部移至中国。这不仅因为中国对于各企业来说,是一个广阔的,亟待开发的市场,而且中国能够为各制造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郎咸平先生曾在一次节目中说过,我们之所以受制于人是因为我们处于制造业的最底层的一环。我们缺乏自己的品牌,缺乏自己的技术,因此我们只能为别人做嫁衣。即使是中国沿海一带富庶的制造业企业主也是在赚取微薄的人工差价。前段时间震惊全国的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就是这一缺失的副产品,虽然之后该企业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安抚员工安抚社会,但是我以为,事情的根源不在此,因此无论是多么高明的心理医师在症结未解之前也不能完全确定悲剧在未来会不会再次发生。其实,这样的论调不止一次提过,即是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目前为止,除了几个蜚声国际的品牌,我们仍然在为别人做着最廉价的工作。甚至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很多情况下也是因为耐用且便宜而为别国人所选择。我们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像苹果那样的品牌?为什么我们只能为苹果作代工?我个人认为,这样的问题与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别国影响的实质是一样的。经济危机过后,我们虽然经济复苏很快,但是,居安思危,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场次贷危机会在什么时候再次来袭。我们需要拥有自己的力量去面对每次挑战,而我所指的挑战不是其他国家捅了篓子却波及我们的挑战(虽然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完全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而是实实在在经济每一次飞跃所产生的挑战。这样的道理可以很容易说清楚,却是很难做到。我认为,一切的症结在于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能够在未来打造属于我们民族的响亮的品牌的人才,能够居于制造业前端的人才。具体怎样培养,我相信政府已经在实施,只是需要时间,毕竟教育制度的改革是需要时间来证明其正确性。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政府已经意识到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在两会前公布并向全民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代表委员纷纷就此建言献策。《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方针,《纲要》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温家宝总理也在两会的报告中指出“要优先搞好教育”。相信在政府的多面支持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够为社会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人才。正如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言,实践会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愿历经这场危机后的祖国更加强盛!
注释:GDP-----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文献:百度词典 财经词汇GDP
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90平米及以下)2010年1月国际数据----国内生产总值2008、2009
腾讯财经 《政府采取六大措施应对返乡民工潮》
《两会》第2页、第50页
第二篇:中国经济危机问题分析
中国经济危机问题分析
标签: 经济危机
● 鄂玉江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面日益扩大,也波及到中国。其实,中国经济长期以来自身运行中由于体制机制的作用、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埋下了危机的种子。这次即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国内经济危机也会发生。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中国经济的内在问题:(http://www.xiexiebang.com 来源:经济观察报
第三篇: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2008年进入9月份,被称之为金融海啸的从美国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虽然此次经济危机最终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短时间内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面对国际上的经济动荡,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中国经济必然受到冲击,同时中国虽然在今年顺利完成奥运会的举办,但2008年对中国来说绝对是多事之秋,一些改革开放中深层次矛盾暴露出来,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已面临普遍的质疑和挑战,严重阻碍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为此,执政者已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政府在十七大以后也采取了一些加大民生保障的措施,但在经济发展受到外界冲击,内部原有矛盾和问题又不断呈现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成经济和制度的转型非常困难,有学者提出以扩大内需的方式来抵御外部经济环境的振荡,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无疑是可行和必要的手段。但具体如何操作,是继续以往粗狂的投资带动增长,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大大小小面子工程、腐败工程来实现内需扩大和经济规模扩张,还是遵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当前暴露的矛盾和弊端进行政策和制度上的改革和调整,解决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和上台阶的关键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能顺利渡过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并以此危机为契机巩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当前形势下,有必要采取政策和措施有:
1.加速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制,完善全民的养老、医疗和失业救济制度,重点是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建设。社保体制完善程度不仅直接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水平,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因此在社会出现重大危机时,往往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体现保障覆盖全面、分配更公平和公正、制度完善,而且其发展极其倚重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IT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国家在加快制度等软件建设的同时也应加大全国性统一的硬件环境的建设来提高相关制度的执行手段,并且通过这个全国性网络建设来推动相关技术、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相关IT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因此通过扩大对社会保障网络投资来扩充内需比通过对占地资源大的高速公路重复投资以及各种面子工程建设来推动内需更有意义;
2.加快和深化医疗、教育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教育保障制度,加大医疗、教育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加政府提供此类公共服务的数量和品种,并提高质量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广大国民的后顾之忧,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其它方面的生活水平提高,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和内需。
3.改进社会的分配制度,减少和遏制通过权利和社会资源垄断获得超额收益。具体措施有充分利用反垄断法,促进民生领域的市场竞争,降低广大民众的基本生存成本;此外通过改进和简化税收制度、削减政府服务收费项目也可以达到调整社会分配的目的。如减少部分税收品种和数量(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额等)也可使广大民众增加收益、减少支出而提高生活效率和质量;
4.改革个人住房分配制度和房地产发展策略,对各类建筑物收取物业税同时由国家向公民发放住房公积金。针对目前房地产发展的问题,国家虽然采取了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措施,但并不能平衡和解决主要矛盾,只有对占有大量土地资源的房产所有者征收高额物业税或不动产税,同时将收取的费用向全体公民
发放住房公积金用于改善全体公民的住房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制度的公正和公平及国家承担对公民住房保障责任。
5.改革和重振金融体系,构建完整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发行、交易、监管制度,稳定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强银行和保险业的安全、稳定。此外应慎用金融衍生和创新工具来解决目前存在问题,因为新的措施往往存在缺陷,使交易制度更复杂、问题更多、监管更困难,增加市场的波动,也提供更多的寻租腐败机会,其弊端已在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充分暴露,中国应尽量吸取教训;此外一个完整、清晰的发展规划也不可少,那种抱着石头过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临时抱佛脚的管理方法应该摒弃,现在已不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已付出足够大的学费。管理者必须吸取以往教训从市场发展的长远规划,以科学、三公和可持续发展位理念制定新出台的政策和法规,避免市场大起大落,促进金融的健康和稳定;
6.尽快推出有利于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政策,引导和培养节约型社会。开征高额燃油税,改革资源税、加快水、电等民生资源价格改革,提高资源占用成本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和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改变目前低效高耗的发展模式。此外还可从资源税中提取一定比率的税收收入建立国家战略物质储备基金,对一些重要关系国基民生的资源建立国家储备,一方面可以减缓国内经济衰退造成资源型企业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也可乘全球经济衰退,资源价格回落的时机低成本地实现重要资源的战略储备,一旦该战略目标实现,有助于我国获取这些产品的国际定价权从而有能力在这些领域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此外在进行这些领域改革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给与一定的补贴,争取多数国民支持,毕竟这些改革往往涉及多方利益,应尽量减少改革成本和阻力,争取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
改革开放三十年,总的来说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经济总量和人均值都有非常大的提高,并且至今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此过程中存在着挫折和不和谐的方面,原有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愈来愈明显,阻碍了社会更平稳、健康发展。在外部发展环境出现重大变动时,原来积累问题和矛盾会凸现和激化,如何化解这场危机,作为执政党已有明确的思路和响亮的口号,那就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但具体政策制定和操作上能不能摆脱现有利益集团的操纵和束缚,真正以全体国民和国家长远利益为准,带领中国走出困境和迷团,引领国家进一步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国民安康幸福,我们将拭目以待。
07建工二班31号
杨斌
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在这次金融危机面前我们中国该怎么办,我们的胡总和温总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作为国民也想说几句话。
首先办好自己的事情,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这是我们的领导人的声音,这是很正确的。我们中国在这次危机中也是深受其害的,许多沿海的外向型加工企业面临着订单危机,生存危机,就像在大海中救助溺水者,所以我们要先要把自己保护好才能救别人,否则是很危险的。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日本福冈说,面对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中国愿与东亚国家一道,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应该说这些政策措施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4方面的国家宏观经济目的都相关,都会正面影响: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7)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其他政策
(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中国是一个有占世界人口五分子一的大国,有十三亿人口,中国如果经济崩溃将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将会使我们中华民族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蓝图推迟几年。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多大的灾难,如果中国能够办好自己的事情顺利的渡过这次危机那么中国在世界的分量和发言权将会有多大,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家管理模式对世界又会是什么影响。这次危机再一次说明完全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动荡的经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手段并用,这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用。对付经济危机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极其重要。
07建工二班04号
王海洋
第四篇:经济危机下中国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
经济危机下中国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上海,2009年6月25日——天联广告发布第三期BBDO Voices,深入调查研究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化,解密品牌推广趋势。
6月调查报告,研究中国消费者在经济危机时期消费习惯的变化,探索企业和品牌应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对北京、上海、沈阳、重庆、郑州以及中国其他24个省区1000名15至45岁的消费者进行调查,报告发现危机时期消费者对“物超所值”的诉求高涨,二线城市较一线及三线城市消费所受影响较小以及人们对品牌的感情联系成为购买的主要因素。
危机中消费者消费趋势分析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大浪席卷全球,中国GDP增长率自2003年以来第一次降至个位数。当前环境下消费者有以下几个新的消费倾向转变:
一、消费者对“物超所值”的追求。
“非必要”商品的购买被大量削减,其中包括大宗商品如汽车、奢侈品和电脑等;同时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快速消费品也被大量削减如咖啡、酒类和软饮料等。消费者的消费更多的集中于基本的日常消费,在生活必需品方面依旧保持了与以往持平的消费量;但是,对于日常消费品,消费者希望以更便宜的价格获得更好的商品。同等价位商品,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品牌商品。
二、“宅经济”与“宅文化”的兴起。
30%的受访者表示相较于外出,他们更加愿意“宅”在家里以便控制花销。42%的人说他们经常寻找免费的娱乐活动。令人惊讶的是,DVD并没有热销,而是朋友们更多地交换他们的DVD来享受影视作品,或是通过网络下载免费的影视作品。
三、危机对不同城市的冲击程度。
二线城市较一线及三线城市消费所受影响更小。二线城市的购买次数并未显著下降,而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购买次数减少最多。诸多城市中,由于外贸交易额的下降,在饮料、零食、美容、服饰等各领域,深圳的购买频繁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城市。
尽管从数据上看经济形式一片阴霾,但报告点明了中国经济恢复的亮点。二线城市成为经济复苏的排头兵,同时15-25岁年龄段的消费者对品牌及消费热情,让企业颇为惊喜。
消费者宁可减少购买某一产品的频率,却很少愿意退而求其次选择同类商品中较为便宜的产品。
《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市场的强大弹性与快速锐减的欧美市场形成鲜明对比,这将帮助中国比欧美国家更早走出经济危机。” 而人民日报也显示的第一季度中国消费品消费指数上升15%。
企业和品牌应如何应对
危机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机遇,当前的特殊环境使消费者产生了对六种新品质的追求:对经济状况的掌控、正常的生活秩序、家庭归属感、人际关系、娱乐生活和成就感。
关注品牌价值的树立与营销:受经济危机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趋理性,在做购买决定时更为谨慎。报告指出,减少过度自夸的品牌宣传,注重品质及价值的体现。并着重宣传其竞争对手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以建立差异化定位。
与消费者建立情感的纽带:企业在品牌的宣传过程中,应弱化产品性能的具体描述,更多的展示产品和服务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满感,安全感以及产品为其和谐生活起到的关键作用。增加产品的感情附加值,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与众不同的形象有助于危机时期建立品牌忠诚度。
与消费者共同成长:15-25岁的消费者已成为品牌的消费的主力军。品牌与企业应该更多的重视与年轻消费者一同成长,通过新媒体的互动,以及青年人的生活习惯,深入他们的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期建立长期的品牌忠诚度。
第五篇:经济危机下中国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 文档
经济危机下中国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上海,2009年6月25日——天联广告发布第三期BBDO Voices,深入调查研究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化,解密品牌推广趋势。自08年末推出第一期以来,天联广告(中国)公司每季度发表BBDO Voices,分析中国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探讨随经济状况不断变化的市场走向。BBDO中国区首席执行官Carol Potter说:“任何品牌如果想要在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偏爱和忠诚,就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他们,并始终对他们怀有足够的好奇。天联广告通过对市场的深入了解为客户提供最有效的营销传播方案。” 6月调查报告,研究中国消费者在经济危机时期消费习惯的变化,探索企业和品牌应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对北京、上海、沈阳、重庆、郑州以及中国其他24个省区1000名15至45岁的消费者进行调查,报告发现危机时期消费者对“物超所值”的诉求高涨,二线城市较一线及三线城市消费所受影响较小以及人们对品牌的感情联系成为购买的主要因素。BBDO的经济危机消费者调查报告得出了权威且精确的结论,给中国的企业和品牌以启示,找到在经济危机旋风中的指路标。
危机中消费者消费趋势分析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大浪席卷全球,中国GDP增长率自2003年以来第一次降至个位数。BBDO 调查报告显示,发现当前环境下消费者有以下几个新的消费倾向转变:
一,消费者对“物超所值”的追求。“非必要”商品的购买被大量削减,其中包括大宗商品如汽车、奢侈品和电脑等;同时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快速消费品也被大量削减如咖啡、酒类和软饮料等。消费者的消费更多的集中于基本的日常消费,在生活必需品方面依旧保持了与以往持平的消费量;但是,对于日常消费品,消费者希望以更便宜的价格获得更好的商品。同等价位商品,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品牌商品。
二,“宅经济”与“宅文化”的兴起。30%的受访者表示相较于外出,他们更加愿意“宅”在家里以便控制花销。42%的人说他们经常寻找免费的娱乐活动。令人惊讶的是,DVD并没有热销,而是朋友们更多地交换他们的DVD来享受影视作品,或是通过网络下载免费的影视作品。
三,危机对不同城市的冲击程度。二线城市较一线及三线城市消费所受影响更小。二线城市的购买次数并未显著下降,而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购买次数减少最多。BBDO的调研报告显示,诸多城市中,由于外贸交易额的下降,在饮料、零食、美容、服饰等各领域,深圳的购买频繁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城市。
尽管从数据上看经济形式一片阴霾,但BBDO的报告点明了中国经济恢复的亮点。二线城市成为经济复苏的排头兵,同时15-25岁年龄段的消费者对品牌及消
费热情,让企业颇为惊喜。消费者宁可减少购买某一产品的频率,却很少愿意退而求其次选择同类商品中较为便宜的产品。
《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市场的强大弹性与快速锐减的欧美市场形成鲜明对比,这将帮助中国比欧美国家更早走出经济危机。” 而人民日报也显示的第一季度中国消费品消费指数上升15%。
企业和品牌应如何应对
危机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机遇,BBDO在报告中同时探讨了企业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下应采取的战略,以全球第三大广告公司的专业视角提供了权威建议,对企业及品牌及时调整定位具有指向意义。当前的特殊环境使消费者产生了对六种新品质的追求:对经济状况的掌控、正常的生活秩序、家庭归属感、人际关系、娱乐生活和成就感。
关注品牌价值的树立与营销:受经济危机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趋理性,在做购买决定时更为谨慎。BBDO的报告指出,减少过度自夸的品牌宣传,注重品质及价值的体现。并着重宣传其竞争对手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以建立差异化定位。与消费者建立情感的纽带:企业在品牌的宣传过程中,应弱化产品性能的具体描述,更多的展示产品和服务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满足感,安全感以及产品为其和谐生活起到的关键作用。增加产品的感情附加值,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与众不同的形象有助于危机时期建立品牌忠诚度。
与消费者共同成长:根据BBDO调查报告,15-25岁的消费者已成为品牌的消费的主力军。品牌与企业应该更多的重视与年轻消费者一同成长,通过新媒体的互动,以及青年人的生活习惯,深入他们的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期建立长期的品牌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