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21:3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篇: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编辑本段什么是亚文化

亚文化(subculture):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并构成亚文化等都是这种亚文化。亚文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总体文化的次属文化。一个文化区的文化对于全民族文化来说是亚文化,而对于文化区内的各社区和群体文化来说则是总体文化,而后者又是亚文化。研究亚文化对于深入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那就是在都市处于非中心——或者说处于边缘地位的人,共同创造与享有的特殊文化,而且它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一般来看,这些文化极少被专业出版物、媒体与展示单位所介绍,甚至也不为专业的文化学者所重视。在外国的历史上,著名的爵士乐与摇滚乐都曾经是亚文化,但随着专业人士与文化学者的不断介入,它们到后来都成了正规文化的一部分。昨天的亚文化可能就是今天的主流文化,今天的亚文化可能就是明天的主流文化。这也表明,所谓正规文化总是在吸收亚文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在世界的范围内,已经出现了研究都市亚文化热的趋势。

亚文化(subculture),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由各种社会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各地区、各群体文化特殊性的方面。如因阶级、阶层、民族、宗教以及居住环境的不同,都可以在统一的民族文化之下,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群体或地区文化即亚文化。

编辑本段分类

亚文化有各种分类方法,罗伯逊将亚文化分为人种的亚文化、年龄的亚文化、生态学的亚文化等。如年龄亚文化可分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生态学的亚文化可分为城市文化、郊区文化和乡村文化等。由于亚文化是直接作用或影响人们生存的社会心理环境,其影响力往往比主文化更大,它能赋予人一种可以辨别的身份和属于某一群体或集体的特殊精神风貌和气质。

编辑本段几种典型的亚文化

·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集合体。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

之所以将这样一小群潦倒的作家、学生、骗徒以及吸毒者当作“一代”,是因为这个人群对二战之后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方文学领域,“垮掉的一代”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垮掉的一代”的成员们大多是玩世不恭的浪荡公子,他们笃信自由主义理念。他们的文学创作理念往往是自发的,有时甚至非常混乱。“垮掉的一代”的作家们创作的作品通常广受争议,原因是这些作品通常不遵守传统创作的常规,结构和形式上也往往杂乱无章,语言粗糙甚至粗鄙。

“垮掉的一代”对后世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文化研究学者们看作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亚文化”。

“垮掉的一代”的重要文学作品包括杰克·克鲁亚克(1922年-1969年)的《在路上》、艾伦·金斯堡(1926年-1997年)的《嚎叫》和威廉·博罗斯(1914年-1997年)的《裸体午餐》等。后两部作品由于内容“猥亵”而引起法庭的注意,但也为此类文学作品在美国出版的合法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青年亚文化

青年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所以,青年亚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问题在于这种处于破坏、颠覆状态的亚文化容易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产生错觉,从而将全部媒体上的青年亚文化内容当作主流文化来接受,把亚文化宣扬的价值观念当作主流的健康的价值观念来吸收。其实,青少年就是借助使用媒介这一活动来实现对成年人掌控世界的逃避和抵抗,由于这一亚文化是青少年自己亲身参与创造的,因而它媒体多于传统媒体等。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学者集体撰写了一部叫《仪式抵抗》的著作,对英国工人阶级青少年的亚文化给予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者认为,青少年中流行的亚文化构成了对体现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英国主流文化的反抗,在当时的社会情景下,阶级的对立也表现在文化领域,平民阶层的青少年因无法进入主流文化而自创了一种时尚文化,这一文化富有反抗的象征意味。例如,光头仔的行为表面上是在追求一种粗野彪悍的形象或风格,但在其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意识形态企图。S·霍尔指出,尽管这种离经叛道的亚文化缺乏明确的政治目标,但它仍是“对一种前革命的社会、政治和组织问题的后革命的文化反应。”“但是,一些亚文化仅仅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它们浮出水面,变得可辨认并被贴上标签;它们一度控制公众注意的舞台,然后它们淡出、消失或被广泛传播以至于失去了它们的独特性。这里,正是亚文化结构的后一种,主要与我们有关,无赖青年、摇滚客或光头族的奇特、前卫的着装风格、关注点和环境等等„„”迪斯科夜总会、光头党、朋克、嬉皮士、摇滚乐„„直至群居、吸毒、同性恋等从文化到生活各个层面,这些一度成为英、美60年代的一道文化景观。青少年就是通过这些活动来创造新的大众文化形式,因而,这种带有反叛色彩的青年文化具有后现代的倾向。

青年亚文化在当代的变化,突出地表现为那种“披头士列侬式”“充满愤怒”的抗争意识弱化,即反叛阶级、种族、性别主流文化的意识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狂欢化的文化消费来抵制成年人文化。

·单身亚文化

单身文化正通过单身俱乐部这种组织形式向主流文化扩散,单身者群体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例如两性交往的开放性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主流社会。主流社会在对单身亚文化漠视的同时,也将这种变化悄悄地融入自己主流渠道中去。

计划经济时代,每个人都是作为一种劳动力资源分配给单位的,每个个体都在人生上依附自己所属的那个工作单位,人与工作单位的关系常常是终身制的,流动的难度非常大。

在一个没有流动的社会,一个人除了在他所属的那个单位消耗掉他所有的才华和激情之外,还极有可能忍受长时期的无穷无尽的低能的管理者和鄙俗的同事的折磨,这种折磨的产生可能是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表示了一点不同的意见,甚至可能是哪一天穿错了一件衣服打错了一条领带。但是,你无法逃避,因为你不能辞职,不能将自己流动出去,你也无处可去。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人,如果他试图避免受到上述折磨,他就必须时刻谨慎,他的言行必须完全符合领导、同事们的心意,以至于有的时候看起来,他活着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博得那些人的好感。

19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建立,人们开始可以自由地选择职业了。人们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去,社会也采取了比较宽松的人才管理办法,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以及社会的需要去寻找自己认为合适的东西;原有的体制松懈了,人生依附随之解体,社会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宽裕的人才流动的余地。这也是主流文化逐渐变得宽容的由来。多元结构开阔了个人人生选择空间,也开阔了主流文化的心胸和视野。工作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由主宰和被主宰的关系进化为双向选择的关系,这种取向是双方的,他们各自遵循各自的利益原则,工作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地位变成了一种在利益原则上的平等关系,是各自的取与予的需要,不存在恩赐和给予的问题。

这种平等的关系下,个人的尊严和自由才可能获得尊重,个人才有可能生活在一个相对宽松的小环境中,只要他工作努力,就能够得到报酬,获得承认,且只有他工作的一面才属于公司或者单位管辖,他的个人生活和个人喜好只要与他的工作不产生纠葛,工作单位一律无权过问无权指摘。有一部著名的美国电影《费城》,描写一桩有关劳资双方聘用合同的官司纠纷:影片主要人物是一个患有艾滋病的同性恋者,因为性取向暴露被所属公司解聘,之后他以“非法解雇”(歧视同性恋者和歧视艾滋病患者)的罪名将雇用方告上法庭,最终赢得官司的胜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习惯只要不违法即是合法的,它属于个人的权利。

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是大的空间和大的生存环境,单位和部门是小的空间和小的生存环境。对于个人,这两个环境同等重要。在懂得尊重公民人身自由的现代环境中,单身者自然有权利过自己的生活。当然,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还只是一个开始,新旧思想交替、交叉,现代化思维已经启动,但是旧作坊思维、家族意识、独裁观念、小农意识却还没有消失,个性自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重视,但是还远没有达到被主流文化全盘保护的境地。眼前,人们所获得的松弛只是旧的思想体制破裂的结果而不是新的思想体制建立的结果--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所认识。

·企业亚文化

企业文化包括了一组对立统一的基本生存样态:企业主文化与企业亚文化。它们可能同步生成,也可能不同步生成。各类具体的企业文化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和适宜的文化气候下才能形成。

从文化主体对企业文化选择和倾向性上看,非决策层行为主体容易选择、接受、奉行和建设企业亚文化(尤其当企业决策层充当不开明的角色、与非决策层形成明显的文化隔阂、冲突时),因而,企业亚文化可能是非当权者文化,是下级或下属文化,是民间文化,是富有反抗性的文化。当然,在决策层中所形成的官官相护,以及企业所出现的“任人唯亲”现象,从概念归属上看也属于企业亚文化的范畴。

从文化体层次阶段来看,企业亚文化是企业总体主文化的次级文化。这是由于组织分层设立各种机构,各层次机构均具有其特定的业务、职责、权限,各层次机构人员的组成情况也不同,故会出现有着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的次级文化,但在总体上保持与企业主文化一致的前提下,并不妨碍企业文化的贯彻与落实。如部门文化、子系统文化、车间班组文化等等都属于次级文化。

从文化体的组织性质来看,企业亚文化又可以称作是企业总体文化的非正式组织文化。所谓的非正式组织文化就是非制度性群体文化。就一个社会而言,所谓非制度性群体,指的是一种不符合社会规范文化的群体。这种小群体一般都不是按照社会合法文化规范组织起来,它的形成主要是为了追求一种思想感情的满足。由于大规模群体、制度性群体的目标主要是非个人性的,通常会限制个人需求和情感上的满足。因此,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为了寻求更多的个人满足,就在上下级之间或同级朋友之间互动,建立起友情,非制度群体便应运而生,并且滋生出一种同类的文化意识。这种非正式组织文化有的产生于一定的组织形式,如俱乐部文化、派别文化、“沙龙”文化、“哥儿们”文化等等;有的甚至并没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只是一些同病相怜、志趣相投的人不约而同地走在一起而形成的相同的文化形式

亚文化是什么?

看来,现在是已经到了最后清点自己财富的 时候了,但什么才是他的财富呢?这是卡欣不懂的东西,但要写一部带有总结性的小说,对此,卡欣却是一清二楚的,而一个不懂得自己价值的人是不会去写一部自传的,并且,撰写自传也是一个小说家自己所不懂的东西。卡欣只清楚自己的人生体验,只清楚自己从经验中学会的人生经验,哲学还是他所不懂的东西。

你很想立刻起身回到自己代房间,别与 父亲在这 种僵死的的气氛中拥护着无法沟通的隔阂的痛苦,一同滚进 无力自拔的悲凉的深渊。但是你很清楚当自己走出这间房厅时,松驰 懒散的背影将给老人留下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们一同走了很长一段路,对于他的一 切你不想再去费神,因为你很清楚,即使对他的过去有所了解,也不 会有什么结局,相反倒是多添了一桩麻烦的事。

在这座拥挤的城市里,每个人似乎都很 懂得怎样把自己的思想和表情完全分割开来,在人群中竭力表现出头 脑单纯没有任何欲望,宁可把自己的思想、欲望及喜怒哀乐统统归缩 到孤独幻想的硬壳里去付诸实现。

《花园的心脏》

渐渐地,意图上的迷雾开始驱除了,然而,此时此刻,宁静却仍然没有降临。形式是读者眼睛里的价值,但究竟什么才是他们所需要的价值呢?作为作者的卡欣,这些年来他始终都只是一个作者,而且,也仅仅只是一个作者,这就妨碍了卡欣迈出更大的一步,从而使他最终也没能逾越过存在与价值的结合--这一堵解脱悲剧之关键的墙,从而极易成为一个偶然性世界里的奴隶。

十三

据说,有一次卡欣在南京喝醉了酒,便对南 京的朋友吐出了真情,他说他还是喜欢巴尔扎克,喜欢雨果,还有许多古典作家,这是他进入亚文化圈之后唯一的一次公开谈论出来的名字。

卡欣真的喜欢加西亚·马尔克斯、乔伊斯吗 ?真的喜欢毛泽东吗?当一个人无法公开说出他心目中的价值的时候,这总是一种痛苦,无论这种放弃谈论的权力是由于爱,或由于敬仰某个可敬的人而自愿遭到的禁止,事实上,压抑总还是存在着的。尽管这种压抑的后果可能会以承认自己的无知,从而更加敬仰那个可敬的人而宣告结束。但是,压抑总是一种压抑。或许,这种压抑表面上能以鞭策人加倍地读书、更加勤 奋地工作而产生价值,但在这同时,为了这种价值的存在,事实上,也就把这个人的真正的价值--人的本能感觉、真实的欲望、人的个性、人的独立判断力一起葬送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自卑,是因为丧失自 我灵魂从而仰慕他人的存在而引起的,这种自卑是一种致命的疾病,这样的人事实上也是无法自救的,这样的人是大众,他们始终都需要着他们的导师。还有一种自卑的人,他们却有相当的个性,也有创造力,引起他们产生自卑的原因,只是在于他们正生活在一个文化馈乏、丧失灵魂的时代,象这样的一些人,事实上,他们也是能够自救的,也应该去实施自我拯救的!只要他们能够摆脱时代加在他们身上的非理性,只要他们能够依靠心灵所产生的直接力量、理性的力量便能摆脱自卑所产生的悲剧,而真正的悲剧也正是属于他们,由上述第一种所产生的自卑,不过是大众的喜剧。

如果我们现在回忆一下契可夫,也许对卡欣 的悲剧会有一种形像上的了解。当契可夫事实上已成为一个举世公认的伟大小说家时,他依然无法相信这是事实。起先托尔斯泰还以为这是契可夫的谦虚,后来等发现契可夫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时,托尔斯泰被惹火了,开始大骂契可夫这是在自我毁灭。

为什么契可夫会如此地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呢 ?而一个不知道自己价值的人,这样的人也是无法真正将他的价值提高到人性的最高度的。只要想一想契可夫将他的伟大作品只说成是“为了反庸俗”而作,他最恨的就是“庸俗”这种苍白的思想,从中我们便可知其受自卑之害之深了。而契可夫的悲剧是只能从他的青年时期里去寻找根源的,因为他曾是“契可昂泰”,一个只写写滑稽作品的人。

利用这个故事,我并不是在用一个隐喻评介 卡欣的价值,我只是取其说明性,用它来说明当一个人的价值与他的存在相脱离时,便会产生一个怎样悲剧性的命运。

如果说卡欣的悲剧,在于他的存在与价值的 脱离,在于他不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然而,事实上,他的价值还是存在的,只不过这种存在由于无法获得及时的价值肯定,从而成为了一种极其脆弱、空虚的东西,仅仅只成为了一个卑微者的财富,且极易在社会、时代的狂滔巨浪中遭到摧残与毁灭。那么,还有一种人的悲剧呢?这种人的悲剧也是在于他们的存在与价值的分离,即是说,那些始终都认为自己是极其伟大的人,总是许诺要为他人、要为时代、全人类负责,然而,事实上,他们又承担不起!这样的人的悲剧性又是属于哪一种呢?

第二篇:俄罗斯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范文)

俄罗斯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俄罗斯在任何方面都不会依赖中国,双边的合作是互利的,不存在单方面的依赖,只能是“相互依赖”。对于俄罗斯而言,可能会在西方制裁的情况下在政策上向中国有些倾斜,或者扩大一点儿与中国的合作,但还远远没有到“依赖”的程度

随着油价下跌和卢布的贬值,不少西方媒体都猜测,俄罗斯可能会在经济上更加“依赖”中国。而对于中国而言,是否真的能“拯救”俄罗斯呢?卢布贬值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卢布贬值一定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卢布贬值和俄罗斯经济放缓对中国出口产生不利的冲击,货币贬值导致俄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因此中国对俄出口小家电、轻纺产品等受到影响,旅游、边境贸易等也会受到冲击。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份额中,比较传统的是轻工产品,如服装、鞋、皮革等。另外机电出口占据的比重也较大。由于在俄罗斯汽车销售是以卢布结算,汽车行业的利润也大幅的下降,卢布的下跌无疑给这些出口车企带来打击。

但是,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些积极的作用。首先,有利于中国石油(601857,股吧)进口和战略石油储备。今天的中国经济仍然是高速的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中国是石油的消费大国,对外的依存度在58%以上,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有利于中国的石油进口。国际能源的下跌能够降低能源的成本,提高企业和居民的购买力,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企业盈利的改善。中国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调整自己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的使用,中国也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储存大量的石油。

其次,有利于外中国大举进入俄罗斯市场,并在双方感兴趣的领域建立长期的合作。俄罗斯眼下的危机促进俄罗斯实行计划已久的“远东开发计划”,加快融入“亚太经济圈”。在卢布处在低谷的这段时期,俄罗斯的一些领导人开始了亚洲之行,先后访问了中国、巴基斯坦、土耳其和印度,同时接待了朝鲜、越南等国家领导人的到访。俄罗斯与一些亚洲国家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联系和交往越来越频繁。自从2014年5月普京访华与中国签署了能源大单后,俄罗斯还与一些亚洲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能源文件。俄罗斯西伯利亚开发计划更是需要与中国的合作。俄罗斯也急于在亚洲开拓新的市场,包括俄罗斯正在计划建设一条联通欧亚大陆和朝鲜的铁路,进而发展与朝鲜、韩国和日本的经济关系。随着俄罗斯经济发展重心逐步东移,俄罗斯正在加大其远东与西伯利亚的开发,并积极寻求与金砖国家及中国的全方位合作,中俄双边金融、贸易合作迎来了新机遇。俄罗斯连接于中国、土耳其、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签订大单,“向东转”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西方制裁产生的经济压力。俄罗斯将加大与中国能源领域、食品领域、货币互换方面的合作。

再次,有利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俄罗斯的经济危机促使俄罗斯将发展方向更多地转向东方和南方,“一带一路”的建设会给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和丰富资源,俄罗斯将会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一带一路”的建设会带动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俄罗斯的积极参与会增加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分享经济发展的利益,有益于缓解经济危机造成的不良影响。

2015年1月1日起欧亚经济联盟正式投入运营,其成员国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这标志着三国经济一体化达到新水平。欧亚经济联盟前身是俄白哈三国于2010年成立的关税同盟,联盟建立后将保障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在俄、白、哈三国境内自由流通,并推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在劳动力领域,从1月1日起,俄、白、哈三国公民可在任一成员国内工作。市场的整合,将有利于激发出三国的经济潜力。普京曾表示,经济联盟将成为独联体地区的一个经济引擎,成为一个新的世界经济中心。中国也可以参与这一组织,加强与欧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和经济交往,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积极地向世界展示自己,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一带一路”的建设中。

最后,促进政府加大力度改善原本不佳的投资环境。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对投资的法律保护不强、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资源民族主义、营商便利不足等。如今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反而有可能激发俄罗斯政府作出努力,提供更为开放、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本和技术。这在普京的2014国情咨文中就有所体现。中国企业在俄罗斯遭受制裁、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反而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机会和待遇。

而且还应该提到俄罗斯最近的一些动作。2014年12月1日,俄罗斯宣布组建北极战略司令部,俄罗斯希望把西方国家的注意力以及政治、经济、军事压力从乌克兰问题上转到北极地区的争夺上。北极拥有丰富的资源、重要的战略位置和地处欧亚美三大洲海空航线捷径的特殊位置,在未来的10年到20年间,一旦北极冰川融化,使用北极航道将使亚洲到欧洲的航道缩短7000公里,这将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2014年12月10日,普京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邀请印度共同开发“北极”项目。中国也应该积极地响应和参与到这一项目中,北极未来的开发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将对中国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对于能源匮乏的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经济和战略价值,如果能分享到北极资源,对中国来说将是一笔巨额财富。

北极航道一旦开通,不仅影响中国海洋运输业和国际贸易,而且将带动中国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有可能使北部沿海地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及早采取行动,积极争取和捍卫中国在北极的正当权益,以免将来陷入被动局面。

卢布的贬值直接影响到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状况,持续不断的贬值导致的高通货膨胀使得俄罗斯人民不得不勒紧腰带过日子,持续下去会引发社会的动荡和不安,甚至会威胁到总统普京的位置。但是克里米亚的回归帮助普京在俄民众心中树立了英雄形象,普京强有力的政策和英雄形象使得他在民众间的支持率持续升高。俄罗斯虽然处在艰难的时刻,但是并没有到自乱阵脚的地步。毕竟,俄罗斯人民对普京的支持率还很高,在俄国内的还没有引起社会**。俄罗斯人民对于国家的前途和对普京的领导还是抱有很高的期望。

中国致力于建设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国际事务中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习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明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方向,“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升温,中俄不仅加强了在经济领域的联系,在政治上也能够相互支持,实现了共同的利益需求。虽然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俄之间的关系自始至终都是互利共赢的关系。

俄罗斯在任何方面都不会依赖中国,双边的合作是互利的,不存在单方面的依赖,只能是“相互依赖”。对于俄罗斯而言,可能会在西方制裁的情况下在一些政策上向中国有些倾斜,或者扩大一点儿与中国的合作,但还远远没有到“依赖”的程度。在俄罗斯经济出现困境的时候,中国可能增加对俄罗斯的支持,但这种支持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俄罗斯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俄罗斯目前所面临的来自西方的制裁,中国不可能从中参与调解,只能希望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能逐步正常化。另外,俄罗斯从根本上说,还是一个欧洲国家,和欧洲、西方有着更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资本来源也是西方的金融机构。西方制裁可能会让俄罗斯更多“向东看”,但他们与西方的联系却很难就此切断。

中国不会“拯救”俄罗斯,也不能“拯救”。俄罗斯的经济危机对于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都是可以借鉴的经验,中国在这一时机获得机遇的同时也会遇到挑战,中俄之间还会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最后实现互惠共赢。

第三篇: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启发

浅析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摘要:西方是资本主义的故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产物。所以从19世纪以来,经济危机几乎是欧美国家的家常便饭。通常认为,从1825年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场经济危机开始,这种危机就经常造访西方国家。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危机更为频繁,直到走向世界大战。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关键词:美国经济次贷危机应对措施世界经济市场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

1)次贷危机的形成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 :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2)次贷危机的爆发随着2006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华尔街金融风暴冲击,全球股市大幅下跌,愈演愈烈成为全球金融危机。贝尔斯登破产,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被吞并,华盛顿互助银行告急,高盛进退维谷。次贷的蝴蝶效应已经令人难以想象。美国政府注资7000亿元挽救大市,美联储(Fed)和欧洲央行(ECB)在内的全球六大央行历史性的合作,美、英、德、荷兰、意大利、丹麦、台湾、韩国、澳大利亚,相继公布沽空禁令……全球各地正加紧联手应对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风暴。这场危机迅速向其它地区蔓延,并演化成为全球信贷紧缩,对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美国次贷危机正通过金融和贸易等渠道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二、次贷危机对金融市场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西方政府特别是央行的干预下,美国次贷危机初步有所缓解。除美欧政府紧急救援外,西方金融界也采取了一些防范危机深化的举措。但其前景仍不明朗,次贷危机已经并将继续对全球金融和世界经济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1)全球金融市场进入剧烈波动的“多事之秋”。首先,大量房贷机构特别是与美国次贷市场相关的基金陷入困境或破产。据不完全统计,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美 80多家次贷机构停业,其中 11家破产,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荷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50多家银行、对冲基金等受到波及。其次,西方主要金融机构亏损严重,债务大幅上升。受次贷危机影响,全球银行业损失3000亿美元到4000亿美元。美国花旗银行、美国银行、JP摩根大通银行及高盛公司等大型银行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亏损状况。危机还导致美林、花旗、美国银行、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英格兰银行和瑞士银行等美欧金融机构的董事长或总裁辞职。再次,国际金融市场的各领域都出现剧烈动荡,股市、债市、汇市、商品市场均无一幸免,并造成了西方信贷市场一定程度的紧缩。

2)次贷危机使美国房地产衰退雪上加霜,并将推迟其复苏时间。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美国房地产业已陷入衰退。美国财长保尔森也指出,次贷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时间,许多方面将需要

一、两年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而且房贷利率的重订将使约100万家庭面临因拖欠债务而被银行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风险。

3)美国次贷危机将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世界经济仍可望保持较强增长势头。次贷问题及全球信贷市场动荡,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世界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率,主要是因为新兴市场经济基本面仍稳健,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中印对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36%,从而一定程度缓冲了美国次贷危机及美经济放慢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

4)从长期看,美国次贷危机有利于全球金融和世界经济发展。IMF总裁拉托在欧洲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金融市场上大规模的风险重新定价行为,即便会带来短期痛苦,但应该有利于全球经济的中长期稳定。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作证时指出:次贷危机将有助于金融体制的中长期健康发展,加强结构性信贷产品的监管将最终提高这些产品的透明度,投资者也将更加谨慎行事并强化风险意识。美国知名经济评论家曼德尔在《商业周刊》撰文指出,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的安全阀。在1987年10月股市暴跌以来的20年中,世界出现了五次大的金融危机,虽然每次都造成了深重的破坏,但范围比较有限,央行和监管人员采取了有效对策,金融市场没有崩溃,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因此,每隔五年左右出现的一次金融危机就成为全球经济自我平衡机制的一部分

三、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应当说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的直接影响应当说是比较有限的,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直接影响总体上不会太大。但同

时我们应该看清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中国,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1)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对

从目前看,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金融系统在次贷领域中介入有限。因此短期内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有限。从长期看次贷危机的蔓延,可能会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着日益错综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国际经济和金融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在不断增加。不利于为中国经济金融深化改革营造一个比较好的外 部环境

2)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减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在总出口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将经第三国或中国香港转出口的货品计算在内,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总额的50%。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外需的增长而不是内需,特别是美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需求的增长。从这个角度分析如果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长进一步放缓或收缩,势必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产生较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我国直接出口对美国市场依赖较大。我国央行研究显示,我国对美出口与美消费数据变化高度相关,美经济增长放慢1个百分点,我出口会下降6个百分点。很明显,美国经济下滑和美元贬值对中国出口需求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中国对美出口主要以电子产品、家具、玩具、鞋类以及服装等消费品为主。美国需求下降,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外贸企业很可能遭遇订单不断缩水的尴尬。同时,中国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会直接导致GDP、投资、进口(加工贸易所需的进口)增长速度的下降,并通过这些变化,反过来进一步导致中国GDP增长速度的下降。

其次,是通胀的挑战,由于美国自身存在巨大的债务问题,其通过降息、发行货币等手

段减轻压力,美联储下调利率,并大幅增加流动性,那么中国就难以提高利率,因为这会鼓励热钱流入,必然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而中国由于自然资源所限,同时由于缺少了利率政策工具,亦受其影响而成为通胀经济。

四、中国在次贷危机发生后的所应受到的启示

1)对我国实施科学宏观调控的启示

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纳入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的监测对象。因为一旦资 产价格通过财富效应或者其他渠道最终影响到总需求或总供给,就会对通货膨胀 率产生影响。即使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也很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的 涨落作为制订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 第二,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综合考虑调控政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美联储 连续加息时,可能对房地产市场因此而承担的压力重视不够; 第三,政府不要轻易对危机提供救援。危机是对盲目投资和盲目多元化行为的惩 罚,如果政府对这种行为提供救援,将会导致道德风险的滋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科学的发展道路应该是倾向于市场化改 革的深入。在宏观调控方面,地方和中央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应该互相协调,增加 社会公共品的投资,减少对市场价格机制的干预;与此同时,深入市场化改革,通过征收资源税、调整出口退税、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调 整行业部署以及发展资本市场等手段实现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2)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对我国金融监管要意识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次美国次级债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都存在着监管缺失。这对我国金融监管者来说,是个重要警示。这次危机对于我国未来的监管应当是 一个重要的教训。随着各国金融市场融合性增强,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也很重要。一方面要注意 监管边界问题,防止重复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间监管标准的统一性。监管标准不同,会导致市场中出现监管套利的行为。我国的银行、保险、证券的监管标准正在逐步向国际看齐。目前各国的金融监管当局和货币政策当局大部分情况都是区分开来,所以,我国除了注意与别国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外,金融监管方面信息的沟通,监管机构和央行之间的合作等方面都很重要。

3)对我国房贷市场的启示

在我国,眼下楼市过热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房地产处于上升周期,房价上涨较快,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发展得非常快。2007 年以来,商业性购房贷款中的 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呈逐月加快趋势。因此,各大银行从现在开始应该高度重视并相应提高放贷过程中的信用审查。在政府高价拍卖土地、开发商放纵房价、银行放贷审查松弛、税收调控不力的多种因素合力的作用下,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连续上涨局面。目前我国已进入加息周期,但楼市的一路单边上扬仍在持续,不得不令贷款投资者警惕:如若市场信心一旦丧失,泡沫顷刻间破裂,房价迅速下跌,必将殃及整个金融资本市场。以房价收入比来度量,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无疑也越来越具有美国式次级抵押贷款的特征,只不过,中国的商业银行迫于监管的压

力仍然要求一定的比例,这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借款者违约的损失。但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随着中国房地产价格出人意料地上涨,中国住房 抵押贷款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大了;随着央行多次提高存贷款的利率,借款人的偿 付压力增大了,他们也越来越难以预测未来偿付现金支出的变化。

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周刊》

《第一财经》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跟2008年的经济危机》

第四篇: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

2008年上半年,以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波延及全球,到目前世界经济依然在回复期中。这次金融危机,牵涉到全球众多国家和金融机构,美国五大投行倒下了三个,其波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对全球经济造成后果之严重,都是二战后前所未有的。这次危机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金融层面,对整个世界体系,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验都带来了巨大的深层次影响,并且波延到政治、文化、思想侧面。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是以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为导火索。2007年8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所属的两支对冲基金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的爆发。什么是次贷?次贷是新时期美国的新型发明,具体就是把贷给需要买房但是未必能还得起贷款的人的贷款。本质上就是美国人对住房的超前超量消费。一个人收入不高,没有多少钱,现在却想住未来很久才能买得起的房子,这种事情在现实中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即使出现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然而美国金融机构为了谋求利润,硬是批准了大量这样的贷款,并且封装高价卖出去。即使这样还不够,美国的金融家又创新了金融工具,即在使用次级贷款购买了住房之后,如果有新的资金需要,还可以把住房进行再抵押,进而取得新的贷款。这一循环往复的资金膨胀过程,使美国人的住房拥有率不断提高,也把美国的经济推向了空前的高潮,更使美国的银行家获得了巨额的利润。但是关键的问题就是其假设,房屋价格只能升,不能降。而2007年出现了房屋价格的拐点,一旦房屋价格下跌就标志着以次级债务支撑的金融泡沫开始破裂。到2007年8月份,贝尔斯登所属的两个巨大的对冲基金由于做了过多的次级债务出现资不抵债,进而破产,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次贷危机爆发了。由于美国的次贷量大,并且拥有房地美房利美等国营公司销售,次贷通过各大投行卖给了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央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由于利润驶道,政府监管和金融机构监管双双缺失,导致次贷泡沫越吹越大,最后导致了全球性大规模金融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是否表明资本主义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此,尚不能妄下断语。资本主义能否继续存在和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条件,还要看社会基础,要看社会主义能否在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大多数人民的拥护。马克思和列宁曾经预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分别将在19世纪和20世纪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预言并

未如期实现。在新的形势下,如果共产党人在争取人民方面多做些工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不是没有可能的。

资本主义国家救治措施治标不治本,资本主义已经无法统治世界。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曾经发生大范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只起到了缓和危机的作用,并未找到解决危机的根本出路。罗斯福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工会权利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缓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有益的。此次经济危机既有金融危机又有生产过剩危机,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拯救措施主要是着眼于金融危机,采取通过国家财政大量救济措施来缓解对经济社会的冲击,但这一系列措施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性问题。

今天,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表明美国不能在政治上控制世界,这次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美国也不能在经济上控制世界。没有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参与配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无法整合当今世界事务。长期以来,美国想向全世界输出新自由主义,此举严重扭曲了国际金融秩序,面对这种态势,国际社会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诉求急切地提上了议事日程。今年4月召开的G20峰会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加强金融监管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这种讨论虽然没有对新规则的建立做出具体的安排,但我们应当看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秩序重新构建中的博弈已经开始。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任重道远,解决金融危机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才刚刚开始

美国作为拥有全球经济军事霸权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会坐视金融和经济危机侵蚀其国际地位,不会容忍美元霸权走向衰落。金融和经济危机削弱了美国的整体经济和军事实力,给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带来了严重挑战。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创纪录的1.4万亿元,挽救金融危机代价猛增,限制了美国在全球的庞大军事开支。美联储滥发货币挽救危机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发展中国家纷纷提出以超主权国际货币替代美元。美元霸权地位面临着比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更为严重的挑战,美国必然会采取一系列特殊措施挽救全球霸权。

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遭受到一次沉重打击,与此同时,世界人民对资本主义的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即“利润至上主义”,这个本质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它既是资本主义发展壮大的动力,又是危机产生的病因。

这次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利润至上”的本质,经历这次金融危机,人们发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呈现出进一步深化的趋势。金融危机的爆发客观上表明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日趋严重,我们有理由重新评估其生命的延续力。一些学者认为,观察今天的金融危机,不能将其简单归结为一种错误政策的结果,更要看到,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阶段的表现。金融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定阶段,金融资本实际上是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结合,它只关心利润而不关心生产,是危机产生的罪魁祸首。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经济危机的出现不等于资本主义的终结,资本主义一方面暴露出自身的严重局限性,另一方面又有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自我调节的修正能力。美国、日本、欧洲都在采取自我调节的措施,因此,对资本主义的生命力问题仍需深入研究。

此次经济危机虽然重创了资本主义,但是从总体上看,当今世界还没有形成社会主义变更的主体力量,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社会主义国家还将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

第五篇:经济危机对服装的影响

经济衰落对服装流行的影响

摘要:服装是一种社会形态下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体现,服装能够体现经济的好与坏,反过来经济能够影响和制约服装的发展和变化创新。该篇主要讲述经济危机时期对同时期服装流行的影响和服装流行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经济危机 服装流行

服装是社会的镜子,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整个社会组成部分的缩影和体现,服装和经济的关系更为突出,经济的增长和衰退都对服装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讲述经济衰退危机时期对服装流行产生的影响。自从西方国家开始进入了工业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之后,服装开始变得简洁、方便和优雅。其中女装的现代化彻底的消灭了服饰上的阶级性差和性别差,那是因为战争及战后的经济复苏到来的社会变革,不仅使女性走出闺房,而且成为与男性一样的、政治、经济地位独立的社会成员,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使得女性有着自己的审美趣味和独特思想,女性服装的流行变化速度逐渐加快。下面就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来探讨经济的衰落对服装流行产生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重创期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战乱不断,其经济受到重创,战争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其中霍布尔裙于1914年左右销声匿迹,用紧身胸衣束腰的现象也不多见,裙子缩短到离地20cm左右,腰身越来越宽松。战争期间,巴黎的高级时装店几乎都倒闭。1919年出现了流行于整个20年代的基本外形——宽腰身的直通形女装:乳房别有意压平,腰部放松,腰线的位置被下移到臀围线附近,丰满的臀部被束紧,变得纤细小巧,头发剪短与男子差不多,裙子越来越短,整个外形呈现名副其实的“管子状”,这种造型被称之为boylish(男孩风貌)。

美国纽约股市暴跌期间

1929年10月,美国纽约突然爆发股市暴跌的风潮,这一不详的征兆宣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经济危机使得高级时装业顾客数量锐减,许多时装店被迫停业,缝纫工大量失业,走向社会的女性又一次被赶回家园,要求女人具有女性味的传统观念重新回归,女装又一次出现尊贵优雅的非机能性的倾向,20年代的男孩风貌消声灭迹。然而在女性回归女性化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一次风卷而来,男性又一次出去大战,女装被迫又一次重返社会,女装再度向机能性化的男装靠拢,英姿飒爽的军服式女装(Military Look)风靡全球。细长型女装开始流行开来:裙身变长,腰线回归到自然位置,体现出优雅的女性美。其中与之相对的是夜礼服的大胆漏后背的样式。这是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期被动的色情性表现。石油危机期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经济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能源危机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环境意识,“重新认识自我”、“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使人们对80年代的大量浪费开始反省,反对流行,但对浪费资源,反对过量消费,回归自认等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时代的消费意识重新出现,70年代样式因此开始风卷而来。“生态学”的主题不仅在设计师的作品发表会上得以发展,而且在人们的实现生活中不断普及。其中的流行倾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回归自然风。在“保持大自然”的思想指导下,人们从大自然的色彩和素材出发,变现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各种自然色和未经人加工过的本色原棉、原麻、生丝等粗糙织物,成为维护生态的最佳素材,代表未受污染的南半球热带丛林图案和强调地域性文化的北非、印加土著、东南亚半岛的民族图案以及

各种植物纹样的印花织物,树皮纹路的交织色彩效果等都是90年代素材的新宠儿;2.新的节俭意识。70年代人们的消费观是重质不重量,重机能性而不重装饰性,以最低限度的素材发挥最大的效益,而90年代新的节俭意识表现在:人们不仅重视节约资源,有一种衣着简化意识,而且在新素材的开放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山本耀司发表的“木板套装”,三宅一生的“纸装”;3.重叠穿衣再次成为时髦的着装方式。随着70年代样式的复兴,70年代流行的重叠穿衣方式再次受到青睐,一般以内紧外松,内断外长或内长外短的方式进行组合搭配;4.表现现代高新技术的未来派。以现代高科技为背景,利用各种新的合成纤维高弹力织物为素材,表现出尖端技术感觉的图解性的未来印象。5.新的浪漫主义。把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或可可、19世纪末的新艺术派、20世纪20年代的装饰艺术等历史上各种艺术样式和装饰风格无秩序的组合在一起,形成戏剧性的浪漫假象。

美国房屋次贷危机期间

2008年夏天,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萧条在美国全面展开,从而引发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新的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即将上演。在欧洲,由于经济危机所受到的重创十分严重,对高级时装业是一个很致命的打击,许多品牌开始裁员,减少发布会的开销,或者取消发布会,CHANEL的巴黎办公室裁员200人、法国的Morgan已经倒闭。今年的高级时装发布会不再出奇制胜,新花样,强烈的独特性已经不再适应今年的经济走势,大多数品牌开始注重服装的机能和性能。著名的“裙摆理论”自上世纪20 年代以来再展威力:今年的长裙开始悄无声息的流行起来。新一季的秀场已经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一些设计师们的剪裁趋向传统,并且不得不放弃刺绣、丝缎、镶边等繁琐细节以及其他标新立异的元素,而以更安全的色彩如蓝、灰、黑以及更经典、平实的设计所代替。或许最近几季的时尚风向标,会不由自主地反映出主流意识的恐惧:重回经典(安全与安慰),Gothic或者Punk(内心的黑暗和反叛)。经济危机令Luxury Fashion忽然之间不再是所有人的要事;对于纽约、巴黎、香港等各大都市的时髦人士来说,或许6个月之前购买售价1800美元的手袋想都不想,如今面对一双400美元的高跟鞋却会踌躇不已。

以前是经济危机对于中国的服装市场来说影响不大,但是随着中国的以出口为主的“纺织帝国”的帽子不断耀眼,2008年的这次次贷危机威胁到了中国的纺织企业,许多企业面临减产甚至停产的挑战,以出口为主的纺织产业进入寒冬。一些以纯加工出口为主的企业瞬间蔓延了买主,无订单可做,倒闭危机,工人失业。但是这次的重创其实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了新的法宝,那就是品牌的重要性。一个企业如果一直依赖国外的进口来促进企业的壮大的话,其风险和成功率都是不可忽视的。随着人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具有文化内涵、文化深度的品牌,仅仅是穿着上的满足不足以吸引消费者。国内的现状是被国外的品牌充斥着,奢侈品牌更是全一色的外国品牌,中国需要自己的品牌,这种品牌是要打到国际上去,这次的次贷危机给中国的纺织业带来的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

参考文献:《西洋服装史》 李当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下载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摘要:2008年,美国陷入严重的次贷危机,其导致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全球,对整个世界造成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正持续延伸到诸多经济领域,对中国经济也将产......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我国亦不能独善其身,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我国亦不能独善其身,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凸......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推荐五篇)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培优班顾双峰 去年爆发的金融风暴不仅破坏了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高架桥,而且使人们看不到了全球经济的未来,而一些刚刚毕业......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机遇(5篇可选)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与机遇 经济危机来了,于是美国超市踩踏了,希腊学生骚乱了,冰岛一夜致贫了。此次经济危机也对中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没倒闭的也大多......

    经济危机对普通百姓的消费影响的调查报告

    经济危机对普通百姓的消费影响的调查报告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这次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那么,这次的经济危机究竟对......

    经济危机的影响(全文5篇)

    The impact of the sub-prime crisis There is a joke which maybe describe the impact of it To America, it means no house for poor. To the whole world, it m......

    经济危机后的中国

    经济危机后的中国 工管二班李琪学号:20090401929 摘要: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从华尔街开始,波及到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一时间,举国上下无一不为之忧心,而此时,中国政府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