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危机问题分析

时间:2019-05-14 12:5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经济危机问题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经济危机问题分析》。

第一篇:中国经济危机问题分析

中国经济危机问题分析

标签: 经济危机

● 鄂玉江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面日益扩大,也波及到中国。其实,中国经济长期以来自身运行中由于体制机制的作用、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埋下了危机的种子。这次即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国内经济危机也会发生。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中国经济的内在问题:(http://www.xiexiebang.com 来源:经济观察报

第二篇:经济危机后的中国

经济危机后的中国

工管二班李琪学号:20090401929

摘要: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从华尔街开始,波及到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一时间,举国上下无一不为之忧心,而此时,中国政府表现出了很好的经济调控能力,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了次贷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并在09、10年分别以8.7%和8%的GDP增长率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这场危机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场灾难,也是一次考验,中国人以自己的智慧和独到的应对危机能力在这次灾难中逆流而上,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然而,以后的路该怎样走才能越走越宽?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在全球化经济中发展本国的经济而最小限度的受到来自别国的负面影响?危机后的中国还需要思考。关键词:GDP拉动内需制造链教育兴国

美国次贷危机的消息传来时,中国的经济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状态。自1997金融风暴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处在一个比较平和顺利的环境中,GDP增长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场次贷危机,看似和中国无关,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必不可少的受到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很深刻的,后续影响是很大的。这是因为中美贸易在危机产生之前来往很密切,唇亡齿寒,在华尔街一片萧条之时,中国沿海一带的一些工厂集散地也是门庭冷落,甚至于接连倒闭。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07年一年GDP增幅达到13%(此数据做过调整,此前公布的数据是11.9%),08年则骤降为9.6%。

面对这样的危机考验,中国政府表现出极大的经济政府调控能力和群众领导力,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通过采取各种方式拉动内需。以玩具制造业为例,在经济危机来临之时,许多为外国品牌生产玩具的厂商由于产品出口额的大幅降低而导致无活计可做,继而厂家倒闭,民工的返乡潮也随之而来。前不久,由农业部组织的一次抽样调查中,一共调查了农民工输出比较多的15个省、150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到春节前大概返乡的农民工占到38.5%。在返乡的农民工中间,有60.4%的农民工是正常的春节回家探亲,也就是他在城市的工作仍然是保留着的,节后他会回去正常上班。也就是说返乡农民工中,用39.6%的人是属于失去了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如何合理安置返回原住地的民工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民工的素质参差不齐,大量涌回农村的人口亦会导致社会治安的不稳定。政府对此采取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公共建设投资使之就业、通过补贴和政策支持的形式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等等一系列措施促使返乡农民工有岗可上、有业可就。另一方面,中央采取了持续拉动内需的方式来缓解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在这一点上,主要是加大城乡的现代化建设。来自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10年一月至二月投资完成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6.6%,新增固定资产比去年同期增长56.5%。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城乡居民的就业率,也加快了我国城乡的现代化步伐。但事事并非完美,在这一措施的优势得到发挥的同时,其缺点在近几年来也逐渐显现,尤以城市房地产问题最为突出,准确的说,是城市的房价问题成为新的焦点。2010年一月,以广州为例,新建商品住宅的同比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35.2(去年同月价格指数为100)。不少工薪阶层直呼:房价上升过猛买不起房!出现这样的呼声后,政府加强了房地产市场的规范,房价近来也因此有所遏制。

虽然只是宏观调控细节上产生的问题,但是我以为,政府在制定事关民生的政策时还需多加考量。毕竟我们追求的不仅有GDP,还有居民的购买力指数。应对危机过后,我们应该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何中国,在经济上会受到美国经济如此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制造业。中国自加入世贸之后,一直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美誉,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在中国开设产部,更有甚者,将公司总部移至中国。这不仅因为中国对于各企业来说,是一个广阔的,亟待开发的市场,而且中国能够为各制造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郎咸平先生曾在一次节目中说过,我们之所以受制于人是因为我们处于制造业的最底层的一环。我们缺乏自己的品牌,缺乏自己的技术,因此我们只能为别人做嫁衣。即使是中国沿海一带富庶的制造业企业主也是在赚取微薄的人工差价。前段时间震惊全国的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就是这一缺失的副产品,虽然之后该企业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安抚员工安抚社会,但是我以为,事情的根源不在此,因此无论是多么高明的心理医师在症结未解之前也不能完全确定悲剧在未来会不会再次发生。其实,这样的论调不止一次提过,即是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目前为止,除了几个蜚声国际的品牌,我们仍然在为别人做着最廉价的工作。甚至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很多情况下也是因为耐用且便宜而为别国人所选择。我们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像苹果那样的品牌?为什么我们只能为苹果作代工?我个人认为,这样的问题与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别国影响的实质是一样的。经济危机过后,我们虽然经济复苏很快,但是,居安思危,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场次贷危机会在什么时候再次来袭。我们需要拥有自己的力量去面对每次挑战,而我所指的挑战不是其他国家捅了篓子却波及我们的挑战(虽然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完全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而是实实在在经济每一次飞跃所产生的挑战。这样的道理可以很容易说清楚,却是很难做到。我认为,一切的症结在于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能够在未来打造属于我们民族的响亮的品牌的人才,能够居于制造业前端的人才。具体怎样培养,我相信政府已经在实施,只是需要时间,毕竟教育制度的改革是需要时间来证明其正确性。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政府已经意识到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在两会前公布并向全民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代表委员纷纷就此建言献策。《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方针,《纲要》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温家宝总理也在两会的报告中指出“要优先搞好教育”。相信在政府的多面支持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够为社会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人才。正如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言,实践会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愿历经这场危机后的祖国更加强盛!

注释:GDP-----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文献:百度词典 财经词汇GDP

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90平米及以下)2010年1月国际数据----国内生产总值2008、2009

腾讯财经 《政府采取六大措施应对返乡民工潮》

《两会》第2页、第50页

第三篇: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2008年进入9月份,被称之为金融海啸的从美国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虽然此次经济危机最终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短时间内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面对国际上的经济动荡,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中国经济必然受到冲击,同时中国虽然在今年顺利完成奥运会的举办,但2008年对中国来说绝对是多事之秋,一些改革开放中深层次矛盾暴露出来,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已面临普遍的质疑和挑战,严重阻碍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为此,执政者已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政府在十七大以后也采取了一些加大民生保障的措施,但在经济发展受到外界冲击,内部原有矛盾和问题又不断呈现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成经济和制度的转型非常困难,有学者提出以扩大内需的方式来抵御外部经济环境的振荡,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无疑是可行和必要的手段。但具体如何操作,是继续以往粗狂的投资带动增长,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大大小小面子工程、腐败工程来实现内需扩大和经济规模扩张,还是遵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当前暴露的矛盾和弊端进行政策和制度上的改革和调整,解决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和上台阶的关键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能顺利渡过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并以此危机为契机巩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当前形势下,有必要采取政策和措施有:

1.加速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制,完善全民的养老、医疗和失业救济制度,重点是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建设。社保体制完善程度不仅直接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水平,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因此在社会出现重大危机时,往往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体现保障覆盖全面、分配更公平和公正、制度完善,而且其发展极其倚重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IT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国家在加快制度等软件建设的同时也应加大全国性统一的硬件环境的建设来提高相关制度的执行手段,并且通过这个全国性网络建设来推动相关技术、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相关IT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因此通过扩大对社会保障网络投资来扩充内需比通过对占地资源大的高速公路重复投资以及各种面子工程建设来推动内需更有意义;

2.加快和深化医疗、教育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教育保障制度,加大医疗、教育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加政府提供此类公共服务的数量和品种,并提高质量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广大国民的后顾之忧,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其它方面的生活水平提高,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和内需。

3.改进社会的分配制度,减少和遏制通过权利和社会资源垄断获得超额收益。具体措施有充分利用反垄断法,促进民生领域的市场竞争,降低广大民众的基本生存成本;此外通过改进和简化税收制度、削减政府服务收费项目也可以达到调整社会分配的目的。如减少部分税收品种和数量(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额等)也可使广大民众增加收益、减少支出而提高生活效率和质量;

4.改革个人住房分配制度和房地产发展策略,对各类建筑物收取物业税同时由国家向公民发放住房公积金。针对目前房地产发展的问题,国家虽然采取了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措施,但并不能平衡和解决主要矛盾,只有对占有大量土地资源的房产所有者征收高额物业税或不动产税,同时将收取的费用向全体公民

发放住房公积金用于改善全体公民的住房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制度的公正和公平及国家承担对公民住房保障责任。

5.改革和重振金融体系,构建完整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发行、交易、监管制度,稳定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强银行和保险业的安全、稳定。此外应慎用金融衍生和创新工具来解决目前存在问题,因为新的措施往往存在缺陷,使交易制度更复杂、问题更多、监管更困难,增加市场的波动,也提供更多的寻租腐败机会,其弊端已在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充分暴露,中国应尽量吸取教训;此外一个完整、清晰的发展规划也不可少,那种抱着石头过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临时抱佛脚的管理方法应该摒弃,现在已不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已付出足够大的学费。管理者必须吸取以往教训从市场发展的长远规划,以科学、三公和可持续发展位理念制定新出台的政策和法规,避免市场大起大落,促进金融的健康和稳定;

6.尽快推出有利于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政策,引导和培养节约型社会。开征高额燃油税,改革资源税、加快水、电等民生资源价格改革,提高资源占用成本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和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改变目前低效高耗的发展模式。此外还可从资源税中提取一定比率的税收收入建立国家战略物质储备基金,对一些重要关系国基民生的资源建立国家储备,一方面可以减缓国内经济衰退造成资源型企业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也可乘全球经济衰退,资源价格回落的时机低成本地实现重要资源的战略储备,一旦该战略目标实现,有助于我国获取这些产品的国际定价权从而有能力在这些领域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此外在进行这些领域改革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给与一定的补贴,争取多数国民支持,毕竟这些改革往往涉及多方利益,应尽量减少改革成本和阻力,争取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

改革开放三十年,总的来说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经济总量和人均值都有非常大的提高,并且至今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此过程中存在着挫折和不和谐的方面,原有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愈来愈明显,阻碍了社会更平稳、健康发展。在外部发展环境出现重大变动时,原来积累问题和矛盾会凸现和激化,如何化解这场危机,作为执政党已有明确的思路和响亮的口号,那就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但具体政策制定和操作上能不能摆脱现有利益集团的操纵和束缚,真正以全体国民和国家长远利益为准,带领中国走出困境和迷团,引领国家进一步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国民安康幸福,我们将拭目以待。

07建工二班31号

杨斌

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在这次金融危机面前我们中国该怎么办,我们的胡总和温总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作为国民也想说几句话。

首先办好自己的事情,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这是我们的领导人的声音,这是很正确的。我们中国在这次危机中也是深受其害的,许多沿海的外向型加工企业面临着订单危机,生存危机,就像在大海中救助溺水者,所以我们要先要把自己保护好才能救别人,否则是很危险的。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日本福冈说,面对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中国愿与东亚国家一道,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应该说这些政策措施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4方面的国家宏观经济目的都相关,都会正面影响: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7)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其他政策

(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中国是一个有占世界人口五分子一的大国,有十三亿人口,中国如果经济崩溃将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将会使我们中华民族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蓝图推迟几年。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多大的灾难,如果中国能够办好自己的事情顺利的渡过这次危机那么中国在世界的分量和发言权将会有多大,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家管理模式对世界又会是什么影响。这次危机再一次说明完全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动荡的经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手段并用,这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用。对付经济危机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极其重要。

07建工二班04号

王海洋

第四篇: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一、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中国面临着一些世界上最严峻的环境挑战。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里,中国占了16个,同时大约有300个中国城市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中迅速增长。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

1.环境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每年将一半的煤炭用于发电,这些煤炭为中国提供了70%的能源。燃煤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国家统计局报告表明:2010年全国由于大气污染共造成近36.8万人死亡。同时,随着城市的扩大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更多的人开始购买私人汽车。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的飞速增多已经导致中国近40%的城市空气质量遭受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这也同时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趋势。

城市的噪声污染严重。全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声级基本在70~76分贝之间,根据42个城市监测的报告,全国92.8%的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声级超过70分贝的限值;多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也呈恶化趋势,全国2/3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工业废弃物污染严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堆存量以每年平均2000万吨的速度增长。1992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到6.2亿吨,堆存量达到59.2亿吨,占地达到5.5万公顷。以后城市垃圾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到200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到19.0亿吨,比上年增加8.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4.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固体废物中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扬尘污染大气,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堆存物污染农田,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并成为重大的环境隐患。目前全国遭受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危害的耕地已达1000万公顷,每年损失粮食120亿公斤。

我国农业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到了40吨/平方公里,每年使用农药面积为23亿亩次,我国使用农药防治虫害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农药、化肥有效施用率仅为30%,其余都挥发到大气中或随水流入土壤和江河湖泊,造成水域富营养化或饮用水源硝酸盐含量超标。农用塑料的大规模使用,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极大的影响,全国平均每亩农田残留地膜5公斤左右,地膜残留率为20%~30%,对土壤破坏性很大。农村环境问题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生态破

坏是涉及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农村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需经过几代人才能恢复,甚至难以逆转。

2.生态破坏

我国的生态破坏形势日益严峻。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引起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和自然生态严重失衡。

物种灭绝严重。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其中约有200个特有属。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的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1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

植被破坏严重。中国对世界承诺,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20%,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的成果,但森林破坏仍十分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草原面临严重的退化,几十年以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毁林导致的碳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0%左右,这对节能减排是个挑战,我们现在大力发展植树造林事业,对子孙后代的环境改善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土地严重退化。我国还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来土地沙漠化急剧恶化,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20.l万平方公里。我国还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土流失面积约153万平方公里,40年来初步治理了50多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我国耕地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黑土带,土壤的有机质已从原来的5%~8%下降到l%~2%。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全国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有13亿人口,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重工业阶段,城市化急速,中国已经遇到了和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从贫困到现代化的各个阶段的环境问题,以及发达国家没有遇到了全球的环境压力,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变得十分复杂,形势也很严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只有按照自然规律,转变经济增长要求,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进一步加大经济监管和治理的力度,才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实质性的改善。

二、中国环境问题的特点

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并存

我国环境污染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相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工业发达的城市和近年来乡镇带动起来的小城市,以烟煤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物为主。这些污染没有得到控制,而且继续恶化。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坏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见减少等等。一旦形成,恢复原状很难。有专家估计,流失1平方英寸的地表,需要300年才能恢复。

2.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环境问题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中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形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分异特点。

(1)水土流失 根据遥感调查, 我国目前各类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67 万km 2, 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 万km2, 风力侵蚀面积181 万km2, 每年因水土流失全国损失耕地约113 万km。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以及东部的一些丘陵山地。

(2)盐渍化 盐渍化是危害我国农业耕地的一个重大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其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其排水不畅, 地下水位较高的半湿润地区。总面积为23132 万km2。集中连片分布的有塔里木盆地周边绿州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根据土壤中盐分累积和迁移特点, 可以分为8 个区: 沿海湿润半湿润海侵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甸区、黄淮海洪积平原半湿润半干旱草甸区, 内蒙古高原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黄河中上游半干旱荒漠区, 甘肃新疆荒漠区、青海新疆极度干旱沙漠区, 西藏高原高山冻土荒漠区。

(3)沙漠化 全国沙漠区面积约有7455km 2, 占国土面积的818%。沙漠区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几个省区, 可以分为3 个类型: 西北干旱区, 大致为干燥度315 的等高值线以西地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半干旱区, 主要为半干旱平原区和农牧交错带;和北方东部半湿润风沙区, 集中于各河流的泛滥平原。

(4)酸雨 我国的酸雨正处于急剧蔓延之势, 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80 年代, 我国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两广地区, 影响面积170 万km 2。到90 年代中期, 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酸雨面积扩大了100 多万km2,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危害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40%。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 面临的生态环

境问题是不同的,并且不同地区生态系统对其影响的反应也不同。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了看,我国以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环境污染较严重。

三、中国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1.经济调整发展的冲击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

2.人口压力和公众环境意识薄弱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2000年“世界环

境日”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理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是有多么的差。一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如此的差,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了。

第三,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第五篇: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分析!!!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还存在巨大差距,城乡,地区,行业、及行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收入分配不均等,产生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收入分配方式多样和生产要素不同,受金融危机影响农业人口大量失业,行业垄断行为屡见不鲜,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新型产业吸收传统劳动力能力减弱,农资成本增高导致农民收入降低,企业内部薪酬和考核制度不合理等几方面。政府对于改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工作,还要进一步提高,构建合理分配体系,让人民群众满意。

针对如何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构和谐稳定社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 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通过个税改革,加强中央转移支付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人群等措施,促进公民个人财富增长。

第二方面 对垄断行业加大管控力度,强化落实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健全分配监管体制,缩小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间的收入差距和内部各层人员的收入差距,从企业本身入手,着实解决分配不均问题,实现企业之间,企业员工之间的利益均衡。

第三方面 改善农民收入环境,通过开展规模性就业培训,提高农民劳动力竞争能力,维护农业市场销售价格与成本价格合理性,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第四方面 建立健全的企业薪酬考核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和奖励办法,使各个岗位之间收入达到均衡。

政府应积极构建合理收入分配 制度,做到还富于民,国民共进 多途径促进公平分配是统筹缩小贫富差距的必由之路

1.加大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力度,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资源垄断、不公平竞争和机会不均等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许可,规范国有企业职责,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减少行政性垄断和地区性垄断,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政府应为人口、土地、资本自由有序流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资源价格改革,从根本上消除造成城乡居民收入不合理差距的体制性障碍。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流动,减少就业壁垒,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通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土地自由流转,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通过资源价格改革,促进资源的合理流转,缩小行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特别是要在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只有充分竞争,才能减少不合理的垄断利润,形成公平的收入分配秩序。

2.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任务是要通过增加居民总收入来完成的。重点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职工工资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工资的调控和指导,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形成机制、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从制度上确保职工工资不断提高。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体制应联动改革,通过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机制,使广大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双增长,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队伍。

必须果断切断权力与资本的利益链条,防止权力、垄断、地位、投机成为获取财富的主要手段,鼓励并倡导勤劳致富。只有当劳动成为获取财富的重要手段时,才能真正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3.有效调节高收入,完善税收调控机制

要充分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高收入群体,切实扶助低收入群体。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调控,特别是要发挥资源税的调节作用,对于土地、矿产、森林等国有资源,其增值收益应由全社会共同均等享有,不应该也不能由占有或使用这些资源的企业坐享其成或独享超额垄断利润。当前,土地、煤炭等已经成为暴富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应该引起足够的警觉和关注。

只有建立合理的税收体系,才能对居民收入进行公平的分配和再分配。合理设计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和扣除项、起征点及税率,扣除项应综合考虑家庭收入、家庭人口、赡养负担等情况,起征点应与物价水平上涨等因素挂钩,税率应体现收入贫富的差异化,减少中低收入人群的税赋,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征管,调高高收入者的累进所得税率。适时有序开征房地产税,完善资源税,从财产方面调节贫富差距,有效缩小高收入与低收入之间的差距。

4.切实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确保劳动力报酬,特别是低水平劳动力报酬在合理的水平线之上。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程序和动态公布机制,明确职工所应享受的补贴、保险和福利。正常情况下,最低工资标准应每年调整一次。

在低收入群体中,农民占绝大多数。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问题,对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及缩小贫富差距至关重要。要积极推进农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资源价格和农产品价格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农业和农村发展投入,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切实减少低收入人群的数量。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失业、疾病、机会不均、资源分布不均因素带来的贫富不均问题的重要途径。应当建立起全面、适度、公平和有效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健全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贫困者的社会救济制度。特别是要解决好保障性住房问题,尤其是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应向低收入人群倾斜。

5.精心营造机会均等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教育机制

要合理征税,更要合理使用税收,再分配应更加注重公平问题。政府在二次分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科学决策,把握好分配的原则和调控的力度。税收使用应更加注重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公共设施等。通过财税收入的转移支付,注重保障设施建设和劳动者素质教育,以提高劳动者创造价值和积累财富的能力,确保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者队伍的渠道畅通。

公平的教育机会是公平的收入分配秩序的起点。一般来说,居民收入水平与其受教育程度总体上是呈正相关的,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也越大。应该稳步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公民受教育机会均等,完善义务教育制度和机制,教育经费和师资力量应有意识地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倾斜。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缩小不同群体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

一定要重视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完善,为全社会创造机会均等的发展空间。应鼓励和支持中低收入者创造和积累财富,构建良好的就业和创业外部环境。想方设法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者就业能力。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增加就业岗位,开展就业培训,让贫穷者有通往富有的途径和机会。鼓励并宣传劳动致富,在脱贫和扶贫问题上,应培育并完善致富机制,从根本上摆脱造成贫穷的困境。

下载中国经济危机问题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经济危机问题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房价问题分析

    中国房价问题分析 浅析 中国房价问题一直都是近几年的社会热点话题。当今,对中国房价形势和政策,众说纷纭。一边是一些人在喋喋不休宣传“刚性需求”;一边是低收入百姓拼命感叹......

    经济危机下中国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

    经济危机下中国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上海,2009年6月25日——天联广告发布第三期BBDO Voices,深入调查研究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化,解密品牌推广趋......

    经济危机下中国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 文档

    经济危机下中国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上海,2009年6月25日——天联广告发布第三期BBDO Voices,深入调查研究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化,解密品牌推广趋......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精选合集]

    编辑本段什么是亚文化 亚文化(subculture):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

    经济危机下中国新农村建设

    经济危机下中国新农村建设 论文关键词 农业高校;成果转化;新农村建设;措施 论文摘要 :在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分析”等的基础上,针对性地研究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

    全球性经济危机下中国政治形势

    全球性经济危机下中国政治形势 前提:通过目前中古国内社会面临的问题,目前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国外社会对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的看法就全球性经济危机下中国政治形势进行分析。 关......

    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珠宝加盟分析与策略

    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珠宝加盟分析与策略 发布时间:2011-6-27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摘要:如果你只是一个地方性珠宝小品牌的经营者,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你会做什么?如果消费......

    经济危机条件下企业裁员分析

    经济危机条件下企业裁员分析 摘要: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都采取裁员的措施以缓解压力,但裁员并不是唯一举措。本文通过分析企业裁员的正负面影响,以及在非裁员不可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