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参考资料(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20:5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参考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论参考资料》。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参考资料

《语文阅读教学中略读教学》

课题参考资料

参考期刊:

1.小学语文教学刊号:CN14-1016/G4

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邮编:030009

2.语文教学通讯刊号:CN14-1017/G4

通讯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内邮编:041004

3.语文教学与研究刊号:CN42-1016/G4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邮编:430079

4.语文教学之友刊号:CN13-1044/G4

通讯地址: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邮编:065000

5.小学教学参考刊号:CN45-1233/G4

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7号邮编:530023

6.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刊号:CN35-0701/(F)

通讯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槟榔西里199号邮编:361004

7.小学教学设计刊号:CN14-1240/G4

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邮编:030009

8.小学教学研究刊号:CN36-1015/G4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沿江北路40号邮编:330008

9.中小学教学研究刊号:CN21-1396/G4

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6-2号邮编:110032

10.外国中小学教育刊号:CN31-1037/G4

通讯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邮编:20023411、现代中小学教育刊号:CN22-1096/G4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138号邮编:130024

12.小学教育参考刊号:CN45-1098/G4

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7号广西教育学院内邮编:530023

13.中小学教育刊号:CN11-4299/G4

通讯地址:北京1122信箱邮编:100007

14.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刊号:CN22-1214/G4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邮编:13002

4参考书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人教版,苏教版,语社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

4.巢宗祺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6.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1.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雷玲.听名师讲课.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13.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14.洪宗礼.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15.王荣生.语文科课程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6.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7.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8.黎锦熙.黎锦熙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9.刘国正.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0.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21.于永正.教海漫记.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3.崔峦,陈先云.斯霞霍懋征袁容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4.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5.贾志敏.贾老师教语文.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6.薛法根.薛法根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7.王崧舟.王崧舟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8.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9.刘济远,莫崇芬.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30.刘济远,莫崇芬.小学作文导写获奖教学案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1.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2.王宗海.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3.吴忠豪.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4.姚春杰.小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教实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5.姚春杰.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6.吴忠豪.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7.汪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

参考网址: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人教论坛小语吧

新课标第一网-小学语文

小学课堂网-小学语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凤凰教育网凤凰语文

金苗网-小学语文课文朗读

小学古诗70首及视频朗读

第二篇:《语文教学论》期末考资料

《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

2、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存在于(中学语文教育)的特定阶段。

3、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是混杂于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中的。

4、语文教育指的是(汉语文)教育。

5、我国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始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6、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7、(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8、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就是基于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去确定的。

9、语文课程目标结构中的基础元素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10、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通过选文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等去体现。

11、初中学生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2、管理和评价中学语文课程,必须以(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为基础。

13、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

14、非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起(意向)作用。

15、语文美育是以展示(课文中的形象)为手段的审美教育。

16、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17、教师的语文考核能力包括指导复习能力、组织考核能力和(评价解释)能力。

18、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精要”是对(教学内容)方面的要求。

19、常规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是:(预习—教读—复习与练习)。

20、话题作文就是要求学生写出(与所提供的话题有关的内容)的作文。

2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

22、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定对象是(中学语文的课程与教学)。

23、100年前确立的中国近代学制,使语文成为一门具有(独立内容系统)的课程。

24、从“语文”一词的本义可知,语文课就是(语言)课。

25、(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6、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描述的是学生完成中学语文学习任务,接受相关教育后具有的(素养及其表征)。

27、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目标中最具(动态性)的元素。

28、初中毕业生应当会写汉字(3000)个左右。

29、狭义的语文教材是指(语文教科书)。

30、教材中助读系统的作用是(帮助读者读懂课文)。

31、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具有使用功能、发展功能和(调适)功能。

32、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与(认识活动)相联系。

33、语文情感教育的基础是(借助语言)进行情感表现。

34、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成才,首先要(培养学生成人)。

35、中学阶段学习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科中(最基础的部分)。

36、人类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径是(阅读)。

37、(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发挥多种功能、实现阅读教学目的最主要的教学环节。

38、“改写”是对原文(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某种改变的作文训练方式。

39、(重复性)是复习的本质特征。

40、语文测试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基准。

4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学语文教育阶段中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矛盾及其运动)。

42、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中学语文教师)教育的必修课。

43、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44、探讨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还是应当回到它是(母语教育)这一基本立场上来。

45、学生是在反反复复的(使用语言工具)的实践中认识这种工具的原理和方法的。

46、中学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言语教养和精神陶冶的功能。

47、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国家对公民(语文素养)的最基本要求。

48、语文属于侧重技能、技巧培养的(应用型)学科。

49、语文教育以(人的全方位发展)为逻辑起点及其归宿。50、(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51、情感在学生的语文理解过程中具有驱动、调节和(诱导)的作用。

52、(选题方向)是教师进行科研的关键步骤。

53、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好懂”是对(教学措施)方面的要求。

54、阅读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感知认读)。

55、(练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方式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

56、小说的阅读教学首先是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小说的(体裁特征),获得有关小说的基本知识。

57、进行自由拟题作文训练时,教师关键的是给学生讲清楚(拟题的要求和方法)。

58、狭义的(作文指导)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59、坚持(学生自主)的原则,是开展一切课外语文活动的第一要求。60、(追忆复习法)是一种利用回忆来复习的方法。

二、改错题

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丰富了汉语言文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丰富了教育科学。

2、“语文”一名,始用于五四运动。--“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

3、语文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这是由语文的生动性决定的。--语文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这是由语文的丰富性决定的。

4、初中阶段作文每学年不少于7次,其他课外练笔不少于1千字。--初中阶段作文每学年不少于14次,其他课外练笔不少于1万字。

5、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具有绝对的稳定性。--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

6、语文教学中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凭借语文教师得以实现的。--语文教学中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凭借语文教材得以实现的。

7、从语文教学过程看,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是在两个不同的过程中完成的。--从语文教学过程看,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完成的。

8、语文考核能力是体现中学语文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语文考核能力是体现中学语文教师施教能力的最重要的标志。

9、阅读兴趣是达到正确阅读的有效途径。--阅读方法是达到正确阅读的有效途径。

10、口语交际应当在课堂中专门训练。--口语交际也应当在课堂中随机训练。

11、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习课本知识。

--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12、练习是语文课本的主体。

--范文(即课文)是语文课本的主体。

13、默读是指字斟句酌、边读边深入思考、理解的阅读方法。--精读是指字斟句酌、边读边深入思考、理解的阅读方法。

14、提问法是围绕教材或教学内容,就某个问题展开多向信息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是围绕教材或教学内容,就某个问题展开多向信息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

15、看图作文是依据提供的书面材料进行书面描述或评价的作文训练方式。--看图作文是依据提供的图画材料进行书面描述或评价的作文训练方式。

16、作文批改中的改就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论和说明。--作文批改中的批就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论和说明。

17、中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训练也是从零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中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训练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18、课外语文活动必须加强指导,学生参加什么活动应由教师来安排。--课外语文活动必须加强指导,学生参加什么活动应由学生自主选择。

19、问题引导法就是教师将事先整理好的复习内容直接向学生进行讲授的方法。--直接讲授法就是教师将事先整理好的复习内容直接向学生进行讲授的方法。20、语文测试必须加强终结性评价。--语文测试必须加强形成性评价。

21、语文教育实际上是关于祖国文学的教育活动。--语文教育实际上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

22、在中学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发挥着动力与协调的作用。--在中学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发挥着导向和规范的作用。

23、初中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各自独立的。--初中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24、语文学科的理性教育内容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语文教学应当像政治课教学那样比较客观地传授理论性的知识。

--语文学科的理性教育内容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像政治课教学那样比较客观地传授理论性的知识。

25、教材的分散性与系统性是课文教学的特点。

--教材的分散性与系统性是课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

26、速读是指有目的、有重点、有取舍的一种阅读方式。--略读是指有目的、有重点、有取舍的一种阅读方式。

27、记叙文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文体。--应用文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文体。

28、命题作文是一种自由度比较大的作文练习方式。--话题作文是一种自由度比较大的作文练习方式。

29、朗读只是一种阅读训练。

--朗读是一种阅读训练,也是一种说的训练。30、语文测试必须重视定量分析。

--语文测试必须重视定性分析。

三、简答题

1、确立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答: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2、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是什么?

答: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评价的基础。

3、语文美育有什么特点?

答:形象生动性;情感愉悦性;个性鲜明性;和谐统一性。

4、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答: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提高理解事物、认识世界的能力;获得综合文化素养,丰富个人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丰富积累,形成良好预感,获得语言文字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5、作文命题要注意什么?

答:命题的计划性;命题的切合性;命题的新颖性;命题的启发性。

6、学生听话习惯的培养应注意什么?

答:认真地听,明宗旨;冷静地听,明是非;细心地听,记要点;虚心地听,作对照;耐心地听,重细节;用心地听,品滋味。

7、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价值何在?

答:丰富了教育科学;是中学语文课程及其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是中学语文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程。

8、语文德育的内容包括什么? 答: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9、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什么?

答:语言学知识;文字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

10、中学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培养阅读兴趣;传授阅读知识;传习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11、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编写包括什么?

答:设计训练标题;明确活动目的;确定训练的方式方法;合理安排训练程序;选择适当的活动器材。

12、复习课的基本结构包含哪些环节?

答:布置任务;展开复习;归纳整理;巩固提高。

1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具有什么意义? 答: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

14、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答:教材的分散性与系统性;教学的随机性与专门性;学生的模仿性与实践性。

15、记叙文的教学主要教什么?

答: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般记叙文的知识;其次,领略课文的思想情感内容和社会历史价值;第三,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生活,思索人生,探求真理;第四,引导学生借鉴记叙方法,培养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16、从操作的行为层面来划分作文训练的序列,主要有什么? 答: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仿到创;从放到收;从部分到整体。

17、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语文知识教养;语文能力培养;学生智慧开发;品德观念影响;审美情操陶冶;非智力心理品质培养。

18、语文测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答:①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交际是语言的特定功能;语言的工具性决定了中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②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人类的文化成果之一;语文不仅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而且又是承载人类文化的一种工具;③语文课程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的。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的特质决定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统一的;从客观上说,语言的形式与内涵是同一个整体中的两个元素;从主观上说,语言教育要追求从掌握工具到人文陶冶的整体目标。

2、如何理解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意义?

答:①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的应用和操作;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时代发展的信息。②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可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个性需要;可引导和培养学生个人的专业特长。③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外活动能给学生更多的创造机会;现代语文教学已把课外活动视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如何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答: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包括三个维度:①知识和能力。知识和能力目标是整个目标结构的基础元素;知识方面,一般包括语文学科知识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能力方面,一般包括听说读写和其他智力技能。②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是课程目标中最具动态性的元素;与掌握知识相比,掌握方法更具有积极而广阔的意义;掌握过程,实际上是要掌握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不仅要掌握言语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要掌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方法。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对人格人品的一个概括性定义;教育从来就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的活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绝对的人格导向性,因而是最重要的目标元素;中学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必然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4、如何理解语文教师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 答:语文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应当是:①认知方面: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分配注意力;较强的记忆力;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②情感方面:积极乐观的心境;博大无私的爱;较强的情感自控力;③意志方面:较强的自制力;不屈不挠的坚定性。

5、如何理解语文德育的特点?

答:①情与理的结合:语文学科的德育是情感熏陶和观念教育并存,两者有机结合的;德育的本质是一种理性教育,它要求建立在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上;语文教学注重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结合,寓教于乐,融情入理,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的目的。②德育内容的明朗性与隐蔽性:明朗性指文章的主题是明显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是直接的;隐蔽性指语文中的德育内容不是明显表露在文字上,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

五、分析题

1、阅读《行道树》课堂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答:学习行道树的奉献精神;掌握朗读的基本要求。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各是什么?

答:重点是认识行道树的象征意义;难点是弄清牺牲的真正价值。③本节课突出表现了教师哪方面的素养? 答:教师的启发引导合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

2.阅读《冬天之美》课堂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答: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学习比较阅读。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各是什么?

答:重点是理解关于美的描写;难点是理解人的感情。②本节课突出表现了教师哪方面的素养? 答: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能力。

3.以下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表述语文课程性质的文段,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⑴如何理解此文段中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

答:语文是工具和人文的组成部分,也是因此,语文才具有人文性,同时也具有工具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交集就是语文的特点。明显的逻辑关系:因果顺序。

⑵联系实际,谈谈语文教学应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答: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大家都能认识到:“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而“人文性”着重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关于两者的关系,新课标中运用的是“统一”而非“结合”.这是因为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灵魂,二者合一,方能放出异彩.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往的语文教学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自身的人文特征,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过于注重接受性学习;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又有片面追求人文性,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的趋势。这些趋势都值得我们警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一、根据课文特点,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度”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回答凤凰语文网友提问时说到:“语文教学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这的确很难,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平衡。人文性与工具性要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对两位专家的话感触颇深,犹如茅塞顿开。是呀,回顾我们所教的一篇篇文章中,体现工具特点的是结构、语言及技巧,体现人文特点的是内容,主旨。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有的文章内容深邃,前者可侧重于工具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后者可侧重于人文性,谈谈内涵的丰富。如《普罗米修斯》一课,老师就可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让心与心慢慢地贴近在一起,尽而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神话的无穷魅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二、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彼此促进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书不充分的现象。学生读了书,但并没有时间将课文所表达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头脑里“活”起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过电影”,更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来涵泳品味,就匆匆让学生去谈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从而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所有这些唯读为重。因为读是对文本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直接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能最有效地促进理解,促进感悟,并反之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形式把这种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因为任何文章都由其内容决定了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桂林山水》是赞美、惊叹、欣赏,《十里长街送总理》则是沉痛、追思、怀念,《泼水节》是欢乐、喜庆、幸福,《匆匆》则是惋惜、追悔、自责,等等。)如果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就会读得很符合其情感,反之,就会背离了文章的基本情感。其次,教师要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要长文短教,抓住重点段落,找准生发感受的语言点,这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抓住这个语言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教师以“中华不振”贯穿课堂,抓住描写租界不公的段落,来感悟文本,既进行读写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爱国、报国之情。

三、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明显带有“文化霸权主义”和“知识权威主义”特征,忽视儿童各种学习权利,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滔滔不绝地满堂灌,让学生跟着自己走,想自己之所想、答自己之所问。导致课堂上师问生答、师讲生记、师令生从,师生关系畸形异化,课堂活动匮乏,学生智慧与个性压抑乃至衰减。这些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因此,我们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即:要把课堂教学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这就是要以生为本,始终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本真。《课标》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简单一点,这句话就是说:“要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而支老师这堂课的教学,充分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完全达到了这一要求。而且,笔者认为,这也是支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这看起来是在进行工具性的训练(如果硬把工具性与人文性分开来说),但学生在一次比一次读得更好的同时,就一次比一次更好地阐发和接受了所读文章的人文因素。”这一论断的自我实践。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牢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师必须还原语文的本来面目,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重新走上朴实、扎实、真实的轨道上,在继承传统时,也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就如我们今天观摩到的《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开始让学生读完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时,他教给学生遇到长的文章,可以抓住主要事件概括文章内容。当学到“披挂象鞍”一段时,他先让学生读文,找一找哪个词语最能表达嘎唆对象鞍的情感,当学生找到“泪光闪闪”“摩挲”等词时,老师告诉学生这是对嘎唆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这是教给了学生写作方法。接着,老师又让学生想象嘎唆见到象鞍时,会想到什么?然后板书;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这样就读懂了嘎唆的心,运用这样的方法,带着你们的激动来读,这是训练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可以说整节课,老师都用这种训练意识来引导学生,犹如天街小雨般的感觉。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以“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减少非语文手段的运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理念,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阅读下列文段,从画横线的文字中概括出两个主要信息点,并就其分别简述自己的认识。“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故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版,第138页。答:简述:横线部分的2个意思:

1:语文是分书面语和口语。口语就是“语”,书面语就是“文”。合起来就是语文。语言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的,但是我们在认识其重要性方面。必须要客观的对待。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采用其不同的语体形式。2:“语”和“文”在实际学习、生活要放在同一高度上,给予近乎相等的重视。充分认识语和文的关系对学习语言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只学书面语,不练习听说,到一定阶段也会对书面语的学习有消极的影响。

第三篇:语文教学论考试资料

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小学语文教学论具有:理论性、应用性。

2.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先后颁布了两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五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

3.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

1、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强调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

3、简化头绪,突出重点,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五个方面。整合知识与能力目标。遵循我国语文教育的规律,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4、兼顾不同的教学要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第二章

1.在小学独立设置语文科,始于1902年。

2.明确规定“国语”一科教学内容包括语言、读文、作文、写字四项。

3.小学语言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① 学校的课程表内开设的语文学科的各项课程;②学校设计并实施的课外活动;③ 学校中的隐蔽课程。

4.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① 工具性;② 人文性;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5.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6.人类的学习方式主要有:①体验式学习;②发现学习;③接受学习。

7.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①鼓励质疑;②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等学习手段;③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8.P17页“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有的特点”。(选择题:了解)

9.《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化,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 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10.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确定语文课程目标,是基于对语文素养的总要求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素养”而确定。语文新课程的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成。

1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而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

12.小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P27页(了解)

第三章

1.小学语文教材的性质是教例,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是示范。

2.p31页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原则。(了解)

3.课程资源概念及其分类。(了解)p32页

4.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途径:①开展社会调查;②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③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④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⑤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

5.课程资源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了解,判断题)p35页

第四章

1.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②发展学生智力能力;③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理念:①遵循儿童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②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识字能力,把识字写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③把握汉字特点,遵循学习规律,构建开放而有活动的识字课程。

3.识字写字教学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了解)p39页

4.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特点:①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②目标体系三维一体;③认写分开,多认少写;④打下扎实而又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5.汉字拼音的教学内容:①学会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读准音,认清形(p41页);②会认读四声;③学会拼读方法,准确拼读音节;④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⑤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

6.一节汉字拼音课的教学过程:① 复习检查;② 讲授新课;③ 复习巩固;④课堂小结。

7.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① 示范、观察和模仿法;② 引导法;③ 比较法;④演示法;⑤夸张法;⑥歌诀法。

8.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过程:①一般从认识独体字开始进而学习合体字;②运用俩种查字典的方法预习生字新词,进而培养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③在前俩学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能力自学生字,在运用中提高独立识字能力。

9.识字教学的一般过程;①提出生字,②学习生字,③复习巩固,④运用生字

10.识字教学的方法:① 字音教学:借助拼音教学;形声字——声旁助记;多音节——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② 字义教学:直观法;联系法;选择法;比较法;运用法;构字法。③字形教学:笔画分析法;部件分析法;造字分析法;形近字比较法;口诀法谜法。

11.写字教学的过程:① 整个小学阶段写字教学过程;②一节写字课的教学过程。(了解)

12.① 铅笔字的教学:教给正确的写字姿势;教给正确的运笔方法;教会使用田字格;指导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② 钢笔字的教学:教给执笔方法;教会用笔方法;逐步训练学生书写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严格要求,严格训练。③ 毛笔字的教学:教给正确的写字姿势(坐写和站写);指导正确执笔、运笔;循序渐进,科学训练,提高学生书写毛笔字的能力。

第五章

1.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

2.阅读教学的意义:① 阅读教学是识字的重要途径;② 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③ 阅读教学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④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升人文素养,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3.阅读教学基本理念:① “三维目标”——阅读教学的目标理念;② “多元解读”——阅读教学的价值理念;③ “以学生为主体”——阅读教学的主体理念;④ “对话教学”——阅读教学的过程理念;⑤ “整体把握”——阅读教学的方式理念。

4.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阅读教学目标可以概括:① 激发兴趣,培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爱好阅读的习惯;认真阅读的习惯,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囫囵吞枣,不马虎草率;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口诵心记,眼到口到心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阅读时随时圈、点、画、批,画出重点、难点,标出不理解的地方,批注自己的理解、体会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随时翻检字典、词典;课

外阅读的习惯,精彩阅读有益的书籍、报刊、。)②教给方法,培养能力;③ 丰富积累,培养语感(积累包括:字的积累,词的积累,名言佳句的积累,典范诗文的积累-选择题);④ 注重体验,发展个性。

5.词汇教学的要求:使学生正确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注重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

6.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① 直观、演示;② 结合上下文;③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④ 与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比较。(熟悉)

7.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8.句子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句意,而不宜多从形式上分析句子的结构。

9.教师重点抓住以下几种句子指导学生准确理解:① 对表现文字中心有较大作用的句子;② 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③ 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④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理解的句子

10.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①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②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③ 指导学生查字典、词典,弄懂词语的意思,再理解句意;④ 指导学生要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⑤ 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可通过读和分析,新出现的句式,可用变换句式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11.句子训练的方法有:① 补充句子;② 缩句和扩句;③ 变换句式;④ 填词连句;⑤造句;⑥ 修改病句。

12.段的教学内容包括:①认识自然段,建立段的概念;② 理解段里每句话的意思;③ 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段的教学一般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步骤和方法。

13.篇章教学的内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材料。

14.怎样指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①设身处地去想;② 有感情的朗读;③ 抓住重点句段;④读文章想画面;⑤ 联系生活实际;⑥ 了解时代背景

15.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朗读的方式有:领读,齐读,自由读,个人读,分角色朗读,引读,轮读。

16.默读训练的具体要求(选择题)(书72页)

17.精读教学的一般策略:突出重点,导读结合,渗透读书方法。

18.实践题(77-84页)

19.略读教学的策略,略读课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略”与“不略”。

20.说明性文章的教学。89页

第六章

1.口语交际教学基本理念:① 创设有效的交际情境;② 口语交际教学要体现交际性;③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口语交际要以生为本

2.构成口语交际活动的要素有:交际的主体;交际的对象;交际的媒介(口头语言);交际的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课堂上加强示范指导,其中重要环节:指点方法,以问助答,提供句式,激发想象,连句成段

4.口语交际教学目标:① 情感态度的培养,整体贯穿;②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整体有序;③ 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5.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① 培养学生积极的口语交际情感态度;② 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③ 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6.表达能力的训练,包括哪些训练:①组织内部言语的能力,② 快速的言语编码能力;③ 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

7.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 ① 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② 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③在日常生活和其他各科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④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8.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主要有:① 生活情景真实再现;②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③模拟表演,创设情境。

第七章

1.习作教学的意义:发展言语能力,提高认识能力,陶冶思想情操。

2.习作教学基本理念:突出表达主体;重视情感体验,淡化表达技巧;加强吸收与表达的结合;倡导研究性习作。

3.习作教学目标(了解):第一、二、三学段目标。第三学段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4.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过程:①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②中年级继续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③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

5.一次习作的教学过程,次完整的习作训练,学生大体上要经历“准备-表达-修改-总结”这么几个环节。习作教学的环节“准备-作前指导-批改-讲评”

6.习作教学的方法:①习作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②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联系。③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④习作训练应遵循从说到写的顺序。

第八章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①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②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③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④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了解-判断题),从第一、二、三学段。124页。

3.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①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②进入问题请教阶段;③ 实践体验、问题求解阶段;④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4.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方法:① 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策略,② 问题解决的应用性学习策略;③ 考察、参观、访问等体验性学习的策略;;④ 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策略。实施综合性学习在于强调综合性、针对性、操作性。

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参观、考察、访问

第九章

1.语文学习评价的意义可言概括为:诊断,反馈,定向,鉴定,教育。

2.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基本原则:① 突出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②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③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④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和相互评价。

3、确定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①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②教师素质的评价③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评价④教学程度的评价⑤教学过程的评价⑥教学方法的评价⑦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评价⑧教学效果的评价

第十章

1.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催生的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仅当成为施教者,更重要的是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合作者、设计者和促进者。

2.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3.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构成: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专业情意素养,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A.清代

B.唐宋间 C.明代

D.中华民国 2.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规格是什么?这是课程设置的出发点。B.教育内容的排列组合应反映学科体系,但不能忽视社会需求和学生接受水平。C.教育内容的选定和编制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D.缺少应有的教育评价技术,就会在客观上对“应试教育”起推波助澜的作用。3.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在()年。A.1956

B.1950

C.1963

D.1949 4.()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把语文课外活动提到了应有的高度,标志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成熟和完善。A.1986

B.1992

C.1963

D.1950 5.建国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一共有()套。A.5

B.4

C.7

D.9 6.建国后,小学语文教材识字量最大的是()。A.1958年版

B.1963年版

C.1978年版

D.1982年版

7.()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三类;此外,还安排了看图学文和习作例文两种类型的课文。A.1963年

B.1958年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C.1986年

D.1978年 8.香港小学语文教材采取的是()。A.一纲多本

B.一纲一本

C.多纲多本

D.完全自由 9.()堪称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教童子法》 10.下列论点有错误的是()。

A.现代教育应把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于发展作为培养人的宗旨。

B.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C.在环境、教育条件和智力水平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非认知因素对学习起决定作用。D.一个人能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先天遗传因素和他的成熟性。11.下列不属于培养智力5个组成因素的是()。A.培养观察力

B.培养想象力

C.培养感受力

D.培养思维力

12.“发现学习”是由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率先创导的。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布卢姆

D.皮亚杰

13.“掌握学习”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创的。A.皮亚杰

B.布卢姆

C.赞可夫

D.布鲁纳

14.()增强了学习的一致性,但这种一致性有时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A.总结提高学习法

B.模仿学习法 C.逻辑推理学习法

D.抽象概括学习法

15.“()”已经成为教育界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口号。A.有效学习

B.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为迁移而教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1、简述小学语文学习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2、简述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过程的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2、举例说明讨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1.简述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1.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

文字是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也是进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文字是工具,那么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工具课。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工具,同时语文也是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母语得天独厚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小学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

语文的基础工具性还表现在人们凭借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说话作文,直抒胸臆。语文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并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陶冶性情。因此语文是以思维为核心的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程要重视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要重视在交际中学语文、用语文,要充分体现披文入情、作文达意的学科特点。

3.小学语文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语文学科的每一篇课文,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听说读写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语文课程广泛的思想性。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形式共生共存、相辅相成,决定了语文课程文道统一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语文课程一方面要重视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要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最主要的是:工具性和思想性,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2.简述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小学语文的编写一般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一、要符合时代的需要。

二、语言文字要规范。

三、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

四、要为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五、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3.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⑴学习知识与认识事物相统一原则 ⑵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⑶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⑸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教学能力。⑴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⑵选择与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⑶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⑷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⑸全面创新的能力 ⑹教学监控能力

5.试论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一节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时不同的。但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二、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三、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四、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五、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艺术如何 6.举例论述如何拓展小学生作文练习渠道。

一、拓展空间,积累丰富多彩的真素材

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拓展作文素质的积累空间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

1、让学生走进生活。平时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质的习惯。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真知,从而他们会写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3、让学生走进书籍。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学生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这样写作时的表达也就越丰富。

二、作文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作文指导首先要做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是几周就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一篇作文的联系时间也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安排,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两周。

2、解放心灵,掏出内心深处的真心话。这就离不开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解放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在作文时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和学生展开心灵对话,努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种种恐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在习作中“畅所欲言”的环境。

3、随心所欲,写出富有个性的真性情作文时要使学生的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允许学生自由倾吐、无拘无束,甚至随心所欲。具体做法:命题要自主、选材要自由、表达要自然。

三、作文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作文指导中,可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作文指导策略。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具体作文的点评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再确定较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7.结合叶圣陶先生以下的几个论述,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1)“语文教学之一的目的是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课本必须善读,一也;因善读课本而自能读其他书籍报刊,二也;二者皆能做到,乃为达到目的,教学成功。”

(2)“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3)“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

由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论述中,可以归纳出培养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时需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采取“自读自悟”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想象、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其核心是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为主线,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训练的重点,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学得更好,并在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学的方法。随着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体验的过程,学生获得了独立学习的机会,争取独立的内在需求得以满足,独立学习的能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学会读书方法——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核心。

首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包括自读感知、自读想象、自读欣赏、自读积累。

其次,学习读书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并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实现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用浏览的方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用略读的方法,寻书专著课文材料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的重点;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有创见的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的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的联系运用。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

应当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四、精读与略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是达到独立阅读能力的途径 学生在课内所读的课文只是例子,学生凭借它西的种种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阅读方法才能内化为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题,课外阅读时补充;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继续;课内阅读学方法,德外阅读重应用。

五、突出多读,重视积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保障

多读,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多读是指:遍数多、数量多、品种多。只有通过多读,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感悟、想象、欣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断挖掘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设计,有效操作,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能有效地得到提高。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参考资料(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参考资料(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辅导 2012年5月 课件是根据崔峦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制作,主要参考书是《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本次辅导的章节按课件的顺序进行,《中小学教学的理......

    小学语文教学论(精选合集)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3、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 识字写字 )......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1.(C )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A. 集中识字 B. 分散识字 C. 识写分开 D. 注音识字 2. 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

    小学语文教学论

    2015年春福师《小学语文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 对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进行多容量、多项目、多功能的评估是( )。 A.......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1904~1906年由维新派人物吴眺,张元济、高风谦、蒋维乔等编辑的初等小学用的(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套国文教科书,它......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最早提出“教学合一”主张的人是陶行知. 激励性原则 2、小学语文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中体现出激励性原则、发展性评价原则、差异性评......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间,在西方,“课程”这一概念是由拉丁语“跑道”转化而来的,与“学习过程”同义。 2、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个包含了教育目标、教......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 一、 填空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语文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元结构,其基本构成包含知识教学目标、( )目标、( )目标、情意教学目标和审美教育目标五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