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结构(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0:4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地理结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地理结构》。

第一篇:高中地理结构

高中地理

1、模块分类

高中地理主要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必修

一、必须

二、必修三和选修部分(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其中必修一为自然地理部分,必修二为人文地理部分,必修三为区域地理部分。

2、考点分布

必修一知识点分布:

第一章

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地球运动:晨昏线,太阳直射点运动,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及计算,时差变化规律和计算,日期分界线。

地球圈层结构分布:大气圈分层和对流层大气特点。

第二章

大气: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气候成因分布规律及特点。

天气系统:锋面系统,高低压系统。

水循环:海陆间循环

海水运动:洋流分类,全球洋流分布规律以及影响。

地质作用及地壳物质循环。

第三章

地理环境整体与差异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差异性分布规律。

第四章

地理环境对交通城市的影响:地理环境影响交通线分布,城市分布规律。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修二知识点分布:

第一章 人口变化,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城市结构和城市化发展问题。

第二章

农业区位及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区位及世界典型工业案例分析。

交通方式及特点,交通方式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内涵和原则。

必修三知识点分布:

第一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

第二章 产业转移规律,区域资源开发,流域开发,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区域农业综合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3S技术)概念及应用。

区域地理部分:

中国及世界区域地理

3、试卷结构

选择题1----8题,每题4分,共32分。

主观题26题,25-26分。主观题29题其中2个问题,10分。

选修部分一道主观题,10分。

第二篇: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分解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

中图2003课标版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

2、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及其相互特征。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

4、解地球的垂直分层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5、培养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法掌握地球各个圈层及其之间的关系。

2、运用表格对比法学习大气垂直分层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和正确的环境观 2教学重点

1、地球的内部结构。

2、地壳。

3、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3教学难点

1、地幔、岩石圈。

2、对流层和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的原因。

3、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的关系。4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投影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式导入

问题一:啄木鸟如何知道哪种树生病了?哪棵树里有虫子? 啄木鸟是通过敲击树木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实心树木与空心树木发出的声音不同。问题二: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内部? 播放视频:实拍宫城县地震波传到东京瞬间2011.3.11 活动2【活动】学生探究

补充知识: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地震时产生的机械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我们对地球内部圈层的研究需借助于地震波。展示图片:地震波变化曲线图

学生探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界面称为不连续面。学生根据上图找到不连续面,并转绘到右侧地球部分图上。(如下图)

教师总结:在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纵波与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面。在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叫古登堡面。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依据两个不连续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板图边讲边绘边讲述)板书:

活动3【活动】难点突破

难点突破:

1、地壳的厚度在各处是不均一的,一般来说,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只有7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5 km,2、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处于熔融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地核的化学组成主要是铁和镍,外核物质呈熔融状态,内核为固体金属球。

3、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上地幔顶部也是由岩石组成的,二者合称为岩石圈,因此,岩石圈和地壳所指的范围是不一样的,请大家注意区别。

活动4【讲授】过渡

过渡:“谈天说地”,说完地,下面咱们谈谈天。地壳表面以外的各个圈层,称为外部圈层。在固体的地壳表面镶嵌着水圈,并被大气圈包围着。在地壳表层、水圈和大气底层,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构成生气勃勃的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活动5【讲授】教师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大气圈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厚厚的大气,好像地球的外衣,保护着地球的“体温”,使其变化不至过于剧烈。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人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雪等降落地面,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可见,大气对地球表面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发生着重大的影响。大气对生物界和人类的影响更为深刻,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可以说,地球上没有大气,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

活动6【活动】学生自学完成知识总结

低层大气的组成

活动7【活动】知识探究

学生根据下图完成大气垂直分层表格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

活动8【讲授】教师点拨

难点突破:

大气各垂直分层的物质组成不同⇒ 各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变化不同⇒大气运动状况的差异 ⇒与人类的关系的差异

活动9【活动】学生自学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陆地水主要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教师点拨:

(1)水具有三相变化的特性,是自然界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

(2)地球上约有3/4的面积覆盖着水,因而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

(3)陆地水与海洋水和大气水共同组成水圈。

(4)水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都不能缺少水。水作为资源来说,是其他任何物质所不能代替的。地球上各种水体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它占地球上水储量的96.5%。海洋水是咸水,当前科学技术还不能大规模进行淡化,用之于生产。分布于陆地上的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水体是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占地球上水储量的3.5%,但实际上可利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情感态度教育:节约用水

活动10【活动】学生活动 让一组学生用磁扣扣在下图认为有生物的地方

教师总结: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分布空间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约20千米。与其他三个圈层交错分布,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

难点突破: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环境共同组成的特殊圈层。生命活动渗透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圈层。

活动11【讲授】本节总结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因为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以也叫同心圈层。这是地球通过长期演化形成的,也是地球最显著的结构特征。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

中图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4、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地壳与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关系等。

2、联系实际,结合图示,了解各圈层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

2、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增强环境及保护意识。2学情分析

考虑到我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较差,而本节内容大多又是以新内容的形式呈现的(例如:横波和纵波在物理课上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属于新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利用各种地理图片和教具采取化繁为简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地壳,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难点:地幔,对流层和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

2.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及其主要特征

3.培养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和正确的环境观 学时重点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评论(0)

学时难点

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极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2、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各个圈层如何划分及其特点如何? 活动2【讲授】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师利用边讲边绘制“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同心圈层结构。

教师讲述我国神六发射等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事例,然后提出人们如何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呢?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提供以下材料:

1、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过3000米。

2、最深的钻井,不过1万多米大约12千米。

3、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

4、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千米。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鸡蛋剖面图”,启下到地球。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我们所能直接探测到的只是地球浅浅的一层表层,地球的内部结构,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人们采用了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推测地球内部结构及物质组成。

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绳子的抖动、钢琴键盘的上下按动,来讲解纵波与横波的概念,填写“纵波与横波的特点”填充表格(表1),要求学生读“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图”(附图1),根据地震波的有关知识,绘制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并推测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学生绘制好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后,教师出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及教材有关材料,印证学生的结论,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学生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并阅读教材有关文字,完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填充表格(表2)。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配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讲解有关岩石圈、软流层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位置和特点。以生活中的牙膏类比岩浆岩物质状态。

活动3【练习】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 变化,而横波不变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3.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 2.了解地球的垂直分层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培养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和正确的环境观

学时重点

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学时难点

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地球的外部圈层

第一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现在开始研究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外三层,我们的呼吸离不开空气与大气圈有关,每天都要喝水与水圈有关,人类本身又是属于生物,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可见外部圈层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让我们分别来认识学习这三圈。

活动2【讲授】地球的外部圈层

【承上启下】第一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现在开始研究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外三层,我们的呼吸离不开空气与大气圈有关,每天都要喝水与水圈有关,人类本身又是属于生物,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可见外部圈层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让我们分别来认识学习这三圈。首先学习大气圈。

【提问】 请大家根据教材的介绍及自己对大气的了解,想一想我们周围的大气有哪些物质组成?并试着用结构图在笔记本上表示出来。【出示投影】 同学整理的大气组成的结构图:

【指图讲解】 显然我们熟悉的大气由水汽、固体杂质和干洁空气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指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外的混合气体,它又由氮、氧、氩、二氧化碳和臭氧等组成,那么它们分别占干洁空气总量的多少呢? 【出示投影】 图1—4—3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

【讲解承转】 氮和氧的比重最大,合占干洁空气总容积的99%,其它成分相对较少。空气的各组成部分分别起什么作用、扮演什么角色呢? 【同学讨论回答】(略)【出示投影】

氮: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维持一切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水汽:影响天气变化 【总结承转】

可见每一种成分都是不可缺少的,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成分比例的变化会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如空气中臭氧的减少,二氧化碳的增多等等。这些成分在大气中是不是均匀分布的?巨厚的大气层由底部到顶部分哪几层?各有什么特点?这是我们研究的第二个问题。

【出示投影】 图1-4-5大气的垂直分层,请同学仔细观察图

【指图提问】 图中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气温随高度变化有什么变化规律?(同学答略)

【总结】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大气的不同高度范围内气温的垂直变化是不同的,有的气温随高度而递减,有的气温随高度而增加。人们根据大气的热力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和运动状况把大气分成了不同层次。

【提问】 从底到顶部分为哪几层?各层气温随高度有什么变化? 【请一名同学到台前指图讲解】(略)

【教师补充并追问】 那么各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为什么不同呢? 【同学读书讨论回答】(略)【讲解承转】 这是因为各层的热源不同。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下节讲到),因此距地面越近温度越高,越往高空,气温越低,大约每上升100m温度下降0.6℃;平流层中由于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高层大气先是由于没有臭氧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尔后迅速上升。由于各层大气的热状况不同,使各层大气的运动状况及其它特征各不相同。在各层中与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层呢?(同学答略)

【讲解】 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最薄、密度最大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请同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分析利于大气产生什么方向上的运动,为什么?(同学答略)【绘图讲解】 由于对流层上冷下热,加之地表冷热不均,使热的地方容易产生空气的上升运动,冷的地方的空气就会过来补充,冷的地方则因空气流向热的地方,而产生下沉运动,这样便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地面受热越多,对流越旺盛,所以对流层的厚度不匀,纬度越低,厚度越大。

【提问】 对流层的这种大气运动特征加之几乎集中了空气中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天气现象?为什么?(同学答略)

【讲解承转】 由于对流运动,近地面的水汽、固体杂质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的降低,易成云致雨,所以这一层也是云、雨、雪、雾等天气变化最复杂的一层,也是我们学习研究的主要对象。

【出示空白投影】 引导同学填注表格中对流层的有关内容。(附表)

【承转】 由对流层往上进入平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升高变化状况不同,其气流运动状况、天气状况等均不同,请同学速读教材与对流层对比说出平流层的特点。(同学答略)引导同学填注表格中平流层的有关内容,进而完成高层大气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 显然各层大气的特征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情况是最基本特征,它影响气流运动状况,进而产生不同的天气特征。

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图(图3),让学生确定地球上水圈的位置。教师提问:地球上水的存在的形式有哪三态?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图1—4—6)并让学生阅读28页第二自然段提问: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几种类型?(你所知道的)主要的咸水水体和淡水水体有是什么? 学生回答: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等约10种类型;主要咸水水体——海洋水,主要淡水水体——冰川水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在地理环境中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分析总结:

1、使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2、为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3、通过水循环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地球上另外一个外部圈层是生物圈。

【指图提问】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图(附图3),回答:生物圈在地理圈层中的分布位置?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一下生物圈的特点? 评论(0)活动3【练习】地球的外部圈层

1.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 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2.有关生物圈的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A.指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 B.占有大气圈的全部 C.占有水圈的全部 D.占有岩石圈的全部

3.飞机适宜在离地面20千米以上的空中飞行,这是因为()①在高层大气中,温度适宜

②空气上热下冷,不易形成对流现象,气流稳定 ③空气含水汽少,能见度好 ④在高空,利于改变航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大气臭氧层()A.能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所以 那里气温较低

B.能散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 受集中紫外线辐射之害

C.是大气中存在臭氧的唯一场,所以我们

应该善加保护

D.吸收大量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

线辐射

第三篇:设问有益,结构不良问题拓展高中地理教学

设问有益,结构不良问题拓展高中地理教学

【内容摘要】结构不良问题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们结构不良问题,并培养他们动手解决这些问题的实践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难题。本文正是从这一课题出发,展开了如下探索。

【关键词】高中地理 结构不良问题 教学策略

认知心理学根据问题怎样被规定将问题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机构不良问题,结构不良问题是指规则和条件模糊,算法不明确,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问题。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复杂性,我们在生活中遇见的很多问题都属于结构不良问题。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中的许多知识都涉及到其它不同的学科领域。地理中的许多问题都具有复杂的现实意义,很大一部分都属于结构不良问题。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方法多种多样,常常不能够一次性完成,而要通过多次的反馈,改进,整合。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这些结构不良问题,实现设问有益,拓展高中地理教学。为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设问为钥匙,试图以此解决课堂及生活中的结构不良问题,通过结构的优化设计及不良结构的巧妙应用,拓展我们地理课堂的教学空间,提高地理教学的张力。

一、多领域知识结合,引导学科综合性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注重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培养,而结构不良问题的不确定性,需要学生结合多领域知识寻找问题的条件和规则,从而进行问题的解决,两者不谋而合。高中地理教师要通过合理设问,引导学生尝试结合多领域知识,理解高中地理学科中包含的结构不良问题,引导学科综合性发展。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这一章节介绍了城市化的定义、动力、特点。其中一个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阅读文章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为什么却有很大不同?这个问题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关于城市化的地理问题,但是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实际上这是一个结构不良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速度除了地理原因,还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国家政策相关,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结合多领域知识,来看待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现状,让这个结构不良地理问题带领学生进行多领域知识学习与研究,引领地理学科综合性发展。

二、肯定思路多样性,鼓励学生思维开放性

高中地理中包含的结构不良问题有着不同的解法和思路,每一种解法和思路都可能得到一个不同的答案,每一种思路与答案只要有一定的根据就都是值得肯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要肯定学生思路的多样性,在多种解法的交流和分享中,锻炼学生开放性思维。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这节课通过介绍了美国田纳西河的不同时期的地理特征,体现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意义。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田纳西河的发展给中国黄河治理的启示”这个结构不良问题,允许学生自主探讨:师:田纳西河的治理与开发使其变废为宝,你们有什么想法?生:我们国家的母亲河黄河也和田纳西河一样,面临着植被破坏带来的灾难,我们可以模仿它,进行资源保护。师:确实,多么相似的一段经历,你的思路很好,如何实施呢?研究下去。生:我觉得绿化问题是一个要长期坚持的事情,环境保护和河流治理都是一个复杂的事情,需要得到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护,才能及时有效的完成,所以根本问题是要健全法规,设立专门的机构。师:如何解决灾害影响,治“标”的同时更要治“本”,这是你的思路,也很不错。生:我觉得黄河水患是“放错地方的垃圾”,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水能,它就不是灾害。师:这也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很棒,沿着你的思路思考,找出具体措施。

这样的一个结构不良问题,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则,固定的答案,反而给予学生机会拓展思维,大胆构思。教师的及时肯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拓展?τ诘乩硌Э频娜鲜丁?

三、多次反馈与整合,寻觅最优化解决方式

高中地理中的结构不良问题有多种解法,每种解法每种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结构不良问题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不是一次就能够解决的,要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反馈和整合,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正中寻找最优解决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就更加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

同样是湘教版高中地理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学生通过课文的启发追寻治理祖**亲河黄河的方法。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思路。但是仅仅有思路是不够的,需要大量的阅读课外材料,才能增强了解,找出解决办法。学生在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之后,教师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统一在班级进行分享与反馈,针对不同解决思路,其它同学给予建议与意见,整合改进,在一次一次的反馈与整合中,使每一个方案设计日臻完美,并从中寻觅最优化解决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真正地解决生活中复杂的结构不良问题。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以地理的思维,看待结构不良问题,并试图以地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综合多领域知识,以发散思维,动脑思考,并通过多次整合,优化方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地理问题的认识,还能拓展我们的地理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

第四篇:高中地理《地球的结构》教案8 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

 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磁场产生的原因以及岩石圈的范围 导学案

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概括出地球各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 能借助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说出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主要依据和主要界面,并分析说明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 学会绘制简单的地球圈层示意图。(4)教学方法

 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运动特征,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物质组成,熟悉我们人类生成和发展的地理环境。这节课我们先一起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板书)

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阅读、分析】《认识地球内部结构》 ①什么是地震波?

②地震波可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特征?

【总结】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的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强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读图、分析】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0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分析莫霍面、古登堡面的大致深度以及这个两个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总结】莫霍面距离地表约33千米(大陆部分),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

用心 爱心 专心

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读书、分析】引导学生看书,分析、归纳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地壳 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②组成:地壳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含量较多的8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其质量总数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强。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③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地幔 ①结构: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③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地核 ①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②结构: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板书)

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读书、分析】引导学生看书,分析、归纳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1、大气圈 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一般把2000~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2、水 圈 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3、生物圈 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形成生物圈。

【活动】绘制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并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进一步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

四、板书提纲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高中地理内容分析

高中地理内容分析

必修一

内容上以自然地理为主(44.87%,35分),本册以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和第二章为重点难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重点:地球的运动(也是比较难的一块内容),会以多种形式的考题出现,选择、大题都会

较频繁的出现。

基本知识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的圈层结构,以选择题较多。

高考命题趋势:近年来宇宙探索,航天发射较为频繁,我国第四大航天发射中心的建设(海

南文昌),神舟飞船,嫦娥计划等,热点较多,会以材料题出现,难度加大。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重点难点:大气运动,水的运动,地壳的运动,高考拉分的知识考察所在,高考形式上,选

择、综合都有,是高考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大气的运动侧重考察冷锋、暖锋、气压、反气旋等天气特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特点和成因等,水的运动侧重

于洋流的成因,分布及对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地壳的运动侧重于地貌的形成及

在实时生活中的应用。

主考命题趋势:

大气运动的命题趋势:1.可能利用图表来考察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等。2.多结合热点区域进行综合考察。3.设置某一情况,来推测历史上或某状态下

天气、气候特点。

水运动的命题趋势:2010年高考,可能继续考察河流流域,水文特征等。洋流分布规律及

影响,多用图表资料。

地壳的运动命题趋势:2010年高考,地质地貌,仍将是重点,将会以典型的地貌或地质灾

害为背景,考查对基础知识分析、运用能力。结合等高线知识考查地

貌形态和特征,形成原因及对人类的影响。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布规律等。高考多侧重在选择题上。

命题趋势:可能利用模式图或区域图,考察气候、生物、水文、土壤等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自然条件对交通及城市的影响,寒潮等。

下载高中地理结构(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地理结构(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9最新高中地理教学计划模板(最终定稿)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

    高中地理课件

    【高考经典】2007四川文综卷3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指出图中甲阴影区与图10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 考点:气候(气温、降水)对农业的影......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

    高中高三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 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

    高中地理复习

    高中地理复习——世界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方 东亚:1.20°N纬线穿过:北部湾、琼州海峡、海南(海口)、南海、巴士海峡附近 2.23°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15篇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按照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工作。高一地理教学以人......

    高中地理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总结【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在当前社会、学校、学生都不大重视地理的情况下,要想求得地理教学的良好效果,重要的途径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这样几种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13篇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1 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和高中部工作意见,以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坚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