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环境教育试题

时间:2019-05-12 20:5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环境教育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环境教育试题》。

第一篇:三年级环境教育试题

三年级环境教育测试题(3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1、衣服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很大的()、()资源,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

2、“校服接力”活动能培养我们()、()的良好习惯,这是花钱也买不来的。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为()作出贡献。

3、铅笔的生产过程:选择基材,切割成窄条,上蜡,着色;刻画凹槽;();闭合夹板;()。

4、为了节约能源,我们可以利用()生产的铅笔,还可以用()。

5、()可以体现适度节俭、合理饮食的理念。

6、餐饮垃圾比较容易分解掉,制成()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

7、同样的商品,()的要比简装的贵很多。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8分)

1、塑料袋、一次性餐具使用方便,我们要大力提倡、推广使用。„()

2、我们学校的浪费电的现象也很严重啊!„„„„„„„„„„„()

3、消费食物本身就与保护环境的精神背道而驰。„„„„„„„()

4、买商品应选简易包装、可替换包装,减少丢弃物„„„„„„„()

5、1993年1月18日,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

6、垃圾是一种资源,值得开发利用。„„„„„„„„„„„„„()

7、商品的包装越讲究,商品就越上档次。„„„„„„„„„„„()

8、包装的层数太多就是过度包装,太浪费了。„„„„„„„„„()

三、选择。(每小题1分,共8分)

1、我国包装废弃物占城市垃圾的()%以上。

A、10B、20C、30D、402、一度电的用途很广,它能将()克的水烧开。

A、80B、8C、800D、80003、1993年1月18日,第()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

A、四十世界环境日B、四十七世界环境日

C、四十世界水日D、四十七世界水日

4、科学餐饮的好办法有()

A、倡导分餐制B、讲排场,来客人就去饭店C、大肆铺张浪费D、点菜要合理适量

5、我国是一个农业和人口大国,我国政府始终把()的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A、发展粮食生产B、倡导分餐制C、解决人们温饱D、点菜要合理适量

6、我国现在流行的()就体现了分餐制的特点。

A、自助餐B、中餐C、西餐

7、食物从()来的。

A、人工饲养B、种植C、经过加工

8、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动物都不是以()生物为食物的。

A、多样B、单一C、个别

第二篇:环境教育试题

一、填空(20分)

1、动、植物的生长需要()、()、()等条件。

2、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都和光源的()方向有关。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进行选择。

4、光是沿()传播的,当它们碰到物体后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传播的。

5、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这种关系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6、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

7、橡皮筋的弹力越()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8、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部分。

二、判断(20分)

1、月亮会发光,也是光源。()

2、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4、影子的产生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三个条件()

5、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一致()

6、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长;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短()

7、乱砍乱伐是不会干扰生态系统平衡的()

8、只要有水,绿豆就会发芽()

9、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适应环境的能力()

10、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生活环境()

三、选择题(10分)

1、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千米。

A、30万千米 B、3万千米 V C、100往年千米

2、下面不是光源的是()。

A、月亮 B、蜡烛 C、手电筒

3、萤火虫发光属于()

A、冷光源 B、热光源 C、强光源

4、下面的物体吸热最快的是()。

A、白色纸 B、粉色纸 C、黑色纸

5、增加()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A、水 B、植物 C、动物

6、一天早晨,小明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去测量,小树的影子会()

A、不变 B、大于5米 C、小于5米

7、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

A、乱砍乱伐 B、保护环境 C、任意放牧

8、操场上空飘扬的红旗,它反射的光是()

A、红色 B、白色 C、黑色

9、()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第三篇: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绿色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切实掌握各科材料中有关绿色教育的内容,引导师生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绿色宣传和绿色监督活动,树立起较高的绿色意识和自觉保护环境的风尚,努力推进绿色宣传教育的社会化,使我校成为绿色学校。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目标

制定目标,健全组织。在上级的领导下,学校发挥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由校长亲任组长,各部门主任分工合作,将学校绿化、美化、净化,以及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

(二)丰富环保内容,体现教育为本

1、美化“绿色的校园”

加强办公室、教室的保洁工作,加强道路、走廊艺术化给人的视感,创造更加幽静、美观的工作学习环境。

2、形成“绿色课程”

把绿色环境教育工作与学校工作结合,与学校课程结合,把绿色教育溶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中。

(1)绿色环境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环境问题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2)活动课程进一步促进绿色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

(3)隐性课程加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在保证校园清洁卫生的基础上,通过警示牌、宣传橱窗达到环保教育的效果,并要求学生参与设计过程。

3、完善“绿化理念”

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学校的环境教育,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并加大理论学习的力度。

(三)亲身体验乐趣

学校要寻找多种途径,采用新颖活泼的方式,将环保教育与少先队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也使环保意识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1、以学校电视台、广播站、宣传窗、黑板报等阵地为基础,开设环境教育专栏,及时分析当前的环境现状,开展生动的环境问题讨论,报道校内外创绿活动等。

2、班级中队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进环保意识。

3、利用学校网络,号召学生查找环保知识,开展各类活动。

4、在全校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开展环保读书大赛、办环保手抄报、举行环保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环保意识。

三、课时安排:

每周半课时 每课一课时

第四篇: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第1课

大树的功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树木与人类的基本关系,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大树的价值。

3、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关心自然界,培养学生爱护树木的情感。内容分析 由六个板块构成。

1、引出大树的功劳。让学生思考这首儿歌表达了什么意思,重点讨论大树在保护环境中做出的贡献。

2、创设情景设立探究园地,让学生课本中出现的情况,说出自己的做法。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居住的社区乡村或者校园有没有毁坏树木的现象。

3、介绍植树节。

4、号召学生爱护树木,组织一个护绿小组,征集爱护树木的温馨提示语。

5、呼吁学生将对树木的爱落到实处。教学建议

1、教学准备

选取有大树的环境优美的图片、大树底下乘凉的图片、描写大树的诗或者儿歌等。

2、教学过程

(1)课程引入:树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树木有光合作用,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释放氧气,就像“绿色工厂”。当我们吸进氧气之后又吐出二氧化碳时,树木会把我们吐出的氧气吸进去,然后释放出清新的氧气,让我们健康、幸福地成长!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是我们休息渡假的首选。树木还具有粘附空气中的尘埃的作用,使空气清洁、新鲜。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树还可以降低工业区内发出的噪音,在道路两旁栽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植树造林对人类生活也很重要,我们的课桌、书柜、纸张等,都是用木材制作的,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它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在山西、陕西以及边新疆一带,水土流失异常严重!(2)转折

由于人们对大树的认识不足,或者由于人类的贪婪导致出现很多毁坏大树的情况。说一说都有哪些?你觉得该怎么办?(3)过渡

我们能为大树做什么呢? 第2课

找寻珍稀动植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几种珍稀动植物。2.让学生了解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和措施。

3.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加强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由五个板块构成。

1.开动脑筋,通过展示让学生多多认识珍稀动植物。

2.沉思默想,通过一些数据的对比,引出一些珍稀动植物正在濒临灭亡或者数量急剧减少。为什么会成为珍稀?一个是自然环境的变迁,一个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3.畅所欲言,思考保护濒危生物有什么意义。

4.齐心协力,结合图片,学生从身边做起,如何 保护珍稀生物。5.走出校园,了解一种珍稀生物的生存现况,提出保护性建议。教学实施 1.教学准备

我国珍稀的动植物的图片及生活习性,尤其暗教材中提到的珍稀动植物。2.教学过程

(1)课程引入课件演示情景,使学生入情入景。A.课前唱《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一段。提问

爱看动物世界吗?认识哪些动物?

B.课件演示,创设情景 我国丰富自然资源以及遭到破坏的情景。教师 看了短片有什么想法?想弄清哪些问题?

(2)开动脑筋。教师展示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首先认识大熊猫,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同学们都认识它,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大熊猫可爱的样子。教师提问:关于大熊猫,你知道哪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大熊猫体胖,长约1.5米,身体像熊,脸像猫,所以人们称之为熊猫。生活在2000-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以竹子和小动物为食。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加之人为破坏,造成了大熊猫越来越少,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目前只有1000只左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活化石之称。1980年我国在四川的卧龙建立了保护区,成为世界熊猫研究中心。

第二个认识白唇鹿,为我国特有动物。简单介绍外形 生活习性

数量 分布区域等。

第三个认识朱鹮,教师展示图片。朱鹮号称国际保护鸟,是国际上一级濒危动物。

第四个认识桫椤,教师展示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植物?对它了解多少?

第五个认识银杉,教师展示图片,提问:大家认识这种植物吗? 人们为什么称它为银杉?银杉叶背面那两条银白色的带子闪闪发光,非常漂亮,全世界仅存于我国,且只有2000多株,被人们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提问:你们知道在我国,哪些是珍稀的动植物吗?组织同学汇报,学生汇报时,师生可以及时点评,对汇报有新意的组给予鼓励表扬。(3)沉思默想板块,提问:为什么会这样稀少?分组讲座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另一个方面是人的乱捕乱杀和乱砍乱伐。

(4)畅所欲言板块,过渡:生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必须保护他们,提问: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是特别富贵的自然资源,数量正在减少,有的已经濒临灭绝。

(5)齐心协力板块,教师提问:怎样保护珍稀的动植物?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记录学生的发言。颁布相关法律,设立自然保护区,从自身做起。

(6)走出校园板块,倡议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状,重点是提出保护性建议。

第3课 纸张的自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身边浪费纸张、令纸张伤心的现象”,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行为造成了纸张的浪费,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2、让学生了解造纸的过程、使用资源状况和产生的污染物,培养 环境保护的意识。

3、让学生初步认识森林资源是有限的,并且懂得要去珍惜。

4、让学生了解再生纸的定义和环保性,提倡使用再生纸。

5、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节约用纸的具体措施,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

6、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教学重点:

了解纸张的生产过程和原料 教学难点: 节约用纸的措施 教学准备:

1、搜集用纸和造纸的资料、图片和视频等等。

2、设计调查表格,为“走出校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好准备。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齐读“纸张的自述”,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了解纸张的一生,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开动脑筋:

1、引导学生从身边出发,寻找浪费纸张、令纸张伤心的现象,在同伴交流的教程中,对自己一些不以为然的浪费行为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2、展示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制品,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行为造成了纸张的浪费,便于以后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探究园地:

展示造纸的过程,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文字,了解造纸的全过程,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造纸的哪些环节需要利用资源,哪些环节会污染环境?让学生讨论交流。

四、齐心协力:

阅读课本中一段很重要的文字,了解什么是再生纸,并通过再生纸与普通纸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再生纸的环保性。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回忆,讨论在学校和自己家中发现过的再生纸有哪些。

五、走出校园:

把调查表格拿出来分析:怎样节约用纸?

第4课

画出秋的绚烂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交流秋天的美景,增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2、通过校园实地观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整理观察结果的能力。

3、通过制作书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落叶处理方法,避免焚烧落叶对环境的污染;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组合树叶,学会使用树叶制作粘贴画。通过制作书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秋天的特点观察及落叶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秋天 教学准备:

1、搜集秋天的资料、图片或视频。

2、观察校园的树木,并准备汇报观察结果;采集树叶,制作书签和粘贴画。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件

教学方法:讲解法

探究法

合作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让学生感受秋天到来的喜悦。

2、秋天是成熟的收获的季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辛勤劳动;秋天是宽容博大的季节,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来年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

二、开动脑筋:

1、学生之间互相回忆、交流秋天的美景,并用优美的语言或诗句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思考:秋天,校园里的植物哪些是绿色的,哪些变了颜色,哪些开始落叶?

三、畅所欲言:

1、引导学生回忆见到过的燃烧树叶的情形,让学生谈感受。

2、小组讨论:

怎样处理落叶才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四、走出校园:

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以画笔画出秋的绚丽,用相机留住秋天的美丽。

板书设计:

画出秋的绚烂 常绿树 落叶树 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特别是在小组讨论的环节,怎么样处理落叶才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时,学生的想法既丰富又有实效性,在课堂上掀起了不小的小高潮。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有缺憾的是学生在说一说校园中树木的种类时,有点儿不知所措,这或许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太少有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告诉学生仔细观察,善于动脑思考,做一个有心的人。

6.与动物交朋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自己。

2.了解野生动物有关的知识,懂得怎样爱护它们,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公德心。

课前准备: 1.录像片《大熊猫》。2.野生动物的图片、动画。3.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看录像《大熊猫》 a.你在录像里看到什么?(大熊猫)

b.你们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样子长得太可爱了)大熊猫是一种喜欢吃竹子的野生动物,它是我国的国宝,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爱护野生动物好吗?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我国重点保护的几种珍稀野生动物。(课件显示)a.国宝———大熊猫 b.丛林之王、森林卫士—东北虎 c.爬行动物活化石—扬子鳄 d.长寿吉祥象征—丹顶鹤 e.东方宝石—朱鹮 2.四人小组讨论:

a.为什么说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野生动物可以保持生态平衡,有功于人类;由于各种原因,它们现存数量很少,有的濒临灭绝。)

b.“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邻居,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有了它们保持护生态平衡,没有它们就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和灾难。)

3.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互相评议。

4.小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板书:

好朋友 野生动物← →人类 爱护 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己

5.互相交流、扩展视野,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a.课件显示:野生动物的图片、动画(水中游、地上跑、天上飞)欣赏可爱的野生动物。

b.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野生动物?说出它的特点。6.猜谜语比赛:

(1)课件展示谜语(2)把谜底写在纸上(3)看谁猜得多,评选3~5名猜迷能手 7.写一写:怎样保护野生动物。

每个学生写一句话: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或倡议。写后互评。8.小结: 有人捕杀野生动物,给人类带来了危害。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保护野生动物,促进自然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自觉爱护有益、珍稀动物,不捕捉、不伤害它们;见到别人伤害、出售、捕杀有益、珍稀动物,加以劝阻、批评,或向有关部门举报。

(三)课外拓展

1. 给家里父母说一说,为什么要爱护野生动物。2. 从自己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不买、不吃野生动物。小资料 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利用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经核准登记经营利用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核定的经营利用限额指标内,从事经营利用活动。

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在集贸市场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有狩猎证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出售依法获得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应当按照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向经核准登记的单位出售,或者在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指定的集贸市场出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县境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批准。

第五篇: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高庄小学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王莎莎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二年级所开设课程的知识,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环保意识较差,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二、全学年教学目标总要求:

(一)双基:

1、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二)思想教育:

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一)教学内容:

1、大树的功劳。

2、找寻珍稀动植物。

3、纸张的自述。

4、画出秋的绚烂。

5、滴答滴答下雨了。

6、与动物交朋友。

7、大树爷爷多少岁。

8、感受冬的宁静。

9、过个环保的春节。

10、聆听春的脚步。

11、室内花卉本领大。

12、鸟是人类的朋友。

13、争做文明小游客。

14、玻璃瓶的新生。

15、走进昆虫王国。

16、是谁阻挡了飞机的起飞。

17、拥抱夏的热情。

18、节约是一种美德。

(二)重点难点:

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对动物与人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理解爱护、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3、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4、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5、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四、具体的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六、执行说明:

1、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选定调查主题。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及如何保护环境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

本学期教学第1——9课,下学期教学第10——18课。

第一课 大树的功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树木与人类的基本关系,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大树的价值。

3、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关心自然界,培养学生爱护树木的情感。内容分析 由六个板块构成。

1、引出大树的功劳。让学生思考这首儿歌表达了什么意思,重点讨论大树在保护环境中做出的贡献。

2、创设情景设立探究园地,让学生课本中出现的情况,说出自己的做法。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居住的社区乡村或者校园有没有毁坏树木的现象。

3、介绍植树节。

4、号召学生爱护树木,组织一个护绿小组,征集爱护树木的温馨提示语。

5、呼吁学生将对树木的爱落到实处。教学建议

1、教学准备

选取有大树的环境优美的图片、大树底下乘凉的图片、描写大树的诗或者儿歌等。

2、教学过程(1)课程引入:树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树木有光合作用,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释放氧气,就像“绿色工厂”。当我们吸进氧气之后又吐出二氧化碳时,树木会把我们吐出的氧气吸进去,然后释放出清新的氧气,让我们健康、幸福地成长!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是我们休息渡假的首选。树木还具有粘附空气中的尘埃的作用,使空气清洁、新鲜。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树还可以降低工业区内发出的噪音,在道路两旁栽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植树造林对人类生活也很重要,我们的课桌、书柜、纸张等,都是用木材制作的,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它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在山西、陕西以及边新疆一带,水土流失异常严重!(2)转折 由于人们对大树的认识不足,或者由于人类的贪婪导致出现很多毁坏大树的情况。说一说都有哪些?你觉得该怎么办?(3)过渡 我们能为大树做什么呢? 第2课 找寻珍稀动植物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几种珍稀动植物。2. 让学生了解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和措施。

3.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加强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

4.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由五个板块构成。

1.开动脑筋,通过展示让学生多多认识珍稀动植物。

2.沉思默想,通过一些数据的对比,引出一些珍稀动植物正在濒临灭亡或者数量急剧减少。为什么会成为珍稀?一个是自然环境的变迁,一个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3.畅所欲言,思考保护濒危生物有什么意义。

4.齐心协力,结合图片,学生从身边做起,如何 保护珍稀生物。5.走出校园,了解一种珍稀生物的生存现况,提出保护性建议。教学实施 1.教学准备

我国珍稀的动植物的图片及生活习性,尤其暗教材中提到的珍稀动植物。

2.教学过程

(1)课程引入 课件演示情景,使学生入情入景。A.课前唱《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一段。提问 爱看动物世界吗?认识哪些动物?

B.课件演示,创设情景 我国丰富自然资源以及遭到破坏的情景。教师 看了短片有什么想法?想弄清哪些问题?

(2)开动脑筋。教师展示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首先认识大熊猫,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同学们都认识它,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大熊猫可爱的样子。教师提问:关于大熊猫,你知道哪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大熊猫体胖,长约1.5米,身体像熊,脸像猫,所以人们称之为熊猫。生活在2000-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以竹子和小动物为食。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加之人为破坏,造成了大熊猫越来越少,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目前只有1000只左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活化石之称。1980年我国在四川的卧龙建立了保护区,成为世界熊猫研究中心。

第二个认识白唇鹿,为我国特有动物。简单介绍外形 生活习性 数量 分布区域等。

第三个认识朱鹮,教师展示图片。朱鹮号称国际保护鸟,是国际上一级濒危动物。

第四个认识桫椤,教师展示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植物?对它了解多少? 第五个认识银杉,教师展示图片,提问:大家认识这种植物吗?人们为什么称它为银杉?银杉叶背面那两条银白色的带子闪闪发光,非常漂亮,全世界仅存于我国,且只有2000多株,被人们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提问:你们知道在我国,哪些是珍稀的动植物吗?组织同学汇报,学生汇报时,师生可以及时点评,对汇报有新意的组给予鼓励表扬。(3)沉思默想板块,提问:为什么会这样稀少?分组讲座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另一个方面是人的乱捕乱杀和乱砍乱伐。

(4)畅所欲言板块,过渡:生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必须保护他们,提问: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是特别富贵的自然资源,数量正在减少,有的已经濒临灭绝。

(5)齐心协力板块,教师提问:怎样保护珍稀的动植物?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记录学生的发言。颁布相关法律,设立自然保护区,从自身做起。

(6)走出校园板块,倡议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状,重点是提出保护性建议。

第三课 纸张的自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身边浪费纸张、令纸张伤心的现象”,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行为造成了纸张的浪费,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2、让学生了解造纸的过程、使用资源状况和产生的污染物,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

3、让学生初步认识森林资源是有限的,并且懂得要去珍惜。

4、让学生了解再生纸的定义和环保性,提倡使用再生纸。

5、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节约用纸的具体措施,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

6、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教学重点:

了解纸张的生产过程和原料 教学难点: 节约用纸的措施 教学准备:

1、搜集用纸和造纸的资料、图片和视频等等。

2、设计调查表格,为“走出校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齐读“纸张的自述”,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了解纸张的一生,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开动脑筋:

1、引导学生从身边出发,寻找浪费纸张、令纸张伤心的现象,在同伴交流的教程中,对自己一些不以为然的浪费行为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2、展示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制品,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行为造成了纸张的浪费,便于以后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探究园地:

展示造纸的过程,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文字,了解造纸的全过程,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造纸的哪些环节需要利用资源,哪些环节会污染环境?让学生讨论交流。

四、齐心协力:

阅读课本中一段很重要的文字,了解什么是再生纸,并通过再生纸与普通纸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再生纸的环保性。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回忆,讨论在学校和自己家中发现过的再生纸有哪些。

五、走出校园:

把调查表格拿出来分析:怎样节约用纸?

第四课 画出秋的绚烂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交流秋天的美景,增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2、通过校园实地观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整理观察结果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落叶处理方法,避免焚烧落叶对环境的污染。

4、通过制作书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5、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组合树叶,学会使用树叶制作粘贴画。教学重点:

秋天的特点观察及落叶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秋天 教学准备:

1、搜集秋天的资料、图片或视频。

2、观察校园的树木,并准备汇报观察结果;采集树叶,制作书签和粘贴画。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让学生感受秋天到来的喜悦。

2、秋天是成熟的收获的季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辛勤劳动;秋天是宽容博大的季节,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来年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

二、开动脑筋:

1、学生之间互相回忆、交流秋天的美景,并用优美的语言或诗句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思考:秋天,校园里的植物哪些是绿色的,哪些变了颜色,哪些开始落叶?

三、畅所欲言:

1、引导学生回忆见到过的燃烧树叶的情形,让学生谈感受。

2、小组讨论:

怎样处理落叶才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四、走出校园:

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以画笔画出秋的绚丽,用相机留住秋天的美丽。

第五课 嘀嗒嘀嗒下雨了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水是一种十分有限的重要资源,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意义和方法。

2、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应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准备

地球上水的分布、淡水比例图、《水法》、《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图解、录像等。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了解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地球将会怎样?自然界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今天学习《保护水资源》。(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讨论地球上如果缺乏淡水会造成哪些危害。组织讨论:为什么说水是一种资源。

小结: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地球上到处都是水,但绝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占地球上水的百分之三,而这很少一部分淡水又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区,变成冰川,南极是全球最大的淡水资源,能直接利用的淡水更少。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缺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江苏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人为污染严重,如果水资源得不到保护,结果将会怎样? 师生小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如果人为污染不加以控制,居民向水中倾倒垃圾,工厂向水中排放有害废水,船只航得泄漏油污,农民使用的农药渗入水中,导致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可饮用水越来越少,人就会像沙漠中的旅行者,因缺水而死亡。动植物需要水,如果动植物饮用和吸收了受到污染的水,人食用了被污染的动植物,也会中毒甚至死亡,世界上曾发生过好几起重大的水污染事件。

3、向学生进行环保宣传,使学生了解《水法》。

(1)谈话:水污染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为了保护人民的健康和水资源,我国政府于1988年专门颁布了《水法》,每个公民、家庭、单位都应自觉遵守。

(2)了解《水法》有关法规。

①《水法》规定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染水必须经过处理,把有害的物质降低到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程度,才准许排放到自然水域中去。②水域附近不准堆放工业废渣,垃圾、粪便等。

4、联系实际,进行保护水资源的教育。了解淮河、太湖污染严重,急需整治。

①提问:你知道淮河、太湖水被污染了吗?那里的水怎样了?(通过电视、报纸等报道,知道了有关太湖、淮河水被污染的情况)②讲述:1994年7月,淮河水污染严重,黄绿色水变成了酱油色,河两旁的树木枯死,鱼大量死亡,居民饮水困难;太湖也遭到严重破坏,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布满了半个太湖。太湖、淮河是江苏境内的两个重要自然水域,我国政府已拨专款整治淮河和太湖。(1)他们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2)你怎样来保护水资源?学生讨论。

三、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以后怎样保护水资源?、第六课 与动物交朋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自己。

2.了解野生动物有关的知识,懂得怎样爱护它们,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公德心。

〖课前准备〗

1.录像片《大熊猫》。2.野生动物的图片、动画。3.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看录像《大熊猫》

a.你在录像里看到什么?(大熊猫)

b.你们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样子长得太可爱了)大熊猫是一种喜欢吃竹子的野生动物,它是我国的国宝,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爱护野生动物好吗?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我国重点保护的几种珍稀野生动物。(课件显示)a.国宝—大熊猫

b.丛林之王、森林卫士—东北虎 c.爬行动物活化石—扬子鳄 d.长寿吉祥象征—丹顶鹤 e.东方宝石—朱鹮 2.四人小组讨论:

a.为什么说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野生动物可以保持生态平衡,有功于人类;由于各种原因,它们现存数量很少,有的濒临灭绝。)

b.“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邻居,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有了它们保持护生态平衡,没有它们就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和灾难。)3.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互相评议。

4.小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板书: 好朋友

野生动物← →人类 爱护

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己

5.互相交流、扩展视野,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a.课件显示:野生动物的图片、动画(水中游、地上跑、天上飞)欣赏可爱的野生动物。

b.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野生动物?说出它的特点。6.猜谜语比赛:(1)课件展示谜语(2)把谜底写在纸上

(3)看谁猜得多,评选3~5名猜迷能手 7.写一写:怎样保护野生动物。

每个学生写一句话: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或倡议。写后互评。

8.小结: 有人捕杀野生动物,给人类带来了危害。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保护野生动物,促进自然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自觉爱护有益、珍稀动物,不捕捉、不伤害它们;见到别人伤害、出售、捕杀有益、珍稀动物,加以劝阻、批评,或向有关部门举报。l 课外拓展

1. 给家里父母说一说,为什么要爱护野生动物。2. 从自己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不买、不吃野生动物。* 小资料 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利用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经核准登记经营利用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核定的经营利用限额指标内,从事经营利用活动。

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在集贸市场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有狩猎证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出售依法获得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应当按照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向经核准登记的单位出售,或者在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指定的集贸市场出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县境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批准。

下载三年级环境教育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环境教育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环 境 教 育 三年级 学 校: 备课教师: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18——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二年级所开设的课程的知识,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良......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全册教材综合分析) 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体性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三个单元:《美丽的家乡》、《珍爱生命》、《简朴生活》,以专题性研究的形式编排了两个专......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元庄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时间:2018年3月30日 班主任:黄英 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三年级环境教育第11课导学案 一件衣服穿多久( 01 )大陡沟小学 张艳艳 2011年3月9日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环境的影响;意识到公民在保护环境中的义务......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体性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三个单元:《美丽的家乡》、《珍爱生命》、《简朴生活》,以专题性研究的形式编排了两个专题:《绿色志愿者......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10.聆听春的脚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2、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学生了解开春时节社会主要劳动者的......

    小学环境教育试题

    一、选择题:(75%) 1、居室中什么地方污染最重( )。A卧室B客厅C厨房D洗手间 2、我们常说的噪声污染是指( ) A 90dB以上B 80dB以上C 50dB以上 3、在下列回收废品中,如果没有回收,对环境......

    六年级环境教育试题

    六年级环境教育试题 一、 单项选择 (20分共10小题) 1.在二十四节气中,小寒之后的节气是( ) A.冬至 B.大寒 C.大雪 2.有关“看云识天气” 的谚语是( ) A.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