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要点介绍
关于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要点介绍
关于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要点介绍:财务报表分析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大报表的分析,如何分析,说起来还挺多的,简略说几点:
一、不能就表分析,要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如资产负债表的存货,要知道其构成,是材料多还是产成品多,产成品中哪些是积压的,等等;如利润表的主营业务收入,哪些产品销得多,哪些产品销得少,各自的利润率是多少,等等;都要知道什么样、为什么。
二、要三大报表结合分析。这三大报表有着会计原理和会计制度所决定的天然的联系,除了直接可以看出的勾稽关系的联系,还有需要通过深入分析才能看出的联系,要把这些联系的变化分析出来。
张宇先生—— 天下伐谋高级合伙人、财务领导力学院院长、独家讲师!
管理会计领域的金牌讲师,企业CMA集训班特聘讲师,国内多家培训机构的特聘讲师。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法国国立桥路大学MB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会员。10年的职业讲师经验,前4年主要讲授营销以及质量和设备管理、最近6年主要讲授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成为职业讲师之前有10年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经验。目前致力于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咨询,推动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内的实践,提高国内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水平。具有扎实而全面的企业管理理论素养。系统地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同时又熟悉企业的销售、生产、采购等经营活动,并将两者进行完美结合。因此既能为企业财务人士授课,又能为经营部门的管理人员授课。
三、分析要深入,要找出原因。知道变化只是第一步,为什么变化更需要知道,这样才能发挥分析的作用。
四、分析不是目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因此,要根据分析结果和原因的探究,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篇:海尔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海尔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引言:这次课程设计我选择海尔公司作为范例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海尔公司作为我国家电业的领头羊,全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其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值得许多公司进行研究。本文将针对海尔公司2002至2006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探究海尔公司为何能够创造如此辉煌的业绩,并未以后的决策者提供有益的信息。
一公司简介: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经中国人 民银行青岛市分行1989年12月16日批准募股,1989年3月24日经青体改[1989]3号文批准,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1.5亿元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3月和9月,经青岛市股份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青股领字[1993]2号文和9号文批准,由定向募集公司转为社会募集公司,并增发社会公众股5000万股,于1993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交易。海尔在张瑞敏确立的品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家化战略,2005年12月,在海尔创业2l周年之际,海尔启动了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一全球品牌化阶段。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0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6个主导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二公司战略:海尔公司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的白色家电赞助商,海尔将全面启动营 销奥运战略,将借助奥运会这一平台强势出击,抢占家电市场的制高点。海尔借助全球的创新优势,开发出一系列满足奥运需求的创新家电。海尔品牌提升与市场发展相得益彰,在全球化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公司自有品牌产品在国外各市场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创业初期的海尔靠“质量’’取胜,后来又依靠“服务”优势取胜,现在海尔明确了“成套服务”.是信息化时代海尔战略优势。海尔正力推“成套家电”概念,由于“成套家电”符合了“一站式解决”,带给了用户超值享受。
为了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赶超全球竞争对手,并在全球竞争中取胜,最终实现海尔创世界品牌的宏伟目标,从2006年开始,海尔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以创全球美誉为目标,按照“人单合一”的发展模式,彻底革新观念,按照“t模式”的要求,对创造订单、获取订单、执行订单、直销订单、优化订单的全流程进行全员、全系统的创新,打造海尔全球市场第一竞争力,创出海尔世界品牌。
通过简单的了解,我们对于海尔公司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通过对该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来进一步了解该公司。
三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第三篇: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要点
房地产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开发周期长、投入资金量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其财务报表所显示的信息往往与实际偏差较大,因此不能拘泥于常规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1.大量预收账款导致短期负债剧增,影响报表使用者对企业偿倩能力的判断。
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关于收入确认的规定,房地产收入确认标准应具备以下四项具体条件:①工程已经竣工并验收合格;②具有经购买方认可的结算通知书;③履行了销售合同规定的义务,且价款已经取得或确信可以取得;④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然而房地产从开始预售到收入确认,需经过竣工、验收、测绘、办证、决算等多个环节,少则数月,多则三五年,其间巨额的房款收入长期挂在预收账款,一方面增加短期负债,另一方面减少了房款收入内含的所有者权益。特别是近年房地产高额盈利在财务报表中无法体现,严重地影响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
2.开发成本账实不符,影响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资产的判断。
房地产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往往会储备大量的土地,由此形成的土地成本按购置时实际支付的价款入账,未包含货币时间价值和土地增值部分。特别是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凭借其资金、品牌、政府扶持,以协议出让的方式取得了大量廉价的土地,其实际地价已经是账面成本的数倍,这时财务报表显示的企业资产严重失实,音响消费者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另外,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有相当部分工程款由施工单位垫支,比例高达30%~50%,时间长达数年,施工单位往往对垫支部分不开发票,再加上房地产企业为欠付工程款拖延工程决算时间,往往要经过几个会计才能完成,对此,房地产企业就难以及时进行成本核算,造成账面成本低于实际数。
3.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影响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判断。
按现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尚未竣工验收决算、大量预收账款未转销售收入前将出现巨额亏损,一旦结转收入,隐含的利润即会显现,这样势必影响企业经营情况的客观反映。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应先根据真实性和配比原则将财务报表作以下适当调整,然后才能进行常规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1.根据收款方式分析预收账款,确认收入。
房地产由于其商品价值很大,收款形式与一般的产品有很大的不同,有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按揭付款等形式。对于一次性付款的房地产销售,应以应收款项足额到账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而不论其是否办理了房地产证,只要房款足额到账,即可视为风险已转移;对于分期付款的房地产销售,应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但是买方若在合同约定日期
有欠付现象,应考虑买方的资信能力、欠付的金额及欠付频率等因素,如果买方的资信不佳,欠付的金额过高(一般超过总房款的30%),或欠付次数过多(连续两期以上),则不能确认收入;对于按揭付款的房地产销售,应待交足首期且按捐款已到账,方可确认收入。根据上述原则将预收账款中应予确认的收入进行预结转,并计提销售税金及附加。
2.分析开发成本的构成,确认成本。
购入尚未开发的土地应比照周边地价进行评估,剔除资金成本后大大高于账面价值的可认同土地增值额,暂估调增存货和资本公积;对应入账而未入账的工程款按预算或估算入账,对尚未完工的配套工程估价预提,使开发成本尽可能接近实际;按照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预转成本。
3.对收入结转前发生的期间费用,按照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进行调整。
财务总监应该做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工作,现代意义上的财务总监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之一,是穿插于金融市场和价值管理之间的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传统的财务管理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当今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企业管理者,不仅要遵循某些传统的原则,还必须了解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及财务管理发展趋势,并掌握最新的策略与技术,以便高效地完成工作,给企业所有者和股东们提供强有力的利益保障与支持!
第四篇:华能国际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国际电力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一、研究对象及选取理由
(一)研究对象
本报告选取了能源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华能国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家上市公司公布的2001— 2003连续三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简单分析,以期对这家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得出简要结论。
(二)行业概况
能源电力行业近两、三年来非常受人瞩目,资产和利润均持续较长时间大幅增长。2003年、2004年市场表现均非常优秀,特别是2003年,大多数公司的 主营业务收入出现了增长,同时经营性现金流量大幅提高,说明整体上看,能源电力类上市公司的效益在2003年有较大程度的提升。2003年能源电力类上市 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37元,高出市场平均水平95%左右。2003年能源电力行业无论在基本面还是市场表现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
且未来成长性预期非常良好。电力在我国属于基础能源,随着新一轮经济高成长阶段的到来,电力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尽管目前电力行业投资规模大幅增加,但是 电力供给能力提升速度仍然落后于需求增长速度,电力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缺电形势将进一步恶化。由于煤炭的价格大幅上涨,这对那些 火力发电的公司来说,势必影响其盈利能力,但因此电价上涨也将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必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因此,我们选取了这一重点行业为研究对象来分析。
(三)公司概况
华能国际的母公司及控股股东华能国电是于1985年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它与电厂所在地的多家政府投资公司于1994年6月共同发起在北京注册成立了股份 有限公司。总股本60亿股,2001年在国内发行3.5亿股A股,其中流通股2.5亿股,而后分别在香港、纽约上市。
在过去的几年中,华能国际通过项目开发和资产收购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保持盈利稳步增长。拥有的总发电装机容量从2,900兆瓦增加到目前的15,936兆 瓦。华能国际现全资拥有14座电厂,控股5座电厂,参股3家电力公司,其发电厂设备先进,高效稳定,且广泛地分布于经济发达及用电需求增长强劲的地区。目 前,华能国际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发电公司之一。
华能国际公布的2004年第1季度财务报告,营业收入为64.61亿人民币,净利润为14.04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97% 和24.58%。由此可看出,无论是发电量还是营业收入及利润,华能国际都实现了健康的同步快速增长。当然,这一切都与今年初中国出现大面积电荒不无关 系。
在发展战略上,华能国际加紧了幷购扩张步伐。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电力等能源的严重短缺。随着中国政府对此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以及华 能国际逐渐走上快速发展和不断扩张的道路,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华能国际必将在中国电力能源行业中进一步脱颖而出。最后顺便提一句,华能国际的董事长李 小鹏先生为中国前总理李鹏之子,这也许为投资者们提供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以下将分别对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二、华能国际财务报表分析
一)华能国际2001——2003年年报简表
表一2001——2003资产负债简表单位:万元
──────────────────────────────────────────
项目2003-12-312002-12-312001-12-31
─────────────────────────────────────── ──
1.应收帐款余额235683***4
2.存货余额***
3.流动资产合计***8438
4.固定资产合计3840088402***
5.资产总计***722970
6.应付帐款***
7.流动负债合计***4212
8.长期负债合计9***957576
9.负债总计17400***61788
10.股本***000
11.未分配利润***70816085
12.股东权益总计***712556
────────────────────────────────────────
表二2001——2003利润分配简表单位:万元
────────────────────────────────────────
项目2003-12-312002-12-312001-12-31
────────────────────────────────────────
1.主营业务收入2347964***665
2.主营业务成本***8621033392
3.主营业务利润7744116***
4.其他业务利润30571682-52
5.管理费用***
6.财务费用***
7.营业利润***828
8.利润总额***251
9.净 利 润***606
10.未分配利润***70816085
───────────────────────────────────────────
表三2001——2003现金流量简表单位:万元
──────────────────────────────────────────
项目2003-12-312002-12-312001-12-31
───────────────────────────────────────────
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874132
2经营活动现金流出***8991162717
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711414
4投资活动现金流入***0313316
5投资活动现金流出***990
6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20574109888-495673
7筹资活动现金流入221286***
8筹资活动现金流出***680
9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82579-807427-197264
10现金及等价物增加额***6
─────────────────────────────────────────────,(二)财务报表各项目分析
以时间距离最近的2003的报表数据为分析基础。
1、资产分析
(1)首先公司资产总额达到530多亿,规模很大,比2002年增加了约11%,2002年比2001年约增加2%,这与华能2003年的一系列收购活动 有关从中也可以看出企业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其中绝大部分的资产为固定资产,这与该行业的特征有关:从会计报表附注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当中发电设施的比重相当高,约占固定资产92.67%。
(2)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却没有提取坏账准备,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公司对其他应收款的坏帐准备的记提采用按照其他应收款余额的3%记提,帐龄分析表明占其他应收款42%的部分是属于两年以上没有收回的 帐款,根据我国的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两年以上未收回的应收款项可以作为坏帐损失处理,这部分应收款的可回收性值得怀疑,应此仍然按照3%的比例记提坏帐不太符合公司的资产现状,2年以上的其他应收款共计87893852元,坏帐准备记提过低。
(3)无形资产为负,报表附注中显示主要是因为负商誉的缘故,华能国际从其母公司华能集团手中大规模的进行收购电厂的活动,将大量的优质资产纳入囊中,华能国际在这些收购活动中收获颇丰。华能国际1994年10月在纽约上市时止只拥有大连电厂、上安电厂、南通电厂、福州电厂和汕头燃机电厂这五座电厂,经过 9年的发展,华能国际已经通过收购华能集团的电厂,扩大了自己的规模。但由于收购当中的关联交易的影响,使得华能国际可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收购华能集团 的资产,因此而产生了负商誉,这是由于关联方交易所产生的,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该剔除这一因素的影响。
(4)长期投资。我们注意到公司2003年长期股权投资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2003年4月华能收购深能25%的股权以及深圳能源集团和日照 发电厂投资收益的增加。
2、负债与权益分析
华能国际在流动负债方面比2002年底有显著下降,主要是由于偿还了部分到期借款。华能国际的长期借款主要到期日集中在2004年和2011年以后,在这两年左右公司的还款压力较大,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需要保持较高的流动性,以应 付到期债务,这就要
求公司对于资金的筹措做好及时的安排。其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有2799487209元,公司现有货币资金1957970492 元,因此存在一定的还款压力。
华能国际为在三地上市的公司,在国内发行A股3.5亿股,其中向大股东定向配售1亿股法人股,这部分股票是以市价向华能国电配售的,虽然《意向书》有这样 一句话:“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已书面承诺按照本次公开发行确定的价格全额认购,该部分股份在国家出台关于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的新规定以前,暂不上市流通。”但是考虑到该部分股票的特殊性质,流通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华能国际的这种筹资模式,在1998年3月增发外资股的时候也曾经使用过,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华能国际向大股东买发电厂,而另一方面,大股东又从华能国际买股票,实际上双方都没有付出太大的成本,仅通过这个手法,华能国际就完成了资产重组 的任务,同时还能保证大股东的控制地位没有动摇。
3、收入与费用分析
(1)华能国际的主要收入来自于通过各个地方或省电力公司为最终用户生产和输送电力而收取的扣除增值税后的电费收入。根据每月月底按照实际上网电量或售电 量的记录在向各电力公司控制与拥有的电网输电之时发出帐单并确认收入。应此,电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华能国际的收入情况。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电价由原来的计划价格逐步向“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过渡,电力行业的垄断地位也将被打破,因此再想获得垄断利润就很难了。国内电力行业目前形成了电监会、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的新格局,五大发电集团将原来的国家电力公司的发电资产划分成了五份,在各个地区平均持有,现在在全国每个地区五大集团所占有的市 场份额均大约在20%左右。华能国际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能国际的旗舰,通过不断的收购母公司所属电厂,增大发电量抢占市场份额,从而形成规模优势。
(2)由于华能国际属于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因此而带来的税收收益约为4亿元。
(3)2003比2002年收入和成本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上述收购几家电厂纳入了华能国际的合并范围所引起的。但是从纵向分析来看,虽然收入 比去年增加了26%,但主营业务成本增加了25%,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加了27.34%,管理费用增加了35%,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说明华能国际的成 本仍然存在下降空间。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国电电力在流动性、长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各项指标上均远低于华能国际,且在2001年两者比率还比较接近,而在2002至 2003年,两者的差距迅速拉大,华能国际从2002年至2003年总体呈现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而国点电力大多数指标不升反降,这虽然与 2002、2003的非典影响,煤炭价格上涨有关系,但也反映出公司经营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2003年开始我国用电紧张的状况特别明显,而国电电力却没有抓住这个机会,相反华能国际抓主机会扩张并购,取得了巨大的正面效应。
综合而言,华能国际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司仍然具备不俗的资产扩张潜力,其蓝筹形象在未来将更加突出。而相对于独立发电集团庞大的发电资产而言,国电电力公司的资产规
模就称不上大了,但如果投资者看好其发展潜力,应该极有可能因成为未来独立集团的融资窗口而获得大规模资产注 入,象桂冠电力、九龙电力、岷江水电三家装机规模尚小的公司均因为良好的业绩,被投资者认为具备相当空间的资产扩张潜力,这种潜质必将被未来的市场所挖 掘,而市场曾一度相当看好的国电电力、漳泽电力等公司,其未来的扩张潜力是相对有限的,从而其投资价值也会相应打折扣。
第五篇:2011上半年新世纪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新世纪(002280)2011半报告分析(合并财务报表)
145082
31张建科
一.财务报表(注:简表部分来源于对整体财务报表的数据筛选)
二.财务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偿债能力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等。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从资产负债简表中,我们能够找出包钢稀土的流动比率为4.49。通过我们平时的学习,我们能够了解到,对于债权人,尤其是诸如供货商之类的短期债权人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越好,而对于公司而言,高的流动比率意味着流动性不错,也可能意味着现金和其他短期资产的运用效率低下。一般而言,我们期望流动比率至少达到1,所以这边4.49这样一个数字对于债权人而言是相当具有诱惑力的,然而公司股东却往往希望流动比率不要太高,否则会减少他们的投资获利机会。因为,新世纪应该采取措施适当降低流动比率以稳定股东的情绪。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这边的速动比率的我们也能从资产负债简表中直接找到,为4.17。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当速动比率为100%是较为适当。所以说这边新世纪的速动比率过高了。同上,新世纪应当适当增加投资机会,而不需要如此大的弹性缓冲期。如果这种情况持久下去,将势必影响其的收益。现金比率
除了以上根据财务报表资料计算的指标可以分析判断企业偿债能力,还有一些表外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如公司在银行的贷款额度,等等。这里已选择了两个最为典型的案例,故不再赘述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利息倍数、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等。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通过资产负债简表,我们可以直接得到这一数值为16.38%。一般来说,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较为适当。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新世纪公司的财务杠杆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这也同样暴露出一个问题,新世纪过于保守,可能会失去许多良好的投资机会。我们建议新世纪能秉持对股东负责的态度,加大投资,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100%
这边能够直接查出产权比率为19.7%,而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权益乘数为1.20。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产权比率越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不能充分地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由于这边的两项指标均可看做资产负债比率的衍生,和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有相似之处,就不做赘述了。
由于新世纪2011度半年报的利息费用无法准确获得,故暂不分析利息倍数与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等比率。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上述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是根据财务报表数据计算的。还有一些因素,如长期租赁,债务担保,未决诉讼也影响着长期偿债能力,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盈利能力分析 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净利润÷销售额=1217.6÷15458
=7.9%
这边的销售利润率越大,则表明公司每一单位的销售额所能创造的利润越大。一般而言,杂货商店的销售利润率一般在2%左右,制药行业的利润率能达到18%。新世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划分为信息技术类,其净利润率还是相对偏低。和上述结论一样,新世纪应加大投资,创造更多的利润,对股东负责。资产收益率
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1217.6÷59525.8
=2.2%
从这边的资产收益率即ROA,可以更清晰的看出新世纪公司的问题所在。新世纪必须加大投资,创造更多的有效利润,否则会面临市场的淘汰。
权益收益率
权益收益率=净利润÷总权益
=1217.6÷46730.2
=2.6%
这边的权益收益率即ROE是从ROA中衍生而来的,故不作具体分析,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标在公司理财中比ROA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财务建议
综合上述财务指标及报表的分析,全面考虑新世纪的优劣势及所处环境,我们对该公司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投资力度,创造更多有效利润,稳定现有股东。
2.利用国家政策的利好,加快联合重组,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又好又快地落实
好升级转型。
3.加盟更多优秀人才,为企业想更优秀的道路发展加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