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毕盟:2012年哈佛大学录取者留学申请总结
2012年哈佛大学录取者申请总结学员
首先说明:这只是我的心路历程的梳理,非经验贴,非技术贴。
而且长文慎入。。
【申请概况】:
全部Master,专业方向大多是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Duke 申了一个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Columbia申了 SIPA的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15所学校,共17个项目,其中 Duke 和 Yale 各申了两个项目。Offer 有3个:Duke(MEM), Umich, CMU AD 有10个:Harvard, MIT, Yale(SEAS), Stanford, Columbia(SIPA), Upenn, Cornell, Duke(工程),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SC 拒信有2个:Princeton,Yale(FES)UNC的教授说想打电话聊一下,但是我不想去所以就算了 Oxford 还没有消息
一、引子
出国上学是我从小以来的梦想。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只是单纯地觉得出国留学很牛逼很洋气,因为大人们每每提到出国留学的某某人时,都是钦佩的语气和赞赏的目光。我出国的想法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萌芽,不过只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望罢了,也从来没想过要如何去具体操作。
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本名叫《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那个时候是高中毕业就出国了,而且在高中的时候托福就考了很高的分,这在我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瞬间她就成了我心中的偶像。书中讲她如何刻苦和严格要求自己,这对我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后来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也在课堂上夸奖她,更加让我坚信这个榜样没找错。我当时就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她一样飞到美国去!
上了初中之后,又有一本书,名叫《长翅膀的绵羊》,让我继续做着我的出国梦。主人公“妞妞”16岁就出国了,她对英国留学生活的描述让我很是向往。我那时想,她家里有钱所以她不用考大学就直接出去了;我家里没那么多钱拿去给我烧,所以我可能只有安安心心考大学之后再说。
2006年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我参加了史迪威组织的去美国的夏令营。当时我们班上就去了8个,黄婧、陈扬、Morrison、彭怡、左恒、唐渊、王欢、我,真是大部队啊!在Oregon停留了一个月,那段日子太美好了。和美国的接待家庭相处得十分愉快,每一次集体活动和家庭聚会都让我无比开心。美国这样的发达社会和中国鲜明的对比也让我对那种优越生活十分向往。这段经历又加重了出国念书这个愿望在我心中的分量。
高
二、高三的时候,我的同桌就在准备出国考试和申请了。她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追求并且很勇敢很喜欢挑战的人。她一个人既要应付高考这样繁重的学习任务,又要牺牲很多休息时间来准备TOEFL和SAT。在我看来这是对身心的巨大考验和摧残…那个时候我就十分佩服和羡慕她,因为她非常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而我觉得我自己是一个不能在同一时间做好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的人,所以我觉得在国内念完大学之后再出国可能更加适合我,否则我会十分焦虑。总之,我同桌那时誓死拼搏的劲儿让我很感动,也鼓励着我。
二、确定要出国
上了大学之后也没有一天到晚都想着出国。特别是刚上大一的时候,觉得毕业后的打算还早,不用去操心那么多事儿。到了大一暑假的时候,觉得在家里要找点事来做,不能太空虚了,于是去新东方学英语。看着各种各样的英语补习项目,我眼花了,不知道选哪个。后来索性挑个了难度较大的GRE,当时的目的不是特明确,并不是以参加考试为导向,而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把难度这么大的英语啃下来。这不上不要紧,一上课就不得了,几乎每节课都被新东方的老师洗脑,觉得出国就是一溜溜的选择!再加上小时候天真的愿望(可能那还算不上梦想,只能说是愿望),和“绝不能在清华待了4年后继续待下去”的信念,我真是打定了出国的主意了!
说到这里谈谈我出国的目的吧。可能跟很多人不一样,我出国不是因为国外科研条件好,不是为了做更好的学术研究,我就是为了去镀金。周围也有很多人说没必要出国,现在大把大把的海归变还带。但是很多事情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会变成遗憾,我不想我的后半辈子都在悔恨中度过。出国之后即使不像表面上我看到的那么光鲜,但是眼界变宽了,而且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这未尝不是对能力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年轻的时候出去闯一闯,增加一些异国他乡的阅历也是一种积淀。如果去了一所好一点的学校,那么真才实学加上名校的光环,岂不是一件很棒的事。
至于出国之后的职业规划,我并没有想得很明白,因为计划总不如变化快,谁知道一两年后我又会变成什么样子。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增强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以后要去争取什么的时候才有资格和本钱。
三、前期的准备和积累
坚定了出国的决心之后,就是一系列的前期准备了。考试(GRE和TOEFL)、科研、实习、社工…要准备的东西好多。
(1)先说GRE考试吧。这其中必然经历了很多困难,也给了我很多磨砺。GRE第一次报名确定的AW考试时间是在大二那个寒假,但是我高估了自己的自律能力。寒假回家没办法静下心来好好写作文背素材,越是临近机考的时间越是慌张,觉得AW是个没办法越过的坎儿。严重的时候还因为惧怕AW考试想过不要出国了。与爸爸谈论这个问题,我们认真分析了直接工作、国内读研和出国这三个方向的利与弊,最后还是觉得出国是最好的选择。不能因为一个考试就放弃我整个宏伟的计划啊,在这么一个敲门砖面前摔一跤爬不起来太不值得了。以后想起来田恒因为GRE考试这一关过不了就放弃出国了,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于是我又花了些时间调整心态,准备回到学校重新出发。第一次GRE考试还是因为没
有准备好cancel了,损失700大洋。我把时间挪到了2010年的10G,AW放到暑假去考了。
集中开始准备AW就从暑假金工实习过后开始了。那段时间每天去老馆呆着,周围全是准备AW的人,十分壮观,敲键盘的声音不绝于耳。AW分为issue和argument两部分,argument我准备得还不错,issue就差一截。我每天早上到老馆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敲一篇argument,状态好的时候可以达到25分钟600字,那个模板真是背得溜溜熟啊。哦对,当时我自己总结的模板也是灰常全面啊,把各种书上的精髓和新东方老师的秘籍整合到一起,自我感觉强大无敌。对于这部分我挺有信心的,最后考试也抽到写过的原题。但是issue就不咋地了,整个准备过程就写了8、9篇,实在是觉得憋起来比较痛苦,最后就狂背素材,希望考试时能派上用场。反正最后抽到的题目虽没有写过,但也准备过类似的,东拼西凑也勉勉强强写完了。AW的成绩最后有4.0,我自己估计是argument比较高,issue比较低,平均了一下。这也可以看出,我的独立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啥的还是很有待提高的,否则写issue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考完AW松了口气,休息了大概一个星期吧,就开始准备10G的笔试了。那个时候发生了很不开心的事,但对我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现在还要感谢那个终结。我就一个劲儿只想着考G和不要落下本科正常的课程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管,别拿那些有的没的来烦我。每天我都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在老馆刻苦用功着,那段时间虽然辛苦,可现在回味起来却觉得很幸福,不仅仅因为我为了自己的梦想在一个劲儿披荆斩棘地往前走,更因为我收获了无比珍贵的友情。小邬、小白、云儿、陈靓、阿叮,我们六个每天早上轮流去占座,一张桌子全是我们的书,那阵仗才叫一个霸气!我们一起吃饭、散步、去照兰园买水果,常常会互相吐槽、八卦、谈人生谈理想,现在想起来都还历历在目。写到这里,我的心情已经很澎湃了……
那段时间可能太用功了,压力也很大,晚上睡眠也很浅,经常很早就醒了,4、5点醒了睡不着起来背红宝,最后逆序都背得很熟了。我爸出差来看我,说一阵风都能把我吹到,面无血色、了无生气,他看着就心疼。妈咪打电话说我老爸回去担心我也睡不好觉。哎…那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就是钢混要做大作业,但是我真的觉得精力不够了。我甚至考虑过把钢混退了大四再修,可又觉得都上了半学期了再退是在不划算。最后多亏时旭东老爷爷仁慈,一再放宽期限,也感谢黄泳锋他们组收留我。
考完10G,我觉得我解放了,总算小熬出头了。休息了一两天吧,又马不停蹄准备环原的阶段考试,老师不让缓考,苦逼。突然,晴天霹雳,说10G要重考!回到宿舍给爸爸打电话,瞬间眼泪就kua kua kua 往下流。挣扎了一下,还是决定考11G,长痛不如短痛。后来那10多天就只有我和云儿还在继续复习了。碰上这百年难遇的11G,我也此生无憾了。。
(2)送走GRE,迎来TOEFL。无独有偶,同样是因为高估寒假在家里的自律能力,第一次考试没准备好cancel了,连分都没有,怕出分后自己都接受不了,于是考完直接cancel成绩。我知道自己肯定考不好,所以在考试前一天就提前报了第二次考试,2011年5月14号。巧的是,那天我去的时候,与我第一次考
试是同一个教室同一个座位!怎么准备的我就不赘述了,之前写过一篇日志,还得到很多人的认可,我非常开心。
我在考试之前的一两个月参加了GGU的一个口语小班,每周末都去和Yale的一个高材生Karen练口语,同时也认识了好几个新朋友。其中一个师兄现在已经在UCLA读博了,还看他经常在校内传些做菜的照片,貌似生活很滋润啊。Karen人超级nice,后来还参加我们班的一个团日,跟我们交流在Yale的生活和学习,十分感谢她的帮忙。考TOEFL也得到GGU晓然的很多帮助和建议,我记得考前一天晚上,他还专门打电话过来跟我讲了好久注意事项和各种小窍门,叫我不要紧张放好心态,也十分感谢他。后来成绩出来之后我自己还不敢查,都是他催着我去看,我一项一项跟他报分,看到口语26和总分110的时候,我真是高兴得直跺脚跳起来了!
(3)关于科研。我这个人实在是太不学术太不喜欢搞科研了,大学四年从来没有主动去找过老师要进组做实验啥的,因为不想。但是出国不可能一点科研经历都不要啊,所以我就参加了一个水水的SRT,每个月去圆明园采样做实验测泥巴的各种化学指标观察小虫子计数藻类,勉勉强强算作是科研经历了。参加这个SRT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出国申请的时候简历上有东西写。额外的收获也不少,和括括、旭旭、张博在做实验的时候有很多愉快的事儿。另外还认识了赵师兄,他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给我们买西瓜吃,还在实验室养金鱼啊hoho~后来这段经历就成为我PS里面的主打旋律。
(4)关于实习。2011年暑假去WRI(World Resource Institute)实习了两个月,这段经历在申请时也帮了我不少忙。我自己想了下,可能因为这个NGO的总部在美国,所以他家的实习经历还有挺有分量的。另外,正好因为这个实习就要到了WRI China Country Director 的推荐信,从实习老板的角度来证明我的工作能力,这对我的申请也有加分吧。
(5)关于社工(Leadership)。我放在简历和PS里面的经历就两个:大一时候在AIESEC的经历和大四在学生会做副主席的经历。大一加入AIESEC的目的并不是因为要出国,只是因为这是一个很优秀的组织,我想进去锻炼自己的能力,事实也证明在里面工作真的很锻炼人。直到现在我都觉得AIESEC是一个和其他社团不一样的组织,它对我产生了很多正面影响,而那段经历也正好在出国申请上帮了我一把。必须提到的是,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小邬之间革命性的友情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展起来的!
大四的时候开始在学生会做副主席,因为这一届我们主席把整个学生会的架构改革了,所以有好几个大四的副主席。我当时去做的时候主要目的是想在系里的组织里面待一段时间,找点归属感和存在感,多认识一些学弟学妹,因为前几年都只顾着忙自己的事情,没有好好在系内的组织里面干过事,大一的时候也只是在文艺组里面打了一下酱油就走了。后来这段经历在写CV和PS的时候也帮了我一把,并且也因为这段经历请求院长帮我写推荐信,从院长的角度来证明我的leadership。
四、正式申请阶段
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全过程DIY申请,因为自己对申请这个领域了解太有限了,完全DIY无疑和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差不多。找一个靠谱的留学机构虽然会多花一点钱,但是自己可以省下很多时间,把精力集中在更重要更核心的事情上,整个申请道路就清晰了,甚至是一些比较技术化的事情都可以交给机构来办。另外还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少走弯路。和爸妈商量之后,我在2011年3月(大三下)就签了GGU。后来他们的确给我很多指导,包括前期的考托、实习公司的选择和申请、推荐人的选择,以及正式申请过程中的各种指导,让我受益匪浅。所以也要感谢他们。
因为我并不要求自己在专业上有多大的造诣,所以我更看重学校的综合排名和名气,我感觉名校的光环还是很重要的,以后就希望光环能照顾我,所以专业排名对我来说属于次要考虑范围。
也因为我在学术上对自己没有要求,所以我全部申master。Ph.D对我来说会很痛苦,客观上我不够资格不是那块料所以hold不住,主观上我自己也没那个意愿。
本来我之前有想过转方向,去读社会学或者是全部都申请政策方向,完全脱离工科的魔爪。但是考虑到转方向我的相关背景又不够强大,跟本来就是那些方向的本科生PK会处于劣势,而我的主要目的就是拿到offer或AD后能够走出去,所以为了录取的几率高一点,参考了GGU的综合评估和爸妈的意见后,我还是决定主要申请工程方向。反正目的不在搞学术,只是为了名校而去,所以觉得无所谓了。
大致方向定了之后,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步骤了:选校、CV、PS、推荐信、寄材料、送成绩、网申、状态跟踪、跟小秘联系…有很多事是同时进行的。这一堆事情都集中在大四(上)完成。有的时候很是焦头烂额,CV不知道写啥,PS憋了一个上午也没憋出来几句话,推荐人一个星期都不回邮件,搞得我都急死了。反正也是一边应付大四的课程和考试一边忙申请,痛并快乐着。还好我申的是master,基本不需要套磁,要不然我又要纠结了,我最讨厌套磁了。不研究教授的paper和方向,就算硬着头皮去搭讪也不知道说啥。比较恶心的是申请Yale FE&S的MESc竟然要求给三个教授每人写一段话,我憋了好多天才憋出来…最后这个项目还是把我拒了。嗯…太学术的项目还是不适合我。
现在申请结果出来了,我要做的就是好好规划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篇:世毕盟:2012年哈佛大学录取者留学申请总结
2012年哈佛大学录取者申请总结学员
首先说明:这只是我的心路历程的梳理,非经验贴,非技术贴。而且长文慎入。。
【申请概况】:
全部Master,专业方向大多是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Duke 申了一个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Columbia申了 SIPA的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15所学校,共17个项目,其中 Duke 和 Yale 各申了两个项目。Offer 有3个:Duke(MEM), Umich, CMU
AD 有10个:Harvard, MIT, Yale(SEAS), Stanford, Columbia(SIPA), Upenn, Cornell, Duke(工程),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SC 拒信有2个:Princeton,Yale(FES)
UNC的教授说想打电话聊一下,但是我不想去所以就算了 Oxford 还没有消息
一、引子
出国上学是我从小以来的梦想。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只是单纯地觉得出国留学很牛逼很洋气,因为大人们每每提到出国留学的某某人时,都是钦佩的语气和赞赏的目光。我出国的想法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萌芽,不过只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望罢了,也从来没想过要如何去具体操作。
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本名叫《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那个时候是高中毕业就出国了,而且在高中的时候托福就考了很高的分,这在我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瞬间她就成了我心中的偶像。书中讲她如何刻苦和严格要求自己,这对我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后来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也在课堂上夸奖她,更加让我坚信这个榜样没找错。我当时就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她一样飞到美国去!
上了初中之后,又有一本书,名叫《长翅膀的绵羊》,让我继续做着我的出国梦。主人公“妞妞”16岁就出国了,她对英国留学生活的描述让我很是向往。我那时想,她家里有钱所以她不用考大学就直接出去了;我家里没那么多钱拿去给我烧,所以我可能只有安安心心考大学之后再说。
2006年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我参加了史迪威组织的去美国的夏令营。当时我们班上就去了8个,黄婧、陈扬、Morrison、彭怡、左恒、唐渊、王欢、我,真是大部队啊!在Oregon停留了一个月,那段日子太美好了。和美国的接待家庭相处得十分愉快,每一次集体活动和家庭聚会都让我无比开心。美国这样的发达社会和中国鲜明的对比也让我对那种优越生活十分向往。这段经历又加重了出国念书这个愿望在我心中的分量。高
二、高三的时候,我的同桌就在准备出国考试和申请了。她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追求并且很勇敢很喜欢挑战的人。她一个人既要应付高考这样繁重的学习任务,又要牺牲很多休息时间来准备TOEFL和SAT。在我看来这是对身心的巨大考验和摧残…那个时候我就十分佩服和羡慕她,因为她非常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而我觉得我自己是一个不能在同一时间做好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的人,所以我觉得在国内念完大学之后再出国可能更加适合我,否则我会十分焦虑。总之,我同桌那时誓死拼搏的劲儿让我很感动,也鼓励着我。
二、确定要出国
上了大学之后也没有一天到晚都想着出国。特别是刚上大一的时候,觉得毕业后的打算还早,不用去操心那么多事儿。到了大一暑假的时候,觉得在家里要找点事来做,不能太空虚了,于是去新东方学英语。看着各种各样的英语补习项目,我眼花了,不知道选哪个。后来索性挑个了难度较大的GRE,当时的目的不是特明确,并不是以参加考试为导向,而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把难度这么大的英语啃下来。这不上不要紧,一上课就不得了,几乎每节课都被新东方的老师洗脑,觉得出国就是一溜溜的选择!再加上小时候天真的愿望(可能那还算不上梦想,只能说是愿望),和“绝不能在清华待了4年后继续待下去”的信念,我真是打定了出国的主意了!
说到这里谈谈我出国的目的吧。可能跟很多人不一样,我出国不是因为国外科研条件好,不是为了做更好的学术研究,我就是为了去镀金。周围也有很多人说没必要出国,现在大把大把的海归变还带。但是很多事情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会变成遗憾,我不想我的后半辈子都在悔恨中度过。出国之后即使不像表面上我看到的那么光鲜,但是眼界变宽了,而且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这未尝不是对能力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年轻的时候出去闯一闯,增加一些异国他乡的阅历也是一种积淀。如果去了一所好一点的学校,那么真才实学加上名校的光环,岂不是一件很棒的事。
至于出国之后的职业规划,我并没有想得很明白,因为计划总不如变化快,谁知道一两年后我又会变成什么样子。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增强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以后要去争取什么的时候才有资格和本钱。
三、前期的准备和积累
坚定了出国的决心之后,就是一系列的前期准备了。考试(GRE和TOEFL)、科研、实习、社工…要准备的东西好多。
(1)先说GRE考试吧。这其中必然经历了很多困难,也给了我很多磨砺。GRE第一次报名确定的AW考试时间是在大二那个寒假,但是我高估了自己的自律能力。寒假回家没办法静下心来好好写作文背素材,越是临近机考的时间越是慌张,觉得AW是个没办法越过的坎儿。严重的时候还因为惧怕AW考试想过不要出国了。与爸爸谈论这个问题,我们认真分析了直接工作、国内读研和出国这三个方向的利与弊,最后还是觉得出国是最好的选择。不能因为一个考试就放弃我整个宏伟的计划啊,在这么一个敲门砖面前摔一跤爬不起来太不值得了。以后想起来田恒因为GRE考试这一关过不了就放弃出国了,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于是我又花了些时间调整心态,准备回到学校重新出发。第一次GRE考试还是因为没有准备好cancel了,损失700大洋。我把时间挪到了2010年的10G,AW放到暑假去考了。
集中开始准备AW就从暑假金工实习过后开始了。那段时间每天去老馆呆着,周围全是准备AW的人,十分壮观,敲键盘的声音不绝于耳。AW分为issue和argument两部分,argument我准备得还不错,issue就差一截。我每天早上到老馆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敲一篇argument,状态好的时候可以达到25分钟600字,那个模板真是背得溜溜熟啊。哦对,当时我自己总结的模板也是灰常全面啊,把各种书上的精髓和新东方老师的秘籍整合到一起,自我感觉强大无敌。对于这部分我挺有信心的,最后考试也抽到写过的原题。但是issue就不咋地了,整个准备过程就写了8、9篇,实在是觉得憋起来比较痛苦,最后就狂背素材,希望考试时能派上用场。反正最后抽到的题目虽没有写过,但也准备过类似的,东拼西凑也勉勉强强写完了。AW的成绩最后有4.0,我自己估计是argument比较高,issue比较低,平均了一下。这也可以看出,我的独立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啥的还是很有待提高的,否则写issue就不会这么痛苦了。考完AW松了口气,休息了大概一个星期吧,就开始准备10G的笔试了。那个时候发生了很不开心的事,但对我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现在还要感谢那个终结。我就一个劲儿只想着考G和不要落下本科正常的课程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管,别拿那些有的没的来烦我。每天我都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在老馆刻苦用功着,那段时间虽然辛苦,可现在回味起来却觉得很幸福,不仅仅因为我为了自己的梦想在一个劲儿披荆斩棘地往前走,更因为我收获了无比珍贵的友情。小邬、小白、云儿、陈靓、阿叮,我们六个每天早上轮流去占座,一张桌子全是我们的书,那阵仗才叫一个霸气!我们一起吃饭、散步、去照兰园买水果,常常会互相吐槽、八卦、谈人生谈理想,现在想起来都还历历在目。写到这里,我的心情已经很澎湃了……
那段时间可能太用功了,压力也很大,晚上睡眠也很浅,经常很早就醒了,4、5点醒了睡不着起来背红宝,最后逆序都背得很熟了。我爸出差来看我,说一阵风都能把我吹到,面无血色、了无生气,他看着就心疼。妈咪打电话说我老爸回去担心我也睡不好觉。哎…那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就是钢混要做大作业,但是我真的觉得精力不够了。我甚至考虑过把钢混退了大四再修,可又觉得都上了半学期了再退是在不划算。最后多亏时旭东老爷爷仁慈,一再放宽期限,也感谢黄泳锋他们组收留我。
考完10G,我觉得我解放了,总算小熬出头了。休息了一两天吧,又马不停蹄准备环原的阶段考试,老师不让缓考,苦逼。突然,晴天霹雳,说10G要重考!回到宿舍给爸爸打电话,瞬间眼泪就kua kua kua 往下流。挣扎了一下,还是决定考11G,长痛不如短痛。后来那10多天就只有我和云儿还在继续复习了。碰上这百年难遇的11G,我也此生无憾了。。
(2)送走GRE,迎来TOEFL。无独有偶,同样是因为高估寒假在家里的自律能力,第一次考试没准备好cancel了,连分都没有,怕出分后自己都接受不了,于是考完直接cancel成绩。我知道自己肯定考不好,所以在考试前一天就提前报了第二次考试,2011年5月14号。巧的是,那天我去的时候,与我第一次考试是同一个教室同一个座位!怎么准备的我就不赘述了,之前写过一篇日志,还得到很多人的认可,我非常开心。
我在考试之前的一两个月参加了GGU的一个口语小班,每周末都去和Yale的一个高材生Karen练口语,同时也认识了好几个新朋友。其中一个师兄现在已经在UCLA读博了,还看他经常在校内传些做菜的照片,貌似生活很滋润啊。Karen人超级nice,后来还参加我们班的一个团日,跟我们交流在Yale的生活和学习,十分感谢她的帮忙。考TOEFL也得到GGU晓然的很多帮助和建议,我记得考前一天晚上,他还专门打电话过来跟我讲了好久注意事项和各种小窍门,叫我不要紧张放好心态,也十分感谢他。后来成绩出来之后我自己还不敢查,都是他催着我去看,我一项一项跟他报分,看到口语26和总分110的时候,我真是高兴得直跺脚跳起来了!
(3)关于科研。我这个人实在是太不学术太不喜欢搞科研了,大学四年从来没有主动去找过老师要进组做实验啥的,因为不想。但是出国不可能一点科研经历都不要啊,所以我就参加了一个水水的SRT,每个月去圆明园采样做实验测泥巴的各种化学指标观察小虫子计数藻类,勉勉强强算作是科研经历了。参加这个SRT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出国申请的时候简历上有东西写。额外的收获也不少,和括括、旭旭、张博在做实验的时候有很多愉快的事儿。另外还认识了赵师兄,他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给我们买西瓜吃,还在实验室养金鱼啊hoho~后来这段经历就成为我PS里面的主打旋律。
(4)关于实习。2011年暑假去WRI(World Resource Institute)实习了两个月,这段经历在申请时也帮了我不少忙。我自己想了下,可能因为这个NGO的总部在美国,所以他家的实习经历还有挺有分量的。另外,正好因为这个实习就要到了WRI China Country Director 的推荐信,从实习老板的角度来证明我的工作能力,这对我的申请也有加分吧。
(5)关于社工(Leadership)。我放在简历和PS里面的经历就两个:大一时候在AIESEC的经历和大四在学生会做副主席的经历。大一加入AIESEC的目的并不是因为要出国,只是因为这是一个很优秀的组织,我想进去锻炼自己的能力,事实也证明在里面工作真的很锻炼人。直到现在我都觉得AIESEC是一个和其他社团不一样的组织,它对我产生了很多正面影响,而那段经历也正好在出国申请上帮了我一把。必须提到的是,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小邬之间革命性的友情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展起来的!
大四的时候开始在学生会做副主席,因为这一届我们主席把整个学生会的架构改革了,所以有好几个大四的副主席。我当时去做的时候主要目的是想在系里的组织里面待一段时间,找点归属感和存在感,多认识一些学弟学妹,因为前几年都只顾着忙自己的事情,没有好好在系内的组织里面干过事,大一的时候也只是在文艺组里面打了一下酱油就走了。后来这段经历在写CV和PS的时候也帮了我一把,并且也因为这段经历请求院长帮我写推荐信,从院长的角度来证明我的leadership。
四、正式申请阶段 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全过程DIY申请,因为自己对申请这个领域了解太有限了,完全DIY无疑和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差不多。找一个靠谱的留学机构虽然会多花一点钱,但是自己可以省下很多时间,把精力集中在更重要更核心的事情上,整个申请道路就清晰了,甚至是一些比较技术化的事情都可以交给机构来办。另外还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少走弯路。和爸妈商量之后,我在2011年3月(大三下)就签了GGU。后来他们的确给我很多指导,包括前期的考托、实习公司的选择和申请、推荐人的选择,以及正式申请过程中的各种指导,让我受益匪浅。所以也要感谢他们。
因为我并不要求自己在专业上有多大的造诣,所以我更看重学校的综合排名和名气,我感觉名校的光环还是很重要的,以后就希望光环能照顾我,所以专业排名对我来说属于次要考虑范围。
也因为我在学术上对自己没有要求,所以我全部申master。Ph.D对我来说会很痛苦,客观上我不够资格不是那块料所以hold不住,主观上我自己也没那个意愿。
本来我之前有想过转方向,去读社会学或者是全部都申请政策方向,完全脱离工科的魔爪。但是考虑到转方向我的相关背景又不够强大,跟本来就是那些方向的本科生PK会处于劣势,而我的主要目的就是拿到offer或AD后能够走出去,所以为了录取的几率高一点,参考了GGU的综合评估和爸妈的意见后,我还是决定主要申请工程方向。反正目的不在搞学术,只是为了名校而去,所以觉得无所谓了。
大致方向定了之后,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步骤了:选校、CV、PS、推荐信、寄材料、送成绩、网申、状态跟踪、跟小秘联系…有很多事是同时进行的。这一堆事情都集中在大四(上)完成。有的时候很是焦头烂额,CV不知道写啥,PS憋了一个上午也没憋出来几句话,推荐人一个星期都不回邮件,搞得我都急死了。反正也是一边应付大四的课程和考试一边忙申请,痛并快乐着。还好我申的是master,基本不需要套磁,要不然我又要纠结了,我最讨厌套磁了。不研究教授的paper和方向,就算硬着头皮去搭讪也不知道说啥。比较恶心的是申请Yale FE&S的MESc竟然要求给三个教授每人写一段话,我憋了好多天才憋出来…最后这个项目还是把我拒了。嗯…太学术的项目还是不适合我。现在申请结果出来了,我要做的就是好好规划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第三篇:世毕盟:2014哈佛大学博士申请总结
2014哈佛大学博士申请总结
2014年2月14号,元宵、情人双节同庆,我惊喜地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Harvard PhD Offer!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回首整个申请过程,虽然艰辛,但我乐在其中。半年之前还毫无头绪的浩大工程,如今竟然顺利地完成了;曾经认为高不可攀的梦想,拼命地努把力,也就够到了!
我最大的进步就是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了。通过这次申请经历,我基本上摆脱了拖延症,虽然我神马丁点小事都要检查千百遍的强迫症还是没有改掉o(╯□╰)o。起初我的申请一直很被动:GRE、TOEFL一拖再拖,大三了还迟迟没有确定一个合适的实验室和科研方向,简直就要面临无科研申请的尴尬境地!直到大三下,开始上大模电课,一次课间的偶然机会,陈老师热情地邀请我进入ASIC实验室,才把我拯救了!从此,我终于发现了我的兴趣和专长所在:IC Design。尽管电路方向申请的竞争很激烈,往年的申请情况都不太理想,但我没有功夫考虑这么多。我能做到的就是踏踏实实地把专业知识学好,并且我发现,只要我下功夫钻研,真的可以学得很扎实:大三大四的所有电路方面的课我都是97左右。我突然发现自己真的还是有点能力的,于是满怀激情地准备在大四之前的暑假里好好的做点儿科研。那时候我才听说,假期出国科研的经历会给申请加分不少,但那时为时已晚,什么intern项目都没有了,唉,没办法,只能在国内干了。于是,我迅速地调整好心态,鼓起干劲儿,告诉自己:我们的实验室也是很好的,跟着老师好好干,一定也会有好结果的!
我越主动地生活,生活就越主动。怀着自信、热情以及明确的目标,我和曹一童小盆友在暑假中合作完成了一个电路设计的项目,还Layout流片了:这对于电路方向的申请者来说,重要性不亚于publications。我特别感激鲁老师,不仅给了我许多宝贵的科研机会,还使我获得了无限的科研热情和主动性。鲁老师对科研的积极创新,对教学的热情,都深深地感染了我。鲁老师经常与我进行一对一的学术指导,而且有时能持续三、四个小时,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小小的本科生来说可真是受宠若惊!而且如今回想起来,这种类似答辩形式的学术指导,其实是对我之后面试的特别好的锻炼!
之后在大四上,我努力把握住一切科研机会,在高级模电课上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互动,把基础知识打牢,因为这才是我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在申请方面也是早早动手,有了踏实的科研经历,写文书的时候就挺有话说的,而且只要肯下功夫认真写,最终就能写得很满意的。套磁方面,我觉得我做得不太好,一直没有太多的学术套。但我十分幸运,第一次发套磁信,就收到了我在哈佛未来导师的回复,短短的几句话让我如沐春风。总而言之,我觉得我这一年来已经尽力了,都一年没回家了。直到1月24号,我终于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家了,不知能过个怎样的年……
谁知,回家当天,我就收到了哈佛教授的面试邀请,约在一个星期之后的大年初二。于是,这注定成为了我最奇特的一次过年:我天天干劲十足,居然在家里有比学校还高的学术效率,总结科研经历,看教授的paper……我如此认真地准备,是因为我深知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在硬件条件不突出的情况下,我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展现自己。而且,我确实做到了。大约50分钟的视频面试中,我展示了我的科研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应对了教授穷追不舍的提问,获得了教授赞许的笑容(我还发现,教授真的好帅啊!而且英语
发音特别纯正,嗓音充满磁性,与我的Chinglish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试之后,尽管已经汗流浃背几近虚脱,但我知道:成了!
这次申请经历让我在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其中,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几位推荐导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还有世毕盟(GGU),然兄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我指了一条明路,长期以来大力支持我。我还要感谢松哥,在我申请全程中在专业方面的高水平指导,给我的文书和面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指导和帮助!还有我的挚友们,迪迪、清清、于儿、睿儿、吉吉……始终给予我超越时空的关心与祝福。还有龙哥领导的飞跃团,成为了我孤独、焦虑的申请过程中巨大的支持和安慰!坚信大家都会拿到自己满意的Offer,我们还要继续携手努力,迎接精彩的未来!
最后,最最感谢我的父母,容忍我每天3+次电话的唠叨,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力量!因为有你们,我无论在哪里,都永远感受着家的温暖!
第四篇:世毕盟:2014金融工程留学申请总结
2014金融工程留学申请总结
--大陆唯一Princeton金融硕士offer哦
从师兄师姐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也写点东西回馈学弟学妹吧,申请金融或者金工硕士也绝壁是每年申请一大主力方向了。
一、背景
GPA:3.77/4,排名4/98(虽然院里面说官方排名是要金融和金融经济一起排的,但我简历以及申请的都是写的更能拿得出手一点的金融排名,目前也没啥事= =)
实习:之前有个小券商的IBD实习以及四大实习申请过程中基本都没有写,写上的是一个macro research实习,一个equity research实习,申请过程中又找了一个quant trading的实习
科研:关于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financial econometrics方面的,无paper… 推荐信:国内科研老师一封+实习老板一封+国外交换学校老师两封
考试:GRE 151+170+4,GRE Sub Math:910(98%);TOEFL:106
课外活动:若干
去向:Princeton Master in Finance
其实自己的背景也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地方,尤其是GRE还是个碍眼的存在,但 感觉申请master最主要还是要看一个portfolio吧,很多人问我什么最重要,没啥最重要的,都很重要。所以在准备的时候尽量可以把每方面都做好,要是有某一方面突出就更好了~
二、为什么出国?为什么MFE?
对于金融来说,出国并不像理工科是大势所趋,保研也是一条很好的路。所以很多同学应该会在大三下纠结是保研还是出国。总的来说,保研可能在时间上面更宽裕一些,有更多时间实习;但出国还是能够开阔视野的,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对于想找外资行工作的同学来说,出国可能会更优一些。
对于我个人来说,一直是想出国的(好吧,光华保研面试被虐根本没保上也就由不得我出不出国了……)。我主申的是MFE,申了一个MIT的MSF,普林的MFin也算是MFE导向了。至于为什么要申MFE呢,其实一开始原因很简单,单纯想出国,对经济学无爱所以不想申econ phd,申finance phd风险太高本身对做科研热情也不高,申MSF实在没啥好的学校,算下来基本就只剩下MFE了。自己对于数学和编程也不排斥,后来对于这个专业包括未来就业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感觉还挺有兴趣的,所以就继续申请啦~关于MFE的介绍,大家可以多去看看网站
三、成绩和课程
就像我之前说的,无论是金融还是金工硕士,申请的时候看的是一个组合,当然成绩还是最根本的东西。对于一个金融本科的学生来说,申请MFE第一要素就是补课程,包括数学和编程。数学课程重点有微积分、线代、概率统计、随机过程或者随机微积分、计量、时间序
列等。(在此做个广告,想申请金工,光华LCX老师的金数是肯定要去学的……)编程的话,可以学一下C++或C,还有MATLAB(。经院XSQ老师的MATLAB课应该也是很有名的……)当然还是那句话,不是说这些课你没有学就不能申金工,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没有编程基础或者数学课也没有学很多,也申到了很好的金工项目(比如哥大金工就对北大学生特别友好)。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修这些课也就是为你的申请增加砝码。
对于GPA来说,因为北大的成绩单开出来是没有GPA的概念的,只有每门课的成绩,所以要是overall GPA不是很好也没有关系,最好的是能够在一些重点课程,比如上面提的数学课编程课还有一些关键的金融课上有比较好的分数就可以了。
四、实习
实习对于商科申请来说也是重中之重。金融可能比金工更加看重一些。这里主要讲讲金工实习方面的想法。
大三一开始可能很多同学都开始申请香港大行的暑期实习。实习信息需要和同学相互沟通了解,也多想学长学姐请教请教,准备面试的书籍看看vault guide,还有ibankingfaq.com的网站等等。能够拿到这种实习当然很好,但毕竟人数有限。所以这个时候networking就会比较重要,靠师兄师姐推荐一些实习或者亲戚朋友帮忙找一找。
对于金工来说找什么样的实习比较恰当,我的感觉是big name + relevant > big name + irrelevant 略> not big name + relevant > not big name + irrelevant.这里所说的big name是指外资大行或者基金等;relevant是指金工相关的实习,比如trading,risk management, quant research等,所谓的irrelevant主要包括IBD, sales, equity research等。对于大三来说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找quant的实习还是比较难的,比较好的一般是找到big name的IBD等部门,所以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是big name的irrelevant实习好还是not big name的relevant实习好,这个就不太好说。Big name会给你的简历增色不少而且仅对于申请来说,big name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你有找到实习和找到工作的能力;而另一种实习的优点主要在于你可能会做很多相关的工作,码一些代码,了解一些交易策略,这对于后面的文书准备以及面试都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对于自身在这方面的能力也很有提高。Anyway, 如果你都有或者你是big name的relevant实习就不用多说了……
五、科研
其实科研对于申请master来说并不是必需的。我主要是和本院的一位在主攻quantitative finance方向的老师做的科研。做一些科研可以加深自己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同时也能给自己的推荐信增色不少。
六、推荐信
除了上述的一封科研老师的推荐信,申请金工是一定要有一封业界推荐信的。这个人可以不是很大的领导,但需要是了解你的人。其实在国内,实习的推荐信基本上都是自己写的,所以署名很高层的领导会显得有点假,因此最好可以是直接带着你,比较了解你的人,这样写出来会比较真实,也会有细节可以写。我还有两封推荐信来自国外,是金融衍生品和博弈论课的老师。有出国交换机会的童鞋一定要把握机会拿到推荐信,国外的推荐信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至于什么课的老师当然是相关课程会比较好。总的来说推荐信需要体现你能力的方面包括:数学,编程,金融以及业界实际操作能力。可以以这个标准来搭配自己的推荐信。
七、CV和PS
网上有很多国外学校有关简历写作的经验介绍,我准备CV时也参考不少,可以去看看NYU, Princeton等学校的resume book。
写PS前建议先注册网申,看看里面对PS的要求。每个项目的要求都不一样,所以要把握好项目的特点。PS在体现你的硬实力的同时,需要你通过举例来说明你的各方面能力,而这些例子是不能通过你的CV 成绩单反映出来的。PS需要大量反复修改,我也曾经连续一周每天晚上改到3点左右,直到你可以把你的PS倒背如流。当然,修改的过程中小伙伴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大家需要互帮互助并多多咨询师兄师姐。也非常感谢GGU的@龚晓然以及mentor@曹大海帮助我梳理思路,展现优势。
八、面试
商科申请最大特点之一也在于面试。最后能不能录取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面试。面试前需要搜集大量面经,基本上Chasedream就比较全了,实在不行百度也可以。搜集完后,需要对于问题进行整理,并对于每个问题列出提纲。剩下的工作就是不断练习,当然mock也很重要,感谢GGU帮我多次mock并提出了非常详尽的feedback,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别人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mock的感觉和平时自己练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真正面试的时候,感觉又会有所不同。当你对于面试题比较自信的时候,尝试调节面试的气氛,这个还挺奏效的,当然前提条件是你比较确定你开的玩笑或者你说的一些信息是可以引起面试官兴趣的,不然就尴尬了。可以面试前调查一下面试官的背景,面试的时候如果能感觉两个人更像是在聊天而不是面试官和面试者的话,基本上你这个面试也就拿下了。
九、一点感想
所有上述说的都是和申请很相关的东西,会显得比较功利。其实纵观整个过程,提高自身的能力还是最重要的,毕竟申请只是第一步,当然也是不能忽视的一步。
申请是个很艰苦的过程,需要随时给自己注入信心,要有一起申请的小伙伴互相打气加油。不要因为某一方面的缺失而处于忧虑或者低迷的状态,比如你没有高的GPA,或者没有好的实习,或者GRE,TOEFL考的不行,这并不代表你申不到很好的学校。你所需要做的是尽可能想办法去弥补或者找出自己的强势点并将其发扬出去。
总体来说,申请之前我的思路就比较清晰。包括master or phd,金融+金工,以及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此申请的时候方向和重点也比较明确。对于那些对自己的申请背景及实力没有明确认识,甚至没想好申master 还是phd,又或者对于该准备什么,怎么准备一无所知的学弟学妹,推荐你们看这篇文,相信会很有帮助:。
After all,一个好的申请结果绝对不是一个人的力量。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Thanks to my parents, 总是在我困难的时候成为我最坚实的后盾;感谢Andy哥,Jason哥,诗航姐,诺亚姐,诗豪哥,宸哥还有Peter哥,刘云姐,雨晴姐还有笑笑,于越,谢瑾童鞋等等等等,不厌其烦的给我解答各种疑惑以及帮我修改各种材料。Jason哥和诗航姐给我讲解的电话绝壁给了我巨大的帮助和信心!感谢我的小伙伴们,大家申请中都是互帮互助,最后都有很好的结果!最后感谢GGU,帮我梳理PS思路,帮我mock面试,最重要的是一直给我信心给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补充】隆重拜“怒收各种金工offer”微信群,拜群主 @王睿,赞成员 @沈佳颖@王昱人@郭雨阳!
最后用最喜欢的一首歌结个尾:“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
第五篇:MPPMPA方向申请信息总结(世毕盟留学)
MPPMPA方向申请信息总结
一、案例
北语国际政策 GPA第一 Columbia MPA,JHU IR, Brown MPA,Cornell MPA,Georgetown MPP;清华心理系法国巴黎政治商学院和哥大SIPA双学位录取; 北大经济学院 GPA3.51 Columbia MPA; 北航本科,三年工作经验 HKS MPA 全奖;
北大政管 MIT城市规划 Columbia MPA,Uchicago MPP,Cornell MPA
二、每年战绩汇总
2016 Fall Columbia SIPA MPA 20+;Oxford MPP 1; UChicago MPP 12;Cornell MPA 15+;2015 Fall Columbia SIPA MPA 18;Berkeley MPP 2;Uchicago MPP 11;Cornell MPA 9;Harvard HKS;
2014 Fall Columbia SIPA MPA 13;UChicago MPP 6;Cornell MPA 8; 选校tips
三、专业简介
旨在培养一批精通公共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各级政府部门及非营利性组织的领导者,能在现实中应付社会政治发展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所带来的新挑战,切实解决政府和社会各种组织中的各种问题。MPP 偏Quant;MPA偏管理
Leadership+Quantitative=MPP/MPA
MPA核心课程
公共管理 预算/财政 管理经济学 政治和法律程序 定量分析方法 职业伦理
MPP核心课程
公共政策基础 统计和数据分析 公共财政
宏观/微观经济学 政策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
哥大SIPA下面的方向:
1、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2、Energy & Environment: Global Energy Management & Policy Track/Energy & Resource Management Track/ Environmental Policy & Management Track
3、Human Rights & Humanitarian Policy: Human Rights Track/ Humanitarian Policy Track
4、International Finance & Economic Policy: International Finance Track/ Economic Policy Track
5、Inter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6、Urban Social Policy: Urban Policy Track/ Social Policy Track
工作经验:平均录取的人是3-5年,本科生也可以申请 硬件:基本G320 T100;要求更高,T108左右比较稳妥 软件:
本科直接申请,学校上清北复旦交大有优势
专业选择的话,经管稍有优势,因为会在量化课程以及实习上会比较占上风;如果是其他社科类专业的,建议补充上经济统计类的相关课程比较好,加上做相关的实习
对于申请,两大类:1.走学术路线的,本科就读社会学或者政治学,会做一些国家政策的宏观研究,这
个是最对口的;2.那种实习经历比较多的。如果是应届生申请的话,建议实习的段数多一些,3-5段会比 较好。(普遍都是有工作经验的人);环保部、基金会、国际NGO等仍是录取委员会青睐的实习经
历。需要注意的是,参加的实习项目一方面要与申请专业有一定相关度,另一方面
也最好是要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定的联系
Cornell MPA分支方向
Economic and Financial Policy Environmental Policy Government, Politics, and Policy Studies Human Rights and Social Justic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 Public and Nonprofit Managemen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frastructure Policy Social Policy
四、申请要求
1、GT高一些;
宏观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基础课程,统计软件数据处理软件-SPSS STATA SAS R;像Columbia, Chicago, Harvard几个学校在申请时除了传统的CV以外,都会要求申请者再额外提交一份quant CV,里面的内容就包括你上过的数学、统计、经济、编程类的课,这些都是policy analysis中非常看重的素质。
2、实习体现领导力,分析能力;科研和申请track相关就可。
政府部门、NGO、Consulting Firm、投行以及企业中的PR部门或者媒体都是相关程度较高的实习。关于申请人的工作经验问题,对于那些曾经在国际大型NGO,类似于Red Cross, UN, World Bank, Green Peace等等;以及在中国国家机关、部委、国企系统工作实习的同学,这些都是非常适合申请MPA 社会责任心以及沟通能力:对于做义工,志愿者是非常好的体现社会责任心以及沟通能力的方式方法。如:在奥运会、世博会这样的志愿实习的经历,红十字会、妇联这些都是简历的闪光点。扶贫教育,在边疆志愿民主建设这些都非常有利于申请。(比较看重志愿经历)
五、学校list 1.Harvard Kennedy School MPP 2.Columbia MPA(MIA)3.UChicago MPP 4.UPenn MSSP 5.JHU MPP 6.Brown MPA 7.Cornell MPA 8.Georgetown MPP 9.UC Berkeley MPP 10.CMU MSPPM 11.UCLA MPP 12.Duke MPP 13.USC MPP 14.USC MPA 15.UMich MPP 16.NYU MPA 17.Syracuse MPA 18.Princeton MPA(2年工作经验)
六、学校项目preference Harvard:leadership Columbia:communication&international background,比如海外交流,海外volunteers UChicago: academic 成绩 Berkeley: academic Cornell:绩点> UCLA: academic&professional experience NYU: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Michigan: academic或者research&professional experience
对于文科,普遍是语言好,有交换,国际经历丰富(视野广,了解不同国家的情况
七、毕业去向
MPA/MPP相比其他纯文科的专业,毕业后会有更多比例的同学去投行、咨询公司,也有很多在think tank或者政府智库做政策评估分析。那除了IEFP以外呢,就是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EPD),这个方向我感觉就是UN的预备役啦。学的内容围绕公平啊, 人权啊,消除贫困, 区域冲突,企业社会责任这种。毕业去向多为非营利组织, 政府, 国际组织等。分布比例上:最多去投行;70%
私营机构;30%非盈利组织如智库
八、具体案例
1、北大国际关系学院 GPA:3.5+ 交换经历:
Cambridge Summer School且有independent research 科研:UNFPA;挑战杯
实习:UNDP;UNICEF;自己的志愿者组织 其他活动:学生会;模联;各种志愿者活动 推荐信:本院老师;UNDP的supervisor 申请结果:
Cambridge: Mphil in Development Studies
2、北大历史系2011本科生 GPA: 3.45/4.0;
实习:银行,咨询,投资公司和基金,基本和Finance相关; 推荐信:3位老师+1位老板
Offer:MPP/MPA: Columbia,Cornell,CMU Finance: JHU
3、港大社会心理学,dual major 人力资源 GPA 3.45/4.5 T105+G157 165 推荐信: 港大老师+小学校长一封+县社保局一封(实习的两封都是纯编)实习:
1.县社保局纯编 2.小学实习纯编 3.课堂作业; Offer:
1.Columbia MPA 2.Harvard 教育 3.Stanford 教育
4、清华外文系,经济双学位 GPA: 3.45/4.0;
科研:舆情分析的SRT 深圳做女工调研 首都职工素质工程 劳工NGO实习
实习:万博宣伟公关公司和国资委新闻中心 推荐信:3位老师+1位老板
Offer:牛津 MPP(全奖);
期间完成了两篇几万字的关于国企改革的论文,也发表了一篇关于南北车合并的政策评论。牛津的MPP项目很注重governance
5、北大 Econ 有发表 GPA 3.38+ 托福 107,口语24 GRE 153 168 3.0 Cam exchange;
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Chin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udy,Academy of Macroeconomic Research, NDRC,Baker Tilly Chin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咨询智库调研
录取Chicago MPP ;Cornell MPA;USC MPA;UW MPA;CMU MS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