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国出口退税的税制竞争力的探讨
我国政府自2008年至今,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宏观调控措施,以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保持我国经济增长。其中,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国家相继5次调高出口退税率。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4月1日起,再度提高纺织服装、轻工、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和电子信息产品6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使得出口退税这
项重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再次备受瞩目。
在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时,出口退税作为刺激出口的政策工具曾被成功地使用过。那么面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再次重拳出击的出口退税政策是否能像10年前一样为促出口、保增长再立新功呢?
一、金融危机下的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分析
(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出口退税政策之比较。
1.共同点。
第一,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目标是一样的,即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通过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来促进我国产品出口,保持经济增长。
第二,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手段是一样的,即通过多次小幅提高部分商品的退税率来促进出口增长,其中劳动密集型商品是重点。1998年~1999年,国家先后8次分批小幅提高退税率,形成了17%、15%、13%和5%四档出口退税率,综合出口退税率达到15.11%。以纺织品服装为例,在上一次调整中,1998年1月出口退税率被上调至11%,1999年1月退税率被上调至13%,1999年7月被上调至15%。在本轮调整中,非常类似地,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2008年8月被上调至13%,2008年11月被上调至14%,2009年2月被上调至15%。
2.不同点。
第一,两次金融危机本身存在较大差异。其一,危机的波及面不同。1997年金融危机主要波及东南亚国家,而本轮金融危机截至目前,除了波及美国和欧洲这些发达国家,还在向新兴市场经济体蔓延。其二,危机的性质不同。199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集中在汇率和货币领域,仅是一次金融危机。而本轮金融危机不仅冲击了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还通过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部门蔓延,极有可能演化成经济危机。其三,对全球贸易体系的冲击程度不同。1997年金融危机冲击的是东南亚国家,它们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只有6%,没有导致全球贸易的停止增长。而此轮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心是美国和欧洲,它们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总和超过50%,其进口的萎缩差不多等于全球贸易的萎缩。
第二,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冲击力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危机冲击国与我国的贸易关系不同。1997年金融危机主要冲击东盟国家,它们占我国出口的份额有限,且大多对我国持有贸易顺差,因此它们发生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贸易收支影响不大。而本轮金融危机主要冲击美国和欧盟国家,它们却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和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它们进口的萎缩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和贸易收支。
第三,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1997年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东南亚国家的出口结构与我国类似,是我国在欧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当年我国出口产品的压力主要来自这些国家货币贬值形成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优势,或者说是由于人民币不贬值形成的我国出口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竞争劣势。我国提高出口退税率正好抵消了这种劣势,因此当时提高出口退税率是非常有效的。1999年在连续8个月累计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实现了全年同比增长6.1%。这一政策的时滞影响还带动了2000年出口增长27.8%、2002年出口增长22.4%。而本轮金融危机直接冲击了我国最大的两个出口市场。它们进口需求的萎缩导致了我国出口的萎缩。可见,我国产品的出口价格并非影响出口量的主要问题,这轮出口退税调整政策促进出口的效果可能无法与10年前相提并论。
(二)现行出口退税政策的税制竞争力评析。
出口退税作为一种中性的基本贸易制度,在许多国家基本是“应退尽退”,以体现其中性原则。我国则例外。基于我国不同时期的外贸形势、财政负担能力和产业调控政策的多方考虑,出口退税被政府作为一项政策工具频繁地调整使用,带有鲜明的非中性色彩。诚然,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负面效应也不可低估。尤其是在此次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下,出口退税政策更应该谨慎行事。
一方面,从短期看,虽然能以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为代价换来出口产品价格的下降,刺激出口。但如前文所析,这种作用非常有限。而且在外部需求普遍疲软的形势下,对那些我国已经占有较大国际市场份额的商品实行降价竞销,只能是将部分利益输送给进口方。因为当出口退税率提高后,外国进口商会对我们的出口产品进行压价,在“博弈
”后拿走相当部分的退税利润。也就是说,出口退税不一定能扩大外部需求。
2004年改革出口退税机制后,这种情况明显改观。但到2008年,政府迫于纺织服装类等出口企业亏损、影响就业的压力,又重新不断调高退税率。保出口、保增长的短期政策行为,是否扭曲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延缓了市场选择的进程?是否迟滞我国产业升级的步伐、是
否不利于纠正国际收支失衡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另一方面,一项制度应该基本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才谈得上竞争力问题。而我国的出口退税多年来欠缺可持续性,税法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出口退税政策是税制的组成部分。政府怎么征税,征多少税,应尽可能让纳税人能够预期。出口退税政策的频繁变动给出口企业带来了经营上的政策风险,使他们无法形成合理的政策预期,干扰了企业决策,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甚至助长了某些企业等靠退税来谋生存的惰性。如果出口退税不能促进出口企业竞争力的切实提高,那么出口退税本身的税制竞争力就要打折扣。
二、进一步提高我国出口退税的税制竞争力的建议
在目前的金融危机形势下,为增强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应该以提高税制竞争力为导向,在对出口退税的目标进行再定位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起科学发展的出口退税制度。科学发展的出口退税制度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要素:
一是相对稳定性。在全球化视角下,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我国应将出口退税作为消除双重征税的中性的贸易制度来对待,而不是作为经常调节出口的政策工具来使用。尽管绝对中性的出口退税还不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因为出于产业调整、出口结构调整的需要,还需要实施一定程度的“差别退税”来促使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但也不应让退税率随着出口形势的变化而经常性地相机变化,而应尽快形成相对稳定的退税机制。
二是逐渐偏中性。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被政府赋予了太多期望,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中,出口退税至少在为三大目标服务,同时还肩负产业调控的任务,可谓任务繁重。应该逐渐给出口退税“减负”,去掉它目前所承担的过多角色,将这些功能分解给其他政策工具来实现。比如对“两高一资”等限制出口的产品可以继续征收出口关税。
第二篇:出口退税(推荐)
核销单的申领资料:1.介绍信。2.申请书。3.外销合同。4.操作员卡。(第一次申领需要,第二次仅需写一份申请书即可)(去外汇管理局申领核销单的前提是在中国电子口岸先网上申请,申领成功后,去外管局领取纸质核销单。领完核销单进入出口收汇/口岸备案中进行口岸备案,备案成功后去海关报关,货物出口海关打印出报关单后进入出口收汇/企业交单中输入核销单号码查找出该核销单及对应的报关单,然后进行交单,交单成功后5天左右去外管局核销,交单同时也可以进入出口退税/数据报送中做报送,报送成功后5天左右可以去国税办退税。)
核销单网上备案:在货物报关前,需在网上进行电子备案,即出口口岸的备案。这是一般出口在电子口岸基本的操作流程。
外汇管理局核销
去外管局核销之前需做的事情:首先要进入电子口岸的出口收汇栏,将核销单号进行企业交单。(电子口岸---出口收汇----企业交单----交单)
需要向外管局提供的资料1)核销登记表(从外管局领取,需加盖我公司公章)。2)核销单.3)报关单(核销联)4)银行水单(核销联)。(银行水单领取步骤:A.银行通知我公司水单已到。B.领取水单。C.水单申报,一般情况下,在水单拿来后,3天内进行申报,即进入“国际收支系统”,制作、传输、向中行申报。
出口退税(90天内必须申报,逾期不予申报退税)
去办理出口退税之前需做的事情:首先要进入电子口岸的出口退税栏,将报关单预录入单号进行报送。(电子口岸---出口退税----数据报送----查询报送---报送)进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需要提供的资料如下:先到国税局领装订封面,然后将需要的下列资料按顺序装订好: A.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B.已盖有核销单,办完核销手续的出口收汇核销单。C.已认证的增值税发票。D.出口发票 供国税局查询的资料如下:A.内购合同。B.明细单。C.出口货物装货单。D.运输单据
第三篇: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目 录
内容摘要„„„„„„„„„„„„„„„„„„„„„„„„„„„„„„„(1)
一、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2)
二、我国出口退税不断调整的的原因„„„„„„„„„„„„„„„„„„„(2)
1、贸易顺差激增,贸易不平衡压力增大 „„„„„„„„„„„„„„„(3)
2、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考验 „„„„„(3)
3、出口退税因出口结构不合理而影响其效益 „„„„„„„„„„„„„(3)
4、国家通过出口退税给予企业的补贴过高,不利于企业平等参与国际竞争(3)
三、我国出口退税调整的内容„„„„„„„„„„„„„„„„„„„„„„(4)
四、我国出口退税的变化对对外贸易的影响„„„„„„„„„„„„„„„„(7)
1、缓解贸易失衡 „„„„„„„„„„„„„„„„„„„„„„„„„(7)
2、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8)
3、出口退税对外贸出口方式的影响 „„„„„„„„„„„„„„„„„(9)
4、促进外贸体制改革,发展出口代理制度及自营出口制度 „„„„„„„(9)
五、应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措施„„„„„„„„„„„„„„„„„„„„(9)
1、取消出口退税产品应对策略 „„„„„„„„„„„„„„„„„„„(9)
2、降低出口退税产品应对策略„„„„„„„„„„„„„„„„„„„(10)
3、提高出口退税产品应对策略„„„„„„„„„„„„„„„„„„„(10)Abstract„„„„„„„„„„„„„„„„„„„„„„„„„„„„„„(11)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李艳妮
指导老师:卢平
内容摘要:一个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动力之一。出口退税作为一项公平、效率与中性原则的出口激励制度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理想的出口退税制度很难达到。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对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外贸规模、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出口退税政策也从在这一定的问题,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出口退税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有利于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解国家财政的压力,有利于促进外贸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出口退税
对外贸易
出口商品结构
加入WTO以来,我国外贸顺差以年均55.4%的速度持续扩张,贸易顺差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显著特征和关注焦点。为抑制出口过快增长,平衡贸易顺差,2004年以来我国多次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成为现阶段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之一。
一.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退税是指当商品出口时,将该商品在国内负担的间接税予以退还的制度。实施出口退税制度的目的是使得出口货物以不含国内间接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对跨国流动货物重复征收国内税,促进出口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退税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税收政策制度,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出口退税制度并不是单纯的国内税制度,而是一种涉外税制度。另一方面,出口退税制度是一国税收制度的重要方面,制度的设计和政策的调整对一国外贸发展、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及财政收支状况等具有重要影响。
1985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关于批转财政部〈关于对进出口产品征、退产品税或增值税的规定〉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1994年1月1日起,随着国家税制的改革,我国改革了已有退还产品税、增值税、消费税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建立了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
二、我国出口退税不断调整的的原因
1、贸易顺差激增,贸易不平衡压力增大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从1994年开始几乎每年实现顺差,进入 2005年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大幅激增,突破1000亿美元,而2006年贸易顺差已达到1774.7亿美元,贸易不平衡压力不断增大。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持续增长使得我国的2006年的外贸依存度已达到65%(按美元兑人民币1︰7.8汇率计算),顺差占GDP的比重达到6.2%。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外贸顺差的过快增长,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2006年10月,商务部公布了《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该《纲要》是我国商务领域的第一个中长期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十一五”期间商务领域六大发展目标指出:2010年,进出口调控目标为2.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进出口实现基本平衡。可见,“十一五”时期,在结构导向上将从重视出口创汇向进出口均衡发展、实现贸易平衡转变。
2、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考验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从2006年能源消耗增长情况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情况看,形势并不乐观。与经济高增长相伴随的是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而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大量增加,加剧了国内能源、原材料、运输紧张的矛盾和资源环境压力。
3、出口退税因出口结构不合理而影响其效益
出口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出口主体不合理,2005年数据显示,外资企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8%,国有企业仅占22%,外资企业已成为我国出口的主体,大部分退税资金也流入外资企业手中,这种不平衡容易导致内外贸易失衡和国际贸易摩擦。二是贸易方式不合理,2006年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为47.2%,一般贸易所占的比例为42.6%,加工贸易已成为第一大贸易方式,但加工贸易多是初级加工,会加剧我国资源和能源供应的压力,还会使我国长期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底端。三是出口产品总体结构水平较低,附加值不高,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还占到60%以上。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或自然资源密集的初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低附加值产品在出口产品中占了较大的比例。这种结构虽然使我国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利益,但它却使我国低水平的产业结构得以强化,不利于产业的升级替换。而且,初级产品生产也正日益遭遇收益递减的困境,部分企业主要是依靠出口退税额来获取利润,维持生存。虽然这种低水平的出口产品结构能带来较多就业机会,但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是较低的。
4、国家通过出口退税给予企业的补贴过高,不利于企业平等参与国际竞争
1985年我国开始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曾经对鼓励外贸出口,扩大创汇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照此政策,出口企业可将出口退税打入成本,依靠价格的竞争力扩大出口。可是近年来,退税给某些企业的补贴太高,使得有些企业长期靠国家的退税款来维持生计,而不重视自己的产品质量,盲目出口,竞相压价。争夺市场的事时有发生,使得一些有相当实力的国有大型企业业务量不足,又不能及时得到退税补贴,从而降低了国际竞争的能力。
三、我国出口退税调整的内容
出口退税制度是一项出口税收激励机制,是一个国家退还出口产品在国内生产、流通、出口环节已缴纳的间接税的税收制度。我国自1985年起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1988年明确了“征多少退多少,不征不退和彻底退税”原则。1994年以来,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大幅调整。主要内容如下:
1、为了解决中央财政压力,1995年和1996年进行了第一次大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由原来的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调整为3%、6%和9%三档。
2、1998年为促进出口进行了第二次调整,提高了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至5%、13%、15%、17%四档。此后,外贸出口连续三年大幅度、超计划增长带来了财政拖欠退税款的问题。3、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的重大结构性调整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背景下作出的,目的在于保护国内的资源,鼓励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将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置于国际资源的配置环境中。
为进一步促进外贸体制改革,保持外贸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于2003年10月13日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政策的决定,对现行出口退税政策进行改革。此次出口退税政策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退税率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退税率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为17%、13%、11%、8%、5%五档,自2004年1月1日起实行。按现行出口结构,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将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
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
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具体办法是: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与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别负担。
结合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通过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等,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外贸出口代理制,降低出口成本,进一步提升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结合出口退税率的调整,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整体效益。
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对截至2003年年底累计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和按增值税分享体制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其中,对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开始采取全额贴息等办法予以解决。4、2005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自2004年起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一年多,进展总体顺利,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全部还清了历年累计拖欠的出口退税款,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机制,调动了企业出口积极性,优化了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了外贸出口快速增长。但是,新机制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地区负担不均衡,部分地区负担较重,个别地方甚至限制外购产品出口、限制引进出口型外资项目等。为此,国务院决定,在坚持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前提下完善现有机制,并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
(1)、调整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分担比例。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税基数不变,超基数部分中央与地方按照92.5%:7.5%的比例共同负担。
(2)、规范地方出口退税分担办法。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省以下出口退税分担办法,但不得将出口退税负担分解到乡镇和企业;不得采取限制外购产品出口等干预外贸正常发展的措施。所属市县出口退税负担不均衡等问题,由省级财政统筹解决。
(3)、改进出口退税退库方式。出口退税改由中央统一退库,相应取消中央对地方的出口退税基数返还,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5、2006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为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于2006年9月15日起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属结构性调整。
我国取消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涉及商品包括进出口税则第253章除盐、水泥以外的所有非金属类矿产品。此外,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降低。
此次调整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包括将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7%;将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的出口退税率由5%或11%提高到13%。
同时明确,将以前已经取消出口退税以及这次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
对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的商品进口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6、2007年出口退税调整
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税率。这次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7、2008年出口退税微调
2008年8月1日第六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取消红松子仁、部分农药产品、部分有机胂产品、紫杉醇及其制品、松香、白银、零号锌、部分涂料产品、部分电池产品、碳素阳极的出口退税。对涉及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凡企业在2008年8月1日之前已经签定出口合同且价格不能更改的,出口企业可在2008年8月15日之前持合同文本到当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登记备案。经备案的出口合同,凡在2009年1月1日之前报关出口的,准予按调整前的退税率执行。逾期未能备案的以及2008年12月31日以后报关出口的,一律按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执行。
经过2004年重大调整和近几年的微调后,出口退税率结构由原17%、13%、11%、8%和5%五档调整为17%、13%、11%、9%和5%五档。在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下,我国出口商品退税率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体现了国家欲通过退税率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的意图。
8、第七次调整就是将从2008年11月1日实施的上调出口退税率政策
此次调整涉及3486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二是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届时,中国的出口退税率将分为5%、9%、11%、13%、14%和17%六档。
9、2008年12月1日起执行了第八次调整的政策
涉及提高退税率的商品范围有:(1)将部分橡胶制品、林产品的退税率由5%提高到9%。(2)将部分模具、玻璃器皿的退税率由 5%提高到11%。(3)将部分水产品的退税率由5%提高到13%。(4)将箱包、鞋、帽、伞、家 具、寝具、灯具、钟表等商品的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5)将部分化工产品、石材、有色金属加工材等商品的退税率分别由5%、9%提高到11%、13%。(6)将部分机电产品的退税率分别由9%提高到11%,11%提高到13%,13%提高到14%。
10、2009年1月1日起执行了第九次调整的政策,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
具体规定如下:(1)将航空惯性导航仪、陀螺仪、离子射线检测仪、核反应堆、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14%提高到17%。(2)将摩托车、缝纫机、电导体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1%、13%提高到14%。
11、2009年2月1日起执行了第十次调整的政策,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 12、2009年4月1日起执行了第十一次调整的政策,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具体明确如下:(1)CRT彩电、部分电视机零件、光缆、不间断供电电源(UPS)、有衬背的精炼铜制印刷电路用覆铜板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2)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3)将六氟铝酸钠等化工制品、香水等香化洗涤、聚氯乙烯等塑料、部分橡胶及其制品、毛皮衣服等皮革制品、信封等纸制品、日用陶瓷、显像管玻壳等玻璃制品、精密焊钢管等钢材、单晶硅片、直径大于等于30cm的单晶硅棒、铝型材等有色金属材、部分凿岩工具、金属家具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4)将甲醇、部分塑料及其制品、木制相框等木制品、车辆后视镜等玻璃制品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5)将碳酸钠等化工制品、建筑陶瓷、卫生陶瓷、锁具等小五金、铜板带材、部分搪瓷制品、部分钢铁制品、仿真首饰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6)将商品次氯酸钙及其他钙的次氯酸盐、硫酸锌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5%。
2009年4月1日,国家正式发文,中国纺织企业出口退税从原来的15%上调至16%,希望借此推动纺织企业的复苏。
2010年6月22日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财税[2010]57号):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下列商品的出口退税: 1.部分钢材;
2.部分有色金属加工材; 3.银粉; 4.酒精、玉米淀粉; 5.部分农药、医药、化工产品;
6.部分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玻璃及制品。
四、我国出口退税的变化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1、缓解贸易失衡
贸易顺差的加大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目前存在的一个重大的问题,也是增加国际间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作为经济杠杆的汇率和出口退税,对进出口贸易具有直接调节作用。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在4%以上,但贸易顺差依然高居不下。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无疑对进出口贸易的调节会更直接、更有效。这次税率下调和取消退税产品在出口中权重并不大,而权重更大的高科技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却将由此得到激活。新出台的出口退税政策,目的是要推动对外贸易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对缓解贸易失衡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于出口退税率随出口货物加工深度的增加而提
高,因此通过对出口退税率的调节可以带动一个国家商品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
(1)改善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体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减少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的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引导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关联度较大的产品出口。从短期来看,对一些资源性产品、棉机织物品等出口产生一定消极作用,但从长期看,有利于调整我国资源性产品的出口结构,提升棉纺织品、服装及一般机电产品的非价格因素的竞争力,鼓励高科技含量产品出口优势。
出口退税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的产品确定不同的出口退税率,来影响出口商品的成本,进而影响出口商的预期利润,来改变各出口商品在贸易总体中的比例关系。
2003年以来出口退税率变化,体现了对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信号。如对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使用17的退税率;对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维持了13的退税率;对有较大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纺织、服装、鞋帽降低了出口退税率;取消或了部分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而且实现贸易顺差205.4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比重的28.6%;而轻纺类产品和矿业等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出口结构调整明显。2007年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部分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势放缓。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011.7亿美元,增长27.6,占当年出口总值的57.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3003.4亿美元,增长32;机械及设备出口2286亿美元,增长22.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478.3亿美元,增长23.6。
(2)出口退税对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出口退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现在对不同的产业确定不同的出口退税率时,对这些产品相关产业的影响。国家对附加值含量不同的产品实行高低不同的退税率,发挥“税收诱因”效应,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一般而言,产品的加工程度越深,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退税对其出口的鼓励效果就越显著。由于各地区出口占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一样,不同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差别,以及出口退税的政策倾斜等,也会影响到地区经济的结构。
另外,出口退税效应在提高进出口产品档次上也有所体现。2003年我国直接办理增值税、消费税退库额增长92%,占全部退税总额的70%,主要集中在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方面,推动2003年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44.8%。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在2003年超过2000亿美元的基础上净增973亿美元,超过3000亿美元,并首次实现贸易顺差。2006年的出口退税调整提高了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生物医药以及一些高科技产品出口退税率。而在出口商
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已占主导地位,200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5494.4亿美元,增长28.8%,比2006年我国总体出口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占2006年出口总值的56.7%,比2005年提高0.7个百分点。
3、出口退税对外贸出口方式的影响
出口退税的调整,对拥有自主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影响较小,对依靠外贸流通公司出口的企业影响较大。对拥有自主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而言,降低的退税可通过努力共同消化在生产、流通、出口等各个环节,从而较为健康地化解负面影响。但对外贸流通公司而言,基本上只能靠压下一级来消化,这对企业生产冲击较大,极易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不正当经营等行为发生。同时,让地方政府负担部分退税款的机制也使外贸体制改革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这两方面形成的合力将积极引导外贸体制的发展,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户或委托出口步伐。这既可降低出口成本,充分调动企业走进国际市场的积极性,提升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可以缓解收购出口带给沿海省份的退税压力,缓解生产地和出口地之间的矛盾。
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加剧了出口企业竞争的格局,优质企业会更有市场竞争力。退税率降低直接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减少了企业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部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企业的获利空间减小将使一些中小型出口企业被迫出局。2006年调低或取消“两高一资”产品和附加值低、出口量大、容易引发国际贸易纠纷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4、促进外贸体制改革,发展出口代理制度及自营出口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经营实行收购制,外贸经营权是一种垄断权,只有各种级别的国有进出口公司享有。产品要出口,除了通过外贸公司,别无选择,形成了外贸公司自找客户,以自己的名义与外商签订合同,再向生产企业订货的特殊收购制模式。改革开放以后,外贸经营权演变为特许权,只要符合条件,经申请获得批准的企业或其他机构都可以取得外贸经营权。
五、应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措施
1、取消出口退税产品应对策略
取消的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对出口相关资源密集型产品的企业,无疑是一个很大打击。增加资源产品成本不是政策调整的最终目的,国家政策的最终导向应是节能降耗。面对新的退税政策,建议其采用如下方法应对:一是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注重资源型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努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努力降低能耗和损耗;四是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地、适时地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经营;五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本运营,把企业做好、做大、做强,取得规模效应。
2、降低出口退税产品应对策略
原料性产品和传统工业产品出口退税税率的的下调,产品和税率不尽相同。出口退税率下调,对我国纺织、钢铁等产品出口影响是很大的。2006年对原料性产品和传统工业产品出口出口退税下调重点是抑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出口产品快速增长,意味着它将不再是我国出口的主导产品,但这并不是说它将失去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只是出口换汇成本略有上升而已,通过正确的应对策略完全可以消化或减少成本略增的负面效应。具体如下:一要稳定并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品位;二要重视技术改造和创新,加强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努力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三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逐步实现自主品牌出口;四要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五要坚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有条件的企业还应积极地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办厂,进行国际资本运作,取得资本收益的最大化。
3、提高出口退税产品应对策略
对于出口退税受惠最大的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生物医药产品等,出口退税率由 13%提高到17%。以机械行业为例,不但直接享受4%出口退税率提高的好处,还可以获得钢铁业因出口退税率降低而转入国内市场,会进一步降低国内钢材的价格带来的好处。上调出口退税税率的还有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出口退税率由5%或11%提高到13%。出口退税税率上调的产品,大多属于国家鼓励鼓励和扶植的出口产品。面对利好,这类企业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以人为本,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二是以创新为灵魂,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三是以客户为中心,建立高效能国际营销队伍,拓展国际市场渠道和区域;四是以服务为重点,加强对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五是以品牌为核心,塑造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努力提升其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出口退税作为实现公平竞争的国际惯例,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加快我国产业升级的步伐,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缓解国家财政赤字的压力。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另一方面,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调整对我国对外贸易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趋利避害,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既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曙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新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杨振清.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刘兵权.超额外汇储备、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J ].国际贸易问题,2008.[7]
4、邱玲,出口退税对外贸出口影响的分析[N].广西财经学院报2006
5、中国调整商品出口退税政策将促进出口商品结构升级 http://www.xiexiebang.com 新华网
6、靳东升:2010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可能性不大 http://www.xiexiebang.com 新浪财经
注:杂志J,著作M,报纸N
Our export drawback policy changes on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trade Abstract:A country's exit drawback policy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of the power.Exit drawback as a fair, efficient and neutral principles export incentive system is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dopted, but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restricting, ideal exit drawback system is difficult to achieve.Our country since 1985 implement exit drawback policy, exit drawback policy implementation,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our export products,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trade scale, promote the growth of China's export trade play an important role.But as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size of the export drawback policy, from in the certain problem, go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so we have to exit drawback policy to adjust accordingly.Export drawback policy reform be helpful for adjusting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lleviate national finance pressure, to promote foreign trade and sustained, rapid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 : Exit drawback Foreign trade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第四篇:浅析出口退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
出口退税作为一种政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税收学概念,它既不完全从属于国家税收范畴,也不完全从属于国际税收范畴。它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跨国经济贸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作为一种涉外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质出现,后来为各国所认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惯例。本文通过对微观经济视角下的出口退税和宏观经济视角下的出口退税的分析,结合近期我国的出口退税的政策,简要分析了出口退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字
出口退税 宏观经济 微观经济 中国企业
第 1 页
目录
一、现行出口退税的基本涵义..........................................3
二、出口退税理论的历史渊源..........................................3
三、微观经济视角下的出口退税........................................3
(一)出口退税对企业生产规模的影响...................................3
(二)出口退税对企业生产结构的影响...................................4
四、宏观经济视角下的出口退税.........................................4
(一)出口退税对GDP的影响...........................................4
(二)出口退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4
(三)出口退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5
(四)出口退税对汇率的影响..........................................5
五、出口退税率变动对出口企业的不利影响..............................5
(一)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决策........................................5(二)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调整.........................................6
(三)引起贸易摩擦的加剧............................................6
六、变革中的出口退税................................................6
(一)放宽边境贸易出口退税政策......................................6
(二)代理出口货物视同内销的税收管理................................6
(三)退税申报和审核系统升级........................................6
(四)出口退税无需外汇核销..........................................7 参考文献............................................................7
第 2 页
浅析出口退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现行出口退税的基本涵义
出口退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种税收管理制度。
一国对出口货物退税,不完全是在税收上为实现鼓励出口目的而实施的一项优惠措施,而是流转税税制的内在要求和流转税跨国课征表现形式。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国对于出口的一项优惠措施,最初的目的在于鼓励出口,但在发展演变当中,由于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目标的需要,出口退税政策又成为一种国家对于出口结构的导向性调节工具。
二、出口退税理论的历史渊源
出口退税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商业资本起了极为突出的作用。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国家政策的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政治经济学体系分为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以后,人们沿用斯密的这一术语)出现了。
重商主义重要代表托马斯·孟就提出对“输出国外商品免税,转口贸易轻税,消费品进口课以重税”的主张。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指出“设立出口退税最初目的大概是鼓励运输贸易。[1] 资本主义早期的出口退税政策都是从有利于自由贸易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
二战结束后,出口退税制度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实施。
随着世界经济的和国际贸易的大发展,确立统一的商品课税原则以避免出口商品重复征
第 3 页
税和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现代出口退税策的主要目标,因此出口退税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
三、微观经济视角下的出口退税
个国政府对企业出口产品实行退税,降低了出口产品的成本,从而改变了该企业产品生产规模和结构。
(一)出口退税对企业生产规模的影响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出口产品的终极目标。
经济学原理表明,出口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出口产品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出口企业将达不到利益最大化,出口企业可能不再生产产品。
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降低了出口产品的成本,拉大了企业原来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距离,因此,理性企业将就会生产更多的产品,以获取更多的利润,随着出口产品的供给增加,价格就会下降,也就是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将下降,最终下降到与边际成本持平,达到利润最大化。
而且,出口退税率越高,企业的出口成本就越低,出口退税对出口产品的生产规模刺激作用就越大。
(二)出口退税对企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陆续调整了一系列出口产品的退税率,提高、降低或者取消退税率兼而有之。
这种退税率的调整会改变企业产品的产量结构。
当国家改变某些产品的退税率时,会使该产品的边际成本发生变化。
在不改变投资规模的前提下,企业在既定投入的生产要素下,将会对生产结构进行调整,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这一调整客观上改变了了企业原有产品的产量结构。
实际上,出口退税对企业产量规模与产品结构的影响对一些企业来说,短期内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现代企业的建立和生产设备的投资、员工技术的培训、营销体系的建立、上下游企业的链条都是密不可分的,这都需要大量的先期投资,先期投资构成了企业的沉淀成本。
沉淀成本的一旦付出,只要出口产品价格足以弥补产品的可变成本,出口企业会保持稳定,不会轻易退出本行业而转入到新的生产领域。
因此,在短期内,退税率的变动与调整只能影响到企业的利润,不能对企业进入与退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四、宏观经济视角下的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目前已成为国家宏观经济重要的调节手段,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出口退税对GDP的影响
第 4 页
出口退税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引起的微观企业产品成本变动进而引起出口数量的变动,最终传导到宏观经济总量变动。
我们知道,在开放的由居民、企业、本国政府、外国组成的四部门经济社会中,GDP的构成从支出的角度来看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出口与进口之差)的总和,如果一国政府提高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尽管减少了一部分财政收入(出口退税是财政收入的减项),但可以直接降低企业出口产品成本,使外国相似品产品或替代品变得相对昂贵,从而提高了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扩大了国外市场对本国产品的需求量。
在净出口为正数即贸易顺差的情况下,净出口的贸易总额增加,这种贸易总额的增加会带动GDP以“贸易乘数”[1/(1-в+г)] 倍增加,其中в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的比率;г代表边际进口倾向,即每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进口部分的比率。
(二)出口退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政府对不同产品确定不同的出口退税率或者进行出口退税率调整,直接作用于微观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成本变动所带来的盈利性差异将引导资源配置和相关产业产出结构进行调整。
从长期看,最终会使本国的贸易结构发生变化。
另外,依据贸易乘数原理,出口贸易的发展将带动GDP总量的增加,从而带动进出口贸易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将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
因此,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政府可以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改变本国的贸易结构,也可以借助外贸结构的变化来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
(三)出口退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对出口产品退税表面上看直接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从在整个宏观经济体系来看,出口退税会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
按照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消费地课税原则,在出口产品退税的同时,要对本国进口产品进行征税。
在贸易平衡的条件下,进口征税收入基本可以弥补出口退税支出。
实现以进养出的良性循环。
在净贸易顺差的前提下,出口能带动GDP总量以“贸易乘数”倍增加,随着GDP总量的增加,作为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税收也会相应增加。
经济本身的发展,又会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四)出口退税对汇率的影响
名义汇率是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它是官方公布的,没有剔出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
在我国,它通常表现为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
实际汇率是剔出物价变动影响后本国和外国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
第 5 页
在纸币制度下,各国都会发生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因此也会有所下降,由此造成的货币对内贬值应该反映在货币对外价值即汇率上,但是现实中的汇率变化与国内通货膨胀往往是脱离的,名义汇率便是没有消除过去一段时期两种货币通货膨胀差异的汇率。
短期内,名义汇率与货币供给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本国发生通货膨胀,且高于外国通货膨胀率,则本国出口商品成本增大,竞争力下降,本国货币实际上升值,实际汇率下降。
反之,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低于外国通货膨胀率,意味着本国出口商品成本降低,竞争力上升,本国货币实际上贬值,实际汇率上升。
在长期,国内的通货膨胀将会影响名义汇率,使名义汇率发生改变,这种变动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短期内,在名义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相对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出口退税率的变动改变了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实际上改变了本国的实际汇率,起到了汇率变动的效应。
例如,出口退税率提高,降低了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出口企业的产品竞争能力增强,本币实际上贬值,实际汇率上升。
反之,出口退税率降低,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出口企业的产品竞争能力下降,本币实际上升值,实际汇率下降。
五、出口退税率变动对出口企业的不利影响
出口退税率变化对出口额的影响是直接的,但这种将出口退税调整作为奖励或限制出口的临时政策工具并不可取。对出口企业有诸多不利的影响。
(一)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决策。
多年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反复调整,类似有保有压的操作。这给企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2]
下调出口退税率,是国家借此控制低附加值产业出口,鼓励企业升级;上调的理由,则是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外订单减少,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增大。按照静态测算,出口退税率上调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将企业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1%直接转为利润。问题在于,退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就会导致一批企业成本上升订单减少、产能下降甚至倒闭。一年之后退税率掉头向上调整,近期更是调整频繁,但是企业主动放弃的订单不会得到,企业就不能马上复产。
(二)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调整。
鼓励企业转型、追求低消耗、高附加值,是产业政策调整的主调。近年来生产要素成本提高,人民币持续小幅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企业的竞争力;由于价格弹性较低,企业不能提价来转嫁成本,盈利空间日渐缩小,出口也出现明显下降。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些企业开始调整产品结构,逐步转向附加价值较高的领域。然而,出口退税率回调所映射的效果是直接而迅速的,出口利润增厚将有效带动整个行业激发高效产能。2008年5个月内四次调整出口退税率,先后受惠行业包括纺织、服装、模具、箱包、机电产品等。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述调整的商品2008年共出口2 484.8亿美元,增长9.6%,占当年中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3.1%,环比增长4.1%。纺织、服装出口表现好于总体出口 [3]。
(三)引起贸易摩擦的加剧。
第 6 页
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使得出口商品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而其价格优势可能加剧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与过去不同的是,以往对中国的指控主要集中在倾销上,而现在纷纷指控中国的出口补贴。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仅2009年涉及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案就超百起,涉案金额约120亿美元 [4],不仅美国和欧盟,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拿起贸易保护主义的武器来对付中国。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需要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转变,因此减少对外贸的依靠没有关系,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依然来自内需(消费和投资),并不是出口主导型经济体。虽然继续扩大内需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不可轻视外贸。过去三年的事实证明,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必须以内需外需均衡增长为前提。如果外贸掉下来,整个内需增长都要收到影响。[5]
六、变革中的出口退税
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贸易摩擦升级、人民不的升值的压力加大等等,众多的因素交织让外贸型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很大的冲击。对此,积极发挥出口退税政策经济杠杆作用,适时进行动态和结构行调整,成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放宽边境贸易出口退税政策
自2010年3月1日起,出口企业以一般贸易或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从海关实施监管的边境进出口口岸出口至接壤毗邻国家的货物,采取银行转账人民币结算方式的,可享受应退税额全额出口退税政策。同事,新政策还规定对去确有困难的不能提供结算银行转账人民币入账单的边境贸易,可凭签注“人民币核销”字样的收汇核销单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放宽了企业限定范围。[6]
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已扩大至全国范围。
(二)代理出口货物视同内销的税收管理
自2011年3月1日起,对受托方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开具《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的,如果主观税务机关通过函调,证实委托方企业已按视同内销的货物计提增值税核销项税额或申报缴纳增值税的,对受委托方不再进行征税。[7]
否则,还行比照原政策对受委托方企业按视同内销货物征税。
(三)退税申报和审核系统升级
自2011年9月1日起,原出口退税申报和审核系统升级为生产企业v9.0版、外贸企业V11.0版、小规模纳税人V3.0版和审核系统V9.20版,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实现系统之间定向传递,数据资源共享,使报关单数据零距离应用到出口退税申报中。[8]
此规定给出口企业带来三大好处:一是减负,从电子口岸下载报关单电子信息进行采集,并生成出口退税申报明细数据,减少了人工录入报关单数据的工作量;二是保质,下载的报关单信息能够保证出口退税数据的质量,并且数据比较安全,不会出现遗漏报关单未申报的情况;三排疑,由下载的报关单号码为18位号码,解决了9位编号出现重复的问题,有利于税务机关排除出口企业重复申报退税的嫌疑。
(四)出口退税无需外汇核销
自2011年12月1日起,试点地区企业报关出口的货物,申报出口退(免)税业务时无需向税务部门提供纸质出口收回核销单。税务部门不再审核企业的纸质出口收汇核销单及相应
第 7 页的单子核销信息;对试点地区已经试行申报出口退(免)税免于提供纸质核销单的出口企业,税务部门也不再审核其出口收汇核销单电子数据。[9]
以上的这些政策,促进促进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1年12月14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方向和主要任务,“稳中求进”成为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调。出口退税政策是把双刃剑,为了使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应该充分利用出口退税这个经济调控工具。
参考文献
[1]《国富论》 作者:亚当·斯密
[2]2012年外贸形势 祸兮福所倚 作者:何伟文 2012-2-27 [3] 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 [4] 中国海关统计资讯网
[5] 2012年外贸形势 祸兮福所倚 作者:何伟文 2012-2-27
[6]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边境地区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 算准予退(免)税试点的补充通知》(财税[2011]8号)[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代理出口货物相关税收问题的公告》(2011年第12号)
[8] 《国家税务局关于互联网应用中国电子[0.75 0.00%]口岸出口退税数据的通告》2011年第1号 和《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出口退税审核系统V9.20版等版本升级的通知》(国税办发[2011]83号
[9]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后有关出口退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1]643号)
第 8 页
第五篇:海关对出口退税报关单管理办法
海关对出口退税报关单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正确执行国家对出口产品的退税政策,支持外贸发展,加强对出口退税报关单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出口企业应按本办法的规定向海关办理申领出口退税报关单手续。海关按规定收取签证费。
第三条出口企业申领出口退税报关单,应于海关放行货物之日起十五日内(第十五日为法定节假日时顺延)办理完毕。海关放行货物之日指装载出口货物的运输工具办结海关手续之日。
第四条出口企业向税务机关办理出口产品退税时,必须提供盖有海关验讫章的出口退税报关单。
第五条出口企业必须认真填写出口退税报关单,并编填申报企业编号。
第六条海关在接受出口企业报关时,对企业申报出口的高税率产品,严格审核后应将出口退税报关单封入关封,交出口企业送交退税地税务机关。如报关单位为代理报关企业,则由代理报关企业在关封上注明出口企业名称、地址,交海关封入关封后,由代理报关企业转交出口企业送交退税地税务机关。
第七条对海关已签发出口退税报关单的货物,如遇特殊情况发生退关或退运,报关单位应向原报关出口地海关出示当地主管出口退税的县级以上税务机关的证明,证明其货物未办理出口退税或所退税款已退回税务机关,海关方予办理该批货物的退关手续。
第八条有关单位或企业丢失海关已签发的出口退税报关单,•要求海关补办时,应由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出具该批货物未办理出口产品退税的证明,并经海关查对核实货物确已出口,可补签出口退税报关单。海关应签注“补办”字样,并按规定收取签证费。
第九条对出口企业报关时采取以少报多,以次(废)充好,以低税率产品冒充高税率产品等企图骗取出口退税行为的,在现场发现部分由海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有关规定处理;对出口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退税后,发现骗取退税行为的由税务机关按《关于加强出口产品退税管理的联合通知》[国税发(1991)003号]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条对来料加工复出口的产品、三资企业出口的产品以及按海关对保税工厂监管方式生产的出口产品,海关不签发出口退税报关单。
第十一条对进料加工复出口的产品,海关应在退税报关单上加盖“进料加工”戳记。
第十二条出口退税报关单由海关总署统一印制。该报关单采用浅黄色纸张。按现行出口货物报关单格式印制,并注明“出口退税专用”字样。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1991年4月1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