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块状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本届党委、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实施工业强镇、科技兴镇、三产活镇、生态立镇战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联动发展战略,做优做强新型块状经济,打响“中国针织名镇”品牌,实现“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百强镇”的排名位次不断前移,建设全面小康镇,努力打造和谐发展新横村。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我们工作的具体举措是强势推进“四个抓”战略:
一、抓发展不松劲;
二、抓稳定不动摇;
三、抓实事不拖沓;
四、抓队伍不懈怠。
一、抓发展不松劲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最大的政治,发展慢了,发展偏了,都是没有道理的。而我们要的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结合横村实际,我们要从狠抓工业投入、招商引资,搭建工业功能区平台,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等4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狠抓工业投入和招商引资。今年上半年全镇工业投入项目达到47个,其中新投入项目24个,重点项目有桐庐信雅达热电、杭州富强织染有限公司、杭州宏基源商品混泥土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都进入了设备调试阶段,将陆陆续续投入生产。招商引资项目有31个,已经签约的项目有浙江裕丰建材有限公司、湖州丰盛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年产700台红外热像仪、准三星横村宾馆等;在谈的还有上海客车配件、华信电子、赛星化工科技、川崎起重机机械、房地产等一批项目。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决不能松劲,通过镇班子成员跟踪联系5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组织好专业招商队伍等举措,同时出台《关于加快横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明确规定对工业投入、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和个人予以重奖,以此来有效促进工业投入和招商引资。
其次是搭建工业功能区平台。近年来,横村镇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一期开发工业功能区2170亩,累计投入近1个亿,完善了基础设施项目,落户企业达到78家,已成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主平台,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针织工业专业区”、“杭州市先进工业功能区”等。在一期开发用地饱和的基础上,为确保有地招商引资,我们着力从3个方面出实招,一是做好工业功能区扩容规划;二是加快深畈区块填方进度;三是加快推进方埠区块土地征用进程。
再次是农业产业化建设。从横村镇的实际出发,扩大以宋家村为中心的葡萄、以阳山畈村为主的桃子、以凤联村为主的毛竹、以白云村为主的蔬菜等生产基地建设,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对基地的拉动力,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台阶、上规模。今年计划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 家,争取成立2家专业合作社,同时加强农特产品的品牌注册和名牌创建工作,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最大化地发挥其功能,不断增强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生产导向力度。
第四就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我们横村镇党委、政府年初就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横村镇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从6个大方面进行奖励和补助。其中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作为“重头戏”,对规模经营的效益农业进行补助,对创建品牌和创建各类基地等进行补助,对规模种养大户、基地进行命名、授牌,对年初列入镇计划的投资在5万元以上的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县里补助外,镇政府再补助30%等激励政策。
二、抓稳定不动摇
稳定,人心就齐;人心齐,泰山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就可以克服,制定的宏伟工作目标就可以实现。因此,我们要着力抓好3方面的工作,第一,抓好信访工作。群众的呼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信号”,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重视和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完善困难群众的帮扶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要善于走进矛盾,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大力营造稳定发展的和谐环境。第二,抓好安全隐患处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企业协会、科技协会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落实安全责任制,隐患处理要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角的原则,坚决不留死角;加大普法力度,积极倡导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平安横村”创建活动。第三,排查处理一切不稳定因素。建立健全联勤、联防、联调、联建、联治的“五联”工作机制,构建社会治安的“大防控”格局,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从确保一家企业、一个村、一个部门的稳定做起,排除一切不稳定因素,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构建和谐发展新横村做出新的成绩。
三、抓实事不拖沓。为民办实事,是我们党委、政府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共建共享品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为民办实事,就宏观方面来讲,就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微观方面来讲,就是每年当中为群众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就今年来说,我们党委、政府要为群众办好5件以上实事;就今后5年来说,要完成“十大”目标。这“十大”目标就是要为群众办的最大实事,也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作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十大”目标主要内容是:1.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确保翻番,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得到明显提升,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工业能耗下降,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改变,前移全国千强镇和浙江省百强镇的位置。2.做大做强产业块状经济,打造针织产业制造业基地,继续打响中国针织名镇品牌。3.城镇化规模得到全面完善。4.争取实施“一江四溪”整治工程。5.继续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6.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凝聚力工程。7.创建全国文明镇。8.实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9.基本国策得到全面贯彻,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6%以上。10.构建平安横村、实力横村、和谐横村。
四、抓队伍不懈怠
队伍建设是取得一切工作的组织保证,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努力提高领导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以及驾驭复杂情况的能力。从横村的实际情况看,着重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镇班子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要毫不放松地加强政治学习,平时要看得出,困难时候要站得出,关键时刻要豁得出,培养一支对横村高度负责、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廉洁奉公、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党政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队伍。二是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安家工程”和远程网络教育作用,提高“双带”能力,把好党员入口关,不断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队伍。三是企业家队伍建设,横村有大小企业1000余家,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树样板等途径,把更多的企业主培养成更多的企业家,使他们不仅是出色的经营者,更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近年来,横村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统领,坚持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努力推进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获得了“中国针织名镇”、“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百强镇”、“浙江省星火示范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百家农业农村现代示范镇”等殊荣。本届党委、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业强镇、强势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不动摇,着力在创新思路和狠抓落实上做文章,倾力提升“中国针织名镇”品位,继续打响“中国针织名镇”品牌。
坚持工业强镇,必须坚持鼓励传统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新型块状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争取招好商、招大商。横村针织这块传统产业,目前有大小企业1050余家,年销售达50个亿,据统计,世界10多个针织名牌服装在横村贴牌生产,其知名度不仅国内享有而且在国际上也是响当当的。为此,我们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横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计划出资400万元进行奖励。一是企业发展规模奖:1.经考核获得镇工业“十强”企业,各授奖牌一块,奖励1万元。其中对销售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奖励1.5万元,对销售产值超过2亿元的企业奖励2万元,对销售产值超过5亿元的企业奖励3万元,对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奖励5万元。2.对当年新进入县“50强”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万元。3.对当年新进入的规模企业,一次性奖励5000 元。二是科技进步奖:1.对当年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1万元,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5000元。2.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经相关部门确认为省级研发中心的奖励1万元,市级研发中心的奖励5000元,县级研发中心的奖励3000元。3.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每个奖励1万元,市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每个奖励5000元。4.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经鉴定为省级的每个奖励8000元,市级的每个奖励5000元,县级的每个奖励元。5.对当年被评为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国家级每个奖励5万元,省级每个奖励2万元,市级每个奖励1万元。6.对当年获得的发明专利,每件奖励3000元。三是纳税贡献奖,也有具体奖励标准,积极鼓励多纳税多奖励。
诚然,在鼓励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针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用工日趋紧缺的情况下,招工形势会愈来愈严峻,同时出口退税降低、人民币升值、针织业提高其附加值相对缓慢等因素,正因为如此,必须坚持新型块状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的基本思路是:鼓励针织企业走多元化发展路子,利用以外加工为主的优势,腾出或调剂出厂房来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并且以身边的事实来佐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来的可喜效益。去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激光照排企业,3月份开始投产,到年底仅8个月时间实现销售1.6亿元,税收达到570万元。这家企业的事实,对当地传统企业震撼颇大,使一批企业主感到发展新型块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轻钢龙骨建材、红外线录像仪等一批装备制造业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行业不断引进,投资上亿元的在谈项目上海客车配件企业也将落户横村,新型块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初露端倪。
在招商引资方面以工业功能区为主战场,横村镇一期工业功能区2170亩已全部饱和,接着规划出550亩,年底前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明年再拓展800亩,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流的工业功能区,打造一流的招商引资平台。镇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在抓好重点项目服务的同时,紧密联系28家规模企业,实行跟踪服务。对招商引资中“富士康落户河北现象”进行深刻反思,提出对策,要求班子成员中年内正职引资1个亿,副职引资5000万元,同时镇里专门成立招商引资专业队伍,聘请公关能力强、消息灵通人士、专业招商信息员、有市场经验的老干部等10多名精兵强将组成,配备专业招商引资工作用车,将个人的补贴或奖金直接发到工资卡中,使他们集中精力,主要目标向上海、温州以及杭州“退二进三”企业格局进军,争取招到好商、招到大商。
强势推进城市化建设,必须坚持无缝对接县城功能的辐射,必须坚持发挥镇政府东迁、横村二桥架通的优势,必须坚持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服务。为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我们镇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分别提出了5个方面的意见,一是切实加强规划管理与实施;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镇竞争力;三是建立城镇长效管理机制;四是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五是稳步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在有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下,我们本身要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将道路和亮灯已经实现无缝对接、县城功能大大辐射到横村的城市优势,转化为推进城市化建设的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优势,目前县城到横村仅5分钟车程,要清醒地认识到横村和县城为同一个交通圈、同一个经济圈、同一个生活圈。共投资1000余万元、征地40亩的县车管所和监测站就要落户横村了,这是主动接轨县城的良好开端,我们要继续争取县城更多的部门到横村落户。镇政府东迁、横村二桥架通,为横村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这是一个发展的大平台,要以此为契机,着力提升横村的城市化水准。总投资2500万元的污水处理工程,今年投资1200万元拿下主体工程,争取明年启用,日处理达到2万吨;继续推进已经完成2公里、总长8公里的分水江集防洪、景观于一体的标准堤塘建设;投资600万元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届时可以容纳镇上最大的企业全部职工参加联欢活动;通过招商引资多万元,新建8000多平方米的三星级宾馆。要利用城镇相对趋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优势,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服务,建立横村针纺织品交易市场,可以把横村现有的原材料供应商集中到交易市场,同时利用“中国针织名镇”的品牌,吸引异地的原材料供应商到横村交易市场来设摊,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更可以为横村1000多家针织企业建立一个对外宣传和展示的平台,从而做强做优新型块状经济。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必须坚持以中心村建设为龙头,必须坚持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镇财政今年将投资1000万元,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横村镇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分别从6个方面进行补助或奖励。首先就是鼓励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二是全面巩固“十百”整治成效,美化优化村容村貌;三是加快农村饮用水改造;四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五是大力推动农民下山居住和村庄建设工程;六是积极引导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集体资产整和,整和成功运转正常的,每村奖励工作经费1万元。必须坚持以中心村建设为龙头,切实推进一个中心区块、两个中心村、四个重点村和十六个一般村的建设,对镇域范围内的“一江四溪”进行科学合理的整治,不断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深化村级财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现代新型农民。
一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有诸多因素,但是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离不开当地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准。这里指的服务水准就是投资发展软硬环境品质的高低,这种品质高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随之变化。就拿我们分水镇的制笔业来说吧,过去的十几年里,历届政府都想方设法优化投资发展软硬环境,致力发展遍地开花、千家万户的老百姓经济,特别是在做“大”字上下功夫,生产出了60多亿支,够得上世界人均一支分水笔,使“中国制笔之乡”这块牌子打得响当当。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主动接轨长三角,无缝对接都市经济圈,尤其是要实现从传统块状经济向新型块状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的任务仅靠做大分水制笔业是远远不够的,当务之急是要在“强”字上做深文章、做透文章、做好文章,这就需要我们政府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优化投资发展软硬环境的方向。
经过历届政府的努力,得益于大环境的改善,肯定地说,分水镇投资发展的硬环境得到了巨大的优化。05、16省道开通穿镇而过,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等,都为分水镇接轨长三角,融入杭州、上海都市经济圈提供了高速度、大运输、低能耗的交通保证和区位优势。同时这些年来,政府为了鼓励做大做强分水制笔业,先后投入1.6亿元,开辟东溪、西关前期工业功能区3200亩,基本完善了道路、水、电、管网、亮灯、绿化、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等。由于硬环境的不断优化,要求落户工业功能区的企业接踵而来,目前仅剩700亩的土地发展空间。但是,为了使城镇功能不断向工业功能区辐射,我们镇政府决定在未来两年里,再投资4000万元继续完善工业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优化投资发展硬环境,增强城市功能的辐射能力,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我们先后取得了“全国文明镇”、“省级卫生镇”等一系列殊荣,但是我们还要争创“全国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品牌或荣誉。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承“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实施“内优外展”的方略,对城镇老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同时进行美化、亮化,特别是要将原来雨污合流改造成雨污分流工程,让城镇真正靓丽起来,实现共建共享生活品质。在新城区,以大力拓展为推进方式,投资1.8亿元,先后建成了5公里长的集防洪、城镇景观于一体的大堤坝,城镇主干道东门大道和南门大道,新淳西路拓宽改建、武盛路东延、桥东商贸大街一期工程等,即将建成日供3.5万吨的自来水厂、日排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科技创新中心、占地30亩的城镇中心公园等。同时投资1.1亿元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建成桐二中、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等,使所有适龄儿童,包括外来民工子女有书读、读好书。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以更大的步伐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循环发展,把无缝对接和主动融入都市经济圈转变为具体实践,今年将重点启动桥东滨江区块的拆迁改造工程。
高效能管理城市,是一件政府优化投资发展硬环境的硬任务,同时是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相得益彰必不可少的手段,来不得半点懈怠。通过政府的努力,我们将县里城市执法局的职能延伸到分水镇,成立分水城市执法中队。在政府组织牵头下,会同工商、卫生、交警、公管、公安、城管执法等部门联合出击,对市容市貌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顿,接着一鼓作气,在原来60位环卫职工的基础上再增加30位环卫职工,实行24小时保洁制度,并配合5位督查员、10名老干部每天进行跟踪检查。为打造“平安分水”,在加强巡防队伍的基础上,政府将投资100多万元,在城区安装电子眼,实行全程监控。如今,迈步在分水镇,不仅能看到快节奏的经济发展场景和浓浓的商业氛围,更可以领略到这里“中国制笔之乡”、桐庐县副中心城市的风貌。
打造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除了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优化投资发展硬环境外,政府要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最优质的直接服务,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同样重要,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今年是“作风建设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举全镇之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工作。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意见,每位镇干部深入企业第一线,成立招商引资专业队伍,实行敲门招商、带项目招商等。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推进和规模企业,由班子成员结对跟踪服务,一般干部按照结对企业的方式实行上门服务,让企业主一心一意扑下身子搞生产、发展生产,做优做强分水制笔业,努力打造新型块状经济。同时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对“多合一”企业,对家庭作坊式企业,要对其营业场所重点进行监督,跟踪检查,决不留死角,排除隐患。在此基础上,会同公安、消防等部门,全面进行安全教育,为企业建立安全隐患数据库,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能力。
通过致全体市民一封信、宣传车、横直幅标语、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大力弘扬优化政府投资发展软环境,积极打造诚信政府,坚持说到的要做到,承诺的一定要兑现,坚持取信于民、取信于企业、取信于社会;营造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浓厚发展氛围,把“中国制笔之乡”分水镇真正打造成为“人文分水、平安分水、活力分水、魅力分水、富裕分水、和谐分水”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何谓新型块状经济,就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创新型、集约型、环保型为发展模式,具有产业集聚特征和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群。结合现代工业企业发展的大环境和“中国制笔之乡”分水镇的实际,大力发展制笔业这个新型块状经济,推动现代产业集群,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工业,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必将是提高分水镇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那么,分水镇如何在近五年内实现从传统块状经济,向具有现代产业集群特征和地方特色的现代新型块状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呢?我们镇党委、政府一致认为,要按照县委戚书记今年蹲点分水调研后提出的创新理论,加快实施“蓝海战略”,做优做强新型块状制笔经济。“蓝海战略”,概括地说就是要求在政府主导服务的积极作用下,使企业突破红海的残酷竞争,拓展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利用创新、低成本、差异性来赢得市场,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
从分水镇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新型块状经济,实施“蓝海战略”,主要在培育龙头企业上出实招、出成果。分水镇经过20多年的实践,制笔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中国制笔之乡”的声誉逐渐遍布神州大地乃至世界各地。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昔日一家一户家庭作坊式企业,受人才、技术、信息、观念等一系列条件的局限,已经很难在现代经济大潮中胜出,分水镇制笔业同样如此。为此,我们一方面积极依靠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委托浙江大学帮助分水镇制定一个近五年内加快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规划,重点对分水镇的制笔品牌、质量、贸易等3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了创新发展思路;另一方面加强政府服务的主动性,通过走访、摸底、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在征得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广众、云山等6家有实力、有能力、有水平做优做强的制笔企业“抱成一团”,总投资5000万元,注册资本1180万元,新组建浙江创元文具制造有限公司,使之逐渐成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龙头。它的组建和诞生,标志着分水镇制笔业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式企业走向强强联合型企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开创了“中国制笔之乡”分水镇制笔业的新纪元,更是分水镇制笔业从传统的块状经济,向具有现代产业集群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新型块状经济历史性跨越的良好开端。
通过强强联合,浙江创元文具制造有限公司加之原本管理、销售、新产品开发等资源优势,积极利用好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大力度扶持分水制笔经济的若干优惠政策、制笔行业信用评价体系、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开辟出一条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路子来,不再重复走传统的块状经济的老路。不仅打响自己的品牌,同时摆脱依赖外贸公司、著名大公司的经营模式,建立属于自己的贸易公司,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仅龙头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引领当地一批中小企业跨洋过海,去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拓展市场中要多面出击,特别要把握“四个市场”的拓展,首先是内贸市场,因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有许多有利因素,要在全国各地已经建立30多个销售窗口的基础上,发扬“钉子”精神,在各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辐射市场半径,最大限度地占领内贸市场。其次是外贸市场,要通过比较多的国际贸易交流会,或者是已经建立的国际合作公司的友善关系,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争取尽快在国外建立自己的销售窗口和办事处。第三是有形市场,就是充分利用好“中国制笔之乡”这块来之不易的区域性品牌,在当地打造中国制笔配件商品市场,使之成为中国著名的制笔用品采购基地。第四是无形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制笔专业商贸网站。目前,浙江创元文具制造有限公司首批产品将开发出国际市场十分俏销的莹光笔,生产规模大,在当地足以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一批小企业可以改变过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现状,轻装上阵,为其加工配套业务,从而实现加倍双赢。因此,我们坚信分水镇第一家强强联合型企业出现以后,接着将会出现第二家乃至第三家等。
另一方面,我们要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致力提高执政能力,把强化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为分水镇600多家制笔中小企业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鉴于目前分水镇有600多家制笔中小企业的实际,我们初步设想,通过几年时间的奋发努力,在扩量的同时,主要突出质的提升,让这批有一定能力、有一定潜力、有一定活力的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如果把10%的中小制笔企业培育成为规模企业,同样是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好路子。为将中小制笔企业培育成为规模企业建立“孵化器”,政府正谋划新的发展思路,尽快建立一批标准厂房,使中小企业联建集群,优势互补,减少中间环节,步入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政府积极鼓励企业走技术革新之路,特别是克服劳动力趋紧问题,引进国际先进机械设备。如“新富”制笔公司运用的现代新型打笔机,一天的工作量,赛过 3~4个人的工作量,省工、省时又省能耗。在发展品牌战略上,五年内我们的目标是,充分利用“中国制笔之乡”这块区域品牌优势,培育出浙江名牌2~3个,杭州名牌10个左右,力争摘取一个国家级名牌。届时,使分水镇的制笔企业从目前的600多家浓缩到200多家左右。
大力发展新型块状经济,做优做强制笔产业群,主动融入大都市经济圈,关键是要攻克技术难题,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分水镇制笔业有600多家企业,1.8万人参与其中,但是有许多的共性技术问题,如果在政府的服务之下,集聚百家之长,建立起一个技术创新平台,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对此,我们党委、政府下决心利用浙江大学的技术力量,坚持以民资为主体、政府积极参与的原则,在工业功能区建立了“浙江省制笔业共性技术服务中心”。“中心”启动以后,产品设计、质量检测、信息服务、高新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都在这里完成。如果研发出共性技术就无偿给予企业使用,如果研发出是个性技术,就通过公开、公正、公平方式进行转让,从而不断促进分水镇新型块状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使分水镇这块“中国制笔之乡”牌子愈擦愈亮,放出万丈光芒来!
第二篇:促进我市块状经济发展提升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块状经济已成为支撑湖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中国公务员在线)以制造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约占湖州市工业总量的三分之二,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块状经济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一些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产业层次低下、创新能力不强、规划引导缺失、平台支撑不力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急待优化提升。
一、湖州市块状经济现状
(一)总量快速增长
截止底,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家数10家以上的块状经济有46个,包含各类大小企业3.3家,从业47人员万人左右。46个块状经济共实现销售收入187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全部销售收入的65%左右。其中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32个,实现销售收入1826亿元。至六年期间,全市46个块状经济平均增长24.5%,块状经济在湖州市工业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日益显现。
(二)重化趋势明显
湖州工业共有34个大类行业,其中有22个大类行业分布在46个块状经济中,覆盖了大部分传统行业,由于块状经济的起源以自发集聚而产生,所以行业属性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块状经济中轻、重工业的比重为74∶26,排名前5位的行业中轻纺行业有3个(纺织、家具、纺织服装)。随着湖州市工业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块状经济中重工业比重逐年提高,增长速度趋缓的传统轻纺产业占比下降。到,轻、重工业的比重提高到59∶41,其中金属加工、机电制造等6个重工业行业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
(三)知名度的有效提升
块状经济不仅在经济总量上支撑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区域知名度。湖州市几个规模较大、特色明显的块状经济对区域知名度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织里童装、南浔木地板、安吉椅业、长兴蓄电池。区域特色块状经济的发展,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区域地名的经济内涵。以来,湖州市块状经济陆续获得了7个国家级区域品牌,分别是中国童装名镇、中国绸都、中国毛笔之都、中国椅业之乡、中国实木地板之都、中国竹地板之都和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产生了珍贝牌羊绒衫、美欣达牌灯芯绒、诺力牌液压搬运车等8只中国名牌产品和金洲牌钢管、蓝鸽牌床上用品等68只中国驰名商标,其中湖州竹木制品行业共产生了3只中国名牌产品和13只中国驰名商标;纺织行业共产生了2只中国名牌产品和7只中国驰名商标。
(四)竞争优势逐渐增强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湖州市目前已形成一批产业特色明显、行业知名度较高、配套设施较完善、产品竞争力较强、产业集聚度较高的优势块状经济。如织里的童装,具有产业配套完整、商务成本低、工业基地集中、专业市场配套、市场知名度较高等优势,被评为“中国童装名镇”,块状经济中拥有企业6千余家,销售收入10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4%左右,产业集聚十分明显。南浔实木地板,已成为国内实木地板的重要生产基地,被评为“中国实木地板之都”,知名度较高,产量占全国50%以上,相关木制品企业1000多家,销售收入达179亿元。长兴蓄电池,电动车用蓄电池占全行业的半壁江山,产业发展历史较长,技术装备较先进,经过规范整治,企业规模、档次有大幅提升,产品性能稳定,已成为该行业的标准制定者和价格决定者,被评为“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销售收入达121亿元。南浔电梯,区域内电梯年产量占全省一半,国内市场占有率8%左右,产业相对集中,产业集聚明显。钟管生物医(兽)药,已形成以升华拜克为主的生物医(兽)药生产基地。安吉竹产业,上下游产业配套较齐全,已基本形成产业链,加工技术国内领先,其中竹机械工业有8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占全国竹工机械的大部分销售额。递铺椅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成为中低档办公椅的制造基地,办公椅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4%。南浔电磁线,产业分布区域相对集中,随着品牌效应的不断提升,知名度也与日俱增,国内市场占有率38%左右。
二、湖州市块状经济存在的问题
1.从集聚发展水平分析,大部分是同类产品在空间上的简单叠加,属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全市大部分块状经济还处于通过企业自身扩张而产生集聚优势的成长阶段,只是大量企业在同一区域、同一产业领域、甚至同一分工环节扎堆。没有形成彼此关联的专业化供应商、服务机构及相关产业。主体产业的上下游延伸不足,企业的分工合作集中在内部以纵向工艺分工为主的状况,而缺少企业之间的横向的分工协作,生产经营自成体系,小而全企业十分普遍。
2.从主要区块的行业地位分析,大部分是生产加
工基地,处于价值链的末端。长期以来,湖州市块状经济的产业分布总体上处在自发状态,产业集中度不高、资源不能共享。企业的竞争优势还是处于以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基础上。大多数块状经济产品属于成熟期的传统产业,进入门槛较低,投资量不大,缺少创新和技术,产品易于模仿。许多企业围绕一只产品生产,相互模仿重复生产,产品的差异性不大,行业空间没有
充分拓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无序竞争和恶意竞争。
3.从块状经济规模与行业发展空间分析,规模总量不大、产业链短、缺乏核心竞争力。湖州市块状经济“小短散”现象比较突出,单个块状经济总量小,百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只有8个。块状经济主体以传统的纺织、建材为主,而容易形成产业集群的机电制造产业主体地位不突出,产业链短而窄,难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其配套的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在产业集聚度上,呈现布局分散、集聚度低的格局。这种分散的产业格局,直接导致了信息、技术、市场等资源难以整合和规模效率低下的状况。
4.从保障块状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撑面分析,还未形成完善的规划和政策支撑体系。近年来,湖州市各级政府对提升块状经济和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都比较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性的政策措施,但是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研究还不够深,政策框架也不够清晰,扶持措施也不够到位。迄今尚未有发展产业集群的专项规划,尚未形成操作性强的政策保障和扶持体系。支持块状经济发展的区域中介公共服务平台还不完善,虽建有童装、转椅、电磁线、竹木制品等一些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但为区域内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的创新能力还不强。另外,行业协会也不完善,科研培训机构也不健全,无法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三、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的建议对策
(一)加强科学规划
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力量,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资本链整合提升的高度,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互动的角度,把握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对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工作进行整体谋划、科学规划。结合正在制定的《湖州市重点特色产业培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和《湖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提出湖州市生物医药、新能源、金属管道与不锈钢、装备制造、特色纺织品、木地板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总体目标、主要思路和产业定位。规划中要重点突出空间布局。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是块状经济提升的重要载体。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使之成为块状经济提升的核心区,着力形成多层次、梯度式工业发展格局。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快土地资源整合,盘活土地存量,特别是要为引进大好高项目,建设新型产业集群留足发展空间。完善标准厂房等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保障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用地需求,为企业集聚发展提供必要空间。要完善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功能性建设步伐,满足块状经济提升以及总部经济、物流集聚区、公共检测、信息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支撑条件。
(二)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一个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由一名市领导牵头、一个部门主推、一个专项协调推进小组主抓、一个发展规划引导、一个保障体系扶持、一个工作推进计划实施的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六个一”推进机制。牵头市领导和主推部门负责问题矛盾的解决协调;块状经济所在地的县区政府负责对本区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编制。探索建立工业项目统筹布点机制。要按照谁招商,谁收益的原则,确定分配比例,实行收益分享,调动乡镇打破区域限制,构建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和跨区域工作协调机制,减少重复投入和无序竞争,推进产业集聚。市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共同研究解决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问题。要加强调研和督促检查,及时了解和把握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动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开展试点示范
建立省、市、县区三级产业集群试点示范。长兴蓄电池产业集群作为湖州市唯一的浙江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应尽早尽快制订工作标准、完善实施方案、深化指导服务,着力把握好块状经济提升的共性要素和个性特色,积极探索块状经济提升的路径,为全市块状经济转型升级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全市重点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从全市范围内确定生物医药、新能源、金属管道与不锈钢、装备制造、特色纺织品、木地板等若干个产业规模大、提升空间广、带动能力强、示范意义好的块状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示范试点,及时总结各地块状经济提升经验,树立典型,扩大推广,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加强对试点示范区的监督检查,对方案编制、政策配套及工作推进不力、收效不大的示范区实行动态调整。县区政府重点抓好本区域内块状经济的提升发展工作,选择一批产业基础良好、区域优势明显、升级潜质较大的块状经济作为重点,加强工作指导、健全区域协调机制、集聚各类要素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不断摸索和创新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新路径、新模式。对跨区域的块状经济,其核心区所在县区政府要牵头抓好块状经济提升发展工作。
(四)培育龙头企业
积极培育块状经济中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引领作用。引导湖州市的明星企业、优质企业等通过联合、并购和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现代方式整合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支持其在市外、海外设立原料、能源供应基地、研发设计基地和营销网络,积极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对财政贡献大、配套企业多、拥有行业话语权和定价权、行业引领作用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给予政府奖励和政策扶持。加强配套协作。鼓励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做强核心业务的同时,加快剥离专业性强的零部件生产,发挥中小企业在块状经济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贴牌生产型中小企业发展零部件专业化生产,提高企业间配套协作水平,构建完善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区域内行业龙头企业努力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加快从单纯生产向“研发+生产+服务”型转变。在木地板、家用电器、电梯、转椅、预拌混凝土等有特色的块状经济中,选择几家龙头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试点,在研究开发、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后勤保障等非制造环节,在满足本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同时,为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五)加大财金扶持
市和县区政府要加大对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整合相应的财政扶持政策,每年确定一块政策资金,采取贷款贴息、专项补助、政府奖励等方式,重点支持产业集群规划制定,龙头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节能减排等,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强块状经济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对接与合作,创新块状经济融资方式。对重点培育提升的块状经济,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规定,建立健全有效机制,积极支持重点企业的信贷项目。优先支持龙头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拓展融资渠道。
(六)构建服务平台
根据不同块状经济特征,探索推进多形式、多层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大企业主导型的块状经济,支持依托大企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块状经济,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原则,鼓励民营投资、产学研合作、科研院所集聚等多种方式和经济主体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部门分工协作机制,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明确分工、加强协作、聚焦政策、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领域、各层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鼓励为块状经济提升服务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支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市场营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中介机构建设,为块状经济内部各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各方面问题提供支持和服务。
(七)提升集群品牌
大力实施质量振兴和品牌带动战略,提升块状经济内企业质量和品牌意识。加强企业计量、质量、标准等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引导和支持块状经济内企业创立品牌,实现从无牌、贴牌到有牌、自主品牌的转变,鼓励支持企业积极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品牌。推动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和优势企业流动,形成集聚效应,长兴的新型墙材、安吉的竹产业、南浔的电梯、湖州开发区的水处理设备等,要加快培育形成区域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探索不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和方式,着力将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升级为城市品牌,从而形成浓厚的区域产业文化,抓好品牌保护,促进品牌企业自我保护,强化行政执法力度,形成打假工作合力,切实维护品牌形象。
(八)推进持续发展
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等手段,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推动块状经济向资源节约集约和生态环保型产业集群转变。全面建立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坚持工业项目联审机制,严格执行工业投资项目单位工业增加值1.56吨标煤准入标准,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严格限制低、小、散项目的重复建设,切实把好新上项目入口关、布局关。加强对产业转移的引导,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序转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资源依赖和市场依托型等生产能力。
(九)壮大行业协会
加快专业性协会建设力度,积极吸收块状经济内龙头骨干和特色优势企业进入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反映行业情况、问题和企业诉求,引导企业贯彻落实好产业政策。要在政府指导、授权或委托下,协助做好行业信息数据收集统计、运行分析、标准制订、品牌培育以及应对技术贸易壁垒诉讼等工作。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竞争秩序,促进产业集群有序升级。
第三篇: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关于XX市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外部经济环境极其复杂严峻,稳增长的任务极其艰巨,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稳增长、促和谐”为全年经济工作主线,按照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兴市、产业立市”发展战略,着力强化项目支撑,着力帮扶企业发展,着力加快城乡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年来,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8亿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13.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44.9亿元、125.7亿元、67.2亿元,增长3.5%、19.3%、11%;财政收入13.28亿元(不含基金),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3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78元,均增长15%。
(二)项目投资效果显著。针对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首要举措,“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共完成重点项目投资68亿元,同比增长51%。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及各类专项建设资金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网改造、城镇供水和污水管网、农村饮水安全、生态环境、政法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方面;申报2013年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140多个。成功争取市行政中心、S311、韶山至水府干线公路、韶山核心景区外环公路、污水处理厂城北先导区配套管网、东山学校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获省立项批准。加大项目招商、融资力度,共引进内资35.5亿元、外资5000万美元,落户亿元项目11个;新增银行贷款15亿元,政银企对接项目55个。用地报批成效显著,共批回新增建设用地129.5公顷;项目征拆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们坚持把稳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把调结构与帮企业、扶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过60万吨,实现“九连增”,出栏肉猪200万头,建设良种高产油茶林1万亩,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总数达到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98家。工业经济继续壮大。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415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90亿元,同比增长25.7%,尤其是园区经济实现新的跨越,经开区全年产值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51%,入园工业企业总数达到95家。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省级旅游强市创建扎实推进,红色旅游、休闲旅游不断升温,东山书院、陈赓大将故居分别获评4A、3A景区;商贸持续繁荣,物流业加快发展,房地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8%,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6%、5%、3%、5.6%,出台并实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四)城乡建设力度加大。以四区(经开区、水府示范区、东山新区、城北先导区)为重点的发展平台加快打造。经开区扩区工作正在开展,项目建设持续掀起热潮,目前在建项目38个,其中企业项目28个、基础设施项目10个,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完成征地2000亩;水府示范区正在高起点编制总体规划及水府庙水库流域保护规划,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成功落户,库区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的显著成效;东山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小康路、府前路即将竣工,滨河南路三期和西线工程加快建设,镇湘楼竣工,特别是行政中心如期启动,为新区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城北先导区迅速起步,滨河北路五期至G320连接线、302道路、新夏梓桥路竣工通车,403道路、湘韶线城区段进展顺利。老城区提质改造力度加大,完成东山大桥维修改造、北正街、云门寺广场改造和33条社区道路硬化。市域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火车站即将通车营运,信息广场完成征拆,湘韶线、灰虞线、S209交工验收,易湘线年底将竣工,沪昆高铁、长韶娄高速、潭市和水府连接线加快推进,XX至湘潭城际快车道、长株潭外环高速已启动前期工作,G320、娄湘线、棋翻线、花灰线、湘青线大修改造正在实施;涟水综合治理列入了大江大河主要支流治理笼子;泉塘220千伏变电站扩改工程竣工投运,中石油天然气管道、中石化成品油管道进入扫尾阶段。城乡统筹步伐加快。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正式启动,城市格局和市域城镇体系格局将得到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建和改造乡镇农贸市场7个,完成农网改造153个村,硬化农村公路200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31座,改造大山塘1600口,解决6.2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同治,出台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施意见及行动计划,启动了棋梓、龙洞、东郊三个乡镇的示范试点建设。
(五)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实现转企改制,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在如期全面完成三年医改任务基础上,今年的各项工作继续扎实推进,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取消农业水费和农技服务费如期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六)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我们坚持把稳增长和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力度,让城乡居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更公平的实惠。就业较快增长,新增城镇就业681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2%,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基本医疗费用起付线外全报销。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47元/月和106元/月。建立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重度残疾人特殊生活补助、老年人高龄津补贴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继续推进,新建廉租房230套、经济适用房30套、公租房350套,改造棚户区9.37万平方米、农村危房2000户。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工作成效显著,申报国家、省、湘潭市科技项目45项,专利申请量158件,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学前教育加快发展,高考一、二本上线率达到34.76%,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二中新校区投入使用,一职新校区加快建设,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36所,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民健身蓬勃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综合文化站18个、农家书屋716家,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艺创作成果丰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5.9%。省级文明城市通过复查,省级卫生城市顺利通过验收。创新社会管理取得新成效,群众工作深入开展,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全面加强。国防教育、民主法制、人防、统计、物价、史志、档案、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各项事业都有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成绩来之不易。在充分肯定今年成绩的基础上,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明年经济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仍然很大。一是外部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仍然较多,外需疲弱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观,受外需萎缩的影响,国内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二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企业亏损面扩大,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短期内难以到位,特别是我市一些企业受下游需求减少的影响很大,企业开工不足,产品价格倒挂。三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未来较长时间仍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上升阶段,倒逼着我们必须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与此同时,我们更要看到面临的机遇,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向好趋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总体有利,国省区域战略深入实施,尤其是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建设加快推进,我市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阶段,通过近年的努力,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四区平台加快打造,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只要我们抓住和用好机遇,积极应对和努力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谱写XX赶超进位、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二、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
明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之年,更是新一届市人民政府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更好发展、民生更大改善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总额7200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3.8%,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2.5%、4%、3%和6%。
(一)继续突出以项目为统领,加大项目主攻力度。
持续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更加注重优化项目结构,狠抓实体经济项目,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同时合理安排政府投资,重点加强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
加大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全年计划重点项目不少于80个,投资80亿元左右;重大前期项目不少于40个。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继续实行市级领导挂帅、责任单位包干的工作责任制。强化进度管理,突出抓好项目审批、开工、竣工等关键节点。强化项目调度,继续实行一月一进度通报、两月一对标考核、三月一集中讲评。着力解决问题,采取及时召开各种现场办公会、协调会、推进会、交办会等方式,重点解决好项目报批、征拆、环境等突出问题,对列为省、市的重点项目,要专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积极推行联合审批和全程代办,精简办事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及时落地和开工建设。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认真研究政策和规划,跟踪国家在新的领域的政策动态,按照“有利于长远发展、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有利于争取国家支持”的原则,精心策划包装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国省投资计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笼子,形成谋划一批、开发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可持续推进格局。
加大项目招商力度。突出招大引强,突出产业招商,着力引进大企业,形成大产业。全方位优化招商环境,降低营商成本。全年引进内资35亿元、外资5000万美元,亿元项目10个以上。同时要努力激活民间投资,特别是大力引导在外人士回乡创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加大项目融资力度。明年项目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的力度。要着力壮大融资平台,整合资源,扩大融资能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定期向各大金融机构发布重大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在信托融资、债券融资、企业上市等方面大胆实践。加强信用建设,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力争政银企签约项目50个,新增贷款17亿元,实现政府性融资10亿元。
(二)继续突出以工业为主导,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着眼于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市域经济活力,加快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把工业项目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切实加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加大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投资力度,不断提高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工业项目占全市重点项目的比重。重点抓好湘氟含硫残渣综合利用和电子级氢氟酸、湘碱干胺和重质纯碱、成美水泥日处理600吨城市生活垃圾及旋窑技改、深思电工扩建、依微迪医疗器械、吉昌动漫玩具、巨强微晶板材、双胞胎饲料等一批项目,力争工业重点项目投资25亿元。大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争取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奖励、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以及科技等项目资金支持企业发展。认真落实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年、企业服务年”活动,通过“抓大、壮小、扶微”,全年力争工业总产值4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50亿元,其中经开区要努力实现160亿产值的目标。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继续组织实施新增粮食产能规划,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落实好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和“两型”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科教兴农体系建设。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继续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除险加固病险水库36座,建设高标准渠道100公里,加固涟水堤防1公里,实施胜前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完成土地整理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4万亩,继续抓好虞唐河肖家河两条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小农水、移民后扶、农机推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项目。
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强力推进旅游品牌创建,扎实抓好水府创4A级景区、云门寺、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创3A级景区工作。以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活动为契机,加快推进东山学校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贴等各项流通惠民政策,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业,加快将XX打造成区域性物流基地。
(三)继续突出以四区为平台,加快构建市域发展新格局。
明年要继续加快推进以四区为重点的平台建设,努力实现项目大开发、形象大提升,加快将四区打造成市域经济增长极。四区明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要力争超过50亿元。
经开区要加快扩区报批工作,加大园区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园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增强产业聚集力,建设特色园区、两型园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竣工投产企业20家。水府示范区要结合总规编制以及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高起点策划一批项目,抓好水府示范新城、听泉园、汇景韶湖、绿洲度假村、攀岩度假村等项目,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行政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快东山新区开发步伐,建好行政服务区一期工程,全线拉通滨河南路,完成镇湘楼配套景观中心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城北先导区要拉通望春北路、车站南路,抓好万里行物流二期、湘中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加快建设滨河北路西线、XX大桥匝道,提质改造城西路、南津路、夏梓桥路。
推进市域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XX至湘潭城际快车道,为东进融城构建快速通道,抓好长株潭外环高速、灰虞线延伸至中沙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G320绕城线、S311、S312、韶山至水府干线公路、韶山核心景区外环公路等项目,抓紧启动四大桥、水府大桥等项目,扎实推进沪昆高铁、长韶娄高速建设步伐,竣工潭市和水府连接线,完成G320大修和仁翻线菖蒲塘至翻江段建设,完善市域和对外交通网络,促进旅游线路联网。抓紧涟水综合治理和复航前期工作。继续加大电力主网建设力度,启动棋梓220千伏输变电扩容改造,完成梅坪、山枣110千伏输变电扩容改造。实施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扩建工程。抓好垃圾中转场、城市路灯及防汛智能控制系统建设。建设数字城管。启动社区公园建设,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抓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推进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以规划引领城乡发展。继续抓好乡镇工业小区、城镇供水、集贸市场、垃圾污水处理、农村沼气、农网改造、农村饮水安全、乡村公路、村部(社区服务站)建设以及城乡环境卫生同治、“百村示范、百村帮扶”工程等各项工作,完成农网改造100个村,新发展沼气1000户,硬化农村公路200公里,解决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抓好棋梓污水处理厂、月山世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白田、虞唐自来水厂等项目。深化城乡统筹示范试点工程,加大对试点乡镇的指导和支持力度。
(四)继续突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各项民生工作,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就业服务、企业用工服务等工作力度,多渠道促进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新增廉租住房补贴80户,公租房863套,加快德和廉租小区、氟化学和韶峰工矿棚户区、棋梓桥水泥厂煤矿棚户区以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使用监管机制。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加快城区学校建设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完成36所合格学校、7所公办幼儿园、一职新校区、昆仑桥中心小学、湘铝实验小学、特教学校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育段、龙洞、东郊、虞唐、金石、毛田、栗山、梅桥等乡镇卫生院和二医院、中医院医技综合楼等项目。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村卫生室施行基本药物制度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新增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万户,城区数字电视实现全覆盖。完成李卓然故居修缮,修复褚公祠、洗笔池。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抓好国防教育、“六五”普法、人防、统计、物价、史志、档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保障、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各项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强化基层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功能。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五)继续突出抓好经济运行管理,确保“十二五”中期目标全面完成。
加强经济运行管理,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机制,重点对投资、消费、出口、工业、财税、金融、招商引资以及节能减排等指标定期进行调研分析,及时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与调度,努力缓解要素供给矛盾。加强与上级各项规划的对接,同时认真搞好我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及时将评估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第四篇:基层党建,经济发展
做好基层党建,搞好经济发展
张庄村,距县城约5公里,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全村现有村民425户,1359人,80%的村民从事农业生产。全村耕地面积2090亩,主导产业为玉米、无公害蔬菜、地膜大蒜种植和畜牧业养殖。
张庄村以加强基层建设年为锲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产业化、规模经营的路子,特别需要具有战斗力的党支部去带领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路子。因此,该村党支部始终把党建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张庄村认真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
围绕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重心,根据当前的形式任务和党员的实际情况,每周召开一次的党小组会,对会上提出的问题,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
党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研究、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和指示,讨论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方针办法,研究党的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等问题,使党员能够及时的了解上级党委的指示,以身作则,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每季度召开一次的支部党员大会,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并有计划地培养发展新党员,给党员队伍注入新的力量。
同时,在党员认真学习党课的基础上,为更好的利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这个身边的资源,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理论和政策学习,1 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组织大家观看教育片和中央召开的各项会议,并让大家踊跃发言,讨论会议内容以及会议精神,并将会议精神通过广播的形式告知全村村民,让村民及时了解党的一些惠农政策。
张庄村狠抓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内容的制度建设。近年来,成立了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设立了固定村务公开栏,接受群众的监督, 使本村的村务和财务管理全面公开透明。
该村两委班子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齐心协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使全村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走向快速发展的轨道。
张庄村进出村道路是泥土路,坑洼不平,路面狭窄,可以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改变张庄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改变落后的交通条件,村两委筹措资金28万硬化主街道2100米,年内计划再投资215万元修建通村道路并硬化村内另外两条主街道,以解决村民行路难的问题。
为解决村民饮水难,改善饮水质量,预计新打机井一眼,更换自来水管道1200米及配套设施,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
借精神文明建设之风,为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学习科技知识,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筹措了书架、阅览座椅和部分图书,计划建设约50平米的农家书屋一个。另修建约2691平米的文体活动广场一处。
为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环境,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张庄村计划修建定点垃圾池12个,同时还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清理,这样村民的生活环境必将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必将得到提高。
张庄村始终把经济建设工作作为支部的中心任务来抓,努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为使张庄村村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村两委班子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人才做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为了学习村外镇外的先进组织建设和优秀的产业结构,村两委班子还组织党员和农民到村外考察,学习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从而带动群众共同致富。通过学习,充分调动和发挥了“两委”班子的战斗力,积极带领广大群众调整产业结构,走致富的路子,使全村的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张庄村引进总投资资金1010万元,建成全县标准化最高,设施最全面,技术最先进的蔬菜大棚59个,新建附属化学实验室一间,蔬菜加工车间一间,建筑总占地面积85亩。棚内种植有茄子,西红柿,辣椒,冬瓜和黄瓜、银杏、穿心莲等等,所有蔬菜全部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直接通过新合作物流,将新鲜的蔬菜摆上人们的餐桌。为使得农民们能够管理和种植好蔬菜大棚,村两委班子还聘请了专门的蔬菜大棚种植技术人员全天候提供技术指导,并每隔几天就对大棚种植者进行专业培训和授课,使农民群众真正掌握这项技术,种植出高产、绿色的生态蔬菜。
今年还计划在大棚里新建两个立体化日光温室,供游客参观采摘。同时,计划新建五个养鱼池塘,其中两个标准比赛池,三个普通池,供游客垂钓游玩,另外,计划新建办公楼一座,生态餐厅一座,停车场一个。计划总占地面积50余亩,总投资约6000千万。
在这两个项目实施的同时,张庄村还计划引进资金修建果园一处。把本村的蔬菜大棚、垂钓和果园发展成为集种植、旅游观光、采 3 摘、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农业。吸引游客前来种植观赏、体验垂钓、自驾休闲、自行采摘、绿色品尝、习作度假,使传统农业模式向新型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模式转变。这必将成为张庄村的一项特色产业。
张庄村发展特色产业,也兼顾特色农业。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260亩大蒜种植的基础上,实行大蒜套种晚秋蔬菜150亩,套种玉米150亩,发展葡萄80亩,引进玉米新品种3000公斤。完善10眼机井管理体系,为农田灌溉提供方便,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张庄村共有玉米地1800亩,秸秆每年都要焚烧,不仅污染了环境,也增加了安全隐患,张庄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积极想办法,引进了秸杆再加工项目,通过秸秆压制技术使秸秆粉碎加工成块,供电厂焚烧发电用。这样,既消除了火灾隐患,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
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村庄规划扎实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展,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经济发展繁荣进步,集体经济逐步好转,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张庄村的广大党员干部,正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带领全体村民,为把本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关于做好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主旋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作为县级政府,在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唱响这一主旋律,顺应这一现实要求,谋大局、定举措、聚民心,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以新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发展空间、发展模式、发展质效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就必须用新的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
谋大局要谋大势。谋定县域经济发展大局,首先要认清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形势。当前要特别关注国家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所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措施,这是统筹县域经济发展的指示灯和引路牌。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区域经济,已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以行政区划为框架的条块经济结构,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作为湖北东大门,黄梅正是认清自己处在湖北“两圈一带”、江西昌九经济走廊、安徽皖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结合部的位置。结合本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在推进“四个黄梅”(打造信用黄梅、建设产业黄梅、发展文化黄梅、创建平安黄梅)建设进程中,适时提出“农业建‘六县’,工业抓‘四园’,旅游创‘4a’”的经济发展战略。
谋大局要谋思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探寻到一条好的经济发展思路,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更新观念。当前要做到“三破一立”,一是要突破传统观念,下决心打破传统的产业结构,就黄梅而言,就是要实现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活的目标;二是要突破无为观念,面对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人惊慌失措不敢作为,有人认为不能作为,其实,面对这种局面,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更多更强,因而也更有作为,也更会有作为;三是突破侥幸观念,面对市场的变化,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为此,我们必须自我淘汰落后产能,对一些落后产业尽快转换升级,对此不能抱丝毫的侥幸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国家产业调整步伐,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一立”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全县的产业定位和布局,黄梅适时提出了“一带三区”的经济发展思路。
谋大局要谋大事。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不可能在一个期间内齐头并进,而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培植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黄梅在谋划全县经济发展中重点抓“两业、三沿、四区”。“两业”即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禅宗文化旅游业。“三沿”即沿北部山区建设鄂东禅文化旅游区;沿江地区建设沿江临港产业带;沿路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集镇群。“四区”即以大胜关山工业园为主体的工业园区,以县城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东山五祖寺景区为主体的4a级景区和以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龙感湖为主体的环湖生态农业休闲区。
二、以硬举措落实经济发展思路
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只有付诸行动,成为经济发展成果,才能惠及社会和人民。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过硬的举措,确保思路在实施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
以规划规范落实的行为。任何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必须是规划先行,只有立足各区域差异化实际,依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发展规划,用规划引领发展,做到有序发展,才会少走弯路,不打乱仗,降低发展成本,提高经济质效。同时,科学规划还能为经济发展营造更大空间,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以项目搭建落实的平台。项目是落实经济发展思路,支撑经济发展的平台。因此,要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必须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首先,要千方百计争项目,紧扣经济发展实际,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规划。二是强化招商引项目,密切关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动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引进龙头带动型、产业关联型、区域布局型、资源支撑型和科技环保型的大企业,引进一批质量结构优、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的骨干项目。三是脚踏实地建项目。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担保、专班推进、全程服务工作机制,实现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以调整提升落实的质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加快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县域经济实现长效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要以产业集群为方向,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努力构建协作紧密和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不断壮大产业规模。落实国家促进自主创新政策措施,引导、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质量、安全、环境体系认证,不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其次,以强农惠民为核心,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积极扶持经济实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引导健全农村新型合作
组织,加大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力度,提升农业板块基地质效。三是坚持城乡统筹,走城乡一体化之路:按照市场化理念,合理经营城市资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区功能为农民进城铺好路。
三、以铁纪律保障经济发展环境
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用铁纪律保障经济发展环境。
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公平是市场竞争的灵魂,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因此,近几年来,黄梅从土地房产、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烟草、餐饮等“六市场一行业”整治入手,大力开展市场秩序整顿工作,逐渐涵盖各个市场行业,保护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制止和从严打击了欺诈、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了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营造出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营造公正的执法环境。执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基石。营造公正执法环境,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又是执法公正的关键。因而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大制度建设力度,用制度管人,先后建设“四个中心”。
营造公明的创业环境。人是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为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我们倡导“五干”(想干是德,会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绩,干净是廉)价值取向,健全和完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五干”为核心的综合考评体系,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如今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形成了“兴五干、转作风、比实绩、促发展”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