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读书不如不读书

时间:2019-05-12 20:2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乱读书不如不读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乱读书不如不读书》。

第一篇:乱读书不如不读书

乱读书不如不读书

叶开

女儿学校周末发回一张广告,号称通知,上面写着,北京某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十本世界名著,都是新课标里的推荐必读图书,有插图版和注音版,十本总价一百九十元——看起来还是原价,一点都不打折——这些图书中,《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八十天环游地球》、《金银岛》、《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小王子》、《格利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等——完整的篇目我忘记抄下来了——单独从书名上看,确实是不错的好书,而且也是适合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高中生阅读的世界名著。

那么,我为什么要反对这套书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据我的经验,这类图书多为图书公司非专业编辑的胡乱改写本,除了名字相同之外,其他的相关内容就不知伊于胡底了。这套书我没有亲眼目睹,类似的丛书看到的却实在太多了。一般来说,他们为了赚钱这一无知无畏地改写,除了极个别编辑水平比世界文学大师还要牛百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改出好版本,其他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把原著改得只剩下一堆垃圾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是通识。我们的出版界,包括中小语文教育界,似乎有一种奇怪的念头,以为好的小说里,读点故事就行了。比如《格列佛游记》,改成“大人国”和“小人国”的故事,我女儿二年级从学校图书馆看回来,跟我说,爸爸我看了一本“大人国”的故事,很好看。我说,宝贝,那本书大概是《格列佛游记》吧?她说,好像是。我说,爸爸有全译本,这本书很好,确实值得读。但是,里面不仅有大人国和小人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内容。我那本书是二十多年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网格本,张健译。书有点旧,但是女儿读了很高兴,接连读了好几遍。我为了能跟她对上话,也抽时间重温了这本书,然后,我们就知道,耶胡是多么的可鄙可笑,慧駰是多么的高贵庄严了。

给不识字的、或者低幼的儿童,做一点好的绘图本,我不所有的都反对,我反对的是对世界名著的肆意窜改。很多情况下,被这些水平并不高明的编辑吸干了小说的营养水分之后,这本名著的内容可能所剩无几,只有一些道德说教的内容还在残喘,彻底破坏整部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这些书,很多篇本身就是当时的文学大师们给青少年写的,我女儿的实践证实了,即使在一二年级,由浅入深,由有趣到有味,经过一两个学期的训练,她们的阅读兴趣完全可以被激发,而且,她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没有问题。通常来说,有问题的反而是她们的语文老师和她们的父母——尤其是那些把孩子彻底推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自己晚上去K歌去Party去麻将的时尚父母们。

我女儿三年级第一学期,就在我书架上翻出拉格洛孚的名著《骑鹅历险记》读完了。这本书很厚,我去查了一下漓江出版社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丛书”里石琴娥等的译本,中文五十一万字,相当厚的一本巨著,她几天就读完了。她肯定有些不认识的汉字,也许也有不少不能理解的深刻内容。但是不要紧,汉字这种高度抽象的图形非常好辨认,看的次数多就记住了,至于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小孩子在不断长大的过程中,有个渐次领悟的阶段。我曾在好多篇文章里反复提到《哈利波特》七卷本,被一些假冒的高雅名士鄙视的所谓通俗小说,其实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给中小学生的了不起的巨著。我这里低调一点,不推崇其他任何的所谓思想境界,因为我对思想境界这个词一直很反感,我只提一下小说的趣味。在《哈利波特》里,J·K·罗琳女士天才地把中小学生日常最为厌烦而又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学校,变成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而孩子们所头疼的麻瓜教程,在魔法学校变成了魔法课。这就是一切的趣味所在,是每个中小学生都欣然向往的世界。我女儿有时候会突然说,爸爸,我想上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我说好啊,可惜是我们是麻瓜家庭。她说,也不一定啊,你不是说,我过去常常会作出一些奇怪的事情吗?

我说,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在英国,你如果想去,就好好读书,学好英语吧。

前两年,哈佛大学曾认真地授予J·K·罗琳女士荣誉博士学位。我看过她的发言,下面有上千的观众,青年学生热情高涨,很多白发苍苍的老者也兴致高昂,他们可能还是文坛巨擘、学界耋宿,却并不像我们某些其实阅读量很少却喜欢自装高明的网友那样,眼睛里只认得鲁迅两个字,别的一概是通俗,垃圾。J·K·罗琳在演说时,一口的英国口音,说不定还夹杂着我女儿因此而神往的爱丁堡大学的土语,下面听众席上,发出阵阵会心的笑声。我个人以为,单从小孩子的角度,J·K·罗琳通过自己的作品所阐发的友情、爱和勇气等基本人性观念,对小孩子的教益,要超过鲁迅不知道多少倍。我们这个狭隘的民族,没有超越鲁迅的魔咒之前,很难有更好的阅读视野和胸怀。他的小说作品在那个时代,对新白话文小说有开创性功绩,这无需我们再鼓吹,他已经为此得到了超高的荣誉了。至于对基本人性的理解和阐发,以及对社会的建设性的情感,例如爱、温情等等,他的作品对我们的小孩子有害无益。我们大陆,就是中小学时给选入了太多鲁迅的愤怒杂文,并且要求背诵,从而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胸无点墨却目空一切的粪青。古人云: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我觉得,少不读鲁迅,国人则幸甚。很多人会说,那么,谁比鲁迅好呢?好吧,多的我举不出来,请方家稍后指正吧。鲁迅的学生萧红,如今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她的《呼兰河传》我深为折服,单纯从小说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趣向来说,我个人认为远超鲁迅的小说作品。不过,总体来说,大陆的新白话文小说,从《狂人日记》为开端,到现在九十年而已,时间不够,发育也不够,整体水平水平确实不高,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作品可谓少之又少。谣传鲁迅要得诺贝尔文学奖之类的,更多是自我励志。这种文学水平的不高,有各种原因,但跟欧美相比,差距确实巨大。做出版的朋友想必都知道,现在的大陆,原创小说反而不如翻译作品销得好。所以,我的很多同学和朋友,都愿意做翻译书。这是很滑稽的现实。出版界的现状,也证明了我的这个判断。大多数的出版社,无论是国营的还是书商,都把目光盯在欧美的名著上,反复出版。我昨晚为女儿找书,她说要读《汤姆沙耶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结果在网上书城一搜,就迷糊了。各种出版社和出版机构,各种类型的版本,简直让人无所适从。好在我可以自吹为专业人士,乱花迷不了我的眼,我要沙里淘金,找出相对满意的版本。第一,是要全译本,第二,是要好的出版社。弄了好久,终于找好了。接着,女儿又说要看《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和《凡尔纳科幻小说全集》,我又找了很久,很久。大多是减缩版、改编版,我要的是全译本,我找,我再找,总算找到了全译本。我收藏,但是还不敢下手,要稍后抽空了解一下,才能下决心,因为出版社不是很有说服力。

我对非全译本,一般都有看法。女儿从学校带回来的广告里这些书,都是减缩版。我虽然没有读过这个改编本,但是此前翻阅过的大多数改编版,给我造成了强烈的感受:读了这些垃圾,还不如干脆不读。前两年,对我自己造成一次小小情感伤害的,是号称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杜雷插图版世界名著”。我有个偏好,就是极喜欢《堂吉诃德》和《巨人传》,见里面有《堂吉诃德》,立即下手。拿到手,才发现是改写本。我倒!我恨啊!《巨人传》在中国我见到不下十几本,只有上海译文出版社成钰亭翻译的是全译本。《堂吉诃德》情况好很多,有杨绛、孙家孟等各种版本。而哈尔滨出版社那个版本,我买到手之后,简直是“出离了愤怒”。一般的读者,尤其是“望子成龙”的父母,哪里知道这种版本的害处?小孩子读了,没头没脑的,以为堂吉诃德带着桑丘,不过就是去跟风车打了一架,那滑稽样,跟赵本山差不多,还有什么意思?《巨人传》嘛,不过就是庞大固埃到巴黎玩,一泡尿淹死三十七万巴黎人而已。故事一减缩,以改编,就这样了。

一般来说,书商做这种书,主要目的是为了賺钱。賺钱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但是要对得起良心,要赚正当的钱。这些名著,为什么很多图书公司喜欢一出再出呢?核心秘密就是,这些书都过了版权保护期,不受国际版权保护,书商无需额外花钱购买版权。

这些书确实值得一出再出,我也不反对书商出版这些书的“优秀译本”。那么,他们为什

么不出版优秀译本呢?还是为了賺钱。打着改编的名号,国内那些优秀翻译家耗费心血的译作,就可以肆意抄袭而不支付稿费了——又省了一笔开销。

我们的学校语文教师,自己本身也不见得爱读书,对阅读也很盲目,缺乏足够的阅读训练,更缺乏阅读量。很多教师,除了教材,外加看看报纸,看看电视,自己每年读过几本好的文学作品呢?请大家、尤其是有空垂惠这篇博文的教师们自己想想,一年读了几百万字的好书?像《骑鹅旅行记》那种书,读两部就一百万字了。优秀的中学教师不是没有,上星期我就收到湖北某中学王磊光老师寄来的信,里面有一篇他写的作文选序。我读了很感动,觉得这位王磊光老师是真的想要为自己教的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有益之事情。他的序文,写得也很好,很真诚,不伪饰,不浮夸。看得出来,他自己在课余,也读了很多书,并且因为喜爱莫言的作品,连我写的近四十万字厚书《莫言评传》也读了。

中小学语文教学界,多一些像王磊光这种努力阅读,踏实做事,而不总是把责任都推给“体制”,力所能及地把好的作品、好的品质传递给自己的学生的老师,也许我们不能一下子推翻什么僵化的模式,但是我们做到了基本的人性,也可以问心无愧。教育更多的是细节,而不是口号。一点一滴地积累,才是实际的效果。小孩子,如果一年读十本世界名著,到高中毕业,可以积累阅读一百本。这个数字,很少,但也不错了。我那天跟孩子妈妈通过msn聊天,很感慨地说,现在的父母,说不定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读过一百本世界名著吧?我女儿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一百本,虽然不是每部都称得上公认的世界名著,但因为都经过我的挑选,基本可以肯定是好作品。

我们的身边,直接指导小孩子的教师和父母,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阅读,并且想当然地认为小孩子的阅读要弄得浅显一点,才能读懂。他们几乎是下意识地判断:小孩子天然地要比大人弱智。

我一直反对这种把小孩子弱智化的“教育模式”。

我们的小孩子,虽然在遵守一些成年人所设置的各种规矩、逻辑上,不如饱经折磨已经变成了木偶的成年人,但是,他们对世界的感受能力,对世界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超越了大多数浑浑噩噩的成年人,包括他们自己的父母。

我不主张揠苗助长,也反对肆意打压。

上述这些书,国内大多有权威出版社、资深翻译家出版的完整版。

如果读到我这篇小博文,又对自己的孩子惨遭各种语文垃圾残害的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读点有益的书,我个人推荐找好的出版社,好的版本,让孩子读到不受污染的,没有地沟油的,暂时没有被酸雨腐蚀过,没有被“转摘引”重组的好书。国内的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外国文学丛书是相对比较好的,但不绝对。当下欧美新作,新人接订单翻译的译本,也越来越不可信了。但是,我不能在这里一一指出。很多书我也没有读过,不可能进行对比。专门出版少儿书籍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少儿社、浙江少儿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可能也不错。我自己的亲自挑选经验,中国少儿社的书不错。

经典名著,我个人推荐过去的旧版本。

网上比较认同的网格本、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丛书等,是比较值得信赖的。

另外,我见到并且买下来的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三十本的世界儿童文学权威典藏版,也很不错:译者、编者和出版者,都很认真。我女儿读了其中的二十八本,有些感兴趣的书,她还读过好几遍。另外,强烈推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瑞典儿童小说女王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吵闹村的孩子》等八部巨著,我也爱读,并且常读常新啊。中少社有一套世界文学名著丛书,我个人觉得也许还不错,我有过几本,例如柳鸣九翻译的《小王子》。这套书,我还是找“全译本”的,所以里面的凡尔纳作品,我不要。顺便说一句,《小王子》我至今没有看到满意的版本,虽然国内出版了无数种,我自己也有七八种。算来算去,还是中少社出版的柳鸣九的译本可能相对更准确,且是从法文直译,但略少童趣。译林出版社的马振骋的可能是挂名对付的,我对比了一下英文版(我不懂法文,惭愧),看着马译段落,深为遗憾。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周克希版,也比较认真。然而,周克希是数学教授,虽然热爱文学翻译,法文估计也好,但是他的中文可能精准,却少余韵。另有一本群言出版社出版了“中英法六十周年彩色纪念版”,译者署名为洪友,译笔也还忠实。

《小王子》一书在中国大陆畅销,是惊人的奇迹,而且他的书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更是可以随便出版了。我自己也喜欢这本书,所以买了好多种。虽然不是特意收藏,总是想找到更满意的译本。说老实话,对比到最后,我暂时认为,还是柳鸣九先生的译本,最合我的口味。最忠实的,恐怕还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的周克希先生的译本。

以上是今天的补正,供同好参考。

普通家庭,父母自己就不读书,小孩子可能也缺乏阅读习惯。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们也还是愿意让孩子阅读,找些有意思的书来读,我建议先读《哈利波特》七卷本,从这套书中获得阅读的乐趣,然后形成阅读习惯。这套书被一些没读过、不知道却怎么形成了歧视心理的中小学老师排斥,认为是不值一读的通俗小说。这种心态简直匪夷所思。只能说,他们的阅读趣味早就被败坏了,他们也早就失去了阅读的趣味。

我本人在工作和写作中,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对市场化的很多作品也相对谨慎,但从来不反对小孩子阅读优秀的所谓通俗作品。不仅《哈利波特》,而且我还推荐《纳尼亚传奇》、《指环王》、《三个火枪手》等巨著。

小孩子读书,非常需要引导,可惜,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都失去了指导能力。书商呢,脖子里早就套进钱眼里了。

博文更正一:附带说明一下,本篇博文草稿贴在网上后,有网友指出,马振骋先生从未出过译林出版社版本,“据我所知,马振骋翻译的《小王子》,从来没有出过译林版,他只出过外国文学版。所以你手上译林版的《小王子》,肯定不是马振骋翻译的。请保持严谨,核对了后再说。”

见到这条留言,我赶紧再次核对——发博文前,我已经去翻过了——译林出版社的版本,回覆如下:“这位网友没有留下姓名,很抱歉不知道怎么称呼。我手头的译林《小王子》为2003年9月第2版,精装本,定价:16.70元,内含《小王子》、《战机飞行员》和《夜航》三篇。封面和版权页的译者:林珍妮 马振骋。这个版本的封面设计和装帧,我都觉得不错,而且包含了圣埃克苏佩里的三部重要作品,因此才顺手买下来的。不知道您从哪里看到的?又或者,译林出版社是盗用马振骋先生之名?如有其他信息,敬请指正。”

博文更正二:又有网友指出,译林版《小王子》,并非马振骋所译,译者为林珍妮。我切实地翻了一下,尤其注意了译者的署名。更正如下:译林版《小王子》包含圣埃克苏佩里三部作品,另两部是《战机飞行员》和《夜航》,只有《夜航》是马振骋所译。前两篇的译者都是林珍妮。特此更正,并感谢指正的网友。我个人觉得柳鸣九的相对比较好,另有网友指出,最新《小王子》译本是旅德作家程玮所译。因为没有见到译本,不敢妄加评论。读书乐,祝各位健康快乐。

第二篇:不跪着读书

《不跪着读书》读后感

五年二班唐诗

一次无意中翻阅了这本《不跪着教书》,被这一段封面语所吸引,读了之后就舍不得搁下,索性一口气把它读完,感觉自己内心深处一直以来想一吐为快的想法在书中得到了宣泄。这本书中没有深奥晦涩难懂的教学理论,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简易实在的教学杂感,教学反思和教学随想。读了作者沉甸甸的思考,且不说受益匪浅,有一点对自己日后的教学生涯的帮助,就应当值得去读。

同样作为教育工作者,同样是语文教师,吴老师是怎样认为做好语文老师的呢?

吴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言简意赅,把握住了现代“师道”的实质。当然,他也没有回避“应试教育”,高中语文教学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在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给学生一粒人文的种子,一是设法帮学生搞到一张进大学的门票。这是现阶段我们这些“语文匠人”的追求。同时,吴老师又在更高的层次上阐述了语文教学的使命。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这是吴老师一篇文章的标题。我想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教师是工作者,教师是劳动者,教师是指导者,而更应该是“思想者”。我国有过不需要思想的年代,所以我们愚昧疯狂。那个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除了反省,更重要的是去实践,去破除内心的封闭意识,要学会思想。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语文学科应该是认知、思想的工具。如果仅仅是把它当作一门学科知识,照搬教参来传授,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个人智慧,那势必会使这门学科黯然失色,而且我认为这种行为还是对教师职业的亵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爱因斯坦语)作为青年教师,我要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努力保持的教学个性,要有自己的教学见解和主张。

语文教师要保有职业的激情(精神追求)。吴非老师在书中谈到的上海于漪老师,于老师虽已是古稀之人了,但是她依然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她能够在长年从教后依然保持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敏感,能对未知领域不停地探索,能始终对教学保持浓厚的兴趣,在灵魂深处永远地有那种“热爱”的禀赋,这是实属不易的事。于漪常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这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而现在许多教师没有任何“精神追求”,就是在那里“混吃等死”,这是十分遗憾可悲的事情。我作为青年教师,前方还有很长的路,心中还有理想。坚持向吴老师和于老师学习,始终保持自己的职业激情,教书的心永远年轻,一辈子学做教师。

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读书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我觉得,在教师进修问题上,也得用

这句话。——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

不读书也就没有了知识的营养,也就不会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了独立思想的精神。我教语文学科,而语文是最有灵性的、最具思想性的学科。我们和学生之间的需要桥梁,这个桥梁就是语文,语文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

为人师表,说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的最初的理想很有可能就是来自学科的基础学习,一个能言善辩、妙语连珠的语文老师很可能“铸造”有成就的学生。于是如何做好这个表率,吴非老师说的好: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只有教师肯读书才能要求学生肯读书。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努力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简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要有“精神追求”,要多读书。当然这只是我从书中读出的几个观点,要做好神圣有尊严的教师,远不止这些。

第三篇: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

(徐特立爷爷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一位有威望的老前辈,也是毛主席的老师。这里讲的是他教孙女禹强读书的故事。)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作文,费了好大的劲,写出来的文章,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十分着急。

徐特立爷爷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是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这样()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功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能找到的,()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要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句、好的描写。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要能够背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可以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是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果然提高了。

1、查字典填空。

(1)“威望”的“威”,音序是(),部首是()。“威望”在文中的意思()。

(2)“贫乏”的“贫”,音序是(),部首()。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穷;②缺少。这里的“贫”应取第()种。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什么意思?

()

4、根据徐特立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和(),其中()时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字的意思。“费了好大的劲”的“费”: “光读光想还不够”的“光”:

6、徐特立爷爷说了哪三点好的读书方法:

第四篇:读书与不读书作文

读书与不读书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与不读书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书与不读书作文1

我最喜欢读书,因为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最喜欢读书,因为书是一个开阔视野的海洋;我最喜欢读书,因为书是一把打开人生大门的金钥匙……

打开书,迎接我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蕴藏着无穷的宝藏。置身于书中,我会知道“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我会知道“改革开放不容易,中华民族望富强”;我还会知道“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少年儿童肩负的是建设祖国的重任”……书,不仅能让我们学到知识,还能作为我们课外轻松的途径。一天的紧张学习过后,抽点时间看一看笑话书、漫画书,就会把一天的'疲劳抛到九霄云外。但是,也不要过于迷恋笑话书、漫画书,这样会影响学习。

我最喜欢读书,不仅仅因为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还因为书是一个开阔视野的海洋。走进这个海洋,自己就跟着导游――知识小鱼去漫游了。首先到《三国演义》里跟曹操他们打招呼;然后走进《水浒传》里向李逵、武松等问好;在向《红楼梦》的大观园走去,正巧,碰到了贾宝玉,还聊了两句呢!告别了《红楼梦》,我们又到《西游记》里拜孙悟空为师了……怎么样,书是不是也让你开阔视野?

我说书是一把打开人生大门的金钥匙,一点儿也不假。从小到大,我读了很多书,在一些书中,我学会了怎样做人。书它教会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它教会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它还教会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啊,人就像一本书,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是无法在社会中得到认可的。

以前我最欢读书,现在仍然喜欢读书,今后我还会喜欢读书。因为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要告诉大家:“我最喜欢读书,也希望大家与书作朋友!”

读书与不读书作文2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月明露天高。——题记

读书是一种享受。《桃花源记》让我徜徉在花海的美好世界,感悟美好的喜悦;《神奇的太阳花女孩》让我看到友谊的翅膀,感悟真实的情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明白原来,上帝为你关上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于是手捧起一本书,想再次进入书的世界;感受书的快感。

仰望窗口,想着那些舒缓的文字,带着栀子花开的声音,似乎都已融进了生命的各个细胞,成为无法磨灭的记忆。我喜欢它们内敛而伤感的格调,仿佛远处夜空萦绕的夜曲,虽没有太多尖锐的锋芒,却能深深地刺进我的心灵深处。我喜欢它们的明媚与洒脱,仿佛一阵徐徐的清风,虽没有太多的言语,却能散发出激情的光芒。我喜欢它们的豪情、壮志,仿佛一座座泰山,伫立眼前。

夏天的绿叶带着叔叔缓缓的节奏,在风中上下舞动,白云带着一丝黑色印迹在晴空中浮动。草木正随着阳光的增温,而蓬蓬勃勃地生发着。一片“天堂草”出现在我眼前,它除了纯净的绿之外,没有一丝杂草,令我想起《山羊不吃天堂草》中的羊面对这样高贵而诱人的“天堂草”却不肯将头低下。

回忆过去,战马嘶鸣,雄鹰飞旋,飒飒的秋风,如血的残阳。暮然回首,《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相互征战争雄,兴衰存亡的历史过程以及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东周列国志》记述了西周末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五百多年的历史;《水浒传》描绘了北宋年间一幕幕鲜活的社会历史画卷;《史记》记载了从中国上古开始到西汉时期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黑暗中我眼前又出现了诸葛亮期盼而又担忧的目光,又听到了那悲伤苍凉的歌声:飞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还…

读书与不读书作文3

今天下午我们年级开展了读书游园活动。我们举行的第一项活动是“三国故事会”:同学们自主上台讲述《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我没有上去。但很多同学都上台讲了,讲得很精彩,奖品是一张明珠书店会员卡,真好!

第二项活动是“三国知识小问答”。我们一组一组同学排队抽奖,抽到什么题就说出答案。当到我前面一个同学的时候,她抽的那道题不懂,题目是:王允是怎样杀死董卓的?我想了想,马上举手说:“老师,我会,我会!”。老师让我来答,我激动地说:“连环计。”,老师看了看答案,惊喜地说:“你答对了,给你个夹子。”

“耶!”我高兴地跳起来。

第三、四项活动是同时进行的,分别是“古诗我会背”和“名言警句会积累”。排在我前面的同学纷纷都把礼物拿走了。轮到我了,我抽到了背诵《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我流利地背下去,得到了一张书签。来到“名言警句会积累”的活动地点,我抽到了最熟的一句名言,一把尺子就亲而易举地到手了。

第五项活动是“同步阅读小知识”。我排队排队答了两次,第二次才答对了,得到了我最想要的圆珠笔。

第六项活动是检查背诵《笠翁对韵》的内容,我忘记了以背诵的内容,后面的内容还有印象,但奖品——橡皮擦离我远远而去了。

最后一项是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并读一段话。我是第一个冲上讲台的,介绍的书名叫《巧克力的暑假》,是杨红樱的作品,我也最爱看杨红樱的作品了。奖品是一包改正纸。

这次读书游园会我总共得到六件奖品。明年的读书会,我要多读书,争取得到更多的奖品。

第五篇: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

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

读书人与不读书的人思想深度、思维方式、气质风度、对生活的理解都不一样。

饱读诗书的人,他们的文化品位,他们的审美水平,他们的内心世界„„都是那么富有独立而丰富的内涵,他们能够高瞻远瞩,他们能够高屋建瓴,他们的思辨和谈吐都格外精彩,他们的充满智慧,他们的生命异常饱满。

现在好多人,没有思想,没有修养,张口伸手就是一些污秽的语言和不雅的举止,视野和思维都那么狭窄,可惜了一个高智商的大脑!那里面完全可以装上智慧,却每日每夜地空洞着。

如果在闲时捧起一本好书,哪怕是看网络文学,让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一页页来感染填充自己的生命,日复一日,潜移默化,那又该是一种什么情景啊!

读书有了文化有不在超越的时代上吃亏,所以说读书是好的!

不读书在现实的社会上就没有生存的余地咯,希望所有的青少年要好好读书,不要没有文化地在社会上生活!

读书将会更轻松的赚钱,不读书将更吃苦的赚钱!

不读书大概也是可以生活一辈子的,那也是一种生活,祖祖辈辈的农民大都是这样的。知道了节气的转换,知道种什么作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致是差不多的。在风调雨顺的岁暮,在自己家的门上帖上“诗书传家远,忠厚济世长”这样的门联,再点燃一串鞭炮,就算是和一年的道别了,鞭炮声似乎在说,这一年是值得的。这样的生活自然、淳朴、真实,但是,能够品位的只是自己的人生。

然而,天地之大,海洋之阔,思想之巍巍傲视,生活之丰富多彩,在这样的生活里是体会不到„„这样的生活像一杯陈年老酒,每个人都珍藏着一杯,值得慢慢地回味。但是,生活不都是陈年老酒,还有老白干,二锅头,王朝干红,还有洋酒。陈年老酒是醇香的,但是后者或浓醇可人,或辛辣苦口,将她们的滋味合起来,可能就是真正的酒中之奥妙了。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杯酒的话,那你就得学会品尝。品酒是很有学问的职业,需要你全部生活的积蓄。法国的品酒师大概是世界上最值得炫耀的职业了,如同法国的葡萄酒一样有名。他们可以品出是什么地方的葡萄生产的酒,还能讲出诸如成色、亮度、湿度等一系列我们听起来莫名其妙的专业术语。在我看来,品酒师不仅仅是品出了酒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品出了葡萄、气候、土壤的不同。人生这杯酒我们能够品尝出几味呢?

品味人生也需要你的积蓄。如果我们仅仅知道春播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你和我一样,在那棵老槐树下生活一辈子,我们怎么能品味出人生的真正味道呢?所以要品位人生,你就要读书。读书是品位人生的好方法。我们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悠久的,你要读书才会知道。走进学堂,学完历史教科书,大概还要有了一定的经历,你才知道我们的历史到底有多悠久。即使这样,你可能会夜郎自大,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古国的文明,她们一样值得我们赞叹,你还要了解一点世界史。你最后会发现,历史的结论似乎是可以变的。因此,你会认为历史像一个小姑娘。这就是品位历史了。你要了解自然世界,你就要学习一门科学,课本上告诉你一种思想方法,你可能就此了解什么是哈雷彗星,月蚀是如何形成的,你还可以知道在你的一生中可以有几次看到它们的机会;潮涨潮落与日月星移有关;大西洋小岛上的蝴蝶的飞行可能与某一个城市的气候有关;同样,鸡飞狗跳可能与地震有关;你用电脑书写,你用磁盘存贮资料。这些你都可以从科学的学习中了解。这就是品味自然的奥妙。你要了解什么是虚伪,你可以读一下《十日谈》,你将了解到教会和任何集团一样都有虚伪的一面,你不必奇怪什么地方都有虚伪;读了《巴黎圣母院》,你不但知道什么是虚伪,而且你也会知道什么美,什么是丑,更是你解读丑与美的这个哲学命题的一个影像;如果你要了解什么是真理与谬误,你最好是读一本哲学书籍,当然,读了也不一定就明白什么是真理,但是,你可能了解到别人说的真理是什么样的。最后你会知道“戈培尔定律”:谎话说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这就是品味真理与美丑。你要了解什么是“忠义”,你可以读《水浒》,“及时雨”会告诉你一个大概;你要了解什么是好汉义气,你可以读《三国演义》,桃园结义会告诉你什么叫“义气联盟”;你要了解什么是野心,你可以读《红与黑》;你要了解什么是复仇,你可以读《基督山恩仇记》、《哈姆雷特》;你要了解经典的爱情,你可以读《罗密欧与朱丽叶》,你也可以读《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这样,你可能就学会了品味人性,也学会了品味爱和恨这个人生的主题。读一本书就是与一个人在品味人生;读多本书,就品味了多个人的人生,你的生命被延续。从事一个职业,不等于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不然你只能品味自己可怜的人生„„

读书与不读书之间区别有很多:

第一个区别:读书人的知识无疑比不读书的多,知识一般都是从书本上学来的,经常看书能增强自己的记忆功能,也能更新自己的只是体系。

第二个区别:观念不同,读书的对生活有理想的追求,不读书的只有生活(物质生存)方面的要求,一言以蔽之,读书人生活在理想中,不读书的人生活在现实生活中。

第三个区别:爱情观的不同,读书人要找一个和自己心灵相通、心心相印的伴侣,不读书的只要有合适的就可以厮守终身。

第四个区别:读书人很会用脑,不读书的很会用力,读书人用脑解决问题,不读书的用手解决问题。

第五个区别:读书人不敢冒险,不读书的敢于冒险,因为读书人觉得没有必要冒险,而不读书的觉得不冒险不能生存。

第六个区别:读书人喜欢抱怨,对时事,对政治都有兴趣;不读书的大脑单纯得多。

第七个区别:读书人喜欢得到别人的赏识,不读书的人只要自己内心满足就够了。

第八个区别:读书人温顺,不读书的豪放。

第九个区别:读书人思想开放,不读书的思想偏向保守。

还可以总结出几条:

1、读书人说话有条有理。能引经据典。特别是博览群书的读书人,那更是了不得了。而没读书的人起码引不了经据不了典。

2、读书人在为人处世上,也许会含蓄点,而没读书人就要锋芒毕露些。

3、读书人不一定要死读书,其实书中自有黄金屋。

4、读书人修养,素质,行为举止,思维方式与没读书人绝对有一定的区别的。

5、读书能修身养性,在书中学会做人,能瞻仰前辈的华章,也可欣赏我辈人的调侃文章。但没读书的人就可想而知了。

在当今社会,虽说读书已经变得越来越私人化、个性化。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为什么读书,都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是很私人的事情,但众多的个人加起来就具有了社会性、导向性,众多的党员干部加起来就具有了政治性、方向性。所以,读书的问题不可小视,大得很呢!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时,很有必要说说读书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读书实在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读不读书,体现一个人的作风。因为不管什么时候,当一个人拿起一本书的时候,就表示这个人想当一个学生,他正很谦卑地想从书里学到一些他不知道、不了解的东西,这里面包含着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危机感,更包含一种敬畏心、虔诚心。中国汉代的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不读书,就可能愚不可及。有人给个别领导干部画了这么一幅画像——“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原因之一,就是读书不够,不了解周边的人都在用什么语言,说什么话,想听些什么。如果用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废话与人交谈,就会让人生厌。看来,不读书,交流就会很困难,就意味着无法沟通;而无法沟通,就意味着政策主张无法得到贯彻;无法贯彻,就会带来隔阂甚至冲突。

有人可能会说,读什么书呀,只要干好工作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短视行为。干好工作的前提是有正确的思路、大量的信息和科学的方法。盲目地干工作,很可能是缺少方向的。事实证明,当今社会,只有升级才能生存,只有更快地升级才能更好地生存。升级是一个时代的哲学,也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不及时地升级,就不能很好地生存。个人的升级靠的就是学习,而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读书。

读书,是滋养自己的一种方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是一泓浸润人心的清泉,唯有潺潺不绝方能给人以精神的动力与养料。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个人精神的发育。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只有不断地读书,视野才不会变得狭窄。

读书,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让人有宁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读书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中国晚清重臣曾国藩就曾对儿子曾纪泽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一个人读不读书、读了几本书,虽然一时看不出来,而长期不读书、不看报,那么,这个人一定像古人所说:“面目可憎。”

书中有真理,书中有智慧,书中有情怀。温总理说得更好:“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各位读者,请赶快拿起一本好书来读吧!

下载乱读书不如不读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乱读书不如不读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 为 了 提 高 自 己 的 写 作 能 力 , 你 不 妨 养 成 这 样 的习惯 — — 不 动 笔 墨 不 读 书。 鲁 迅 先 生 提 出 , 读 书 要 “ 眼 到 、 口 到 、 心......

    学生为什么不读书

    学生为什么不读书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爱看书读书?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的局面?是网络的发达?电视的普及?娱乐的泛滥?还是现在的世界太开放诱惑太多?让孩子不能沉下心来......

    不读书的危机

    不读书的危机 2014-04-2校长传媒 14年3月,民进中央席永新先生第11次提出议案,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而在此之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在此之后,中国国务......

    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学目标: 1.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方法和毛泽东认真刻苦、勤于思考的良好品质和学习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教学重点、......

    不跪着读书有感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果庄中学张富庆 《不跪着教书》是书名的独特吸引了我,抱着看一看的心态,认真阅读了一遍。然而却被作者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的观点深深吸引了。......

    《不跪着读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作者:开发区红石崖小学:张述英 有种想读的欲望是来源于这本书的名字“不跪着教书”,我是一名老师,我自然会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我也在思考,作者吴非何以这样的......

    贪官大多不读书

    贪官落入法网后其忏悔的调子大多相似,诸如放松了思想改造,放松了看书学习等。尽管这些并非其堕落的全部原因,却道出了共同的病灶,原来贪官大多不读书。某些出事的贪官先前在大学......

    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武汉市新河街学校九(1)班黄鹤 英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培根在他的《论读书》中提及,读书使人充实,做笔记则使人精确。这正如我们平日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