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
新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
1.1全等三角形
1.2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
1.3尺规作图
第二章 图形的轴对称
2.1 图形的轴对称
2.2 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2.3 轴对称图形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5角平分线的性质
2.6等腰三角形
第三章 分式
3.1分式的基本性质
3.2分式的约分
3.3分式的乘法于除法
3.4分式的通分
3.5分式的加法与减法
3.6比和比例
3.7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第四章数据分析
4.1加权平均数
4.2中位数
4.3众数
4.4 数据的离散程度
4.5方差
4.6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和方差
第五章几何证明初步
5.1定义与命题
5.2 为什么要证明
5.3什么是几何证明
5.4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5.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5.6几何证明举例
第二篇: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5、6班的数学教学,从上学期期末成绩来看,学生数学基础非常差,虽然学生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很欠缺。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过渡时期,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九年级的学习,进而影响将来是否能升学。根据上学年学生学习的分析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在本学期获得进步,必须要付出更大努力,进一步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方法,培养能力。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全等,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识别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探索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初步运用判定方法进行推理,能用尺规作图,了解作图的道理,掌握基本的作图技能。
2.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了解分式和分式方程的概念;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解有关分式方程的应用题。
4.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5.通过具体事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学会有关证明。
四、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 牢记轴对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性质;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三个基本作图;
牢记分式的概念,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与计算;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与方差的计算。
认识证明的意义和必要性,学会运用综合法对三角形内角和、角平分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定进行推理证明。
五、教学难点:
探索两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方法,准确进行推理
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异同,正确进行作图;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正确处理分式方程的増根问题,会列分式方程解决应用题
牢记加权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了解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辅助线的添加。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学生的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七、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11课时
第二章图形的轴对称12课时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分式16期中复习测试4数据分析10几何证明初步13期末复习测试5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第三篇:八年级数学上册 分式方程教案 青岛版
课题:3.7《分式方程》一(共2课时)孙秀蕾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
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教学难点
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接下来,我们就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2、学习探究
例
5、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张老师和王老师分别乘坐早7时发出的普通客车和8时15分发出的豪华客车从甲地去乙地,恰好同时到达.已知豪华客车与普通客车的平均速度的比是4:3,求两车的平均速度。
温馨提示:这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
普通客车所用的时间-豪华客车所用的时间=时
解:设豪华客车的平均速度为4x千米/时,普通客车的平均速度为3x千米/时,于是豪华客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为根据题意,得方程-
=
时,普通客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为
时,解这个方程,得x=24 检验可知,x=24是这个方程的解。因为4x=96(千米/时),3x=72(千米/时),所以豪华客车的平均速度是96千米/时,普通客车的平均速度72千米/时。
思考:想一想,从例5的条件出发,还可以探求哪些未知量?(例5是行程问题,教学中应先通过学生读题与审题,弄清题意,抓住路
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基本等量关系,认真分析题目。从例5的条件出发,还可以求两车到达乙地的时间;豪华车开车时,普通客车已走过的路程等.这里应鼓励学生编题并作出解答;)例
6、阳光小区有A型和B型两种住宅出售,A型与B型住宅每平方米的价格分别是全楼每 1平方米平均价格的1.1倍与0.9倍,而且A型比B型的面积#40平方米.如果A型与B型两种住宅的售价分别为33万元与36万元,求全楼每平方米的平均价格. 按照题意,思考下面的问题,并与同学交流.(1)如果设全楼每平方米的平均价格为x元,那么A型住宅与B型住宅每平方米的价格分别是多少?(2)A型住宅与B型住宅的面积分别是多少?(3)根据“A型住宅比B型住宅的面积少40平方米”这个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是 .
(4)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一试.
去分母,即两边同乘,得到 .
解这个方程,得x=
(5)怎样检验它是不是方程的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检验有两层意义:其一,检验所得到的根是否为原方程的根;其二,检验原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题意)(6)你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思考:根据例6提供的信息,你能编制出另外一个用分式方程解决的问题吗?与同学交流.(例6是来自现实生活的题目.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40,解这个方程,得x=2 500,经检验符合题意,即全楼每平方米的平均价格是2 500元。)
归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是:审、设、列、解、验、答.(1)审——仔细审题,找出等量关系.(2)设——合理设未知数.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4)解——解出方程(组).
(5)验—— 一验所求根是不是所列方程的解,二验是否符合实际意义。(6)答——答题.
3、跟踪训练:
小芳带了15元钱去商店买笔记本.如果买一种软皮本,正好需付15元钱.但售货员建议她买一种质量好的硬皮本,这种本子的价格比软皮本高出一半,因此她只能少买一本笔记本.这种软皮本和硬皮本的价格各是多少?
4、巩固与提高:
1、甲、乙两码头相距s千米,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a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b千米,船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是(). A、小时B、小时C、(+)小时 D、(+)小时
2、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某村拟在荒坡地上种植960棵树,由于青年团员的支持,每日比原计划多种20棵,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种植多少棵?设原计划每天种植x棵,根据题意得方程。
3、甲打字员打9 000个字所用的时间与乙打字员打7 200个字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甲、乙两人每小时共打5 400个字,问甲、乙两个打字员每小时各打多少个字? 全面提升能力
请结合生活实际,自编一道应用题,可以用方程
-
=3求解,并解出结果.
5、学习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6、作业:课本P82 A组2、3
7、教学反思:
第四篇: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数学复习提纲
XueDa Education Technology(Beijing)Ltd.学大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一课时知识点
1、三角形的定义:又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按边分类 按角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重点: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边、内角等概念
难点: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遍的性质,会根据是三条线段的长判断他们能否组成三角形。易错点:
1、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时,误认为只要有两条线段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就可以。
2、求边长或周长或与等腰三角形有关问题时易漏解。
第二课时知识点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稳定性
5、三角形的重心
重点: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难点: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易错点:
1、对三角形中“三线”位置掌握不好,导致出错。
2、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分割等腰三角形时,容易漏解。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第三课时知识点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方向角
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难点:添加辅助线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易错点:由于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不熟练造成错误。
第四课时知识点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有两个叫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第五课时知识点
1、三角形的外角定义
2、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重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11.3多边形及内角和
第六课时知识点
XueDa Education Technology(Beijing)Ltd.学大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1、多边形及正多边形的定义。
2、多边形的对角线
3、N边形的内、外角和
重难点:灵活运用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1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认识 重难点:
1、平移、翻转、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准确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SSS
2、SAS
3、AAS
4、ASA
5、HL 重难点:对于选择哪种判定定理模糊不清。
易错点:易把SAS用错成SSA;自己再造判定定理AAA 12.3角平分线的性质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依据是SSS 重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易错点: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理解不透彻。补充:常见辅助线
1、证明AB=CD+EF截长补短法
2、利用公共线段
3、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1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与性质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判定
重难点: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13.2画轴对称图形
1、先找图形中的特殊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难点: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及对称图形的画法。
13.3等腰三角形
XueDa Education Technology(Beijing)Ltd.学大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时轴对称图形。
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5、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2)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重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应用。易错点:求等腰三角形边、角时漏解。
13.4 最短路径问题
重难点: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最短路径的问题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4.1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 am · an = am+n(m、n 都是正整数)
2、幂的乘方(am)n = amn(m、n 都是正整数)
3、积的乘方(ab)n =an bn(n 是正整数)
4、单项式乘单项式
运算顺序:含有乘方、乘法运算时,按|“先乘方,再乘法”的顺序进行计算。
5、单项式乘多项式 m(a+b+c)=ma+mb+mc
6、多项式乘多项式(a+b)(m+n)=am+an+bm+bn 易错点: am · an = am+n 与(am)n = amn 混淆
14.1.2整式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am ÷ an = am--n(a≠0,m、n 都是正整数,并且m>n)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2、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3、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易错点: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易漏掉系数或只在被除数中含有的字母
14.2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 a2 _b2
2、完全平方公式(a±b)2 = a2±2ab+b2 易错点:易混淆(a+b)(a-b)= a2 _b2 与(a±b)2 = a2±2ab+b2
14.3因式分解
1、提取公因式法
2、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易错点:
1、分解因式不彻底,即多项式提取公因式后各项仍含有公因式。
2、提取公因式后易漏掉另一个因式中商是1的项 3
XueDa Education Technology(Beijing)Ltd.学大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十五章 分式
15.1分式
1、从分数到分式(1)分式的定义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3)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
易错点:在分式的值为0时,只考虑分子的值为0,而忽略分母的值不能为0 15.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法法则
2、分式的除法法则
3、分式的加减
(1)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2)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先通分,再加减
4、分式的混合运算: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边的。
5、整数指数幂
(1)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及其运算
(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 易错点:
1、误认为a-n =—an2、错用分配律(a+b)÷ c =a÷ c+b÷ c是成立的,但c÷(a+b)=c÷ a+c÷ b
3、乘除属于同级运算,解题时应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15.3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的概念、意义
2、解分式方程的具体步骤(1)去分母(2)解整式方程(3)检验 舍去曾根
3、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1)审,审题找出等量关系(2)设,合理的设未知数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解方程
(5)验,验证舍去曾根(6)答,写出答案 重难点:
1、分母为小数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易错点:
1、去分母时,方程两边的每一项都要乘最简公分母,不能漏乘任何一项。
2、列分式解决实际问题时漏掉检验 4
第五篇: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新)2013秋
2013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因为是刚刚接手两个班,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优生不多,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探索三角形;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掌握分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几何图形的内在特点,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示数学关系。
态度情感目标:从生活入手认识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并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
第十一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及角,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本章重点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及角。教学难点是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及多边形内角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是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第十三章、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本章重点内容是轴对称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是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本章重点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与因式分解。教学难点是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第十五章、分式
本章主要认识分式,掌握分式运算及解分式方程。本章重点内容是分式的运算。教学难点是分式方程增根的产生。
四、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
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五、课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