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我们中学生该做的准备

时间:2019-05-12 21:0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我们中学生该做的准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我们中学生该做的准备》。

第一篇: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我们中学生该做的准备

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成功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

高一(14)班 游翔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当前面临的就业形势是严峻的,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总量矛盾。就总量来说,“十五”期间,每年新增长劳动力在1200—1400万之间,按照我国劳动力参与率85%计算,每年有1020—1200万人要寻找就业岗位。

2、结构矛盾。从劳动力结构上看,一方面,传统公有经济部门和传统产业部门从业人员大规模减少,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许多人再就业困难。另一方面,非公有经济部门的从业人员和新兴产业的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加,然而,由于所有之间的壁垒和技能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公有经济部门和传统产业部门出来的人员大部分难以进入或适应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和新兴行业。入世后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尖锐,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破产、重组力度的加大、国有垄断部门的改革将导致新一轮的下岗。

3、“不充分就业率”。不充分就业率,比城镇调查失业率更宽泛一些,严格地讲城镇登记失业率统计的是一点工作也不做的人,而不充分就业率里统计的是,一周时间之内,劳动时间不足本国法定工作时间一半的人。拿我国来说,一周工作时间是40个小时,那么,一周工作时间不到20个小时的人就是不充分就业者。中国的不充分就业率是31%,全球不充分就业率是33%左右。

照这样的判断标准来说,中国的失业问题虽说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就业矛盾已经非常复杂。比如:失业人员和大量新成长劳动力的并存;下岗职工再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进城的碰撞;转轨型失业与经济全球化失业的交汇等等。

4、劳动力城乡分布不均衡。从劳动力城乡分布看,中国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5亿人。今后,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城镇就业压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同时出现,使就业和再就业的难度加大。

面对这些严峻的挑战及当我们毕业时将要面临的更大的就业压力,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成为一个成功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和品质。

具有活力和热情。具有活力和热情的人,对待工作总是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在这个竞争压力空前巨大的社会,保持对工作最大的热情,是一个创业者通向成功的不竭动力的源泉。

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对于成功的创业者来说,工作动机不止是金钱,工作本身就提供了大量动机,所以在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时,他们总是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在失败中,他们也感受到了创业的快乐。

思维敏捷,洞察力强。商场如战场,面对着千军万马,敏捷的思维,极强的洞察力能够帮助创业者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赢得最后的胜利。

具有将新技术市场化的能力。将新技术市场化,把技术变为使人们生活过得更快乐、更美好的工具,是一个成功创业者的获得财富的重要途径。

重视团队建设,尊重同事及员工,具有人情味。一个创业者的成功,绝不可

能是依靠他个人的力量,而是要依靠众多的公司员工和合作伙伴。一个好的将军,只有与手下的士兵们“同生共死”,将士们才肯替他卖命。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他必定能够增强公司的凝聚力,使得公司上下一心,谋求公司的发展。

以上所讲的,是作为一个成功创业者所应具备的品质,而做为创业者,还需具备一些基本素质。

所谓创业基本素质是由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四个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素质框架。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个体起支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主要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包括独立、敢为性、克制性、合作性、适应性、坚韧性、义务感、道德感等。

创业能力,是指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效率,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主体心理条件,主要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

创业知识,是指对创业实践活动过程具有手段意义的个体的知识系统及其结构,主要包括专业、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

作为当代中学生,面对我国的就业形势,我们应当从现在起,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就业素质,使自己将来在就业竞争的大潮中屹立不倒。

第二篇:当前我国就业形势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战略转变

一、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一)城镇劳动力供需总量矛盾较为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从供给方面看,以往我国历次就业高峰都是由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城镇劳动力形成的,而现阶段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国的就业工作同时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压力: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300~400万人需要安置;农村上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其中相当一部分将进入城镇务工;国有企业中现有的2000多万富余职工需要分流,其中企业自身无法进一步消化的部分将逐步走向社会。几项合计,1994年,全国城镇需要安置就业的人员总数为1213万人。而从需求方面看,国有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从整体上看,已趋于饱和,甚至超负荷;城镇集体经济用人也呈减少的趋势;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吸纳就业人数近些年快速增长,但容量有限,目前尚远不足以解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近几年,从城镇登记的失业人数看,失业人员逐年递增,1994年已达476万人,城镇失业率达2.8%(不包括已进城但务工无着落的农村劳动力和实际上已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的企业内富余人员及其他不充分就业人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失业率可能还会有所上升。

(二)总体就业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

1.劳动者(特别是待业青年)的择业愿望、职业素质与社会需求不一致的矛盾日趋突出。一些新兴行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很快,但适应其要求的高素质劳动力不能满足需要;而一些传统行业(如纺织、煤炭、机械等行业)普遍招工难,迫使部分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不得不大量招用农民工。这使得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企业存在富余人员与大量使用农民工的结构性矛盾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

2.失业人员再就业及特殊群体的就业难。再就业的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素质较低、技能单一,竞争能力比不上新成长的劳动力(即待业青年),再就业难的问题突出。

3.企业富余人员问题缺乏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强调企业富余人员以企业内部消化为主,并不是不愿落实企业自主权,更多地是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的:一是大量企业富余人员流向社会后,目前承受能力很弱的失业保险基金无法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在社会就业压力本已很大的情况下,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其再就业问题,极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二、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两难选择

1.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与扩大企业就业容量

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实现“四个自主”,为提高效率、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增殖,企业必然要裁减冗员,从而使大量企业富余人员走向社会。而在就业压力本已十分沉重的情况下,社会希望企业多招工而不是裁员。如果大量企业富余人员涌向社会,目前社会无力全部解决其就业问题,甚至连其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因现有失业保险基金远远无法适应短期内大量失业人员的出现)。

2.企业破产与减少失业

推行企业破产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改革举措。资不抵债的亏损企业不破产,不断沉淀下来,这是我国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无法形成、亏损企业越积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纯经济的角度,资不抵债的企业破产,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对国家财政减支增收都是有利的,既可以减少国家财政补贴,又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闲置国有资产。但这一经济上的合理行为与减少失业的社会目标是相冲突的。目前破产工作之所以难以启动,关键是破产后,企业原有职工的安置问题难度很大,大量失业人员的出现会大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而使得政府决心难下。

3.农村劳动力进城与城镇劳动力就业

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既是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也有助于农民脱贫致富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进城农民工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很多领域中进城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已成为城市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除交通、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因素外,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也在很多领域对城镇劳动力就业形成巨大冲击。

以上问题典型地反映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长期来看,只有改革(包括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破产制度等)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推动经济的更快发展,也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矛盾,从而降低失业率。国有企业不裁员,效率不提高,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完全不准裁减富余人员,等于坐视国有企业背着沉重的包袱慢性自杀;但从近期看,企业大量裁减冗员、不吸纳或少吸纳社会劳动力以提高效率,或资不抵债的企业全部破产,势必大量增加失业,可能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造成社会不稳定。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治标与治本、长远与近期的最佳结合点,既要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又尽量不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三、新时期就业战略的调整

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量“上山下乡”的知青返城逼出了一个“三结合”就业方针,这是我国就业战略的一次大的历史性转变,从单靠国有经济安置就业转向多种经济成分并重。应该说,在过去的15年中,“三结合”就业方针,启动和推动了我国城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大发展,同时,也正是依托于城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大发展,“三结合”就业方针为我国就业形势的稳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时至今日,就业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对增加就业的作用已远不如初期明显了,在这种新形势下,社会对通过发展经济来增加就业总容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了,迫切要求我国的就业战略进行大的调整,确定增加就业的新支撑点。

1.确立以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岗位增加的积极就业战略

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而这就需要确立有利于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有利于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就业战略。在搞活企业的基础上,通过企业效益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整个经济规模的扩大、就业岗位的增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在现阶段,具体地说,就是适应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需要,实现就业工作重点的转移,即从以安置待业青年为主,转向在安置好待业青年的同时,重点加强和做好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和失业职工再就业工作。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真正难点,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即富余职工和失业职工的安置问题。不解决企业现有富余职工的出路问题,现代企业制度就无法推开,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就难以搞活。在这种形势下,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工作应在安置好待业青年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到企业富余职工安置和失业职工再就业上来,为深化企业改革开路。只有这样,就业工作才能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挂上钩,才能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也才能使我国的就业形势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得到根本的改观。

2.确立发展中小企业的就业战略

在发展经济、扩大经济规模以缓解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的同时,继续调整就业的企业结构(发展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所有制结构(发挥非国有经济在就业中的作用)及发展多种灵活的就业用工形式对增加就业总容量仍是十分重要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发展中小企业来扩大就业容量的作用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目前,对于第三产业发展,国家已有“发展纲要”,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重视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活跃的经济“细胞”,充当大企业的产品市场和协作伙伴,既彼此竞争,又相互依存,在扩大生产、活跃流通、增加出口、维持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些作用是大企业所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劳

动密集型企业,大企业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减少的今天,广大中小企业在扩充就业门路、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将起越来越大的作用。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国家在发展企业集团、促进工业企业巨型化以应付“入关”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同时,应为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生存空间和更有利的发展条件,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3.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大军的整体素质,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

客观地看,在市场经济中,只有促进经济发展,就业岗位增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只能减少结构失业,而不能从总量上解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但由于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已不能视而不见,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训练,使劳动者的技术、知识结构适应市场的需求,减少因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不符合市场的需要而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为此,国家在财政预算中应相应增加对职业培训特别是就业训练方面的投入,以进一步扩大职业培训规模,调整教育培训结构,提高劳动力素质,优化劳动者的技术、知识结构,同时加强职业介绍等项就业服务,减少因供需的结构性矛盾而造成的结构性失业。

4.加强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统筹调控

目前继续实行城乡完全隔离的政策已不可能,城乡统筹已成大势所趋。首先,应在推动农业深层开发、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扩大农村就业容量,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快其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同时,现阶段,根据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与可能,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大中城市的规模、速度、从业范围(尽量使之与城镇劳动力互补)等方面进行适度调控,使之有序化,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目前对农村劳动力进城的控制还不宜放得过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为主线,同时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稳定当前的就业形势,二者相结合(即长远与近期、治本与治标相结合)应成为新时期就业政策的基调。

第三篇: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过去的 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一年,也是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及今后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

1、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会影响就业的增长空间。

2、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3、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短期内会减少劳动力需求。

4、国内重大自然与社会事件对就业的影响是喜忧参半。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总的可概括为:

一个主要矛盾: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

三个基本特征:

 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时并有  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

 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 一个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上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1.中国高等教育跃居世界第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趋势》综合报告指出,中国高校在校人数在过去非常短的时间里翻了一番,2001年高校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茅20日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位居世界第一。报告说,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说,这是中国首次在高等教育规模上超过美国。2007年 1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分别达到570万人和42.4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738.8万人,研究生110.5万人。

2.大学生就业进入高峰

1)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阶段。毕业生人数大增: 年 毕业人数(万)同比上年增长(万)2009 611 52(9.7%)2008 559 64(12.9%)2007 495 82(19.8%)2006 413 73(21.5%)2005 340 60(21.4%)2004 280 62(29.2%)2003 212 67(46.2%)2002 145 30(26.1%)2001 115 8(7.4%)2000 107

3、社会对大学生需求数量减少

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计:“十五”期间(十五是指第十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7年开始的,那么到了十五就是2001-2005),我国新成长的劳动力数量升至峰值(4650万)。加上现有下岗失业人员(1750万),每年城镇需安排就业人数达2300万人。以经济增长7%计算,每年新增长的工作岗位只有800万个,供大于求1500万人。同时,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7%,实际失业率在5 —6%。专家估计:我国隐性失业人数3000万人。

与此同时人才需求下降 企业单位——减员增效 政府机关——精简机构 事业单位——下岗分流

三、大学生就业的前景

尽管大学生就业当前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总体上是非常乐观的,虽然我们不能指望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总是一帆风顺的。

(一)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潜在的经济需求是极大的。更关键的是,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这些需求已经被成功启动,首先在大中城市,然后是沿海的小城市与农村地区,随之而来的将是广阔的中西部地区。中国同时兼具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工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最为关键的经济发展平台。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都将是吸引就业需求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将会更大。全球竞争以及中国总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中国不能永远享受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应该有比较大的空间。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国家创新战略,这将使得我国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基于长期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的高端劳动力群体。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初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这为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增长准备了广阔的空间。

(三)政府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将会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政府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实施大学生自由就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含高职毕业生)的一切户口指标限制和人事指标限制以及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打破大 3 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优化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配置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就业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四)此外,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的地区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实施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是国际惯例。

美国的补偿措施就包括联邦政府贷款减免政策、各州贷款减免计划、军队贷款偿还计划(激励毕业生到军队服役)、美国护理教育贷款偿还计划(受益的护士在护士短缺地区合格的机构提供服务)等。我国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就业激励政策,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政策在2004年以后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国务院规定,政府支持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家西部地区“两基”(“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攻坚等重大项目,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加大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力度,扩大由中央财政支持的西部志愿者规模。国家就业激励政策的实施将会更有效地支持国家整体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支持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最终实现个人、用人单位和国家“三赢”结果。

(五)高等教育的持续改革将会逐步改进大学生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

第一,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大学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知识化与全球化使得就业政策与教育政策正在围绕“职业路径”进行重组,整合教育与工作的联结机制,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与满意就业的目标。大学已经开始强化对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大学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能力,增强大学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消除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为此,我国的大学可能需要创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专业乃至于创新大学,创新高等教育。

第二,大学正在将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转化为教学创新行动。在教学模式创新行动方面,以强化通识教育为目的的通识型教学、以需求驱动的实践基地 建设为标志的实践型教学、以强调研究方法为内容的研究型教学、以拓宽国际视野为目标的国际型教学、以培养就业能力与学习能力为内容的能力型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参与和投入为目标的参与型教学等都在不断尝试,试图通过教学创新,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大学毕业生。

第三,在职业指导服务方面,大学充分利用学校就业中心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校友的人脉资源,能够及时有效地将社会招聘信息传递给毕业生,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借助讲座、座谈、模拟、案例、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要求,改进他们展示专业水平的能力;大学正在寻求建立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伙伴关系,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转换传递给各个具体的教学和研究部门,然后这些部门再基于社会的需求创新课程,创新专业甚至于创新大学。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市场能力”。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四)大学生应了解就业政策、更新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1、大学生要成功就业,除了要清醒地了解当前严峻的形势外,还需要了解当前就业政策:

 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思路是“管而不包、加强指导、重在服务”。 基本机制是“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 基本形式是“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 新的就业制度是“市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为了应对严峻的2009年就业形势,拓宽2009年大学 毕业生 就业渠道,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商讨推出四项2009年就业 政策。

据了解,四项就业新政策主要包括:对在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 毕业生,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扩大实 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各类院校 毕业生 的新政策;扩大招收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的规模等。

2、大学生要更新就业观念

这里的“观念”既有社会的观念,也有大学生这个群体自身的观念问题。社会舆论应该通过较为广泛的社会传播渠道和积极的舆论引导,客观真实地记录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促进大学生平稳就业。近年来,某些媒体针对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和不良行为无限制地夸张和放大,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认识,助长了不利于大学生及其就业的偏见。

 了解当前主要的就业途径。

“小”是中小企业。“三”是第三产业。“多”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非”是指非政府部门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外”是劳务外派、劳务输出。

3、提高自身素质

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

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同时,大学生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要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4、大学生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要想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获得人生的最大成功。美国的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曾经提出过一个成功的万能公式: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要想成功,首先要明白我们的目标和并制定详细的计划,也就是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大学时期是毕业起跑的助跑期。

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

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学生则年年还是被撞的“头破血流”。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些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金融危机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究竟有多大影响?”这个问题是时下人们普遍关注 8 的一个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从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看,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在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缩紧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现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也变得比往年更难了。最近有很多新闻都谈及目前我国的制造业萧条,比较典型的是长三角洲与深圳的制造厂。他们因为人民币升值,失去了人口红利的优势,被迫压低人力成本。无视GDP发展与工人提高待遇需求的失误,首先形成了民工荒;其次,因为成本无法负荷大量倒闭。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众多行业迎来了裁员寒流。记得今年春节的时候,“财源滚滚”都用于“裁员滚滚”的谐音,成了新春祝福的忌语。随着大批失业人员的增加,这些人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和应届大学生“抢饭碗”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而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对人才的需要不再如同前几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到处是机会,到处都能发财。在此前到处可见有公司企业动辙在一个学校招聘几十甚至上百个毕业生,尤其是那些理工专业的学生更是一个个整天悠闲度日,不怕无人问津。然而经济危机一来,一些曾经的聘人大户开始缩小他们的名单,更有一些干脆取消了一些校园招聘会行程。象往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到现在这个时间,起码有40%—50%的签约率,现在只有20%多。

从更广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及毕业后的出路选择都随着这次危机重新进行了“洗牌”。前几年愈演愈烈的留学热随着欧美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开始出现了降温的苗头。而国内的就业环境也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和模式在这次危机中显示出了些许优势。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也对人民币汇率、新型人才的需求及移民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许多原来打算出国深造的学子也正重新理清他们的思路,重新衡量出国留学的投入回报比。当然,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找份工作谋生,随着经济形势的动荡又拿起了课本投入考研的复习中。

二、影响就业的其它因素

1、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从毕业生总量看:全国应届学校毕业生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预计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11万,总量压力持续增加。而从就业来看,2008年应届毕业生未就业的有168万,再加上今年的应届毕业生,2009年需就业高校毕业人数达780万左右,形势十分严峻。另从我市情况来看,2008年毕业生为3703人,回富毕业生2636人,已实现就业1687人,未就业949人;2009年毕业生为3796人(不包括师范类),师范类毕业生为300余人,总计4096人。虽然今年毕业生总体数量与去年变化不大,但由于前两年积累沉淀一部分未就业毕业生,再加上一部分外地生源毕业生来富找工作,毕业生就业压力还是很严峻的。

2、一些用人单位瞄准当前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形势,招聘人才设置条件高,用人向名牌大学、重点大学毕业生倾斜,致使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不断增加和往届一些就业不理想的毕业生不断跳槽,挤占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而一些低端岗位聘用农民工等,使毕业生就业重心下移受阻。

3、公务员法的实施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机关、事业单位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增加,机关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数量进一步减少。

三、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局?造成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之道也绝非单一措施或方法就能够凑效。这一问题涉及全社会,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政府:发展经济,创造机会,实施专项政策。

从政府层面,出台政策,创造机会,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根据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与此同时,国家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和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相应地,中央银行调整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将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这些刺激经济的政策将从根本上为就业需求的扩大提供了保障。比如说,我市在政府的支持下,及时促成了浙丰小额贷款公司的挂牌,极大缓解了我市部分小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

促进大学生就业还需专项政策的实施:第一,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保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公民与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第二,国家需要考虑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能够直接产生效果的措施就是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加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第三,国家可考虑在短期内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总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帮助大学生渡过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以我市为例,目前我市在政府层面也积极采取了一些措施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1)进一步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根据《富阳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市财政每年增加1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经费”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我市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今年,我市提出了实施毕业生“212”就业工程,即资助毕业生自主创新项目20个以上,实训毕业生1000人次左右,解决毕业生就业2000名。创造条件推进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业的服务平台;(2)进一步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民营企业就业。一是实施农村和社区招聘计划。我市从2007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实现村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目前已招收223余名大学生进村(社区)工作。今年确保推出岗位88个,基本实现全市每个村都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目标。二是实施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计划。政府有关部门及所属服务机构要为其提供就业落户、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人事代理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社会环境。三是实施事业单位招聘计划。今年力争实现招聘高校毕业生300名左右的目标,特别是教育卫生文化等系统,以加快推动基层卫生文化服务机构和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为契机,更多地吸纳高校毕业生;(3)进一步强化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一是突出重点做好未就业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二是做好失业登记和就业帮扶工作。三是做好就业困难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重点帮扶工作。四是积极搭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交流平台。

2、高等学校:面向市场,提高质量。

从学校角度,首先有必要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可以看到,一般而言,工科就业好于理科,理科就业又好于文科。在整体就业不景气情况下,名牌学校、名牌专业毕业生仍供不应求。与此同时,一些高职院校、技工学校、民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国有本科就业率,原因值得深思。以去年我市春、夏两季人才交流大会为例,提供5300多个就业岗位中,技能型人才需求岗位占三分之一多,而我市1600多名大专高职类毕业生中这类人才仅占7%,大量集中在计算机、财务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方面。其次,收集和发布就业需求信息要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就业信息发布的充分、及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作出合理的选择。要做到这一点,只要多花功夫,并非不可能。每所学校可以整理出近年来来校招聘(或者毕业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数据库,然后组织学生志愿者联系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询问今年的招聘意向,便可获知比较接近真实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结合这些信息,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包括为学生设计应聘方案,同时设法拓宽就业渠道。

3、大学生:准确定位,提高能力。

从大学生与研究生本人角度来看,自我定位和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高等教育的普及让普通劳 动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成为现实。反过来,越来越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接受的一个现实是: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普通劳动者,或者说大学生成了素质比较高的普通劳动者。不能再抱着过去“天之骄子”的态度不放,非国有单位不去,非铁饭碗不算工作,工资待遇非优厚不干。这些思想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毕业后大量涌向城市、涌向体制内,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形成过度竞争,造成了人才积压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客观上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现在大学校园里最流行的话题之一是“你考公务员了吗?”当前参加公务员考试是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要择业手段。浙江省公务员报考比例从2005年到2008年分别为19.46:1,47.46:1,58.24:1,60.98:1,四年高了近三倍。我市2008年招考公务员34人,报名2942人,今年将招考录用公务员39名,应考人员2827人,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事实表明,凡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基本上还是可以找到自己工作岗位的,当然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己兴趣爱好一致且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没有错,但现在早已不是一次分配定终生的时代了,因此也没有必要要求一步到位,我赞成“先就业,再择业”。其次,要及早准备、早动手。减少依赖、等待的心理,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出击。因为确实有少数毕业生消极等待,怨天尤人,这样的心理不能促进就业。尽管金融危机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政府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政策必将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再次,要练好内功,学好本领,有真本事。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不这样讲了,但无论怎样,扎实的知识积累是基础,是关键。毋庸讳言,大学生中有人四年“混文凭”,几年前一个高文凭的确可以帮你找到好工作,现在不行了。必须认识到我国已由“学历型”社会转向了“能力型”社会,而且这将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整体上,还需要全社会提高信心,正如温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重要。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多管齐下,我相信大学生就业的春天一定不会太远。

第四篇: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与对策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人口的增长,我国城市人口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表现在:

1.劳动力供给增多,总量压力不断加大。一是失业人口增多与待业人口的积累,使得劳动供给量逐年增长,二是伴随在校生的毕业,使得新增劳动量不断增多,由于两方面的影响,导致总量压力不断加大。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增加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加上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少,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在相对减少。

3.再就业总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求职者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青年失业人员增加。二是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困难,再就业率偏低。

4.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会增加结构性失业。由于企业结构的调整,进行资产重组、减员增效,甚至破产,从而导致结构性失业人员增加。在这样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国未来就业形势很有可能有以下四大趋势,具体如下: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存在。二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三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四是来自新成长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向城镇及非农领域转移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失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个人认为现在就业问题严重的原因是:

一、下岗再就业人数较多,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新增劳动力人口增多(也就是高校毕业生较多)。

四、人口的不断增长。

失业是常见的社会问题,对于失业的治理,个人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长期:首先加快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失业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并重是实现扩大就业的治本之策。第二适当降低劳动力供给,通过计划生育适当控制人口,降低劳动供给量,适当控制扩大普通研究生、本科生的招生规模,扩大高职的招生规模,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第三,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最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就业的持续增长。

短期:第一,努力倡导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第二,统筹城乡就业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弱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就业的冲击,第三,继续利用当前有利时机,深化国企改革与劳动力就业制度,增加就业岗位,第四,加强大学生毕业生就业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消除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障碍,促进大学生就业,第五,通过经济与政策手段鼓励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最后,改进劳动力市场的宏观管理,建立适应国情的就业管理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政府引导就业。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与专业知识,提高自我的不可替代性,努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敏.关于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研究.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13.[2]邱福林.城镇就业与失业的现状结构特征及对策建议[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4):161~162.[2]莫荣 中国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建议[J].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学报, 2005.

第五篇:14.05.29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就业形势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就业形势?

2014-05-29 14:41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徐博

形势总体平稳 难题仍待破解——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就业形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8日发布的201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万人。

这一成绩得来不易。一方面,我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区间;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供给仍处在高位,就业的总量压力长期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就业缘何还能保持向好?

首先是因为经济总量的“扩容”:经济总量是40万亿时,10%的增速是4万亿;50万亿时,8%的增速就能达到4万亿。

“前些年GDP增长一个点带动城镇新增就业是100万多一点,而近几年增长一个点带动就业是150万人左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说。

同时,新一届政府把加快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作为第一件大事,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动工商登记改革,为企业松了绑,推动作为吸纳就业主渠道的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私营企业1253.86万户,从业人员1.25亿人,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5.49%和10.62%;个体工商户4436.3万户,从业人员0.94亿人,比上年分别增长了9.29%和9.3%。此外,就业保持平稳也得益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据统计,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近年来稳步提升。2013年底,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1.4%;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30.1%;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8.5%。“2008年到2012年期间,三产每增长一个点,平均带动就业70万人,同期二产增长一个点带动61万人。”信长星说。

尽管如此,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首先,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据人社部统计,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今后几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仍将维持在年均1600万人的高位。

其次,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当前劳动力市场既面临一线普通工人招工难和技术工人的严重短缺,也面临高校毕业生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难。

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更加艰巨。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始终保持较快增长,但转型升级创造高端岗位的速度还难以跟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

让就业这一民生之本保持平稳,就必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各级政府切实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同时,要全面深化就业领域改革,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形成有利于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体系。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下载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我们中学生该做的准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我们中学生该做的准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就业形势

    篇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

    面对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面对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方式 就业观念 自主创业 职业规划 内容提要:高招规模扩大、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市场不完善、盲目的人......

    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1提纲:•我国当前就业形势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根据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初探就业对策。 2简介: 这篇文章主要是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为出发点而写的,它主要写的是......

    简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范文模版)

    简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形势 一、 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 外语专业学生将继续抢手。历年来外语专业学生就有比较好的去向,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增加了国际化交流,外语类人才会十......

    当前就业形势及就业策略[范文]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策略 今天的中国在外国人眼中是一块肥沃的土地,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却如此严峻?是因为我们的高等教育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不能满......

    当前就业形势和对策

    当前就业形势和对策 王又军2010-08-31 摘 要: 通过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在解决失业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联合国开发署 将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的关系......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班级:土木卓越1101 姓名:陆 峰 学号:3110601528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大学生就业难......

    如何正视我国当前周边形势

    如何如何正视我国当前周边形势 中国作为世界上邻国做多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统一的大国,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是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