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就业形势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2:4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就业形势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就业形势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当前就业形势情况调研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需要全面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既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要把握促进就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我市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一)建立就业协调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并把促进就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强力推进。为了加强我市就业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24个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组成的市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出台了“消除零就业家庭”等若干项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也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从而自上而下建立了促进就业工作的协调机制,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了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制,进行年度考核。

(二)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按照《就业促进法》和中央、省、市促进就业的各项决策部署,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政策认真实施。去年以来,全市发放就业服务卡2万多份,发放再就业优惠证6660份,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60笔、金额348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50%,直接扶持创业者760人,带动6500多人实现就业。累计发放扶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855笔、金额10285.5万元,发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31笔,金额2043万元。20xx年,全市落实主辅分离政策安置下岗人员1620人,减免企业所得税544万元;落实稳定就业政策,办理出口退税2.38亿元;落实鼓励吸纳招收下岗人员中就业困难人员431人,减免增值税4412人次,减免税额594.28万元;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减免税收262.8万元。

(三)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市建立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村民组五级服务网络平台,已建成劳动保障事务所272个(其中街道18个,乡镇154个),劳动保障工作站

1579个(其中社区220个,村1359个),在村民组设立信息员43681名。与此同时,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劳动部门主办的区域性中心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已达13家,市、县劳动部门举办的公共培训机构14家,在乡镇共建立公共及民办职业介绍机构100多家,建立县、乡就业培训机构60余家,为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我市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在稳定城镇就业工作的同时,把就业工作重点快速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方面转移。大力实施农民工素质就业计划。开展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紧紧围绕劳动力需求和本地企业用工紧缺工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同时还积极为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技能水平鉴定评价服务,不断提高农民工素质。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人数达39103人,共有近3万人通过培训成功实现就业,就业人数占培训总人数的84%。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针对返乡农民工的特点,积极开展调查摸底,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技能情况、求职愿望和技能培训需求,对有创业愿望的积极组织创业培训,有一般技能培训需求的及时安排培训。大力实施“1511”工程。即培养1000名创业者、解决500户“零转移农户”转移就业、创建100个充分就业乡村、建设100个培训基地,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

(五)以创业促进就业。我市将鼓励创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20xx年市委、市政府开展全民创业行动以来,全市共建立了创业园区13个、创业街10条,园、街吸纳创业者507人,带动11885人实现了再就业。在创业培训上,全市共组织了186个班次的创业培训,8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和有创业愿望人员参加了培训,已有3087人实现成功创业或自谋职业,累计带动再就业人数达万余人。

(六)推进就业援助。我市将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城区先后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消除零就业家庭”、“再就业百日帮扶”等专项援助活动,在农村开展了“春风行动”、“消除零转移就业农户”、“创建转移就业乡村”等活动,从而建立了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援助体系。全市(含县区)共走访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3200多户,确定援助对象2812位,签订服务协议2812分。截至目前,帮助272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98人安置在公益性就业岗位;为71户“零就业家庭”开展了就业援助,并有129位“零就业家庭”成员成功就业;援助“零转移就业农户”524户,有703人实现就业。全市共举办专场招聘会126场,发放政策宣传材料14.5万份,2万余人实现就地就业。

二、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一)就业局面复杂、压力大。“新增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总量规模压力大”是我国就业的特点,而且未来一段时间就业压力将继续增大。人口基数大、新增就业人口不断增长,加之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等,是现阶段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权威部门统计,“十一五”时期,我国进入新的人口劳动力增长高峰,5年新增劳动力总供给将达5000多万,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会持续增长。但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将达1000万个左右。

(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就业。国内经济周期进入减速通道,经济调整将影响就业。相关数据显示,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已由“九五”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并且呈持续下滑状态。自2000年以来,国内经济持续保持了8年的扩张势头,从20xx年3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已经由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gdp增速逐季回落,尽管20xx年下半年中央已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20xx年,面对空前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央已经和将要采取一系列刺激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宏观调控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调整的力度和时间,而不可能消除经济调整,经济增长放缓势必要影响就业。

(三)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冲击。全球金融危机已对我国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一是国外需求下降,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导致企业停产或裁员。从去年下半年,我市对返乡农民工的监测可以看出,提前返乡的农民工大多是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依赖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二是影响投资信心,导致就业岗位增长减缓。有的企业虽然未受大的影响但本来打算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岗位,却选择了观望。三是影响消费信心进而影响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消费,就业能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这也是中央将“保增长”与“保就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原因。

三、我市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以及我市市情特点,当前,我市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四个矛盾 ”:

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根据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了我市新增劳动力与新增就业岗位的矛盾。我市又恰恰是典型的就业困难城市。首先是农业和人口大市,农业人口480多万,有13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受金融危机影响,截止到春节前,全市返乡农民工达到110万人,春节后有100万农民工重新外出务工。截止到3月底,外出务工中有2.33万名农民工又重新返乡,返乡农民工数量多;其次我市作为发展中老工业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截止3月底,我市企业新招聘员工32358人,新裁减员工3130人,企业新增加岗位29228人;停产、半停产企业113户,涉及职工6063人;采取措施稳定岗位175家企业,涉及职工19102人。再次是教育大市,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多,“三多”给xx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

二是结构性的矛盾。从我市当前产业转型看,一方面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比例下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新上的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项目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高,使普通劳动者选择就业的机会减少,体力型劳动者就业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整体素质偏低,一般劳动力数量严重过剩,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并存,“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同时存在。而且随着我市经济结构性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逐步加快,这些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尤其“4050”下岗职工因年龄和技能原因,再就业更为困难。同时,福利企业经营比较困难,残疾人下岗失业增多。

三是劳动者就业观念与市场机制不相适应的矛盾。多数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看重眼前利益,宁可去竞争技能要求不高,工资待遇低的岗位,也不愿意花时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蔓延,我市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用工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岗位供求的矛盾,使得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四是就业多元化与管理培训落后的矛盾。当前就业工作呈现用工单位多元化,就业渠道、就业方式多元化的特点,各级政府在管理与服务中存在诸多困难。目前我市就业服务机构尚不健全,服务条件、手段落后,劳动力网上市场即无形市场尚未形成,就业培训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就业培训种类繁杂,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尤为突出,加之一些企业用工行为不规范,合同签约率不高,社会保险的参保率低,劳动监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对我市促进就业工作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切实推动《就业促进法》的贯彻落实。促进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要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就业促进法》,把促进就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遵循市场对就业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主体责任,要把就业作为政府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也要坚持将就业形势作为制定改革发展措施的主要评估指标,扩大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以保证就业年度计划的落实,努力实现全市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

二要进一步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带来的就业拉动效应,大力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宁宜城际铁路等各类投资项目推进,坚持在发展中扩大就业。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林浆造纸、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培育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业、商贸流通业、餐饮业、社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资源,带动各类劳动人员就业。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切实引导好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要进一步抓好创业载体建设,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要实施积极的创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全民创业行动,采取积极措施,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着力在提高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和优化创业环境方面下功夫。加强创业载体建设,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等创业服务。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研究、落实减轻企业用工负担的政策措施,鼓励用人单位吸纳“4050”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加强创业典型宣传和创业教育,引导和激励有志者投身创业。

四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要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整合劳动、妇联、团委、职业教育等社会培训资源,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拓展培训专业。要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实现培训专业与经济发展、培训方式与就业意愿、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的相互对接。充分发挥就业服务中心在技能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研究和探索就业技能培训高效机制,着力提高培训合格率和就业率。

五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着力构建城乡就业服务平台,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在加快推进街道(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的基础上,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推进村级平台建设。结合劳动力动态管理要求,利用就业服务网络和信息,对城镇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被征地农民、新成长劳动力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建立公共就业服务资金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为公益性就业服务提供捐赠、资助。加强社会职业中介机构管理,促进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形成开展促进就业工作的合力。

第二篇: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以在慈溪人才市场的调研活动为基础,通过对应聘情形的实地观察及对应聘人员的简短访问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以了解慈溪就业的基本情况,进而深入了解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人才市场的影响,以及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使自己能够明确发展方向,更加顺利地择业和就业。

关键词:就业 岗位 招聘 应聘

一、引言

就业问题,各国都有,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就业问题就更加复杂。我国就业面临着巨大的供给压力:人口与人力资源严重供过于求,城镇公开失业逐步攀升,企业富余职工转化为公开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加大“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缓慢的就业需求:从需求的角度看,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就是说,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造成一定影响。就业,从来都与宏观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有多大?现今社会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应聘人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招聘单位比较青睐哪些人才等等。带着这些疑问,带着这些疑问,在同学的帮助下,我展开了一次关于当前就业形势的调研活动。作为在读大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趋势,使自己能够明确发展方向和自我定位,更加顺利地择业和就业。

二、调查时间 2009年2月7日,在慈溪市2009年面向长三角大型人才交流会,收集了一些关于这次人才交流会的一些资料,实地观察了情形,对应聘人员和招聘者进行了简短的访问调查,作了简洁记录。

2009年2月8日——2009年2月14日,对于调查结果进行整理,记录,完成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报告。

三、调查对象与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以2009年2月7日的慈溪人力资源交流中心所设招聘摊位为总体,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偶遇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取得所有的摊位号的名单作为抽样框,再次使用摊位编号,采用抽签方式选取号码,对照总体规模,选取符合要求的数码20个,最后到抽样框去找它所对应的元素;询问偶然遇到的、又方便回答问题的应聘者。

本次调查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采用了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以收集资料。

四、结果与分析

1.人才交流会总体情况

慈溪市2009年面向长三角大型人才交流会在市人才交流中心拉开帷幕。200个招聘摊位、350余家用工单位、近3000个工作岗位向广大人才抛出绣球,应聘者纷至沓来,不到9点钟,大楼就被前来应聘的人员挤得水泄不通。

本次招聘会基本上是中小型企业招聘,符合慈溪乃至宁波经济发展结构的特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今年的用工需求稳中有增,一些正在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招聘需求迫切。据统计,本次招聘会共有1.5万人进场应聘,其中应届毕业生约占四成,达成初步意向3000余人次;排名前五位的岗位分别为机械电器类、企业管理类、营销类、财经类以及外经外贸类。

2.人才交流会的特点

(1)一推一拉积极促进人才就业。本次招聘会共推出近3000个岗位,其中有80家单位提供应届毕业生需求岗位1154个,占总需求的40%。“近3年来,我市生源的高校毕业生每年都超过6000人,今年更是超过7000人,但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从总体上说,企业在普通岗位上用人出现紧缩态势,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 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余建孟表示,“我们在招聘会前,动员各个进场企业尽量多推出一些毕业生岗位,一方面是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同时对企业而言,现在也是吸纳储备人才的大好时机。”

在积极推出毕业生岗位的同时,人事部门还帮助企业向外地吸纳紧缺人才。“企业发展需要大量中高层次人才,但我市企业在部分高科技领域和紧缺专业岗位上,存在想招却招不到的尴尬局面。”余建孟表示,为了帮助企业招到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人事部门不但将招聘会打破地域限制,面向整个长三角,还出台提供交通费补助的优惠政策,以帮助企业吸引外地中高层次人才前来应聘。据了解,本次招聘会人事部门共向30余名来自上海、江苏、湖北、陕西和河南等地的中高层次人才发放了交通补助费。

(2)一升一降反映企业发展新动向

本次招聘会与去年夏季大型人才交流会相比,岗位需求趋向分散化、多样化,同时营销类和外经外贸类两大岗位在需求和排名方面,出现了“一升一降”的明显变化,反应出我市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向。

据介绍,本次招聘会排名前五位的岗位分别为机械电器类、企业管理类、营销类、财经类以及外经外贸类,共涉及1222个岗位,占总需求的42.4%。而在去年举行的夏季大型交流会中,排名前五位的岗位在总需求中占比为63%。因此今年各大岗位需求出现了分散化和多样化趋势。

“与外经外贸类岗位需求减少、排名下降现象相反的是,营销类岗位需求增加,排名攀升,这很好地说明了我市企业出口转内销的发展趋势。”余建孟分析,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众多企业纷纷转型发展,调整出口和内销的比例,因此在用人上也出现了升和降。宁波博一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林小姐表示,公司去年在内销市场收获颇丰,为继续扩大内销市场,本次招聘会公司对内销业务员的需求超过40名,但对外贸业务员的需求仅为2名。

3.招聘单位的要求

(1)学历要求。在调查样本中,所需人才最低学历是中专,最高学历是博研。其中要求大专及以上的占75%,本科及以上的占20%,硕研及以上的占5%。

(2)专业要求。各个岗位都要求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即能岗匹配。

(3)技能要求。除了所学专业要求的技能外,对于从事办公室工作的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的占100%,其要求能够熟练应用办公室软件及一定的网络管理能力。具有驾驶执照也是部分招聘企业的要求。另外,外语水平,尤其是英语水平,是被相当重视的。针对各个企业的发展情况,还有特殊的要求,如掌握ISO质量管理体系、文字组织能力等等。

(4)工作经历要求。大部分岗位要求两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在调查样本中,有76.1%的岗位需要两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

(5)户口要求。在调查样本中,85%优先录用本地户口的应聘者,外来人员需要拥有相对优势才被录取。

(6)其他要求。如政治面貌、性别、年龄等等,这些也作为部分企业的要求

五、思考与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发现,人才供需不平衡,而且在不断扩大。企业在人才供过于求的形势下,对于应聘者的条件更为苛刻。尽管在金融危机下,慈溪的企业今年的用工需求稳中有增,一些正在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招聘需求迫切,但是从整体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在读大学生,我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为关注。近3年来,我市生源的高校毕业生每年都超过6000人,今年更是超过7000人。针对目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和结合实际,我提出以下建议:

1、以“生态城市”建设为中心,继续狠抓经济发展。从解决就业问题的角度看,应高度重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作用,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需要大学生的数量才会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会得到缓解。

2、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扫除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同时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加就业促成就业的良性循环。

3、坚持理想教育,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高等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理想的教育与引导,要宏扬为国家为民族的振兴而奉献青春的社会本位价值观,要宏扬主旋律,要始终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学生要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祖国的需要和民族振兴的责任仍然是当今青年知识分子人生职业选择的第一主题。

4、紧跟时代发展,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生就业观念有关,转变观念天地宽。社会的变迁、就业环境的变化,要求大学生必须拓新就业观念,使自己的观念从陈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大胆地、主动地在社会大天地里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树立市场就业观念,培养职业道德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互利精神、服务精神、学习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大学生应当从观念到实践都“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5、加强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实力和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当前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陈旧、特色不明显,缺少根据社会有效需求结构对学校予以合理的分工。要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其能力素质和对社会职业岗位的适应性,以能够在严峻的就业市场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为此,要加强对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的技能教育、辅修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进一步重视各种体验性建设,切实把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落到实处,以适应社会需要。

6、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与引导。大学毕业生职业意识的形成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配合学校和家庭形成良好健康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7、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指导大学生就业。要加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这个中心要有一批高素质的熟悉学生工作和就业市场的人才,必须经常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功能要齐全,能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知识。就业指导中心要有一定的硬件工作条件如信息查询室、资料阅览室、洽谈室、招聘工作场所、Internet信息网站以及必要的设备和经费,充分发挥好就业“顾问”的作用。

8、大学毕业生要注意做到“四不”。调查中,几位多年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士提醒大学生:现在的就业不可能是“一次定终身”,一些前人身上发生过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参考,希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四不”,即不轻意放弃就业机会、工作中不轻易跳槽、不随意违约,不随便乱存放个人档案资料。

第三篇:当前就业形势

篇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2.1毕业生个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涮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能力。占47.7%。能力因素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用人单位还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能力还有很多.如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等,特别是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用人单位考察的一个重点因素。2.2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

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确实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据2005年全国l%人u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仅占总人121的5.18%.而发达国家占20%以上。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达n3800美元左右时,需要10%左右的大专以上人才。绝对数是1.4亿人。现在我们这个数字是6300多万,2020年要比现在增加7000多万。也就是说,从现在到2020年,我们年均需要增加600万左右大专以上的毕业生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另外,(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2000万人。这个数据分析反映出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理导致某些专业领域的大学生多了。2.3高校扩招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09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0年的5倍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2.4大学生的就业流向

大学生就业的流向主要有5个方面,从这些流向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体现: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是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之占0.3%,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大学生虽然多,大学生不愿到基 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2.5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 2.6教育机制的弊端

我们的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有的大学生反应,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比高中时候下降了很多,而且为数不少。

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 3.1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学生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与其它产品一样,高校培养大学生也存在着“产销”是否对路、供求是否平衡的问题。高校在设置专业时不能被就业市场牵着鼻子走,要认真研究、善于把握就业市场波动的规律,学会比市场变化快一拍,只有增设一些新兴的、前瞻性的专业。才能充分掌握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同时政府也应尽快建立完善预警机制,向高校随时发布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专业设置供求不平衡给高校以警告。

3.2高校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抗风险能力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刨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其中,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所以高校应搞好专业技能教育。

除了具备专业能力之外。非专业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用人单位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包括大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等。所以对大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尤为重要。3.3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要将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相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传统的择业观必须改变。大学生应该面对现实科学定位.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积极参与竞争,勇敢面对挑战。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应该明白职业选 择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大学生的择业观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3.4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择业就业

在危机影响下.众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一个关键问题,是看教育部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作为沟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部门不仅要承担起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和管理职能,而且要承担起向用人单位“推销”毕业生的职能。当前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应继续坚持将“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放在“请进来”.办好校园招聘会。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网站,利用互联网拓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沟通渠道。3.5政府应加大就业政策扶持力度 200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与此同时,各地千方百计帮助大学生就业,一些地方还通过“政府购岗”,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据教育部介绍,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工作.辽宁省开发了1万个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优先安置困难家庭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由省财政提供工资补贴。同时,各地方扩大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等项目规模.鼓励高校毕业生在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

3.5.2政府应大力推进毕业生自主创业

政府要加大支持创业丁作力度.实现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明品增加。要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经费、政策、项目的支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创业实践。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引导、技能培训、专家指导等帮助和服务。

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需要国家,企业,大学生自身,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4 参考文献:

[1] 刘晖,马良,张彩霞.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

[2]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3] 邹云龙,曹扬.关于大学生就业“基层”路径的探讨.东北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李迎军.大学生就业——高校的责任与对策.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5]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6]刘清亮,黄垄.大学生就业与就业能力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 篇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下降,供需比日趋上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社会方面,大学生方面

大学生就业现状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社会原因,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 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自身原因,很多大学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

也不能期望太高。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

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

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

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

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 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 力,在各自的工作岗

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篇三:如何真确面对当前就业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就问题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十分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是整体上就业困难,个别地区就业形势较乐观。这些主要和我国经济还处在转型期,不稳定,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衡等情况有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关系到目前的国家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的各项政策的制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国民素质水平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一,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不能跟上高校扩招的速度,国家经济虽然在快速的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底子薄,科学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人口多,尤其就业年龄段的人群密度大。经济的发展并不能给大学生毕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而高校的扩招无疑又加重了这个问题。

二,再加速gdp的发展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是不可能的,国家经济需要健康稳步的发展,减少高校的扩招也是不可能的,这关系到国民素质整体提高,人才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有其弊端。实践能力差,眼高手低尤为突出。学生经过高考的刻苦努力考上了大学,成为了大学生。他们在高中时就没有什么时间去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到大学后,一些人选择继续埋头苦读;一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而更多的大学生则是没有方向和目标,没有动力,感到盲目了。到毕业时,成绩好的同学能考研的考研,推向市场的要么是专业知识不牢固,要么是时间能力差。

北大学学生处处长郑虹说;“现在用人单位重视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力’,也就是适应工作的能力和潜力。”但在学习期间未曾“热身”过的毕业生,不知道自己的“就业力”在哪里,就被匆匆地推到了就业的主战场,许多同学毕业了,只能在人才市场待业。中国学生为能考上大学而拼命努力学习,上了大学则松了口气,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60%的中国大学生没有“职业生涯”概念,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那些职位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职业目标的相对模糊,使一大批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不能理智地把握。而且很多大学生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造成了更多就业的弊端。

郑虹处长所说的就是很多大学生就业的真实写照。“实践能力差,眼高手低”几乎的大学毕业生的代名词。当然,也有很多优秀的大学生,但是在人才流通混乱,企业、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交流不流畅等情况下,整体大学生就业的不够合理,也造成了就业难度的加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有其客观的原因。

不能不承认现在有些企业的效应不好,能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多,并且还是只需一些低学历的人就能胜任的工作,企业也就没有必要花大价钱聘请大学生,避免支付更多的工资。也有“大材小用”之嫌。有些企业需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更多的是,目前中国的企业的工作岗位需要“蓝领技术工人”,中国的产业处于转型中,这是避免不了的客观原因。

在这个时期,上大学的年龄段的人的密度大,我们的父辈都有很多的兄弟姐妹,虽然我们这一代实行了计划生育,但这个年龄段的人的密度还是很大,这是另一个客观的原因.高校扩招使大学生就业变成一种社会问题,大学生自身也有其弊端。在政府加强政策以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改善社会就业环境下,在我看来,大学生更多能做的是:找差距、克毛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找差距,清楚的认识到当地的经济状况和自身的能力水平,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与方向。

二,克毛病,克服自己眼高手低的毛病,排除毕业有路子,有背景能帮助自己等错误的观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树立正确是就业观。在大家都日渐接受“先就业,后择业”的情况下,大学生自己也应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观,选择自己能有热情奋斗的职业,在完善行业知识,提高能力的情况下,再进行创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把自己的素质提高,这样才能增加更多的就业成功率,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社会就业的这个角度,我觉得大学生又偶自身的优势。如年轻(青)、热情有学历。重要的是,在就业后,自己的能力确实满足单位是要求,也干着自己满意的工作,当然这里并不否定人才流动带来的更多好处。

当然,个别地区的“就业率”偏高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现象,并且“就业率”高就不是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形势一片大好。针对中国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些不能说明什么。

如何对待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我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和大学生自身的自我素质的提高,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协调和合作。

高校方面,尽管学校大多都有就业指导中心,还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但限于师资的稀缺和学生人数的众多,学生对于毕业就业的问题还是模糊不清的。学校仍需做更多的工作。

首先,正确的了解学生的价值观,职业兴趣。搞一些讲座,使学生对就业工作的进一步了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客观方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积极性。有很多的学生受就业难的压力的影响和对就业形势的不了解,易自我迷失、堕落、颓废。没有积极上进的毕业心态,学校的工作能使他们加强信心,使他们更加自信,不至于会出现招聘会在一些学校举行都不去的现象。

其次,学校应该了解更多用人单位的信息。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能让用人单位对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这些学校都在做,但是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不是很流畅,很多人责怪人才市场的混乱就是很好的例子。

综上所述,当代青年大学生都关心的毕业就业的问题有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其社会的客观原因。就业的问题总体的体现出来是就业难的问题,但我们仍可以看到,就业难只是中国经济在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交融的过程中,经济改革和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清醒的对待这个问题,从自身做起,抓住矛盾的两面性,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这个时期既是挑战也是种机遇,因此大学生应该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广大的天地中干出一番事业。展现新中国大学生的风采。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探讨 环建学院 06旅游管理1班 林丽杨 2006734124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将有超过7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数据显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长52万;而据预测,2011年这一数 字将达到峰值758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2.1 高校扩招。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09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0年的5倍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

2.2 大学生的就业流向。大学生就业的流向主要有5个方面,从这些流向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体现: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是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之占0.3%,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大学生虽然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

轻基层的不合理分布。如果大学生就业空间分布合理的话,就业问题就不会如此严峻或者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把就业问题转向西部是我们解

决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也有利于实现社会发展水平的均衡,国家的共同富裕,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某种程度是相对的过剩,这与大学生的观念选择就业造成空间布局不合理密切相关。2.4 教育机制的弊端。我们的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有的大学生反应,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比高中时候下降了很多,而且为数不少。3 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

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需要国家,企业,大学生自身,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3.1 国家方面。3.1.1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例如对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时,给于资金支持或是优惠政策。帮助其自主创业。同时引导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农村及基层单位就业。

3.1.2稳定的就业环境。制定法规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例如规定最低薪酬,并且针对金融风暴的影响,更要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而且要平衡中小城市与珠三角的人才竞争政府积极为毕业生到农村等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例如: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要切实关心这些毕业生的发展,使他们真正感觉到在基层大有作为。

第四篇:当前就业形势及就业策略[范文]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策略

今天的中国在外国人眼中是一块肥沃的土地,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却如此严峻?是因为我们的高等教育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转的形势,还是另有他因?我想,这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虽然是个社会化的过程,但是一个人的发展不会游离于大环境之外,而是与国家、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

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5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7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生自身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其次,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再者,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

三、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但是,归根结底,大学生自身才是主要原因。因此,我认为,我们当代大学生需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

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第二,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尽管,当前就业形势总体并不乐观,但是,我们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毕竟,个体在就业中存在差异,同时,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找份好的工作是完全没问题的。

第五篇:当前就业形势和对策

当前就业形势和对策

王又军2010-08-31

摘 要: 通过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在解决失业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联合国开发署

将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的关系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高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扩大类型;二是高经济增长、低就业或无就业类型;三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下降类型;四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有所扩大的类型。我国基本上属第一种类型,即在保持经济较高水平的增长态势下,就业机会是不断扩大的。因此,为扩大就业,必须保证每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关键词: 经济增长,失业率,就业机会,扶持政策

一、当前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最新发布的就业报告显示,全球金融危机远远没有结束,发达国家的就业岗位在2013年前都无法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就业岗位的恢复也要等到2011年。我国今年的就业形势同样比较严峻。

(一)城镇登记失业率趋于上升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挑战。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速度的加快以及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的加大,使得城镇失业现象日益严重。最近5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每年都在8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于4%。截至2008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86万人,比上年增长6.7%;城镇登记失业率4.2%,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二)就业形势更为复杂

在失业率继续攀升的同时,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复杂:“40~50”(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20~30”(青年学生)的就业问题又浮出水面。当前,既有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又有就业环境恶化的问题。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中,出现下岗失业增加和用人需求萎缩并行的趋势,劳动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高素质、低成本、低年龄劳动力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而低素质、高年龄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没有竞争能力,呈现出就业困难群体数量急剧增加的趋势。

1、“40-50”再就业难。据调查,40岁以上的下岗职工占登记失业总人数超过70%,而对这个年龄段的单位用人需求仅占总用人需求的30%。

2、大学生就业难。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只有74%。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0万,再加上历届没有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庞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今年将更为突出。

3、农民工务工难。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农民在比较利益驱使下将更多选择进城务工,但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加之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农民工进城找工作较为困难。

(三)就业压力沉重

1、人口和劳动力增长的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即使按现在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我国的人口总量到2030年也将突破16亿人。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将不可抑制地扩张。据有关测算,2005年-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增长速度约为1.3%,平均每年新增的劳动力规模达1000万左右。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约4.7亿人,若按每个劳动力耕种10亩地计算,农业共计需要劳动力1.9亿人,再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1.3亿人,可以说,还有1.5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大约为每年1000万人左右。

2、经济体制改革的压力。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失业人员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一方面,滞留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大多数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再就业相当困难;另一方面,仍有一部分企业要进一步裁减人员,破产关闭企业职工安置工作任务也将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将涉及更大范围的下岗分流。据统计,地方政府机构现有正式员工548万人,预计将减缩50%,加上非正式员工,将有近300万人需另谋出路;有1000多万职工的事业单位改革,也将分流出大批人员。据统计,我国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总量将达到1460万人,加上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00万人,全国有2000多万的下岗和失业人员。今后,随着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继续推进,还将向社会释放1/3以上的冗员。

3、科技进步的压力。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先进的机器设备和自动化操作取代人工操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竞争优势成为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机器对人的排挤”,大量的产业与产品的竞争,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取得,对人提供的就业机会下降。同时,大量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涌现,使许多工作岗位需要的技术和知识与寻找工作的人所拥有的技术和知识不一致,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结构型失业。

二、新形势下扩大就业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

(一)通过各种举措着力改善就业环境

1、完善和贯彻落实有关就业的法律政策。一是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法。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三是应着眼于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的配置效率。要抓紧出台和实施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适时推出社会保险法,研究制定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实施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接续办法。

2、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建立并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及时向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双方提供各

种信息,降低信息需求者的信息搜寻成本;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提供权威的评估和鉴定等。建立健全县乡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应特别注意监控重点人群的就业情况,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等各类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缓解结构性失业。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职业培训投入上,建议坚持“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改变过去由政府统包的做法,逐渐转向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职业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

4、整合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将劳动力和人才两个市场整合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改变目前两个市场各成体系、互相封锁、重复建设的状况,提高市场管理效能,减少市场运行成本,进而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户籍制度、社保关系转移等方面的改革;大力发展和规范人力资源服务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介绍机构,并加强监管;引导人力资源服务单位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

5、加快社会保障社会化,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财政转移支付在GDP中的比重与国外标准相比较低,应加大社会保障支出的力度,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促进社会保障物质基础质和量的提高。通过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合理确定保障标准、保障制度。财政支持也应由单纯保障基本生活向促进再就业转变。

6、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方面的贡献远远大于大企业。国际上的规律是:一个国家96%以上的企业是微型和中小企业;65%-80%的劳动力在非登记、登记的微型和中小企业中就业;每个中小企业的平均就业人数范围在9-15人左右;发达国家每千人口的非登记和登记企业数量为45-55个左右。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自有资本少,经济实力较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要加强中小企业

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其成长提供良好的融资等服务,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二)发展经济,提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

通过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在解决失业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联合国开发署将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的关系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高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扩大类型;二是高经济增长、低就业或无就业类型;三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下降类型;四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有所扩大的类型。我国基本上属第一种类型,即在保持经济较高水平的增长态势下,就业机会是不断扩大的。因此,为扩大就业,必须保证每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从经济结构来看,不同产业类型对吸纳就业的能力也明显不同。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是最能吸引劳动就业的产业。就等量的资本投入来看,每投资100万元,轻工业可创造700个就业岗位,重工业能创造400个就业岗位,而第三产业能创造1000个就业岗位。研究显示,第一、二、三产业就业弹性顺次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最高;1979年-2008年我国平均就业弹性达到0.7,而同期第一、第二产业平均就业弹性仅为0.13、0.45。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加快发展其中就业弹性最高的传统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

(三)重点做好特殊人群的就业安置工作

1、要特别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作为高素质人群,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最近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好。高校毕业生是最适合自主创业的群体之一。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其就业问题,而且能够帮助社会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应大力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实行促进创业的工商、财税、金融政策,加强创业培训,让高校毕业生

成为创业的生力军。

2、要积极落实农民工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岗位信息对接,大力开展有组织的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一要推动农业深层开发、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扩大农村就业容量,在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快其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下工夫,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二要为农民工就业和创业提供有效帮助。要下大力气抓好就业信息服务和培训工作;通过改善农村融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制度,积极帮助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工自主创业,以繁荣家乡经济,带动更多的农民转移就业。

3、解决下岗工人等就业困难。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集中开展上门服务和“一对一”援助,积极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下载当前就业形势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就业形势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大全)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战略转变 一、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一)城镇劳动力供需总量矛盾较为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从供给方面看,以往我国历次就业高峰都是由新增劳动力特......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班级:土木卓越1101 姓名:陆 峰 学号:3110601528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大学生就业难......

    毕业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关于2021届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专题调研报告我国2021届高校毕业生的总体规模预估是在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大家都是初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都想着尽......

    江华瑶族自治县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江华瑶族自治县就业形势调研报告根据市局就业工作安排,为真实客观地反映江华瑶族自治 县就业形势的现状,掌握全县就业基本情况,为上级人力资源部门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工作提供......

    医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我国的医生力量非常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时下国内医疗需求,那为什么还会出现医学生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呢?一、第一个原因来自用人单位许多医院过度关注毕业生的学历,入门级的......

    当前我国传销形势调研报告

    当前我国传销犯罪形势调研报告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一种新型经济犯罪活动呈日趋上升态势,即打着各式新型营......

    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

    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 一、中央政策 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一、巩固和完善政策,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有......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就业难不难,就业有多难,那要靠社会的就业形势。现在就以大学生就业形式问题分析分析。据调查,目前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