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为什么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第一,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就一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一定要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现状。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创造自主世界著名品牌,提高制造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增值服务,鼓励发展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必须在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的同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创造强国的跨越,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实现人均高生产率、高收益率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低物耗、低能耗、低排放,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第二,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经济发展构成日益严峻和紧迫的瓶颈约束。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增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我国已建成世界上少数国家具备的、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已经具备较强的科技实力。据测算,我国科技综合创新指标已相当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00至6000美元国家的水平,在生物、纳米、航天等一些重要领域研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辩证思维、集体主义精神和丰厚的文化积累,为我国未来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建设和形成强大的原始科学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科技革命中把握先机并从容应对;形成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形成强大的系统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开放的环境中有效吸纳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科学系统认知我国自然环境和基本国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形成高效通畅的技术转移机制,高效的科学知识传播机制,使科技创新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惠及全体人民;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先进的创新文化、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氛围,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批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第二篇: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进步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了精辟论述,强调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时代特征、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就一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一定要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现状。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创造自主世界著名品牌,提高制造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增值服务,鼓励发展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必须在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的同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创造强国的跨越,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实现人均高生产率、高收益率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低物耗、低能耗、低排放,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技人,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经济发展构成日益严峻和紧迫的瓶颈约束。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着改革、规范和完善保护激励创新的法制政策环境,建设创新友好、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尊重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这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向创新增值、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总之,要实现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和谐协调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事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第三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1.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
发展;
3.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
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
发展;
4.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
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
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
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一,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 年比20 0 年翻两番,就一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一定要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现状。
第二,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第四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一.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3)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4)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一系列政策的有力实行下,我国经济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产生的一些问题也很尖锐。(1)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大,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资源为主导的,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成熟,使我国的资源利用程度不高,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2)经济发展成果分配不均,致使我国贫富差距悬殊,一定程度上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影响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3)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重引进而轻消化吸收和创新,造成了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国外技术的持续依赖,打压了自主创新的发展。
因此我国需要通过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可持续增长。
三.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
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四.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措施
(1)前提
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不完全的″智力教育″<因为它不鼓励想象和发散思维>,实质上就是″记忆力教育″,其特征是死记硬背、以单一的学习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学用脱节、脑手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泛探究精神、难以适应社会生存的″读书人″。这种″记忆力教育″模式,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教育模式是背道而驰的。″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育模式的特征应该是:活学活用、以学分+技能+思维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因素评价学生的优劣、推行以用为主的学用结合、脑与手与身与五官的综合结合、鼓励发散思维及冒险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张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等等。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下,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他们敢想敢干、思维敏锐、团结合作、社会生存能力强、能独立应付和解决许多新问题。这就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人材,这种培养″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材的教育模式就是″创造力教育″模式。
因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来承担起″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然而我国现行的″记忆力教育″模式,是无法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所以,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胡锦涛发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讲话改造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尽快地通过建立″ 创造力教育″模式培养出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材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否则,届时的″创新型国家″只能是一只大海中随风漂荡的空船而已。
当然,要想在中国这个具有数千年传统影响力的泱泱大国,改造让国人既痛恨而又无法不″崇拜″的″记忆力教育″,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果断决心;需要教育部门全体人员的直正自醒和积极行动;需要全国人民共同的正确理解和积极参与;需要全国上下关心和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们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
(2)基础
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
″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国民的″创新素质″如何,因为创新的基根就是创造力,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国民的″创造力素质″如何。国民的″创新素质″包括: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多数国民的创新素质尚处于低下状态,具体表现为创造力意识微弱-----缺泛主动意识、只能被动接受新生事物;创造力人格特征不足-----不敢冒险、不愿想象;创造力知识淡薄-----缺少学习创造力知识的机会;思维固化-----只习惯于逻辑思维和聚合思维;创造力技能单一-----无法满足创造的需要;创造力运用实效不佳-----企业及个人拥有的发明专利与发达国家相差太大、创造力产业的实力不显等。这样的国民″创新素质″是无法达到″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的。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对国民″创新素质″的要求。所以说,全面提升国民的″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 ″,可以通过改造旧的教育模式、加大社会创造力培训的投入及力度、举办各类创造力活动、提高创造力者的各种待遇等途径来实现。
(3)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之作铺垫的土壤。可眼下我国的″创造力环境″实在是不敢恭维:学校的″记忆力教育″模式;社会的剽窃、走后门、认人为亲、假冒伪劣、诚信缺失等陋习;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影响——中庸之道和师道尊严;家长以我为主的独裁和溺爱;各电视媒体花样翻新而且自感良好的″智力节目″;同事间对冒尖创造者的冷嘲热讽;领导者对思维活跃者的压制;创新教育的神秘化、虚设化等等,这些现象都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环境″应该是这样的:在学校推广创造力教育模式;在社会倡导诚实劳动、公平竞争、大力鼓励创新、积极保护创新成果免遭非法侵害;号召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创新的东西进行″扬弃″;动员各媒体改变观念,积极宣传创新信息及刊播创新报道和节目;把创新教育通俗化、实用化。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国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强,人们将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傲。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是,为了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成功,我们就必须按照创新环境的要求去做、去努力地做
好。不然的话,创新型国家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就会因为缺泛合适的土壤而无法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关键,经过国家和国民的共同努力,在完成前述三个基本任务之后,我们又将面临着如何才能多出创新成果和如何才能保证创新成果不受非法侵害的二个实际性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创新人员个人或集体的创新积极性问题。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甚至是扼杀人们创新积极性的不良现象:学术文艺界的剽窃成风、产业界的假冒伪劣猖獗、知识产权的法律执行力度低下;创新成果的奖励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创新成果的申报程序复杂、手续麻烦;创新成果的转让和产业化的难度相当的大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创新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创新人才缺泛、创新成果不足的严重后果。
要想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就必须要针对我国现实当中的不足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改进和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政策、制度,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促进机制。这当中应该包括:完善知识产权法律的建设;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执行力度;大幅度提高假冒伪劣案件的违法成本;建全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和标准;加大对创新成果交流和产业化工作的宣传、中介的投入等等。
建立″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因为,没有良好的保护和鼓励机制,就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就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创新型国家″也就 ″实力空虚″了,也就″名存实亡″了。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顺应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必须贯穿于我们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刻不容缓。
第五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_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09级英翻系李一萱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和结果。事实证明,中华民族要发展、要富强,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积极进行自主创新,通过知识、文化、科技等等的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包括三个不同层面的创新,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在引进技术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创新型国家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发展道路。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此谓资源型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此谓依附型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我国之所以要提出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项战略任务,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此外,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资源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对经济发展构成日益严峻和紧迫的瓶颈约束。
二是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三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现实需要。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在某些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四是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
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战略任务已提出,号角已吹响。当前,应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建立创新型国家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必须认真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只有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第二,必须深化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四,必须坚持“四个尊重”方针。要提高民族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培养和造就各类人才,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五,必须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明创造以及其他创造性智力成果更加显示其重要性。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鼓励。提高民族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法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第六,必须加强宣传和教育,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社会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七,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高校拥有精英人才、齐全的学科、先进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大量的科技信息,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未来富强国家的重任,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应充分珍惜学校拥有的先天优势,珍惜在校的大好时机,急为国家而急,想为国家而想,倾尽全部力量投身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潮中。
1、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创新意识;
2、要刻苦学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
3、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4、要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1年5月